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值线地图的判读及综合应用

合集下载

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

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

等值线判读与应用一、影响等值线数值的主要因素:1.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太阳辐射)、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

2.影响气压分布的主要因素:海拔、温度、空气运动等。

3.影响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地形、锋面、洋流等。

4.影响太阳高度分布的因素:与太阳直射点的距离。

二、等值线的判读方法:等值线的判读应做到“三看”:即看数值、看疏密、看形状。

1.看数值:主要看数值的高低和递变规律等。

⑴等温线数值:根据等温线的高低和递变规律可以判断南北半球或季节。

等温线自北向南递增→北半球(图1中A 、C);等温线自北向南递减→南半球(图1中B、D)。

同纬度:气温陆高海低→夏季(或昼);陆低海高→冬季(或夜)。

甲乙图1如图,若甲为陆地,乙为海洋,则此时为_________季;若此时为冬季,则甲为___________;乙为____________。

(海洋或陆地)⑵等高线数值:根据等高线的高低和递变规律可以综合判断地形类型、地势高低的总体大势、计算高差。

①判断地形类型: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丘陵——海拔200~500米,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比较稀疏;高原——海拔较高,相对高度较小,边缘等高线较密集,中部等高线稀疏;山地——海拔较高,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比较密集;盆地——海拔四周高,中间低,面积较大。

②判断地势高低:如图2,从图中的等高线数值和变化规律,可知该尼泊尔的地势:北高南低。

图2③计算高差:A、相对高度:(n-1)d<H<(n+1)d。

(此式适用于其它等值线任意两点间的差值的计算)B 、陡崖相对高度:(n -1)d ≤H <(n+1)d 。

最大相对高度:最接近(n+1)d 的值 。

崖顶的海拔:若陡崖最高的等高线数值为m ,等高距为d ,则m ≤H 崖顶<m +d⑶等压线数值:根据等压线的数值和递变规律,可以判断气压的高低和风向。

①近地面风向的判别:在等高线图中,判别近地面风向可分为两个步骤:A 、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等值线图的判读

等值线图的判读

等值线图的判读可分如下步骤进行:一读图名;二读数值范围和极端值的大小;三读弯曲方向和延伸方向;四读疏密程度;五读局部小范围闭合;六再结合具体相关知识进行解读。

“高高低低规律”:等值线向高值凸出数值为低,向低值凸出数值为高。

例: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弯曲部位向高值凸出,则该部位所示地形为山谷(低),等高线向低值凸出,则为山脊(高);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中,等压线凸出部分指向高值,形成的狭长区域是低压槽,等压线凸出部分指向低值,形成的狭长区域是高压脊;在海平面等温线分布图中,等温线凸出部分指向低值的区域为暖流流经海区,反之,为寒流流经海区;在海平面等盐度线分布图中,等盐度线凸出部分指向低值的区域盐度偏高,反之,盐度偏低。

一、等高线图的判读介绍几种主要地貌类型的等高线特征。

1、等高线的判读原则(1)看等高线的数值。

可读出任意一点的海拔高度,还可以看其极值,表示该区域海拔最大与最小情况,进而显示该区域地势起伏的大小。

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来判断。

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大小存在三种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一个等高距)。

(2)看等高线的延伸方向。

等高线的延伸方向为地形走向,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是水流方向。

(3)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

在等高距一定时,线愈密则坡度愈陡,水流愈急;若某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则为凹坡,反之为凸坡。

(4)看等高线的形状。

一组等高线如向地势低的方向凸,则此处地形为山脊;相反则为山谷。

(5)看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

如在相邻两条等高线的中间,又增加了一条闭合的等高线,则表示其高度不在正常范围内,新增等高线的数值必定等于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之一,等高线内的高度特点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2、五种基本地形的判断类型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特征平原低于200米极小等高线注记数值在200米以下,分布十分稀疏高原高度大小等高线注记数值很大,等高线在高原的边坡分布密集,在顶部分布明显稀疏山地高于500米很大等高线注记数值大,分布密集丘陵低于500米小于100米等高线注记数值不大,分布稀疏盆地不确定等高线呈闭合圈状,数值中间大,四周小3、山谷与山脊的判断等高线特征地形意义山谷等高线弯曲,等高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河流发育之处山脊等高线弯曲,等高线向数值小的方向凸出流域的分水岭4、地理要素综合分析(1)与气候结合: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变化,山地应考虑迎风坡、背风坡的区别。

