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专项练习含答案

一、阅读《诗经·蒹葭》,完成(1)—(3)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答: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
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答:①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
②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
(3)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答: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
关雎《诗经》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1.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窈窕淑女。
?《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3.《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运用《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4、?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
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
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
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部编人教版语文 八下期末专项复习(九) 古诗词鉴赏(含对比)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秋江送别二首(其一)
王勃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1)下列对两首诗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甲】诗第一句的“辅”字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意境 开阔。 B. 【乙】诗前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和环境。 C. 【甲】【乙】两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 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D. 【乙】诗前两句的第一字和第六字相同,表现了一种回环反复的美。 [解析] C项,【甲】【乙】两诗都没有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乙】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下列对两首诗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甲】诗通过对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 生活,为下文写诗人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做铺垫。 B. 【甲】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 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C. 【乙】诗颈联从视觉角度描写雨夜景色,“黑”与“明”相互映衬,点明 云厚雨足之态。 D. 【乙】诗尾联实写了诗人第二天一大早看到锦官城到处都是花儿被雨 摧残后败落的景象。
(2)请写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间。②渲染冷清、萧瑟的氛围。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 阅读鉴赏题背诵 中考考题汇总(全册 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背诵考点汇总(全册含答案)八下全册古诗词目录12《诗经》二首关雎蒹葭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4《〈唐诗〉三首》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课外古诗词诵读(二)《题破山寺后禅院》《送友人》《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咏梅》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关雎写一个男子对所爱慕的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了其求之不得的焦虑和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追求爱情中的苦与乐,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运用兴的艺术手法(1分)。
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2分)。
(答出比兴兴寄重章叠句并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亦可)3.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1分)。
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1分);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1分)。
4.《关雎》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的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作用: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1分)。
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1分)。
八年级下古诗文赏析选择题答案版【部编版全册】

八年级下古诗文赏析选择题答案版【部编版全册】期末复:八年级下古诗文赏析选择题型1.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分析:A、不是湖水平静,而是水涨与XXX。
B、是气势磅礴。
C、希望引荐自己,施展政治抱负。
2.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分析:C、想让XXX为自己引荐,让自己做官。
3.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分析:C、不是诗人去外地做官,而是友人去外地。
4.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分析:D、”嫌弃”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5.对《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分析:B、作者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
6、选出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分析有误的一项:D。
D 项中的“批评”是错误的,应改为“劝慰”,诗人并没有批评友人的举动,而是委婉地劝慰他不要过分伤心。
7、下列对《关雎》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D项中的“反复咏唱显得啰嗦,语言不够凝练”是错误的,反复咏唱和语言凝练都是诗歌的特色之一。
8、对《关雎》中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 项中的“比喻手法”是错误的,应改为“比兴”的手法,因为“比兴”是更广泛的概念,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手法。
9、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C项中的“琴瑟”和“钟鼓”为贵族的专用品是错误的,因为在古代社会,琴瑟和钟鼓不仅是贵族的专用品,也是普通百姓所能使用的乐器。
A、该诗描绘了秋季景色,凄清寥廓,气氛凄凉。
B、“水”意象在古诗中常被用来表达离愁别绪,“秋水”则是指主人公的凄婉惆怅情感。
C、该诗所表现的是主人公因为爱情而痛苦的心情,而非表现自然景观。
D、诗中的“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表达了主人公不断追求恋人的决心和坚持不懈的追求。
A.这首诗是唐代诗人XXX在贬官途中所写,表达了他的孤独、失落和对世俗的厌倦。
B.诗人通过描写茅屋被秋风吹破的情景,表现了自己的颓废和心情低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
本诗围绕一个“”字,写。
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且细心呵护的短语是: 。
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诗句是:。
2,《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3,《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4,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5,谈谈你对“琴瑟友之”中“友”字的理解。
