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著作考试参考
中医经典考试温病条辨主要条文

中医经典考试温病条辨主要条文
《温病条辨》是中医温病学的经典著作之一,其中的主要条文有:
1.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瘟疫、有温毒、有暑
温、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
2.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辛凉轻剂桑
菊饮主之。
3.邪入心包,舌蹇,肢厥,牛黄丸主之,紫雪丹亦主
之。
4.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
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
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汤主之。
5.下焦温病,热深厥甚,脉细促,心中憺憺大动,甚
则心中痛者,三甲复脉汤主之。
中国古典哲学经典名著选读课后及考试答案(吴根友版)(最新整理)

2
【判断题】《象传》分《大象传》、《小象传》。()
我的答案:√得分: 33.3 分
3
【判断题】先秦时期,仅有“十翼”对《周易》进行了解释和阐述。()
我的答案:×得分: 33.3 分
乾坤文言已完成成绩: 100.0 分
1
【单选题】关于《周易》,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为孔子所作 B、又名“十翼” C、分为经部和传部 D、是一部记载古代自然现象变化的科学著作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 分
4
【判断题】“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中的“羞”意为进益。()
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宗周三德已完成成绩: 100.0 分
1
【单选题】《尚书.洪范》提到:“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其中,“辟”的含义是()。 A、百姓 B、祭司 C、君王 D、神明
我的答案:D 得分: 33.3 分
2
【单选题】关于乾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乾卦的卦象是天 B、乾卦第一爻的爻辞是“潜龙勿用” C、乾卦是易经六十四卦的第一卦
D、《易经》六十四卦中,只有乾卦有“用九” 我的答案:D 得分: 0.0 分
3
【判断题】《易经》六十四卦中,除乾卦有“用九”,坤卦有“用六”外,其他卦都没有“用九”或“用 六”。()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2
【单选题】以下哪部著作提到了“诚之者,人之道也。”?() A、《论语》 B、《周易》 C、《道德经》
D、《孟子》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3
【单选题】下列语句中,与“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水则清则无鱼 B、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C、良禽择木而栖 D、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中国古典哲学经典名著选读课考试答案吴根友

单选题(题数:50,共50.0分)1下列对海德格尔的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1.0分)1.0分∙A、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B、《存在与时间》作者∙C、英国哲学家∙D、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之一我的答案:C2《存在与时间》是以下哪位西方哲人的著作?()(1.0分)1.0分∙A、尼采∙B、叔本华∙C、海德格尔∙D、黑格尔我的答案:C3戴震是以下哪个朝代的思想家和哲学家?()(1.0分)1.0分∙A、唐代∙B、宋代∙C、明代∙D、清代我的答案:D4《齐物论》里“是故滑疑之耀,圣人之所图也”一句中,“疑”的通假字是()。
(1.0分)0.0分∙A、移∙B、同∙C、稽∙D、异我的答案:D5“啮缺问乎王倪”这则寓言,出自庄子的哪篇文章?()(1.0分)1.0分∙A、《养生主》∙B、《大宗师》∙C、《齐物论》∙D、《逍遥游》我的答案:C6关于王夫之的人性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0分)1.0分∙A、克服了宋明以来“存天理灭人欲”的人性论思想的缺陷∙B、对传统性善论有所继承∙C、坚持从唯心的立场来讨论人性∙D、认为人的智慧、道德等社会属性是在社会生活中长期培养的我的答案:C7关于《周易》,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1.0分)1.0分∙A、为孔子所作∙B、又名“十翼”∙C、分为经部和传部∙D、是一部记载古代自然现象变化的科学著作我的答案:C8“庄周梦蝶”故事中的“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中的“蘧蘧然”形容的是以下哪种状态?()(1.0分)1.0分∙A、高兴的样子∙B、惊疑的样子∙C、失落的样子∙D、心有不甘的样子我的答案:B9以下哪部著作提到了“诚之者,人之道也。
”?()(1.0分)1.0分∙A、《论语》∙B、《周易》∙C、《道德经》∙D、《孟子》我的答案:D10《齐物论》中,“大言炎炎,小言詹詹”,“炎”的通假字为()。
(1.0分)1.0分∙A、严∙B、啖∙C、淡∙D、厌我的答案:C11戴震对“如有物焉,得于天而具于心”这一观点的态度是()。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与导读(研究生考试问答题)

1、费尔巴哈宗教观的历史功绩和局限性。
答:历史功绩:1)、其宗教观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他认为宗教是人的本质的自我异化及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然后对上帝顶礼膜拜,把他崇拜得五体投地,使上帝成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
正是由于人的本质的自我异化,因此世界被二重化了,世界分裂为两个部分,一是宗教的想象世界;一是现实的人间世界。
现实世界是受宗教世界的统治和支配的。
2)、费尔巴哈揭去了宗教的神秘外衣,得出人类创造上帝的结论,他认为宗教并不神秘,宗教只不过是人把自己的本质从自己身上分离出去,把他变为脱离人而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把他从人间搬到了天国,人间出现了不平等,神的世界也就有了等级。
局限性:1)、他并没有进一步揭露宗教产生的社会阶级根源,他不了解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宗教中的人的自我分裂由有世俗中的人的自我分裂决定的。
2)、他没有找到克服宗教异化的正确途径,他把宗教的产生仅仅归结于人的心理上和认识上的原因,认为只要通过宣传和教育,揭露宗教的虚伪性和欺骗性就够了,事实上是行不通的。
3)、他想用爱的宗教代替神的宗教,建立一个新的宗教及爱的宗教。
在爱的宗教中,没有神的地位,只有人对人的爱,人就是人的上帝。
