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现象与透镜成像

合集下载

光现象的教案(3篇)

光现象的教案(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基本概念,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2)掌握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

(3)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光现象的兴趣,培养对科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2)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2. 教学难点:(1)光的折射规律。

(2)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器材: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水、玻璃杯、白纸、尺子等。

2. 教学课件:光现象相关知识、实验步骤、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光现象?例如:影子、镜中的像、彩虹等。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光学知识,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解1. 光的传播:(1)讲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让学生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特点。

(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 光的反射:(1)讲解光的反射现象,包括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光的反射现象,理解反射定律。

3. 光的折射:(1)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包括折射定律和光路可逆性。

(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光的折射现象,理解折射定律。

(三)实验探究1.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利用激光笔和玻璃杯,让学生观察光在空气和水中传播的差异。

2. 光的反射实验:利用平面镜和激光笔,让学生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3. 光的折射实验:利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让学生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四)小组讨论与合作1. 学生分组,每组完成一个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 各组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

光现象作图

光现象作图
一、 光的现象
光的直 光的 线传播 反射
光的 折射
平面镜成像
光的色散
透镜及 其应用
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实例: ①激光引导掘进方向 ②影子的形成 ③日食和月食 ④小孔成像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c=3×108m/s=3×105km/s
光年
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现象: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 线 、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 入射光线分别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 等于入射角
质斜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

向一般会改变,这种现象叫 做光的折射。
的 折 射
2、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会聚
凹透镜:发散
3、应用: 海市蜃楼
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2、物体的颜色:
①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

色光决定。

②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

反射的色光决定

3、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 光 的
(2)为什么太阳下物体的影子早晚长中午短?
光现象 光路作图 2、反射定律作图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界面、法线,
(四项中知二求一)
αβ
α
β
∠β=∠α
a)求作反射光线
∠α= ∠β
b)求作入射光线
光现象 光路作图 2、反射定律作图
c)求作镜面
1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1= ∠2
2
∠1= ∠2
光现象 光路作图
2、反射定律作图
4、看不见的光: 红外线:热作用 紫外线:化学作用和荧光效应
色 散
5、雾灯用黄光

(完整版)初中物理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初中物理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光线: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径迹。

光学1 光的产生: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星星,萤火虫… 人造光源:蜡烛,电灯… 月亮不会发光所以不是光源2 光的传播 光在真空中也能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最快 为3×108m/s=3×105km/s 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真空中慢 但可近似为3×108m/s 光在固体中传播最慢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由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一部分光返回原介质发生反射; 光的折射:光由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一部分光进入另一种介质发生折射。

光的色散:光通过棱镜折射后会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现象叫光的色散2.1光的直线传播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小孔成像(树荫下的光斑);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等。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排队看齐;射击瞄准;激光准直等。

实验:小孔成像: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结论:呈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决定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及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孔应该适当小)2.2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潜望镜、光污染、晃眼、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汽车后视镜(凸面镜)、太阳灶做饭(凹面镜)、人能看到物体的颜色,一定是物体表面反射了这种色光进入了人眼 (晚上看到物体都是黑色的原因:没有光进入人眼)。

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器材:激光光源,可折叠硬纸板,量角器,尺子,笔等当右半个硬纸板向后(或向前)折时会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上;反射光线和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一切光的反射光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平行光(如太阳光)射到光滑平整的表面时,反射光也平行,且向着同一方向;这样的反射称为镜面反射(黑板反光)平行光(如太阳光)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时,反射光不平行,且向着四面八方;这样的反射称为称为漫反射(能看到黑板上的字)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器材: 玻璃板、两只大小完全相同的蜡烛、刻度尺、光屏、火柴等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是正立的虚像 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个人整理-透镜成像规律

个人整理-透镜成像规律

折射透镜成像课时目标(1)复习掌握折射规律及常见折射现象(2)复习掌握透镜实验知识精要1.透镜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

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

光线通过透镜上某一点时,,这一点叫光心。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这一点叫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用表示。

