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合集下载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但是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却作了抽象的错误的理解。在他的哲学
中,把人理解为自然的人,把人的本质理解为一种自然共同性或自然
本质。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抽象的人的本质时,明确地提出了人的 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著名命题。这里讲
的“类”是当时的术语,指的是人的理智、意志和感情等共同特性。

第七条,批判费尔巴哈对“宗教感情”和 人的本质的错误观点,进一步阐述了在人的本质 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费尔巴哈的错 误观点的区别。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的产 物,并随着社会关系的不断变化而发展着的。费 尔巴哈的错误就在于没有认识到人的本质是社会 关系的产物,却把人和人的本质说成是超阶级、 超社会的东西,这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
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
是指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 19 世纪英法空想社会
主义理论。 •

第四条,指出费尔巴哈对宗教批判的局限性,阐明宗教产生的 社会根源和消灭宗教的正确途径。分三层意思:第一,指出费尔巴哈 对宗教批判的唯物主义出发点及历史局限性。“宗教上的自我异 化”“世界被二重化”是指宗教把世界分为宗教的想象的世界和现实
④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列宁说,费尔巴哈“把人类实 践的总和当作认识论的基础。”

• (四)宗教思想:对基督教的批判

费尔巴哈批判宗教的目的就是要把神的本 质还原为人的本质,把天国生活还原为现实生 活,要人们相信自己,为追求现实生活而斗争。 费尔巴哈是德国哲学史上第一个自觉的、公开 的同基督教决裂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他完成了 德国资产阶级对传统宗教的批判。
• (二)《提纲》把实践的观点应用于社会历史的研究,批 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第一次提出了人的本质和社会 生活的本质等重要问题,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基本观

(完整word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及自己解读

(完整word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及自己解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一著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份,其中一部分高出於社会之上(例如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就是如此)。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像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

他致力於把宗教世界归结於他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哪。

因为,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因此,对於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

因此,例如,自从在世俗家庭中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受到批判,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十一条内容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十一条内容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十一条内容
1. 运用唯物辩证法来解决哲学问题
2. 批判黑格尔的绝对理念
3. 强调社会现实对于个体思想和感情的影响
4. 认为宗教是对人类的虚假安慰,应该被消灭
5. 提出“病态的自我意识”概念,认为个体应该减少对自我意识的依赖
6. 批判庸俗的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提出“物的本质”概念
7. 强调社会形态的变革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
8. 认为人类需要通过解放劳动来实现自我解放和自我实现
9. 批判教条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提出“反思辩证法”观念
10. 倡导艺术的自由和独立性
11. 提出“全面人”观念,认为人应该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而不是片面追求一种特定的能力。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原文解释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原文解释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原文解释费尔巴哈的提纲话题:费尔巴哈的提纲社会实践费尔巴哈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内容讲解一、写作背景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在1845年春天旅居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时所写的一份研究提纲。

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这篇文章。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翻检了马克思遗稿,在马克思的笔记本中发现了这一研究提纲,1888年恩格斯出版《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单行本,《提纲》作为附录第一次公开发表。

《提纲》是为适应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19 世纪30 — 40年代,西欧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大规模的工人运动不断涌现。

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的世界观来指导,当时流行的费尔巴哈哲学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反映。

为了批判费尔巴哈哲学,科学地论证无产阶级世界观,马克思写了这个研究提纲。

二、中心思想《提纲》全面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把唯物主义发展到最高形式的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作为认识的基础、标准和目标,阐明了实践在认识论中的伟大作用,提出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基本观点。

《提纲》把实践的观点应用于社会历史的研究,彻底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基本观点。

《提纲》提出环境的改变和人们活动的一致的基础就是革命的实践,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提纲》还用实践的观点阐明新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宗旨和历史使命就是改造世界。

三、内容讲解《提纲》全文共11条,近1500字,各条在形式上相互独立,但在内容上却彼此关联,构成1个有机整体。

全文可分为3个部分。

(一)《提纲》从总的方面批判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论述了实践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阐明了新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

(第1 一 2 条)第一条,揭示了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不了解实践的意义,不能说明主观能动作用。

