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生态学-4.1生物群体的相互作用
微生物生态学

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种群组成、数量变动、生物地理分布规律以及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
微生物是地球上最古老、数量最多、多样性最丰富的生物群体之一,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功能。
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对于揭示生物圈中微生物的生态分布规律、了解微生物参与地球生物化学循环以及应用于环境保护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生态学主要研究微生物在各种自然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和种群组成。
地球上的各种环境如土壤、水体、空气、极地和深海等都是微生物的栖息地。
微生物能够适应各种极端环境,比如高温、低温、高盐、酸碱等,这使得它们具有广泛的生态适应性。
研究人员通过采集样品,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可以了解微生物的多样性和数量变动趋势。
微生物生态学还研究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生物地理学分布规律。
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富营养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会显著高于贫瘠土壤。
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可以揭示不同地理位置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从而了解各地微生物群落的特点和功能。
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微生物生态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微生物参与了地球上各种生物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如碳循环、氮循环和硫循环等。
微生物通过降解有机物和矿物质的转化,将其中的元素释放到环境中,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同时,微生物还参与了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的反应催化和能量转化,对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不仅对于理解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地理分布和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环境保护和生物技术等领域也有着广泛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微生物的生态特征和功能,可以应用于环境污染修复、土壤改良、农业生产和食品工业等方面。
此外,微生物生态学还有助于发展微生物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开发,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总之,微生物生态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领域,通过研究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种群组成、数量变动和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有助于揭示地球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的生态规律,推动环境保护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微生物生态学

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在多样性、功能和相互作用方面的科学学科。
它关注微生物在各种环境中的分布、丰度、活动和相互关系,涉及到土壤、水体、大气、生物体和工业等多个领域。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环境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影响。
一、微生物多样性微生物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群体,其多样性非常丰富。
微生物的多样性涉及不同种类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它们根据不同的生理特征、生活方式和环境适应能力,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通过对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各种微生物的分类和分布规律,进而揭示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二、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微生物在环境中参与了物质循环的各个环节。
例如,一些微生物能够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无机物质,促进有机物质的降解和循环利用。
这些微生物被称为分解者,对于生态系统中有机物质的降解和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一些微生物也能够参与到氮、磷、硫等元素的循环过程中,促进这些元素的转化和利用。
这些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三、微生物在能量转化中的作用微生物在能量转化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光合微生物如藻类和光合细菌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释放出氧气。
这些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来源。
而一些微生物则能够利用化学反应或者化学能转换为生物能,比如嗜热微生物可以利用地热能为能量来源,这些微生物在一些特殊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四、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微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例如,共生是微生物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
共生关系指的是两个或多个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相互依赖生存的关系。
