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忍冬科植物浸提液对空气中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合集下载

忍冬科忍冬属部分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概述

忍冬科忍冬属部分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概述

忍冬科忍冬属部分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概述摘要通过查阅近10年左右的关于金银花和山银花药典以及各地区习用品原植物化学以及药理学研究方面的文献,来总结关于忍冬科忍冬属中在各地作为金银花药材来源的一些植物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活性。

关键字:金银花化学成分资源分布采收季节忍冬科忍冬属植物是中药金银花和山银花的主要植物来源,该属中植物在民间用药中都被用作金银花。

金银花是一个常用的中药,其药典中的植物来源一直变化比较大,2005年版将金银花分列为金银花和山银花,金银花的来源和1963年版一样,只有1种植物,即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另收载山银花,来源为忍冬科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 -Mazz.、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和华南忍冬Lonicera confusa DC.(即2005年版以前的山银花)3种植物,与上版药典比较增加了灰毡毛忍冬,取缔了毛花柱忍冬[1,2,3,4]。

虽然在药典分开了,但是这两种药物仍然作为金银花在使用。

本文主要描述忍冬科忍冬属化学成分1.化学成分1.1有机酸类成分有机酸类成分主要包括绿原酸、异绿原酸、咖啡酸、棕榈酸、肉豆蔻酸、绿原酸四乙酰化合物。

其中异绿原酸为混合物[5,6]。

绿原酸混合物中的异构体有4, 5- 二咖啡酸酰奎尼酸、3, 4二咖啡酸酰奎尼酸、3, 5- 二咖啡酸酰奎尼酸、1, 3 - 二咖啡酸酰奎尼酸、3- 阿魏酰奎尼酸和4 - 阿魏酰奎尼酸[7]。

原儿茶酸、阿魏酸、2 -( E)-3-乙氧基丙烯酸[4]。

前三种有机酸为金银花主要的活性成分,咖啡酸是绿原酸的水解产物[9]。

丁二酸、熊果酸、齐墩果酸、对羟基苯甲酸、二十四烷酸[10,23]1.2挥发油成分鲜花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因金银花的干燥程度而有所差别。

鲜花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以芳香醇为主,其他多为低沸点不饱和萜烯类成分;而干花挥发油以棕榈酸为主,一般占挥发油的26. 00 %以上,芳香醇含量仅在0. 39 %以下[4]。

生药

生药

丁香:桃金娘科植物丁香树的干燥花蕾,略呈研棒状,富油性,气芳香浓烈,含挥发油(丁香酚),薄层扫描法可测含量,预防血栓的形成。

人参:五加科植物东北人参的干燥根及根茎,栽培的为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为林下参。

分为生晒参和红参(园参剪去枝跟),园参主产吉林。

性状:根茎(芦头)较短细,具不定根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

皮部黄棕色的点状树脂道及放射状的裂隙。

有比较明显的疣状突起(珍珠疙瘩,红参的断面角质样,表面红棕色。

粉末:树脂道碎片易见。

草酸钙簇晶棱角大而多尖锐,成分:人参皂苷,粉末的正丁醇提取液加1%的硫酸乙醇显色(通用的显色剂)药理作用:增强免疫的作用,适应原样的作用,人参皂苷,人参多糖都有增强免疫的功效,对中枢神经的镇静作用,心血管的作用,抗疲劳,促进核酸蛋白质的合成。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生津,安神,益智。

高丽参:加工成类方柱形,有的有双芦头,芦头较粗,参体肩部宽阔。

三七:五加科植物田七的干燥根及根茎剪下的芦头为剪口,较粗的侧根为筋条,细根为绒根性状:表面灰黄色,有蜡样光泽,质坚实,击碎后皮部与木部相分离。

铜皮铁骨狮子头。

西洋参与生晒参的区别三七: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hen的干燥根及根茎,芦头称剪口,较粗的侧根为筋条,较细的侧根为绒根。

性状:类圆锥形,表面灰黄色,蜡样光泽,质坚实。

顶端有瘤状突起,击碎后木部与皮部相分离。

木质部导管呈径向排列(根横切面),理化鉴定:主要含人参皂苷和三七皂苷。

用泡沫试验鉴定,粉末水浸液于试管中,用力振摇,会产生持久性的泡沫。

药理作用:止血活血的作用,改善心肌脑缺血,降压,改善脑血栓。

提高脑力和体力,镇静和催眠,治疗贫血,降血脂降血糖。

止血散瘀(功效)。

伪品;三七地上部分含皂苷,常用其伪充三七,但其暗绿色,含有叶肉组织,纤维。

当归: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

略圆柱形,表面深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归头膨大,归身粗短,归尾扭曲,质柔韧有浓郁特异的香气。

忍冬藤忍冬藤的功效与作用

忍冬藤忍冬藤的功效与作用

篇一:中草药忍冬藤抗氧化毕业论文 (1)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目录中英文摘要 (1)绪论 (2)1忍冬藤提取工艺 (2)1.1 所需仪器 (2)1.2 提取方法 (2)2忍冬藤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 (3)2.1dpph 法 (3)2.1.1 dpph法实验原理 (3)2.1.2 dpph法实验过程 (3)2.1.3 dpph法实验分析与结果 (3)2.2福林酚法 (5)2.2.1 福林酚法实验原理 (5)2.2.2 福林酚实验过程 (5)2.2.3 福林酚实验分析与结果 (6)2.3 abts 法 (7)2.3.1 abtss实验原理 (7)2.3.2 abts实验过程 (7)2.3.3 abts实验分析与结果 (8)2.4铁离子螯合能力法 (9)2.4.1 铁离子螯合实验原理 (9)2.4.2 铁离子螯合实验过程 (9)2.4.3 铁离子螯合实验分析与结果 (10)2.5还原力测定法 (10)2.5.1 还原力实验原理 (10)2.5.2 还原力实验过程 (11)2.5.3 还原力实验分析与结果 (12)3 总结 (13)致谢 (14)参考文献 (15)中草药抗氧化活性研究——忍冬藤抗氧化活性摘要中草药是天然的抗氧化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因其种类繁多,如菊花,甘草,忍冬藤,金银花,决明子,等中草药抗氧化成分复杂,因此活性差异较大。

用于开发体内自由基清除药物,保健品,和食品的抗氧化剂。

中草药中的抗氧化活性物质有黄酮,多酚,生物碱,多糖,皂苷等等,都是非常好的天然抗氧化活性成分。

本文以忍冬藤为例。

其成分有皂苷,绿原酸,黄酮,多糖,都具有清除自由基能力和抗菌能力。

忍冬藤能采用多种方法分析其抗氧化活性。

dpph方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清除自由基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室中。

