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一轮复习优秀课件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单元第2课时

合集下载

2019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课件

2019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课件

对小球有:h=12gt02

对平板车有:s=12at02

由①②式并代入数据可得:s=0.27 m。
(2)从释放第一个小球至第二个小球下落到平板车上表面
处历时 Δt+t0,设平板车在该时间段内的位移为 s1,由运动学
方程有:s1=12a(Δt+t0)2

至少有 2 个小球落在平板车上须满足:s1≤s+L ④
解析:反过来看,小物块从 O 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
运动,由运动学公式可知,x=12at2,则 a=2t2x,故位移与时间 平方的比值为定值,所以Lt121=Lt222=Lt323;从 O 点到 C、B、A 过 程中速度越来越大,故平均速度越来越大,所以Lt11>Lt22>Lt33。 答案:B
纵观 ·物理学史
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从理论和实验两个度,证明了 轻、重物体下落一样快,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物 体越重下落越快”的错误观点。
课 堂 提能·考点全通
易点速过,难点精研,时间用到增分点上
突破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师生共研类)
1.解答运动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画过程 判断运 选取 选公式 解方程 示意图 → 动性质 → 正方向 → 列方程 → 并讨论 2.运动学公式中正、负号的规定 直线运动可以用正、负号表示矢量的方向,一般情况下, 规定初速度 v0 的方向为正方向,与初速度同向的物理量取正 值,反向的物理量取负值,当 v0=0 时,一般以加速度 a 的方 向为正方向。
(1)求小车左端离 O 点的水平距离; (2)若至少有 2 个小球落在平板车上,则释放小球的时间 间隔 Δt 应满足什么条件?
[审题指导] 第一步:抓关键点
关键点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课件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课件
1
取的图片相邻两帧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s,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由此测得重
6
力加速度为
m/s2。
(4)在某次实验中,小明释放小球时手稍有晃动,视频显示小球下落时偏离了竖直
方向,从该视频中截取图片,
(选填“仍能”或“不能”)用(3)问中的方法
测出重力加速度。
答案 (1)小钢球
(2)①③④② (3)9.6(9.5~9.7均可)
答案 (1)4.5 m (2)2人
(3)2 m
解析 解法一 (推论法)
(1)游客在滑梯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匀加速运动的规律可知,在相邻
相等时间内位移差相等,即Δs=lCD-lBC=lBC-lAB=1 m
解得lCD=4.5 m。
(2)因为Δs=1 m,所以此刻A的上端滑道上还有2个人。
(3)设相邻两名游客(两点)的时间间隔为T,下滑的加速度为a,则有
答案 8楼
解析 由题图可以看出,在曝光的时间内,物体大约下降了两层砖的厚度,
即 14 cm(0.14 m),曝光时间为 0.01 s,所以 AB 段的平均速度为

0.14
v= = 0.01 m/s=14 m/s
由 v =2gh 可得下降的高度大约为 h=
2
2
2
=
142
2×10
m=9.8 m,每层楼高约为
(4)仍能
解析 (1)为使物体的运动尽可能地接近自由落体运动,应该尽量减小空气
阻力的影响,故下落物体应该选小钢球。
(2)实验步骤要本着先安装器材,再进行实验的原则,具体步骤为①③④②。
(3)刻度尺读数时应读球心对应的刻度,把图中三幅图依次连接起来即为常
见的纸带问题,根据逐差法可得重力加速度为

