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与政权的衰亡

合集下载

古代帝国的衰落与灭亡

古代帝国的衰落与灭亡

古代帝国的衰落与灭亡引言古代帝国的衰落与灭亡是历史中一个重要且常见的现象。

借助历史学的视角,我们可以观察并分析帝国衰落的原因和过程,从而汲取教训。

本文将探讨古代帝国衰落与灭亡的一些典型案例,以帮助我们了解其中的共同特点和背后的因素。

一、政治腐败与统治危机1.1 内部腐败与官僚体系在古代帝国衰落的原因中,政治腐败是最常见的因素之一。

贪婪、腐败的统治者和官僚体系削弱了政府的效率,导致整个帝国的治理陷入混乱。

例如,罗马帝国晚期的贪污和腐败现象极为突出,导致严重的财政危机和人民的不满情绪。

1.2 统治者的失职和争权夺利另一个常见的因素是统治者本身的失职和内部权力争斗。

当统治者只关心自己的个人利益,并忽视了帝国的整体利益时,帝国将逐渐削弱。

此外,继任者之间的权力争斗可能导致内乱和政治动荡,为帝国的衰落铺平道路。

二、战争与外患2.1 外部入侵与领土损失帝国的衰落往往与外部入侵和领土损失密切相关。

当帝国的军事力量逐渐削弱,或者面临强大的敌对势力时,帝国可能无力保护自己的领土,并逐渐失去对周边地区的控制。

例如,汉朝末年面对匈奴的入侵以及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侵袭下的土地损失,导致了这两个帝国的衰落和灭亡。

2.2 长期战争与资源耗竭长期的战争不仅对帝国的经济造成严重打击,同时也导致资源的消耗和国力的衰退。

战争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对帝国的财政和人口造成巨大压力。

例如,若干古代帝国因与邻国的长期战争而衰落,如阿契美尼德帝国与希腊城邦的长期对抗使得后者最终摧毁了帝国。

三、经济崩溃与社会动荡3.1 贸易中断与经济崩溃经济崩溃是古代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帝国内外贸易的中断、财政赤字以及资源短缺等因素都会导致经济崩溃。

例如,帝国内部的政治腐败会破坏贸易体系,从而使国家贫困且无法维持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3.2 社会动荡与阶级冲突社会动荡和阶级冲突也是导致帝国衰落的因素。

当社会出现严重的不平等和社会不公时,人民的不满情绪会逐渐积累,最终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和起义。

朝代兴亡的历史论文

朝代兴亡的历史论文

朝代兴亡的历史论文中国历史上,朝代的兴亡是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朝代的兴起往往伴随着国力的壮大和社会的繁荣,而朝代的衰亡则意味着国家的衰败和社会的动荡。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不同的朝代相继兴起和灭亡,每一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周朝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周朝的兴起和发展,带来了社会制度的稳定和文化的繁荣。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周朝的国力逐渐衰弱,社会出现了严重的分裂和动荡,最终导致了周朝的衰亡。

随后,秦朝的兴起和统一,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新纪元。

隋朝和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兴盛的两个朝代,隋朝的统一和唐朝的繁荣,为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然而,由于统治者的腐败和内外因素的影响,隋朝和唐朝最终走向了衰落和灭亡。

宋朝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古代的又一次繁荣,宋朝在经济、文化和科技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然而,宋朝在面对外敌入侵和内部动荡时,最终导致了宋朝的灭亡。

明朝和清朝相继兴起和统一了中国,建立了辉煌的封建王朝。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明朝和清朝最终也走向了衰亡和灭亡。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清朝的衰落和灭亡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总的来说,朝代的兴亡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个朝代的兴起和灭亡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影响和意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推动中国历史不断前行,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历史是一部不断流转的长河,朝代兴亡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政权的更迭,更是社会制度、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和演变。

朝代的兴亡,往往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息息相关。

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兴起的朝代往往在初期政权稳定,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在统一大局之下形成了强盛的国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朝代内外部的种种问题逐步显现,政权的腐败和愚昧无能、统治者私欲膨胀、社会分裂和民不聊生,外患的入侵等,伴随着种种问题,朝代的衰亡也逐渐呈现出来。

嵌入性腐败与政绩驱动的地方国家一个国有企业集团兴起与衰亡的故事

嵌入性腐败与政绩驱动的地方国家一个国有企业集团兴起与衰亡的故事

博士学位论文摘要公共行政评论年第6期嵌入性腐败与政绩驱动的地方国家:一个国有企业集团兴起与衰亡的故事李辉*论文是基于一个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扬海集团(化名)的案例研究。

