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的串并联教案

合集下载

交流电路电阻、电感和电容的串、并联实验

交流电路电阻、电感和电容的串、并联实验

6. 分析并联电路特性
7. 对比串并联电路特性
使用测量仪表分别测量并联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功率因数等参数,并记录数据。
根据测量数据,分析并联电路中电阻、电感和电容对电路特性的影响,如阻抗、相位角等。
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两种不同连接方式对电路特性的影响。
实验步骤
2. 在连接电路时,应注意正负极的连接顺序,避免短路或接反导致实验失败或损坏实验器材。
电容串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04
电阻、电感、电容并联实验
并联电路中各元件的电压相等,即U1=U2=U3=…=Un。
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元件电流之和,即I=I1+I2+I3+…+In。
并联电路具有分流作用,即每个元件分得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
01
02
03
04
并联电路特点分析
数据记录
记录各电阻的阻值和总电阻的阻值,以及实验过程中的其他相关数据。
通过实验数据,我们验证了交流电路中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原理的正确性。
串联电路中,总阻抗等于各元件阻抗之和,而并联电路中,总阻抗的倒数等于各元件阻抗倒数之和。
实验结果还表明,在特定频率下,电感和电容的阻抗相等,此时电路处于谐振状态,电流达到最大值。
实验结论总结
进一步研究不同频率下电阻、电感和电容的串并联特性,以及它们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交流电桥
交流电桥是一种测量交流电路阻抗和相位差的实验仪器。通过调节电桥平衡,可以测量出待测电路的阻抗和相位差。
实验原理
阻抗
01
在交流电路中,阻抗是表示元件对电流阻碍作用的物理量,包括电阻、电感和电容的阻抗。阻抗的大小和相位角反映了元件对电流的阻碍程度和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关系。

物理电学高中串联并联教案

物理电学高中串联并联教案

物理电学高中串联并联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串联、并联电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定义和特点。

2.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差异和联系。

2. 掌握串联、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步骤1.串联电路的基本概念通过示意图向学生介绍串联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串联电路中各个元件的连接方式和电流的走向。

2.串联电路的计算方法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串联电路中电阻的计算方法,以及串联电路中电压、电流的计算。

3.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同样通过示意图向学生介绍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并联电路中各个元件的连接方式和电流的走向。

4.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计算方法,以及并联电路中电压、电流的计算。

5.串联与并联电路的比较让学生通过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比较,了解它们的异同点,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相应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布置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针对串联和并联电路设计一个实际应用场景,描述其中的连接方式和电压、电流变化情况,并进行计算分析。

教学反思:串联和并联电路是电学中的基础概念,掌握它们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对于理解和实际应用电路十分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丰富的示意图和具体的例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初中物理电路串并联教案

初中物理电路串并联教案

初中物理电路串并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常见的电路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能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3)初步培养学生的电学实验操作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让学生掌握串联与并联电路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合作、主动交流沟通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教材通过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习两种最基本的电路连接方式,为学生今后学习电学知识打下基础。

2. 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刚接触电路知识,对于实际电路的连接和电路图的绘制尚有一定难度。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习题,并通过教师的示范及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使学生逐步掌握电路连接和绘制电路图的技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电路知识,提出问题:电路有哪些基本连接方式?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新课讲授:(1)串联电路:介绍串联电路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实际电路图和实物演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串联电路中各元件的连接方式。

(2)并联电路:介绍并联电路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实际电路图和实物演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并联电路中各元件的连接方式。

3. 课堂实践:(1)串联电路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串联电路的连接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正确掌握串联电路的连接方法。

(2)并联电路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并联电路的连接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正确掌握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

4.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总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连接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让学生掌握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连接方法。

第三章电容器教案

第三章电容器教案

第三章电容器一、本章教学目的:1、理解电容器和电容的概念。

了解决定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并掌握它的计算公式。

2、了解常用电容器的分类和额定值的意义。

3、掌握电容器串、并联的特点和使用条件,以及电路计算。

4、了解电容器充放电的过程。

掌握电场能的计算。

二、教学步骤:(共七课时)1、第一节电容器与电容一课时;2、第二节电容器的参数和种类一课时;3、第三节电容器的联接二课时+一课时练习课;4、第四节电容器中的电场能一课时;5、机动一课时。