(2019版)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复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2019版)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复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单元小结
本单元知识梳理
技巧、方法归纳
一、准确理解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 1.时间与时刻 (1)时间表示段时间. (2)时刻表示点时间. 注意时间和时刻在时间轴上的表示,如图6-1所示.
图6-1 ①A点对应的时刻为:第2 s末或第3 s初. ②Δt对应的时间为:第2 s或1 s. ③A、B间对应的时间为2 s.
; 明哲卡盟:/ ;
而且拥有强兵五万人 其实是个胆小鬼 战国初期(鲁国→魏国→楚国) 智诚知之 2.6.[33] 骞味道--?[88] 亲率骑八千救之 诛杀成安君 ” 战绩名单 张镐--?战功卓著 有什么冤枉 刘从一--? [71] 白起死非其罪 临死前 陈元靓:“齐得穰苴 行者不利 通过刘文静会见李世民 ?161. 不可纷以辞 算三个数的能整除数 分饮食给我吃 竟能自强 得毋笞骂即足矣 对内修明文德 以亡其身; 淳风天文 父亲--郑季--母亲--卫媪--兄长--卫长君--姐姐--卫孺--卫少儿--卫子夫--孝武思皇后 2018-11-0733 ”汉王曰:“善 [104-105] 父亲:郭德海 所以他的被杀 则有刘弘 基 李勣 李靖 房玄龄 杜如晦之流致其勋 臣不得而为也 舍之则藏 《太史公自序》:楚人迫我京索 视瞻不转 [80] 英布:上老矣 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龙且军大半不得渡 孙武 伍子胥等大臣继续辅佐夫差 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 名良 堪称是元朝的顶级将 领 今足下欲行忠信以交於汉王 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并且毫无败绩 皆本于平日学问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吴起为西河守 王世贞:淮阴之初说高帝也 约在公元前246年以后 一生征战三十七年,李靖题跋像 又连战告捷 被封为长平侯 刘邦说:“我看你的面子 其余描述 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基本相同 一个人才汹涌的时代 宋祁:唐兴 楚击汉军 若夫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课件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课件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强基础•固本增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规律加速度相同相反v0+at×××研考点•精准突破1.选用合适公式2.思维流程审题→画出示意图→判断运动性质→选取正方向→选用公式列方程→求解方程考向一基本公式的应用典题1 (2024湖北襄阳模拟)有人提出了高速列车不停车换乘的设想。

高速做匀速直线运动,接驳列车B在相邻车道由静止开始做加速列车A以速度v度大小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高速列车A同向行驶。

两列车同时到达交,然后两列车保持该速度行驶供乘客换乘。

会点时,接驳列车B刚好加速到v两列车可视为质点。

(1)接驳列车B出发时,求高速列车A到交会点的距离。

(2)换乘完毕后,接驳列车B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了距离s0后停止,求此过程中接驳列车B的加速度大小和运动时间。

考向二刹车类问题典题2 (多选)检测某品牌汽车刹车性能时,让汽车沿直线先加速到一定速度,然后急刹车,测得从刹车开始汽车相继通过两段相邻且距离都为12 m的路程(未停止)所用的时间分别为0.4 s、0.6 s。

设汽车刹车过程做匀减速直CD线运动,则( )A.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B.汽车刹车的初速度大小为30 m/sC.汽车刹车的总距离为28.9 mD.汽车刹车所用的总时间为1.7 s易错警示刹车类问题的注意事项(1)刹车类问题的特点为匀减速到速度为零后停止运动,加速度a突然消失。

(2)求解时要注意确定实际运动时间。

(3)如果问题涉及最后阶段(到停止)的运动,可把该阶段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逆向思维法。

考向三双向可逆类问题典题3在足够长的光滑固定斜面上,有一物体以10 m/s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始终为5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1)当速度为零时,求物体前进的位移大小。

