卫生部核医学重点实验室

合集下载

新型骨显像剂 99Tc m-BIPrDP的制备及其反应动力学研究

新型骨显像剂 99Tc m-BIPrDP的制备及其反应动力学研究
i d z l y t r es e so e c i n :N- l y a i n s e y r l ssa d p o p o i a i c mi a o e b h e t p fr a to s a k l t ,e t rh d o y i n h s h r c cd a — o
Ab ta t sr c :A e dp o p o i cd l a d,1h d o y 3 ( - u y一 H—m ia o一- 1p o a e n w ih s h nca i i n g - y r x - 2 b t l1 i d z l1y ) r p n 一 1 1 dydp o p o i cd ( Pr , 一 il ih s h nca i BI DP),wa r p r d fo t e sa t g m ae il2b t l sp e a e r m h t ri t ra 一 u y一 H— n 1
Z HANG h ,LUO h— e g “,QI Li g ,LI Ja - u 。 Su S in n 。 U n 。 N in g o ,XI Yo g me A n — i
(1 S h o o h mi l n tr l n ie rn . c o l f C e c d Ma ei g n e ig,J a g a nv ri Wu i2 4 2 ,C ia a a a E i n n n U ie s y, x 1 0 2 h n t l
2 in s nt ue f Nula dcn , yL b rtr f Nu l r e i n , ns yo at .Ja guIs tt o c r i e Me iie Ke aoaoyo ce dc e Mii r fHe l aM i t h,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中国各个领域最具影响力和最先进的科研机构之一。

这些实验室致力于进行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推动相关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以下是一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名单,以便了解这些实验室在各自领域的突出贡献。

1. 国家脑科学中心国家脑科学中心是中国的一所重点实验室,专注于脑科学的研究。

该实验室聚集了全国范围内最优秀的脑科学专家和研究人员,致力于深入探索人类思维、意识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奥秘。

通过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该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已经在神经解码、神经疾病治疗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2.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致力于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该实验室集合了各个领域的专家和研究人员,开展了一系列关于纳米结构、纳米材料和纳米器件的研究。

他们的研究成果已经在能源、材料、医药和环境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应用,为我国纳米科学的发展和产业化做出了杰出贡献。

3. 国家基因组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基因组医学研究中心是国内领先的基因组科学研究机构之一。

该中心集结了遗传学、生物学和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和研究人员,目标是通过研究人类基因组和永久性遗传变异,揭示疾病的遗传基础以及个体化医疗的潜力。

他们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改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为个体化医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国家核科学中心国家核科学中心是中国核科学研究的核心机构之一。

该中心汇集了核物理学、核化学、核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和研究人员,致力于核能的研究、应用和安全等方面。

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核能发电、核医学和核安全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应用,为中国核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5. 国家微生物资源中心国家微生物资源中心是我国重要的微生物研究机构之一,致力于保护和利用我国丰富的微生物资源。

该中心的研究工作涉及微生物的分类、鉴定、培养和基因组学等方面。

通过收集、保存和研究微生物样品,他们为新药研发、农业生产和环境治理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核医学科建设设计标准

核医学科建设设计标准

核医学科建设设计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核医学是一门利用核技术进行医学诊断和治疗的学科,它在医学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

核医学科建设设计标准是指根据核医学科的特点和要求,对核医学科的建设设计进行规范和标准化的要求。

合理的核医学科建设设计标准是保障核医学科正常运行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核医学科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障。

核医学科建设设计标准应充分考虑核医学科的功能定位。

核医学科是一个高度技术化的医学科室,主要用于核素显像、放射性治疗和核素治疗等核医学技术的实施。

在建设设计中应明确核医学科的功能定位和服务范围,确保设施和设备的合理布局和配置,方便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程和患者就诊体验。

核医学科建设设计标准应考虑到辐射防护和安全。

核医学科的工作涉及到放射性同位素和X射线等辐射物质的使用,建筑结构和装修应符合国家的辐射防护标准和相关规定,保证患者、医护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设施设备的选型和布局也要考虑到辐射防护的要求,避免辐射污染和辐射泄漏的风险。

核医学科建设设计标准应考虑到医疗信息化和智能化。

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核医学科建设设计也应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发展。

建设设计中应考虑到信息系统、医疗设备的互联互通,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

应根据未来发展趋势和需求,预留足够的空间和接口,方便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

第二篇示例:核医学是以核技术为基础,应用于医学诊断、治疗和研究的一门专业领域。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核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更好地开展核医学工作,建设一流的核医学科是至关重要的。

一、建设标准1.核医学科的建设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和标准,保证安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2.核医学科的设施应从基础设施、核医学设备、人员配备等方面进行规划,确保其能够满足临床需求。

3.建设标准应根据医院的规模、功能定位、服务对象等因素来确定,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卫生部所属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细则-

卫生部所属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细则-

卫生部所属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细则正文:---------------------------------------------------------------------------------------------------------------------------------------------------- 卫生部所属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细则(1993年3月16日卫生部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卫生部所属国家重点实验室(简称重点实验室,下同)的管理,确保重点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并充分发挥其在科学研究和培养人才方面的作用,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卫生部根据医药卫生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为做好科学技术的储备,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培养和造就优秀的科技人才,促进我国医药科学技术和防病治病水平的提高,在国家计委和科委的指导和支持下,有计划地逐步建设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第三条重点实验室按照国家计委制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和卫生部制定的本“细则”进行管理,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的运行机制。