比如植物根际微生物与植物根系之间的关系,植物通过根分泌物为微生物提供生长条件,而微生物则提供植物营养元素的转化和保护植物根系免受病原微生物侵染。
此外,微生物之间还存在竞争、共存、共同利用资源等相互作用关系,这些相互作用在微生物群落的稳定和功能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种群间微生物相互作用

种群间微生物相互作用
种群间微生物相互作用是指不同微生物种群之间通过各种方式相互影响的过程。
这些相互作用可以是有益的、中性的或有害的,它们对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产生重要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种群间微生物相互作用类型:
1. 共生:两种或更多微生物种群之间建立的互惠关系,其中每个种群都从相互作用中获益。
例如,一些细菌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为植物提供养分,同时从植物中获得能量。
2. 互生:两种或更多微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但并非所有种群都从相互作用中直接获益。
例如,一些细菌可以分解有机物并产生可供其他微生物利用的小分子物质。
3. 竞争:两个或更多微生物种群之间为了有限的资源而发生的相互抑制关系。
竞争可以是直接的(例如,争夺养分或空间)或间接的(例如,通过产生抑制其他种群生长的物质)。
4. 捕食:一种微生物种群以其他微生物种群为食的关系。
捕食者可以通过直接吞噬或利用其他微生物产生的物质来获取营养。
5. 寄生:一种微生物种群对另一种微生物种群造成损害的关系,通常导致宿主种群的生长或繁殖受到抑制。
寄生可以是内寄生(例如,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或外寄生(例如,细菌附着在宿主表面并汲取营养)。
6. 中性:两个或更多微生物种群之间没有明显的相互作用或影响。
它们可以共存,但彼此之间没有积极或消极的关系。
这些相互作用类型构成了微生物群落中复杂的生态网络,它们共同影响着微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和生态功能。
了解种群间微生物相互作用对于理解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和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微生物是指那些不眼睛看不见的微小生物体,具有原核或真核细胞结构,主要包括细菌、古菌、真菌、蓝藻等。
它们普遍存在于土壤、水体、生物体的体液等环境中,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态之一,也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繁多,它们之间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
一些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协同作用,发挥出比单独生存更大的作用,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状况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1. 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微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有些是竞争关系,有些则是协作关系。
而微生物之间的协同作用是指两个或多个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共同发挥作用,从而产生一些对环境有利的效应。
以下列举一些主要的协同作用:1.1 突破物质降解难关有些物质在环境中的分解相当缓慢,且分解产物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较高,严重污染了环境。
这时,微生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一些真菌和细菌共同降解木质素等难降解有机物,可使这些有机物中的碳、氢等元素循环利用。
1.2 矿物质的循环在环境中,矿物质常常以固体或液态形式存在,无法被植物或动物直接利用。
微生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可以将这些矿物质转化为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形式。
例如,一些细菌可以将氮气转化为氨,再由其他细菌转化为硝酸盐等易于被植物吸收的形式。
1.3 协同抗病微生物之间的协同作用还可在植物和动物的健康上起到重要作用。
排除病原体是一个重要的生物防线,一些微生物可以共同作用,对某些病原体发起进攻,使其失去侵染能力,从而为植物和动物提供保护。
2.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态学上,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体和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非生物成分所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简单列举一些主要作用:2.1 碳循环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碳循环的关键角色。
微生物通过吸收二氧化碳(CO2)来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将其转化为有机物和能量。
同时,微生物还将能量和有机物向外释放,既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也促进了碳循环。
微生物生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微生物生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础、最古老的生命形式之一,其在自然环境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微生物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分布、数量、相互作用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的学科。
微生物生态系统是由微生物群体、宿主生物和环境组成的复杂系统。
微生物在环境中与其他生物群体相互作用,对环境的质量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微生物群体的分布和数量微生物是自然界中速生速灭的生物,其数量和分布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大。
微生物栖息的地方包括土壤、水体、陆地和海洋以及各种宿主生物。
微生物数量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生物的细胞数量通常是以每升水或每克土壤中的细胞数计算的,范围为10至1000亿个细胞。
微生物数量越大,生态系统就越复杂和丰富。
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它们之间存在着竞争和合作。