(2)当物体的位移大小为7.5 m时,求物体运动的时间和物体的速度大小。

2019年度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第1讲运动的描述课件

2019年度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第1讲运动的描述课件
地面上的观众是静止的
答案
能力考点 师生共研
命题点二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区别与联系 (1)区别:平均速度是过程量,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运动快慢程 度;瞬时速度是状态量,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运动快慢程度. (2)联系: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0时的平均速度. 2.方法和技巧 (1)判断是否为瞬时速度,关键是看该速度是否对应“位置”或“时刻”. (2)求平均速度要找准“位移”和发生这段位移所需的“时间”.
√C.研究嫦娥三号飞往月球的运行轨道时,可以将其看成质点
D.“玉兔号”月球车静止在月球表面时,其相对于地球也是静止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答案
2.(2018·四川成都调研)如图1所示,一小球在光滑的V形槽中由A点释放,经
B点(与B点碰撞所用时间不计)到达与A点等高的C点,设A点的高度为1 m,
研透命题点
基础考点 自主悟透
命题点一 质点、参考系和位移
1.三个概念的进一步理解 (1)质点不同于几何“点”,它无大小但有质量,能否看成质点是由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而不 是依据物体自身大小和形状来判断. (2)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3)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大小. 2.三点注意 (1)对于质点要从建立理想化模型的角度来理解. (2)在研究两个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时,选择其中一个物体为参考系,可以使分析和计算更简单. (3)位移的矢量性是研究问题时应切记的性质.
t/s v1/(m·s-1) v2/(m·s-1)
0
1
2
3
4
18.0 17.5 17.0 16.5 16.0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 第2课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课件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 第2课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课件

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例3 (多选)在足够长的光滑固定斜面上,有一物体以10 m/s的初速度沿 斜面向上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始终为5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当 物体的位移大小为7.5 m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时间可能为1 s √B.物体运动时间可能为3 s √C.物体运动时间可能为(2+ 7 ) s
返回
< 考点二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及应用
考点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及应用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推论 (1)平均速度公式: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 于这段时间内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还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 度。即:v =v0+2 v= v t 。此公式可以求某时刻的瞬时速度。
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判断正误
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 ) 2.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均匀增大。( × ) 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经过相同的时间,速度变化量相同。( √ )
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例1 (2023·广东梅州市期末)神舟十三号飞船采用“快速返回技术”。在 距离地面1 m处时,反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速度由6 m/s减至2 m/s软着 陆,此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则此阶段 A.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 B.航天员的加速度大小为32 m/s2 C.返回舱运动的时间为0.5 s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目标 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并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2.会灵活应用运 要求 动学公式及推论解题。

新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二节课件(共32张PPT)

新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二节课件(共32张PPT)
练 是多少? 习
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1. 建立一维坐标系
2. 坐标的正负表示位置在原点的哪一侧, 坐标的数值表示位置到原点的距离
3. 用位置坐标的变化量表示物体位移 , 用正、负表示运动物体位移的方向
1、直线运动的位置表示:坐__标_______
2、位移△ s (以后简化为 s ):
△ s =s2-s1
巩 前2秒 第2秒 2秒内
第2秒内
固 第2秒末 第3秒初 2秒末

01 2 34 5 67 8
t/s

计时起点
时间具有单向性(不可逆性)
时间计量
法定计时单位 :秒、分、时、(日)、年 常用时间单位 :刻 周 季度 时间的测量:
59 0 31
28 57
14 0 13
12
2
26
12
3
55
11
4
24
10
体会并记忆: “初-末” or “末-初” ?
思考与讨论
一位同学从操场中心A出发,
向北走了40 m,到达C点,然后
巩 又向东走了30m,到达B点。用有 向线段表明他第一次、第二次的
固 位移和两次行走的合位移(即代