第四条重点实验室的基本任务是,创造良好的科学研究条件和学术环境,吸引和聚集国内外优秀人才,在医学科学技术的前沿领域开展高水平的基础研究,促进新兴、交叉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培养造就高层次的医学科技人才。

其发展目标是办成具有国际水平的医学科学研究中心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

第五条重点实验室由卫生部统一领导,日常工作按隶属关系进行管理。

第二章管理体制第六条卫生部负责对其批准的重点实验室实行统一管理。

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规划及计划、立项论证,建成后的验收、运转情况检查等工作由卫生部科技司牵头负责指导;建设过程中及日常管理工作中涉及人事、基本建设、条件财务、外事等项工作分别由卫生部人事司、计划财务司、外事司负责指导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条医科大学、医学科学院(包括预防医学科学院,下同)、卫生厅、(局)等主管单位在卫生部指导下,领导和管理所属单位的重点实验室。

99Tc m-EIDP的制备及生物学分布

99Tc m-EIDP的制备及生物学分布
13 实 验动 物 -
N H小白鼠( , I 一级 体重(2 2 ) 2 ± ) 及新西兰兔( g 一 级, 体重 2 g 雄性) 由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实 , k 均 验动物中心提供 。
1 实验 方法 . 4
1 . I P的合成( .1 D 4 E 厶成路线见图 1。 ) 1. .2 r 一I P的制备 4 5 . 6 5 306 00 1) 7 0
的盐酸溶液 01 L( .m 盐酸浓度为 1 o L 内含 1 l, m / . 2 g C 2 H O , p 7 的磷酸盐缓冲液调反 / S I・ 2 ) 用 H_ . L n 2 8 应液 p H值为 7 ,加入 1m . 0 L新鲜的 T m - co4 淋洗 液, 再加入生理盐水控制总体积为 2 L 充分混匀 , , m 室温放置 1 m n即得 T ED 。 0 i c-I P 1. .3 rm I P的放化纯和标记率的检测 4 c- D E r 法 ,新 华 一号 纸为 支持 物 ,展 开剂采用 双 r I
乙基 眯唑为原料 , 3 经 步反应制得 E D 。 S C 2为还原剂 , IP 以 nI 制得 粥 mEDP 正常小鼠尾静脉注射 1 q -I 。 . MB 0 (.mL 1 -I ,取不同时间处死小 鼠的心 、肝 、脾 、肺 、肾、肌 肉、骨和血 ,测量放射性 ,计算每克组 0 2 ) c EDP m
牛国塞 罗世能 2 严孝红 2 杨 敏 2 叶万忠 2 王洪勇 2 夏 咏梅 , 2 , ,
1江南大学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 无锡 2 4 2 ) 1 12 无锡 2 4 6 ) 10 3 2江苏省原子医学研 究所 卫生部核医学重点实验室 (
摘要
本文探讨 鲫 c T 标记 2 ( 乙基一 一2 一 咪唑一 基) 一 乙烷一,1 1 一 羟基 一 1 1 - 双膦酸 (IP用 于骨显像 的可能性 。以 2 ED ) 一

125I-白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大鼠体内分布研究

125I-白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大鼠体内分布研究

关脏器 , 称重并测定放射性 ,计算每克脏器放射 眭占 注入量的百分率 ( I g) % D・ 1 -。结果显示 , 氯胺. T法制备的
I白蛋 白融合干扰素 ab标记率为 8 . %,放化纯 9 . . 2 27 2 55 3%,放射性 比活度为 0 6MBqP ;抗病毒活性 比 . /g 2
用 0 o L B,H .溶液将待标记物 白蛋白 .m l P p 8 2 / 0 融合干扰素 o b t 配制成 4m / ̄ 的溶液 ,取 l 2 gr r 0 加 入标 记管 中 ,加入 8 约 1 8 1 I . x 0 Na 溶液 , 4 迅 速加 人 2 含 6 氯胺 一 0 0 T的 02mo LP . l B, / p . 液 ,混匀 ,室温反应 约 6 ,加 入 4 H8 0溶 0S 0 含 20g 0 g偏焦 亚硫酸 钠的 02moLP . l B,p 80 / H .溶 液终止反应 ,5m n i 后加入 10 含 O %B A 5 0 . 2 S 0 m l B ,p . mo L P S H 7 / 4缓冲液溶液( 以下简称 B B PS 缓 冲液) ,混匀后 ,吸出标记液,加至用上述 B B PS
慢性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治疗中, 普通 O干扰 【 - 素的半衰期短 ,常需反复注射 ,不仅给患者造成很 大痛苦 ,也不利于维持药物的浓度。近年来 ,长效 干扰素受到人们关注,目前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聚 乙二醇干扰素[ 】 即干扰素蛋白质经化学修饰 , J, 。 与 可溶性惰性聚合物聚乙二醇(E ) P G 连接产生的长效 干扰素。 另一类是美 国H nn eo e c ne G ) ua nm i c( S G Se H 公司应用基 因工程技术 ,将人 白蛋 白(S ) H A 基因与 人干扰素基因进行融合 ,并与表达载体连接后引入 酵母菌 ,经 酵母 发 酵产生 的 白蛋 白融 合 干扰素 cb 】 我 国采用基因重组技术 , t[ 24 。 成功制备了此种长 效干扰素p。为研究 白蛋白融合干扰素 ab的体内 】 2 行为 ,我们制备了 5 白蛋白融合干扰素 a b I - 2 ,进 行 了大 鼠体内的分布研究。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名单