福林酚法用于检测样品中的总酚含量,是研究抗氧化活性的因素之一。

abts法原理与dpph相似,都是应用到了抗氧化活性物质具有自由基清除的能力。

山银花的作用和价值

山银花的作用和价值

净化空气和水质
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山银花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净化 空气。
净化水质
山银花能够吸收水中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提高水质。
改善环境质量
山银花的生长能够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水 平。
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增加生物多样性
01
山银花的生长为其他植物和动物提供了栖息地,增加了生物多
04
山银花在农业上的应用
促进植物生长
促进种子萌发
山银花浸提液可以促进种子萌发 ,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促进幼苗生长
山银花的水浸液对幼苗生长有促进 作用,能够增加幼苗的株高、叶面 积和根长。
改善土壤性质
山银花能够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 营养元素的含量。
防治病虫害
防治真菌病害
山银花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对多种 真菌病害具有抑制作用,可以作为生 物农药使用。
防治害虫
山银花的提取物对多种害虫具有趋避 和杀灭作用,可以用于防治农业害虫 。
提高农产品质量
提高产量
通过促进植物生长和防治病虫害 ,山银花能够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改善品质
山银花能够改善农产品的品质, 使其口感更好、营养价值更高。
01
02
气 候环境,生长适宜温度在 16-28℃之间。
土壤
山银花对土壤要求不严格 ,但以肥沃、排水良好的 沙质土壤为佳。
光照
山银花需要充足的光照条 件,生长在向阳处有利于 其生长发育。
02
山银花的药用价值
清热解毒
01
山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 于热毒引起的疾病有很好的治疗 效果。
分布

金银花和蒲公英抑菌、抗氧化以及抗紫外作用初探

金银花和蒲公英抑菌、抗氧化以及抗紫外作用初探

金银花和蒲公英抑菌、抗氧化以及抗紫外作用初探青杰超;林子然;莫开林【摘要】金银花和蒲公英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不仅是常用的中药材,也是极具观赏特征的园林植物.本文通过利用两种霉菌(黑曲霉、黄曲霉)和4种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抗菌对象,进行金银花和蒲公英的75%乙醇提取物的抗菌实验;利用DPPH法进行两者的抗氧化实验;利用分光光度计光谱扫描进行防晒实验.最终结论为蒲公英提取液的抗菌性和抗氧化性高于金银花,但金银花防晒活性高于蒲公英.【期刊名称】《四川林业科技》【年(卷),期】2018(039)006【总页数】3页(P55-57)【关键词】金银花;蒲公英;抑菌;抗氧化;抗紫外【作者】青杰超;林子然;莫开林【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四川成都611130;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四川成都611130;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四川成都611100;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6金银花又名忍冬,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是常用的一种中药材。

金银花初开时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因而得名金银花。

金银花的主要有效成分包括有机酸类、黄酮类化合物、环烯醚萜苷类、三萜皂苷类、挥发油、棕榈酸乙酯和其他类成分[1-2]。

金银花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3],可有效降低绿脓杆菌感染小鼠的死亡率[4]。

金银花还具有抗内毒素、抗炎解热、抗病毒、抗氧化、增强免疫、利胆保肝的作用[2,5]。

蒲公英为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富含黄酮类,多糖、多酚、植物甾醇类、色素类、三萜类、挥发油类等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菌消炎、抵制肿瘤、提高免疫力、保肝、促进胃肠动力、调节肠道菌群等功能特性[6][7]。

金银花和蒲公英都是传统的中药材,也是常用的药食两用植物。

两种植物除用于临床治疗之外,还具有明显的提高免疫力、抗氧化、美容养颜等保健作用,可应用于食品、美容、保健等产品。

忍冬藤 茜草目忍冬科植物

忍冬藤 茜草目忍冬科植物

忍冬藤茜草目忍冬科植物
忍冬藤是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茎枝。

忍冬藤药性寒凉,味甘。

归肺、胃经。

忍冬藤的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黄酮、鞣质等。

其中,生物碱是其主要活性成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规定,干燥的忍冬藤药材中,绿原酸的含量不能少于0.10%,马钱苷的含量不能少于0.10%;干燥的忍冬藤饮片中,绿原酸的含量不能少于0.070%,马钱苷的含量不能少于0.10%。

功效与作用:
1、忍冬藤具有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的功效。

2、现代研究表明,忍冬藤还有抗肿瘤的作用。

3、忍冬藤可以用于治疗温病发热、热毒血痢、咽喉肿痛、痈肿疮疡、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等。

用药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1、忍冬藤过敏者,禁止使用。

2、虚寒泄泻者,禁止使用忍冬藤。

3、寒湿阻络引起的风湿痹痛者,不宜使用忍冬藤。

4、如果您正在使用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维生素C、烟酸片、谷氨酸片等药物,请务必告知医生。

5、孕妇使用忍冬藤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6、哺乳期女性使用忍冬藤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7、儿童及年老体弱者使用忍冬藤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植物的逆境生理试题库

