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2014舞蹈学课程设置方案(最终版)

合集下载

乐谱文本解读与音乐情感表达

乐谱文本解读与音乐情感表达

例1收稿日期:2020-09-30作者简介:卢斐(1991—),女,藏族,甘肃卓尼人,西北民族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

乐谱文本解读与音乐情感表达卢斐1,2(1.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甘肃兰州730030;2.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甘肃合作747000)摘要:乐谱文本解读直接影响音乐情感表达。

文章分别从乐谱文本解读对音乐情感表达重要性、具体内容以及与音乐情感表达的关系,分析探究乐谱文本中音乐结构、乐谱内涵、演奏者个性三层内容与器乐演奏中音乐作品情感表达的关系及重要性,从而引起广大器乐学习者对于乐谱文本解读的重视并提高自身的音乐演奏水平。

关键词:情感;乐谱;关系中图分类号:J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9020(2020)06-139-04一、乐谱文本解读的意义乐谱是用音符来记录的一种形式,乐谱中不仅包含具体旋律的走向也包含了作曲家的情感。

在心理学中对情感的定义为“人对客观事物复杂稳定的态度体验”[1],它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

情感有多种多样的表达,如忧郁、欢快、紧张等,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没有具体指向性,不同于语言、文字会给人直观的感受。

通常我们欣赏歌曲和纯器乐曲时是不一样的,歌曲更容易表达情感,其歌词可以直观传递音乐所表达的思想与情感,而纯器乐曲没有歌词内容指向,因此情感的表现对于器乐演奏者来说非常重要。

音乐作品对情感的表达是由于音乐与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以联觉为基础[2]41。

音乐与表现对象之间的基础联觉反应需要演奏者通过乐谱文本的解读才能产生相应的本能反应。

演奏者通过乐谱文本解读演绎音乐作品等同于作家通过文字传递文学思想。

演奏家通过乐谱文本解读演绎向大众传递音乐作品的情感并最终与大众产生情感共鸣这一过程就是音乐表演的意义与价值。

在这一过程中乐谱文本解读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二、乐谱文本解读乐谱文本解读包含了三个层次的内容:音乐结构,乐谱内涵和演奏者个性。

(一)音乐结构音乐结构中旋律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音乐作品情感的重要元素。

甘肃省拉卜楞寺“羌姆”的发展

甘肃省拉卜楞寺“羌姆”的发展

Literarytheorytoexplore 文艺理论探索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3甘肃省拉卜楞寺“羌姆”的发展文/达哇卓玛摘要:“羌姆”及相关的仪式表演,是藏传佛教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而其中源于藏区东部宗主寺院拉卜楞寺对“羌姆”的发展,为藏学、喜剧、舞蹈、音乐以及宗教学等的研究补充了新的宝贵财富。

拉卜楞寺“羌姆”是藏族宗教舞蹈类别中最为重要的和不可或缺的寺院祭祀性舞蹈,它的产生、发展和流传,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拉卜楞寺;羌姆;寺院;宗教1 拉卜楞寺概况拉卜楞寺也称之为扎西奇寺,翻译成中文是吉祥漩涡之意。

