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特征

合集下载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之基本方法的解析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之基本方法的解析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之基本方法的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思维方式,它旨在揭示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包含许多基本方法,下面将对其中的一些方法进行解析。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它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的普遍性。

辩证唯物主义关注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和斗争,并通过矛盾的解决实现事物的发展。

在分析问题时,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要求我们将问题看作是一个动态的、带有矛盾的整体,从全面、历史和发展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第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社会变革是由经济基础变化引起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要求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问题,了解问题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原因,并通过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研究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实践论的方法。

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它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实践论的方法要求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来检验和修正理论。

在研究问题时,实践论的方法要求我们积极参与实践,通过深入实践来获得更深刻和准确的认识。

第五,整体论的方法。

整体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事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方面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整体论的方法要求我们从整体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并研究事物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分析问题时,整体论的方法要求我们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并寻找整体中的矛盾和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具有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实践论的方法、唯物辩证法的方法和整体论的方法等基本方法。

这些方法在分析问题、揭示规律、推动事物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特点和贡献。

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

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

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在当代社会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一种科学的、系统的、实践的研究方法,对于指导社会科学研究,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在当前全球化、信息化、复杂化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和挖掘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当代价值,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本文首先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进行概述,包括其历史背景、理论来源、主要内容和特点等。

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的实际情况,分析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当代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

本文还将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当代的价值体现,包括在指导社会实践、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当代社会的应用进行实证分析,以进一步验证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核心要义,进一步推动其在当代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为构建更加科学、全面、深入的社会科学研究体系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核心内容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这一观点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即要深入剖析社会现象背后的物质利益关系,理解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理解社会历史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工具,强调了社会科学的阶级性和历史性。

阶级分析方法:阶级是马克思主义分析社会结构和社会变革的基本范畴。

阶级分析方法要求我们从阶级的角度去分析社会现象,理解不同阶级的利益诉求和社会地位,揭示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这一方法对于理解当代社会的阶级结构、阶级关系以及阶级斗争的新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观点:马克思主义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它以科学方法论为基础,以解析和改造社会为目标。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包含着一系列的原理和规范,这些原理和规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石,也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理论的重要特征之一。

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对世界的认识是基于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内在矛盾和运动性质,认识事物必须从事物的根本矛盾和矛盾的发展运动中寻求真理。

在研究社会问题时,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把握社会矛盾的根本矛盾和矛盾的运动变化,深入剖析社会问题的内在原因和发展规律。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主体认识客体的基础。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对事物进行真实、全面的认识。

实践包括物质实践和社会实践,物质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的具体活动,而社会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具体活动。

在实践中,人们通过观察、实验、实践,逐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因此,在研究社会问题时,必须通过实践对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和实验,实事求是地进行研究,以达到对社会本质和规律的准确把握。

三、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独特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它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社会形态变化。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揭示社会制度更替的动力和原因。

在研究社会变革问题时,必须分析和研究各个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和运动,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变革过程。

四、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各种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前进的。

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的基本动力,是社会变革的源泉。

在研究社会问题时,必须深入分析社会各阶级之间的矛盾、斗争和妥协,揭示社会变革的内在动力和机制。

五、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原理之一,它揭示了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过程。

对立统一规律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矛盾、相互依存的对立面,是推动事物不断发展变化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涵和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涵和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涵和本质特征__-__ 政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方法,包括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研究方法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相对于自然科学方法论而言的。

是指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是建立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各种方法之上的,它除了论述这些方法之外,还要进一步阐明这些方法的客观基础、本质根源、基本特征及其运用的原则。

如矛盾分析法,不仅要介绍矛盾分析法的内涵和形式,而且要论证其赖以立论的客观根据及其运用的基本原则。

其构成一个科学的和开放的方法论体系,涉及如何正确主体与客体、系统与要素、矛盾与过程、个人与群众、认知与评价、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等一系列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可以为各门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基本原则和合理途径,从而有利于人们在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下从事社会历史问题研究,进而正确分析、选择和运用各种具体的社会科学方法。

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①也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的眼力不够,应该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

”②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

在此基础上,它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等等,除此之外,还有逻辑和历史一致的方法、① 《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68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12页。

浅析马克思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认识

浅析马克思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认识

浅析马克思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在中国的发展现状摘要:众所周知,所谓社会科学方法论就是指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