典型光路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所以又叫透镜。

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所以又叫透镜。

(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实验时点燃蜡烛,使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光路图1、若u>2f,则f<v<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若u=2f,则f<v<2f,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3、若f<u<2f,则v>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4、若u=f , 不成象5、若u<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实验结论: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u>2U=2f f<u<2f U=fu<f考题演练8.《史记》、《梦溪笔谈》中都有海市蜃楼的记载,宋代大诗人苏轼在《登州海市》中也描述过海市蜃楼的奇观。

海市蜃楼现象的产生是由于A.光的折射B.光的反射C.光的直线传播D.光的色散3.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4 图1所示现象中,应该用光的折射规律来解释的是5.把一支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上折断了,如右图所示。

这是由于下列什么情况引起的。

A.光的折射B.光的反射B. C.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8.夏天的早晨,树叶上常常会有一些露珠。

透过这些露珠看到的叶脉会更清楚,这是由于露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使叶脉放大了。

这种情形下,叶脉应该位于“凸透镜”的A.焦距以内B.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C.二倍焦距处D.二倍焦距以外9.下列光路图能正确反映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是23.观察拍摄于水边的风景照片时,总会发现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暗一些,这是光从空气射到水面上时,由于光的▲(填“反射”或“折射”)一部分光进入了水中的缘故。

初中物理:光学内容梳理!反射折射、凸透镜成像等,都在这里。

初中物理:光学内容梳理!反射折射、凸透镜成像等,都在这里。

初中物理:光学内容梳理!反射折射、凸透镜成像等,都在这⾥。

⼀、光的直线传播1.光现象: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2.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按形成原因分:可以分为⾃然光源和⼈造光源。

例如,⾃然光源有太阳、萤⽕⾍等,⼈造光源有如蜡烛、霓虹灯、⽩炽灯等。

⽉亮不是光源,⽉亮本⾝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的光。

3.光的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或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层外射到地⾯时,光线发了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孔成像、井底之蛙、影⼦、⽇⾷、⽉⾷、⼀叶障⽬。

光沿直线传播的应⽤:①激光准直:直队要向前看齐,打靶瞄准。

②影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在不透光的物体后⾯,光照射不到,形成了⿊暗的部分就是影。

③⽇⾷⽉⾷的形成⽇⾷的成因:当⽉球运⾏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并且三球在⼀条直线上,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被不透明的⽉球挡住,⽉球的⿊影落在地球上,就形成了⽇⾷.⽉⾷的成因:当地球运⾏到太阳和⽉球中间时,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影落在⽉球上,就形成了⽉⾷.如图:在⽉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全⾷,在2的位置看到⽇偏⾷,在3的位置看到⽇环⾷。

④⼩孔成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孔成像成倒⽴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关。

像可能放⼤,也可能缩⼩。

⽤⼀个带有⼩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孔成像。

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像的⼤⼩也会随之发⽣变化。

这种现象反映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孔成像原理:光在同⼀均匀介质中,不受引⼒作⽤⼲扰的情况下沿直线传播。

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证明像长和物长之⽐等于像和物分别距⼩孔屏的距离之⽐。

4.光线:⽤⼀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光的径迹和⽅向的直线。

(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光线是由⼀⼩束光抽象⽽建⽴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法之⼀。

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在这一章中,我们主要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平面镜成像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它不仅涉及到光的反射原理,还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密切相关。本节课主要围绕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和应用展开,为后续学习凸透镜成像打下基础。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八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有一定的探究精神。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物理实验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有较高的兴趣,但可能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感到枯燥。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逐渐形成,但自觉性和自律性仍有待提高。
(2)学会运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体会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思考讨论:针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生活实例分析:让学生举例说明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解释其原理。
4.小组竞赛:开展小组间的平面镜成像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5.课后布置与生活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必背知识点一、光源1. 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 分类:天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等。

人造光源:如电灯、蜡烛、油灯等。

需要注意的是,月亮本身不发光,它反射太阳光,所以不是光源。

3. 光源的类型:按不同标准可分为天然光源与人造光源、热光源与冷光源、点光源与平行光源等。

其中,太阳光属于平行光源。

二、光的直线传播1. 基本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现象与应用:现象: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应用:激光准直、射击时的三点一线、学生排队等。

3. 光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为3×10^8m/s,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也接近此值。

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速度的3/4,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三、光的反射1.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 反射定律:三线同面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法线居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角相等(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路可逆。

