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
《认识人民币》(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人教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分析、合作与交流等学习活动,认识面值不大于1元的人民币,以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先认识面值是1元、1角和1分的人民币,再认识5角、2角、5分和2分的人民币。
接着,使学生体会到“10角就是1元”,抽象出“1元=10角”。
加深对人民币面值和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思路:1元以内的人民币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这些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但这些认识又是较零星、散乱的,所以,这节课的设计,一方面应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另一方面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交流、合作、活动中探索新知,使原有的生活经验系统化、教学化。
教学目标:1.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进率:1元=10角,1 角=10分。
2.会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在兑换钱的活动中加强体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初步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广泛作用,培养勤俭节约、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1元=10 角,1 角=10 分。
教学难点:能够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学生抽福袋,由红包引入课件:小朋友到商场购物的情境。
问:小朋友去买东西要用什么来买?生:钱2、揭示课题:那你们知道在中国的钱还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字是什么吗?(人民币)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使用人民币的经历引入,让学生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熟悉的场景能唤起学生的共鸣,调动积极的认知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1、通过展示现行流通的第五套人民币,介绍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
新人教版《认识人民币》教案

新人教版《认识人民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知道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
2. 使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各种面额及其图案特点,能够识别各种人民币。
3.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人民币的意识和习惯,提高他们的金融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人教版《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人民币的起源和发展讲解人民币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人民币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介绍人民币的种类和特点,使学生掌握各种人民币的基本知识。
2. 人教版《认识人民币》第二课时:人民币的各种面额及其图案特点讲解人民币的各种面额及其代表的含义,让学生了解不同面额人民币的用途。
分析人民币图案的特点,使学生能够识别各种人民币。
3. 人教版《认识人民币》第三课时:正确使用人民币教育学生正确使用人民币,避免出现使用错误导致的经济损失。
培养学生珍惜人民币的意识,提高他们的金融素养。
4. 人教版《认识人民币》第四课时:人民币的防伪知识讲解人民币的防伪特征,使学生了解辨别真假人民币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他们识别假币的能力。
5. 人教版《认识人民币》第五课时:人民币的收藏与投资讲解人民币收藏与投资的意义,让学生了解人民币收藏市场的现状。
分析人民币收藏与投资的注意事项,使学生掌握相关技巧。
1. 采用讲授法,讲解人民币的相关知识,让学生系统地了解人民币。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人民币的使用实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人民币的防伪方法,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人民币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人民币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实践环节:观察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使用人民币的情况,评估他们的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新人教版《认识人民币》教材。
2. 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3. 实物:准备一些人民币样本,用于讲解和展示。
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 简单的计算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附同步练习)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简单的计算第1课时教学设计追问:应该怎么算呢?小结:先列出需要转换的算式。
然后根据前边学习的等价交换来进行计算。
1元2角=()角列出算式后,然后根据计算1元2角等于几角,首先计算1元可以换成多少个1角。
然后再根据1元=10角进行转换计算。
(动态演示,便于学生理解)通过转变将所列算式可以转变为:1元+2角=10角+2角=12角。
(通过动态演示,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元角之间的转换计算)2.想一想,算一算18角=()元()角出示18张1角的,然后通过圈一圈,数一数,让学生数出有几个十,几个一。
通过学生数出来的数据来进行进一步讲解。
小结:求18角=()元()角,也就是求18里边有几个十几个一。
然后再根据10个10角是1元,8个1角是8角。
得出最终的结果。
总结:求十几或几十几角里边有几元几角也就是求十几或几十几里边有几个10和几个1。
(二)元、角的加减法计算出示课本P57页例6的问题。
然后逐个计算讲解。
1.小结:先让学生判断这个问题要用加法还是减法?121 8行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求几元几角等于多少角的换算。
求18角里边有几元几角。
通过总结让学生理解求几十几角等于几元几角也就是求几十几里边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然后根据以前学过的加减法运算列出算式:5角+8角=13角追问:结果还可以怎样表示呢?小结:13角=()元()角提问学生应该怎样算呢?让学生思考。
根据前边学习的引导学生说出:看一看13里边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也就是把13分解成10和3,用算式表示就是13=10+3,再根据10角=1元,所以,13角=10角+3角=1元3角。
2.首先让学生明白,一个物品比另一个物品贵多少钱,也就是说多多少钱,也就是求两个物品之间的差,应该用减法。
由此让学生列出算式然后根据前边学过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正确的结果。
小结:列算式:1元-6角=()。
注:单位不同先换算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计算。
认识人民币 第一课时

1.同学们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什么新的知识?
2.总结全课:收获真是挺大的,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了1元=10角。人民币是我们国家特有的,大家一定要爱护人民币,还要节约用钱。
六、板书设计:
五认识人民币
元、角、分都是人民币的单位。
1元=10角1角=10分
1元=()张5角5角=()张1角指1元的纸币和硬币,提问:来自们都是1元的人民币,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人民币有硬币和纸币之分,元、角、分都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
2.展示整套人民币,以游戏的方法再次辨认人民币请你快快说出它的面值是多少,看谁答的又对又快!出示2角、5角、2分和5分的人民币,学生抢答。
反馈小组活动的学习效果。
3.认识教材上没有的新版的5元和5角
请同学jpg/site1000/20101119/000cf1bdc9db0e50aacd03.jpg
/maypotp/200407300011_58374.jpg
/images/20110822/6478e37859bb2a38.jpg
小结: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今天,我们先来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
【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许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国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标志,我们应该爱护人民币。请你不要在上面乱涂乱画,更不能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zMxNTU3NjQ0.html
要像歌中的小朋友一样,学习他拾金不昧的精神。
2.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人民币按单位有元、角、分。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做一个换钱游戏,好吗?
一张2角可以换________个1角。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一年级下第1课时认识人民币及元角分

