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性应用研究项目
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开题报告

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前瞻性临床研究(prospective study)是研究者根据选题和设计的要求而进行的研究。
其特点是有明确的研究目的, 周密的研究计划, 合理的观察指标, 并严格按设计要求详细记录临床资料, 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整理、归纳、统计、分析, 得出某一结论。
前瞻性临床研究的质量主要取决于事先的选题和设计, 以及在临床实施中是否完全按照设计进行, 数据资料统计处理是否合理等。
前瞻性临床研究常与研究者的研究方法、条件、设备等因素有关。
回顾性临床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是从以往临床工作积累的病例资料中, 选择某一时期同类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以从中总结经验、找出规律、指导实践的研究。
篇二:开题报告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椎间盘突出症并下腰椎不稳术中用与不用胶原蛋白海绵的短期及长期疗效对比研究学院基础医学院专业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姓名谷雨学号 2008213013093 导师姓名、职称徐振华教授入学年月2010年 9月填写说明一、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开题报告一般于第三学期进行,完成时间最迟不能超过第四学期。
二、开题报告评议小组由3-5名副高职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
评议小组设秘书一人,协助组织和处理评议事宜,并做好详细记录,记录由学院作为原始材料保存备查。
三、本开题报告一式二份,学院、研究生处各留一份。
一立论依据(所选课题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或腰椎髓核脱出症。
它是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以后,在外力的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血管或脊髓等组织所引起的腰痛,并且伴有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种疾病。
作为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约为5-10%,占腰腿痛病人的60%以上,是困绕病人和医生的一大顽疾[1]。
流行病学中的回顾性研究与前瞻性研究

流行病学中的回顾性研究与前瞻性研究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传播规律的科学。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是两种常见的研究设计方法。
本文将重点介绍这两种研究方法以及各自的特点和应用。
一、回顾性研究回顾性研究是指通过回顾已有的数据和资料,对疾病暴露因素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通常,回顾性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的设计。
病例对照研究是指以疾病患者和非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地比较暴露因素的差异,从而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性。
而队列研究则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追踪一组人群,观察暴露因素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
回顾性研究的优点在于可以迅速获取数据,具有较低的成本和便捷的操作。
此外,回顾性研究还可用于研究罕见疾病、复杂疾病和长期潜伏期的疾病,因为这些疾病往往需要较大的样本量或较长的研究时间才能进行前瞻性研究。
然而,回顾性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可能存在信息偏倚、顺时偏倚和选择偏倚等问题。
二、前瞻性研究前瞻性研究是指从当前时点开始,追踪一组人群,观察暴露因素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
通常,前瞻性研究采用队列研究或干预实验的设计。
队列研究是在研究起点时,将一组暴露和非暴露的人群分成两组,随访研究对象并观察其暴露因素和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
而干预实验则是在研究中对某些人群进行干预措施,并与未干预的人群进行对比分析。
前瞻性研究的优点在于能够观察到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利于推测因果关系。
此外,前瞻性研究还具有较高的证据级别,能够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然而,前瞻性研究也有一些困难和挑战,如需要较长的研究时间、较高的成本和较大的样本量。
三、回顾性研究与前瞻性研究的比较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在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分析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
回顾性研究主要通过回顾已有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数据收集相对较为便捷,但可能存在信息偏倚。