植物的逆境生理试题库

第六单元植物的逆境生理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 逆境:2. 抗逆性:3. 锻炼:4. 寒害:5. 抗寒性:6. 热害:7. 旱害:8. 萎蔫:9. 涝害:10. 抗涝性:11. 盐碱土:12. 病害:13. 植物抗病性:14. 植保素:15. 土壤污染:16. 胁迫:17. 避逆性:18. 耐逆性:二、填空题1. 有害气体对植物的危害方式主要有、和 3 种;2. 植物的抗盐性主要体现在、、和 4 种方式;3. 植物冷害主要包括和 2 种类型;4. 植物的旱害类型主要包括、和 3 种;5. 萎蔫可分为和 2 种;6. 根据植物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可将植物分为、、 3 种;7. 植物对逆境的抵抗主要有2 种方式,分别为和;8. 冻害是由于植物或植物组织结冰引起的,结冰伤害有2 种类型:和;9. 逆境是指对植物生存生长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根据环境的种类的不同又可将逆境分为因素逆境和因素逆境等类型;10. 生物膜的对逆境的反应是比较敏感的,如在干旱、冰冻、低温、高温、盐渍、SO2污染和病害发生时,质膜都增大,内膜系统出现膨胀、收缩或破损;在正常条件下,生物膜的膜脂呈态,当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膜脂变为晶态;11. 根据田间观察害虫在植物上生存、发育和繁殖的相对情况,寄主植物对虫害的反应可分为如下类型:型;型;型;型;型;12. 植物在受到盐胁迫时发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胁迫,失调与毒害,透性改变,紊乱;13. 涝害对植物的影响核心问题是液相中含量少,缺给植物的代谢、生长和形态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影响;会引起紊乱,失调增加受抑等现象;作物抗涝性的强弱决定于对缺的适应能力;14. 胞间结冰引起植物受害的主要原因是:过度脱水,对细胞的机械损伤;解冻过快对的损伤;胞内结冰对细胞的危害更为直接,形成以及融化时对质膜与细胞器以及整个细胞质产生破坏作用;胞内结冰常给植物带来致命的损伤;15. ABA是一种激素,它在调节植物对逆境的适应中显得最为重要;ABA主要通过关闭,保持组织内的水分,增强根的透性,提高水的性等来增加植物的抗性; 16. 病害对植物的生理生化有以下影响:平衡失调;作用加强;作用抑制;发生变化;运输受干扰;17. 土壤污染主要来自污染和污染;18. 氟化物中,排放量最大、毒性最强的是;19. 小麦抗氰化物的能力比玉米;20. 木本植物抗SO2的能力比草本植物;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不属于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的是;A. 工业“三废”B. 农药C. 化肥D. 酸雨2. 下列可作为监测SO2的指示植物的是;A. 向日葵B. 甘蓝C. 燕麦D. 紫花苜蓿3. 酸雨的主要气体成分是;A. SO2B. SO3C. CO2D. HF4. 土壤中含盐量高于,植物生长将会受到严重抑制;A. 0.2% B.0.4% C. 0.1% D. 0.3%5. 下列属于耐盐绿肥作物的是;A. 田菁B.向日葵 C. 甜菜 D. 油菜6. 总称为逆境逃避;A. 避逆性和耐逆性B. 御逆性和避逆性C. 耐逆性和御逆性D. 抗逆性和耐逆性7. 逆境下植物的呼吸速率变化有三种类型:;A. ①降低, ②先升高后降低,③明显增强B. ①降低, ②先升高后降低, ③不变化C. ①不变化, ②先升高后降低, ③明显增强D. ①降低, ②不变化, ③明显增强8. 参与细胞渗透调节的物质种类大致可分为两大类;A. 一类是无机离子,一类是有机物质B. 一类是无机离子,一类是脯氨酸C. 一类是可溶性糖,一类是甜菜碱D. 一类是无机离子,一类是可溶性糖9. 在植物受旱情况下,细胞中的含量显著提高;A. 天冬氨酸B. 精氨酸C. 脯氨酸D. 谷氨酸10. 以下哪种蛋白质不是逆境蛋白A. 热击蛋白B. 冷响应蛋白C. 盐逆境蛋白D. 叶绿蛋白11. 缺水、缺肥、盐渍等处理可提高烟草对低温和缺氧的抵抗能力,这种现象是的体现;A. 交叉适应B. 低温锻炼C. 逆境忍耐D. 逆境逃避12. 在多数逆境条件下植物体内脱落酸含量会;A. 减少B. 增多C. 变化不大13. 植物对冰点以上低温的适应能力叫;A. 抗寒性B. 抗冷性C. 抗冻性D. 耐寒性14. 膜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高,相变温度;A. 高B. 低C. 不受影响15. 膜脂中在总脂肪酸中的相对比值,可作为衡量植物抗冷性的生理指标;A. 脂肪酸链长B. 脂肪酸C. 不饱和脂肪酸D. 不饱和脂肪酸双键16. 影响植物区系分布的因素是;A. 温度、光强度、降雨量等气候因素B. 地势起伏、地质性质等自然地理因素C. 天然或人为的环境污染和植物种群之间或之内的生存竞争D. 上述A、B、C三者变化是相一致的17. 植物受到干旱胁迫时,光合速率会;A. 上升B. 下降C. 变化不大18. 当植物细胞遭受寒害时,随着寒害伤害程度的增加,质膜电阻;A. 不变B. 变小C. 变大D. 无规律地变化19. 以下哪种途径不是提高植物的抗性的正确途径;A. 低温锻炼可提高植物抗冷性B. 植物适应盐胁迫的关键问题是排盐C. 增施氮肥能提高植物的抗性D. 合理使用生长延缓剂与抗蒸腾剂可提高作物抗旱性20. 受冷害的植物有多种表现,以下各种表现中,仅没有实验依据;A. 代谢紊乱B. 离子泄露C. 光合速率增加D. 膜透性增加21. 胞内结冰直接引起植物受害的原因是;A. 使原生质过度脱水B. 冰晶体对细胞的机械损伤C. 解冻过快对细胞的损伤D. 对质膜与细胞器以及整个细胞质产生破坏作用22. 细胞间结冰伤害的主要原因是;A. 原生质过度脱水B. 机械损伤C. 膜伤害23. 经过低温锻炼后,植物组织内降低;A. 可溶性糖含量B. 自由水/束缚水的比值C. 脯氨酸含量D. 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24. 作物越冬时体内可溶性糖的含量;A. 增多B. 减少C. 变化不大25. 高温的直接伤害是;A. 蛋白质合成下降B. 高温下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植物发生饥饿C. 蛋白质变性D. 高温使氧气的溶解度减小,无氧呼吸所产生的有毒物质26. 