等值线的判读及应用

等值线的判读及应用

等值线的判读及应用一、等值线的判读等值线是某地理现象数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等值线图是中学地图中较为普遍的一种专用地图,常见的有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压线图、等盐度线图、等太阳高度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等值线图是用布满一定区域内的若干条等值线表示某地理现象的数量分布的状况,由于等值线上注有数值,而且数值间隔是相等的,因此可以根据等值线的数值大小、疏密程度、排列方向、形状变化等,反映出该地理事物变化的急缓,递变方向及分布特点等。

(一)等高线图:A .等高线的特点及等高线图的判读:a )看等高线的数值,读出任意一点的海拔高度。

比较两点的海拔高度可换算相对高度(地面某个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温差(每升高100m 气温降低0 . 6 ℃)。

根据比例尺可量算实际长度和面积。

b )看等高线疏密,分析坡度的陡缓。

两条等高线之间间距愈大,等高线愈稀,则坡度愈缓,水流愈缓;反之,间距愈小,等高线愈密,则坡度愈陡,水流愈急。

c )看等高线形状,确定地形类型。

(a )山地和盆地为闭合线,但山地等高线是内高外低,盆地是内低外高;( b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点为山谷,山谷最低点的连线称集水线,河流常发源于山谷处,并向低处流。

等高线向低处弯曲的点为山脊,各等高线凸出部分各点的连线称分水线;( c )两个山顶之间地形相对平缓的地方为鞍部;(d )几条等高线重合,用锯齿状的符号表示的为陡崖;(e )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直线,它总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有时也叫降坡线。

据等高线的分布形式,可以识别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

d )等高线与气压、气温的关系:在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垂直高差越大;等高线密集的地方,等温线也密集;等温线越密集的地方,等压线也越密集。

B、综合应用:( a )选点:修建水库,要考虑库区、坝址及修建水库是否移民等。

在不考虑地质等条件下,一般选在水源充足的洼地或小盆地,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集水面积、库容较大。

等值线地图的判读及综合应用

等值线地图的判读及综合应用

等值线地图的判读及综合应用•等值线地图:以一组相等数值的连线表示制图对象数量、特征的地图。

简称等值线图。

如年平均气温图、年降水量图。

它是专题地图的重要图型,最先用于描述地形。

常见的有表现地势起伏和地貌结构的等高线图与等深线图;表现气温、水温、地温变化的等温线图;表现大气降水量变化的等降水量线图;表现地磁、地震变化的等磁偏线图、等磁力线图、等震线图。

另外,还有等压线、等风速线、等日照线、等云量线、等湿度线、等密度线、等透明度线、等盐分含量线、等时线等图。

通常等值线所代表的数值为整数。

••等值线(面)类型与影响分布的因素:•①读等值线(面)上的点规律一:一般,在同一幅等值线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差值相同或者为零。

②读等值线之间或闭合等值线内的点规律二:一般,等值线两侧的数值不同。

(2)比大小:根据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判读等值线(面)的大小。

(3)看疏密(比较值差)规律三:同一幅等值线图上,等值线越密,说明该地理要素的地区分布差异越大。

(4)析弯曲(判断地理要素的影响因素)规律四:等值线向数值大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小,向数值小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大。

规律五:等值线的弯曲反映了地理要素的分布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

等值线的弯曲程度反映了弯曲处数值与平直处数值的差别程度。

(5)判方向:主要是在等高(深)线上判断坡向,在等压线上判断风向。

规律六:坡向由高处指向低处,垂直于等高线。

近地面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等高线图的判读:一、等高线图上基本地形的判读:••注:①陡崖高度计算方法:(x-1)d≤ΔH<(x+1)d (d为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差即等高距,X为重叠的等高线条数)②等高线与五种地形的关系: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高考地理知识总结等值线地图综合分析和判读

