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二)批判旧唯物主义唯心史观,提出唯物史观的基 批判旧唯物主义唯心史观, 本思想( 本思想(§3-§9) • 1、批判旧唯物主义由于不懂的实践,因而不能正确 批判旧唯物主义由于不懂的实践, 说明人和环境、人和教育的关系, 说明人和环境、人和教育的关系,并由此导致唯心史 新唯物主义从实践出发, 观;新唯物主义从实践出发,科学地解决了主观和客 观、人的活动与外部环境的关系问题。(§3) 人的活动与外部环境的关系问题。(§ 。( • (1)批判旧唯物主义的环境决定论(§3.1) 1)批判旧唯物主义的环境决定论( 3.1)
思维的此岸性:人能够认识现实世界。 思维的此岸性:人能够认识现实世界。
康德1724—1804年
世界
} }
现象界
此岸世界) 可知 (此岸世界)
彼岸世界) 本体界 不可知 (彼岸世界)
(“自在之物”) 自在之物”
•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 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经院哲学的问题 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现实性的争论: 现实性的争论:有关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 ①唯心主义的真理标准观: 唯心主义的真理标准观: 否认客观真理, 否认客观真理,否认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 ②费尔巴哈的真理标准观 不证自明” 一目了然” 把“不证自明”、“一目了然”的直观作为检 验真理的标准。 验真理的标准。 • ③马克思的真理标准观 • • • • •
• 2、革命斗争的需要
• 新兴的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真实反映自身利益的新的世界 新兴的无产阶级, 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观,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并不彻底,不能成为无产阶级改造世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并不彻底, 界的思想武器。 界的思想武器。 • 如何改造旧唯物主义世界观,建立新唯物主义世界观,为 如何改造旧唯物主义世界观,建立新唯物主义世界观, 工人阶级提供一个正确的理论指导? 工人阶级提供一个正确的理论指导?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2020年8月整理).pdf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一著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份,其中一部分高出于社会之上(例如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就是如此)。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像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
他致力于把宗教世界归结于他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哪。
因为,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因此,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
因此,例如,自从在世俗家庭中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受到批判,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这是马克思在《提纲》第一条里的论述。
马克思这里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一切旧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在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关系问题上的根本区别。
所谓“对象、现实、感性”都是一个含义,指实际存在的可感知的客观事物。
“人的感性活动”指人的实践活动。
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对客观事物“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这里马克思指出了旧唯物主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的根本缺陷是脱离实践,看不到主体实践活动中的自觉能动性,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单纯看作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把自然界的事物看作是与人的实践活动无关的在人的活动之外自在存在的单纯客体,主体只是像照相照镜子一样被动直观地反映客体。
旧唯物主义只看到主客体之间单纯的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看不到主体与客体之间更为根本的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这就必然导致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消极被动直观的反映论,因而,旧唯物主义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人与自然、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
马克思指出,当旧唯物主义忽视了主体的能动性时,唯心主义却发展了主体的自觉能动性。
与旧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重视研究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能动作用,马克思充分肯定唯心主义哲学中所具有的积极合理因素。
但是,马克思同时又指出,唯心主义只是“抽象地发展”人的能动性,“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所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是指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
这里马克思指出,唯心主义与旧唯物主义一样,脱离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在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关系中,从另一个方面夸大了人的精神作用,把实践活动看成是主体纯粹的精神体验和精神修炼过程,只从人的纯粹精神活动理解主体的作用,把主体当作脱离物质实践活动的独立化的精神实体。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英对照.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1845年稿本) 2,马克思论费尔巴哈(恩格斯1888年发表的稿本)3, Karl Marx 1845 Theses On Feuerbach4, Theses On Feuerbach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1845年稿本)1.关于费尔巴哈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gegenständliche]活动。
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gegenständliche]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这种学说一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
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
但是,世俗基础使自己从自身中分离出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