借缩短生育期的方法,在较短的雨季中迅速完成生活史,从而避开干旱的植物称为植物;A. 耐旱B. 御旱C. 避旱D. 抗旱27. 干旱伤害植物的根本原因是;A. 原生质脱水B. 机械损伤C. 代谢紊乱D. 膜透性改变28. 可作为选择抗旱品种的形态生理指标为;A. 光合速率B. 蒸腾速率C. 根冠比D. 叶绿素含量29. 下列那些反应不是植物的抗旱适应;A. 1234B. 5678C. 9101112D. 131415161叶片面积减小;2叶片表面的沉积蜡质;3根冠比大增大;4根系向深层、湿润的土壤延伸;5乙烯含量提高,加快植物部分器官的脱落;6脱落酸从根部合成运向地上部分导致气孔关闭;7脯氨酸、甜菜碱等物质积累;8幼叶向老叶吸水,促使老叶枯萎死亡;9细胞的渗透调节维持植物的水分平衡;10诱导了一些植物体内的景天酸代谢途径;11渗透胁迫改变了基因表达;12诱导干旱逆境蛋白质合成;13液相水流的阻力提高;14改变了叶片的能量消耗方式;15呼吸短时间上升,而后下降;16细胞脱水,液泡收缩,细胞壁上形成很多折叠;30. 涝害的根源是细胞;A. 乙烯含量增加高B. 缺氧C. 无氧呼吸D. 营养失调31. 作物抗涝性的强弱决定于;A. 有无发达的通气系统B. 对有毒物质具忍耐力C. 对缺氧的适应能力D. 大的根冠比32. 造成盐害的主要原因为;A. 渗透胁迫B. 膜透性改变C. 代谢紊乱D. 机械损伤33. 通过生理或代谢过程来适应细胞内的高盐环境的抗盐方式称;A. 避盐B. 排盐C. 稀盐D. 耐盐34. 通过吸收水分或加快生长速率来稀释细胞内盐分浓度的抗盐方式称;A. 拒盐B. 排盐C. 稀盐D. 耐盐35. 通过回避盐胁迫的抗盐方式称;A. 避盐B. 排盐C. 稀盐D. 耐盐36. 将吸收的盐分主动排泄到茎叶表面的抗盐方式称;A. 拒盐B. 排盐C. 稀盐D. 耐盐37. 以下哪条不是植物抗病的途径;A. 产生屏障结构或组织局部坏死B. 产生病原相关蛋白C. 产生病菌抑制物D. 提高膜的透性38. 植物组织受伤害时,受伤处往往迅速呈褐色,其主要原因是;A. 醌类化合物的聚合作用B. 产生褐色素C. 细胞死亡D. 光的照射39. 最易受大气污染物的侵入与伤害的部位为;A. 芽B. 根C. 叶片D. 果实40. 我国当前最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是;A. 氟化物B. 二氧化硫C. 氯化物D. 氮氧化物41. 大气污染时,对植物有胁迫作用的气体主要是;A. 臭氧和二氧化碳B. 氮气和一氧化碳C. 二氧化碳和氢气D.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臭氧42. 叶片尖端发焦像火烧一样,是伤害植物最显著的特征;A. 臭氧B. 二氧化硫C. 氟化物D. 含氮化合物43. 甘薯感染黑斑病菌后产生的植保素是;A. 草酸B. 水杨酸C. 甘薯酮D. 多胺四、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 冬瓜日灼病主要是由于热害引起的;2. 植物为了适应干旱,根系发达而深扎,根/冠比大;3. 由于不利的土壤环境条件使植物吸水困难,导致植物水分亏缺的现象便为生理干旱;4. 同一植物在不同的发育时期抗涝能力也有所不同;5. 地上部对地下部输送氧气的能力大小与植物耐涝性密切相关;6. 碱土中盐类以Na2CO3、NaHCO3等为主要成分;7. 盐土中盐类以NaCl、Na2SO4等为主要成分;8. 土壤中含盐量超过0.2% ~ 0.5%,植物便不能生长;9. 在逆境条件下如高温、低温、干旱、大气污染等,植物体通过各种途径大量产生活性氧,而且在逆境条件下活性氧清除能力下降,造成活性氧积累,引起严重的危害;10. 红光和远红光两种状态可随光照条件的变化而相互转变;11. 诱导植物开花的关键在于暗期的作用;12. 用红光和远红光交替处理时,植物能否开花取决于最后处理的光是红光还是远红光;13. 幼年期时的植株不能感受外界成花诱导;14. 幼年期完成后才能感受环境刺激诱导开花;15. 草本植物的幼年期长达十几年;16. 花生没有幼年期,原因是花生种子的休眠芽中已有花原基;17. 植株一旦成熟非常稳定,只有经过有性生殖,才能重新进入幼年期;五、简答题1. 植物的逆境伤害主要包括哪些2. 植物冷害和植物冻害的区别是什么3. 提高植物抗冷性的途径主要有哪些4. 提高植物抗冻性的途径主要有哪些5. 提高植物抗盐性的途径主要有哪些6. 植物的抗病性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7. 有害气体危害植物的特点有哪些8. 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有哪些9. 提高植物抗热性的途径有哪些10. 提高植物抗旱性的生理措施有哪些11. 植物发生涝害时,抗涝措施主要有哪些12. 逆境条件下植物体内发生哪些生理生化变化13. 植物在环境保护中可起什么作用14. 植物的抗性有哪几种方式15. 在逆境中,植物体内积累脯氨酸有什么作用16. 植物感病后在生理生化方面有哪些变化17. 作物抗病的生理基础如何18. 什么叫植物的交叉适应交叉适应有哪些特点第六单元植物的逆境生理试题库答案一、名词解释1. 逆境:对植物生存与生长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2. 抗逆性: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和忍耐能力;3. 锻炼:植物对不利于生存的环境的逐步适应过程;4. 寒害:低温对植物造成的伤害;5. 抗寒性:植物对低温的适应和抵抗的能力;6. 热害:温度过高≥35 ℃对植物产生的伤害;7. 旱害:由于土壤水分缺乏或大气相对湿度过低对植物造成的伤害;8. 萎蔫:植物在水分亏缺严重时,细胞失水紧张,叶片和茎的幼嫩部分下垂的现象;9. 涝害:土壤积水或土壤过湿对植物的伤害;10. 抗涝性:植物对水分过多的适应能力或抵抗能力;11. 盐碱土:一般在气候干燥、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的地区,由于降水量小,蒸发强烈,促进地下水位上升,盐分残留在土壤表层形成的土;12. 病害: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寄生植物体内,对寄生植物的危害叫病害;13. 植物抗病性:植物对病原微生物侵染的抵抗力;14. 植保素:指寄主被病原菌侵染后才产生的一类对病菌有毒的物质;15. 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引起土壤恶化的现象;16. 胁迫:任何一种使植物内部产生有害变化或潜在有害变化的环境因子;17. 