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质量的评价

合集下载

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

B. 根据调研资料及监测数据,经分析整理, 选定评价参数和评价的环境标准
选取评价标准是现状评价的一个关键问题。
首先要根据评价目的选择评价标准,例如 评价渔区水体,就应当采取渔业水质标准 作为评价标准。 同时这些标准能包括和反映的污染物。 如不能完全包括和反映污染物的影响时, 可借鉴和参考国外的标准。
6.2环境标准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人们已经认识到,为
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协调社会经济 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开展环境影响评 价,进行环境管理。
而环境评价和环境管理必须依据统一的环
境标准。
环境标准是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
准的总称。
它是国家根据人群健康、生态平衡和社会
经济发展对环境结构、状态的要求,在综 合考虑本国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 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对环境要素间的配 比、布局和各环境要素的组成(特别是污 染物质的容许含量)所规定的技术规范。 环境标准是评价环境状况和其他一切环境 保护工作的法定依据。
由于环境在时空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人类的社会活动又多种多样,所以环境 质量评价的类型,在时间域上可分为: 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质量预断评价。
(1) 回顾评价 对某一地区过去的环境质量,根据记载资料及有关 的调查研究进行评价。 通过环境质量回顾评价可以揭示该地区引起环境问 题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进行这种评价必须有过去较长时间的环境监测和资 料的积累。 (2)现状评价 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着眼于当前情况对一个区 域内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为区域 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通过现状评价还可以明了过去已采取的环境 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效果和收益。
①城市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背景调查分析 自然环境为城市环境提供了物质基础,自然环境条件 又决定了对城市污染物质的输送、稀释扩散和净化 能力;城市是按人们的目的和愿望建立的人工环境 单元,因此应做相应调查。

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概述:环境质量评价是指对某一特定区域的环境状况进行定量或定性的综合评价。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对环境状况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探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各行业的具体指标。

一、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对自然生态系统状况的评估,其指标体系包括生态多样性、土地覆盖、水资源、大气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指标。

其中,生态多样性指标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平衡和自然遗产等;土地覆盖指标包括城市化率、耕地保护和森林覆盖率等;水资源指标包括水质、水量和水生态状况等;大气环境指标包括空气质量、大气污染物排放和气候变化等;生物多样性指标包括濒危物种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等。

二、工业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工业环境质量评价是对工业园区或企业的环境状况进行评估,其指标体系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固体废物处理等指标。

其中,大气污染指标包括废气排放浓度、污染源数量和排放持续时间等;水污染指标包括废水排放浓度、水质恶化程度和水污染物总量等;土壤污染指标包括土壤重金属含量、土壤酸碱性和土壤污染源种类等;固体废物处理指标包括固体废物产生率、危险废物处理和废物再利用率等。

三、农业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农业环境质量评价是对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其指标体系包括农药残留、土壤质量、水质状况和草地退化等指标。

其中,农药残留指标包括农作物和土壤中农药残留水平、农药使用频率和农药使用技术等;土壤质量指标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肥力和土壤重金属含量等;水质状况指标包括农业面源污染、农田径流和农业灌溉对水环境的影响等;草地退化指标包括草地覆盖率、牲畜放牧压力和草地退化趋势等。

四、城市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城市环境质量评价是对城市环境状况进行评估,其指标体系包括城市空气质量、噪声污染、水资源利用和城市绿化等指标。

其中,城市空气质量指标包括空气中PM2.5、PM10和O3等污染物浓度、城市烟尘排放和汽车尾气排放等;噪声污染指标包括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和建筑噪声等;水资源利用指标包括城市用水量、水资源供应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等;城市绿化指标包括绿地覆盖率、城市森林面积和公园设施等。

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环境质量评价概述环境质量评价是指对某一特定环境或某一地区的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

通过对环境各项指标的分析和评估,可以了解环境质量的情况,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质量评价可以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不同环境要素进行评价,也可以对不同环境区域的质量进行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定性评价主要是通过对环境的观察、调查和分析,评估环境质量的好坏程度。

定量评价则是通过对环境指标进行测量和分析,得出具体的数值,来评估环境的质量。

定量评价更加科学准确,但需要大量的数据和实验,成本较高。

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包括环境指标的选择、数据收集与处理、评价方法的确定和评价结果的分析与总结。