该寺始建于1709年,即清朝康熙年间,地处甘肃省夏河县。

该庙宇自建立起,在嘉木样活沸寺主的指引下,各代僧侣共同开掘,如今已演变成六大学院,即喜金刚、时轮、医学、续部上、续部下、闻思、显密,还有分部寺院103个。

这些学府与庙宇成就甘肃省最具典范的喇嘛教。

该寺院收有大批的经文典藏及专家著述,揽括各代高僧所撰之作。

拉卜楞寺包含有喜金刚、医学、时轮、续部上、续部下及闻思六所规模较大的学院。

对于所有藏区来说,此寺院出名之处在于其治学严密、戒律肃穆。

虽各学院内授课内容有所不同,可基本性的学习内容还是会要求统一,最为重要的特征在于严格辅导、学修体系、双修显密、显先密后等。

总之,拉卜楞寺历经几百年的变迁,对于本地群众而言,受其佛教文化影响较大,特别是其平时生活、节日庆典、民间文化、道德伦理等。

2 拉卜楞寺“羌姆”发展史追寻羌姆的历史,最早可通过拉卜楞寺有关的地方志。

在寺院建立之初,此寺院就曾组织出演过羌姆,可那时的演出阵容不大。

在嘉木样·久美昂吾(1728-1792)第二世在位时,羌姆在此寺院得以有所进展,并逐步走向成熟,随着贡唐仓·丹贝卓美第三世的继位,羌姆也随之注入不少全新内容,由此一直延续到今天。

嘉木样久美昂吾作为此寺院的主持二世,在他二十五岁时,到积米寺学法,该寺座落于拉萨市,对修法时轮金刚与显密较为通晓,并获得一定学位即格西。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自评报告(第4稿)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自评报告(第4稿)

音乐舞蹈系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二O一五年九月目录一、音乐舞蹈系概况 (2)二、本科教学工作 (3)1.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 (3)1.1音乐舞蹈系定位与规划 (3)1.2领导作用 (5)1.3人才培养模式 (8)2.教师队伍 (10)2.1数量与结构 (10)2.2教育教学水平 (11)2.3教师培养培训 (12)3.教学条件与利用 (14)3.1教学基本设施 (14)3.2经费投入 (15)4.专业与课程 (15)4.1专业建设 (16)4.2课程与教学 (17)4.3实践教学 (22)5.质量管理 (26)5.1教学管理队伍 (26)5.2质量监控 (26)6.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 (28)6.1学风建设 (28)6.2服务与指导 (30)7.教学质量 (31)7.1德育 (31)7.2专业知识和能力 (33)7.3体育美育 (34)7.4校内外评价 (34)7.5就业 (34)8.办学特色 (35)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 . (36)音乐舞蹈系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一、音乐舞蹈系概况音乐舞蹈系是2001年经甘肃省教育厅批准,依托原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教学部建立音乐教育专业(专科),2002年把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专业从基础部分离成立艺术系,2008年4月,应学校升本和音乐、美术专业建设发展的需要,成立了音乐舞蹈系。

在十几年的办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建立了严谨的教学管理制度。

音乐舞蹈系设党总支、办公室、团总支、工会小组等管理部门,现有音乐学本科(本科)、舞蹈学(本科)、舞蹈表演(专科)三个专业,有7个教学班,326名学生,其中在读本科生304人,已成功培养10届专科毕业生共430人。

音乐专业下设声乐、器乐、理论等三个教研室,舞蹈专业设舞蹈教研室。

音乐舞蹈系现有专任教师3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3%;讲师18人,占51%;助教及见习教师人数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5%。

2024年舞蹈艺考教学计划和方案5篇

2024年舞蹈艺考教学计划和方案5篇

2024年舞蹈艺考教学计划和方案5篇舞蹈艺考教学计划和方案1舞蹈艺术具有鲜明的审美愉悦性。

当学生“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时候内心情感的抒发,人体动作的流动,性格气质的表露,可谓进入了最畅快、最具审美意味的境界。

特别要指出的是,让学生学一点舞蹈,不仅有利于长身体,更可以在协调动作中,一举手一投足都显示出文雅的气质,这也有益于素质的提高。

本学期我担任舞蹈校本课程的教学,根据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校本课的实施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以我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根本,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个性需求,使学生变知识为能力。

大胆创新,主动探索,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提高舞蹈表演能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热爱家乡,了解民间舞蹈,丰富校园文化。

二、主讲教师:才琳三、教学材料:中国民族民间舞考级教材、网上查阅、自我创编四、授课时间:每周三下午第七、八节课五、授课对象:二、三年级的部分学生、现在还有吸收一部分新初一学生。

