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研究性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英语科培训讲稿2012年10月11日中关小学:李芳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究性教学是以师生共同探究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探究性学习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情景,诱发动机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越强烈,就越容易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由此而产生对学习活动充满情趣,对所学的知识有强烈的探究欲望。
英语是外来的语言,小学生对陌生的英语有强烈的好奇感。
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表现欲,通过精心创设合乎生活实际的丰富多彩的真实或仿真的情境,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动机,使学生都想一试身手,显现自己的风采。
二、小组合作,丰富内容课堂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丰富了教学内容,促进了学生的共同发展。
合作探究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把问题以任务的方式分给每个小组,在这个任务中又可分为几个小任务,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情况,至少选一个任务进行探究,然后每个组员汇报自己的任务进展情况,共同完成总任务。
在合作学习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观察,学会尊重和帮助;在倾听别人意见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观点,以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三、互动交际,应用学习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达自己的思想。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探究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融入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并加以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这个语言环境可以是让学生自己想象到的、能够应用的情境,或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的各种形式的体验活动。
学生在交际中自我探究、自我体验、自我创造,从而达到积累语言、增长语言技能、灵活地运用语言的目的。
四、拓展空间,深入探究学生的英语学习不应只限于课堂40分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应该打破局限于学校和教室教学的空间概念,努力将课文内容向纵向发展和横向拓展。
把研究性学习带入小学英语课堂

研 究 性 学 习 不 是 在 无 序 的 状 态 下进 行 的 ,也 不 是 限 制 在 教 全 员参 与 。 因此 ,评 价 方 式 必 须 重 视 体 验 过 程 ,重 视 自我 评价 和 师 指 定 的 某 个 内容 里 进 行 的一 种 学 习 活 动 ,而 是 一 种 新 的 教 育 理 念 的 外 化 形 式 , 是 一 种 全 新 的 学 习方 式 , 学 生 在 教 师 指 导 下 , 它 是 以学 生 的 自 由性 、探 索 性 学 习 为 基 础 , 自然 、社 会 和 生 活 中选 从 择和 确 定 专题 进 行 探 究 ,并 在 探 过 程 中 主 动 地 获 取 知 识 、应 用知
二 、研究性学习给英语课 堂带来 的变化
1 学 生 自主 学 习 的 空 间扩 大 。 对 于 小 学 生 来 说 ,研 究 性 学 . 习 的 开 设 ,为 他 们 提 供 了 一 个 展 现 个 体 发 展 、展 现 其 问题 解 决 能 力 的 舞 台 ,每 一 个 人 都 可 以 根 据 自 己的 兴 趣 爱 好 和 思 路 ,选 择 自 己 探 究 的 主 题 和 探 究 的 方式 。 同时 , 儿 童 的 学 习 空 间得 到 拓 展 , 从 课 堂 拓 展 到 社 区乃 至 整 个 社 会 。 而 且 ,儿 童 获 得 知 识 、信 息 和 能 力 的 途 径 增 加 ,从 单 一 的教 材 和 听 讲 、阅 读 和 练 习 ,扩 展 到 社
实 现 师 生 的转 变
1 .转 变 学 生 单 纯 接 受 性 学 习 、死 记 硬 背 、 机 械 训 练 , 倡 导
以 学 生 主 动 参 与 ,乐 干 探 究 ,勤 于 动 手 和 动 口等 自主 学 习 为 特 色 的 研 究 性 学 习 方 式 。传 统 及 眼 下 的 英 语 教 学 整 体 上 仍 限 于死 记 硬 背 ,机 械 训 练 的 现 状 。这 种 教学 模 式 和 学 习方 式 不 仅 忽 视 学 生 的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作者:李昕来源:《小学教学研究》2007年第11期英语是语言文字学科,语言知识点比较多,教师常常以“授—受”的教学方法进行。
这种接受学习能把知识点讲得透彻、学生一目了然,但它不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新的学习方式之一。
探究性学习的基本内涵是以学生为本,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创新和努力实践为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研究对象的描述和认识、理解和记忆、判断与解释、探究其认识规律、学习途径和学习方法。
研究结果不一定有价值,可能是已有结论的重复,但并不影响学习的价值。
因为探究学习是手段,不是目的。
那么,在小学英语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词汇探究小学英语教材词汇丰富,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大。
不能记住词汇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拦路虎”。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领读,学生反复跟读,在机械重复中记忆。
而探究性学习给学生留出了更多的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寻找记忆的规律,从而掌握词汇。
探究语音规律:利用教材每个单元pronunciation这一个板块,引导学生将零星学习的词汇进行归纳整理,并对其中的语音规律加以总结。
从而让学生慢慢地发现:英语词汇是拼音文字,读音和拼写有密切联系,根据字母组合的读音去拼写和记忆单词是有规律可循的。
探究构词法:英语词汇有三种构词法,即合成法、派生法和转换法。
对于那些字母多、音节长让学生望而生畏的单词,就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其构成。
比如,black(黑色)board(木板)——blackboard(黑板),play(玩)ground(土地)——playground(操场)。
在教学人物职业时,可引导学生发现work(工作)——worker(工人)、teach(教书)——teacher(教师)、drive(驾驶)——driver(司机)等。
学生在探究中就会发现:在动词后加上-er就构成了职业名词。
试论研究性学习在英语教学法中的应用

试论研究性学习在英语教学法中的应用[摘要]研究性学习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
本文将对研究性学习的定义、理论基础及其在英语教学法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英语教学法应用探究一、前言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已成为教育改革实践者关注、研究的对象。
研究性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如何才能有效地应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这是我国英语教育工作者所重视的问题。
对于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而言,我们关注的问题是如何让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使其毕业之后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在新课程改革中贯彻实施研究性学习。
英语教学法是英语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它对能否实现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那么,如何通过英语教学法这门课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以及如何把研究性学习运用到教学中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性学习的定义从广义看,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
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