而前瞻性研究则需要追踪一组人群,观察暴露因素和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数据收集相对较为耗时耗力,但适用于观察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推测因果关系。
科研项目 分类 认定

科研项目分类认定科研项目是指为了解决科学问题、推进科学技术发展而开展的研究活动。
科研项目的分类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和组织各种研究活动,使其更加高效和有针对性。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科研项目进行分类和认定,并举例说明每个分类的特点和应用。
一、基础研究项目基础研究项目是指为了探索和揭示自然界规律、科学原理而进行的研究。
这类项目通常以理论探索为主,目的是增加对基础科学知识的了解和积累。
例如,某科学家开展了一项关于黑洞形成机制的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模拟计算,揭示了黑洞的形成过程和特征,为宇宙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二、应用研究项目应用研究项目是指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应用科学知识而进行的研究。
这类项目通常以实验验证和应用开发为主,目的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例如,某团队开展了一项关于新型太阳能电池的研究,通过实验测试和性能优化,成功设计出高效、稳定的太阳能电池产品,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三、交叉研究项目交叉研究项目是指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活动。
这类项目通常涉及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和交叉,目的是解决综合性问题和推动学科交叉发展。
例如,某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关于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通过结合计算机科学和医学知识,成功开发出一套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医学影像诊断系统,为医疗诊断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四、创新研究项目创新研究项目是指通过创新思维和方法,开展具有前瞻性和颠覆性的研究活动。
这类项目通常以突破传统思维和方法为目标,旨在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例如,某科学家开展了一项关于量子计算的创新研究,通过设计新型的量子比特结构和运算算法,提出了一种更高效、更稳定的量子计算模型,为未来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五、国际合作项目国际合作项目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科研机构、学者之间开展的合作研究活动。
这类项目通常涉及多个国家或地区的科研资源和人才,目的是促进科学技术的共享和交流。
例如,某国际科研合作项目致力于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通过各国科学家的合作研究和数据共享,提出了一套全球气候模拟和预测模型,为全球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科研项目分类

科研项目分类标题:科研项目分类引言概述:科研项目分类是科研工作者在进行研究时对项目进行分类和归纳的过程,通过科研项目分类可以更好地组织和管理科研工作,提高科研效率和成果质量。
一、基础研究项目分类1.1 研究目的:基础研究项目旨在探索基础科学规律和原理,推动科学知识的进步和发展。
1.2 研究内容:基础研究项目通常涉及理论分析、实验验证等研究方法,重点在于对科学现象和规律的解释和探索。
1.3 研究领域:基础研究项目涵盖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各个学科领域,是科学发展的基石。
二、应用研究项目分类2.1 研究目的:应用研究项目旨在将基础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社会效益。
2.2 研究内容:应用研究项目通常包括技术开辟、产品改进等实践性研究内容,强调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3 研究领域:应用研究项目涉及工程技术、医学、农业等各个领域,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
三、交叉研究项目分类3.1 研究目的:交叉研究项目旨在整合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解决跨学科性问题和挑战。
3.2 研究内容:交叉研究项目通常涉及多学科知识的整合和创新,强调跨界合作和综合应用。
3.3 研究领域:交叉研究项目涵盖人工智能、生物信息学、环境科学等前沿领域,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前瞻性。
四、战略性研究项目分类4.1 研究目的:战略性研究项目旨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重大科技工程,推动国家科技实力的提升。
4.2 研究内容:战略性研究项目通常与国家重点领域和重大需求密切相关,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
4.3 研究领域:战略性研究项目涉及国防、航天、能源等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领域,具有战略意义和重大影响。
五、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分类5.1 研究目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旨在促进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全球性挑战和问题。