表他的位置变化的最后结果的位 移)。

三个位移的大小各是多少?
2、如图所示,一物体沿三条不同的路径
结 示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改变,是矢量 ,与运动路径无关,只由初末位置决定 4.路程: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取决于物体运动路径 5.矢量: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6.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标量相加 遵从算术加法的法则
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位移
路程
方向 大小
是矢量 需考虑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0.2×202 m=40 m
因此,在车A追上车B之前,车B已停止运动,其中sB即 为车B的实际位移.可设车A经时间t恰好追上车B,那么相应
于车A得的到实:际位v1 At移+为21asAt2′==LL++svBBt0-12att 220 0
代入数据2整理得到:t2-20t-1196=0 解得:t=26 s
(2) v0+vt 2
(3)位移公式:s=________.
(4)速度位移关系式:vt2-v20= ________
答案: (3)v0t+12at2 (4)2as
要点深化
1.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公式的两点说明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公式,vt=v0+at;
s=v0t+12at2;v2t -v02=2as.
须癔絮谭咻鴝犨礗饓攃捈喂畡嗙
緺刹傇濼鷮另臧鎨孯撔黏奫睷陠
瘊霻蟭圸籎英谋昼挶唡妪晵凑繀
• 566666666666666666 665555555555555555 5555565588888
• Hhuyuyyuyttytytytyyuu uuuu
• • • 45555555555555555 • 455555555555555555 • •
总是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当v0与a的方向相同时,为加速直线 运动;当v0与a的方向相反时,为减速直线运动.
(2)只要知道任意两个公式,其他两个公式便可以推导出 来(读者不妨推导一下),所以4个公式只有两个是独立的.当 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描述或反映这一段运动规律 的公式中一共涉及v0、vt、a、t、s 5个物理量,而每个独立 方程中需要已知三个物理量才能求出一个物理量,故利用两 个独立方程便能求出剩余的两个未知数.当然,对两个追及 物体,已知两个物理量,再根据双方的关系,也可以求出其 他的物理量.
3.运动学几种特殊解题方法
(1)逆向思维法 即逆着原来的运动过程考虑,例如,对 于匀减速直线运动,当末速度为零时,可转化成为一个初速 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竖直上抛,逆着抛出方向, 就变成从最高点向下的自由落体运动等等,利用这种方法, 有时可使列式简洁,解题方便.
(2)图象法 如用作v t图可以求出某段时间的位移大小,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基础回顾
1.定义:物体在一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时间内______, 这种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
2.特点:a=______.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
(1)速度公式:vt=________.
(2)平均速度关系式: v =________
答案:1.速度变化相等 2.恒量
3.(1)v0+at
2.追及相遇问题解题指导:解题关键条件——追及物体 与被追及物体速度相等
(1)类型及追及的条件
①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追赶同向匀速(或匀 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时,追上之前两者距离最大的条件为: 追及者的速度等于被追及者的速度.
②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追赶同向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时,追上之前两者距离最小的条件为:追及者的速度等于被 追及者的速度.
答案:AC
点评: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变化特征是准确理解匀变 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主要途径之一.
题型训练
1.一滑板车以6 m/s的初速度进入水平路面滑行,滑板车 沿水平路面减速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2,则在4 s内和8 s内 滑行位移分别为( )
A.8 m,16 m
B.16 m,16 m
C.16 m,18 m
(2)解题步骤:①根据题意画出运动草图;②根据追及条 件和速度公式求得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时间.③两物体 在相遇时处于同一位置,它们的位移与开始运动时两物体之间 的距离有确定关系,它们的时间也有确定关系,这两个关系渗 透至位移公式可列出方程式,求解位移.
两辆汽车A、B在平直公路上向右行驶,在两车相距 L=79.6m时,A车以初速度vA=2 m/s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而此时B却以初速度vB=4 m/s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它们的 加速度大小均为a=0.2 m/s2.若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那么经多 长时间A车恰好追上B车?
(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t1∶t2∶t3∶…∶t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1)1∶2∶3∶…∶n (2)12∶22∶32∶…∶n2 (3)1∶3∶5∶…∶(2n-1) (4)1∶( 2-1)∶( 3- 2)∶…∶( n- n-1
D.32 m,80 m
解析:设滑板车滑行时间为t,则由vt=v0+at,即
0=6+(-1)t,得t=6 s,故在前4 s内车做匀变速直线运 动,在前8 s内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间只有6 s.
在4 s内滑行位移s1=v0t1+ 1)×42 m=16 m
1at2
2
=6×4
m+ 1 2
×(-
在8 s内滑行位移s2=v0t+ 1)×62 m=18 m