在环境指标的选择上,需要考虑到环境的种类和特征,以及评价的目的和用途。

在数据收集与处理上,需要进行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评价方法的确定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如数学模型、统计分析等。

评价结果的分析与总结则是根据评价数据得出的结论,提供给决策者参考。

环境质量评价的意义在于能够及时了解环境质量的情况,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评价结果可以提供给政府和相关部门,为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同时,评价结果也可以提供给公众,增强公众对环境质量的关注和参与,形成积极的环保氛围。

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主要包括大气环境指标、水环境指标和土壤环境指标。

大气环境指标包括大气污染物浓度、气候指标、能见度等;水环境指标包括水质、水量、水功能区等;土壤环境指标包括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度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价,可以全面了解环境质量的情况。

环境质量评价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数据的可靠性是保证评价结果准确性的基础,需要确保数据的来源可靠、测量方法准确、数据处理方法合理。

数据的有效性则是保证评价结果有实际意义的前提,需要根据评价的目的和用途选择合适的指标和方法。

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评价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给人类健康和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由此,环境质量评价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环境质量评价是指对某一区域内环境质量的状况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以了解环境现状、评估环境质量、发现环境问题,并制定保护环境、调控污染物排放的措施和方法。

环境质量评价是一项复杂而综合的工作,它需要涉及到环境因素、污染物种类、环境生态系统、人类健康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环境质量评价可以涉及到空气、水、土壤和声、光等不同环境因素。

在评价中,包括环境质量分析和环境风险评估两个主要环节。

环境质量分析主要是对环境因素的数量和品质进行量化测定和分析,依据国家和地方规定的环境标准,比对环境监测数据,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估。

环境风险评估则是通过对环境因素的整合和分析,判定环境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的风险程度,并进行风险管理。

两个环节相互协作、相互补充,最终能够得出相对准确的结果。

环境质量评价的具体过程包括环境基础信息搜集、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环境质量目标的制定、环境绩效评估等。

环境质量评价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环境质量评价可以为城市的综合规划提供科学、可靠的信息;其次,环境质量评价可以确定城市环境中的危害源和敏感人群,并采取相应的控制和保护措施;再次,环境质量评价可以为城市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判断治理效果;最后,环境质量评价可以为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提供保障,为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均衡,规范环境经济行为。

注重环境质量评价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人类健康的必要措施,尤其是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今天。

而在环境质量评价工作中,应该避免简单的量化分析和数据统计,要注重对环境变化的深层次分析,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相结合,做出更加准确和全面的评价结果。

此外,还要通过环境质量评价,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促进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总之,环境质量评价是维护人类环境健康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环境质量评价是衡量特定区域环境状况的主要方法之一。

它旨在评估环境对人类和生物健康的影响,以及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1. 监测方法:监测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和其他相关指标,例如大气中的颗粒物浓度、水体中的重金属含量等。

这种方法能够提供实时的数据,对环境质量进行定量评估。

2. 生物指标方法:通过研究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和生存情况,来评估环境质量。

例如,通过研究水中的水生生物种类和数量来判断水体的污染程度。

生物指标方法能够反映出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但也需要考虑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3. 风险评估方法:通过分析环境中的污染物和人类暴露的关系,来评估环境对人类健康的风险。

这种方法将环境质量与人类健康联系起来,能够更加全面地评估环境的影响。

4. 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考虑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大气、水体、土壤等,以及不同污染物的综合效应,来评价环境质量。

这种方法能够更全面地反映环境的整体状况,但也更加复杂和耗时。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如环境指数法、生态系
统评估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评估目标和数据条件进行选择和组合使用,以得出准确、全面的环境质量评价结果。

环境质量评价的结果可以用于指导环境保护工作,制定环境政策,以及提醒公众关注和改善环境质量。

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
j 1
j
②幂函数累加型分指数
I a (W j I j )b
j 1 n
Wj—各单因指数 在计算分指数时不仅考虑Ij的平均值,还应 当兼顾中Ij的最大值maxIj ,例如内罗梅型 多因子指数
2. 环境质量评价
2.1 环境质量评价的对象和内容
2.1.1 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 2.1.2 环境质量评价的对象 2.1.3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 2.1.4 环境质量评价评价程序
2.2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2.2.1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2.2.2 环境质量指数评价法
2.1 环境质量评价对象和内容
2.1.1 概念
2.1.4 环境质量评价程序
准 备 工 作 阶 段
现 状 监 测 阶 段
现 状 分 析 和 评 价 阶 段
评 价 报 告 书 编 制 阶 段
2.2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2.2.1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2.2.1.1 污染源概述 污染源:通常是指向环境排放或者释放有害物质或者
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2.2.1.4 污染源调查方法
(1)普查与详查 污染源调查一般采用普查与详查相结合的方法。 (2)污染物排放量的估算 Gt—投入的物料量 ① 物料平衡法
Gt P Q Q Gt P Q' RQ