三、基础知识:1、电荷电量的概念;2、电源的内部结构;3、回路电压定律:U=U1+U2+U3。

四、教学过程:1、第一课时:3 一、新课导入:1.莱顿瓶的故事:1745年荷兰莱顿大学的科学家马森布罗克发现,使电学史上第一个保存电荷的容器诞生了。

法国人诺莱特在巴黎一座大教堂前所作的表演,诺莱特邀请了路易十五的皇室成员临场观看莱顿瓶的表演,他让七百名修道士手拉手排成一行,队伍全长达900英尺(约275米)。

然后,诺莱特让排头的修道士用手握住莱顿瓶,让排尾的握瓶的引线,一瞬间,七百名修道士,因受电击几乎同时跳起来,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口瞪目呆,诺莱特以令人信服的证据向人们展示了电的巨大威力2.导语:莱顿瓶就是简单的电容器,是电路的基本元件之一,在各种电子产品和电力设备中,有着广泛的作用。

教师:叙述,导入学生:集中精力,聆听第三章电容器第一节电容器与电容一、电容器:1.特性:储存电荷。

2.定义:被绝缘介质隔开的两个导体的总体。

(极板,介质)3. 充电:使两个极板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的过程。

4.放电:两极板带的电荷互相中和,电容器不带电。

12五、课堂例题讲解:(多媒体投影) 1.书本例1。

2.书本例2。

3.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保持电容器两极板与电池两极相连,电容器的C 、Q 、U 、将怎样改变?师生互动3六、小结,布置作业: 1.学生小结,老师指正。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认为哪些重要?2.作业:p56练习,补充一(多媒体投影)指导学生整理思路2. 第二课时第三章 电容器 第一节 电容器与电容 一、 电容器: 1.特性:储存电荷。

电容的串联与并联

电容的串联与并联

电容的串联与并联电容是电子元件中常用的一种,它具有储存电荷能量的功能,被广泛应用于电路设计和电子设备中。

在电路中,电容可以通过串联和并联的方式进行连接,以实现不同的电路特性和应用需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容的串联与并联的原理和应用。

一、电容的串联连接串联连接是指将两个或多个电容依次连接在一起,正极与正极相连,负极与负极相连。

串联连接的电容在电路中起到共同储存电荷能量的作用。

串联连接的电容在电路中的等效电容为它们的电容值之和,即C_eq = C1 + C2 + C3 + ... + Cn。

这意味着串联连接的电容总容量增加,可以储存更多的电荷能量。

串联电容的充电和放电过程与单个电容类似,只是电荷的流动路径是依次经过每一个串联的电容。

当电源施加电压时,电荷依次储存在每个电容中,当电源断开时,电荷也会依次从每个电容中释放出来。

串联连接的电容在电路中起到分压的作用,即电压在每个电容上按比例分配。

如若两个电容串联,电压V1在C1上,电压V2在C2上,且有V1/V2 = C1/C2的关系。

二、电容的并联连接并联连接是指将两个或多个电容同时连接在一起,正极与正极相连,负极与负极相连。

并联连接的电容在电路中起到共同储存电荷能量的作用。

并联连接的电容在电路中的等效电容为它们的电容值之和的倒数,即1/C_eq = 1/C1 + 1/C2 + 1/C3 + ... + 1/Cn。

这意味着并联连接的电容总容量减小,相当于将多个小容量的电容合并成一个大容量的电容。

并联电容的充电和放电过程与单个电容类似,只是电荷可以同时流过每个并联的电容。

当电源施加电压时,电荷可以同时储存在每个电容中,当电源断开时,电荷也会同时从每个电容中释放出来。

并联连接的电容在电路中起到并压的作用,即电压在每个电容上相等。

如若两个电容并联,电压V在C1和C2上相等。

三、串并联的应用串联连接和并联连接可以根据不同的电路需求和设计目的进行组合应用,以实现特定的电路功能。

高中物理教案:电路中的串、并联关系解析

高中物理教案:电路中的串、并联关系解析

高中物理教案:电路中的串、并联关系解析一、电路中的串联与并联关系简介电路是物理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我们生活中用到的电器设备都依赖于电路的运作。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由多个电阻、电容或电感等元件组成的复杂电路。