避逆性:植物通过物理障碍或生理生化途径完全排除或部分排除逆境对植物体产生的直接有害效应来抵抗逆境的方式;18. 耐逆性:是指植物虽然经受逆境的直接效应,但可通过代谢反应阻止、降低或修复逆境效应造成的损害来抵抗逆境的方式;二、填空题1. 有害气体对植物的危害方式主要有急性危害、慢性危害和隐性危害3 种;2. 植物的抗盐性主要体现在聚盐、泌盐、稀盐和拒盐4 种方式;3. 植物冷害主要包括延迟型冷害和障碍型冷害2 种类型;4. 植物的旱害类型主要包括大气干旱、土壤干旱和生理干旱3 种;5. 萎蔫可分为暂时萎蔫和永久萎蔫2 种;6. 根据植物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可将植物分为水生植物、中生植物、旱生植物3 种;7. 植物对逆境的抵抗主要有2 种方式,分别为避逆性和耐逆性;8. 冻害是由于植物或植物组织结冰引起的,结冰伤害有2 种类型:胞间结冰和胞内结冰;9. 逆境是指对植物生存生长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根据环境的种类的不同又可将逆境分为生物因素逆境和理化因素逆境等类型;10. 生物膜的透性对逆境的反应是比较敏感的,如在干旱、冰冻、低温、高温、盐渍、SO2污染和病害发生时,质膜透性都增大,内膜系统出现膨胀、收缩或破损;在正常条件下,生物膜的膜脂呈液晶态,当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膜脂变为晶态;11. 根据田间观察害虫在植物上生存、发育和繁殖的相对情况,寄主植物对虫害的反应可分为如下类型:免疫型;高抗型;低抗型;易感型;高感型;12. 植物在受到盐胁迫时发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渗透胁迫,离子失调与单盐毒害,膜透性改变,生理代谢紊乱;13. 涝害对植物的影响核心问题是液相中含氧量少,缺氧给植物的代谢、生长和形态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影响;会引起代谢紊乱,营养失调乙烯增加生长受抑等现象;作物抗涝性的强弱决定于对缺氧的适应能力;14. 胞间结冰引起植物受害的主要原因是:原生质过度脱水,冰晶体对细胞的机械损伤;解冻过快对细胞的损伤;胞内结冰对细胞的危害更为直接,冰晶形成以及融化时对质膜与细胞器以及整个细胞质产生破坏作用;胞内结冰常给植物带来致命的损伤;15. ABA是一种胁迫激素,它在调节植物对逆境的适应中显得最为重要;ABA主要通过关闭气孔,保持组织内的水分平衡,增强根的透性,提高水的通导性等来增加植物的抗性;16. 病害对植物的生理生化有以下影响:水分平衡失调;呼吸作用加强;光合作用抑制;激素发生变化;同化物运输受干扰;17. 土壤污染主要来自水污染和大气污染;18. 氟化物中,排放量最大、毒性最强的是HF;19. 小麦抗氰化物的能力比玉米强;20. 木本植物抗SO2的能力比草本植物强;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不属于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的是D;A. 工业“三废”B. 农药C. 化肥D. 酸雨2. 下列可作为监测SO2的指示植物的是D;A. 向日葵B. 甘蓝C. 燕麦D. 紫花苜蓿3. 酸雨的主要气体成分是A;A. SO2B. SO3C. CO2D. HF4. 土壤中含盐量高于 B ,植物生长将会受到严重抑制;A. 0.2% B.0.4% C. 0.1% D. 0.3%5. 下列属于耐盐绿肥作物的是A;A. 田菁B.向日葵 C. 甜菜 D. 油菜6. B总称为逆境逃避;A. 避逆性和耐逆性B. 御逆性和避逆性C. 耐逆性和御逆性D. 抗逆性和耐逆性7. 逆境下植物的呼吸速率变化有三种类型:A;A. ①降低, ②先升高后降低,③明显增强B. ①降低, ②先升高后降低, ③不变化C. ①不变化, ②先升高后降低, ③明显增强D. ①降低, ②不变化, ③明显增强8. 参与细胞渗透调节的物质种类大致可分为两大类A;A. 一类是无机离子,一类是有机物质B. 一类是无机离子,一类是脯氨酸C. 一类是可溶性糖,一类是甜菜碱D. 一类是无机离子,一类是可溶性糖9. 在植物受旱情况下,细胞中的C含量显著提高;A. 天冬氨酸B. 精氨酸C. 脯氨酸D. 谷氨酸10. 以下哪种蛋白质不是逆境蛋白 DA. 热击蛋白B. 冷响应蛋白C. 盐逆境蛋白D. 叶绿蛋白11. 缺水、缺肥、盐渍等处理可提高烟草对低温和缺氧的抵抗能力,这种现象是A的体现;A. 交叉适应B. 低温锻炼C. 逆境忍耐D. 逆境逃避12. 在多数逆境条件下植物体内脱落酸含量会B;A. 减少B. 增多C. 变化不大13. 植物对冰点以上低温的适应能力叫 B ;A. 抗寒性B. 抗冷性C. 抗冻性D. 耐寒性14. 膜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高,相变温度B;A. 高B. 低C. 不受影响15. 膜脂中C在总脂肪酸中的相对比值,可作为衡量植物抗冷性的生理指标; A. 脂肪酸链长 B. 脂肪酸 C. 不饱和脂肪酸 D. 不饱和脂肪酸双键16. 影响植物区系分布的因素是D;A. 温度、光强度、降雨量等气候因素B. 地势起伏、地质性质等自然地理因素C. 天然或人为的环境污染和植物种群之间或之内的生存竞争D. 上述A、B、C三者变化是相一致的17. 植物受到干旱胁迫时,光合速率会B ;A. 上升B. 下降C. 变化不大18. 当植物细胞遭受寒害时,随着寒害伤害程度的增加,质膜电阻B;A. 不变B. 变小C. 变大D. 无规律地变化19. 以下哪种途径不是提高植物的抗性的正确途径C;A. 低温锻炼可提高植物抗冷性B. 植物适应盐胁迫的关键问题是排盐C. 增施氮肥能提高植物的抗性D. 合理使用生长延缓剂与抗蒸腾剂可提高作物抗旱性20. 受冷害的植物有多种表现,以下各种表现中,仅C没有实验依据;A. 代谢紊乱B. 离子泄露C. 光合速率增加D. 膜透性增加21. 胞内结冰直接引起植物受害的原因是D;A. 使原生质过度脱水B. 冰晶体对细胞的机械损伤C. 解冻过快对细胞的损伤D. 对质膜与细胞器以及整个细胞质产生破坏作用22. 细胞间结冰伤害的主要原因是A;A. 原生质过度脱水B. 机械损伤C. 膜伤害23. 经过低温锻炼后,植物组织内B降低;A. 可溶性糖含量B. 自由水/束缚水的比值C. 脯氨酸含量D. 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24. 作物越冬时体内可溶性糖的含量A;A. 增多B. 减少C. 变化不大25. 高温的直接伤害是C;A. 蛋白质合成下降B. 高温下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植物发生饥饿C. 