一年级下第1课时认识人民币及元角分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认识人民币是一项非常实用且重要的知识。
在这第一课时里,我们将一起走进人民币的世界,了解元角分的奥秘。
人民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买东西、进行交易的重要工具。
当我们走进商店,想要买一块糖果、一本本子或者一个玩具时,就需要用到人民币。
那人民币都有哪些样子呢?我们常见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
纸币的颜色和图案各不相同,比如 1 元纸币是绿色的,上面印着三潭印月的图案;5 元纸币是紫色的,印着泰山的风景;10 元纸币是蓝色的,有长江三峡的画面;20 元纸币是棕色的,展现了桂林山水的美景;50 元纸币是绿色的,印着布达拉宫;100 元纸币是红色的,上面有人民大会堂。
硬币也有不同的面值和样子。
1 角硬币是银色的,比较小;5 角硬币是金黄色的,比 1 角硬币大一些;1 元硬币也是银色的,比 5 角硬币更大更厚。
接下来,我们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元”是人民币中比较大的单位。
比如说,我们买一个书包,可能需要几十元;买一件衣服,可能要上百元。
“角”比“元”小一些。
我们买一支铅笔,可能只需要几角钱。
“分”则是更小的单位啦,现在在生活中不太常用到,但是我们也要知道它的存在哦。
那元角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 元等于 10 角,1 角等于 10 分。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来举几个例子。
假如我们有 1 元钱,它可以换成 10 个 1 角;如果我们有 5 角钱,再加上 5 角,就凑成了 1 元。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关于人民币的计算问题。
比如,一个棒棒糖5 角钱,一块巧克力2 元钱,那买这两样东西一共要花多少钱呢?我们先把 2 元换算成 20 角,然后 20 角加上 5 角,就是 25 角,也就是2 元 5 角。
小朋友们,学会认识人民币可重要啦!当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购物的时候,就可以帮忙算一算价格,还能知道自己的零花钱该怎么合理使用。
比如说,我们有 10 元零花钱,想买一本 5 元的漫画书和一个 3 元的小玩具,那我们算一算,5 元加上 3 元等于 8 元,买完这两样东西后,我们还剩下 2 元钱。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说课稿一、说教材《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因此学会这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
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
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在这方面做了精心的安排。
如主题图出示了3幅逼真的购物、乘车、存钱的画面,即只要进行商品交换,就要用到人民币。
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将平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将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买好书捐赠给贫困的同伴等等。
而且,教材还多处精心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认识单位是角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4.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和节约用钱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教学难点: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二、说教法、学法鉴于一年级的学生爱玩、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购物,换钱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认识人民币的功能和作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设计看钱、认钱换钱、摆钱等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各个动手,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自己寻找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
认识人民币PPT课件

想一想:
1元可以换几个5角,几个2角?
2元可以换几个1元,几个5角, 几个2角,几个1角?
游戏:模拟购物
出示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玩具(在每件物品的下面有 一个小口袋,在购物时把钱放进去)
(1)选出三个柜长 (2)学生随意购物(看清价格后,购1元可以换( )个5角,( )个2角?
2元可以换(
)个1元,( )个5角,
( )个2角,(
)个1角.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是有益健康的中国饮料。
人们在长期的饮茶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 唐陆羽著《茶经》,书中详细地论述了茶的形状、品质、 产地、采制、烹饮等方法及用具等,是我国第一部关于 茶的专著。著名的龙井茶产地杭州,在西湖畔建有茶叶 博物馆,供人们参观。
日本茶壶
千年来,我们的祖先为后代留下的茶诗、茶词,不下数千首。中国历代咏 茶诗词具有数量丰富题材广泛和体裁多样的特征,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 支奇葩。这些茶诗茶词既反映了诗人们对茶的宝爱,也反映出茶叶在人们 文化生活中的地位。
茶叶与陶瓷、丝绸并称为中国三大特产而名扬中外, 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中国的茶文化
俄罗斯茶壶
认识人民币 第一课时
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
(1) 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 (2) 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
1、操作
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 看誰认得多。
2、、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小游戏:
1)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 2)我说面值,你举起起相应的面值 3)我说颜色,你来回答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优质教学说课稿3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优质教学说课稿3篇《认识人民币》揭示了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例1展示了全套人民币,使学生对我国法定货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以下是我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3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一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
这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是学习人民币计算的基础。
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主题图提供了三种生活场景,揭示了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例1展示了全套人民币,使学生对我国法定货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例2通过换钱活动梳理元与角,角与角之间的换算关系,归纳出主辅币之间的进率,为后面学习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a.学生在生活中已有初步的识别方法和较丰富的使用经验,但是缺乏对人民币清晰、系统的认识;对人民币的附加价值缺乏了解。
了解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关系,但没有上升到知识重点的高度。
有购买经验,但在支付方式和购买方案上欠灵活。
b.有初步的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经历,但指向、方法不明确。
c.有较强的观察兴趣,但是观察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学生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d.有较强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在交流中有良好的表达意愿,但是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学习效率有待提升。
三、设计理念a.新的课程改革提出:数学知识中要加强社会内容,加强社会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使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
本节课在课堂上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b.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c.“大班教学小班化”自主发展行动研究理念。
四、说教法:1.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感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a.课一开始我就通过主题图让学生回忆自己的购物经历,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购物经验,将数学融入现实生活当中,使学生感到数学是亲切的,是现实的,是触手可及的,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