六、课程目标:1、认知领域:通过舞蹈二课活动中了解身体的方位,舞蹈的基本手位、脚位,把上、把下基本动作训练,基本舞步等,从而丰富学生的艺术知识。

2、技能领域:学习、掌握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3、情感领域:通过舞蹈二课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艺术学习艺术的热情,在舞蹈队节目的排练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4、应用领域:学生进行表演,进行舞蹈欣赏、评价。

七、课程内容:1、舞蹈的基本手位、脚位,把上、把下基本动作训练。

2、舞蹈种类介绍。

3、中国民族民间舞考级成品舞蹈。

八、课程实施形式及措施:1、教学方法的选择:讲授法、演示法、欣赏法、讨论法、汇报法等。

2、教学的组织形式:面向全体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指导。

3、课时安排:30课时,共分10个单元。

4、教学场地:舞蹈室。

5、教学用品:录音机、各种舞蹈伴奏磁带。

6、活动队规模:40人左右。

7、授课对象:有一定的表演基础和舞蹈基本功的学生。

浅析尕巴舞的渊源及表演形式

浅析尕巴舞的渊源及表演形式

北方音乐Northern Music浅析尕巴舞的渊源及表演形式秦文浩(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甘肃 甘南藏族自治州 747000)【摘要】民间歌舞不仅继承了原始乐舞中“史、诗、歌、舞”混融一体的文化艺术传统,也保留了部分“经史” 因素所特有的教育和知识性功能。

居住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迭部藏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并流传了很多传统的民间歌舞,其中尕巴舞就是迭部特有的歌舞形式,至今任保留着原始歌舞的特征。

本文从迭部尕巴舞的渊源及表演形式来阐述其特征。

【关键词】藏族歌舞音乐;尕巴舞;表演形式【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识码】A一、尕巴歌舞的渊源尕巴舞意为“欢乐的人们”流行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旺藏、尼傲、卡坝乡一带,该地区藏族人的很多文化特征都有别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其它地区的藏族文化。

从地理位置上看,该区藏族地处甘青的交界处,与草原牧地的藏族居民有别。

在语言上,当地藏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但有别于甘南州境外的其他安多藏语。

二、尕巴舞的表演形式及特征尕巴表演包括尕巴舞、夏琼、走婚、阵子舞、模仿动物表演、尕姆等。

音乐曲调多数采用当地民歌小调,歌曲与舞曲相交替出现,歌时不舞、舞时不歌的舞蹈中,也有边歌边舞。

歌曲有独唱、重唱和一人唱众人和等,歌词内容多数为爱情题材,表演者口头即兴填词,有固定曲调,也有表演者改编的曲调,以载歌载舞、歌舞结合。

(一)尕巴歌舞尕巴歌舞是在农历十月十一到农历十一月五日(卡坝乡)农历十月十七日到农历十月二十六日(旺藏乡)农历十一月十七日到农历二十二日(尼傲乡)供食节期间表演的歌舞,表演时间段会分成各队三天进行表演。

