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定分析实验多媒体教学模型的建立
2024滴定说课稿范文

2024滴定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是《滴定》这个内容。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 《滴定》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高中化学课程中有关酸碱中滴定分析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滴定,学生可以了解滴定的基本原理、滴定剂的选择和滴定曲线的解读等知识,并能在实际实验中进行滴定操作。
2.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了解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滴定操作的步骤,掌握滴定曲线的解析和滴定剂的选择。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说教法学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
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实验现象和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滴定所需的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展示滴定实验的步骤和结果,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1. 引入新知我将以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滴定的概念,比如提到酸性胃病的治疗中使用到的抗酸药物。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引发学生对滴定的好奇和兴趣。
2. 展示实验我将通过实物和多媒体展示滴定实验的步骤和结果,让学生对滴定过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能理解滴定曲线的含义。
3. 学生自主探究我将提供一组滴定实验的数据,并让学生自主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通过学生的观察和讨论,引导他们发现滴定终点的现象和判断方法,并解释终点的含义。
4. 练习和巩固我将设计一些滴定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和复习。
通过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检验他们对滴定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 总结和评价在课堂结束前,我将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并进行自我评价。
大学基础化学滴定教案设计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和沉淀滴定的基本操作。
3. 能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滴定度、浓度等参数。
4.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重点:1. 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和沉淀滴定的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1. 滴定终点判断。
2. 滴定度、浓度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滴定的概念、分类和应用。
2. 强调滴定实验在化学分析中的重要性。
二、基础知识讲解1. 滴定的基本原理:滴定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滴定度、浓度等概念。
2. 滴定的操作方法:滴定管、滴定瓶、指示剂等仪器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操作演示1. 酸碱滴定实验:演示酸碱滴定的基本操作,包括滴定管的使用、指示剂的加入、滴定终点的判断等。
2. 氧化还原滴定实验:演示氧化还原滴定的基本操作,包括滴定管的使用、滴定剂的选择、滴定终点的判断等。
3. 沉淀滴定实验:演示沉淀滴定的基本操作,包括滴定管的使用、沉淀剂的选择、滴定终点的判断等。
四、学生分组实验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进行一种滴定实验。
2.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解答学生疑问。
五、数据处理与计算1.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滴定度、浓度等参数。
2. 教师讲解数据处理与计算方法,并对学生的计算结果进行点评。
六、总结与讨论1. 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教师总结实验要点,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七、课后作业1. 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数据、结果与分析等。
2. 复习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为后续实验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和分组实验,使学生掌握了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思维能力。
3. 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点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实验报告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滴定分析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
熟悉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掌握滴定分析方法的分析原理及技术要点。
实验原理:
滴定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化学反应快速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滴定过程中,通常使用一种称为滴定剂(也称为滴定液)的稀溶液与一种称为滴定样(也称为分析物)的物质进行反应。
滴定剂中含有已知浓度的物质,滴定样需要进行测量。
滴定剂滴加过程中,通过指示剂的变化来判断反应是否已经达到了理论终点。
实验步骤:
1.清洗玻璃仪器
首先使用去离子水清洗滴定管、量筒等实验仪器以去除杂质和可能影响成果的化学物质。
2.准备溶液
按照试验要求或手册中给出的方法,称取一定量的分析物并将其溶解(如果必须进一步稀释或调节PH,那么请填写特定的方法)。
3.滴定操作
用标准化的滴定管将滴定剂滴加到分析物中,并观察指示剂变化,记录滴定液消耗量。
4.数据处理
对从滴定过程中记录下来的数据进行统计和计算,获得浓度等值。
实验结果:
通过进行滴定分析操作,我们获得了待定液的浓度,这对于后续实验或行业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结论:
滴定分析法是一种相对简单、准确的分析方法。
正确的操作方法可以确保获得准确的数据,因此需要仔细阅读操作手册并规范化实验操作。
同时,必须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例如眼睛和皮肤防护。
《化学分析及操作技能》课程标准

《化学分析及操作技能》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1.掌握定量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2.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测定方法、分析误差及结果处理,正确掌握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3.建立起准确的“量”的概念;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学作风;4.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培养能从事大中小企业产品品质理化检测分析的技能型人才。
并为后续学习《仪器分析及操作技能》课程打下基础。
5.注重职业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逐步增强学生的法律、环保、安全意识,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自觉遵守安全、环保、节能作业要求与“6S”工作要求。
二、课程内容三、教学实施建议1.教学场地与设备(1)理论授课教室。