高考地理知识总结等值线地图综合分析和判读

2019高考地理学问总结-等值线地图综合分析和判读高考地理备考系列(四)等值线地图综合分析和判读等值线图是将某种地理事物或某种地理现象取其数值相等的点所做的连线图。

中学地理的等值线有许多类型,如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酸雨pH值线、等太阳辐射线、等太阳高度线、等时线、等深线、等潜水线、等物质线、降水变率等值线、等水温压线、等震线、等地价线等等。

其中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最重要。

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空间演化以及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都可以通过等值线图来展示。

它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的空间概念、空间想像,以及分析计算实力,历年来高考都特别重视对等值线图的考查。

所以,了解等值线的基本特点,把握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和综合分析特别重要。

一、等值线的基本特点1.同一条等值线上的数值相等。

2.等值线为闭合曲线。

3.两条等值线一般不能相交。

等高线图上悬崖可以显示为重合状态。

4.相邻的两条等值线数值相等或差一个等值距。

二、判读的一般方法1.读数值一等值差(每相邻的两条线数值差相等或为0);改变规律(这是做题的基础)2.看疏密状况一了解影响因素3.看走向和形态一了解影响因素4.留意等值线的弯曲处—可添加协助线,变抽象为直观三.综合应用(一)、等高线地形图1.坡度问题: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二计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2.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假如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相互通视;留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行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留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

3.引水线路:留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

4.交通线路选择: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途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等高线走向(延长方向)分布,以削减坡度,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削减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开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和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和应用

浅谈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等值线内容是高考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等高线、等深线、等温线、等压线等等,虽然各类等值线的特征、判读有差异,但万变不离其宗,本文仅以近几年来高考地理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等高线为例,谈谈其判读和应用,以期对备考中的老师和同学产生一点启迪,达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功能。

一、等高线的基本特征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海拔高度相同,相邻两条等高线,其高差也相同。

2.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即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图上所有标注高度均为海拔高度,单位为米。

“0米”表示海平面,正值表示高出海平面,负值表示低于海平面。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闭合圈有大有小,小圈在本图内闭合,如盆地或山地。

大圈在图中看不到闭合,而中断在图框边上(这是因为受测绘区范围的限制),但一定会在相邻的拼接起来的多张图幅中闭合。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但有时也会看到重合,这说明该处是陡崖。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的陡缓:”密陡疏缓”,即等高线密表示山坡陡,等高线疏表示山坡缓。

6.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山脊线为流域的分水线,山谷线为河流的集水线。

7.等高线向高值处弯曲的部分为山谷,可能有小河分布;等高线向低值处弯曲的部分为山脊;相邻两个山顶的中间部分为鞍部,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最低处;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8.示坡线表示坡度降低的方向:在等高线图上画着的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直线”,叫示坡线,它总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故又叫做降坡线。

9.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10.特殊的或规则的等高线地图:往往是火山、沙丘,或者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如梯田、大坝等。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根据等高线的基本特征,可以完成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判读,一般有以下五种基本方法:1.等高线延伸方向:等高线延伸方向为地形走向,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如果是谷地则为水流方向。

高考地理总复习 高考热点题型 等值线图的判读及应用(共24张PPT)

高考地理总复习 高考热点题型 等值线图的判读及应用(共24张PPT)