扬海集团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二个阶段1992年之后,曾经是中部一个城市的支柱企业,后来经过几年的发展壮大成为其所在省份的明星企业,而就在其发展势头迅猛,地方政府对其投入大量资金加以扶持的时候,突然经营状况急转直下,2000年即宣告破产,董事长兼总经理因涉嫌贪污腐败问题被双规,并被判处11年有期徒刑。

笔者认为在上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问题症候群中,类似扬海集团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因此这一案例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具有很强的典型性。

论文要回答的核心问题就是,在中部地区,类似扬海集团的国有企业破产衰亡的原因是什么?这背后所蕴含的中国地方政治经济发展的逻辑是什么?论文采取的研究方法是对一个单独案例的深入研究,通过追踪案例发展的全过程,展现事件演变的总体逻辑和富有启发性的细节。

由于涉及破产-腐败这样的地方丑闻,事件本身多多少少具有*李辉,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基层社会与政权建设研究中心,讲师。

2010191博士学位论文摘要公共行政评论年第6期一定的黑箱性,但是笔者依然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了大量一手资料,这些资料包括:纪检监察机关和检察院对于该集团腐败问题的调查资料档案,物价局和劳动局的破产清算档案;地方媒体对于该集团的全部报道资料,集团管理层、职工、政府官员等事件关键人物的大量访谈资料,等等。

在占有大量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笔者尽可能地忠于事实,试图恢复事件原貌。

提出两个变量对这一问题进行解释:嵌入性腐败和政绩驱动的地方国家。

前一个变量主要来自对企业管理层的分析和观察,而后一个变量主要来自对地方政府官员和集团总经理个人行为的观察。

第一个变量是可以较为直接地观察到的,在纪检监察机构关于扬海集团调查的案卷档案中,可以发现腐败行为是贯穿这一过程始终的,笔者借用了约翰斯顿(Jo hnsto n )的嵌入性腐败(entrenched corr uptio n)概念来归纳和概括这一现象。

清朝的衰败与社会动荡

清朝的衰败与社会动荡

清朝的衰败与社会动荡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衰败和社会动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探讨清朝衰败和社会动荡的原因,并分析其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一、政治原因1.1 外患与国土失地在清朝后期,中国遭受了来自西方列强的侵略,如英国的鸦片战争、法国的侵占广州等。

清朝政府缺乏坚定果断的对策,导致大量领土的丧失。

这不仅削弱了清朝的国力,也削弱了统治者在人民中的威信。

1.2 政治腐败与权力失衡清朝政府内部腐败盛行,官员贪污受贿、奢华豪华。

一些官员贪婪权力,导致权力失衡。

而清朝政府的腐败和权力失衡,使得政府无法有效地应对国内外的挑战,从而引发了社会的不满和动荡。

二、经济原因2.1 内外贸易不平衡清朝时期,国内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外贸,尤其是对西方列强的贸易。

不对外贸易进行合理调控,导致中国的贸易逆差严重,境外市场的控制也丧失在外人手中。

这进一步损害了清朝政府的财政状况。

2.2 封建经济体制的束缚清朝历来实行封建经济体制,坚持官僚地主阶级的封建专制统治。

这导致土地私有化程度加深,农民生活极为贫困,无力支付过高的赋税和缴纳苛捐杂税。

这种经济体制的束缚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动荡。

三、社会原因3.1 民族矛盾激化清朝统治的是一个多民族的帝国,但满族统治阶级对于其他民族持有歧视态度,并对其进行强行同化。

这加剧了社会的矛盾,引发了一系列的民族抵抗与起义,如太平天国运动、白莲教起义等。

3.2 社会阶级矛盾的尖锐化清朝社会阶级划分明确,康乾盛世后官僚地主阶级日益壮大,与农民形成鲜明的对立。

土地兼并、苛捐杂税使得农民生活更加困苦,农民起义也接连不断。

此外,商业资本阶级的兴起,引发了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矛盾。

这些社会矛盾无疑加剧了清朝社会动荡的程度。

结语清朝的衰败与社会动荡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种种弊端以及各种矛盾的积累。

不仅与外患有关,也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众多因素密切相关。

清朝的衰落为中国历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与革命运动的兴起,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古代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古代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古代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在古代,众多王朝如璀璨的星辰般升起,又在历史的长河中陨落。

这些王朝灭亡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多重复杂的原因。

本文将尝试从政治腐败、经济崩溃、社会矛盾、外族入侵、自然灾害、领导无能、军事失败以及文化衰退等八个方面,探讨古代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一、政治腐败政治腐败是导致王朝灭亡的首要原因之一。