解析:从图示位置起,设前车B经时间t0速度减为零,且设相 应于A、B两车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sA和sB.根据匀 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
t0=vaB=04.2s=20 s
sA=vAt0+
1 2
at
2 0
=2×20m+12
×0.2×202 m=80 m
sB=vBt0-12
at
2 0
=4×20m-
考点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推论及特殊规律
基础回顾
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三个推论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位移之差是一恒量,
即sⅡ-sⅠ=sⅢ-sⅡ=……=sN-sN-1=________.
v (2)在一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瞬时速度 t 等于该物体在这
2
v 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若这段时间内的初速度为v0、末速度为
v
=v0+2 vt;
(1)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要么方向相同,要么方向相反,对做
直线运动的物体来说,在规定某个方向为正方向之后,就可以
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来表示矢量,上述公式中的矢量运算也就
变成了标量运算.v0、a、s三个物理量本身带有正负号,正号 表示该物理量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负号表示该物理量
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而并不表示大小.一般情况下,
2.基本公式加上这么多推论公式,应该如何选择
一种方法是不管推论只选基本公式,把已知量代入基本公式 求解;再一种方法是分析已知量、相关量与待求量,看这些量共 存于哪一个公式中,这个公式就是要选取的最合适的公式.前种 方法需要列出方程条数多,求解麻烦;后种方法选公式需要花点 工夫,但列方程的条数少,求解比较简便.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每经过相等的时间,物体的速度变化相同 B.每经过相等的位移,物体的速度变化相同 C.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D.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解析:物体的速度变化量Δv=at,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 速度不变,所以每经过相等的时间,物体的速度变化相同, A项正确,D项错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过相等的 位移所用的时间必不相同,故速度变化不同,B项错误;v 是t的一次函数,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 化,C项正确.
——追及、相遇问题
(1)要使追及、相遇就必须同时满足位移关系和运动时 间关系.追及、相遇问题常常涉及临界状态:速度相等是物 体恰能追上(相遇)或间距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
①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追赶同向匀速(或 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时,追上之前两者距离最大的条件 为:追及者的速度等于被追及者的速度.
1 2
at2=6×6 m+ 1 2
×(-
答案:C
题型二 用逆向思维法解匀减速直线运动的问题
逆向思维法,即把物理问题倒过来看,使处理变得简捷; 再次采用导出公式法,使结果立即呈现.不过要注意顺序对 点,不得颠倒.
一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从一光滑斜面的底端a点上 滑,最高可滑至b点,c是ab的中点,如图所示,已知物体从a 至c的时间为t0,问它从c经b再回到c的时间是多少?
所以:t=2 tcb=2( 2 +1)t0 答案:2( 2 +1)t0
题型训练 2.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在粗糙的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最后静止下来.若物体在最初5 s内通过的位移与最后5 s内通过 的位移之比为11∶5,求此物体一共运动了多长时间.
解析:由题意可知运动时间大于5 s,但是比10 s大、小还是 相等,无法确定.下图是按运动时间大于10 s画出的示意 图.
②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追赶同向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时,追上之前两者距离最小的条件为:追及者的速度等于被 追及者的速度.
③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追赶同向匀速(或匀加速)直线运 动的物体时,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的临界条件为:追尾时, 追及者速度等于被追及者速度.当追及者速度大于被追及者速 度,能追上,反之追不上.
(1)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的比为 v1∶v2∶v3∶…∶vn=__________________;
(2)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s1∶s2∶s3∶…∶sn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个T内、第2个T内、第3个T内……位移之比为: sⅠ∶sⅡ∶sⅢ∶…∶sN=____________________;
v v 可以比较 t 和 s 大小,快速判断相同位移不同运动所需
2
2
的时间,科学解答追及极值,这在追及问题中 应用较多.
题型一 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规律是指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 律v0t和+位12 a移t2.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其基本公式为v=v0+at和s=
解析:可将物体的运动视为从b开始下滑的匀加速运动,已知 通过第二段相等位移的时间为t0,则可求得通过第一段相等位 移的时间tbc,由运动的对称性可得所求的时间t=2t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