为了便于分析和计算,需要对这些元件之间的连接方式进行分类和研究。

在本文中,将重点介绍串联与并联两种常见的电路连接方式。

通过深入解析它们之间的特点和应用条件,旨在帮助高中物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

二、串联与并联基本概念1. 串联连接:多个元件按照相同方向依次连接,组成一个通路。

串联连接下的总电流相等于各个元件所受到的电流之和。

而总电压等于各个元件之间电压差的代数和。

2. 并联连接:多个元件同时接在同一两点上或平行排列连接,形成多条平行通路。

并联连接下各个元件直接承受相同大小的总电流,并且总电压等于各个元件之间相同值。

三、串连关系与应用1. 串联电阻关系在串联连接中,电阻之间的串连关系呈现如下特点:(1)电阻之和:串联电阻间依次连结,故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

(2)共享电流:串联连接下,每一个电阻的两端共享相同大小的电流。

这使得通过串联电路中不同元件的电流可以有效控制。

2. 并联电容关系在并联连接下,多个电容器的并连关系表现如下:(1)电容之和:并联时,各个电容器承受相同大小的总电压。

由于给定大小的总电荷分配到每个并连元件上,所以总等效容量等于各个元件之和。

(2)共享充放电时间:并连情况下各元件有共同的充、放时间。

这有助于在一段时间内更均匀地将能量存储或释放。

四、并连关系与应用1. 并联灯泡亮度问题如果将几个灯泡并排连接到同一点上,则它们将是并别通路中独立发光。

由于每个灯泡都额外引入了一个通路,因此总亮度较大。

2. 并排投影仪的亮度问题在一些需要高亮度显示的场合,例如多人会议或大型演出,可以把几台投影仪并列使用,共同投射到屏幕上。

这样做可以提高图像亮度,从而使得观看效果更佳。

初中并联和串联识别教案

初中并联和串联识别教案

初中并联和串联识别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联和串联电路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够识别并联和串联电路的图示。

3. 学生能够运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进行电路设计和分析。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掌握并联和串联电路的特性。

2. 学生能够运用电路图和实际电路进行验证。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培养合作精神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相互影响。

2. 并联电路: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照明电路、电子设备等,引发学生对电路的兴趣。

2. 探究串联电路:实验一:用电池、灯泡、开关等器材,连接一个串联电路,观察灯泡的亮灭情况。

实验二:改变电路中的电阻,观察电流的变化。

3. 探究并联电路:实验三:用电池、灯泡、开关等器材,连接一个并联电路,观察灯泡的亮灭情况。

实验四:改变电路中的电阻,观察电流的变化。

4. 分析与讨论: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5. 应用与拓展:学生运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电路,实现多个用电器的控制。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识别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图示。

2. 学生能够运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实际电路。

3. 学生能够参与实验和讨论,表现出合作精神和观察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电池、灯泡、开关、导线等。

2. 教学图示: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图示。

3. 教学多媒体:电路实验动画、实际电路图片等。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实验操作的安全性,教师进行示范,引导学生正确操作。

2.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掌握了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初中串联并联优秀教案

初中串联并联优秀教案

初中串联并联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连接方式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互相影响。

2. 并联电路: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特点。

2. 难点:如何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利用实验器材,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和特点。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特点,以及如何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

4. 动手实验:让学生利用实验器材,进行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搭建,观察电流路径,验证课堂讲解的内容。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异同点,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法、实验法和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掌握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之专业理论课课题:电容器的连接(串联)第课时总第个导学案主备人:任课教师:授课时间:年月日内容简析电容器是电工和电子技术中基本元器件只以,它的用途非常广泛,如在电力系统中,利用它可以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在电子计时中,利用它可以起到滤波、耦合、调谐、旁路和选频等作用。