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名单
41
卫生部老年医学重点实验室
卫生部老年医学研究所
1997
许贤豪
42
卫生部免疫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科大学
1999
陈洪铎
43
卫生部法医学重点实验室
西安医科大学
1999
李生斌
44
卫生部卫生经济与政策重点实验室
山东大学
2000
刘兴柱
45
卫生部心血管物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
2001
2006
卢光琇
65
卫生部寄生虫病预防与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2006
高琪
66
卫生部活体肝脏移植重点实验室
南京医科大学
2006
王学浩
四川大学
2005
王正荣
60
卫生部抗体技术重点实验室
南京医科大学
2005
管晓虹
61
卫生部艾滋病免疫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科大学
2005
尚红
62
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5
徐建国
63
卫生部新生儿疾病重点实验室
复旦大学
2005
桂永浩
64
卫生部人类干细胞与生殖工程重点实验室
中南大学生殖与干细胞工程研究所
李一石
46
卫生部生物技术药物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2001
韩金祥
47
卫生部移植工程与移植免疫重点实验室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
2002
李幼平
48
卫生部近视眼重点实验室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医院

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球蛋白浓度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价值

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球蛋白浓度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价值

L V K u n — x i a n g , S O N G Z h i — m i n g , Z H U L i — g u o ,S U N Z h i — q i a n g ,H E Y o n g — j u n
( K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N u c l e a r Me d i c i n e o f M i n i s t r y o f H e a l t h, J i a n g s u I n s t i t u t e o f N u c l e a r Me d i c i n e , Wu x i 2 1 4 0 6 3 ,C h i n a )
选取 9 6例 因甲状腺结节病住院患者 , 比较甲状腺 良、 恶性结节患者血清 T S H、 T g浓度差异 , 分析 血清 T S H、 T g浓度 与甲状 腺良、 恶性结 节的关系 。结 果 甲状腺 恶性 结 节 组血 清 T S H 浓度 ( 2 . 5 5±1 . 4 6 ml U / L ) 与 甲状 腺 良性 结节 组 ( 1 . 1 5± 1 . 1 0 m I U / L ) 比较 , 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 P< 0 . 0 5 ) ; 随血 清 T S H浓度的升高 , 甲状腺恶变结节 比例 升高 ; 甲状腺恶性 结节组 血清 浓度 ( 2 5 5 . 0±6 0 . 6 n g / m L ) 高于 甲状腺 良性结节组 ( 1 1 5 . 0± 3 2 . 4 n g / m L ) ( P< 0 . 0 5 ) , 不同血清 浓度组 问甲状腺 恶性 结节数 比例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 P> 0 . 0 5 ) 。结论 血清 T S H、 T g浓度检 测对 甲状 腺 良、 恶性 结节诊 断中有一 定临 床 意义 , 血清 T S H浓度是预测 甲状腺结节恶变 的危 险因子。 关键词 : 促 甲状腺激素 ; 甲状腺球蛋 白; 甲状腺 良性结 节; 甲状腺恶性结节 ; 甲状腺肿 ; 临床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部核医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分子核医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结题报告表
填表日期:年月日
卫生部核医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分子核医学重点实验室制
关于撰写和填报《结题报告表》的说明
一、重点实验室项目结束后,项目负责人须按要求认真填报《卫生部核医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分子核医学重点实验室结题报告表》(简称《结题报告表》),以此作为管理项目工作的重要档案,并作为项目验收和评估的主要依据。

二、项目负责人及其合作者必须实事求是地撰写和填报《结题报告表》并提供必要的附件材料,保证内容真实、数据准确。

项目承担单位要认真审查《结题报告》,确保材料齐全、真实。

三、《结题报告表》要求全面地反映项目的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成果,如实地体现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预期研究目标、主要进展与成果、人才培养、合作交流、经费使用以及项目研究计划等情况。

对存在的问题、未能按照计划执行项目及项目研究工作中的难点,请分析原因和可能的解决途径,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和设想。

四、重点实验室提倡良好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反对弄虚作假和浮躁作风。

对科学研究允许探索和失败,如有这种情况,也请在报告中实事求是地反映出来。

研究工作总结1、合同规定的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2、对照合同,研究完成情况:
3、研究主要的创新点:
4、研究结果推广及应用情况:
5、未完成合同规定的研究内容,并说明原因:
6、取得的成果:(复印件附后):
7、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项目统计数据表
二、科研补助费决算表(单位:万元)
三、审核意见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