3. 分类:镜面反射:射到平滑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应用如平静的水面、黑板反光等。

漫反射:射到凹凸不平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应用如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四、平面镜成像1.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即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且成的是虚像。

2.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3. 应用:成像(如镜子)、改变光路(如潜望镜)。

五、光的折射1.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2. 折射规律:三线共面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法线居中(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角不等 (折射角不等于入射角,具体取决于光从哪种介质射入哪种介质),光路可逆。

专题01 光现象-中考物理二轮四大模块针对集训(解析版)

专题01 光现象-中考物理二轮四大模块针对集训(解析版)

模块三光学专题01光现象*知识与方法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能够自主发光并正在发光的物体。

2.光源的分类:(1)自然光源:恒星、萤火虫、水母等;(2)人造光源:白炽灯、霓虹灯、二极管等。

说明:月亮不是光源,反射太阳光。

3.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108m/s 。

4.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或应用:(1)各种影子;(2)日食和月食;(3)小孔成像(树荫下地上圆形的光斑);物理二轮四大模块针-中考物理二轮四大模块针对集训物理二轮四大模块针对集训(4)用激光准直挖掘隧道;(6)射击时,用“三点一线”的方法瞄准。

(7)排队看齐二、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1)定义:光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返回原来介质中的现象.(2)分类:根据反射面的不同,可以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

2.光的反射定律物理二轮四大模块针-中考物理二轮四大模块针对集训物理二轮四大模块针对(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光路是可逆的。

4.光的反射的现象或应用(1)潜望镜;(2)水坑的反光,晚上迎着月光走,亮的地方会有积水;背着月光走,暗的地方会有积水。

(3)自行车的尾灯;(4)岸边景物在水面的倒影;物理二轮四大模块针-中考物理二轮四大模块针对集训物理二轮四大模块针对(5)凸面镜和凹面镜。

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例如:太阳灶、台灯、电视卫星天线、雷达等。

三、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1)光在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3)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或减小),但总小于入射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现象与透镜成像 请家教热线:82788889,66