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微生物在土壤中与根系相互作用,维持生机。
微生物通过共生生物作用,在土壤中与根系相互作用,形成一种高效的脱钾和脱磷能力。
微生物的生长和其他生物群体的生长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微生物所释放的营养物质对其他生物的生长的影响。
三、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许多重要过程的关键因素。
它们通过分解、腐败和能量传递等过程,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功能。
具体地说,微生物通过分解死亡植物和动物的有机物质,将其中的营养物质还原为无机盐,为其他生物提供营养物质。
微生物在土壤中通过光合作用和硝化作用,将氮元素还原为无机氮,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营养。
微生物还通过生产大量的有机物质,例如酸、酶和黏合剂,改变土壤的物理特性,从而保护和丰富了土壤。
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不仅限于土壤中,它们在水体和大气中同样存在着一定的功能和作用。
微生物在水体中通过脱氮作用和溶氧作用,维持水体中的氮循环和氧循环。
在大气中,微生物负责氮和碳的循环,其中一些微生物能够通过氧化作用将甲烷氧化为二氧化碳,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
简述种群间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简述种群间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种群间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是指不同微生物种群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和交互作用。
这些相互作用可以是竞争、共生、共存、拮抗等多种形式。
竞争是种群间微生物最常见的相互作用之一。
当不同的微生物种群在同一资源有限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时,它们之间会发生资源的争夺和竞争。
竞争可以导致一种或几种微生物的种群数量减少或被淘汰,从而影响整个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共生是指两个或多个微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对于两个种群都是有益的。
共生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互惠共生和寄生共生。
互惠共生是指两个种群之间相互合作,从而获得相互的利益。
例如,一些微生物可以帮助植物吸收营养物质,而植物则提供微生物所需要的能量和生存环境。
寄生共生是指一种微生物种群通过寄生另一种微生物种群来获得生存和繁殖的机会,而被寄生的种群则遭受损失。
共存是指不同微生物种群在同一生态系统中共同存在而不发生直接的竞争或干扰。
共存可以通过资源分配的差异来实现,即不同种群利用生态系统中不同的资源,避免资源竞争。
另外,共存也可以通过空间分离来实现,不同种群占据不同的空间区域,减少物种之间的接触。
拮抗是指一种微生物种群对另一种微生物种群的生长和繁殖产生抑制作用的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通过物质的直接竞争(例如某种微生物分泌抑制另一种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物质)或者间接的竞争(例如某种微生物分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化合物)来实现。
拮抗是微生物之间的一种重要的竞争形式,对于维持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微生物生态学了解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影响

微生物生态学了解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影响微生物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和多样化的生物群体之一,与各种生态系统息息相关。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微生物在各个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影响,对于我们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关键功能和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
一、微生物的生态功能1. 分解有机物在环境中,有机物质广泛存在,包括植物残骸、动物粪便等。
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将其降解为简单的化合物,进一步供能给其他生物。
这个过程被称为生物降解,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
微生物中的分解菌种,如腐生菌和分解细菌,能有效分解有机物质,释放出二氧化碳、水和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
这一功能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2. 生产有机物质除了分解有机物,微生物还能利用无机物质进行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质。
光合作用是指微生物通过光能转化和化学反应,将无机物质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光合作用不仅是细菌、古菌和蓝藻等微生物的主要能量来源,也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基础。
通过光合作用,微生物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固定碳元素,增加生态系统中的有机质。
3. 协助氮的循环氮是生命所必需的元素,然而大气中的氮气无法被大多数生物直接利用。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氮的固定、积累和释放,促进氮的循环过程。
一类重要的微生物是固氮细菌,它们能够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可供植物利用的氨或亚硝酸盐。
此外,还有一些微生物能够通过反硝化作用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从而恢复大气中的氮气。
这些微生物的功能使得氮在生态系统中能够进行高效循环,提供给其他生物所需的氮元素。
二、微生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 影响能量流动和养分循环微生物通过影响能量流向和养分循环,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重要影响。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作用能够调节能量和养分的分配,影响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建立。