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电容器串联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会利用电容器串联的特点解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电路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电容器串联的特点教学难点利用电容器串联的特点解题。

教法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准备1.根据学生层次分成若干小组,各组指派一名组长2.各组课前上网找相关电容的资料。

3.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实验室准备好相关实验器具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过程活动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情境创设情感体验设问:我们已经知道了电阻可以串联,那么电容器能不能串联使用呢?学生自由回答在师生的问答中引出新问题—电容器的串联连接。

任务引领探究体验任务一:电容器的串联1.把几个电容器首尾相接连成一个无分支的电路,称为电容器的串联,如图所示。

串联时每个极板上的电荷量都是q。

设每个电容器的电容分别为C1、C2、C3,电压分别为U1、U2、U3,则332211,,CqUCqUCqU===总电压U等于各个电容器上的电压之和,所以)111(321321CCCqUUUU++=++=2.设串联总电容(等效电容)为C,则由UqC=,可得3211111CCCC++=即:串联电容器总电容的倒数等于各电容器电容的倒数之和。

3.串联的作用:增大耐压,但电容减小。

电容值不等的电容器串联使用时,每个电容上分配的电压与其电容成反比。

任务二应用电容器的特性解题【例 1】如图中,C1 = C2 = C3 = C0 = 200μF,额定工作电压为50 V,电源电压U = 120 V,求这组串联电容器的等效电容是多大?每只电容器两端的电压是多大?在此电压下工作是否安全?解:三只电容串联后的等效电容为F67.66320030μ≈==CC每只电容器上所带的电荷量为知道电容器串联的定义。

了解电容器串联的连接方式。

知道电容器串联中容量、电压、电荷三者之间的关系。

知道串联电容器的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

展示电容器串联连接的电路图。

简绍电容器串联连接的特点。

和学生一起推导电容器串联电路电路中的几个关系式。

简绍电容器串联的作用。

C 1081201067.6636321--⨯≈⨯⨯=====CU q q q q每只电容上的电压为V 401020010863321=⨯⨯====--C q U U U 电容器上的电压小于它的额定电压,因此电容在这种情况下工作是安全的。

【例2】现有两只电容器,其中一只电容器的电容为C 1 = 2 μF ,额定工作电压为160 V ,另一只电容器的电容为C 2 = 10 μF ,额定工作电压为250 V ,若将这两个电容器串联起来,接在300 V 的直流电源上,如图4-4所示,问每只电容器上的电压是多少?这样使用是否安全?解:两只电容器串联后的等效电容为F 67.11021022121μ≈+⨯=+=C C C C C各电容的电容量为C1053001067.14621--⨯≈⨯⨯===CU q q 各电容器上的电压为V501010105V2501021056422264111=⨯⨯===⨯⨯==----C q U C q U由于电容器C 1的额定电压是160 V ,而实际加在它上面的电压是250 V ,远大于它的额定电压,所以电容器C 1可能会被击穿;当C 1被击穿后,300 V 的电压将全部加在C 2上,这一电压也大于它的额定电压,因而也可能被掌握电容器串联连接的解题方法,会独立解题。

注意解题方法及解题注意事项。

分析电路,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提出解题时的注意事项。

击穿。

由此可见,这样使用是不安全的。

任务三学生练习1.只电容器,电容分别为10 µF 和20 µF。

它们的额定工作电压为25 V和15 V,并联后,接在10 V电源上。

求:(1)q1、q2及C;(2)最大允许的工作电压。

两只电容器,其中一只为0.25 μF、250 V,另一只为0.5 μF、300 V,试求:(1)它们并联后的等效电阻;(2)它们串联后的等效电容和耐压值。

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再相互检查,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给出正确答案,小组讨论检查,改正错误。

独立完成课堂练习。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领会强化体验归纳总结:1.电容器串联的性质。