21
目录
高考热点
题型一 等值线图的判读及应用
(2016·天津文综,3~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19~20题。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 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19.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 的原因主要是( ) A.锋面过境频繁 B.地处迎风坡 C.空气对流旺盛 D.多气旋活动
4.关于甲、乙两地年日照时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高于3600小时,乙地高于2600小时 B.甲地低于3600小时,乙地低于2600小时 C.甲地低于3600小时,乙地高于2600小时 D.甲地高于3600小时,乙地低于2600小时
7
解析 由图可知,图中相邻两
条等值线数值相差200小时,
根据闭合等值线内“大于大
9
目录
高考热点
题型一 等值线图的判读及应用
(2018·郑州模拟)下图是北半球某区域某时刻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完成7~8题。
7.若该图为等压面分布图,P地气压为1020hPa, Q地气压为950hPa,则( )
A.P地为低压,比Q地气压高 B.Q地为高压,比P地气压低 C.甲地为晴天,气温日较差大 D.甲地为阴天,气温日较差小
目录
高考热点
题型一 等值线图的判读及应用
(2018·广东实验中学模拟)下图为我国某景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比例尺为 1∶100000)。读图回答1~2题。
2.某日一登山旅行者到达甲地,下列关于其观察到 的现象可信的是( )
A.急流段的漂流者向西漂去 B.山顶处悬崖峭壁林立 C.丙地地势最低D.位于湖畔的丁地有游人戏水
的,小于小的”原理可判断
出,甲地年日照时数介于

等值线图的判读

等值线图的判读

等值线图的判读【知识要点】一、等值线图(一)等值线图判读要点1.看图名;2.看等值线数值变化趋势;3.看等值线的疏密;4.看等值线的走向;5.看等值线的极值;6.看等值线分布的特殊区域(特殊形状、弯曲、闭合、相交、重叠等)。

(二)等值线图的类型等太阳高度线、等温线、等压线(面)、等降水量线、等太阳辐射量线、等积温线、等深线、等盐度线、等潜水位线、等高线、等震线、等地质年代线、等人口密度线、等地租线、等运费线、等时线、等PH值线、等自然灾害频率线……(三)等值线的数值1.单位(注意数值的范围)等太阳高度线(度)、等温线(℃)、等压线(百帕)、等降水量线(毫米)、等太阳辐射量线(焦耳/平方厘米·年)、等积温线(℃)、等深线(米)、等盐度线(%)、等潜水位线(米)、等高线(米)、等地质年代线(万年)、等人口密度线(人/平方千米)、等地租线(元/平方米)、等运费线(元/千米)、等时线(分钟)……2.特点(1)同线等值;(2)等值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等高线图中的悬崖除外);(3)等值线图中弯曲部分往往是地理事物性质发生变化的地方或变化最显著之处;(4)相邻的两条等值线数值相等或相差一个数值间隔(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差值,在等高线图中这个常数称为等高距,在等压线图中称为气压梯度等)。

3.注意具有重要地理意义(一般是分界线)的等值线,如:我国一月0℃等温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等。

(四)等值线的疏密在等值线图中,等值线的疏密状况反映了某地理事物数量变化的快慢程度。

在等值线的稠密处,地理事物差异大,变化程度较快;稀疏处,地理事物差异小,变化程度较慢。

(五)等值线的走向在等值线图上,等值线的延伸方向,往往反映地理事物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如: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反映降水量受海洋影响较大,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等降水量线与山脉平行(与等高线平行)反映降水量受地形影响较大,多雨为迎风坡,少雨为背风坡。

(六)等值线的形状与数值变化1.互相平行的平直等值线:如理论状况下的等温线、等压线等,可根据数值变化特点判断南北半球、风向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值线地图的判读及综合应用1、等值线(面)类型与影响分布的因素影响分布的因素等值线(面)类型等高线地质作用(内力、外力)等深线地质作用(内力、外力)等温线纬度、海陆、地形、洋流、大气环流等等降水量线纬度、海陆、地形、洋流、大气环流等等太阳辐射量线纬度、太阳高度、海拔高度、云雾量等等压线热力作用(气温)、动力作用等压面海拔高度、热力作用(气温)、动力作用等盐度线蒸发量、降水量、洋流、径流等2、等值线(面)图判读的一般规律(1)读数据(注意等值距)①读等值线(面)上的点规律一:一般,在同一幅等值线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差值相同或者为零。