P—产品包含这种 物料的量 Q —物料流失量 Q’ —污染物排放量
Q—污染物排放量 K—经验排放系数 W—单位时间产量 Q—排污量 C—污染物算术平 均浓度 q—烟气或废水流量
①累加型分指数 a. 简单累加式环境质量分指数
I Ij
j 1 n
b.
矢量累加式环境质量分指数
I
2 I j j 1 n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3)几何型多因子环境质量评价指数:
I=
(maxIi ) * (aveIi )
I=
(maxIi ) 2+ (aveIi )2 2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4)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 均权型:
1 Q= ∑Ik n k=1
n
计权型:
∑ Q = WkIk
k=1
n
总结: I值越大环境质量越差;
I<1时符合标准; I>1时超标; I=1时处于临界状态。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得分 项目 COD DO 总氰化物 挥发酚 石油类 总铅 总汞 总砷 总镉 铬
1
2
3
4
5
6
7
8
9
10 +
权重 0.18 0.01
+ + + + + + + + +
0.02 0.05 0.07 0.09 0.11 0.13 0.15 0.16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一、环境质量的概念
(一)两种概念
(二)环境质量变化特征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一)两种描述
1、环境质量是环境状态惯性大小的表示
2、环境质量是环境状态品质优劣的表示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二)环境质量的变化动因
1、人类活动导致环境质量变化
环节:人为作用→环境参数变化→环境质量变异 作用类型: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环境反作用:正负反馈效应(具有滞后性)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五、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一)污染源评价 (二)评价参数确定 (三)环境质量指数评价 (四)环境质量分级

环境质量评估

环境质量评估

环境质量评估环境质量评估环境质量评估是指通过对环境的综合考察和评价,对环境的质量进行评估。

环境质量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环境质量的状况、消除或减少对环境质量的破坏,以及为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质量评估的内容包括环境污染状况、生态系统状况、环境敏感性、生态功能等。

环境质量评估的方法主要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定性评价是通过对环境的质量进行描述和判断,确定环境是否污染和破坏。

定量评价则是通过具体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对环境质量进行量化和比较。

环境质量评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首先,要考虑环境的污染物含量和排放量,包括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和土壤污染物等。

其次,要考虑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包括物种多样性、种群数量和生境的完整性等。

最后,要考虑环境的可持续性和可恢复性,包括环境的抗干扰能力和修复能力等。

环境质量评估的结果可以用于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规划,指导环境管理和监测工作,以及提醒人们对环境质量的关注和行动。

同时,环境质量评估也可以用于判定环境责任和赔偿责任,促进环境损害的修复和恢复。

但是,环境质量评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评估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其次,环境质量评估需要涉及多个学科和行业的知识和技术,需要进行跨学科和跨行业的合作。

再次,环境质量评估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和信息系统。

最后,环境质量评估需要进行长期的监测和评估,需要考虑时间和空间尺度的影响。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环境意识的提高,环境质量评估将变得更加精确和全面。

