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忠杰和他的父亲
当代党员有为青年的名人素材

当代党员有为青年的名人素材芳华无悔——追记用生命坚守初心和使命的青年共产党员黄文秀她的一生,定格在芳华绽放的30岁。
她北师大硕士毕业,放弃在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革命老区百色;她选择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把双脚扎进泥土,为群众脱贫攻坚殚精竭虑;她忍痛告别重病卧床的父亲,深夜冒雨奔向受灾群众,面对危险坚定前行,不幸遭遇突如其来的山洪,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
她就是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
璀璨的青春岁月,如流星般划过,闪亮夜空。
壮乡内外、网上网下,无数人深情缅怀,有无尽的哀思,更有对这位年轻共产党员坚守初心、担当使命的深深敬仰。
笃定前行:朝着受灾群众的方向每当进入雨季,广西百色大石山区时常遭受洪涝、塌方、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侵袭。
6月16日晚,电闪雷鸣、暴雨倾盆,一条从百色市通往乐业县的山路被突如其来的山洪淹没。
黄文秀在驾车返回乐业的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
车窗上的雨刮高频地刮动,车灯下却看不清前行的路,只有滚滚洪水从眼前涌过。
从黄文秀用手机最后拍下的画面,可以看到当时的情景是何等危险。
在单位的工作群里,同事们纷纷给黄文秀留言:“太危险,赶快掉头!”“注意安全!”“不要走夜路。
”然而,凌晨1点以后,群里再也没有了黄文秀的回复,她的电话也拨打不通。
很多同事一直关注着黄文秀的消息,大家的心都紧紧地揪着。
同事成明说,17日一早得知凌云县路段发生塌方,有车辆被山洪冲走,她和几个同事立即赶去塌方现场,此时黄文秀的名字已出现在失联人员名单中。
救援一直在紧张地进行,等待的时间是煎熬的,黄文秀的家人、同事、朋友、村民的内心仍然抱有希望。
然而,6月18日传来的却是噩耗。
同事们的劝阻,父亲的挽留,都没能留住黄文秀。
黄文秀利用周末回家看望做完第二次肝癌手术的父亲,看着天气突变,16日急着返回百坭村。
病床上的父亲非常担心:“天气预报说晚上有暴雨,现在开车回村里不安全,明早再回吧?”“正因为有暴雨更得赶回去,怕村里受灾,我马上得走了。
大山的女儿:黄文秀匆匆和父母告别奔赴百坭村,却不知一走是永别

黄文秀:大山的女儿2019年5月,为引进蜜蜂养殖业,提高百坭村农民的收入,黄文秀专门到广西乐业县新化镇皈里村考察并学习养蜂技术。
芳华绽放的年纪,她与艰辛和泥泞为伴;青春正茂的岁月,她扎根山村反哺家乡。
2019年6月17日凌晨,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中,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30岁。
她就是“七一勋章”获得者、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原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
笃定初心,要做“走出去”并“回来”的人生于百色、长于百色,离开百色求学,又回到百色建设家乡……如果说黄文秀的人生轨迹是一个“圆”,那么家乡百色则是她魂牵梦绕的“圆心”。
黄文秀的老家位于百色市田阳县的一个偏远山区,由于自然条件极为恶劣,家里只能依靠种植玉米和甘蔗为生。
由于家境贫寒,黄文秀依靠国家的助学政策,一步步完成了学业。
了解黄文秀的人都说,她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上大学后,她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以优异的表现通过党组织考验,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2016年,黄文秀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来到人生的十字路口。
当她的同学都在为出国或留京而奔忙时,黄文秀却毅然选择回到家乡,作为选调生进入百色市委宣传部工作。
2017年,黄文秀被选派到百色市石漠化片区田阳县那满镇挂职任党委副书记;工作期满后,她又主动请缨到条件更为艰苦的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黄文秀曾向许多人阐明自己渴望“学成报国”的心愿。
有同学问她,为什么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偏要回到贫困的家乡?她答道:“很多人从农村走了出去就不想再回去了,但总是要有人回来的,我就是要回来的人。
”百坭村的贫困户黄仕京也曾问过她:“大家都说你是北京毕业的研究生,你为什么到我们这么偏远的农村工作?”黄文秀说:“这里是脱贫的主战场,我有什么理由不来呢?共产党是为群众谋幸福的党,我是一名党员,这是我的使命。
”坚定方向,脱贫攻坚是“心中的长征路”仲夏时节的百坭村,山间的橘林挂满了青果,崭新的村部办公楼已投入使用。