经院哲学是与宗教神学相结合的唯心主义哲学, 属于欧洲中世纪特有的哲学形态.它是运用理性形 式,通过抽象的、烦琐的辩证方法论证基督教信 仰、为宗教神学服务的思辨哲学。 经院哲学家们围绕共相与个别,信仰与理性的关 系展开了长期的争论,形成了唯名论与实在论两 大派别。主张共相只是名词,唯有个别事物才是 实体,这被称为唯名论。主张共相为实体的被称 为实在论。 有名的经院哲学家有安瑟尔谟、托马斯· 阿奎那等。
课后阅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延伸阅读《神圣家族》
思考题
1.为什么说实践的观点是新唯物主义区别 于一切旧哲学的本质特征? 2.试述如何理解思维的真理性及其检验问 题。 3. 马克思同费尔巴哈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的 根本区别何在? 4.如何理解“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 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二、内容
提纲有十一条组成,主要包括批判了包括费尔巴 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忽视主体能动性和唯心主义 抽象地发展主体能动性的错误,阐明科学的实践 观是新唯物主义的出发点,是区别于包括旧唯物 主义和唯心主义在内的一切旧哲学的本质特征; 揭示了在思维的真理性标准、宗教异化的根源、 历史主体与客体关系、社会生活和人的本质等一 系列主要哲学问题上,新唯物主义同以费尔巴哈 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对立,批判了后者的 直观性和唯心史观;阐明了新、旧唯物主义在阶 级基础和社会基础上的区别,并从社会功能和历 史使命的角度进一步揭示了新唯物主义同一切旧 哲学的区别。
三、《提纲》的意义
《提纲》在马克思主义形成史中占有十分重要 的地位。它第一次从根本上批判了费尔巴哈和 一切日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第一次 在人类学史上对人的本质作了科学规定;第一 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并以实践为基 础,提出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想, 特别是唯物史观的重要思想。《提纲》标志着 马克思不仅同唯心主义,而且同一切旧唯物主 义划清了界限,标志着马克思已经彻底摆脱了 一切资产阶级哲学思想的影响,预示着马克思 主义哲学世界观的诞生。因此,恩格斯说, 《提纲》是“非常宝贵的”、“包含着新世界 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时代背景及其意义“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提纲》批判了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存在形而上学和不彻底性的缺陷。
《提纲》是马克思和黑格尔唯心主义决裂后,第一次从根本上分析和批判了包括费尔巴哈哲学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提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并以实践为核心建立新的世界观、人性论和哲学观。
《提纲》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同唯心主义和一切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并为建立新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了坚实基础。
《提纲》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内容简介(一)以实践为基础,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消极直观反映论、唯心主义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错误,阐明辩证唯物主义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奠定了唯物主义的基础。
1对实践的误解:旧唯物主义把客观世界当作直观的对象,而不是实践的对象。
把人看作直观的主体,而不是实践的主体。
因此,主体的能动性被掩盖。
唯心主义夸大了主体的能动作用,把它视为脱离物质基础的绝对。
2 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人的认识正确的问题,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加以解决。
离开实践去探讨人的思维是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将陷入毫无意义的争论。
(二)以实践为基础,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唯心史观,揭露了它的认识论根源,用实践的观点解决了一些旧唯物主义所不能解决的社会历史观的问题。
1人与环境和教育的关系。
实践是改变人与环境的基础。
2宗教问题。
阐述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及消灭宗教的正确途径。
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导致宗教的产生。
只有对世俗基础进行实践的改造,才能消灭宗教。
3人的本质。
从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论述了人的本质。
4唯心史观产生的根源。
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揭露费尔巴哈唯心史观产生的根源在于误解和排斥人类的社会实践。
(三)从阶级基础、哲学使命的角度阐述新旧哲学的区别。
1哲学的阶级性。
2哲学的实践性。
新唯物主义的功能不只是解释世界,而在于改变世界。
《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时代背景及其意义(一)清算他们以前的哲学信仰。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1845年稿本)1.关于费尔巴哈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gegenständliche]活动。
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gegenständliche]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这种学说一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
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
但是,世俗基础使自己从自身中分离出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因此,对于这个世俗基础本身应当在自身中、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
因此,例如,自从发现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被消灭。
五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的感性的活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费尔巴哈(Ludwig Feuerbach)是一位德国哲学家,他的思想对于现代哲学和宗教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提出了一种唯物主义的观点,批判了宗教的本质,强调了人类对自己存在的理解和重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一、费尔巴哈的生平和背景
1.出生和早年经历
2.学术背景和对哲学的热爱
二、费尔巴哈的宗教批判
1.宗教的起源和本质
2.上帝和宗教的虚构性
3.宗教对人类的影响和制约
4.宗教的本质是人类的投射
三、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1.对于宗教思想的批判是从唯物主义出发的
2.唯物主义的本质和意义
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4.对于自由意志的思考