2、如何理解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这一命题?答: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观点:1、人生活在社会关系之中,是受宗教关系制约的人,所以不能离开社会关系抽象的考察人的本质。
2、社会关系是多种多样的,有主次之分的有经济,政治思想关系等等,这些关系都会对人的本质发生影响,同时在各种关系中最基本的是经济关系,因此,既要全面的考察人的社会关系又要有所侧重,这样才能科学的理解这个问题。
3、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发展变化,人的社会关系也在不断变化,从而导致人的本质也在不断变化,在阶级社会中有阶级性,因此,不同时代的人类具有不同的本质,同一时代不同阶级的人具有不同的本质,同一时代不同阶层或不同集团的人具有不同的本质,所以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是社会关系的总合。
中医四部经典著作考试大纲

《内经》考试大纲概论[了解]⒈《内经》的成书时代。
⒉《内经》的主要注家及其著作。
⒊《内经》的基本内容。
原著选读第一单元宝命全形[掌握]⒈上古之人健康长寿的道理、后世之人半百的原因及五种养生方法。
经文101条“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素问·上古天真论》)。
⒉养生的原则。
经文102条“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以其德全不危故也”(《素问·上古天真论》)。
⒊人之始生的物质基础及人体生命形成过程。
经文106条“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骨高肉满,百岁乃得终”(《灵枢·天年》)。
4.养生逆四时阴阳的危害性;理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及“治未病”在临床上的重要性。
经文105条“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譬犹渴而穿井,斗而筑锥,不亦晚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熟悉]1.男女生长壮老的规律、肾与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关系以及对“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乃能写”的理解。
经文103条“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素问·上古天真论》)。
2.自然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提示人类要顺从四时阴阳调神养生。
经文104条“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了解]人体生长壮老已的规律、各阶段与脏腑精气变化相应的外部表现,说明中寿而尽的原因。
经文107条“黄帝曰:其气之盛衰,以至其死,可得闻乎……乱而相引,故中寿而尽也”(《灵枢·天年》)。
第二单元阴阳应象[掌握]⒈阴阳的的基本概念、引入医学的重要意义以及阴阳的内容、清浊升降出入的生理观。
经文201条“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河北高考必读名著书目

河北高考必读名著书目河北省高考必读名著书目一、《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河北省高考必读名著之一。
这部作品由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以描绘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命运为主线,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荣华与悲哀。
通过对封建家族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不公平现象,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二、《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河北省高考必读名著之一。
这部作品由明代作家吴承恩所著,讲述了孙悟空等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的故事。
通过对西行取经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该书不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感,还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勇气。
三、《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河北省高考必读名著之一。
这部作品由明代作家施耐庵所著,以宋江等梁山好汉的抗倭斗争为主线,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罪恶。
通过对梁山好汉的描写,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
该书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精彩的故事情节,还提供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
四、《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河北省高考必读名著之一。
这部作品由明代作家罗贯中所著,以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的抗曹斗争为主线,展现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人物形象。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写,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人性的复杂性。
该书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独特的叙事风格,还提供了对权谋和忠诚的深入思考。
五、《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书的代表作,也是河北省高考必读名著之一。
这部作品由春秋时期的军事家孙武所著,主要介绍了战争策略和兵法原则。
通过对战争的分析和对兵法的阐述,提供了对军事战略的理解和应用。
该书不仅具有深刻的军事智慧和实用性,还展现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
六、《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也是河北省高考必读名著之一。
这部作品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后人所编,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高中必读名著书目 必看的书籍

高中必读名著书目必看的书籍高中必读名著书目有《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边城》、《四世同堂》、《红岩》、《平凡的世界》、《雷雨》、《欧也妮·葛朗台》、《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等。