办公楼旁的幼儿园里,小朋友们在唱歌跳舞、嬉戏玩耍……然而在四年前,这个有着11个自然屯的村子却是另外一番模样:四周石山林立,出行困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短板突出,村情复杂棘手。
2019学习黄文秀先进事迹感想范文精选5篇

2019学习黄文秀先进事迹感想范文精选5篇她北师大硕士毕业,放弃在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革命老区百色;她选择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把双脚扎进泥土,为群众脱贫攻坚殚精竭虑;她忍痛告别重病卧床的父亲,深夜冒雨奔向受灾群众,面对危险坚定前行。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2019学习黄文秀先进事迹感想范文精选5篇,欢迎借鉴参考。
坚守使命:干出一片新天地扶贫之路充满艰辛。
黄文秀白天走村串户遍访贫困户,分析致贫原因,晚上与“村两委”研究脱贫对策,制定工作方案全力推进。
夜深了,她一个人孤零零住在村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子里。
她给村里的扶贫工作群取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百坭村乡村振兴地表超强战队”。
要实现精准脱贫,基础设施是关键。
百坭村有5个屯交通困难,虽然多年前通了砂石路,但连年雨水冲刷,路面已破损不堪,雨季陡峭路段连摩托车都无法通过,不仅影响出行,而且制约产业发展。
黄文秀心急如焚。
村干部记得,那段时间她带着“村两委”班子熬夜做方案、拿对策,到镇里、县里申请项目,扎扎实实组织实施。
目前,两条路已经修好,其余3条已经列入乐业县2019年第一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排。
没有脱贫产业就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山里产业短缺问题,黄文秀带领村干部和群众学经验、找路子,立足当地资源,大力发展杉木、砂糖橘、八角、枇杷等特色产业,请技术专家现场指导,挨家挨户宣传发动,鼓励党员带头示范。
对接市场是实现贫困群众增收的关键环节。
百坭村砂糖橘从500多亩发展到2000亩,为打通销路,黄文秀多方联系,把客商邀请到村里来,甚至在微信朋友圈发销售信息。
云南、贵州等外省果商来到村里,一次性收购几万斤砂糖橘。
大卡车一辆接一辆开进来,把村里道路塞得满满当当。
黄文秀还建立了百坭村电商服务站,2018年电商销售砂糖橘4万多斤,销售额22万元,种植砂糖橘的贫困户每户增收2500余元。
在黄文秀帮助下,村民黄美线贷款买了榨油机,做起了小型农产品加工,成功脱贫。
新时代青年榜样人物事迹材料(精选7篇)

新时代青年榜样人物事迹材料(精选7篇)新时代青年榜样人物事迹篇1一心为民,把扶贫路当“长征路”黄文秀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回乡工作,2018年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的驻村第一书记。
黄文秀的家庭并不富裕,父亲身患重病,重重压力之下,黄文秀总是乐观开朗、积极向上。
她刚上任时,发现现实情况比想象的更复杂: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3户474人,贫困发生率22%,是深度贫困村。
百坭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居住分散在几个不同的山头,对于她这个不熟悉地形的“新手”来说,要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全村贫困户的详细情况,是非常困难的。
但她没有失去信心,仍然坚持深入的开展群众工作,常常脱下外套帮贫困户家扫院子;贫困户不让她进家门她就去两次、三次;贫困户不在家,她就去田里,边帮他们干农活边聊天。
时间久了村民们见得她多了,开始慢慢地接受她。
经过两个月的摸底,她基本掌握了全村概况,百坭村共有472户206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95户883人,20XX年未脱贫为154户691人,因学致贫和因残、因病致贫占比最高。
驻村一年,她把全村所有的贫困户访了一遍又一遍,在“扶贫心得”中她写道:“在我驻村满一年的那天,我的汽车仪表盘的里程数正好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我简单地发了一个朋友圈:‘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
”倾力扶贫,全村103户贫困户大部分脱贫黄文秀深知群众要脱贫,增收是硬道理,村经济发展了,人民群众的收入提高了,驻村扶贫的作用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到村里开展工作后,她带领村“两委”一班人通过外出考察学习、请技术专家到现场指导、挨家挨户宣传发动、党员带头示范种植等方式,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仅仅一年时间,全村种植杉木从原来的8000余亩发展到20000余亩,砂糖橘从1000余亩发展到2000余亩,八角从600余亩发展到1800余亩,另外种植优质枇杷500余亩。