理论课教室可按容纳48名学生配置,除应配置黑板、与教学内容配套的挂图、模型等必备传统教具外,还可配置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2)电子天平实训室。
配置电子天平24台。
(3)化学分析实训室。
化学分析实训室可按48个工位配置。
(4)电加热室配置电热恒温干燥箱2台,马弗炉2台。
2.师资要求(1)具备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
(2)在企业从事相应专业工作(含企业挂职锻炼)累计达半年以上,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承担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须具备累计1年以上企业相应专业经历(含企业挂职锻炼),并具备高级工以上的职业资格。
(3)经过职业教育学理论、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具有基本的教学设计能力。
(4)兼职教师应具备相同或相近专业工程师以上职称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具有基本的教学能力,具备承担任教课程所需的业务能力。
3.教学方法建议(1)教学中应本着“立足实用、强化能力、注重实践”的原则,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突出以能力为本的思想,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使学生顶岗实习及就业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2)符合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
化学酸碱滴定的教学方法

化学酸碱滴定的教学方法滴定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主要用来测定溶液中的酸碱度。
在化学教学中,酸碱滴定是一个重要的实验环节,通过滴定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以及酸碱溶液的浓度计算。
为了提高酸碱滴定实验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酸碱滴定教学方法。
一、理论讲解和示范实验相结合在进行酸碱滴定实验之前,教师应该对酸碱滴定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
学生需要了解滴定反应的原理以及滴定曲线的特点。
在理论讲解之后,教师可以进行示范实验,用具体的实验操作来展示酸碱滴定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通过理论讲解和示范实验相结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酸碱滴定的基本知识。
二、实践操作和自主探究相结合理论知识只是酸碱滴定实验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自主探究能力。
在进行酸碱滴定实验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实验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主动观察、思考和实践。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并通过实践来探究滴定时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和讨论互动酸碱滴定实验可以进行小组合作,每个小组安排一个负责人来操作滴定,其他成员可以观察、记录和提问。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分享观察结果和交流思路。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互动,学生可以相互促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四、反思总结和评价奖励每次酸碱滴定实验结束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
学生可以回顾整个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问题和可能的改进措施。
同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奖励,激励他们对酸碱滴定实验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反思总结和评价奖励,学生可以加深对酸碱滴定实验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实验技巧和思维能力。
五、辅助工具和多媒体技术应用在酸碱滴定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使用一些辅助工具和多媒体技术。
例如,可以使用化学模型或实物模型来演示滴定过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与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与答案单选题(共40题)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C.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D.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答案】 A2、在化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将化学事实描述清楚,并且要对该事实加以深入地分析和论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这种方法是()。
A.讲述法B.讲演法C.讲解法D.谈话法【答案】 B3、自然常识课上,教师通过做水的升温和降温实验,让学生观察水的“三态”变化,这种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B.发现法C.演示法D.谈话法【答案】 C4、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共价键的是()。
A.NaOHB.HClC.Na2SD.Na2O2【答案】 A5、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而是要做到“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
A.传授学生知识B.发展学生能力C.培养学生个性D.养成学生品德【答案】 B6、络合滴定法用EDTA测定pb2+时,要求pH为5左右,缓冲溶液可以选择()缓冲体系。
A.HAc-NaAcB.六次甲基四胺C.NH3-NI-14ClD.一氯乙酸【答案】 B7、某次期末考试,学校要求各年级、各学科分别编制A卷和B卷两种试卷,衡量两次测验的评价结果是否符合学生学业水平的实际程度。
衡量测验的正确性程度的重要指标是()。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答案】 B8、常温、常压下,将1 mol蔗糖溶解在水中制成1 L溶液。
此溶解过程中体系的ΔH-TΔS和熵的变化情况是( )A.ΔH-TΔS>0,ΔS<0B.ΔH-TΔS<0,ΔS>0C.ΔH-TΔS>0,ΔS>0D.ΔH-TΔS<0,ΔS<0【答案】 D9、《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设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时要关注哪项内容?()A.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B.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认识的发展C.关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D.关心自然【答案】 D10、茫茫黑夜中,航标灯为航海员指明了方向。
滴定分析操作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滴定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滴定管、移液管及容量瓶的正确使用技巧。
3. 学会准确判断滴定终点,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滴定分析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滴加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定剂)至待测溶液中,根据滴定剂与待测物质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出待测物质的浓度。
本实验主要采用酸碱滴定法,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通过滴定剂与待测物质反应,达到滴定终点,从而计算出待测物质的浓度。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锥形瓶、烧杯、玻璃棒、滴定台等。