从狭义看,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从他们的自然人性论、自我实现论出发,在教育实际中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突出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了一种以知情协调活动为主线、以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动力的教学模式。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探究性学习策略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性学习策略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性学习策略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性学习策略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中,探究性学习方式,已经逐渐渗透到了各学科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根据探究性学习理论和英语学科的特点,教师可尝试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以发挥学生英语学习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
提起探究性学习,人们往往联想起数学、科学等与自然科学密切相连的学科。
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于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学习与实践,在英语学科的教学中如何看待和实施探究性学习,已经成了英语教师必须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英语新课程的标准是在教学基本理念中指出: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
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的挑战,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一、有关探究性学习: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查阅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做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
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
” 然而,今天提出的探究性学习,并不是把学科知识和结构改革强化为核心内容,它是一种理念,是主张把学习内容与学生的整个社会生活联系起来,通过改变学习方式,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基于这些要求,小学进行的“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进行学习,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这种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它表明探究性学习是在学校教育和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有别于个人在自学过程中自发的、个体的探究活动。
谈谈研究性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谈谈研究性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教育部决定在中小学开设研究性课程,以培养具有主动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能适应未来时代要求的新人。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
英语学科以其自身独具的特点,更易于学习国外在教育教学方面好的经验与方法,对一些教学信息反应最为敏锐。
在新的形势下,为服务于教育改革的总目标,英语教学应勇于站在时代的前列,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将模拟科学家的探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学习如何收集、处理和提取信息;如何运用有关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在研究过程中与人交往和合作;如何表述或展示研究的结果。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
二、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在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仍过于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以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主。
即使有一些检测课堂学习效果的提问,也往往流于形式,或是局限于教师和个别学生的相互“应和”上,老师是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配角、是听众,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导致学生“高分低能”。
因此,改革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势在必行。
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提倡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接受教师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种获取语言知识的渠道,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语言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
三、教师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的作用1.设计者和组织者。
研究性学习通常以任务学习的方式来实现。
研究性学习在英语教学中应用论文

研究性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飞速发展,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几年来在教育领域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让过去教材是学生的世界变为整个世界成为学生的教材,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取得信息。
教师的地位由选择者、组织者、计划者、决定者和评价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辅导者、帮助者、合作者和参与者转换,提倡教师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在此,提出研究性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这一课题,并做一些理论和实践探讨。
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研究结论的自主学习过程。
学生不是被动地记忆和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
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增强探究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有以下特点:①学习的自主性;②教与学的情感互动性;③开放式的学习与创新意识训练并存性;④通过主动的实践、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对于中学英语教学来说,它与别的学科的最大不同就是它的交际性比较强,整个教学都围绕着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而展开的。
根据其学科性质和学生的特点,中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适于采取以下组织形式。
(一)小组合作学习。
我国学校的教学管理方式一般是大班授课制,每个班级的学生一般都超过40名。
而在英语实践活动的关键是要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由小组分工负责,每位学生都应在实践活动担任不同的角色和任务,以达到人人参与、分工明确与合作学习,共享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学习“spring festival”这一模块内容时,教师首先在课前分好小组(4人—6人),并给各小组布置相同的任务:1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春节期间的传统。
研究性学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对这样 的情你会 怎样办 ?对于我突然提出的这个场景和这个
问题学生们都充满了好奇 , 纷纷展开激烈 的讨论 , 不一会儿学生
到培养与提升 ,研究性学习正是对 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善与革
新 。在教学过程 中, 教师要充分让学生发挥他们 的主观能动性 , 让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课 堂教学 中来 , 这样 , 研究性学习才能收
到 更 好 的成 效 。
一
们 都 有 了 自己 的答 案 : ( 1 ) 1 w i l l c a l l t h e p o l i c e t o d e a l w i t h i t .
