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泼水节
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课文讲解

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课文讲解一、背景介绍《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描写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文章,讲述了一个充满温情和欢乐的节日故事。
本文通过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展现了周总理亲民、爱民、和人民心连心的真挚情感,同时也表现了傣族人民的热情和喜庆。
二、课文讲解1. 主题分析:文章主题是讲述一个难忘的泼水节的经历,通过这个经历展现了周总理的亲民形象和傣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2. 段落结构: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子,描述泼水节的氛围和环境;第二部分是主体,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过程;第三部分是结尾,表达对泼水节的难忘记忆。
3. 重点词句解析:(1)“星期六,傣族村寨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这句话描写了泼水节前夕的场景,通过“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等词语表达了傣族人民的喜悦心情。
(2)“人们换上了节日的盛装,好像迎接什么重大的事情。
”这句话通过“盛装”“迎接重大事情”等词语,表达了傣族人民对泼水节的重视和期待。
(3)“大家围着圆圈,一边拍手一边唱一边跳。
”这句话通过描写人们欢度泼水节的场景,表现了傣族人民的热情和欢乐。
(4)“人们互相泼水,高兴地欢呼着,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
”这句话通过描绘泼水时的欢乐场面,表现了泼水节带给人们的快乐和喜悦。
4. 主题升华:文章通过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展现了周总理亲民、爱民、和人民心连心的真挚情感。
这种情感不仅体现在周总理的行为上,也体现在他对人民的关心和爱护上。
这种情感让人们感到温暖和感动,也成为了傣族人民难忘的记忆。
三、教学反思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让学生感受到泼水节带给人们的欢乐和喜悦,同时也要让学生理解周总理的亲民形象和爱民情怀。
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种情感带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如何关心和爱护身边的人。
总之,《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充满温情和欢乐的文章,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傣族人民的传统文化,也可以感受到周总理的亲民形象和爱民情怀。
人教版小学语文《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及赏析《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
每年的四月中旬,是傣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
这天,阳光明媚,人们穿上鲜艳的民族服装,欢聚在广场上。
早上,老人们手持银碗,向大家祝福。
然后,年轻人拿起水盆,舀起清泉,开始互相泼水。
水花飞溅,笑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每个人都被泼得湿漉漉的,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中午,人们围坐在一起,享用美味的傣族菜肴。
饭后,还有精彩的舞蹈和歌声表演。
夜晚,篝火燃起,人们手拉手围成一圈,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这就是傣族的泼水节,一个充满欢乐和祝福的节日。
它让人们忘记了一年的辛劳,期待着新的一年带来更多的幸福和希望。
赏析:
《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傣族人民庆祝泼水节的热闹场景,展现了傣族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人们的快乐生活。
首先,课文通过具体的日期和天气描述,营造出节日的氛围。
阳光明媚的天气和鲜艳的民族服装,都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其次,课文详细描绘了泼水节的活动过程。
老人的祝福、年轻人的泼水、美食的享用、歌舞的表演以及篝火晚会,这些环节既有传统的仪式感,又充满了生活的乐趣和活力。
最后,课文通过人们对节日的热爱和期待,表达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尽管泼水节是一个让人湿漉漉的节日,但人们却乐在其中,因为这个节日代表着祝福和希望。
总的来说,《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以其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主题,让读者感受到了傣族文化的魅力和人性的光辉,是一篇优秀的语文教材。
难忘的泼水节课文 原文

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
《难忘的泼水节》
春风又到,泼水节来临了。
我永远忘不了那个美丽而狂欢的日子。
在节日的早晨,我和家人一起去参加泼水节的活动。
走在街上,随处可见人们手持水枪,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大家互相泼水,放声欢笑,仿佛整个世界都沐浴在了快乐之中。
漫步在热闹的街上,我被一群热情的人拉过去参加了他们的欢乐。
他们不仅泼水,还传统舞蹈,唱歌,其乐融融。
我也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去,和他们一起载歌载舞。
在水花飞溅的狂欢中,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友情和幸福。
整个城市好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水池,到处都是欢笑声和水花飞溅的声音。
即使是陌生人,在这一刻也变成了朋友,大家一起庆祝这个难忘的节日。
泼水节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更是一个人们欢聚一堂,释放压力,享受生活的良好机会。
这一天,我笑得很开心,心里也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
在泼水节的活动中,我不仅开心,还收获到了很多。
我学会了享受生活、对待生活的态度。
也体会到了朋友的重要性,因为泼水节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个交友的好机会。
泼水节是一个难忘的节日,它的欢乐和美好让我终身难忘。
每当春风轻轻吹过,我都会想起那个快乐的泼水节,我会收起水枪,和家人朋友一起再次来到欢乐的泼水节中,享受那一份快乐和幸福。
《难忘的泼水节》课文课件