同时,环境质量评估也需要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等标污染指数
1,3 2,2 4,1 5,3 6,1 7,3 8,2 9,1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
3
1
2
1
2
3
4
Nij =
Cij Ci0
Nij——第j个污染源第i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指数,mg/m3; Cij——第j个污染源第i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mg/m3 ; Ci0——第i种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第j个污染源含有n种污染物,则该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为:
i ➢若该地区有m个污染源,那么某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为:
i
➢对一个地区的所有污染源和污染物的总等标负荷: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3)污染负荷比
➢第j个污染源内第i种污染物的污染负荷比:
Kij =
Pij Pj
➢一个区域内某个污染源的污染负荷比: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一、环境质量的概念
(一)两种概念 (二)环境质量变化特征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一)两种描述
1、环境质量是环境状态惯性大小的表示 2、环境质量是环境状态品质优劣的表示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二)环境质量的变化动因
1、人类活动导致环境质量变化
➢环节:人为作用→环境参数变化→环境质量变异 ➢作用类型: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环境反作用:正负反馈效应(具有滞后性)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二)核心问题
1、核心问题:研究环境质量的优劣。 2、标准:是否适合人的发展作为判别标准。
(三)研究目的
1、为制定城市环境规划、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制定区 域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标准和环境法规,搞好 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2、同时为比较各地区所污染程度和变化趋势提供科学 依据。
PBCOD
PB挥发酚
CBCOD CCOD 0
QB
CB挥发酚 C挥发酚0
QB
( 220 200
2 0.5 )QB
5.1QB (1分)
C厂等标污染负荷为:PC
PCCOD
PC甲醛
CCCOD CCOD 0
QC
CC甲醛 C甲醛0
QC
(150 200
5 2 )QB
3.25QC (1分)
已知QA 36万吨;QB 24万吨;QC 28万吨,则: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五、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一)污染源评价 (二)评价参数确定 (三)环境质量指数评价 (四)环境质量分级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一)污染源评价
1、污染源调查
(1)确定污染源并确定主要污染物 (2)采用分类调查的方法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1Km 1Km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2、污染源评价(等标指数)
Kj =
Pj P
➢一个区域内某个污染物的污染负荷比:
Ki =
Pi P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某河边有A、B、C三个工厂,它们向河流中排放废水量分别是36、 24和28万吨,废水中污染物浓度和相对应的环境质量标准如下:
工厂
污染物
A
B
C
COD
300
220
150
S-2
22
甲醛
5
挥发酚
2
计算各厂对该地区水体环境质量分担率。
98

70
47
91
140
700
80
63
120 190
(硫、二氧化硫、硫酸和其它含硫化合物使用)
90
82
160 240
100
100 200 310

2
氧 化

1700 (硝酸、氮肥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炸药生产)
15
0.47 0.91 1.4
20
0.77 1.5 2.3
30
2.6 5.1 7.7
40
4.6 8.9
14
50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三、环境质量的类型
(一)按时间划分 1、环境质量回顾评价 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环境质量影响评价 (二)按研究范围划分 (三)按要素划分 1、单要素评价 2、多要素评价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四、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
(一)污染源的调查和分析 (二)环境质量的指数评价 (三)环境质量的功能评价
7.0 14
21
60
9.9
19
29
70
14
27
41
80
19
37
56
90
24
47
72
100
31
61
92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2)等标污染负荷
Pij =
Cij Ci0
Qij
Pij——第j个污染源第i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mg/d(kg/d);
Cij——第j个污染源第i种污染物的实测排放浓度,大气mg/m3 ,水体 mg/L ; Ci0——第i种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大气mg/m3 ,水体mg/L ; Qij——第j个污染源第i种污染物的排放量,kg/d。
环境质量标准 mg/m3 200 1.0 2 0.5
79.1394 12.348 8.5126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A厂等标污染负荷为:P A
PACOD
P AS
2
C ACOD CCOD 0
QA
C AS
2
CS 2 0
QA
(300 200
22 1.0
)QA
23.5QA (1分)
B厂等标污染负荷为:PB
三个工厂的等标污染负 荷比分别为:
KA
PA
PA PB
PC
0.7986(1分)
KB
PA
PB PB
PC
0.1155(1分)
KC
PC PA PB
PC
0.0859(1分)
故三个工厂的污染分担 率分别为79.85%,11.55%和8.59%。(1分)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二)评价参数的选择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序号 污染物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mg/m3)
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 排气筒(m) 一级 二级 三级
15
1.6 3.0 4.1
20
1200
30

(硫、二氧化硫、硫酸和其它含硫化合物生产)
40
2.6 5.1 7.7
8.8 17
26
15
30
45
1
氧 化
50
23
45
69
60
33
64
2、自然过程(缓慢或是灾变过程)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二、环境质量评价
(一)对环境质量评价的理解
1、是对一切引起环境发生变化的动因因素从环境保护 的角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2、是对环境的结构、状态、质量和功能的现状进行分 析,对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预测,对其与社会、经济 发展的协调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三)环境质量的指数评价
1、单因子评价
Ii =
Ci Si
Ii——第i种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指数;
第六章 环境质量的评价
第一节 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第二节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第一节 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一、环境质量的概念 二、环境质量评价 三、环境质量评价类型 四、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 五、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