种植产业已经成为百坭村的支柱产业和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
你们长眠,我们常念——追忆扶贫英烈

中國产经CHINESE INDUSTRY & ECONOMY你们长眠,我们常念—追忆扶贫英烈文/熊争艳、屈婷余永流(左)和农户一起采摘茄子(资料照片)。
贫攻坚战胜利了,1800多名“战士”永远地留在了战场。
清明时节,新华社记者回忆那些印在头脑里的战士面孔,说一些藏在心底的感慨。
国,(一)你把写进家书‘位卑未敢忘忧我清楚地记得,余永流是2020年12月1日早晨去世的。
当天11点多,我从遵义那边得知消息。
余永流是贵州遵义市汇川区观坝社区的驻村干部。
连日加班后,他身体突发不适倒在岗位上。
当天里发现的《呈公主殿下书》。
信落款2018年4月28日,那 是余永流请缨驻村不久后,写给未满月女儿的。
信600来字,却是我从没有见过的:不仅是文言文的写法,更是 字里行间对孩子的爱、对扶贫的情、对国家的义。
我们依据这封信和他的生平,采 写《小“公主”,这封家书爸爸再也没机会读给你听》,第二天播发后,大量网友留言,有人说,信让人想起《出师表》。
他去世5天后,我到观坝社区采访。
说实话,当时还有点忐忑,担儿子查出血液病后,一家生活困难,余永流四处奔走,为他们争取救助,儿子病情有了很大好转。
姚国和说,平时看余永流工作很拼,没想到他孩子那么小,“泪奔,一路走好”。
我采访他的同事。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余永流带他们去四川帮贫困户孩子上户口、办低保,为了吸引企业投资,他多方联系,还自己画了图纸,五个多月的茄子销售期,他早起到地里督促群众采摘,夜里做销售台账,有时熬通宵。
他的妻子吴学义手机里保存着一段视频。
“我走喽,我走喽,你就在这里玩喏!”“爸爸——”乡间小道上,女儿左顾右盼玩耍,余永流开玩笑似地呼唤,女儿抬头,张开双臂扑向爸爸。
“女儿太小,她好像已经把爸爸忘记了,这让我很难过。
”吴学义说,“不到6岁的儿子,还记得爸爸,有一次老家有人过世,棺椁停在外面,他非要过去看,说‘爸爸在里f f i'〇"我觉得,余永流信里写“国之大计”“不辱使命”,不是空话套话,而是他的心声。
黄文秀颁奖词感动中国

黄文秀颁奖词感动中国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
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 留下最美的韶华。
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
黄文秀仃989年4月18 0—2019年6月17 H),女,壮族,中共党员,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区巴别乡德爱村多柳屯人,2016届广西定向选调生、北京师范大学法学硕士。
本科就读于山西省长治学院。
生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副科长、派驻乐业县新化镇百堀村第一书记。
2018年3月26日,黄文秀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妮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职,年仅30岁。
黄文秀是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哲学院硕士毕业生,面对精彩的世界,这个从山村走出来的女孩作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选择,她决定回到家乡支援建设,2018年担任广西百色乐业县百堀村的驻村第一书记。
黄文秀的家庭并不富裕,父亲身患重病,重重压力之下,黄文秀总是乐观开朗、积极向上。
从进村开始,黄文秀就努力融入当地生活,挨家挨户走访,学会了桂柳方言,一年多时间,她帮村里引进了砂糖橘种植技术,教村民做电商;协调给每个村建起了垃圾池。
在黄文秀任上,百妮村103户贫困户顺利脱贫88户,村集体经济项目收入翻倍。
黄文秀驻村笔记中写道:“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
” 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遭遇突发山洪不幸遇难,年仅30岁。
黄文秀颁奖词感动中国5月17日晚,201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颁奖盛典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电视台)一套综合频道播出。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广西百色乐业县百堀村原第一书记黄文秀光荣入选。
自2002年起,“感动中国”每年从社会各行各业推选出十位人物,他们温暖着中国,感动着我们。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黄文秀入选201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黄文秀的先进事迹再次在我市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关于楷模黄文秀的主要先进事迹