第二讲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提纲

第二讲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提纲

第二讲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提纲
一、费尔巴哈的背景与思想源流
A.法国大革命与启蒙思想的兴起
B.拉封丹、孟德斯鸠与费尔巴哈的思想关联
二、费尔巴哈的人生经历与学术成就
A.个人背景与早年经历
B.对于哲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的贡献
三、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A.唯物论与宗教批判
B.费尔巴哈的历史唯物主义
C.对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评价
四、费尔巴哈的辩证法思想
A.费尔巴哈的辩证法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
B.辩证法和历史观
C.费尔巴哈的辩证法的意义与价值
五、费尔巴哈的社会学思想
A.费尔巴哈的社会历史观
B.阶级分析与社会变革
C.对费尔巴哈的社会学思想的评价
六、费尔巴哈的批判与影响
A.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批判
B.费尔巴哈对后世思想家的影响
C.费尔巴哈思想的现实意义
七、费尔巴哈的思想价值和争议
A.费尔巴哈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B.对于现代社会和思想的启示
八、结语
(注:该提纲是为了讲述费尔巴哈的思想与贡献,因此主要以其思想为中心,不涉及较详细的生平事迹和历史背景,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 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 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 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 正现实的, 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 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一 著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 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五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诉诸感性的直观;但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 的,人类感性的活动。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於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
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哈不是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孤立地观察宗教感情,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孤 立的-人类个体。

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 能做到对"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 社会化了的人类。
十一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於改变世界。
马克思
1845
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
(2.)所以,他只能把人类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 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连系起来的共同性。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一著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份,其中一部分高出於社会之上(例如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就是如此)。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像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

他致力於把宗教世界归结於他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哪。

因为,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因此,对於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

因此,例如,自从在世俗家庭中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受到批判,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费尔巴哈(Ludwig Feuerbach)是一位德国哲学家,他的思想对于现代哲学和宗教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提出了一种唯物主义的观点,批判了宗教的本质,强调了人类对自己存在的理解和重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一、费尔巴哈的生平和背景
1.出生和早年经历
2.学术背景和对哲学的热爱
二、费尔巴哈的宗教批判
1.宗教的起源和本质
2.上帝和宗教的虚构性
3.宗教对人类的影响和制约
4.宗教的本质是人类的投射
三、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1.对于宗教思想的批判是从唯物主义出发的
2.唯物主义的本质和意义
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4.对于自由意志的思考
四、费尔巴哈对于哲学和宗教的影响
1.对马克思和马尔库塞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2.对于后现代哲学的贡献
3.对于宗教研究和宗教思想的批判
五、费尔巴哈的贡献和争议
1.对于宗教的批评和解构的重要性
2.唯物主义的价值和意义
3.对于个体和社会关系的思考
4.被认为是无神论者的争议
六、结论
1.费尔巴哈的思想对现代哲学和宗教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2.对于宗教思想和个体解放的重要性
3.对于人类自我认知的启示
以上仅为费尔巴哈的提纲,你可以根据你想要强调的内容和论点进行修改和发展,来创作1200字以上的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有感
读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了解了虽然费尔巴哈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思想是第二性的,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认得思维、意识是客观物质的反应,但这一唯物主义是旧唯物主义,从两者对比中加深了我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认知。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思维而付诸感性的直观,但他把感性不是看作时间的人的感性活动,他在宗教上自我异化,世俗基础使他从自身分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王国。

这种直观和自我异化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旧的唯物主义。

结合课本内容,我认为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审视,用辩证的思维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从认识的本质看,“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观物体能动的反映”,首先认识的主体肯定是客观事物,其次认识
离不开实践的基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实践问题。

19世纪初西欧的“乌托邦社会主义”,主张建立一个没有资
本主义弊端的理想社会,但放在当时的社会这根本是个空想的社会主义。

再看“能动”两个字课件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不是一次性完成的,需要不断地去调整,好比资源,我们一开始不会利用,到发现其对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开始不断地开发资源,到现在随着资源的不断稀缺,人类意识到对于资源要合理开发,生产上开源节流,这个认识
的过程是不断延续的。

因此,费尔巴哈直观、孤立的认识是消极的反映论,不是科学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具有两个特点:一方面,反映具有摹写性,这确定了反映具有客观性。

另一方面,反映具有创造性。

木头取自树林,通过人类的能动认识,木头可以加工编程精美的雕饰,做成桌子椅子供食用…..正因如此,人的认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表象,也能进一步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

-学习马哲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让我学着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用发展的眼光制定计划,用实践的精神检验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