蛋白质变性D. 高温使氧气的溶解度减小,无氧呼吸所产生的有毒物质26. 借缩短生育期的方法,在较短的雨季中迅速完成生活史,从而避开干旱的植物称为C 植物;A. 耐旱B. 御旱C. 避旱D. 抗旱27. 干旱伤害植物的根本原因是A;A. 原生质脱水B. 机械损伤C. 代谢紊乱D. 膜透性改变28. 可作为选择抗旱品种的形态生理指标为C;A. 光合速率B. 蒸腾速率C. 根冠比D. 叶绿素含量29. 下列那些反应不是植物的抗旱适应D;A. 1234B. 5678C. 9101112D. 131415161叶片面积减小;2叶片表面的沉积蜡质;3根冠比大增大;4根系向深层、湿润的土壤延伸;5乙烯含量提高,加快植物部分器官的脱落;6脱落酸从根部合成运向地上部分导致气孔关闭;7脯氨酸、甜菜碱等物质积累;8幼叶向老叶吸水,促使老叶枯萎死亡;9细胞的渗透调节维持植物的水分平衡;10诱导了一些植物体内的景天酸代谢途径;11渗透胁迫改变了基因表达;12诱导干旱逆境蛋白质合成;13液相水流的阻力提高;14改变了叶片的能量消耗方式;15呼吸短时间上升,而后下降;16细胞脱水,液泡收缩,细胞壁上形成很多折叠;30. 涝害的根源是细胞B;A. 乙烯含量增加高B. 缺氧C. 无氧呼吸D. 营养失调31. 作物抗涝性的强弱决定于C;A. 有无发达的通气系统B. 对有毒物质具忍耐力C. 对缺氧的适应能力D. 大的根冠比32. 造成盐害的主要原因为A;A. 渗透胁迫B. 膜透性改变C. 代谢紊乱D. 机械损伤33. 通过生理或代谢过程来适应细胞内的高盐环境的抗盐方式称D;A. 避盐B. 排盐C. 稀盐D. 耐盐34. 通过吸收水分或加快生长速率来稀释细胞内盐分浓度的抗盐方式称 C ;A. 拒盐B. 排盐C. 稀盐D. 耐盐35. 通过回避盐胁迫的抗盐方式称A;A. 避盐B. 排盐C. 稀盐D. 耐盐36. 将吸收的盐分主动排泄到茎叶表面的抗盐方式称B;A. 拒盐B. 排盐C. 稀盐D. 耐盐37. 以下哪条不是植物抗病的途径; DA. 产生屏障结构或组织局部坏死B. 产生病原相关蛋白C. 产生病菌抑制物D. 提高膜的透性38. 植物组织受伤害时,受伤处往往迅速呈褐色,其主要原因是A;A. 醌类化合物的聚合作用B. 产生褐色素C. 细胞死亡D. 光的照射39. 最易受大气污染物的侵入与伤害的部位为C;A. 芽B. 根C. 叶片D. 果实40. 我国当前最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是B;A. 氟化物B. 二氧化硫C. 氯化物D. 氮氧化物41. 大气污染时,对植物有胁迫作用的气体主要是D;A. 臭氧和二氧化碳B. 氮气和一氧化碳C. 二氧化碳和氢气D.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臭氧42. 叶片尖端发焦像火烧一样,是C伤害植物最显著的特征;A. 臭氧B. 二氧化硫C. 氟化物D. 含氮化合物43. 甘薯感染黑斑病菌后产生的植保素是C;A. 草酸B. 水杨酸C. 甘薯酮D. 多胺四、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 冬瓜日灼病主要是由于热害引起的; √2. 植物为了适应干旱,根系发达而深扎,根/冠比大; √3. 由于不利的土壤环境条件使植物吸水困难,导致植物水分亏缺的现象便为生理干旱; √4. 同一植物在不同的发育时期抗涝能力也有所不同; √5. 地上部对地下部输送氧气的能力大小与植物耐涝性密切相关; √6. 碱土中盐类以Na2CO3、NaHCO3等为主要成分; √7. 盐土中盐类以NaCl、Na2SO4等为主要成分; √8. 土壤中含盐量超过0.2% ~ 0.5%,植物便不能生长; √9. 在逆境条件下如高温、低温、干旱、大气污染等,植物体通过各种途径大量产生活性氧,而且在逆境条件下活性氧清除能力下降,造成活性氧积累,引起严重的危害; √10. 红光和远红光两种状态可随光照条件的变化而相互转变; √11. 诱导植物开花的关键在于暗期的作用; √12. 用红光和远红光交替处理时,植物能否开花取决于最后处理的光是红光还是远红光; √13. 幼年期时的植株不能感受外界成花诱导; √14. 幼年期完成后才能感受环境刺激诱导开花; √15. 草本植物的幼年期长达十几年; ×16. 花生没有幼年期,原因是花生种子的休眠芽中已有花原基; √17. 植株一旦成熟非常稳定,只有经过有性生殖,才能重新进入幼年期; √五、简答题1. 植物的逆境伤害主要包括哪些答题要点:寒害冷害和冻害、热害、旱害、涝害、盐害、病害、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2. 植物冷害和植物冻害的区别是什么答题要点:植物冷害是指0 ℃以上的低温对植物造成的伤害;而植物冻害是指0 ℃以下低温使植物组织内结冰而引起的伤害;3. 提高植物抗冷性的途径主要有哪些答题要点:1低温锻炼:植物对低温的抵抗是一个适应过程锻炼,许多植物如果预先给予适当的低温锻炼,以后可经受更低温度的影响而不致受害;如黄瓜、茄子等幼苗移出温室前,用10 ℃的低温处理2 ~ 3 d,移栽后可抗3 ~ 5 ℃的低温;2化学药剂处理:矮壮素CCC、ABA、CTK、2,4-D均可提高植物的抗冷性;3培育抗寒早熟品种此外,营造防护林、增施牛羊粪、多施P、K肥、有色薄膜覆盖、铺草等均有助于提高植物的抗冷性;4. 提高植物抗冻性的途径主要有哪些答题要点:1及时播种、培土、控肥、通气,促进幼苗健壮生长;2寒流霜冻来临前实行冬灌、熏烟、盖草等;3合理施肥,多施厩肥和绿肥,增施钾肥;4早春育秧,采用地膜覆盖;5选育抗冻性强的优良品种;5. 提高植物抗盐性的途径主要有哪些答题要点:1选育抗盐品种;2抗盐锻炼:播前用一定浓度的盐溶液处理种子;3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IAA可促使作物生长和吸水,提高其抗盐性;ABA能诱导气孔关闭,减少蒸腾作用和盐的被动吸收,提高作物的抗盐能力;4改造盐碱土:合理灌溉、泡田洗盐、增施有机肥、盐土播种、种植耐盐绿肥作物田菁、种植耐盐树种沙枣、紫穗槐、种植耐盐碱作物向日葵、甜菜等; 6. 植物的抗病性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答题要点:1避病:病原物的感发期和寄主的感发期相互错开,寄主避免受害;2抗侵入:寄主具有形态、解剖及生理生化的某些特点,阻止或削弱某些病原物的侵染,如植物叶表皮的茸毛、刺、蜡质和角质层等;3抗扩展:寄主某些组织结构或生理生化特征,使侵入寄主的病原物的进一步扩展受阻或被限制,如厚壁、木栓及角质组织等;4过敏性反应:也叫保护性坏死反应,指病原物侵染后,侵染点及附近的寄主细胞和组织很快死亡,使病原物不能进一步扩展的现象;。