②读等值线之间或闭合等值线内的点规律二:一般,等值线两侧的数值不同。

(2)比大小:根据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判读等值线(面)的大小。

(3)看疏密(比较值差)规律三:同一幅等值线图上,等值线越密,说明该地理要素的地区分布差异越大。

(4)析弯曲(判断地理要素的影响因素)规律四:等值线向数值大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小,向数值小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大。

规律五:等值线的弯曲反映了地理要素的分布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

等值线的弯曲程度反映了弯曲处数值与平直处数值的差别程度。

(5)判方向:主要是在等高(深)线上判断坡向,在等压线上判断风向。

规律六:坡向由高处指向低处,垂直于等高线。

近地面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3、重点详解:等高线图的判读及应用——(1)等高线图上基本地形的判读:注:①陡崖高度计算方法:(x-1)d≤ΔH<(x+1)d (d为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差即等高距,X为重叠的等高线条数)②等高线与五种地形的关系: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2)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和运用①等高线图的特点及判读1)等高线图上高、低区域的判读方法a垂线法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两侧作等值线的垂线,方向是从高值指向低值,若箭头向中心辐合,则为低值区;若箭头向外围辐散,则为高值区。

在等高线图上,辐合是山谷(集水线),辐散是山脊(分水线)。

若为等压线,辐合是低压槽,辐散是高压脊。

b切线法切线法是指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作某条等值线的切线,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该切线与其他等值线的交点)的数值大小。

若切点数值小于其他点的数值,则为低值区(山谷);若切点数值大于其他点的数值,则为高值区(山脊)。

c口诀法等值线向高值方向凸出为低值区,等值线向低值方向凸出为高值区。

可编口诀“凸高为低,凸低为高”“槽线对山谷、脊线对山脊”等等。

(大山谷、小山脊)2)闭合等高线图的判读a剖面线法相邻的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其内部数值可以通过类似作“地形剖面图”的方法,看数值曲线变化趋势来判断其数值范围。

b口诀法相邻的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若其值与低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低值低;若其值与高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高值高.即“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若为等高线,大值对山地,小值对盆地;若为等温线,小值对山地,大值对盆地)。

②等高线图的实际运用:(1)与气候结合:A、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

0.60°C/100mB、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

(降水量的差异)C、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的滞留等。

(2)与河流水文结合:①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

②水库坝址的选择:一般选在峡谷处,且考虑水库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洼地处(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峡谷上游要有蓄水库区。

坝址位置须岩石结构紧密,不易被侵蚀,如花岗岩。

(3)与地区规划结合:①铁路、公路选线:一般尽量选在缓坡,避开陡崖、滑坡,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山路。

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②港口应考虑: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浴场多选择在海滨缓坡沙岸。

③农业区划:根据等高线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水源条件等,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区划。

一般平原多为耕作业,山坡草地多发展畜牧业,山地多发展林业。

④工厂厂址选择:除交通、资源、技术等因素外,往往也要考虑地形、地质情况。

生产高、精、尖等电子产品的工厂一般选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

⑤建疗养院: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空气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

等温线的判读——目标: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弯曲情况来判断气温的变化;根据气温分布的特点来分析影响的因素。

(1)判读规律:①等温线数值:(气温无论一月,还是七月,都是由低纬向两极递减。

)数值自南向北递增——北半球;数值自北向南递增——南半球。

②等温线疏密: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大。

(2)等温线的弯曲分布规律:等温线向高纬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高等温线向低纬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低(“高高低低”规律)等温线平直——下垫面性质单一。

(如南半球40°---60°处的等温线较平直,说明海洋面积大,性质均一。

)思考:哪些因素影响等温线的弯曲分布?(冬夏季节、海陆状况、地势高低、寒暖流)见下表:影响因素比同纬度地区气温等温线弯曲状况影响因素比同纬度地区气温等温线弯曲状况大陆夏季气温高向高纬凸出大陆冬季气温低向低纬凸出海洋冬季气温高向高纬凸出海洋夏季气温低向低纬凸出地势较低气温高向高纬凸出地势较高气温低向低纬凸出暖流经过气温高向高纬凸出寒流经过气温低向低纬凸出总结:等温线弯曲分布规律——高高、低低规律等压线图的判读(同一海拔高度民主上气压水平分布情况)——目标:①根据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气压场类型高压、低压、高压脊、低压槽、鞍部)②判断风向③分析天气变化判读规律:①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低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盆地(中心为上升气流)高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顶(中心为下沉气流)高压脊——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脊线)低压槽——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槽线)②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决定风力大小)等压线的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的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③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任意点)和天气形势:判定风向规律: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