( 2 ) 1 w i l l t a k e a t a x i a n d t a k e h i m t o t h e h o s p i t a 1 .( 3 ) 1 w i l l a s k a
引起 了学生很大的兴趣 , 大家都开始纷纷构想 自己在 Ma r s 上的
生 活 ,有 的同学还 哈哈大笑起来 ,经过思 考后学生 回答 : ( 1 ) I
d o n ’ t k n o w w h a t t o e a t . ( 2 ) I h a v e n o f r i e n d t h e r e . ( 3 ) M a y b e 1 w i l l
d o c t o r t o l o o k o v e r h i m . 就这样 ,学生们各抒 己见分别表达了 自
、
培养学生 自主学 习的意识
己的看法 , 这个 过程不仅很好地锻炼了学生 的思维 , 同时还给学 生提供 了一个很好的用英语表达 自己的机会 ,让学生 的口语能
m i s s my l i f e o n t h e e a r t h . ( 4 ) I d o n ’ t h a v e t o g o t o s c h o o 1 . 同学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摘要: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教学的热点,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
研究性学习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不仅仅是“传授”或“教导”。
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英加入“探究能力开发”环节,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教学的热点,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
它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探究活动为过程的综合性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不仅仅是“传授”或“教导”,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
教师的主要责任是创设一种有利于研究型学习的情境和途径。
学习者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中的情绪与教学效果有直接关系,而影响学生情绪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学情境。
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扼杀学生探究真理的愿望。
”研究性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旺盛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研究性学习比较注重掌握调查、观察、实验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等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与现行的学科教学或必修课程的联系更密切一些,但它并不是一种知识教育。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是否掌握某项具体的知识或技能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换句话说,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
在这种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东西就是我们要他掌握的东西。
在英语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而形成多边的教学交流,形成开放、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
学生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充当着主人的角色,他们把学习看作是自己的责任,而不光是教师布臵的任务。
在分工、协作的活动中,学生能够确立起敢于负责的意识和精神。
同时,学生在与教师、同学频繁的交往中学会与人相处的艺术。
这种学习方式并不是教师刻意地给予学生知识、能力,而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培养独立自主、主动求索、勇于面对困难甚至挫折的精神和能力,最终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
那么如何将研究性学习这一理念渗透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呢?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加入“探究能力开发”环节,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
我想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研究型学习的。
一、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预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生预习的好坏,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有序预习,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参与探究和讨论。
例如在预习6A Lesson 29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找出问题如:How many festivals in this test? Do you know what they are? Find out the names and the dates. 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查资料,从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讲“节日”时课前布臵学生收集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信息,做成英文小报,为完成任务,学生们运用各种手段,有的查书,有的上网,并将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
这一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迅速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
对春节与圣诞节进行比较,通过语言交流学生了解了知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是他们活动的参与者。
学生在对春节和圣诞节的比较过程中,能更好地了解中外文化的不同,也是学生实践创造的过程。
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任何一个人如果总是被要求“做什么、怎么做”,而自己一点权利也没有,一切照章办事,那么做起来就没有积极性、创造性。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是如此。
当今外语教学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student-centered class)的教学原则。