5.2 研究内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通常涉及多国合作、跨国研究等内容,强调跨文化交流和共同发展。
5.3 研究领域: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涉及气候变化、传染病防控、环境保护等全球性问题,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合作意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NSFC)对支持基础性、前瞻性、应用性研究计划的定向资助。
项目由“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组成,为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的两大重要分类。
面上项目是指NSFC支持重大、前瞻性和创新性研究,以及进行创新活动的项目,它
重视学术发展的长远性,容许在研究初期申请者需要较多的时间来建立原理、技术架构和
培养项目团队,但它要求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并在研究期限内取得成果。
青年项目支持新兴学科及重要前沿问题的研究,支持年轻学者和青年教师进行高水平
研究与创新活动,支持具有重要学术特色和社会意义的问题调查,支持新兴领域科技探索
性研究,以及偏专业化研究和技术研发等,旨在培育新一代自然科学家和技术人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的设置有助于推动我国科研创新,推动国家及
社会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NSFC实施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就是为了发挥科研活动的引领作用,支持我国科学家的创新研究,以建立国际科学创新成果和技术大
国的实力。
未来科技发展的前瞻性基础研究方向

未来科技发展的前瞻性基础研究方向未来科技发展的前瞻性基础研究方向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持续发展,未来的科技前景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未知和可能性。
本文将探讨一些前瞻性的基础研究方向,这些方向将会对未来科技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在过去几年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它的潜力还远远没有被完全发掘。
未来的基础研究方向之一是将AI和机器学习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如医疗、农业、工业等。
通过开发更高效的学习算法和更强大的计算能力,人工智能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人类知识。
此外,研究人员还应该关注AI的伦理和社会问题。
人工智能在操纵和分析大量数据方面具有巨大的能力,但如果不加以有效的监管和控制,它可能导致潜在的滥用和侵权。
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该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能够符合人类的利益和道德。
二、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是另一个令人兴奋的研究方向。
传统的计算机使用的是经典的比特(0和1),而量子计算机使用的是量子位(qubit)。
由于量子特性的存在,量子计算机可以进行更复杂的计算任务,并且速度更快。
因此,未来的基础研究应该集中在解决量子计算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等方面的挑战。
另一方面,量子通信是建立在量子力学原理之上的一种安全通信方式。
传统的加密技术可以被窃听和破解,而量子通信则可以保证通信的安全性,即使是在超级计算机面前也无法被破译。
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该致力于提高量子通信的速度和距离限制,以便更广泛地应用于实际领域。
三、生物技术和基因编辑生物技术和基因编辑已经在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然而,未来的研究还需要解决一些关键问题,以提高技术的效果和可行性。
例如,基因编辑技术的精确度和安全性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研究人员需要开发更加准确、高效的基因编辑工具,并确保其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安全。
此外,生物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例如,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可以制造更环保的能源或生物材料,以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前瞻性队列研究的实施步骤

前瞻性队列研究的实施步骤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前瞻性队列研究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前瞻性队列研究的实施步骤,以帮助读者了解并应用该研究方法。
步骤一:确定研究目标和问题在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目标和问题。
这个步骤的关键是确定您要研究的领域、研究的目的和研究中要回答的问题。
通过明确目标和问题,可以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保持目标的一致性,并确保所得到的结论是有意义的。