6,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3分)7,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8,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分)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分)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2分)4,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5,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
(1分)6,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7,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8,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内古诗文练习(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内古诗文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一、文言文阅读(21分)(一)默写(11分)1.青青子衿,。
《子衿》2. ,风烟望五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气蒸云梦泽,。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4.土地平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5.《小石潭记》能够反映作者心境感伤(观潭的独特感受)的句子是:,。
(二)诗歌理解与赏析(4 分)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照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三类。
7.下列对《蒹葭》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叹,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三)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8.加点字解释(2分)(1)为.坻()(2)斗.折蛇行()9.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2分)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写下了备受后人推崇的“永州八记”。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附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附答案)第一篇: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附答案)古诗鉴赏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C)(2分)A.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B.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C.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
D.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
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2、诗中借用典故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分)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也借这个典故表达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分)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3、诗人在颔联中表达怎样的人生哲理?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二、《无题》(李商隐)1、描写了坚贞不渝的爱情,至死不变的思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整理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整理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窹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鸣叫的雎鸠鸟,站在水中的沙洲上。
姑娘美丽又善良,她真是我的好配偶。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八年级下册课内古诗词赏析》精讲精练(含答案)

八年级(下)课内古诗词赏析精讲精练(二十)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在河水中的陆地上。
文静美好的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
水荇菜长短不齐,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
好姑娘苗苗条条,追求她直到梦里。
追求她成了空想,睁眼想闭眼也想。
夜长长相思不断,尽翻身直到天亮。
长和短水边荇菜,采荇人左采右采。
好姑娘苗苗条条,弹琴瑟迎她过来。
水荇菜长长短短,采荇人左拣右拣。
好姑娘苗苗条条,娶她来钟鼓喧喧。
【内容分析】《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其文、义、声、情俱佳,足为“国风”之始、《诗经》之冠。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主题思想】诗中写一个男子思慕着一位美丽贤淑的少女,由于爱恋深切,这位少女的形象反复在他脑中出现,令他不安,使他难以忘却。
他幻想着终有一天,能与这位少女永结为好,过上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
1.《诗经》分为风、__雅__、颂三部分,《关雎》属于这三部分中__风__的篇目。
2.诗的前两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有什么作用?__开头用“关关雎鸠”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并运用“比”的手法点出恋爱的主题。
__3.请对“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作简要赏析。
__既有直接的心理描写“悠哉悠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又有动作描写“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
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求之不得的忧思和深深的思念之情。
__(二十一)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梅花就算被摧残,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却 香气依旧。词人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操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 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要坚守节操的决心,同时也体现了词人对梅 花的欣赏、敬佩之情。
12、下列关于《关雎》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关雎》选自《诗经·周南》,是一首描写青年热恋采集荇菜的女子 的诗。 B.“兴”是本诗的主要表现手法。 C.本诗结构严谨,起伏相间,四字句贯穿全篇,节奏欢快,形式整齐, 感情奔放。 D.诗句多用“参差”“辗转”“窈窕”等双声叠韵词,使得诗歌音韵和谐。
37、“蓬”之前用“孤”来限制,准确而生动地描摹出朋友的孤单无依,行迹无定。
38、B(这两句是实写)
39、这句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挑拣了所有寒 枝也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上,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表达了词 人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
,
言外之意是
。
30、“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请作简
要赏析。
答:
九、阅读《题破山寺后禅院》【原诗略】,回答问题。
31、颈联中“空”字用得极好,为什么? 答:
32、“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33、请从内容和情感两个方面赏析“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 答:
十一、阅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原词略】,做题。
38、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上阕主要通过对“缺月”“疏桐”“幽人”“孤鸿”等事物的描写,营 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 B.“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是虚写,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 物我相融,互为补充,使孤独的形象更加具体感人。
的意境;下阕则写出了梅花
的品质。
41、“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相关背景赏析