关于楷模黄文秀的主要先进事迹关于楷模黄文秀的事迹篇1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当会上宣读到“黄文秀”的名字时,镜头转向了一位头发斑白的老人——黄文秀的父亲黄忠杰。
替女儿戴着大红花的他红了眼眶、悄悄抹泪。
这位正值芳华的壮族姑娘黄文秀,长眠在了广西百色市的百福园公墓。
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而她却没有等到这一天。
1989年出生在广西百色的黄文秀,20XX年研究生毕业后毅然决然放弃了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成为百色市委宣传部干部。
2018年3月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到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2019年6月17日凌晨,电闪雷鸣、暴雨倾盆,从百色市通往乐业县的山路被突如其来的山洪淹没,黄文秀不幸遇难,年仅30岁。
她被追授“时代楷模”“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最美奋斗者”等称号,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2021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
2021年6月29日,党中央决定授予黄文秀-。
曾有村民问过黄文秀:“你是大城市的研究生,怎么会想要来这么偏远的农村工作呢?”黄文秀说,“百色是我的家乡,更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作为一名党员,我有什么理由不回来呢?”驻村期间,黄文秀总是在奔波。
百坭村村民居住分散,刚来到这里时,为了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全村贫困户的详细情况,她收起了漂亮的裙子,穿上了运动服,逐一走访全村贫困户,绘制了“贫困户分布图”。
每户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等,她都一一标注在笔记本里。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黄文秀和村“两委”干部一起,带领百坭村村民种植砂糖橘、八角、杉木等,发展特色产业,提高村民收入。
经过努力,全村种植砂糖橘面积从1000余亩发展到2000余亩,八角从600余亩发展到1800余亩。
为打开市场销路,她还多次组织大家学习电商知识,建立了百坭村电商服务站。
驻村一年多,黄文秀带领百坭村88户418人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从22。
2022年时代楷模黄文秀同志个人先进事迹

2022年时代楷模黄文秀同志个人先进事迹2022年时代楷模黄文秀同志个人先进事迹篇1石山林立的百坭村是深度僻村,全村472户中有195户僻户,11个自然屯很分散,最远的屯距村部13公里,好几个屯都在10公里以上。
初到村里,黄文秀碰了“钉子”。
“我们这里穷了那么多年,真的能脱贫吗?”“你一个女娃,能行吗?”一些村民议论纷纷。
黄文秀一开口就是普通话,敲僻户的家门时甚至会吃“闭门羹”。
好不容易进去了,打开笔记本,群众却不愿多说。
脱贫攻坚时不我待,必须尽快打开工作局面,黄文秀急得哭鼻子,晚上回到宿舍整夜睡不着。
要取得群众的信任,就要从内心把群众当亲人,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真正和他们打成一片。
黄文秀请教有驻村经验的同事和村里的老支书,悟出了道理。
很快她改变了工作方法,到僻户家不再拿着本子问东问西,而是脱下外套帮助扫院子干农活;僻户不在家,她就去田里,帮他们摘砂糖橘、种油茶,一边干活一边唠家常;她不说普通话了,学着说方言……僻户黄邦旋想申请低保,因不符合纳入低保的条件,未能如愿,就不给黄文秀开门。
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上门,黄文秀打起了“亲情牌”:“我也姓黄,我叫你哥吧。
哥这么聪明、勤快,一定能奔小康。
”黄文秀耐心地做黄邦旋的思想工作:国家扶贫策多得很,何必就盯着低保策?靠低保只能解决基本生活问题,要脱贫还得加油干,不等不靠自己干出来才光荣。
讲通了道理,黄邦旋脸上有了笑容。
黄文秀帮助他争取到7000元产业奖补资金种水果,老黄一家顺利脱贫。
后来,他们一直以兄妹相称。
53岁的僻户韦乃情面对记者,泪水在眼里打转。
老韦清楚地记得,黄文秀往他家里跑了12次,细心了解实际困难,分析僻原因,商量对策,帮他申请扶贫贴息贷款种植了20亩油茶树,2018年顺利实现脱贫。
“她一心一意帮我,像我女儿一样!”黄文秀周末经常不回家,走访了全村所有的僻户,还绘制了村里的“僻户分布图”,每一户的住址、家庭情况、致贫原因等,都一一标注在笔记本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忠杰和他的父亲
一、永远的情怀
父亲卧床已有一段时间了,我除了在附近的政府机关上班外,一直守候在父亲身旁,连之前接到通知要去北京参加一个文学创作颁奖会没有几天了,忽然又接到组委会的电话,友情提醒一定要参加这个盛会,因为我得的是一等奖。
一位负责同志在电话里说:“这次颁奖会很隆重,希望我再忙也要参加。
”我回答:“颁奖会难得一次,可我只有一个父亲。
请理解!”