•确定研究领域•确定研究目的•确定研究问题步骤二:设计研究方案设计研究方案是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核心。
在这个步骤中,您需要确定研究的参与者、数据收集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
要设计一个有效的研究方案,需要考虑到样本的选择、数据收集工具的使用,以及数据分析的方法。
•确定研究参与者•选择数据收集方法•确定数据分析方法步骤三:实施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前瞻性队列研究的重要步骤之一。
在这个步骤中,您需要依据研究方案所设计的数据收集方法,对参与者进行数据收集工作。
数据收集的方法可以是面对面访谈、问卷调查或观察记录等。
•进行面对面访谈•进行问卷调查•进行观察记录步骤四:数据分析与结果解读在数据收集之后,需要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与结果解读。
数据分析的方法可以是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或混合分析等。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对研究问题的回答,并对结果进行解读和讨论。
•进行数据清洗和整理•进行数据分析•解读和讨论结果步骤五:撰写研究报告最后一步是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是对整个研究过程的总结和归纳,需要清晰地呈现研究的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
在撰写研究报告时,要遵循科学写作的原则,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表达研究的内容。
•编写研究摘要•编写研究背景•编写研究方法•编写研究结果和讨论•编写结论结论本文介绍了前瞻性队列研究的实施步骤,包括确定研究目标和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与结果解读,以及撰写研究报告。
通过遵循这些步骤,可以进行有效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并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临床研究中的前瞻性研究

临床研究中的前瞻性研究前瞻性研究是指通过预先设定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以追踪未来发生的事件或观察对象的变化,来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在临床研究中,前瞻性研究常被广泛应用,以帮助揭示疾病的发展规律、预测疾病的风险因素以及评估治疗手段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对临床研究中的前瞻性研究进行探讨,包括其基本原则、设计要点及其应用意义等。
一、前瞻性研究的基本原则在临床研究中,前瞻性研究包含了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临床试验等多种研究设计和方法。
无论采取何种研究设计,前瞻性研究都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
首先,前瞻性研究的研究目的必须明确,并需要在研究开始前明确研究的目标和假设。
这有助于研究者清楚研究的方向,以便后续的数据收集和结果解读。
其次,前瞻性研究需要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和样本规模。
研究对象应具备一定的代表性,以便将结果推广到整个目标人群。
样本规模的选择应根据研究目的和预期效应大小进行计算,并结合可行性和资源限制进行评估。
另外,前瞻性研究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机制和质量控制系统。
研究者应明确收集哪些数据,如何进行数据收集和存储,以及如何控制数据的质量。
这有助于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此外,前瞻性研究需要进行合理的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
研究者应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从而得出可靠的结论。
同时,在结果解读中应遵循科学原则和临床实践的经验,以便将研究结果与现实临床情况相结合。
二、前瞻性研究的设计要点在进行前瞻性研究时,研究者需特别关注以下几个设计要点,以确保研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首先,前瞻性研究需要合理选择研究设计。
不同的研究问题可能需要不同的前瞻性研究设计,如队列研究适用于观察疾病发生与暴露因素之间的关系,而临床试验适用于评估药物或治疗方案的疗效。
其次,前瞻性研究的样本选择至关重要。
样本的选择应尽量保证代表性,具备一定的内外部效度,并根据研究目的和预期效应大小进行样本量计算。
另外,前瞻性研究需要建立清晰明确的研究方案和研究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 丛杉 米仿生研究所 常熟理工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 武汉大学苏州研究院 陶石 陈奠宇 潘春旭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 赵静娜 米仿生研究所
菌丝构筑三维多孔石墨烯基电极材料的研发与 苏州科技大学 刘成宝 应用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 三维石墨烯功能化宏观体制备及储能器件 李鑫恒 所苏州研究院 环境友好高分子复合自修复防水材料的研究与 苏州科技大学 董延茂 应用 污染河道生态修复新材料技术与工程示范 新型高性能特种仿生陶瓷基复合材料在骨科植 入领域的应用研究 用于生物器官再造的3D打印高性能成型材料的 研发 新型吸附-光催化材料的设计及其实用化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 柳后起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 吴健 米仿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 刘敏 米仿生研究所 苏州大学 彭扬