当官员们贪婪成性,贪污受贿,中饱私囊时,国家的政治体系将逐渐失去效能。

民生疾苦,赋税沉重,导致民众对政权失去信任和支持,从而加速王朝的衰败。

二、经济崩溃经济崩溃是王朝灭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王朝的经济体系出现严重问题时,如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农业生产衰退等,民众的生活水平将大幅下降。

经济崩溃往往导致社会动荡,民众对政权的不满情绪加剧,最终可能导致王朝的覆灭。

三、社会矛盾社会矛盾是指社会上不同阶层、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当王朝无法有效调和这些矛盾时,社会将陷入动荡不安的局面。

贫富差距加大,民不聊生,都可能成为推动王朝灭亡的力量。

四、外族入侵外族入侵是导致古代王朝灭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当外部势力强大到一定程度,能够突破王朝的防线时,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将受到严重威胁。

如果王朝无法有效抵御外族入侵,最终可能导致政权的覆灭。

五、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如洪水、旱灾、地震等,也可能成为王朝灭亡的推手。

当自然灾害频发且严重时,国家的生产力和民生将受到严重打击。

如果王朝无法有效应对这些灾害,恢复生产和民生,将导致社会动荡和政权不稳。

六、领导无能领导无能是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王朝的领导者缺乏远见、智慧和能力时,他们可能无法有效地管理国家和处理内外事务。

这样的领导者往往无法赢得民众的信任和尊重,导致政权的不稳定和最终灭亡。

七、军事失败军事失败也是导致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当王朝在对外战争中连连失利时,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将受到严重威胁。

同时,军事失败也会导致军队的士气低落和民众的失望。

长期的军事失败可能引发民众对政权的不满和反抗,最终导致王朝的灭亡。

中国古代的王朝更替与政权衰落

中国古代的王朝更替与政权衰落

中国古代的王朝更替与政权衰落中国历史上王朝更替和政权衰落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

不同的王朝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现、崛起和衰落,这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因素密不可分。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国古代王朝更替和政权衰落的原因和影响。

一、政治因素1. 统治能力统治者的能力和智慧是决定政权衰落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个强大而有能力的王朝统治者能够保持社会稳定和国家繁荣,而统治者的无能和腐败则会导致政权崩溃。

例如,隋朝和明朝的政权衰落与统治者的无能和腐败有密切关系。

2. 统治体制一个强大的统治体制能够保持政权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中国历史上成功的王朝往往建立了完善的统治体制,如汉朝的封建制度和唐朝的科举制度。

然而,当统治体制出现严重的弊端和失效时,政权衰落便会随之而来。

二、经济因素1. 财政危机一个国家的财政状况直接影响王朝的稳定性。

如果财政危机不得到解决,政权将无法维持。

例如,明朝中后期的财政困境极大地加速了政权的衰落。

2. 城乡矛盾城乡矛盾是导致政权衰落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城市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加剧时,农民起义和社会动荡将不可避免地发生。

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如黄巾起义和白莲教起义,对政权的稳定性造成了严重威胁。

三、社会因素1. 社会分裂社会分裂是导致政权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社会出现明显的阶级、民族、宗教等分裂现象时,政权的统一性和稳定性将受到挑战。

例如,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政权衰落与民族分裂有密切关系。

2. 科技发展科技的发展对政权的命运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王朝中,当一个王朝无法适应科技的进步和社会变革时,政权衰落就会逐渐发生。

唐朝末年的政权衰落与新的军事科技和商业手段的出现有关。

四、文化因素1. 崇洋媚外当一个王朝过于追求外来文化和思想时,就容易导致国内文化的衰落和民众对统治者的不满。

这种文化冲击也会导致政权的崩溃。

清朝晚期的政权衰落与清王朝过于依赖外国势力有很大关系。

2. 文化保守与崇洋媚外相反,对传统文化保守经常会限制王朝的发展和创新,从而导致政权衰落。

封建社会各朝代的政治灭亡原因

封建社会各朝代的政治灭亡原因

封建社会各朝代的政治灭亡原因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封建社会是一个持续时间相当漫长而又发展变迁很丰富的社会形态。

自西周时期开始,至清朝满清王朝被推翻,这长达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为几个朝代的政治灭亡留下了各种各样的原因。

一、政治腐败造成社会不稳定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通常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社会的稳定是农业生产的平稳进行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两个方面共同促成的。

然而,在各朝代的封建社会里,政治腐败经常导致国家的财政恶化、官员唯利是图、民众生活困苦等问题出现,这都会干扰社会政治生态环境的平稳发展,也会引起对封建社会统治合法性的质疑,从而促成了某些朝代的政治灭亡。

