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稻区不同播期对再生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合集下载

桃优香占在豫南作再生稻及晚稻栽培技术

桃优香占在豫南作再生稻及晚稻栽培技术

桃优香占在豫南作再生稻及晚稻栽培技术作者:王晋张应香袁春晓刘峰来源:《河南农业·教育版》2022年第05期摘要:桃优香占是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为掌握该杂交稻在豫南地区作再生稻及晚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再生稻、晚播等种植模式的试验示范研究。

通过多年示范试验,总结出了桃优香占在豫南地区作再生稻及晚稻的栽培技术,为该杂交稻在豫南稻区规范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桃优香占;头季稻;再生稻;晚播;栽培技术信阳稻区有种植一季中稻的传统习惯,因水稻土存在致密的犁底层,种植小麦若冬春遇到阴雨,易受渍害,故很多种植户周年只种一季中稻。

这种一季中稻种植模式导致冬春季部分稻茬田“冬闲”,即从头年10月至翌年4月长达7个月左右的耕地闲置,光温资源未被有效利用。

为此,信阳市农业科学院自2009年开始,开展了“豫南再生稻种植技术”研究。

2012年,在分析信阳市有史以来气象资料的基础上,把头季稻播期提前至3月上旬,再生稻单产达275kg/667m2。

2013年,筛选出了两优6326、岳优9113等品种,为再生稻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信阳稻区有效积温对于一季中稻种植有余双季稻种植不足,发展再生稻,即“一季中稻+一季再生稻”完全可行。

桃优香占是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属中熟晚稻优质香型,2015年通过湖南省审定,2018年通过河南省引种备案,适合在河南省南部稻区作麦茬直播和稻虾共作种植。

2017年以来作再生稻试验、示范及大面积推广,显示出该品种作再生稻推广种植的优势,即生育期适中,既能保证头季稻高产,又能保证再生季有充裕的时间避开寒露风危害。

一、桃优香占头季稻栽培技术(一)品种特性桃优香占属三系杂交水稻,作再生稻种植时,头季稻生育期163d左右,株高105cm,分窠力強,抗倒伏,抗稻瘟病,精米率70%以上,产量可达600 kg/667m2;再生季种植时,生育期78d左右,再生能力强,产量达200kg/667m2,稻米香气馥郁,品质好。

不同生态区和插秧方式对豫稻16_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不同生态区和插秧方式对豫稻16_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河南农业2023年第25期行距28 cm;机械插秧株距15 cm,行距26 cm。

(三)试验方法1.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测定。

待水稻成熟后,取5穴具有代表性且长势一致的水稻植株,晾干后进行考种,测定其有效穗数、结实率、穗粒数、千粒质量等产量性状数据。

每个小区取20 m 2生长均匀且长势一致的水稻收获、脱粒、晒干称质量,折合成实际产量。

2. 稻谷品质性状的测定。

收获的稻谷晾干至水分含量在13%以下,测定以下品质指标,包括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等加工品质及垩白粒率、垩白度等外观品质,3次重复。

品质测定参照《食用稻品种品质》 (NY/T 593—2013)和《优质稻谷》(GB/T17891—1999)。

(二)不同插秧方式对豫稻16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机械插秧和人工插秧两种插秧方式对豫稻16的产量和品质进行对比分析。

从下页表3和表4可知,人工插秧,豫稻16的产量为9 979.07 kg·hm -2,比机械插秧每公顷产量增长5.88%,且有效穗数显著高于机械插秧。

其他产量组成性状没有差异。

如下页表4所示,与机械插秧种植方式相比,人工插秧下的豫稻16在整精米率和垩白粒率性状上显著高于机械插秧,分别高出6.07个百分点和4.96个百分点,而 两种插秧方式下的垩白度、精米率和出糙率均没有差异。

外观品质垩白粒率/%垩白度/%17.23±1.344.97±0.45注:*和**分别表示在0.05和0.01水平上差异19.53±1.70*4.87±0.62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河南农业2023年第25期于水稻灌浆期的气候条件,水稻灌浆结实期的日均温度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最大。