112部名著纳入考试范围从高考《考试说明》中可以看出,在所有学科中变化最大的是语文,其中将《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等6部经典作品纳入必考范围,有12部经典名著纳入考试必考范围。
对经典名著阅读的考查内容进行进一步细化,其中,对中外文学经典名著的考查内容细化为:对作品基本内容、主旨的整体把握;结合作品相关内容,对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作品价值、意义的感悟和评价。
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经典名著的考查内容细化为:对作品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结合作品相关内容,对人物形象、思想内涵、艺术特色或表现手法的理解、分析;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作品文化价值、时代意义的感悟和评价。
对古代文化经典中名言的积累、理解和运用。
此消息一出,众多关注高考的网友立即展开热烈讨论,有赞有弹。
很多知名文学研究专家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他们有的认为经典著作书目不错,有的则质疑文章选择面太窄,建议阅读考试方式不要太死板。
2高中生必读经典名著20本1、《论语》2、《三国演义》罗贯中3、《红楼梦》曹雪芹4、《呐喊》鲁迅5、《女神》郭沫若6、《子夜》茅盾7、《家》巴金8、《雷雨》曹禺9、《围城》钱钟书10、《谈美书简》朱光潜11、《哈姆莱特》莎士比亚12、《堂吉诃德》塞万提斯13、《歌德谈话录》艾克曼14、《巴黎圣母院》雨果15、《欧也尼·葛朗台》巴尔扎克16、《匹克威克外传》狄更斯17、《复活》列·托尔斯泰18、《普希金诗选》普希金19、《老人与海》海明威20、《泰戈尔诗选》泰戈尔注:以上仅供参考。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编与导读(考试考点)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编与导读(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部分1.手稿的主要内容:1)以异化劳动学说为核心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最重要)。
2)以人的本质为核心的哲学批判。
3)以扬弃异化为核心的共产主义批判。
4)对黑格尔哲学的全面清算2.异化:是具有自我意识和能动性的主体通过感性对象性活动使劳动产生的结果反过来而成为一种控制和奴役主体自身力量的存在。
3.异化劳动规定性:1)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物”的异化;(原文):不要像国民经济学家那样,当他想说明什麽的时候,总是臵身于一种虚构的原始状态。
这样的原始状态什麽问题也说明不了。
国民经济学家只是使问题堕入五里雾中。
他把应当加以推论的东西即两个事物之间的例如分工和交换之间的必然的关系,假定为事实,事件。
神学家也是这样用原罪来说明罪恶的起源,也就是说,他把他应当加以说明的东西假定为一种历史形式的事实。
我们且从当前的经济事实出发。
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
工人创造的产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劳动生产的不仅是商品,它生产作为商品的劳动自身和工人,而且是按它一般生产商品的比例生产的.这一事实无非是表明: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
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物化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
劳动的现实化就是劳动的对象化。
在国民经济学假定的状况中,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
劳动的现实化竟如此表现为非现实化,以至工人非现实化到饿死的地步。
对象化竟如此表现为对象的丧失,以致工人被剥夺了最必要的对象-不仅是生活的必要对象,而且是劳动的必要对象。
甚至连劳动本身也成为工人只有通过最大的努力和极不规则的中断才能加以占有的对象。
对对象的占有竟如此表现为异化,以致工人生产的对象越多,他能够占有的对象就越少,而且越受自己的产品即资本的统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根据《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有关思想,简述新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 答:1.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不了解实践的意义(第一条),分三层:第一,指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理解,而不是当作实践去理解。第二,批判唯物主义片面的夸大意识的主观能动作用。第三,批判费尔巴哈把实践偏狭地理解为犹太人的利已主义的日常生活行为 , 并加以否定。 2.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第二条),(1)马克思针对旧唯物主义的缺陷,在第二条里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2)离开实践谈思维的真理性问题是毫无现实意义的。(3)实践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全部理论的枢纽。
2、结合《序言》的有关思想,简述社会革命的根源及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发展变化的物质根源。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生产方式的内部矛盾。其中,生产力是内容,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是形式,是相对稳定的因素。于是这就构成了生产方式内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现实矛盾。 3、生产方式的变化首先从生产力的变化开始。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社会发展处于量变阶段,矛盾不具有对抗性;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而变成它的桎梏时,新的生产力与旧的生产关系发生尖锐冲突。冲突的结果必然要求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这时社会发展就由量变转化为质变,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社会革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引起的,通过社会革命,社会形态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尖锐化,在阶级社会表现为阶级矛盾的激化,表现为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先进阶级同代表旧的生产关系的落后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通过阶级斗争推动社会的变革。 5、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于是整个社会制度就发生全面的根本性质的变化。旧的上层建筑必然为新的上层建筑所代替。所有这一切,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