忍冬属藤本植物资源的栽培及应用

忍冬属藤本植物资源的栽培及应用

地理分布与生态习性
地理分布
忍冬属藤本植物主要分布在亚洲、欧 洲和北美洲的温带地区,特别是在亚 洲的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分布广 泛。
生态习性
忍冬属藤本植物通常生长在山地、丘 陵、森林、灌丛等环境中,喜欢温暖 湿润的气候,耐寒性较强。
生物学特性
生长特性
忍冬属藤本植物的生长速度较慢,但寿命较长,能够攀援生长到较高的位置。 它们通常在春季和夏季生长旺盛,秋季结出果实,冬季进入休眠状态。
通过发展忍冬属藤本植物的种植、加工和销售等环节 ,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 。
04
市场前景与展望
市场需求与趋势
生态修复需求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 视,忍冬属藤本植物因其 良好的生态修复功能,市 场需求逐渐增加。
园艺观赏价值
忍冬属藤本植物花色艳丽 ,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可用于园林景观的营造和 家庭园艺。
临床应用
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肺炎 、口腔溃疡等症状,对于一些 感染性疾病也有较好的疗效。
Hale Waihona Puke 注意事项在使用忍冬属藤本植物药材时 ,应遵循医嘱,避免过量使用
或不当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观赏价值
园林应用
忍冬属藤本植物具有优美的攀援姿态和丰富的花色,是园 林绿化的优良植物。可用于花架、花坛、花篱等处,增添 园林景观的层次感和色彩。
未来发展方向与策略
加强新品种选育
通过育种手段,选育适应性更强、产量 更高、品质更优的忍冬属藤本植物新品
种。
拓展应用领域
除了生态修复、园艺观赏和药用保健 等领域,进一步拓展忍冬属藤本植物
在食品、日化等领域的应用。
推广高效栽培技术
推广现代化的栽培技术,提高单产和 品质,降低生产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1 1
( 1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系 ,河北 秦皇岛 , 066600; 2 河北省昌黎县第三初级中学 )
摘要 : 为了解园林绿化植物对微生物生长的作用 ,以金银木 、 天目琼花 、 接骨木和锦带花为材料 , 采用室外自 然沉降法研究了该 4 种植物茎叶浸提液对空气中细菌 、 放线菌 、 真菌等三类微生物的影响 。结果表明 : 4 种植 物不同浓度的浸提液对细菌 、 放线菌 、 真菌的生长均有影响 , 1 g・L - 1的茎叶浸提液对细菌 、 放线菌 、 真菌菌落 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或作用不明显 ; 2 g・L - 1的茎叶浸提液对细菌 、 真菌菌落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对放线菌 菌落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 4 g・L - 1的茎叶浸提液除锦带花和接骨木对放线菌菌落的生长分别具有促进作用 和作用不明显之外 ,其余对细菌 、 放线菌 、 真菌菌落的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 ,其中金银木和天目琼花茎叶浸提 液对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 ,达到了 99. 7% 。 关键词 : 忍冬科植物 ; 浸提液 ; 空气微生物 ; 抑制作用 中图分类号 : S789. 2; S688. 999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672 2 7983 (2008) 04 2 0046 2 04
空气中存在着许多种类的微生物 ,其含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气候条件 、 尘埃颗粒的粒径 、 人口密 集程度 、 人为活动强度 、 化学污染物质 、 绿地类型及面积大小 、 绿地植物的种类及郁闭度等 。即使是人为 活动量相似 、 气候因素相同的同一类地区 ,空气微生物含量也因绿化植物的种类 、 数量的差异而明显不 同 。绿色植物可以通过滞尘作用减少或通过茎 、 叶分泌物杀死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 。随着科技的发展 , 人们开始对植物的抑菌杀菌作用进行研究 ,发现几乎所有的植物都能分泌挥发性物质来抑制或杀灭细 [ 1 ~7 ] 菌、 真菌 、 原生动物等 。掌握各种植物抑菌效果 , 不仅可为城市环保生态系统建设提供定量的参考 数据 ,还可以指导人们科学地养生 、 保健 、 锻炼身体 、 适时适地地开展生态旅游活动 。随着人们对环境质 量要求的提高 ,绿化美化城市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以忍冬科 ( Cap rifoliaceae ) 4 种绿化树种 — — — 金 银木 (L on icera m aack ii M axim ) 、 接骨木 ( S am bucus w illiam sii Hance ) 、 天目琼花 ( V ibu rnum sa rgen tii Koe2 hne )和锦带花 (W eigelas florida B unge )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这 4 种植物浸提液对空气中微生物的抑制作 用 ,以期了解这些植物对微生物生长的作用 ,为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
落的生长 , 抑菌率为 31. 8% ; 促进放线菌菌落的生长 , 促菌率为 268. 2% ; 对真菌菌落的生长无显著影 响 。 4 g ・L 的接骨木茎叶浸提液极显著地抑制细菌和真菌菌落的生长 , 抑菌率分别为 57. 5% 和
69. 3% ; 对放线菌菌落的生长无显著影响 。
表 3 接骨木茎叶浸提液对空气中微生物的影响 浸提液的质量浓度
真菌相对菌落数
107. 33 ± 10. 33 a A 104. 33 ± 8. 67 a A 86. 00 ± 10. 00 b A 14. 67 ± 6. 00 c B
0 (对照 )
0. 33 ± 1. 00 c C
2. 2 天目琼花茎叶浸提液对细菌 、 放线菌 、 真菌菌落数量的影响
除 1 g・L 的天目琼花茎叶浸提液培养的真菌菌落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外 ,其余相互之间差异 - 1 显著或极显著 (表 2 ) 。低浓度 ( 1 g・L )的天目琼花茎叶浸提液极显著地促进细菌 、 放线菌菌落菌落 的生长 ,促菌率分别为 6. 5%和 177. 0% ,随着浓度的增加 ,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质 量浓度为 2 g・L 的天目琼花茎叶浸提液极显著抑制细菌和真菌菌落的生长 , 抑菌率分别为 19. 6%和
表 1 金银木茎叶浸提液对空气中微生物的影响 浸提液的质量浓度
/ ( g・L 1 2 4
-1
)
细菌相对菌落数
107. 33 ± 4. 33 a A 114. 00 ± 6. 67 a A 45. 67 ± 2. 00 b B
放线菌相对菌落数
107. 33 ± 14. 67 c C 297. 67 ± 15. 33 a A 186. 00 ± 8. 00 b B 81. 00 ± 5. 00 d C
1 g・L 的金银木茎叶浸提液对放线菌的促进作用极显著 ,达到 177. 0% 。质量浓度为 2 g・L 时的
-1 - 1
- 1
浸提液培养的细菌 、 真菌菌落数目与对照相比菌落数减少 ,抑菌率分别为 57. 4%和 19. 6% ; 培养的放线菌 菌落数目比 1 g・L 浸提液培养的极显著减少 ,但与对照相比仍具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 ,促菌率达 73.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第 22 卷第 4 期 , 2008 年 12 月 Journal of Hebei Nor 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Vol . 22 No. 4 Dec 2008
4 种忍冬科植物浸提液对空气中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张风娟 ,陈凤敏 ,徐兴友 ,孟宪东
57. 7% ; 极显著促进放线菌菌落的生长 , 促菌率为 73. 8% 。浓度为 4 g・L 的天目琼花茎叶浸提液均
- 1 - 1
- 1
极显著抑制细菌 、 放线菌和真菌菌落的生长 ,抑菌率分别为 86. 3% , 24. 3%和 99. 7% 。
表 2 天目琼花茎叶浸提液对空气中微生物的影响 浸提液的质量浓度