泼水节期间,人们互相泼水祝福、消灾祈福,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尊重长 辈、关爱他人的良好品德。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勤劳善良 等价值观的重要性。
对学生的启示与思考
尊重多元文化
通过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引导学生尊重 和包容不同文化,培养多元文化意识。
激发创造力
泼水节的庆祝活动充满欢乐和创意,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 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艺术兴趣和审美能力。
示泼水节的氛围和场景。
视频资料
02
可以搜索“傣族泼水节”等关键词,获得相关的视频资料,展
示泼水节的庆祝过程和活动细节。
文化背景介绍
03
可以搜索“傣族文化”、“泼水节起源”等关键词,了解傣族
的文化背景和泼水节的起源、发展日文化》
该书详细介绍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起源、发展、演变以 及各地的习俗和庆祝方式,可以深入了解泼水节的文化内 涵。
“傣族”
傣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 分布在云南的西双版纳和德宏地区 ,泼水节是傣族的一个重要节日。
“吉祥如意”
吉祥如意是中国传统的祝福语,表 示希望对方好运连连、心想事成。
经典句子解读
“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来临 了”
这句话是本文的开篇句,点明 了泼水节的时间和重要性。
“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 相互泼水…
发展
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祝 福,表达彼此的美好祝愿。
高潮
周总理将水桶中的水泼向傣族 人民,祝福他们幸福安康。
结尾
傣族人民欢歌笑语,与周总理 一起庆祝泼水节的快乐时光。
03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与句子 解析
重点词汇解析
“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的一个重要节日, 通常在傣历的六月举行,庆祝活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周总理身穿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开始泼水了。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哇,是那么开心!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
【篇二】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地拼读“我会认”中的生字,并能组词。
从“我会认”的生字中自由挑选2—3个生字组词并能说一句话。
2、给“我会写”的生字找朋友,尽量区分一些同音字,以免学生混淆。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图文结合,体会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快乐和幸福,感悟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揣摩人物内心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突出主题,点明重点。
(2分钟)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的小故事。
让我们一起说出故事的名字,生齐读课题。
(指导生读出温情的语气来)什么是泼水节呢?出示图片,师进行解说:当火红的凤凰花开放的时候,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难忘的泼水节故事

难忘的泼水节故事
《难忘的泼水节》是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文章,讲述了1961年4月16日,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故事。
文章以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也是他们最盛大的节日之一。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互相泼水,寓意着洗去一年的晦气,迎接新的一年。
周总理在泼水节期间来到傣族人民中间,与他们一起欢度节日,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周总理在泼水节期间,穿着傣族人民的传统服装,与他们一起跳舞、唱歌、泼水。
他的到来让人们感到非常高兴和激动,他们纷纷向周总理泼水,表达对他的敬意和爱戴。
周总理也非常高兴地接受了他们的泼水,并与他们一起分享这个欢乐的时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周总理是一个非常亲民、爱民的总理,他不仅关心国家大事,也关心人民的生活和幸福。
他的到来让傣族人民感到非常温暖和幸福,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对祖国的热爱和拥护。
总之,《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它让我们更加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这个美好
的节日。
难忘的泼水节课文精讲

难忘的泼水节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文章。
以下是该文的段落划分:1. 第1段:介绍泼水节的时间,即凤凰花开的时候,以及傣族人民对泼水节的期待和喜悦。
2. 第2段:描述周总理来到傣族地区,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3. 第3段:描述傣族人民热烈欢迎周总理的场景,包括他们手持鲜花、敲着象脚鼓、载歌载舞等。
4. 第4段:详细描述了周总理身穿傣族服装,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互相泼水祝福的热闹场面。
5. 第5段:描述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的情景,以及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厚感情。
6. 第6段:描述了泼水节的高潮部分,即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互相泼水祝福,表达了他们对周总理的敬爱和祝福。
7. 第7-8段:总结全文,强调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永远难忘的日子,他们永远不会忘记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这样的段落划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章的内容,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厚感情以及对泼水节的热爱和期待。
二、文章赏析《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饱含深情与喜悦的文章,生动描绘了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的场景。
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周总理亲民、爱民、和人民心连心的崇高情怀,也体现了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深深敬爱。
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喜悦与热情,这种情感贯穿全文,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那份欢乐与祥和。
无论是傣族人民热烈欢迎周总理的场景,还是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互相泼水祝福的热闹场面,都让人感受到了那份深深的喜悦。
文章通过描绘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的场景,展现了周总理亲民、爱民、和人民心连心的崇高情怀。
周总理身穿傣族服装,与傣族人民一起庆祝泼水节,这种与民同乐的精神让人感动。
同时,周总理在泼水过程中,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这种平易近人、关心民众的形象让人难以忘怀。
文章也体现了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深深敬爱。
《难忘的泼水节》完美版(共15张PPT)