3、简述《共产党宣言》七篇序言的主要内容。 第一,指出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即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不管最近二十五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发挥的一般基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 即《宣言》中的基本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僵化的教条,而是人们行动的指南,它必然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发展。它的实际运用并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要求与各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这不仅是正确对待《宣言》的态度,也是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第二,阐明了《宣言》的性质和任务。关于宣言的性质,1872年德文版序言和1888年英文版序言指出,《宣言》是共产党的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是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 关于宣言的任务,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明确指出:“《共产党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共产党人不但要消灭资产阶级生产资料私有制,而且要消灭一切生产资料私有制。只有如此,才能杜绝产生剥削和压迫的根源。这样,《宣言》就宣判了资本主义的死刑。 第三,阐明了《宣言》的基本思想。恩格斯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宣言》中始终贯彻的基本思想,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 第四,根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鲜经验,提出了对《宣言》的重要修改和补充。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根据1848年欧洲革命特别是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的最新经验,指出:“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第五,提出了落后国家可以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思想。在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通过对欧美革命和俄国革命客观情形的对比分析之后指出:“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共所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这里,马克思、恩格斯修正了过去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在发达国家取得胜利的观点,预示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落后国家可以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寄希望于东方相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 第六,论证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原理。在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中,恩格斯在评价1848年革命的性质及意义时阐述了这一思想。恩格斯指出:“1848年革命虽然不是社会主义革命,但它毕竟为社会主义革命扫清了道路,为这个革命准备了基础”。而社会主义革命又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在这篇序言的最后,恩格斯还满怀激情地预见:一个新的历史纪元——无产阶级的新纪元正在到来。 第七,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策略思想。在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恩格斯针对1848年革命失败后工人运动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与马克思一致的重要策略思想:无产阶级必须联合起来。因为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使“正在进行战斗的整个无产阶级团结为一个整体”。同时,他们认为,这种联合应该是既有原则,策略上又是灵活的。 二)《共产党宣言》正文的主要内容 《宣言》正文由一个简短的引言和四章构成。引言部分虽然只有6个自然段,却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目的和任务。 第1~2自然段陈述“事实”,即写作的历史背景。在《宣言》的一开始,马克思和恩格斯即指出这样一个事实: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一切旧势力深感恐慌,为了驱逐这个“幽灵”纷纷结成同盟。共产主义和共产党人到处遭到污蔑和咒骂。 第3~5自然段引出“结论”,即写作的主要目的。从上述事实中,马克思、恩格斯得出两个结论:其一,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其二,共产党人为了对抗旧势力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必须向全世界公开表明自己的观点、目的和意图。各国共产党人集会于伦敦,拟订《宣言》,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和意图。