例如,微生物通过降解有机物质释放出的能量,是食物链中其他生物的能量来源。
初中生物教案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作用

初中生物教案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作用尊敬的教师:以下是一份针对初中生物课程教案的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作用。
一、背景介绍生态系统是指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包括了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物个体和它们所依存的非生物环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组成部分;2. 帮助学生理解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3. 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1. 生态系统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组成的自然系统;- 生态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生物群落、生物种群和生物个体。
2.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组成:土壤、水、气候等。
3. 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 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共生、捕食、竞争等;- 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适应、依赖等。
4. 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影响-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人类的生存;- 生态系统的破坏与生物多样性丧失;- 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方法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生态系统的图片,启发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认识和兴趣。
2. 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生态系统的定义、组成和相互作用等内容。
3. 探究:组织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地调查或文献查阅,加深对生态系统的了解。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引导他们就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保护问题展开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确保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作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五、教学资源1. 图片或幻灯片展示:展示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生态实地调查工具:如望远镜、显微镜、水质测量工具等,用于实地观察与调查;3. 书籍或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料和参考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拮抗作用(Amensalism) 拮抗作用(Amensalism)
在一个环境中,一个群体产生的代谢产物使共处 在一个环境中, 的另一群体生长受抑制,而本身不受影响, 的另一群体生长受抑制,而本身不受影响,这种 关系称为拮抗。 关系称为拮抗。
拮抗物质:乳酸等有 机酸、氧化S产生硫 酸、消耗O2产生CO2、 抗生素等
地衣lichens 地衣
地衣的生理功能: 地衣的生理功能:
可以抵抗不良环境(岩石表面) 可以抵抗不良环境(岩石表面) 产生有机酸溶解无机盐 一些可以固氮(固氮蓝细菌) 一些可以固氮(固氮蓝细菌) 检测大气中的二氧化硫( 检测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 抑制藻类生长) 抑制藻类生长)
厌氧沼气发酵中的电子传递互惠共生关系 厌氧沼气发酵中的电子传递互惠共生关系
A. 竞争排斥: 即强者生存,弱者淘汰(主要);(草履虫和双 竞争排斥: 即强者生存,弱者淘汰(主要);( );(草履虫和双 小核草履虫,后者生长速率快,竞争获胜) 毒素、 小核草履虫,后者生长速率快,竞争获胜)(毒素、光、温 度、pH、氧气) pH、氧气) B. 竞争共存: 如海洋中的嗜冷细菌(0~5℃生长)和低温细菌 竞争共存: 如海洋中的嗜冷细菌( 生长) (5℃以上生长)能生活在一起,因为海洋温度不断变化, 以上生长)能生活在一起,因为海洋温度不断变化, 两种菌交替适温生长率最高。 两种菌交替适温生长率最高。
A.非特异性的拮抗关系 非特异性的拮抗关系
如:酸牛奶、酸泡菜,乳酸菌 酸牛奶、酸泡菜, 生长, 生长,产生乳酸而抑制其他微 生物生长, 生物生长,以防腐败并保持风 味。
B.特异性拮抗关系 特异性拮抗关系
如:抗生菌产生的抗生素能专一 的抑制某类微生物的生长。 的抑制某类微生物的生长。 青霉素~ 链霉素~ 青霉素~G+,链霉素~G头孢霉菌是小麦的致病菌, 头孢霉菌是小麦的致病菌,可以在死亡的小麦组织中生长并分 泌抗真菌物质,阻止其它真菌在这种组织中生长。 泌抗真菌物质,阻止其它真菌在这种组织中生长。
(4)互惠共生关系(Mutualism) 互惠共生关系(Mutualism)
两种生物紧密生活在一起,形成共生体后互 两种生物紧密生活在一起,形成共生体后互 共生体 换生命活动产物,形成互相依存、 换生命活动产物,形成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的关系。(不可替代性) 。(不可替代性 的关系。(不可替代性)
群体密度
在正和负的相互作用中群体密度对生长速率的综合影响
2、微生物群体内的正作用——合作(协同作用) 微生物群体内的正作用——合作 协同作用) 合作(
①接种量大小对延滞期的影响(代谢产物、生长因子 接种量大小对延滞期的影响(代谢产物、 群体感应) -群体感应)
a)如果群体密度小,个体的代谢产物不能得到合理使 如果群体密度小, 如果群体密度小 生长缓慢,生长率增加也缓慢; 用,生长缓慢,生长率增加也缓慢; b)如果群体密度大,生长速率加快。 如果群体密度大, 如果群体密度大 生长速率加快。
③通过信号传递达到协同作用,也是保护种的延续的 通过信号传递达到协同作用, 有效途径。 有效途径。
a)粘液菌的纲柄菌属可以聚集到一个中心细胞上形成 粘液菌的纲柄菌属可以聚集到一个中心细胞上形成 子实体而寻找食物, 子实体而寻找食物,遇到有毒物质也可通过聚集作 用避开伤害。 用避开伤害。
3、微生物群体内的负作用——竞争 微生物群体内的负作用——竞争