恒佳教育学科导学案 教师: 学生: 日期:2011- 星期: 时段: 课 题 光现象与透镜成像 考点分析 光的反射规律, 学习目标 理解光的反射规律,理解并应用透镜成像规律 重点难点 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学习内容与过程 一 基本概念: (一)光的色彩 颜色 1.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分为天然光源(太阳、萤火虫、闪电、发光的水母)和人造光源(打开的电灯、燃烧的光源);月亮、行星、卫星、珍珠宝石、镜子都不是光源。 3.白光是由赤、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复合光。 物体只能透过与其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其他颜色的光都被吸收了;不透明物体颜色由其反射色光决定(黑色物体吸收任何色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 5.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 人眼看不见的光 以外的能量辐射叫做红外线。红外线能使被照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地球上的热主要就是以红外线的形式传到地球上的。应用:拍片诊断、红外线探测器、红外线望远镜、红外线照相机、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摄像仪、电视遥控器、响尾蛇导弹 2.紫光以外的能量辐射叫做紫外线。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且能够消毒杀菌。紫外线应用:消毒碗柜、验钞机 (二)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用一根带箭头的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路径,这条直线叫做光线(光线只是一种假想)。 线传播的应用:手影戏、日食、月食、射击瞄准、激光准直、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像,且所成像与小孔形状无关)。 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 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限制视线:坐井观天 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 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4.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 m/s,每秒通过的路程相当于7.5个赤道。 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在水中的速度约为 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 c; 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距离)单位; ≈9.4608×1015m≈9.4608×1012km; 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 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 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三)平面镜成像 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过入射点且垂直与反射面的直线叫做法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 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镜面旋转X°,反射光旋转2X°)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等于0° 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 用光的反射定律画一般的光路图(要求会作):确定入(反)射点;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做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 是:反射面不同(一个光滑,一个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 7.能看到但不能用光屏接收的像叫做虚像;相反,能看见且能用光屏接收的像叫做实像。 镜成像的特点: 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的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随着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是2倍距离)。 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看就是倒影了。(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时)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像点,是反射光。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光的折射 1.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时,折射光线偏向发现,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斜射如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 3. 光折射时速度发生改变。 4. 折射时看到的像是虚像,且虚像总是在实像的正上方。 透镜 1. 透镜分为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和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2.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凸透镜的中心叫光心,穿过光心且垂直于透镜平面的直线叫做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的点叫做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凸透镜有两个焦点。 凹透镜的中心叫光心,穿过光心且垂直于透镜平面的直线叫做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的点叫焦点,凹透镜有两个焦点。 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过焦点或自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经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不发生改变;若入射光线和焦点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经过焦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物距(u),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相距(V)。 2. 凸透镜成像实验: ⑴ 提出问题:相距受什么因素影响 ⑵ 猜想假设:相距与物距有关 ⑶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① 器材: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 步骤:测定所选凸透镜的焦距;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且调节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点燃蜡烛从距凸透镜较远处逐渐靠近透镜,然后前后移动光屏直到找到一个最清晰的像为止,并记录数据。 ⒊实验数据: 物距 像距 成像性质 应用 u>2f f<V<2f 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机、眼睛 f<u<2f V>2f 倒立,放大,实像 投影仪、放映机、幻灯机 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 u<f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 u=f 无法成像 可得到一束平行光 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有: ① 像的移动方向和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 ② 像的移动方向和凸透镜的移动方向一致。 ③ 遮住凸透镜的部分,像大小不变,亮度变暗。 ④ 成像时实像总是倒立的,而虚像总是正立的。 u>f时,物距增大,相距减小,像变小;物距减小,相距增大,像变大,u<f时,物距增大,像变大;物距减小,像变小。 当物距大于像距时,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如果物距小于像距,成的像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如果物距等于像距,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⑦ f2f时,物体的移动速度大于像的移动速度。 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 1. 照相机的基本结构:镜头、光圈、快门、暗盒。 2. 照相机工作原理: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 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底片。 4. 晶状体上的睫状肌收缩,使晶状体焦距改变,从而改变焦距,进而看到远近不同的物体。 成实像时,f增大,则V随之增大,像也变大,f减小,则V随之减小,像也变小;成虚像时,f增大,像变小;f减小,像变大。 望远镜与显微镜 1. 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物镜。 望远镜分为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可看到正立、缩小的虚像)和开普勒望远镜(目镜是焦距较短的凸透镜,物镜是焦距较长的凸透镜,可看到倒立、缩小的虚像)。 3. 显微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目镜焦距较长,物镜焦距较短,可看到倒立、放大的虚像。 望远镜和显微镜工作原理:

课内练习与训练 光现象练习 一、填空题 1.在 ①正在放映的电影银幕 ②正在放映电视的电视机屏幕 ③光彩夺目的夜明珠 ④点燃的油灯 ⑤闪亮的钻石等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填序号) 2.射到平面镜上的平行光线反射后 平行的(选填“可能是”“仍是”“不”)。 们能够从不同方向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发生了 的缘故,其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 定律。 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能使非常灵敏的温度计的温度升高,说明也有能量辐射,不过人眼看不见,我们把这样的辐射叫 。在光谱的紫端以外,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 。 育课上,老师一声“向前看齐”,队伍很快就排直了。实际上是每位同学前面的一位同学,如果挡住了前面所有的同学,就可使队伍站直了,这可以用 来解释 。 6.色光的三原色是 ,三原色色光混合后为 。 们在教室的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光的 现象;而学习或工作用的台灯上有一个灯罩(如图B3-1),其作用是利用光的 定律将光线尽量集中照到需要照射的地方,因此灯罩内表面应尽量 。 8.在某饭店的一个长方形房间里,为了使客人感觉室内宽敞,主人在二面墙上装了一个与墙等大的平面镜,这是利用了 原理达到这一目的的,这样可以使人感觉房间的大小是原来的 倍. 图所示,公路边设有一大平面镜,我们从镜中看到一辆汽车向东驶到十字路口向右拐弯,这辆车实际上是向 行驶,向 拐弯.

夜晚的剧场,一舞蹈演员身穿蓝色毛衣、白色裤子表演,当红色聚光灯投射到演员身上时,观众看到演员的毛衣颜色为______________色。当灯光射向演员,观众就能看见她,是因为灯光在演员身上发生了____________。 甲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白屏上,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其颜色自上而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不同颜色的光。若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图乙),则光屏上就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