四、费尔巴哈对于哲学和宗教的影响
1.对马克思和马尔库塞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2.对于后现代哲学的贡献
3.对于宗教研究和宗教思想的批判
五、费尔巴哈的贡献和争议
1.对于宗教的批评和解构的重要性
2.唯物主义的价值和意义
3.对于个体和社会关系的思考
4.被认为是无神论者的争议
六、结论
1.费尔巴哈的思想对现代哲学和宗教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2.对于宗教思想和个体解放的重要性
3.对于人类自我认知的启示
以上仅为费尔巴哈的提纲,你可以根据你想要强调的内容和论点进行修改和发展,来创作1200字以上的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幻灯片1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幻灯片2
幻灯片3
幻灯片4
一、背景
1.理论背景:《提纲》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史上的地位。
“它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是非常宝贵的。
”(恩格斯)
为新唯物主义哲学世界观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幻灯片5
2.社会背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社会矛盾问题突出,阶级对立和阶级冲突显著。
这些体现在理论上,就是要同一切旧哲学彻底划清界限。
施蒂纳称《神圣家族》是“费尔巴哈的追随者”
幻灯片6
二、内容
●提纲有十一条组成,主要包括批判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忽视主体能动性
和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主体能动性的错误,阐明科学的实践观是新唯物主义的出发点,是区别于包括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内的一切旧哲学的本质特征;揭示了在思维的真理性标准、宗教异化的根源、历史主体与客体关系、社会生活和人的本质等一系列主要哲学问题上,新唯物主义同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对立,批判了后者的直观性和唯心史观;阐明了新、旧唯物主义在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上的区别,并从社会功能和历史使命的角度进一步揭示了新唯物主义同一切旧哲学的区别。
幻灯片7
●(一)批判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是脱离实践理解客观对象
●第一,旧唯物主义只是从客体的形式去理解对象,而不是从主体方面来理解对象。
●第二,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能动的方面,而没有理解现实的感性活动。
●第三,费尔巴哈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幻灯片8
●(二)强调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第一,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第二,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
维的此岸性。
●第三,关于离开时间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幻灯片9
●经院哲学是与宗教神学相结合的唯心主义哲学,属于欧洲中世纪特有的哲学形态.它是
运用理性形式,通过抽象的、烦琐的辩证方法论证基督教信仰、为宗教神学服务的思辨哲学。
●经院哲学家们围绕共相与个别,信仰与理性的关系展开了长期的争论,形成了唯名论
与实在论两大派别。
主张共相只是名词,唯有个别事物才是实体,这被称为唯名论。
主张共相为实体的被称为实在论。
●有名的经院哲学家有安瑟尔谟、托马斯〃阿奎那等。
幻灯片10
●(三)阐明实践是人与环境、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现实基础
●人与环境的关系,即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的集中体现。
●马克思认为旧唯物主义离开实践讨论人和环境、教育的问题,只能走向自己的反面,
从“人是环境产物”走向“意见支配世界”,不能超越唯心史观。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改变人,但人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而是在实践中能
动地改变这环境。
幻灯片11
●(四)强调实践是消除宗教异化及其世俗根源的根本途径
●第一,费尔巴哈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其世俗基础,但未找到产生宗教的社会根源和消除
宗教的根本途径。
●第二,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是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
●第三,消除宗教的根本途径是变革产生宗教的世俗基础
幻灯片12
●(五)提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第一,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具有积极意义。
●第二,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仍然是抽象的。
●第三,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幻灯片13
●第四,不能撇开社会历史孤立地谈宗教感情和人
幻灯片14
●(六)阐明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第一,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
●第二,一切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具有实践的根源。
幻灯片15
●(七)阐明“新唯物主义”的阶级立场和历史使命
●第一,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
类。
●第二,“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幻灯片16
三、《提纲》的意义
●《提纲》在马克思主义形成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第一次从根本上批判了费尔
巴哈和一切日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第一次在人类学史上对人的本质作了科学规定;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并以实践为基础,提出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唯物史观的重要思想。
《提纲》标志着马克思不仅同唯心主义,而且同一切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标志着马克思已经彻底摆脱了一切资产阶级哲学思想的影响,预示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诞生。
因此,恩格斯说,《提纲》是“非常宝贵的”、“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幻灯片17
课后阅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延伸阅读《神圣家族》
幻灯片18
思考题
●1.为什么说实践的观点是新唯物主义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本质特征?
●2.试述如何理解思维的真理性及其检验问题。
●3.马克思同费尔巴哈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的根本区别何在?
●4.如何理解“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