在对豫稻16生态适应性分析中表明,豫稻16在豫南稻区具有较高的产量,其产量增加的原因是其有效穗数多、千粒质量高,表明豫稻16更适应豫南的生态气候条件,在沿黄稻区种植具有较优的加工品质,沿黄的生态气候更有利于优质稻谷的形成。

豫南稻茬麦生产特点及增产技术

豫南稻茬麦生产特点及增产技术

1豫南稻茬麦区气候及土壤豫南稻茬麦区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地带,温、光、水与全省有明显差异。

在小麦全生育期0℃以上积温2450℃左右,其中冬前正积温750~800℃,有利于安全越冬。

全生育期日照时数1140~1200h ,其中拔节期至成熟日照时数480~560h ,有效光照率41%~47%,明显少于中北部,不利于碳水化合物形成和积累。

全生育期降水420~600mm ,其中10—11月占全部降水量22%左右,12月至翌年2月占21%左右,3—5月占57%左右。

小麦生长中后期多雨寡照,不利于灌浆结实,并引发渍害和病虫害。

水稻土上部质地较轻,下部较黏重,保水保肥性能较好,但渗水能力差,旱时结块形成大坷垃,土壤过湿,耕层黏重,整地困难,适耕性差,适播期短。

2小麦生产的不利因素近年来,随着政策拉动、行政推动、技术促动,豫南稻茬麦产量有显著增长,但与豫中北地区相比仍处于中低产水平。

综其原因,除劳动力弱化、投入不足、管理粗放等主观原因外,湿害、土壤黏重、中后期病虫害、干热风是主要限制因素。

2.1湿害湿害是豫南稻茬麦增产的主要障碍因素。

对1960年以来的气象资料分析:9—10月降雨大于150mm 和3—5月降雨大于300mm 均可形成明显湿害,发生年份占71.4%。

湿害首先影响整地质量和适期播种,导致出苗慢,冬前发育不足,甚至单根独苗越冬。

湿害最主要是影响小麦中后期生长发育,且出现几率大,致使小麦根系发育不良,代谢失调,影响分蘖成穗,助长病虫害发生蔓延,影响灌浆,降低结实率[1]。

2.2土壤黏重豫南水稻土平均容重1.36g/cm 3,由于长期淹水,土壤黏湿板结,耕性差,适耕期短。

旱涝年份难以整地,影响播种质量和出苗。

由于长期湿耕,耕层下形成坚硬且难以透水的犁底层,影响根系生长,分蘖少,造成弱苗、黄苗、僵苗。

2.3土壤肥力不足根据土壤普查和测土化验统计,豫南水稻土平均有机质含量0.3%~1.4%,全氮含量0.07%~0.08%,有效磷含量0.03%~0.09%,速效钾含量3~6mg/kg 。

9.豫南再生稻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9.豫南再生稻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豫南再生稻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一、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

主要针对豫南稻区冬季“白茬田”面积较大、自然资源利用不充分以及仅种一季中稻获利甚微等影响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关键制约因子而研发推广的,能够实现豫南水稻,特别是淮河以南稻区“一种两收”,从而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增加粮食产量和种植收益,并能显著改善稻米品质等。

(二)示范椎广情况。

再生稻作为提高种植效益,提升稻米产业的重要技术措施,得到了信阳市政府的肯定,写进2019年信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并作为地方特色产业纳入《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的意见》,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年计划种植30万亩,计划到2025年全市发展到100万亩以上。

(三)提质增效情况。

再生稻播种和移栽期提前,可以错开人工、农机、水电、仓储峰期,平均可亩节约成本100元左右;再生季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份籽粒灌浆,此时昼夜温差大利于优质米的形成,并且病虫危害轻,不施或少施农药,属绿色优质稻米,有利于促进豫南稻区稻米品质的提升;再生稻头季产量略高于一季中稻,不需再播种、整地与移栽,只需要施两次肥和水分管理,较种植一季中稻成本每亩仅增加150元左右,再生季一般亩产200~300 kg,可亩增收400~600元,是豫南稻区大田作物中投资回报率较高的种植模式之一。

(四)技术获奖情况。

“豫南稻区再生稻高效种植模式研究与示范”2017年获信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技术研发得到了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S2012-04-G01),信阳市创新应用专项(20180006)支持。