供食节藏语里称“道”,是该三个地方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意为丰收节。

尕巴歌舞是该节日中最富有特色的歌舞形式,整个尕巴的表演因尕巴歌舞而得名,尕巴歌舞是尕巴表演中演出最多的歌舞,其主要歌颂大自然、爱情、赞美生活等。

其曲调较自由,通常有固定的曲调,也可以由表演者即兴创作,伴奏乐器只有牛皮鼓和钹,节奏简单明了,节拍通常有2/4、4/4、3/4拍,强拍在第二个音上,没有遵循常规强弱的特点,这也形成了藏族歌舞音乐的一大特色。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前身是合作民族师范专科学校,始建于1985年。1986年5月16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在甘南视察,亲笔题写了“合作民族师范专科学校”的校名。1992年9月29日,经省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9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民族本科院校,更名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学院立足甘肃民族地区,面向全省及周边藏族地区,以师范教育为主,兼顾非师范教育,努力培养扎根、服务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师资和各类适切性人才;以本科教育为主,兼顾专科教育,把学校建成本地区维护社会稳定、培养高层次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及传播现代文明的重要基地。 学院开设以教师教育为主体,民族学科为特色,兼具人文、社会、理学等6个主要学科门类的专业33个,其中师范类专业18个,非师范类专业15个。现有汉语、藏语、数学、政法与经济、体育、外语、计算机科学、教育科学、物理与水电工程、化学与生物科学、藏汉双语理科、历史文化、音乐舞蹈、美术14个教学系。设有成人教育有自学考试本科专业13个,函授专科专业12个。 学院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开展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形成了通识课程、专业课程、教师课程和实践课程四大模块组成的课程设置体系。结合民族学生的实际,实行分级、分层、分类教学,加强“双语”教学。推行三学期制,实行单休日制。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学院设有藏文化研究中心、河洮岷文化中心、高原生态研究所、民族教育研究所、民族地区经济研究所等科研机构。近年来,先后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00多项,发表论文1370多篇,出版专(译)著、主编教材119部,获得厅、部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34项。承担了国家社会基金项目《藏族历代文献精选电子资料库建设及其研究》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项目《西北现有教职工522人,专任教师386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15人,研究生学历教师15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人。另外有外聘兼职教授50名,外籍教师2人。已初步形成一支业务较强,敬业爱岗,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 学院始终坚持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办学宗旨,始终把培养“政治可靠、扎根基层、业务适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现有本、专科学生8300余人,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70%。学院建立了国家奖助学金管理办公室,积极落实国家“奖、贷、补、助、免”政策,积极引进社会资金设立10个奖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成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勤工助学指导中心、社会实践指导中心,有效地解决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2011-2012学年秋学期试运行课程总表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2011-2012学年秋学期试运行课程总表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2011---2012学年度秋学期课程总表(试用行)教务处二〇一一年九月八日课表目录1.课表说明····················································第 1页2.2009级重修课表··············································第 2页3.2010级重修课表··············································第 3页4.2010级本科大学英语分层教学课表······························第 4页5.2011级本科(文科)大学英语分层教学课表······················第 5页6. 2011级本科(理科)大学英语分层教学课表·····················第 6页7. 2011级专科大学英语分层教学课表·····························第 7页8. 2011-2012学年度秋学期实习班级······························第 8页9. 数学09本一、本二、数学10本一、本二·······················第 9页10.数学10本三、初教数学10、数学11本一、本二 (10)11.数学11本三、综文09、会计09、法律事务091 (11)12.法律事务(藏)092、思政10本一、本二、本三 (12)13.会计10、综文1001、综文1002、法律事务1001 (13)14.法律事务1002、法律事务(藏)10,思政11本一、本二 (14)15.思政11本三、本四、本五、会计11 (15)16.法律事务(藏)11,初教综文11,汉语09本一、本二 (16)17.初教语文091,09,093,汉语10本一 (17)18.汉语10本二、本三、初教语文1001,1002 (18)19. 汉语11本一、本二、本三、本四 (19)20. 汉语11本五、计应(藏)09,初教计科10,计应10 (20)21.计应(藏)10、计科11本一、本二、本三(藏) (21)22.藏语09本一、本二、藏历史09,藏语10本一 (22)23.藏语10本二、初教藏语1001、1002,藏语11本一 (23)24.藏语11本二、本三、英语091、092 (24)25.英语093,应用英语09,英语10本一、本二 (25)26.英语10本三、本四、本五、初教英语1001 (26)27.初教英语1002、1003,应用英语10,英语11本一 (27)28.英语11本二、本三、本四、本五 (28)29.历史09本一、本二、地理09.................................第29页30.酒店管理09、旅游管理09、历史10本一、本二.. (30)31.地理10、导游10、酒店管理10,历史11本一 (31)32.历史11本二、本三、地理11本一、本二 (32)33.旅游管理11,物理09,水电09,物理10本一 (33)34.物理10本二、小水电10、物理11本一、本二 (34)35.水电11,化学09本科、动检09,科教09 (35)36.生物09、化学10本一、本二、生物10 (36)37.初教科学10,动物检验10,化学11本一、本二 (37)38.生物11本一、本二、动物检验11,初教科学11 (38)39.体育09本科、体育10本一、本二、体育11本一 (39)40.体育11本二、本三、舞蹈表演09、音乐10、舞蹈表演10 (40)41.音乐11本一、本二、舞蹈表演11、旅游工艺09 (41)42.艺术设计09,美术10本科,旅游工艺10,艺术设计10 (42)43.美术11本一、本二、艺术设计11,藏数09 (43)44.藏数10本科、初教藏数10,藏数11本科、藏物11 (44)45.学前091、092,教技10、学前10 (45)46.学前(藏)10,学前11本一、本二、本三 (46)47学前11本四、学前11(藏)、教育技术11 (47)48.文史预本11、理工预本11、文史预专11、理工预专11 (48)49.2011-2012学年度秋学期大学公共体育课表··················第49-52页50.2011-2012学年度秋学期多媒体教室及机房课表··············第53-87页51. 2011-2012学年度秋学期音乐舞蹈系课表··················第88-108页课表说明:1.课表是教学常规管理的重要一环,对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甘肃民族师范教师培养计划表