它除了论述这些方法之外,还要进一步阐明这些方法的客观基础、本质根源、基本特征及其运用的原则。

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直接指导作用,它以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实践观为基础,融合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中人文科学方法论和自然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为解决中国现实问题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社会科学;科学方法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恩格斯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1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马克思所提出的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种种方法,在整个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们今天用马克思主义统领社会科学研究,最基本的要求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作为我们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马克思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构成基础通过各自史料证实,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础——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的独特贡献在于,论证了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这一历史理论不过是把人们的思想从神圣的天国拉回到粗糙的尘世,使种种抽象的思辨和神秘的理论归于平常、归于生活。

这一看似类于常识的理论在当时的历史界和哲学界却起到了一种革命的作用。

因为在当时的历史界和哲学界,人们关注和看重的是处于社会“大厦之顶”的思想观念和精神文化,至于粗鄙的物质生活是处在这些历史学家和哲学家的视野之外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理论上的伟大功绩就在于把社会的上层建筑奠定于经济基础之上,把人们的思想奠定在物质生活之上。

这在当时的思想界是一次重大的变革。

近代资本主义的形成,不仅推动了各门自然科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化出来,而且也促进了社会科学的发展,使分门别类的社会科学也纷纷建立起来。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之基本方法的解析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之基本方法的解析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之基本方法的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

其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实践哲学等,这些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基本方法进行解析,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和科学思想。

一、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重要基本方法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是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础上,通过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理论的改造,深刻揭示了社会现实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一个连续统一的过程,各种历史现象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是将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通过对历史的分析和研究,揭示历史发展规律,认识社会运动的本质和规律性,从而为改造历史和构建社会主义社会提供理论指导。

二、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核心方法之一。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多样性的世界,因此辩证法是分析和解释这一多样性的基本方法。

在辩证法的指导下,人们可以看到事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把握事物的矛盾性和对立统一性,从而达到对世界的更加深刻的认识。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华,它帮助人们超越表面现象和片面观点,认识和处理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和变化性。

三、实践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实践指导方法。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实践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实践的指导下,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实践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它不仅包含人类的生产活动,还包括政治活动、思想活动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哲学要求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发展科学,推动实践的发展和社会的前进。

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实践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基本方法,它们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和科学思想。

这些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检验和发展,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总结党的历史

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总结党的历史

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总结党的历史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总结党的历史一、引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对于我们总结党的历史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党的百年历程中,我们党凭借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不断总结经验,指导实践,不断推动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我们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和总结党的历史,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借鉴和启示。

二、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具有全面性、历史性、阶级性和实践性等基本特征。

全面性强调对于事物的全面观察和分析;历史性要求我们将问题置于历史的长河中来认识和解决;阶级性要求我们站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立场来发展对党的历史的认识;实践性要求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

三、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党的历史总结中的应用1.全面分析党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要求我们从全面的角度来认识和总结党的历史。

我们不能仅仅看到光辉的成绩,还要看到曲折和困难的历程。

只有全面分析党的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党的发展规律。

2.历史唯物主义视角: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分析党的历史,我们必须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去看待和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通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视角,我们能够深入分析党的历史中隐藏的客观规律。

3.实践中发现问题: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我们不能只靠空谈和空想来总结党的历史。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要求我们用实践来检验真理,通过实践中的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总结党的历史,指导今后的实践。

4.阶级斗争视角:党的历史是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

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我们需要站在阶级斗争的立场来看待和研究党的历史。

只有把握住党的阶级斗争根本方向和主要矛盾,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总结党的历史。

四、准确把握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要点1.客观全面: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要求我们客观、全面地认识党的历史。

论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的特点和规律

论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的特点和规律

第33卷第2期2017年4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33 No.2Apr.2017论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的特点和规律王凡(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611130)摘要: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其特点来说,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具有辩证性、实践性、客观性、建构性、统一性与批判性。

就其规律而言,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遵循了对立统一思维律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特点;规律中图分类号:B0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M44( 2017) 02—0052—03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论是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 论的指导下,从整体上系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 所使用的思维方法,并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论,侧重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的思维方法进行研究®。

