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骨关节炎中医药临床研究的问题与启示
骨关节炎患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骨关节炎患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障碍和关节功能受限。
传统中医药学认为骨关节炎是由于“肾虚”、“痹阻”或“风湿”等因素导致的,因此中医药治疗在骨关节炎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骨关节炎患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一、中医药治疗的原理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炎的原理包括活血化瘀、温经散寒、补益肾脏等。
中药方剂中常用的药物有桑寄生、乌头、独活、巴豆等,这些药物具有活络、祛风、驱寒的作用。
同时,针灸与推拿也是中医治疗骨关节炎的重要方法,可以通过调理经络、舒缓肌肉,缓解关节疼痛。
二、中医药治疗的效果研究近年来,许多研究对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炎的效果进行了探讨。
一项针对独活等中药方剂的临床研究发现,该方剂在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方面具有显著的疼痛缓解和关节功能改善作用。
另外,一些研究证实,针灸与推拿能够显著缓解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三、中医药治疗的优势与不足与西医药治疗相比,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炎具有以下优势:首先,中医药治疗注重整体调节,可以促进患者全身健康。
其次,中医药治疗多元化,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此外,中医药治疗中的针灸与推拿可以改善气血循环,提高关节的供血和营养。
然而,中医药治疗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治疗过程较慢,需要长期坚持,并且因人而异,对患者的要求较高。
其次,中医药治疗的疗效可能会受到体质、年龄等因素的影响。
此外,一些中药方剂可能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需要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在骨关节炎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显著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中医药治疗仍然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和证据支持,以进一步推广其在骨关节炎领域的应用。
对于骨关节炎患者,我们建议在接受中医药治疗之前,务必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并全面评估其适用性和风险。
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研究进展膝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关节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物理治疗等,但随着中医药的逐渐被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和机制。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依据和选择。
一、中医疗法对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中医疗法对膝骨性关节炎具有显著的疗效。
针灸疗法能够缓解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和僵硬感,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中药内服和外敷也被证实对膝骨性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在一项针灸联合中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中,研究者发现,针灸与中药的联合治疗能够显著减轻膝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这些研究成果表明,中医疗法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除了临床疗效,中医疗法对膝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中医认为,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与气血循环障碍、气滞血瘀、阴阳失衡等因素密切相关。
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核心理念在于通则达象、疏通经络、祛风除湿、活血化瘀。
针灸疗法可以通过调节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促进机体的自我调节和修复,从而达到缓解膝骨性关节炎症状的目的。
中药内服和外敷能够改善气血循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达到镇痛、消肿、调节内分泌等作用。
这些研究结果为中医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为中医药在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解释和支持。
三、中医药联合西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前景总结: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逐渐显现,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的澄清将有助于中医药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未来,我们期待中医药在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健康和福祉。
我们也希望中医药与西医药能够更好地结合起来,共同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药外治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现状

中药外治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现状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洛阳471002摘要:目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方法具有多样化,其中医外治疗法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并且操作简单方便,经济实惠,深受广大患者喜爱。
本文介绍了中药外敷、穴位贴敷、中药涂擦、中药熏洗、中医定向透药等中药外治法,在治疗膝骨关节炎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通过检索文献得知,中药外用治疗膝骨关节炎有多种方式,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 中药外治法未形成统一标准和规范,不利于循证医学研究的开展,因此,今后应广泛开展膝骨关节炎的循证医学研究,并且要将四诊客观化的成果进一步纳入进来,实现中医疗法的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药外治法膝骨关节炎熏洗中药涂擦项目资助:1、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仲景工程)中医药拔尖人才(豫卫中医函〔2021〕15号)2、2019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循证能力建设项目》(2019XZZX-GK004)3、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第二轮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19〕62号)引言:膝骨关节炎(keen osteoarthritis,KOA)是以一种退行性、慢性疾病,主要以膝关节内软骨退变为主,临床表现为疼痛,伴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关节弹响、活动受限等。
给社会和医疗保健系统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1],并且KOA是老年人致残的第五大原因[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KOA的患病率为18%,男性的患病率为9%~13%,女性的患病率为16%~23%,女性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3]。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中医外治法方法多样、简便易行、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副作用小,并且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4]。
兹将近年来中药外治法治疗KOA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1病因病机祖国医学中并没有“膝骨关节炎”这个名词,它属于祖国医学“痹症”的范畴。
《素问·痹论》道:“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郭艳幸[5]教授认为KOA的病机为气血失调,筋骨失衡,使气血共调血、动静互补,筋骨互用,从而达到平衡状态。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医药诊疗探讨

o t o rh i sa e o e i me n l e a 5 W ec mb n d d s n t hrs sa d wa h u t s a t r i r b st wo n a d o d rt n 4 . o i e it c i mu s o t h TCM d g o e t y h i c i n wi n a o d
ma c i g ofpa e t u e n r dsc s s oa fe tv a e i 9%.Co l so th n t n s c r d hu d e a e ,t tle ci e r t s 8 i ncu i n:Ari u a n se a t rtsi tc lrge u o to rh ii sa
1 病 因 1 . 1祖 国医学认 为肝 肾亏 虚 ,肝 肾同源
者 膝关 节怕风 怕冷 的症状 。这和 日常 生活和周 围环境 有 关 ,《 内经 ・ 论 》说 “ 痹 食饮居 处 ,为其 病本 ” ,亦 同
肾虚生 内湿有 关 。 1 . 损 :劳损是指 运行 劳损也 可理解 长时 间劳损 。 3劳
[ s a t O jc v : o a aye c ncls n d c aat i i a d ap aac fX l e o s or r i Ab t c ] bet e T n lz l ia i e h rce s c n p ern eo i fot at is r i i g r t n e h t
..