甘肃民族师范教师培养计划表

甘肃民族师范教师培养计划表【导语】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教育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以下是为期四年的教师培养计划表,详细阐述了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方面的内容。

一、培养目标1.培养具有良好师德、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

2.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

二、课程设置1.公共基础课程: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等。

2.教育专业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法规等。

3.学科专业课程:根据不同专业方向设置相应的学科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

4.教育实践课程:教育实习、教育见习、教育研习等。

三、培养计划表第一年:1.学习公共基础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学习教育专业课程,了解教师职业特点和要求。

3.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了解基础教育教学现状。

第二年:1.深入学习学科专业课程,提高学科素养。

2.开展教育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3.参加教育教学竞赛,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第三年:1.巩固所学知识,进行教育教学实习。

2.参加教育研习活动,提高教育研究能力。

3.撰写毕业论文,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第四年:1.完成毕业论文,进行论文答辩。

2.深入基础教育一线,进行教育实习。

3.择优推荐就业,助力学生顺利走上教师岗位。

四、实践环节1.教育实习:安排学生到中小学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教育实习,全面锻炼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2.教育见习:组织学生参观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了解教育教学现状,为实习做好准备。

3.教育研习: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教育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舞蹈系舞蹈学专业课程设置方案提交申请教务处、学术委员会:该方案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教司编写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参考《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和《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关于修(制)订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方案的指导意见(2014版)〔2014〕14号》。

在制定过程中,先后6次组织教师、教研室主任和学生代表,坚持“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按照师范类确定课程体系,并参照同类院校同一专业课程设置方案修订而成的,现提交教务处、学术委员会请审核。

音乐舞蹈系2014年7月18日舞蹈学专业(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名称:舞蹈学专业代码:130205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舞蹈素质,掌握舞蹈艺术的基本理论和舞蹈表演、舞蹈编导的基本能力,具备表演、编导、教学、辅导四合一的基本素质,能在义务教育阶段担任舞蹈教学工作,能在文艺团体、群众文化活动中承担舞蹈表演、创编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知识和能力:1.掌握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芭蕾舞、现代舞、外国民间舞等基本技能与技巧,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舞蹈教学、研究、表演等方面的基本问题。

2.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从事舞蹈教学的基本能力,熟悉教学法规,具有表演、编导、排练、研究的能力。

3.懂得舞蹈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中外舞蹈发展史,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舞蹈教学的基本问题。

4.了解舞蹈教育领域的最新成果与发展动态。

5.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

6.了解音乐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以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获得广泛的文化素养。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及利用现代化设备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能力。

8.英语、计算机和普通话达到学校毕业要求。

三、学制、毕业学分要求和授予学位1.学制:标准学制4年,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