4、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怎样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了科学。 答: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1.“两大发现”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几乎是在相同的时间内各自通过艰苦的探索,在阶级斗争和科学研究的革命实践中,完成了从唯心主义者到唯物主义者、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转变,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2.“两大发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1)唯物史观的发现,使整个社会科学领域发生了深刻的革命性变化。它的一系列基本原理,对于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①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指明了用社会存在来说明社会意识的正确途径;②唯物史观揭示了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内部的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③唯物史观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找到了实现以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因此,唯物史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块理论基石。 (2)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①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雇佣劳动的本质,指明了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真正地位;②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指明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③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指明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是推翻资本主义的根本途径。因此,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二块理论基石。
5、简述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阐发的“过渡时期”思想。 答:(PPT: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需要有一个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同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马克思指出,《纲领》既没有谈到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也没有谈到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国家制度。那么,未来共产主义社会里国家制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换句活说,那时有哪些同现在的国家职能相类似的社会职能保留下来呢?他提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补充:列宁在评价马克思这个论断时指出:“这个结论是,马克思根据他对无产阶级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作用的分析,根据关于这个社会发展情况的材料以及关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的利益不可凋和的材料所得出的。”无产阶级专政是马充思国家学说的核心,是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纲领》承袭了拉萨尔的机会主义国家观,空谈“现代社会”、“现代国家”,并提出什么争取“自由国家”,就是不谈“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和“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国家制度”。 共产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不是以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而是要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它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自发产生出来。只有依靠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自己的国家政权,并运用政权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之后才能建立起来。实行经济上的彻底改造,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革命转变过程,与此相适应。在政治上也需要有一个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必然会遭到剥削阶级的拚命反抗,会遇到小资产阶级和各种旧的习惯势力的抵制与反对,这就决定了它必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根据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以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实际材料,总结他全部革命学说提出了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著名论断:“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马克思的这一理论有力地批判了纲领草案把“自由国家”作为党的奋斗目标,通篇不谈无产阶级专政和未来国家制度的严重错误,给无产阶级指明了实现理想的具体道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6、简述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及其历史局限。 答案一:空想社会主义从莫尔开始到19实际中叶时期到达顶峰,期间经过300多年的时间。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 空想社会主义,尤其是19世纪“三大空想家”的社会主义,具有两个方面的历史贡献:①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抨击了现存社会的全部基础。“三大空想家”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思想、道德进行全面批判,构成了他们思想体系中最精彩、最有价值的内容;③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的许多天才预见。例如:主张废除私有制和雇佣劳动,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以公有制为基础,人人参加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或“按需分配”,建立幸福、和谐的新社会等。成为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直接界想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