例如,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王朝经常出现官民矛盾、官吏腐败、民不聊生等问题,这一系列问题最终促成了北魏政权的灭亡。

在唐朝时期,唐朝王朝的后期腐败也是导致唐朝短暂的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政治腐败等原因导致的社会不稳定,一些叛乱和革命也同时诞生,此类革命的代表如黄巢起义、安禄山割据等。

二、异族侵略导致统治瓦解中国封建社会多属于大一统政治体系,统治阶级需要在较长时间的封建社会中通过继承、战争、统一等方式来维持对社会的统治。

因此,封建社会中存在较强的政治纪律,一旦瓦解,那么也可能会带来一系列政治、军事、经济等层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也会最终导致封建王朝的政治灭亡。

在历史上,由异族统治的朝代往往面临比汉族王朝更多的封建社会问题。

如隋朝和元朝等就是异族维持较短时间的王朝,这些王朝的政治体系、经济基础和文化传统与中国传统封建社会存在多方面的差异,尤其是对重要官员的选拔标准、民族文化的传统、制度结构的底层规定等方面,往往与传统封建社会存在差异。

而当异族王朝的统治不能得到稳妥维持时,封建社会往往由此面临的改变,有可能最终导致异族王朝的政治灭亡,也可能导致与传统封建社会不同的新政权的产生。

三、民族觉醒造成政权瓦解民族觉醒是人类发展历史上的一种大发展,中国历史上也存在这种现象。

在一些封建社会的历史变迁中,民族觉醒往往是直接催生了这些王朝的政治灭亡。

专题九 近代中国的政权更替和经济发展

专题九 近代中国的政权更替和经济发展

专题九近代中国的政权更替和经济发展一、近代中国政权的更替(一)晚清封建统治的衰亡1.鸦片战争前夕清朝政治的腐朽从乾隆后期开始,清朝政治的腐败日益暴露,表现为:①官场中,结党营私、互相倾轧,卖官鬻爵,贿赂成风。

②军队里,装备陈旧,操练不勤,营务废弛,纪律败坏。

③财政上,国库日益亏空,入不敷出。

④阶级关系上,阶级矛盾激化,农民的反抗斗争越来越激烈。

⑤清朝统治集团中,以“天朝上国”自居,皇帝和大臣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2.19世纪中期,清朝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及政局的变动(1)内忧外患的形势内忧: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激化,各地起义不断。

1851年,爆发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统治。

外患: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割地、赔款、通商,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去了更多的主权和大片领土,英法联军攻占了清朝统治中心北京,火烧了皇家园林圆明园,清朝皇帝弃城出逃。

(2)清朝政局的变动①总理衙门的设立②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③洋务派与顽固派3.19世纪末清政府统治面临的危机和对策(1)危机的表现①帝国主义侵略。

②义和团运动高涨,控制了京津地区,清政府无力控制局面。

③资产阶级要求改革现状,变法图强的维新变法运动出现高潮。

(2)清政府的对策①对义和团运动:慈禧太后看到义和团难以“剿灭”,就改用“招抚”的办法,默许义和团为合法民团,企图控制和利用。

慈禧太后向西安出逃途中,命令清军“铲除”义和团。

②对维新运动: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重用维新派实行变法。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反对变法,发动了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镇压维新志士,废除了新法法令。

③对帝国主义: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打击下,清政府彻底对外屈服,接受了《辛丑条约》,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驯服工具。

4.20世纪初期,清朝政权覆亡(1)第二次和第三次自救运动。

(2)武昌起义以后,各省纷纷响应。

到1911年11月下旬,全国有十几个省区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腐败与政权的衰亡
历史的大事件如火山的突然喷发,在人们惊叹于这种瞬间爆发的力量之美时,研究者或许更应该细致的考察其历史地层下的暗流涌动。

对于清朝的覆亡,可以给我们很多的教训与警醒。

如果一座建筑物在暴风雨中倒塌了,那它倒塌的原因是什么呢?一个科学的回答是首先将建筑物的结构特性、其次对风暴的强度做出仔细的观察。

如果发现这座建筑物的结构已经腐坏,人们就必须仔细掂量,倘若没有暴风雨,它是否就不会倒塌。

然而,事实是暴风雨已经来过了,建筑物已经倒塌了,那么,可以说暴风雨是建筑物倒塌的原因吗?在清政府腐朽皮相的背后,一下这些因素应该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急功近利的考核指标导致王朝倾覆;利益分配机制错位,一方利益受损且缺乏对话机制;废科举仓促而无补救,丧失授官权无疑自废武功;年轻人没有出路,因年轻人不满而推翻的王朝;激进思潮不可取,非理性的情绪未能得到合理的疏导;不可忽视的历史偶然性与亟待提高的危机管理能力;军队的失控及其职能的倒转;对民间秘密社会的威力掉以轻心;领导人的经验、意志及心理素质均不过关;激进、草率、未经大多数人认可的政治构架遗患无穷。