2.学分修读要求:学生至少应修满188学分方可毕业。

其中:必修168学分,选修20学分;课堂教学67.5学分,实践教学125.5学分。

通识教育平台课程中,学生应修满61学分,其中:必修46学分,选修15学分。

专业课程平台课程中,学生应修满93学分,其中:必修89学分,选修4学分。

职业平台课程中,学生应修满34学分,其中:必修11学分,选修3学分,实践教学20学分。

3.学位:艺术学学士学位四、主干学科、核心课程(一)主干学科:舞蹈学(二)核心课程芭蕾舞基础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身韵、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素质技巧、现代舞基础训练、舞蹈概论、舞蹈编导、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三)核心课程简介课程编码:0508001zb课程名称:芭蕾舞基础训练课程类型:专业课程平台必修周学时:4 总学时60学时(实践60学时)内容提要: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

教学目的在使学生较全面掌握芭蕾的基本功,锻炼出应有的肌肉能力、开度、软度、力量、柔韧性、协调性以及舞蹈所需要的表现力和节奏感,为学习舞蹈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古典芭蕾教学法》李春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版参考书目:[1]《芭蕾舞教学法》蒙小燕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2]《芭蕾舞教材》北京舞蹈学院编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第1版[3]《古典芭蕾舞基本训练教程》陈家年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年第1版课程编码: 05080(02/03/06/07/13/14)zb课程名称: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类型:专业课程平台必修周学时:4 总学时210学时(实践210学时)内容提要:本课程主要介绍和学习我国几个有鲜明特色的少数民族舞蹈,如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回族、羌族、裕固族、傣族舞蹈等以及典型的地方歌舞等,通过风格迥异的民族民间舞蹈舞种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语汇,增强舞蹈表现力及舞蹈鉴赏力。

同时加深对各民族音乐风格的理解,进而探索编排民族舞蹈的规律和方法。

教材:《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潘志涛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第1版参考书目:[1]《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组合编排法》周萍,黄奕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版[2]《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教程》刘亚娟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1版[2]《中国舞蹈艺术》于平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第1版课程编码:05080(15——16)zb课程名称: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程类型:专业课程平台必修周学时:2 总学时60学时(实践60学时)内容提要: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

以中国古典舞身韵为主,通过身韵课的独特的训练,提高身体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掌握中国古典舞内在的运动规律和神韵,加强肢体的流动意识和舞蹈的韵律感。

开发学生的身体表现力及舞蹈表演能力,为今后成为合格的舞蹈表演人才、舞蹈教育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中国古典舞基训》郜大琨、张勇、韩国跃著,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参考书目:[1]《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唐满城金浩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2]《中国舞蹈艺术》于平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第1版[3]《舞蹈艺术概论》隆荫培徐尔充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课程编码:05080(04/05/08/09/10)zb课程名称: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课程类型:专业课程平台必修周学时:4 总学时150学时(实践150学时)内容提要:本课程是培养学生全面、扎实的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并能掌握中国古典舞的风格、韵律,同时具有音乐感、节奏感和艺术表现力。

通过本课程独特的技巧形式,训练学生掌握各种舞蹈的风格特点。

教材:《中国民族民间舞基本功技术训练教程》满运喜编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参考书目:[1]《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唐满城金浩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2]《中国舞蹈艺术》于平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第1版[3] 《舞蹈艺术概论》隆荫培徐尔充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课程编码:05080(11——12)zb课程名称:素质技巧课程类型:专业课程平台必修周学时:2 总学时60学时(实践60学时)内容提要:本课程是舞蹈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民族舞蹈基本技术。

主要是训练舞蹈专业学生身体各部位的基本能力,使学生在力度、软度、灵活性及弹跳暴发等方面得到改善,并掌握一定水平的高难度翻腾技巧和较全面的地面滚动技巧,从而提高舞蹈表演技巧技能,丰富舞蹈语汇,扩大舞蹈的表现力。