父亲睁一下惺忪的眼,我俯下身去问她:“爸爸,你想吃的什么?他的眼睛闪动了几下,沒有说出想吃的东西,我知道这几天他就吃了一点米粥。
突然,几乎无力说话的他,提高嗓门说,“我要吃南瓜!”这时他苍白的脸上泛起了红云。
我们这些孩子都记得,父亲最喜欢吃母亲种的南瓜,一到秋季是我家南瓜的收获季节,家里堆放了许多,这时起,父亲几乎每天要吃南瓜,从刨南瓜皮到烧熟全是他的活儿。
今天,父亲躺在病床上,仍然知道现在正是南瓜的秋收季节,要吃南瓜的事总记在心。
我想,父亲在即将到达生命的终点,还是把母亲种的南瓜当作第一食品和最后的食品,这正是情的守望,天长地久;爱的滋润,始终如一。
二、荒原的清泉
病床上的父亲有点冷,我把一条毯子压在他的肩头。
看到父亲宽宽的肩头,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在肩的内涵。
这不仅仅是他在家庭中的责任,担负着6个孩子的生计,而是他还无私地担负起贫穷家乡的教学重任。
我的回忆闸门渐渐打开……
忽然,外面传来急促的问候声:“我们的老校长身体好些了吗?”几个长辈走进病房。
原來他们是我的家乡人。
听他们說,解放前的家乡沒有学校,孩子们怎么完成最基础的教育,他们从没想过。
倒有一个人想过,那就是我的父亲。
令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想到孩子教育的,不是一个知识分子,而是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普通工人。
是他创办了家乡第一所“私立学校”,校长他自己担负,教师由他聘请,经费由他支付。
家乡人都知道,父亲是第一个去上海立足的人,仅凭执着钻研实用技术,当上了上海青年会(现上海锦江宾馆)的一名开电梯职工。
他省吃俭用挤出钱来办了这所村校。
我曾问过父亲,为什么要办这所村校?父亲
仅回了我一句话:“我尝到了没有文化的苦。
”这种文化自觉与无私奉献给贫穷家乡的文化荒原注入了一股清泉。
至今记得,父亲总这样对我说,要好好学习文化,才能在漫长人生中有立身之本。
父亲正因身处文化荒芜年代,却根植了高度的文化自信,所以他把文化普及和孩子们学文化的事看大了,当作他一生的期待。
后来,我走上了文学这条道路,出了第一本文学著作给父亲看,他微微一笑,因为我的心愿只有父亲知道。
三、力量的支柱
父亲,您真要走了吗?哥哥姐姐盼望您过春节呀!您是一家之主,过大年要是您不在,这年味多苦涩、乏味。
人生中我每次远行,总有一道目光在为我指路,您不在了,就失了前进的方向。
童年时唯独一次沾公便宜事件,只有您我二人記得,您不在了,再也听不到严厉的教训声。
我的作品问世,您总要拿来看,尽管看不懂内容,但认识儿子的名字。
您不在了,我的作品也就失去了第一读者。
父亲,您知道吗,您有多重要!
父亲,记得我要进中学校门时,正是家境十分困难时期,六个子女既要生活又要读书,母亲为全家生计而犹豫不决,您一脸坚毅:“我不识字,孩子们都要受到良好的教育。
”从此您将遭受到多大的压力,我心中明明白白。
当我每次看到您疲惫的神情,心里顿觉难受。
当我对人生选择有的迟疑时,您从不在心中估量,鼓励我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终于让我迈出了自信的步伐。
如果您不在,我也许会害怕,缺失了强大的力量支撑。
父亲今天的神情忽然好转,脸上泛红的气色驱赶走了一层灰色。
我心中一紧:父亲的生命真的要到尽头了。
坚强而不平凡、善良而严厉的父亲终于结束一生的艰难和劳累,去天国独守宁謐和安詳。
……
-----选自《黄忠杰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