清朝从乾隆末年开始有衰落的现象,政治日渐腐败。

嘉庆帝和道光帝也失去了早期君主锐意进取的精神,掌政风格日趋保守和僵化。

19世纪上半叶,英国开始大量向中国贩售鸦片导致道光二十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鸦片战争失败后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咸丰帝即位后西方列强开始入侵清朝,迫使清政府与其缔结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包括因亚罗号事件和广西西林教案造成第二次鸦片战争输掉而签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

根据这些条约,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清廷的威信一落千丈,同时中国也自此逐步沦为半殖民地,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由于人民的负担逐年加重,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反抗运动,其中规模最大的是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甚至一度对清朝的统治构成了严重挑战。

另一个主要的原因则是卖官,清末政府为了偿还不平等条约的赔款,遂实行卖官制度,初始为有衔无职,但到后期则为有衔有职。

此例一开官员素质急速下降,也因此导致官场更加腐败。

后世有评:明亡于宦官,清亡于卖官!
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之一:腐败。

大清帝国在空前的繁荣盛世下潜伏着巨大的危机———奢侈、骄怠、贪污、腐败等罪恶的毒瘤藉盛世疯长,正日益腐蚀破坏着国家和社会的肌体。

当朝廷上下对乾隆的文治武功洋洋自得、沉湎于盛世而自我感觉良好时,清王朝却从盛世的顶峰迅速滑落,很快从康乾盛世跌到嘉道中落。

衰落紧随鼎盛,一切都发生在乾隆年间,与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由盛转衰的历史悲剧惊人地相似。

腐败还是引起清王朝军事涣散、军队战斗力下降的直接原因。

军队是国家机器的支柱,是国家强盛和社会安定的保证。

到乾隆中后期,随着政治腐败而来的是军事懈怠和武备废弛。

清初的八旗兵是强悍善战的军队,入关时所向披靡,战功赫赫,为底定中原和统一全国立下了丰功伟绩。

但仅仅经过一代人的时间,八旗和满族因种种优渥与特权而退化、腐朽,失去了先辈威猛凛凛、英勇善战的气概。

在康熙平定“三藩之乱”的战斗中,八旗兵军纪已散,军力已大不如前。

此后,八旗子弟和八旗兵更加骄怠,他们凭借权势,横行无忌,无恶不作;不仅军纪败坏,训练荒疏,而且生活腐化,吸毒聚赌,包伶嫖娼,甚至敲诈勒索,蹂躏百姓。

原来剽悍英武的八旗兵变成不能打仗、只会扰民的老爷兵,八旗子弟成了
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和坐吃山空的败家子。

后来,朝廷一有战事,便主要依靠绿营兵。

但绿营兵在腐败的社会大环境下也很快腐化,克扣军饷,兵匪勾结,贪污中饱,弊端丛丛,也沦为徒有其表,只能吓唬平民老百姓的花架子军队。

嘉庆皇帝还是皇太子时,曾经随乾隆阅兵,所见到的却是“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堕地”的闹剧(《嘉庆朝东华录》,卷7,嘉庆4年正月)。

由于八旗和绿营均因腐败而退化,丧失战斗力,到白莲教起义时,清朝不得不主要利用乡勇和团练。

到鸦片战争时,八旗、绿营、乡勇、团练都不中用,数十万清军被万余名英国远征军打败。

清朝从此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由于帝国主义入侵和太平天国起义等内乱,清朝局面日益失控,腐败也日甚一日,军事、政治、财政权力逐渐外转下移,中央权威日益缩减,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内部腐败的侵蚀下,清王朝一步步走向衰败覆亡的不归路。

开基创业并达到盛世好比爬上坡,清朝为此历经几代人100多年的励精图治和连续奋斗,才迎来康乾盛世的伟业。

但在进入盛世之后,清政权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奢靡贪腐之风兴起且越来越甚,导致很快由盛转衰,并在内外打击下越滑越远,直至最后灭亡。

清朝走过的盛而骄、富而奢———骄必怠、奢必贪———贪必腐、腐必败的历史轨迹无可置疑地表明,如果在兴盛和富裕后不思进取,贪图奢靡享乐,虚骄懈怠,必然导致腐化衰败,走向灭亡。

今人当从清朝盛衰演变的历史中认真吸取教训。

物联网学院通信1001李冠冠
2011.年11 月. 5 .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