教材:《中国民族民间舞基本功技术训练教程》满运喜编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参考书目:[1]《舞蹈筋斗基础训练教程》卢方、毕文彪编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2]《中国舞蹈艺术》于平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第1版[3] 《舞蹈艺术概论》隆荫培徐尔充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课程编码:0508025zb课程名称:现代舞基础训练课程类型:专业课程平台必修周学时:4 总学时60学时(实践60学时)内容提要:本课程为舞蹈学基础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舞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掌握现代舞的精神意识以及训练体系。

在学生原有舞蹈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对现代舞的系统学习和技术训练使学生掌握规范、扎实的现代舞技术体系,达到身法与技法的和谐统一,同时注重对舞蹈动作的开发和训练,不仅提高学生身体表现能力,讲解能力、示范能力,同时可以掌握现代舞理论方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编创能力。

教材:《现代舞教学教程》王畅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年第1版参考书目:[1]《中国舞蹈艺术鉴赏指南》黄明珠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第1版[2]《中国舞蹈艺术》于平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第1版[3]《现代舞技术训练教学法》张守和,王玲琰著,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年第1版课程编码:0508019zb课程名称:舞蹈概论课程类型:专业课程平台必修周学时:2 总学时30学时(实践30学时)内容提要:本门课程是舞蹈学科的基础理论课程,是舞蹈学科各专业本科生必须学习的必修课程。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舞蹈文化的基本知识,认识舞蹈文化的基本原理,掌握舞蹈文化的基础理论,使同学们对舞蹈文化有较为系统、深入的认识,以企提高同学们的专业基础理论修养。

为进一步学习中外舞蹈历史以及与舞蹈专业相关的边缘学科奠定专业理论基础。

教材:《舞蹈艺术概论》隆荫培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参考书目:[1]《舞蹈艺术教育》杨仲华、温立伟编著,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版[2]《舞蹈艺术概论》隆荫培徐尔充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3]《中国舞蹈艺术》于平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第1版课程编码:0508028zb课程名称:舞蹈编导课程类型:专业课程平台必修周学时:2 总学时30学时(实践30学时)内容提要:本课程是为开发学生创造思维,提高学生创造形象,捕捉形象和塑造形象的能力,进一步开拓学生身体的表现力,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舞蹈创作的基本知识、术技能、技法等,更好地掌握动作元素的发展、舞蹈调度、空间结构的能力,具备独立完成创作舞蹈的综合能力。

教材:《中国舞蹈编导教程》孙天路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目:[1]《舞蹈教育学》吕艺生编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第1版[2]《舞蹈艺术概论》隆荫培徐尔充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3]《中国舞蹈艺术》于平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第1版课程编码:0508018zb课程名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课程类别:专业课程平台必修周学时:2 总学时30学时(讲授30学时)内容提要:该课程是舞蹈专业的必修课,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民间舞蹈主要的文化类型、文化现象、文化动态、各民族心理、审美情趣、风格习惯等文化现象,充分了解民间舞的继承性、群众性、自娱性、即兴性、适应性、地域民族性的民间舞蹈特性与特征.了解并掌握我国的农耕文化、草原文化、海洋文化、农牧文化、绿洲文化的划分和保护方法。

教材:《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罗雄岩著.上海音乐出版社参考书目:[1]《舞蹈艺术教育》杨仲华、温立伟编著,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版[2]《舞蹈艺术概论》隆荫培,徐尔充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3]《中国舞蹈艺术》于平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第1版[4]《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教程》刘亚娟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1版[5]《中国舞蹈艺术鉴赏指南》黄明珠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第1版五、教学活动时间安排每学年设置3个学期,共38周,其中教学时间36周,考试时间2周(每学期1周),并适当安排入学教育、军事训练、生产劳动、社会实践、毕业教育、就业指导等时间以及舞蹈专业综合实践、教育见习、教育实习、舞蹈学术讲座与研讨、艺术采风等教学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