在研究性课堂教学中,要提倡师生互动,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只有让学生自主学习,启发诱导他们,给他们搭建“发现”的平台,学生才可能产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善于用提问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个个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发现的机会,这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在可能的情况下,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的机会,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和主动性。
学生在学习动词一般现在时,can句和现在进行时三种句型后,总是把它们混淆在一起,搞不清楚,针对这一情况,我在布臵回家作业时,在黑板上写了的六句话,让学生抄下来后研究一下,在小组里讨论。
1 We can write.2 He can write.3 We’re writing .4 He’s writing .5 We write every day .6 He writes every day.这六句话,是我们做作业时,经常搞错的,所以我让他们通过比较来巩固牢记所学的知识。
通过讨论大家发现第一、第二句都是 can 句,不管是单数还是复数、动词都是原形。
第三、第四句都是现在进行时,是复数的be动词是are,是第三人称的,be动词是is,两面不管是单数还是复数,只要是现在进行时,动词都加ing。
第五、第六句,看见 every day是动词一般现在时,复数动词是原形,第三人称单数动词尾要加s,es或去y加ies。
学生们感悟到这短短的六句话中却有这么多奥妙之处。
因此我们在写句子时,一定要看清是什么句型,要动脑筋,仔细分辨,这样才能做到正确无误。
从讨论中可以看出学生们把三种句型作了仔细地比较和探究,找出了它们的不同点,并明白了自己做题时应注意什么。
通过探究活动,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消除了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害怕讲错的紧张心理,给学生创造了可望、可及,有利于学生的良好环境,从而唤起学习的兴趣。
三、调动学生共同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往往采用单向型直线式,这很难激起学生的交际活动,也不利于学生的合作精神。
为了渗透研究性学习的理念,通常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成为某一个研究课题的提出者、设计者、实施者,他对课程目标的达成负有主要责任。
开展小组合作,集体探究的活动,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鼓励帮助,合作学习,取长补短,促使多位能力和品质的交流,从而学会合作与分享。
例如学习There be句型时,我出示两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找出两者不同之处,最后用There be 句型阐述。
学生们四人组合展开讨论,个个都乐于探究,勤于动脑,用英语收集和处理信息。
在小组代表阐述时,学生们的发现层出不穷,居然在短时间内找出十几处差异。
活动中他们获得了更多的英语知识、技能和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活动中,个人的潜能和个性也得到发展。
又如在教季节变化时问学生春天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学生们通过读课文在小组中讨论,总结出四方面的变化。
1、天气weather: warmer and warmer 2、天 day: longer and longer 3、植物plants 4、动物animals 。
我对学生的出色表现给予肯定。
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句子Spring is the()season.学生们积极发言,表达他们的想法。
如Spring is the green season. Spring is the colorful/wonderful…season.学生们根据各自的水平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四、发散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而研究性学习的最大作用就在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拓展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通过设疑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大胆进行发散性创造。
教师应有意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比较级时,我并没有直接将语法规则灌输给学生,而是创设情境出示一些句子和图片。
I’m young. He is younger than me.You’re tall. I’m taller than you.She is old. He is older than her.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每组图都是两个句子进行比较,同时句子构成都是原来的形容词后加er,句中还都有than这个词。
在学生自己讨论思考,以及老师的引导下,他们自己总结归纳出了形容词比较级句型的用法。
在教学中,我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素材逐步引导学生去归纳总结出语法知识。
学生归纳正确,给予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归纳不正确时,分析原因,指明正确的用法,让学生在“原来如此”的情感体验中加深对此语法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学生归纳之后,教师再给予相应的操练,以期收到触类旁通和巩固的效果。
其次,在研究教学过程中,问题所蕴涵的思维价值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教师提出的问题,既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要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开放性问题, 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望,给学生提供学习研究机会。
如,6B关于季节教学中,我创设情景进行提问。
T:Nancy likes summer best. Why does she like summer best? S1:Because she likes swimming. S2:Because she likes eating ice-cream. S3: Because she likes summer holiday. 学生们充分讨论,给出了多种不同的答案,并各自阐明理由。
教学中这类开放性问题设计得多十分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发散学生的思维。
教材有许多可与社会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如No smoking.(禁止吸烟)We should take good care of young children. 等。
在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和运用本课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还启发学生就现实生活中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教材的内容,又能使教材内容学以致用,是知识转化为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总之,学生的发展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研究性学习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教师为了不需要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