二、技术要点1.大田选择。

选择田面平整,灌排方便,具有水源保障的“冬闲田”或紫云英种植田为宜。

2.品种选择。

以两优6326、天两优616、丰两优香1号、桃优香占为主栽品种,岳优9113、盛泰优018、黄华占、新两优223、特糯2072、信粳1501、新稻567等为搭配品种。

2.播期及播量。

豫南稻茬小麦丰产高效栽培技术

豫南稻茬小麦丰产高效栽培技术

河南农业2016年第4期(上)LIANG ZHONG LIANG FA良种良法每667m 2施入纯钙镁磷肥40kg,钾肥3kg,磷肥、钾肥一次性施入作底肥。

四、播种豫南稻茬麦区小麦的适宜播期为10月20日至10月底,在此播期范围内,应先播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后播生育期短的品种。

应特别注意改大播量为半精量播种,虽然该区往往整地质量不高,需要加大播量,但最大播量不能超过10kg。

在播种方式上应改撒播为条播或穴播。

即对于翻耕质量好的田块实行条播,翻耕质量差的田块实行穴播,以便提高分蘖成穗率,同时,还能促进小花分化发育,减少小穗和小花退化,对增加每穗结实粒数有显著作用。

二是清沟排渍。

因豫南稻茬麦区此期正好是降雨量较多的时期,特别是低凹地区和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此期土壤湿度过大对小麦生长发育极为不利,而且很容易诱发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

因此,该区应经常进行清沟排渍,排除地面水,降低地下水,以利防渍、防病。

三是防治病虫害。

目前稻茬麦最主要的病虫害是条锈病、纹枯病,对条锈病要推广“带药侦察,发现一667m 212.5%的烯唑50kg 进行喷洒。

15%时,12.5%的烯唑醇可湿性支,或15%的三唑酮可支对水50kg 喷雾,每3次。

该区小麦行长小麦有虫2006头时,每667m 2用50~70mL,加水沟排水防渍害。

为保药时间,即当麦田有2可选用80%多菌灵50kg,常量喷雾防治效果较好。

此期若发现百穗平均蚜量在500头以上,每667m 2可用10%吡虫啉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对水50kg 常量喷雾进行防治。

三是根外追肥。

在小麦灌浆期间喷施磷酸二氢钾对2%的尿素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喷施时间应选在傍晚进行。