2. 6 .
C mc un l f hns dc 0 0年 V L() N 6 i l o f a J rao iee C Mei 2 1 me O . 2 O.
膝 关 节 骨 性 关 节 炎 的 中 医药 诊 疗 探 讨
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研究进展【摘要】膝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本文通过对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理论基础、临床实践、药物研究、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等方面进行探讨,发现中医药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中具有独特优势。
疗效确切、持久且无明显副作用是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显著特点。
中医药注重整体调理,改善体内气血循环,缓解疼痛,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使患者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在临床中有广泛应用的前景,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中医药,膝骨性关节炎,研究进展,理论基础,临床实践,药物研究,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疗效,副作用1. 引言1.1 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研究进展膝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近年来,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不断探索和完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中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肝主筋,肾主骨”、“湿热蕴瘀”等理论。
通过调理肝肾、活血化瘀、祛湿排毒等方法来改善膝骨性关节炎症状,恢复关节功能。
临床实践中,中医医生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运用针灸、推拿按摩等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医药研究不断深入,通过药物研究不断创新,开发出更加适合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药物。
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在临床实践中表现出疗效确切、持久而且无明显副作用的特点,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和选择。
随着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
2. 正文2.1 中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理论基础1. 中医理论基础:根据中医理论,膝骨性关节炎主要是由于气血不足、肝肾不足、风湿痹阻等因素导致。
中医药治疗膝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膝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膝关节炎,也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展性关节疾病。
大多数学者认为KOA是由多种素相互作用引起,其病变特征是软骨退变、软骨下骨硬化或病变、关节缘骨质增生、滑膜增生、关节囊挛缩、韧带松弛或缩、肌肉萎缩无力等。
从而使患者发生膝关节僵痛、弹响、打软、上下楼困难等。
中医认为膝关节炎是由于患者年老体虚、体内入邪导致,体内肾精难以充骨、肝血无法养筋,在风、寒、湿三气的侵入下发病,属于历节病与痹症的范畴,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导致的痛苦和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社会与家庭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负担。
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中医药治疗膝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分别从中药治疗、针灸治疗以及其他治疗法进行深入探究,探讨其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医药;膝关节炎;研究进展中年以后的慢性退行性膝骨关节炎就是指膝关节炎,且患者膝关节软骨退变或者软骨下骨出现增生,临床特点为关节疼痛、活动障碍等等,属于病因较为复杂的临床常见病[1]。
如果不及时治疗膝关节炎,随着病情的加重,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在临床治疗中,治疗方法多元化,包括中药、西药、针灸、外科、推拿等多种治疗方案[2]。
除了外科治疗以外,其他治疗方法的目的在于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延缓病程的加重,但却难以根治[3]。
中医治疗膝关节炎拥有独特之处,治疗手段简单、便捷,且价格低廉,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4]。
一、中药治疗法研究(一)中药内服在采用中药内服法前,应当辨证选方,也就是结合中医四诊确定患者疾病证型,而后再选择治疗方案[5]。