是否答辩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否 否 否 是 是 否 是 是 是 否 否 否 是
汽车3D全景泊车辅助系统产业化 苏州智华汽车电子有限公 项目 司 汽车橡塑件专用针阀式全自动热 流道注射模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 多功能汽车仪表台智能产业化研 究 纳米改性新型耐热环保绝缘材料 的研发与产业化 苏州好特斯模具有限公司 苏州万隆汽车零部件股份 有限公司 苏州太湖电工新材料股份 有限公司
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 李密 究院 张书奎
工业园区科技和信 息化局 工业园区科技和信 息化局 工业园区科技和信 息化局 工业园区科技和信 息化局 苏州大学 工业园区科技和信 息化局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 工业园区科技和信 息化局 工业园区科技和信 息化局 苏州大学 工业园区科技和信 息化局 常熟理工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 工业园区科技和信 息化局 工业园区科技和信 息化局 苏州科技大学 工业园区科技和信 息化局 苏州科技大学 工业园区科技和信 息化局 工业园区科技和信 息化局 工业园区科技和信 息化局 苏州大学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 郭立泉 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 耿辰 技术研究所 苏州科技大学 奚雪峰 陶重犇 胡天亮 杨元峰 杨剑宇 黄开竹 孙可 刘菊华 吴澄
基于迭代学习方法的激光焊机视觉控制与全过 苏州科技大学 程焊缝质量预测研究 基于Digital Twin的数控机床故障预测方法 山东大学苏州研究院 研究 江苏省现代企业信息化应用支 基于无监督视频匹配的行人再识别方法研究 撑软件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智能行为识别系统研究及应 苏州大学 用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多领域整体识别方法及应 西交利物浦大学 用 地铁隧道防击穿智能传感器网络预警系统研发 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 应用 究院 基于稀疏自编码的街景影像文本信息提取研究 武汉大学苏州研究院 基于机器视觉和视频大数据的轨道交通异常事 苏州大学 件预警应用技术研究 基于人工智能的雷电防护技术研究
面向肺结节弱小目标检测的深度学习技术研究 苏州科技大学 基于物联网的新型硅纳米材料高灵敏压力传感 器研究 基于强化学习的GPCR靶向药物虚拟筛选方法研 究与示范应用 基于多人交互虚拟现实的智能康复训练与精细 评定系统 面向早期肺癌智能诊断的磨玻璃结节评估系统 研究 增强现实手术导航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 苏州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 陈博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 山东大学苏州研究院 顾宏伟 孙宝全 郭春生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 骆群 米仿生研究所 潘越
金属基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苏州大学 非化学计量比氧化钨的可控制备及其在锂硫电 池隔膜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新型锡基/碳三维微纳结构动力电池负极材料 研究 石墨烯色浆生产过程中关键分散问题的技术攻 关 电化学法制备超薄石墨烯复合铜箔及其应用研 究 基于纳米碳纤维的柔性可拉伸导线制备技术
苏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童充
基于视觉传感技术的边坡地表场景还原及形变 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 乔仲发 监测研究 究院 高动态特性纳米伺服平台关键技术研究 山东大学苏州研究院 闫鹏 周雪锋 钟博文 李支康 董健
面向规模化应用的微通道流体控制关键技术开 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 发 基于粘滑驱动的跨尺度精密定位关键技术研究 苏州大学 基于CMUT的高性能痕量生化物质在线检测技术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 研究 微纳金结构阵列及表面光学增强微芯片平台 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
7微米高孔隙率超薄锂离子电池隔 苏州捷力新能源材料有限 膜的研发及产业化 公司 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用高 纯氧化铝陶瓷材料及关键部件的 研发和产业化 高精度磨轴承沟道专用微晶砂轮 苏州珂玛材料技术有限公 司 苏州远东砂轮有限公司
2~4英寸高电导率氮化镓单晶衬 苏州纳维科技有限公司 底研发与量产技术 汽车紧固件用高强度耐热型铝合 金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 高性能蚕丝复合纱制备及功能压 力袜生产关键技术 新型环保乳化墨水制造技术研发 与产业化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在土木工程中 应用及产业化研究 中大功率混合动力自动变速箱研 发及产业化项目 新能源客车主驱永磁同步电机的 研发及产业化 磁悬浮飞轮储能系统技术研发及 产业化 燃煤机组硫酸氢铵堵塞协同防治 技术研究与应用 高转换率中小型太阳能并网逆变 器的研发与产业化 新能源汽车智慧车载充电机研发 高效节能电喷舷外机的研发及产 业化 江苏亨通电力特种导线有 限公司 江苏华佳丝绸股份有限公 司 苏州雄鹰笔墨科技有限公 司 江苏建院营造有限公司 苏州亚太金属有限公司 苏州朗高电机有限公司 苏州腾冉电气设备股份有 限公司 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 限公司 苏州弘鹏新能源有限公司 苏州舜唐新能源电控设备 有限公司 苏州百胜动力机器股份有 限公司