对于种植优质弱筋小麦的田块此期不宜喷施尿素,以免降低品质。

七、适时收获该区小麦成熟时要及时收获,防止穗发芽和“烂场雨”,确保小麦丰产丰收。

不同杂交中稻作再生稻栽培的再生能力及产量比较研究 

不同杂交中稻作再生稻栽培的再生能力及产量比较研究 

㊀㊀2024年第65卷第4期749收稿日期:2023-03-16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再生稻周年温光水肥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22YFD2301002);长江中下游稻-油周年绿色丰产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示范(2022YFD2301405-3)作者简介:杨森(1989 ),男,安徽亳州人,农艺师,硕士,从事粮食生产技术推广工作,E-mail:578145266@㊂通信作者:孔令娟(1976 ),女,安徽蚌埠人,高级农艺师,硕士,从事粮食生产技术推广工作,E-mail:314082688@㊂文献著录格式:杨森,孔令娟,张琦,等.不同杂交中稻作再生稻栽培的再生能力及产量比较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24,65(4):749-755.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261不同杂交中稻作再生稻栽培的再生能力及产量比较研究杨森1,孔令娟1∗,张琦2,王青3,骆忠明4,张晓红5,金四九6,袁功平7(1.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安徽合肥㊀230001;2.望江县种植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望江㊀246200;3.宣城市宣州区种植业局,安徽宣城㊀242074;4.东至县农业农村综合技术服务中心,安徽东至㊀247200;5.庐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庐江㊀231500;6.桐城市种植业管理中心,安徽桐城㊀231400;7.怀宁县种植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怀宁㊀246100)㊀㊀摘㊀要:当前各级政府紧抓粮食安全,不断出台鼓励政策,以促进提高产量㊂再生稻作为一种提高产量的生产措施,正在得到政府和种植主体的重视㊂文章通过对7个杂交中稻做再生稻的再生能力及产量进行比较,筛选出适宜安徽沿江江南地区的再生稻品种,促进提高当地水稻产量㊂结果表明,新两优611和六两优香11再生能力强㊁产量高,综合表现最好;鑫两优香128㊁友两优2152㊁荃优1606高节位再生能力强,再生季产量表现高于对照;旱优116㊁旱优73头季稻产量较高,再生能力一般㊁再生季产量较低㊂对比品种再生能力及产量表现,选择再生稻品种时,头季稻每hm 2穗数高的品种,两季产量高㊂关键词:杂交中稻;再生稻;再生能力;产量中图分类号:S511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0528-9017(2024)04-0749-07Comparative study on regeneration ability and yield of ratooningrice cultivation with different hybrid medium riceYANG Sen 1,KONG Lingjuan 1∗,ZHANG Qi 2,WANG Qing 3,LUO Zhongming 4,ZHANG Xiaohong 5,JIN Sijiu 6,YUAN Gongping 7(1.Anhui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Hefei 230001,Anhui;2.Wangjiang County Planting TechnologyPromotion Center,Wangjiang 246200,Anhui;3.Xuanzhou District Planting Bureau,Xuancheng 242074,Anhui;4.Dongzhi County Agricultural and Rural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Service Center,Dongzhi 247200,Anhui;5.Lujiang County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Lujiang 231500,Anhui;6.Tongcheng Planting ManagementCenter,Tongcheng 231400,Anhui;7.Huaining County Planting 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er,Huaining 246100,Anhui)㊀㊀Abstract :At present,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are closely monitoring food security and continuously introducingincentive policies to promote increased production.Regenerated rice,as a production measure to increase yield,is receiving attention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planting entities.This article compares the regeneration ability and yield of seven hybrid medium rice varieties as regenerative rice,selects suitable varieties of regenerative rice for the Jiangnan