并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答:
【附:参考答案】
1、D(解析:此句为表现男子而不是说“窈窕淑女”。)
2、【示例】运用“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 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答出“比兴”“重章叠句”并举例分 析其表达效果亦可)
21、直抒胸臆,情感由前三段的记叙一家之苦升华到最后的忧国忧民之情。
22、这两句属于环境描写,写傍晚秋雨之前的景色,渲染出一种黯淡阴冷的氛围,不 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床头屋漏无干处”作铺垫,而且烘托出诗人凄 恻悲惨的心境。
23、“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 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 市”的罪恶。
31、“空”,意为使人心空灵,生动地表现出禅院环境的清幽、自由,使人的烦恼俗念 顿时消失。
32、不矛盾。万物之音响全都消寂,而仅有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 唱,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为空寂,使肃穆的世界更为庄严,一刹那成为永恒。
33、这里曲径通幽,花木掩映,天光山色潭水,不仅让鸟儿欢悦,而且让杂念涤除, 表现了大自然的美景对人的熏陶作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陶醉之情。
13、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是哪一句? 答;
14、谈谈你对“琴瑟友之”中“友”字的理解。 答:
四、阅读《石壕吏》【原诗略】,回答问题。
15、《石壕吏》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答:
16、全诗情节紧紧围绕着哪一句展开? :17、展开丰富的想象,各用一两个恰当的词语描绘“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 苦”这句诗中吏、妇当时的情景。 答: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
古诗词鉴赏
班级
姓名
一、阅读《关雎》【原诗略】,回答问题。
1、下面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 的巧妙运用。 B.“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时苦闷、 焦灼的心情。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 和优雅的品格。
26、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 答:
七、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诗略】,回答问题。
27、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答:
28、为什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会成为千古名句? 答:
八、阅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诗略】,回答问题。
29、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
10、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 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1、C 12、A
13、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14、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她,把她当作知音、知己,和她相亲相爱。
15、官差深夜捉丁不能,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
16、有吏夜捉人
17、吏:凶神恶煞、声色俱厉。 妇:涕泪交加、苦苦诉求。
18、老妪是一个善良、凄苦、机智、有胆略,能强忍痛苦,保护家人的人。
19、明写老妇人一家的遭遇,暗写官吏的凶横残暴。一明一暗,构思巧妙。
20、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且富有浓烈的情感— —好不容易盖了这座茅屋,刚刚定居下来,秋风却怒吼而来,卷起层层茅草,使 得诗人焦急万分。
C.“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直写自己孤寂的心境:世无知音,孤苦 难耐,情何以堪!
D.词作托物写怀,是词人对人生的反省,也是对理想的坚守。 39、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做简要赏析。 答:
十二、阅读《卜算子·咏梅》(陆游)【原词略】,回答问题。
40、词的上阕通过“驿”“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
34、诗的尾联动静关系处理得很巧妙,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
十、阅读《送友人》(李白)【原诗略】,回答问题。
35、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
36、首联写送别之景,其中的“横”与“绕”写得极妙,试分析。 答:
37、颔联中“孤蓬”是比喻手法,照应诗题中的“友人”,其中的“孤”字 有何妙处,试简要赏析。 答: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
二、阅读《蒹葭》【原诗略】,回答问题。
3、本诗以“
”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而不得的苦恼心情。
4、诗中哪些句子表现了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
答:
5、诗中哪些句子表明男主人公的意中人是可望不可即的?
答:
6、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
28、因为自古以来写离别的大多十分伤感,而王勃这句诗运用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 既写出了与朋友的友情之深,又写出了昂扬乐观的心态,全无悲观之意,表现了 诗人豁达的情怀,所以会成为千古名句。
29、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希望张丞相能助自己一臂之力
30、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运用对偶的手法,表现了洞庭 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的气势。
面?
答: 7、本诗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
答: 8、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答: 9、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答: 10、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
达效果。 答:
三、阅读《关雎》【原诗略】,回答问题。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3、蒹葭
4、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5、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6、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7、景物特点:凄清而苍凉的秋景。作用:衬托人物内心的空虚惆怅之情。
8、执著地追求心上人的男子形象。
9、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24、既写出了牛车的重量,又写出了卖炭翁的辛苦,说明了卖炭翁的勤劳。
25、说明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26、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掠夺,反映了“宫市”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
27、“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 开阔。(或“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
18、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 说明了老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
19、简要谈一谈《石壕吏》在艺术构思上的特点。 答:
五、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诗略】,回答问题。
20、品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答: 21、诗歌最后一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34、“静”是指“万籁此都寂”,“动”是指“钟磬音”,用“钟磬音”的悠扬不绝衬托 环境的清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
35、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描绘了一幅寥 廓秀丽的图景,点出送别地点,饱含着诗人的惜别之情。
36、放眼望去,青翠的山峦横卧于城北,洁白的河水从城东缓缓绕过。“横”字写青 山的静,“绕”字写白水的动,用词准确而传神。
答: 22、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