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论 所研究的思维方法,总是存在于科学研究者所使用 的科研方法中,因而这些思维方法也是科学方法论 的研究内容;同时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论所研究的 思维方法也具有自身的逻辑模式,也可进行逻辑学 视野的分析[1]5。

概括和总结出内在于马克思主义 理论自身的思维方法的特点和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思 维方法论的主要内容之一。

一、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的特点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有以下特点:第一,辩证性。

内在于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论 的思维方法是立足于思维对象的对立统一本质而展 开的。

它们把思维对象看作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整 体,研究思维对象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在对思维对 象的研究中,既有演绎思维、归纳思维、类比思维等 从静态上把握思维对象的思维方法,也有归纳与演 绎、分析与综合、逻辑与历史、抽象与具体等一系列 的辩证思维方法,从思维对象的运动、变化及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对思维对象进行多形态、多侧面、多关系、多层次的系统考察,从而认识事物的总体演 化及其系统的动态秩序,更系统和全面地把握思维 对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特征 摘 要: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具有科学倾向的新兴马克思主义思潮,其研究方法与分析哲学密切相关。在方法论方面也表现出追求概念的清晰和论证的严谨,反对模糊化的思考方式和言说方式,强调个人目的性活动等特征。 关键词: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特征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analytical marxism)[1]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现于欧美学术界的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主张引入长期主宰西方哲学主流的分析哲学方法论工具解释马克思主义理论。[2]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柯亨(gerald allan cohen)、罗默(john e.roemer)、埃尔斯特(jonelster)、伍德(allen w.wood)、米勒(richard w.miller)等人。它不同于以往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而是主张用分析的方法重新诠释经典马克思主义中的合理部分,即使用分析哲学的“清晰性和精确性的标准”使马克思主义成为“站得住脚的历史理论”。[3]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这个主张决定了其在方法论上的特殊性,对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大都为大学或研究机构的著名专家学者,研究风格冷峭庄严,概念清晰确定,缜密严谨,内在逻辑性强,整个理论对现实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的研究很少停留在感性和表层上,而偏重纯理论、逻辑地分析现实。[4]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态度也如西方马克思主义整体一样,在立场观点上并不 统一,甚至出现结论相反的差异。但他们在如下的问题却是同质的:马克思主义(主要指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以经验为根据的科学理论,它不仅能够而且应该接受科学标准的检验。因此,从马克思关于历史变革、基础性的一般结构模式出发,重新讨论它的科学基础是必要的,这也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道路。[5]其方法论的独特性体现在:拒斥马克思思想中的黑格尔因素——辩证法和整体主义及其相关方法论,标榜用功能解释和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为历史唯物主义进行辩护和奠定微观基础。[6]总的来说他们认为一种理论只有经过分析方法的检验,才能称得上科学理论。即追求概念的清晰和论证的严谨,反对模糊化的思考方式和言说方式,这也是分析哲学家和西方社会科学家一致认同的科学的研究态度。[7]总结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特征,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是在研究马克思主义时坚持对常规科学规范的信奉。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应该追求真正社会科学的地位,有科学理论的一系列特征,也应当受到科学标准的约束。即在抽象原则的基础上,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命题进行规范化和模式化,以使之适应现代科学的形式。他们不关心马克思本人到底提出什么问题,而是关注马克思提出并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思想的连续性,也即是科学理论形式上的一致性。[8]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对常规的科学规范的认可具有三重重要的含义:首先,它倾向于对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者所要求的独特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持 怀疑态度;其次,他们倾向于强调为了推进科学的知识而在系统的理论模型中加入实证的研究;第三,他们力图对重估自己的理论的地位持开放态度,并愿意根据讨论和批评认真地考虑修正其理论立场。[9]在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眼中,马克思主义应是社会科学理论,应该具有精确和严格的论证,要像其他科学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行改进。虽然这种研究价值需要进一步商榷,但却为我们当代研究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二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本中的概念进行精确的定义,考察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关注概念联系的清晰度,制定清晰的抽象模型。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著作有一个与众不同之处,这就是他们将大量精力花在对基本概念的阐述上。他们将大量时间花在捍卫特定的定义,讨论取舍标准,考察概念之间的逻辑关联,分析前后矛盾、困惑,等等。[10]同时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和命题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阶级、剥削、矛盾等进行透彻的分析以加强概念的明晰性和概念与概念之间逻辑上的连贯性。[11]而使用清晰的抽象模型可以说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特征,将复杂理论简单化,进而抓住复杂理论问题的核心,加深理论的理解程度。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抽象模型法有三大优点:首先,将复杂性加以简单化的理论模型通过事物所包含的中心机制而抓住复杂问题的核心。其次,建立一种正式模型要求理论家对该模型相关的基本假定、存在条件及运转方式作出清楚地说明,同时还可 模拟现实生活中进行思想上的实验从而有助于说明因果关系。