region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n Anhui,and promotes the improvement of local rice yiel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Xinliangyou611and Liuliangyou Xiang11had strong regeneration ability,high yield,and the best overall performance;Xinliangyouxiang 128,Youliangyou 2152and Quanyou 1606have strong high node regeneration ability,and their yieldperformance during the regeneration season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The first season rice of Hanyou 116andHanyou 73has higher yield,average regeneration ability,and lower yield in the regeneration paring the750㊀㊀2024年第65卷第4期regeneration ability and yield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rice varieties,when selecting regenerated rice varieties,the varieties with higher panicles per hectare in the first season will have higher yields in the two seasons. Keywords:medium hybrid rice;ratooning rice;regenerative capacity;yield㊀㊀再生稻作为一种资源节约型㊁高效型的稻作制度,在种植面积不增的前提下,增加一季水稻产量㊁两季水稻秸秆有效还田㊁且头季和再生季均可以有效避开病虫高发期的危害,实现绿色高效生产,有利于提高稻田的综合生产能力㊂安徽省位于江淮之间丘陵单㊁双季稻过渡区即全国双季稻北缘地区,江淮及其以南地区,温光资源丰富,雨热同季,都是发展再生稻的适宜区[1]㊂再生稻作为 一种两收吨粮田 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正得到政府部门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大力推广,2020年至2022年在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专项政策的推动下,联合科研院所在全省开展多点攻关㊁示范,多措并举,积极宣传引导和示范推广㊂在平台建设㊁品种筛选㊁栽培技术创新和产业扶持等方面均取得一定的发展和突破,2021年再生稻种植面积达到8万hm2[2],2022年预计推广面积约10万hm2,真正实现了 一种两收 ,开拓新型稻作制度发展新模式,也是稳定粮食生产和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㊂我国南方再生稻推广潜力巨大,湖北㊁湖南㊁福建等对于再生稻品种选育已有大量研究[3-6],安徽相关研究表明当前再生季存在安全齐穗的隐患和二季均衡高产栽培等问题,考虑到再生稻生产专用品种应主要从早稻及中稻中选择,且中稻种植品种类型以杂交稻为主[7-9],本文以7个杂交中稻为研究对象,以再生能力及产量等因子做主要衡量标准,以期确定适宜安徽省沿江江南地区作再生稻的杂交中稻品种,也可为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北缘地区杂交中稻作再生稻品种选择提供参考㊂1㊀材料与方法1.1㊀试验材料㊀㊀为了鉴定高产杂交中稻新品种作再生稻在生产上的应用价值,研究其配套栽培技术,以近3年审定品种为主,选择7个水稻品种开展试验,具体品种信息见表1㊂1.2㊀试验设计1.2.1㊀试验地点㊀㊀位于安徽省沿江江南地区的庐江县㊁桐城市㊁怀宁县㊁望江县㊁宣城市宣州区和东至县㊂其中生育期选择在望江县,头季稻茎蘖动态和再生季再生㊀㊀表1㊀参试品种信息Table1㊀Tested variety information编号品种审定号品种类型CK丰两优香1号国审稻2007017籼型两系杂交稻ZS1旱优116国审稻20200313籼型三系杂交稻ZS2旱优73皖稻2014024籼型三系杂交节水抗旱稻ZS3六两优香11国审稻20196107籼型两系杂交稻ZS4荃优1606国审稻20206016籼型三系杂交水稻ZS5新两优611国审稻20226116晚籼两系杂交稻ZS6鑫两优香128皖审稻20222016籼型两系杂交节水抗旱稻ZS7友两优2152 两系籼粳交杂交稻㊀㊀注: 表示无此栏㊂能力调查选择在望江县㊁宣城市宣州区和东至县,在6个县(区)均开展头季及再生季产量调查㊂1.2.2㊀小区布置㊀㊀试验小区每品种200m2,同一县内不设重复,品种间做好标记,小区四周设置1.8m宽的保护行,保护行和小区间操作行40cm㊂试验区田地平坦,试验田块较规整,交通㊁水利条件较好,试验田土壤肥力中等,田间肥力均衡㊂1.2.3㊀田管措施㊀㊀实行工厂化基质育和机插秧,使用咪鲜胺浸种,经 暗化 出苗后旱摆旱育秧,机插前3d施用尿素60kg㊃hm-2作为送嫁肥,送嫁药施用福戈㊁爱苗,栽插规格为25cmˑ18cm,约22.2万穴㊃hm-2㊂收获前3d施用尿素225kg㊃hm-2作促芽肥,收割留桩高度35cm,后期增施尿素和叶面肥㊂1.3㊀项目测定与方法1.3.1㊀测产与考种㊀㊀每小区选取能代表小区平均水平的区域10m2收割后用网袋装好,进行人工脱粒,除杂晾晒,水分达标后称重㊂1.3.2㊀再生能力调查㊀㊀头季稻收获后,每个处理选取3个有代表性的点,每点10丛用来测定再生芽萌发成苗成穗动态和不同节位再生能力㊂待萌发生长的芽出鞘2~ 3cm时,为再生稻出苗,10%活桩出苗的日期为出苗始期,50%活桩出苗的日期为出苗期,80%活桩出苗的日期为齐苗期[10-11]㊂发苗率=(当前苗数/有效母茎数)ˑ100%;腋芽再生率=(该节位平均每穴再生穗数/头季稻平均每穴有效穗数)ˑ100%㊂1.4㊀数据处理。