天气:是指大气短时间内的物质状态,包括气温高低、湿度大小、风向、气压等指标。

A、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B、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C、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把图上年平均降水量相等的各点连成光滑的曲线。

说明年降水量的分布情况等降水量线基本与海岸线平行,且能显著的反映经度地带性规律。

例如: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见初中地理第三册),根据图中的等降水量线分布情况,可看出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步减少。

海洋表面平均等盐度线图的判读:(1)世界海洋表面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递减。

(2)等盐度线的弯曲分布——暖流、寒流的影响。

暖流经过——盐度增大——等盐度线向高纬凸出。

寒流经过——盐度减小——等盐度线向低纬凸出。

海洋表面平均等盐度线图的判读——(1)世界海洋表面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递减。

(2)等盐度线的弯曲分布--暖流、寒流的影响。

暖流经过--盐度增大--等盐度线向高纬凸出。

寒流经过--盐度减小--等盐度线向低纬凸出。

等潜水位线的判读——类似于等高线,潜水面相等的点连成线。

潜水位高低和地形起伏相一致。

潜水流动方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

等潜水位线与河流、湖泊相交时,其数值等同于河面、湖面的海拔。

潜水等水位线图就是潜水面等高线图。

它是根据潜水面上各点的水位标高绘制成的;一般绘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绘制的方法与绘制地形等高线的方法类似。

等潜水位线(潜水面的等高线):(1)判断地势的高低潜水位的高低起伏与地表地势的高低起伏基本一致,但潜水位要平缓得多。

(2)判断潜水的流向垂直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

(3)判断河流的流向河流的流向与等潜水位线的递减方向一致。

(4)判断潜水的流速等潜水位线越密集,潜水流速越快;等潜水位线越稀疏,潜水流速越慢。

(5)计算潜水的埋藏深度一地的潜水埋藏深度(潜水面到地表的距离)等于该地的等高线和等潜水位线的交点的数值差。

(6)判断潜水与河水的补给关系方法1:首先,作出河流两岸的潜水流向;然后,依据潜水的流向进行判断。

若潜水的流向向河流汇合,则潜水补给河水;若潜水的流向向河流分开,则河水补给潜水方法2:依据等潜水位线的凹凸关系判断河流流经处,若等潜水位线是高处凸向低处,则河水补给潜水河流流经处,若等潜水位线是低处凸向高处,则潜水补给河水方法3:做垂直于河流的辅助线与等潜水线相交,比较同一水平线上地下水和河水水位的高低来确定补给关系若潜水位高则潜水补给河水,反之则河水补给潜水。

(7)合理布置取水井和排水沟为了最大限度地使潜水流入水井和排水沟,当等潜水位线凹凸不平、疏密不均,取水井(或排水沟)应应用布置在潜水汇流处;当等潜水位线由密变疏时,取水井(或排水沟)应布置在由密变疏的交界处,并与等潜水位线平行。

(8)等潜水位线有关问题特征判断地势分布和河流流向:地势高处潜水位高地势低处潜水数值位低潜水埋藏深度=地面海拔—潜水海拔疏密潜水的流速:等潜水位线密—流速快;疏—流速慢走向和潜水流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从高处指向低处弯曲中心潜水位低:地下水开采过度中心潜水位高:降水多或大闭合水漫灌(9)水井的位置:地下水汇集(潜水位线类似于山谷处)埋藏深度小处(10)排水沟的问题:一般这类题所说的排水沟是指能将坡面上的地下水迅速排出,以免引起滑坡或大堤跨塌,所以与等潜水位线平行,有利于地下水流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