膝关节炎的常见病症类型有劳伤瘀滞、肝肾亏虚、阳虚寒凝,对应的药物治疗方剂包括补肾活血汤、金匮肾气丸、左归丸加减治疗。
中医医师可以结合临床经验拟定治疗方剂,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加减治疗[6]。
部分中医学者选择补肾活血的方法进行治疗,主要方剂组成包括:党参、川断、当归、补骨脂、怀牛膝各15g,伸筋草、寻骨风各10g,桑寄生、路路通各20g,杜仲12g,血竭6g,临床治疗效果较为优异[7]。
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膝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目前,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中药治疗、针灸治疗和中医康复治疗
等方面。
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一种常见方法。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中药可
以有效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和延缓关节退变。
一些临床研究显示,与单纯使用西
药治疗相比,中药与西药联合治疗能够显著减轻膝骨性关节炎的症状,并且具有较好的安
全性和耐受性。
一些研究还发现,中药对于发挥免疫调节、抗炎和抗氧化作用也具有一定
的作用。
中医康复治疗是指结合中医理论和康复学的理念,通过中医疗法和康复措施来改善膝
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症状和功能。
中医康复治疗主要包括中药疗法、针灸疗法、中医按摩、
中医推拿、中医运动疗法等。
近年来,一些研究显示,中医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膝骨性
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力量和生活质量,并且减轻膝关节疼痛和肿胀。
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表明,中药、针灸和中医康复治疗等方法可以有效
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和延缓关节退变。
目前相关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样本量小、缺乏对照组、结局指标不一致等。
对于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加强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以提供更强有力的证据支持。
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实践
也需要进一步规范,加强标准化和个体化治疗,以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中医药疗法治疗中老年膝部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生汤台 骨质增 生 汤加减 组成 )内服 ,方药组 成 :羌
活、独活、防风、秦艽各 1g 2,杜仲 、牛膝 、骨碎
补、鹿衔草 、威灵仙 、淫羊藿 、当归、芍药 、土鳖 虫、木瓜 、茯苓 各 1g 5 ,桂枝 9 ,细辛 、红花 各 B
6 ,鸡血藤 、伸 筋草、黄苠、薏苡仁各 3g E g 0 ,!服 l 剂 ,两煎 ,分二次服 ,连服 l O天为 1 个疗 程。
9 C_J % 2
,
科 , 20 共 9 例。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功 能障碍 ,均经 X线证 实有 不 同程度 的关 节骨 质增 生 与关节问隙不对称或变窄改变,均排除膝关节其他 病变。2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籼 9 0 、治疗Ⅱ 组和治疗
Ⅲ组 。其 中治疗I 9 组 2例 ,包 括 男 3 ,女 5 3例 9例 ; 年龄最小 4 ,最大 . ,平均年龄 5. 7岁 7 2岁 87 ;病 6岁 程最短 9个月 ,最长 1 ,平均 53 年 。所 有病 7年 .1
常见病 、 多发病。据统计膝 O A的发病率约在 3 % 多 见 于 中老 年 人 中 。关 节 疼 痛 和 关 节 功 能 障碍是该病 主要 的临床特 征 ,也是 造成患 者痛 苦
的 主要症候 l 为探 求对该 病 的有 效 治疗方 法 ,我 3 J 们 白 19 94年 以来 分 别 采 Ⅲ 中药 熏 洗 结 合 推 拿 l 、 4 ] 中药 内服结合 熏 洗 和 q 综合疗 法E7对 治疗 该 ・ 6 .
例又按 2 1 : 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6 例和对照组 3 1 1 例。治疗 Ⅱ 7 例 ,包括男 2 例 ,女 4 组 6 9 7例;年 龄最 小 4 ,最 大 7 ,平均 年 龄 5 . 岁 ;病 7岁 9岁 9加 程最短 9 个月 ,最长 1 7年,平均 57 年。所有病 . 5 例又按2 1 :比例 随机分为 治疗组 勋 例 和对 照组 2 6 例。治疗 Ⅲ组 12 : 4 例 , 7 2 例 男 8 女 4例; 年龄 最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家述评·
膝骨关节炎中医药临床研究的问题与启示
曹月龙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 201203)