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颈联选取了两个典型的生活场景(设想):晓镜(但愁)—久别相思,只担心容颜衰减;夜吟(应觉)—更显体贴入微、关怀备至。此联拟写对方的相思之情。从“晓镜”的青春,
到“夜吟”的顾影自怜,道尽相思的悲苦与无奈。
周总理是怎样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
生字学习
敲
qiāo
左右结构:高+攴
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2分)坚定文化自信对发展中华文化具有重要作用;(2分)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 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2分)
第六单元 · 第十七课
难忘的泼水节
课文导入
泼水节是云南傣族的传统节日。当日,傣族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 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这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
去一年的不顺。泼水节也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 天。
课文详解
学生:略。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材料二:《人民的名义》用生动的方式诠释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有网友评论说,革命时期,共产党靠冲锋在前、吃苦在前赢得了民心,建立了新中国。但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忘的泼水节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 12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记忆字形。
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并准确运用生词造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了解。
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媒体辅助法、范读法,引导点拨法”等。
学法:“讨论法、朗读法、勾画圈点法、自读自悟法”等。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相关故事,了解傣族及泼水节的资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总课时数
一、解释课题,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2.板书“泼水节”,解题。
师:每年清明节前后,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
节日那天,傣家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脚鼓,划着龙船来到聚集地。
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沾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大家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齐读课题。
今天,课文中描述的泼水节,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怀的泼水节。
它到底特殊在哪儿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指名读。
(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给他纠正)
3.再读思考: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在带有生字的下面做记号。
4.检查初读情况。
5.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凤凰花是什么颜色的?(重点理解: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2.指名读第2 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告诉了我们?
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二)学习课文3自然段。
1.带着问题读第三自然段: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画出有关语句。
(1)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展示象脚鼓图片。
(2)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这句中有一个比喻,生动形象。
(3)句子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2.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热烈的场面读出来吗?
(三)看图,细读第四自然段。
1.师: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出示课本插图)谁来说说“今天”周总理穿的什么样的衣服。
周总理为什么要这样打扮呢?
2.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并反复读一读。
(四)读、议第五自然段。
(1)男生读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女生读描写傣族人民泼水的句子。
(2)男生扮演周总理,女生扮演傣族人民,一边泼水一边祝愿,想想怎么说呢?启发想象: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
周总理把水泼到年轻人身上,祝愿——
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愿——
(五)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总结全文。
正因为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令人难忘的”,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总课时数
一、复习巩固。
1.读生字,齐读,点名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老师朗读,同学们闭上眼睛感悟课文中所写的画面,引导学生感受这个特别的中的氛围。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思考:(1)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
(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3)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二、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并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不容易写好。
2.重点指导:“恩”上半部不是“田”;“泼”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凤”不要写成“风”;“鲜”,鱼字旁的最后一笔是“提”;“寿”下边的“寸”要写小一些;“脚”三个部件的高矮不同。
3.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自己写的字,大家互相评一评。
三、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
1.指导学生自己组词填写,再统一交流。
2.你还知道有哪些这样的多音字,给大家说说。
3.鼓励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不仅仅是本课的
四、拓展交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情。
哪位同学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请给大家讲一讲。
(学生介绍,老师补充资料。
)
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
每年农历 6 月 24 日,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
他们白天进行斗牛、摔跤比赛,晚上有的在篝火边载歌载舞,有的则手举火把在田间奔跑、玩耍,十分热闹。
那达慕大会:每年七、八月份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最大的节日。
牧民们穿着盛装,骑上骏马,赶着牛羊,唱着牧歌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
蒙古族小伙子进行摔跤、赛马、射箭比赛,而其他人则在一旁随着琴声边唱边跳,快乐极了。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想想在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祝贺语,并举一两个例子。
板书设计:
17.难忘的泼水节
周总理共渡泼水节祝福傣族人民
(幸福、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