豫南再生稻栽培技术规程

豫南再生稻栽培技术规程

《豫南再生稻栽培技术规程》河南省地方原则编制阐明根据《原则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原则旳构造和编写》、《农业原则管理措施》等规定,《再生稻栽培技术规程》原则起草小组,在对豫南稻区再生稻品种、播期、播量、育秧方式、移栽时期、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单项技术研究旳基础上,集成熟化了豫南稻区再生稻栽培技术体系,初步形成了《再生稻栽培技术规程》。

通过征集有关专家旳提议,深入总结完善了该栽培技术规程,通过近一年旳准备,完毕了本原则旳编写编制。

一、编制旳目旳和意义再生稻是运用头季水稻收割后稻桩上旳休眠芽,在一定旳光、热、水、气等自然环境下,通过特定旳肥水管理技术增进再生芽萌发,进而再增长收获旳一季水稻。

1、再生稻栽培技术对豫南稻区水稻生产旳意义。

再生稻“一种两收”,是豫南稻区最新旳省工高效,生态环境保护旳先进水稻种植技术,技术旳实行对豫南水稻生产具有明显意义,重要表目前:一是创新了豫南稻区水稻增产增收新模式。

是以延长水稻生育期,改一季中稻为“中稻+再生稻”,一种两收,以提高资源运用率为手段来实现增产增收种植模式,产量及效益均明显高于其他水稻种植模式。

克服了目前旳一季中稻模式存在着“早春地闲,晚秋地废”,资源运用不充足旳现象,通过“早播一种月,多收一季稻”,依托提高资源运用率实现了粮食旳增产。

再生稻旳头季一般较生产中旳一季中稻略有增产(一般增产5~10% ),而再生季一般可以获得150~250公斤/亩以上旳产量,到达增产40~50%旳效果。

而投入成本仅增长150元左右,可亩增收300~500元,对规模经营旳种植大户具有明显效益;二是创新了“白茬田”问题处理新途径,变对抗种植为适应种植。

水旱轮作不利旳制约原因较多、适耕期短,水稻旳后茬作物产量低而不稳,效益偏低,加之目前种粮旳比较效益偏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而导致冬季“白茬田”逐年增多。

再生稻依托前茬旳稻桩,不需再播种、整地与移栽,大大简化了劳动程序,比较效益高。

再生稻技术在豫南稻区旳推广应用,把我国再生稻适应区向北推移2~3个纬度,为其他地区发展再生稻增强信心,提供借鉴。

不同播期对泰优390直播再生稻产量的影响

不同播期对泰优390直播再生稻产量的影响

再生稻是种一季收两季的水稻种植模式,即利用头季稻收割后稻桩上的腋芽,通过灌水和施肥使其萌发生长成穗再收割一季水稻,具有生育期短、产量高、省种、省工、生产成本低和效益高等特点[1]。

随着农资成本持续上涨、劳动力短缺问题的加剧和双季稻种植效益持续下降,在水稻种植“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地区推广再生稻意义重大,是充分利用当地光热资源、增加粮食产量和农户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2]。

在水稻生产中,播种期直接影响水稻生育期的长短及其对光热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3]。

现有研究结果表明头季稻的播种期直接影响头季稻的收割期和再生稻能否安全抽穗,最终影响头季+再生季稻的产量[4-6]。

通过调节播种期,将再生稻生长发育置于最佳气候生态条件下是实现头季稻和再生稻“双高产”的前提[7]。

石守设等认为最佳播种期能够有效促进信粳18再生稻产量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等3要素协调发展,进而提升头季稻和再生稻总产量[8]。

高长清等研究表明早播早栽能提高丰两优1号头季稻和再生稻的产量,并认为适宜播种期最好掌握在3月底[9]。

与移栽相比,水稻直播省了育秧环节,具有节工省力的优点[10]。

江西省是水稻种植大省,目前对江西省不同播种期对直播再生稻产量影响研究不多。

因此,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以泰优390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种期对再生稻生育期和产量结构的影响,探讨直播再生稻适宜的播种期,可以为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供试品种为杂交水稻泰优390(国审稻20216190),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

1.2试验方法于2022年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丰溪街道金墀居虎头村水稻生产田进行试验,试验地光照条件好,肥力中等,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前茬为空闲田。