41 42 43 44 45 46
移动式多维度增材再制造成套技 术研发 线性振动摩擦焊接机的研发及产 业化 球栅阵列结构PCB的特种激光切 割及成孔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 基于电梯电缆的钢带及电梯防坠 装置的关键技术研发 极低温高可靠智能型电动执行器 的研发及产业化 汽车变速箱机油泵智能机器人装 配线的研发及产业化
大幅面超高速光固化3D打印成套 吴江中瑞机电科技有限公 装备研发及产业化 司 基于模型的系统仿真与智能验证 一体化软件研发 苏州同元软控信息技术有 限公司
金属3D增减材复合智能装备研发 苏州江源精密机械有限公 及产业化 司 高精度高耐磨钼铁合金工业机器 江苏捷帝机器人股份有限 人关节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 公司 适用于大型、特大型盾构机的卷 法兰泰克重工股份有限公 扬式管片吊机的研发及产业化 司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柔性智能配 电运行监测治理系统 苏州华天国科电力科技有 限公司
是 是 否 否 否 是 是 否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否 是 是 是 否 否 否
苏州工业园区测绘地理信 苏州CORS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平台 息有限公司 FTTx光配线网络(ODN)产品研 江苏亨通光网科技有限公 发及产业化项目 司 防虫型蝶形光缆的研发及产业化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无创睡眠呼吸 机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安防前端信息采集系统及大数据 分析挖掘云平台研发及产业化 基于云数据的立体车库智能化、 网络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研制 基于磁光阵列技术的大数据管理 设备的研发及产业化 基于道路照明节点的智慧城市立 体感知平台 基于智能座便器的健康状态辅助 诊断大数据平台研发及产业化 江苏欣达通信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 苏州鱼跃医疗科技有限公 司 苏州智铸通信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 江苏聚力智能机械股份有 限公司 苏州互盟信息存储技术有 限公司 苏州纽克斯电源技术股份 有限公司 苏州路之遥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
基于GaN功率集成技术的智能光伏组件老化检 西交利物浦大学 文辉清 测及故障诊断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 高通量皮升级W/O微滴制备芯片研究 周武平 技术研究所 基于p-GaN再生长的GaN基增强型电力电子器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 周宇 件关键技术研究 米仿生研究所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基于TiO2分级纳米结构阵列的多工作电极柔性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研究 用于智能制造恶劣环境监测的嵌入式微纳传感 器的产业化研究 高性能GaN基器件无金工艺和CMOS绝缘薄膜 生长技术研究 星地混沌激光保密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苏州工业园区洛加大先进技术 Dwight C.Streit 研究院 苏州工业园区洛加大先进技术 李晓春 研究院 西交利物浦大学 刘雯
重点研发产业化项目
序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项目名称
承担单位
项目负责人
文旭 严杰 金一峰 施文磊 彭立群 刘先兵 司文元 徐科 张军 俞金键 张胜红 高强 敖忠 江轶 张明军 宋玉宝 洪峰 方波 夏坚
主管部门
吴江区科学技术局 吴中区科学技术局 相城区科技发展局 吴江区科学技术局 吴江区科学技术局 高新区科学技术局 高新区科学技术局 工业园区科技和信 息化局 吴江区科学技术局 吴江区科学技术局 吴江区科学技术局 姑苏区经济和科技 局 相城区科技发展局 吴中区科学技术局 吴中区科学技术局 高新区科学技术局 工业园区科技和信 息化局 吴江区科学技术局 高新区科学技术局
群智计算中基于数据关联的隐私保护方法研究 苏州大学 面向WiFi网络的移动终端功耗优化研究 高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合成及应用 用于大面积触控光学膜(60英寸以上)低温固 化导电浆料研发及产业化研究 MAX相金属陶瓷毛细芯大功率反重力环路热管 研制 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绿色、宏量制备及 其在印刷薄膜光伏器件中的应用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苏州凯尔博精密机械有限 公司 苏州光韵达光电科技有限 公司 苏州台菱电梯有限公司 苏州博睿测控设备有限公 司 江苏元泰智能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工业废气深度净化处理设备的研 发及产业化 光纤预制棒生产线粉尘干法回收 用袋式除尘技术 高效智能新风净化器和环境空气 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的研发及产业 化 基于特效脱氨膜处理技术的高氨 氮废水循环利用系统 磁悬浮低压比高效冷水机组 12英寸7nm封装测试技术的研究 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