4 期 张风娟等 4 种忍冬科植物浸提液对空气中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47
置在距地面 1. 2 ~1. 5 cm 的支持物上 ,迅速打开培养皿盖 ,于空气中暴露 10 m in 后迅速盖上 ,用保鲜膜 包好带回实验室 ,置于 27 ℃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细菌培养 24 h,放线菌和真菌培养 48 h 后观察并记录 各皿菌落数 ,计算相对菌落数和抑菌率 。
真菌相对菌落数
107. 33 ± 10. 33 a A 104. 33 ± 4. 33 a A 86. 00 ± 3. 67 b B 14. 67 ± 5. 00 c C
0 (对照 )
0. 33 ± 0. 00 d D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1. 4 菌种的采集
利用自然沉降法收集空气中的细菌 、 放线菌 、 真菌
收稿日期 : 2008 2 07 2 27; 修改稿收到日期 : 2008 2 10 2 13
[8]
。采样时 ,将灭过菌的盛有培养基的培养皿放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 ( g・L 1 2 4
-1
)
细菌相对菌落数
107. 33 ± 4. 33 b B 114. 00 ± 0. 33 a A 45. 67 ± 0. 67 c C
放线菌相对菌落数
107. 33 ± 14. 67 c C 297. 67 ± 4. 67 a A 186. 00 ± 4. 33 b B 81. 00 ± 5. 00 d D

48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2 卷
2. 3 接骨木茎叶浸提液对细菌 、 放线菌 、 真菌菌落数量的影响 1 g・L 的接骨木茎叶浸提液极显著地促进细菌和放线菌菌落的生长 , 促菌率分别为 6. 5%和
- 1 295. 7% ,对真菌菌落的生长无显著影响 (表 3 ) 。 2 g・L 的接骨木茎叶浸提液则极显著地抑制细菌菌 - 1
26. 2% ,对放线菌菌落的生长仍具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 ,促菌率为 146. 7% 。
1 材料和方法
1. 1 供试材料
供试植物为忍冬科的 4 种常见园林绿化植物 : 接骨木 、 金银木 、 天目琼花和锦带花 ,均采自河北科技 师范学院校内 。
1. 2 浸提液的制备
分别取接骨木 、 金银木 、 天目琼花和锦带花的茎叶各 30 g,剪成 2 cm 长的小段 ,分别放入 4 个烧杯 中 ,每个烧杯加 150 mL 体积分数为 0. 45 的乙醇浸提 48 h,浸提液用滤纸过滤 2 次 ,在无菌条件下用体 - 1 积分数为 0. 45 的乙醇配制成质量浓度分别为 50, 100, 200 g・L 的茎叶浸提液 ,放入冰箱中待用 。 1. 3 培养基的配置 按照常规方法配制细菌培养基 ( NA 培养基 ) 、 真菌培养基 ( PGA 培养基 ) 和放线菌培养基 (高氏 1 - 1 号培养菌 ) 。无菌条件下在 50 mL 培养基中分别加入 6 mL 质量浓度分别为 50, 100, 200 g・L 的植物 浸提液 ,充分摇匀 ,以空白 (不加浸提液 )作为对照 。每个水平 3 次重复 。
1. 5 数据统计与处理
按 1991 年 12 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确定的公共场所每立方厘米空气微生物的计算公 式 ,计算出各种处理的微生物数 。具体公式为 : 菌数 ・m
- 3
= 50 0培养皿中菌落平均数 (个 ) ; A 为培养皿的面积 ( cm ) ; T 为打开培养皿盖的时间 (m in )
8% 。当浸提液的质量浓度为 4 g・L 时 ,与 2 g・L 的浸提液相比 ,前者培养的细菌、 放线菌、 真菌菌落
- 1 -1 - 1
数目都有所下降 ;与对照相比 ,细菌、 真菌的菌落数极显著下降 ,其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几乎为 100% ,对真菌 的抑制作用为 86. 3% ;与对照相比 ,培养的放线菌菌落数量显著下降 ,其抑菌率为 24. 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