最后,一般来说在每一种非正式的因果解释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正式的模型。[12]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通过这个清晰的模型,可以还原马克思主义宏观理论背后的微观机制,一改传统马克思主义语言过于宏大的特点,让人们更容易理解和检验。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关于概念的精确性、概念联系清晰度的关注充分体现分析哲学关于任何概念或理论必须明确清晰,符合逻辑与语法的要求。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是运用分析哲学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重新理解和表述。 三是强调个人的有目的性的行动的重要性。 在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看来,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更多地采取了整体主义、结构主义的解释模式,因而其结论多为宏观原理,但要使这种宏观原理的科学性得到更好的辩护,必须求助于个人主义的解释模式,探索宏观理论背后的微观机制,建立起它们的“微观基础”。[13]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希望通过这方面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特征,摆脱以往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空洞”的理解。针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宏观结构理论进行微观化研究,加入个人主义的解释模式,使宏观结构理论同个人理性和选择的分析联系起来。在这里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充分引用了个人主义模式中的一个基本信念,即“个人构成了人之科学中分析的终极单位”。根据这一原则,所有的现象,在不考虑有目的的行动者个人的计划和决策的情况下, 是不可能得到理解的。[14]因此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十分重视微观机制的研究和个体理性选择在社会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中整体主义方法只是对社会现象做了具体的描述和说明,个人主义的思维方式常常被忽略不计。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主义的理论简单地说就是在个人与社会之间搭建一座新的桥梁,把有意识的选择关注融合到社会理论中去。这种方法虽然过于强调个人主义,但对于当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把分析哲学的方法应用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去,从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入手,把抽象、模糊、艰涩难懂的原理变为具体、精确、明细易懂的理论,这对把理论的精确化、普及化和现代化来说,无疑是有益的。[15]他们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性,研究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所作的批判和揭露的合理性,力图通过对现实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详细考察和比较,从逻辑和语言两个层面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特别是历史唯物论进行精细的逻辑分析和翔实论证,以期达到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进行辩护的目的。[16]总的来说就是使用微观机制研究整体的微观成分和总体转变过程,来说明总体理论和宏观现象。几乎所有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是站在精确科学和经验事实的高度,用微观基础丰富和巩固了马克思主义。 在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后,西方资产阶级政客欢呼马克思主义“已经死亡”,社会主义已经“失败”,共产主义已经“破产”,历 史终结于民主资本主义永恒的自由、正义王国。[17]在这种环境下,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希望可以运用分析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分析和解读,建立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这点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值得肯定的。对于中国的学者来说也具有一定方法论上的启迪作用。但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使用分析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分析和澄清的良好初衷,却因为拒斥辩证法而变成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进而导致了它的衰弱。 参考文献: [1]“analytical marxism”在汉语文本中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解析式马克思主义”等不同译法,本文采取第一种译法. [2]张一兵,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299. [3]张一兵,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299. [4]张一兵,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303. [5]张一兵,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299. [6]齐艳红.辩证法:在“拒斥”和“拯救”之间[j].学术交流,2001,3:10-14. [7]张晓云,潘天群.博弈论的马克思主义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7. [8]张一兵,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304. [9]张晓云,潘天群.博弈论的马克思主义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10. [10]张晓云,潘天群.博弈论的马克思主义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10. [11]张晓云.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分析范式——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探析[j].哲学研究,2007,2:43-47. [12]张晓云,潘天群.博弈论的马克思主义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11. [13]张晓云.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基础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2,5:26-30. [14]张晓云.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基础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2,5:26-30. [15]曾枝盛.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形而上学方法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列宁主义研究,1997,3:11-13. [16]张之沧.分析马克思主义对唯物史观的辩护[j].求实.2004,3:17-20. [17]曹玉涛.文本实用主义的陷阱[j].教学与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