摘 要 膝骨关节炎(kneeosteoarthritis,KOA)是临床常见病,也是中医骨伤科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但目前膝骨关节炎的中医药 临床及科研工作中却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就 KOA的中医证候与证素、风寒湿外邪等环境因素对 KOA的影响以及 KOA中医药临 床研究中的方法学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态靶结合、宏微观并重、大小数据对接的应对策略。
1 KOA的中医证候与证素
与很 多 疾 病 一 样,KOA的 中 医 证 候 分 型 尚 未 统 一。近年的研究中常依据辨证结果将 KOA分为气滞 血瘀证、寒湿痹阻证、肝肾亏虚证及气血虚弱证[2];或 分为肾虚髓亏证、瘀血阻滞证及阳虚寒凝证[3];或分 为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脾肾两虚、湿注骨节证及肝 肾亏虚、痰 瘀 交 阻 证[4]等。 我 们 曾 通 过 文 献 研 究 发 现,国内不同地区 OA患者的中医证候具有一定的地
关键词 骨关节炎,膝;痹证;证候;证素;风邪;寒邪;湿邪;临床试验;述评
曹月龙,研究员,博士研 究生导师,《中医正骨》杂志审 稿专 家。上 海 石 氏 伤 科 第 五 代传人,师从石印玉教授。先 后主持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3项,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 者身份在 SCI收录期刊 发 表 论文 18篇,2009年获得上海 卫生系 统 青 年 人 才 最 高 荣 誉 奖———银蛇 奖 三 等药 “芍药舒筋 片”“怀珍养肝胶囊”,获得新药发明专利授权 2项。
治疗策略 西药
氨基葡萄糖,维生素 D,富血小板血浆,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 蛋白 -7,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18等)
非甾体类消炎药,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 双磷酸盐,降钙素,雷尼酸锶
以物理疗法、手法、针刺等方法调整下肢功能和力线
基于以往研究中证候存在的问题,同时为了更好 地指导临床辨证,我们进行了 KOA证素研究的探索。 证素是构成证候名称的要素,是根据中医理论提炼出 的不能再 分 解 的 基 本 诊 断 单 元。 证 候 具 有 动 态、演 变、灵活、复杂的特征,而证素则具有有限、固定、静止 的特征[6]。与证候相比,证素属于一级归纳,简洁明 了,不易混淆,对 KOA的中医临床研究具有一定参考 意义[7]。
· 2· (总 642) 中医正骨 2018年 9月第 30卷第 9期 JTradChinOrthopTrauma,2018,Vol.30,No.9 软组织功能(包括经络、经筋等)的调整可以起到微调 探索[10-11]。但对 KOA局部证素的探索并不排斥整
生物力学功能和肢体力线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骨性 体的证候判断,而是与证候互为补充,为临床提供有
疾病的目的。对于平和证素的患者,需要注重调整下 益的参考。
肢生物力线。在这些方面,很多学者已进行了相关的
表 1 膝骨关节炎患者主要证素表现
证素类型 偏寒 偏热 偏虚
偏寒偏虚 平和
临床表现 遇寒痛增、关节冷肿 膝热痛、局部红肿热痛 神疲乏力、腰膝酸软 遇寒痛增,兼神疲乏力、腰膝酸软
以上症状均无
样本量(例) 16 3 26 43 16
构成比(%) 15.4 2.9 25.0 41.3 15.4
证素类型
偏寒 偏热 偏虚 平和
主要临床表现
遇寒痛增、关节冷肿 膝热痛、局部红肿热痛
神疲乏力、腰膝酸软 以上症状均无
表 2 基于证素类型的膝骨关节炎治疗策略
潜在靶位 中医治则
软骨 散寒通络 滑膜 化湿清热 软骨下骨 益肾壮骨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373665);上海市重中之 重临床医学中心和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17ZZ02024)
域性,如西部地区风寒湿痹证候较多,南部地区多为 湿热相 关 的 证 候。总 体 而 言,国 内 OA患 者 以 “寒 湿”“湿热”“亏虚”等证候居多[5]。在临床实践中,除 证候不统一外,应用某一证候标准辨证时,还容易出 现某一患者同时符合多个证候(如肝肾亏虚证与气血 虚弱证不易区分)或无法确定对应的证候(某些单纯 疼痛的 KOA患者常有平和证候表现)等情况。
横断面 研 究 发 现 KOA 的 证 素 表 现 包 括 偏 寒 (15.4%)、偏热(2.9%)、偏 虚 (25.0%)和 偏 寒 偏 虚 (41.3%),同 时 有 部 分 人 群 寒、热、虚 的 表 现 都 不 明 显,即平和证素人群(15.4%)(表 1)[8]。对 KOA患 者的全膝关节磁共振评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以偏 寒证素为主要表现的 KOA患者的全膝关节磁共振评 分的软骨部分积分权重较大,以偏热证素为主要表现 的 KOA患者的滑膜积分权重较大,以偏虚证素为主 要表现的 KOA患者的软骨下骨部分积分权重较大。 这些不同证素对应的关节结构靶位,也是当前 OA结 构性保护药物研发的靶标方向[9]。我们进一步将证 素、靶位、临床常用的中医治则及西药进行整合,初步 提出基于证素类型的 KOA治疗策略(表 2)。OA是 一种生物力学因素和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疾 病。中医骨伤科有筋骨并重、从筋治骨的理念,即对
膝骨关节炎 (kneeosteoarthritis,KOA)是临床常 见病,也是中 医 骨 伤 科 治 疗 的 优 势 病 种 之 一[1-2],但 目前膝骨关节炎的中医药临床及科研工作中却存在 诸多问题。本文就 KOA的中医证候与证素、风寒湿 外邪等环境因素对 KOA的影响以及 KOA中医药临 床研究中的方法学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以后的研 究者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