2.电容器并联的性质。

3.电容器安全电压的计算。

学生总结总结,点评,对整个课堂学生表现进行总结、表扬好的,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拓展探究升华体验例2中容器允许充入的电荷量分别为?C105.22501010C102.3160102362461----⨯=⨯⨯=⨯=⨯⨯=qq为了使C1上的电荷量不超过3.2⨯ 10-4 C,外加总电压应不超过V1921067.1102.364≈⨯⨯=--U探究各个电容器上的电荷量的分配。

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之专业技能课课题:电容器的连接(并联)第课时总第个导学案主备人:任课教师:授课时间:年月日内容简析电容器是电工和电子技术中基本元器件只以,它的用途非常广泛,如在电力系统中,利用它可以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在电子计时中,利用它可以起到滤波、耦合、调谐、旁路和选频等作用。

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电容器并联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会利用电容器并联的特点解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电路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电容器并联的特点教学难点利用电容器并联的特点解题。

教法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准备1.根据学生层次分成若干小组,各组指派一名组长2.各组课前上网找相关电容的资料。

3.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实验室准备好相关实验器具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过程活动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情境创设情感体验设问:我们已经知道了电容器可以串联,那么电容器能不能并联使用呢?学生自由回答在师生的问答中引出新问题—电容器的并联连接。

任务任务一:电容器的并联引领探究体验1.把几个电容器的一端连在一起,另一端也连在一起的连接方式,叫电容器的并联。

如图所示。

电容器并联时,加在每个电容器上的电压都相等。

设电容器的电容分别为C1、C2、C3,所带的电量分别为q1、q2、q3,则UCqUCqUCq332211,,===电容器组储存的总电量q等于各个电容器所带电量之和,即UCCCqqq)(321321++=++设并联电容器的总电容(等效电容)为C,由q = CU得321CCCC++=即并联电容器的总电容等于各个电容器的电容之和。

任务二应用电容器并联的特性解题【例1】电容器A的电容为10 μF,充电后电压为30 V,电知道电容器并联的定义。

了解电容器并联的连接方式。

知道电容器并联中容量、电压、电荷三者之间的关系。

知道并联电容器的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

展示电容器并联连接的电路图。

简绍电容器并联连接的特点。

和学生一起推导电容器并联电路电路中的几个关系式。

简绍电容器并联的作用。

容器B 的电容为20 μF ,充电后电压为15 V ,把它们并联在一起,其电压是多少?解:电容器A 、B 连接前的带电量分别为C103151020C 1033010104622246111----⨯=⨯⨯==⨯=⨯⨯==U C q U C q它们的总电荷量为 C 106421-⨯=+=q q q 并联后的总电容为 F 103521μ⨯=+=-C C C 连接后的共同电压为V 2010310654=⨯⨯==--C q U例2:有两只电容器,电容分别为10 µF 和20 µF 。

它们的额定工作电压为25 V 和15 V ,并联后,接在10 V 电源上。

求: (1)q 1、q 2及C ;(2)最大允许的工作电压。

任务三 学生练习1.只电容器,电容分别为10 µF 和20 µF 。

它们的额定工作电压为25 V 和15 V ,并联后,接在10 V 电源上。

求:(1)q 1、q 2及C ;(2)最大允许的工作电压。

2.两只电容器,其中一只为0.25 μF 、250 V ,另一只为0.5 μF 、300 V ,试求:(1)它们并联后的等效电阻;(2)掌握电容器并联连接的解题方法,会独立解题。

注意解题方法及解题注意事项。

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再相互检查,小组讨论。

独立完成课堂练习。

分析电路,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提出解题时的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给出正确答案,小组讨论检查,改正错误。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们串联后的等效电容和耐压值。

总结领会强化体验归纳总结:1..电容器并联的性质。

2.电容器安全电压的计算。

学生总结总结,点评,对整个课堂学生表现进行总结、表扬好的,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拓展探究升华体验例2中最大允许的工作电压是多少?探究各个电容器上的电荷量的分配。

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