0:无影响 : +:正效应 +:正效应 -:负效应 -:负效应
作用结果 群体A 群体B 群体A 群体B + 0 + - + + 0 0 或+ + + - - + - 0 -
(1)中立关系(Neutralism) 中立关系(Neutralism) 所研究的两个群体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
代谢能力差别极大的两个群体(互不影响); 代谢能力差别极大的两个群体(互不影响); (贫营养环境中的不同微生物群 群体密度很小的两个群体 (贫营养环境中的不同微生物群 体) ; 一个微生物群体处在休眠状态,与其他微生物群体的关系 一个微生物群体处在休眠状态, (其他群体产生某些酶来破坏休眠状态 重新相互作用 ; 其他群体产生某些酶来破坏休眠状态,重新相互作用 其他群体产生某些酶来破坏休眠状态 重新相互作用); 不利于微生物旺盛生长的环境条件( 不利于微生物旺盛生长的环境条件(冰块中受冻结的微生 物群体)。 物群体)。
(7)寄生关系(Parasitism) 寄生关系(Parasitism)
寄生物从宿主群体中获取营养物,而寄主受害的关 寄生物从宿主群体中获取营养物, 寄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 系。寄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寄 主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藻类。 主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藻类。
多聚物
有机酸
甲烷
甲醇 甲醇菌
某一微生物群体厌氧降解
共代谢( 共代谢(Co-metabolism) )
共代谢指在某种特殊底物上生长的一种群体能顺便氧化第 共代谢指在某种特殊底物上生长的一种群体能顺便氧化第 二种底物,而第二种底物不能作为这一种微生物群体的碳 二种底物, 源和能源。 源和能源。
Eg: Jackson Foster观察到依靠石蜡烃生长的诺卡氏菌, Foster观察到依靠石蜡烃生长的诺卡氏菌 观察到依靠石蜡烃生长的诺卡氏菌, 在加有芳香烃的培养液中, 芳香烃具有氧化作用 具有氧化作用。 在加有芳香烃的培养液中,对芳香烃具有氧化作用。
最有名的例子: 最有名的例子 地衣 保护作用,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 保护作用 生长因子、无机盐
地衣
藻类(蓝细菌 与真菌的共生体 藻类 蓝细菌)与真菌的共生体 蓝细菌
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 光合作用 碳水化合物
真菌:子囊菌、担子菌; 真菌:子囊菌、担子菌; 藻类:绿藻; 藻类:绿藻; 蓝细菌: 蓝细菌:念珠藻
共代谢在污染环境中的污染物降解过程起着很大 的作用。 的作用。
(3)协作关系(Synnergism) 协作关系(Synnergism)
指两个微生物群体生活在一起,互相获利 但两者之 指两个微生物群体生活在一起 互相获利,但两者之 互相获利 间的关系没有专一性,分开时能单独生活在各自的 间的关系没有专一性 分开时能单独生活在各自的 自然环境中。(关系不紧密, 。(关系不紧密 自然环境中。(关系不紧密,其中一个群体可被其 它群体取代) 它群体取代) 例: 纤维分解细菌,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 纤维分解细菌,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提 供给自生固氮菌作为碳源; 供给自生固氮菌作为碳源; 自生固氮菌,固定N 自生固氮菌,固定N2为NH3,提供给纤维素分 解菌作为氮源。 解菌作为氮源。
化合物A 化合物 化合物B 化合物 化合物C 化合物
群体( ) 群体(1) 群体( ) 群体(2)
两个或两个以上微生物群体 相互提供所需的营养,这种群 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叫做互营 关系(Syntrophism)
能量+ 能量+末端产物
环己烷 代谢产物 诺卡氏菌
在微生物降解污染物 和有毒物质方面有重 要作用
(2)偏利共生关系(Commersalism) 偏利共生关系(Commersalism)
微生物群体间在一个共同的环境中生长,一方为另 微生物群体间在一个共同的环境中生长, 一方的生长创造营养条件或改善其环境条件, 一方的生长创造营养条件或改善其环境条件,而本 身不受影响,这种彼此建立的关系。 身不受影响,这种彼此建立的关系。
第四 生物群体的相互作用
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动植物混居在某一生境 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 里。生物群落中各个群体之间存在各种相互作 有些相互作用对某一群体有利, 用,有些相互作用对某一群体有利,而对其他 群体不利或没有影响, 群体不利或没有影响,正是这种正负反馈作用 使得生物群落保持生态平衡。 使得生物群落保持生态平衡。
第一节 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 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三节 微生物与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四节 微生物与人体的相互关系
第一节 微生物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微生物群体内的相互作用
1、微生物群体内不同个体也存在正和负的相互作用
关键决定于群体密度
生 长 速 率 正 作 用 负 作 用
CH4 MB CO2
CH3COOH
DV
HCO3-
MF
CH4
CH3CH2OH
HCOOH
H2O
DV:脱硫弧菌 脱硫弧菌 MF:甲酸甲烷杆菌 甲酸甲烷杆菌 MB:巴氏甲烷八叠球菌 巴氏甲烷八叠球菌
(5)竞争作用(Competition) 竞争作用(Competition)
两个或多个群体共同依赖同一个生长基质或环境条 件,结果使一方或双方群体大小或生长率受限制的 现象。 竞争包括对生存空间和食物的竞争 竞争包括对生存空间 的竞争) 现象。(竞争包括对生存空间和食物的竞争
寄生物和寄主之间的关系具有特异性。
意义:寄生物对于控制宿主群体的大小和节省 意义: 自然界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起着很大的作用。 自然界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起着很大的作用。
A.外寄生 外寄生
蛭弧菌寄生于G 菌的细胞壁和质膜之间。 蛭弧菌寄生于 -菌的细胞壁和质膜之间。
二、不同微生物群体间的相互作用 1、作用效应
①一方得益,另一方无影响; 一方得益,另一方无影响; ②双方都得益; 双方都得益; ③一方得益,另一方受害。 一方得益,另一方受害。
2、相互作用的种类(8种) 相互作用的种类(
作用名称 互惠共生关系 偏利共生关系 寄生关系 竞争关系 协作关系 捕食关系 中立关系 拮抗关系
微生物溶解无机盐,产生生长因子 降解一些毒素 微生物溶解无机盐 产生生长因子,降解一些毒素 富集重金 产生生长因子 降解一些毒素,富集重金 属离子等,为其他微生物生长提供便利条件 为其他微生物生长提供便利条件. 属离子等 为其他微生物生长提供便利条件 污泥中的链状偏利共生关系
甲烷氧化菌 有机酸利用菌
(1)对食物的竞争;(营养物、光、空间和 )对食物的竞争;(营养物、 ;(营养物 宿主) 宿主)病毒和蛭弧菌竞争受体上的空间 (2)产生有毒物质进行竞争;土壤亚表面有机 )产生有毒物质进行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