头季稻共分4个播期处理,浸种时间分别为4月3日、4月收稿日期:2023-04-20基金项目:江西省气象局科研重点项目(赣气发〔2017〕75号);上饶市气象局科研项目(饶气发〔2021〕111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i u Xi a n g c h e n ,Fe ng Da q i n g ,Yu Gui l o n g ,Zh a o Ha i y i n g ,
Q i a o L i , L i Y a n t i n g , F a n X u e j u n , L i u Mi n g c h e n g z , Z h a n g Q i u j u
豫南 稻区不 同播期对再 生稻 生长发 育及产量 的影响
刘祥 臣 , 丰大清 , 余 贵龙 , 赵海英 , 乔利 , 李彦婷 , 范学军 , 刘 明成 , 张秋菊
( 1 . 信 阳市农业科学 院 , 河南 信 阳 4 6 4 0 0 0 ; 2 . 信 阳市农业局 , 河南 信 阳 4 6 5 2 0 0 ) 4 6 4 0 0 0;
播 期 应 在 3月 上 中旬 。 关键词 : 播期; 头季稻 ; 再生稻 ; 产 量
中图分类号 : ¥ 5 1 1 . 3
文献标识 号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 4 9 4 2 ( 2 0 1 5 ) 0 9— 0 0 5 9 — 0 5
Ef fe c t s o f Di fe r e n t S o wi n g Da t e s o n Gr o wt h a n d Yi e l d o f Ra t o o ni n g Ri c e i n t h e S o u t h o f He n a n Pr o v i n c e
A bs t r a c t I n o r d e r t o d e t e r mi ne t h e o p o o n i n g r i c e i n s o u t h o f He na n Pr o v i n c e,
山东 农 业 科 学
2 0 1 5 , 4 7 ( 9 ) : 5 9~ 6 3
S h a n d o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D O I : 1 0 . 1 4 0 8 3 / j . i s s n . 1 0 0 1 — 4 9 4 2 . 2 0 1 5 . 0 9 . 0 1 4
X i n y a n g 4 6 4 0 0 0 , C h i n a ; 3 .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T e c h n o l o g y E x t e n s i o n C e n t e r fG o u s h i C o u n t y ,G u s h i 4 6 5 2 0 0, C h i n a )
T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 t h a t u n d e r t h e c l i ma t i c c o n d i t i o ns o f 2 01 4,t h e r i c e s e e d l i n g s s o we d o n Ma r c h 1 t o Apr i l 1 1 c o u l d g r o w n o r ma l l y t h r o u g h d r y n u r s e y r i n a s ma l l p l a s t i c s h e d,e x c e p t t h a t s o we d o n F e b r ua y r 2 1 . S o we d d u r - i n g t h i s p e r i o d,t h e ma t u it r y o f ma i n c r o p d e l a y e d a nd t h e y i e l d o f r a t o o n i n g r i c e d e c l i n e d wi t h t h e p o s t po n i ng o f s o wi n g d a t e .Th e y i e l d o f ma i n c r o p r i c e wa s t h e h i g he s t whe n s o we d o n Ma r c h 1 1,a nd t h e t o t a l p r o d u c t i o n o f ma i n c r o p a n d r a t o o n i n g r i c e r e a c h e d t h e p e a k wh e n s o we d o n Ma r c h 1 . Th e r e f o r e,t h e e a ly r a n d mi d d l e
( 1 .X i n y a n g A c a d e m y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 X i n y a n g 4 6 4 0 0 0 ,C h i n a ; 2 .X i n y a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B u r e a u ,
除 2月 2 1日播种的秧苗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外 , 3月 1日 ~ 4月 1 1日播 种 的处 理 , 均 能培育 出正 常的秧苗 , 且
在此时间段 内, 头季稻 的熟期 随播 期的推迟而推迟 , 再生 稻的产量 则随播期 的推迟而下 降 , 以 3月 1 1日播种
的处理头季稻产量最高 , 而两季总产量则 以 3月 1日播种 的最 高 。由此 , 本试验认 为豫南稻 区再生稻 的最适
t h e g r o wt h p r o c e s s ,s e e d l i n g q u a l i t y ,y i e l d s o f ma i n c r o p a n d i t s r a t o o n i n g r i c e we r e c o mp a r e d a n d a n a l y z e d .
3 . 固始县农业技术推广 中心 , 河南 固始

要: 为确定豫南稻 区再 生稻的最佳播种 时间 , 对在不 同播 期处理情况下 的水稻生育进程 、 秧苗素质 、
头 季 稻 产 量 和 再 生 稻 产 量 等 进 行 比较 分 析 。结 果 表 明 : 在 当年 ( 2 0 1 4) 气 候条 件下 , 采取小 拱棚旱 育秧方式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