2. 试剂:0.1 mol/L NaOH标准溶液、0.1 mol/L HCl标准溶液、酚酞指示剂、甲基橙指示剂、待测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滴定管的洗涤与润洗- 将滴定管用去离子水洗净,然后用待测溶液润洗2-3次,每次5-10 mL。
2. 标准溶液的配制- 用移液管准确量取浓NaOH 4.5 mL于试剂瓶中,用水稀释至500 mL,摇匀。
- 用移液管准确量取浓HCl 4.5 mL于试剂瓶中,用水稀释至500 mL,摇匀。
3. 滴定实验- 将待测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指示剂。
- 将滴定管装满标准溶液,记录起始液面读数。
- 慢慢滴加标准溶液至锥形瓶中,边滴边摇动锥形瓶,观察颜色变化。
- 当溶液颜色突变为终点颜色时,立即停止滴定,记录终点液面读数。
- 重复实验3-5次,计算平均值。
4. 计算结果- 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体积和反应方程式,计算出待测物质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 NaOH标准溶液浓度:0.1 mol/L- HCl标准溶液浓度:0.1 mol/L- 待测溶液浓度:C(待测)2. 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掌握了滴定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 学会了准确判断滴定终点,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基本吻合,说明实验操作正确。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通过滴定分析操作实训,加深了对滴定分析原理和操作方法的理解。
中职化工分析教案:滴定分析

即:m被测组分= C滴定剂V滴定剂M被测组分
结合:ω=m组分/m总来进行求解
例题和练习2:称取0.5185克含有水溶性氯化物的样品,用0.1000摩尔每升的硝酸银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消耗22.40毫升,求样品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
个案补充教学内容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一、滴定分析的条件和方法
1.滴定分析的概念
2.化学计量点
3.滴定终点
4.滴定分析的基本条件
5.滴定分析的方法
(1)酸碱滴定法
(2)配位滴定法
(3)氧化还原滴定法
(4)沉淀滴定法
思考、回答、教师强调
思考、回答、教师强调
教
学
内
容
二、标准滴定溶液
1.标准滴定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4.使用吸量管时的注意事项
六、滴定分析的计算
1.等物质的量反应规则
强调:在按规定选取基本结构单元的情况下,滴定达到化学计量点时,滴定剂的物质的量等于被测组分的物质的量。
即:n滴定剂=n被测组分
即:C滴定剂V滴定剂=C被测组分V被测组分
此式也可以用于溶液的稀释和浓缩
即:C浓V浓=C稀V稀
例题和练习1.配制200毫升0.5245mol/L的盐酸溶液,用掉某浓度的盐酸35毫升,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时多少?(多媒体)
(1)物质的量浓度
CA=nA/V
(2)滴定分析中,结构单元的选择标准
(3)滴定度
三、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
1.直接配置法
(1)定义
(2)基准物质(基准试剂)
2.间接配制法
(1)定义
(2)标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评价1一突破难点。
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动画等信息的处理能力形成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给学生以很强的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取得了普通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教学效果。
例如,眼观文字、图形、字形规范,作图清晰,其学习效率和记忆效率会明显提高。
总之,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突破教学难点。
2突出重点。
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动态演示,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它教学方法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有效地刺激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从而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这就为教师突出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手段。
3突破繁点。
繁点是指教学中费时费力的教学部位,如复杂图表的绘制,冗长的板书等,通过放映幻灯片,把板书转移到投影屏上.把教师从大量繁琐、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这样教师就会有充分的时间去完成高质量的工作。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在目标教学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只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才能真正实现目标教学的要求,面向全体,人人达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
滴定分析实验多媒体教学模型的建立潘华英(江苏省苏州卫生学校215002)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多媒体课件开发的描进方法——教学模型,井以分析化学课程中的滴定分析实验为例,介姆了其教学模型的具体内容和建立过程。
这种教学模型是教学人员与软件开发人原之闭进行信息交接的重要纽带.为多媒体软件开豆提供了一种良好的表迭方击。
关键字多蝶体软件、赦学模型、j;|f定分析实验一、引言利用计算机进行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势。
下面是一个计算机辅助数学<分析化学)课程滴定分析实验多媒体课件中的几个场景:“我们走进实验室.实验架上放着几瓶溶液,标签上分别写着‘氢氧化钠’、’硝酸银’、‘EDTA’、…’‘架上的一块指示牌上有几个醒目的大字:‘请标定滴定液的浓度。
’……“在实验室靠墙的资料柜中我们打开了一份实验指导书:<氢氧化钠滴定液的标定)。
里面有着标定过程的说明、标定示意图和计算公式等……“我们拿着实验指导书和一份实验报告,取了标有‘氢氧化钠’的试剂瓶,来到实验桌前,按照指导书上的步骤做起了滴定分析的实验……“我们所做的每~项操作,在实验报告上都自动地记录了下来……“一滴滴氢氧化钠溶液滴人锥形瓶里,忽然,锥形瓶里的溶液颜色一下子由无色变成r红色,从碱式滴定管上查出了用去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1865ml。
我们按照指导书上的计算公式,拿起了桌上的一只计算器,计算出了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0.1025mol/L。
当我们把这个数据填人实验报告上时.实验报告的评语一栏显示出了:‘标定正确。
”’・92・这种图文并茂、情景相伴的演示、身临其境的模拟操作,用于滴定分析实验这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验技术和技巧、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利用计算机进行的多媒体教学其前景非常诱人。
计算机对多媒体信息处理的技术已日趋成熟,这为实施多媒体教学提供r必要的锄质基础,但多媒体课件——这种特殊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工作非常艰巨。
多媒体计算机课件的开发不仅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需要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要有科学的方法;不仅要有计算机软件设计的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把一个教学活动能确切和科学地描述出来。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x4于一个问题进行系统的『羁述往往比问题的解决方法更为重要。
”二,教学模型的基本概念为r使一个多媒体课件能够有章可循地开发出来,我们借鉴了由j.Rumbaugh等人提出的OMT(OlgiebtMddelingTechnique)方法,提出了基于教学模型的课件开发方法。
所谓基于教学模型的课件开发方法是指:将一个教学活动中涉及到的各个对象、过程和功能用模型的形式描述出来.然后按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等几个阶段来完成。
按照我们的设想,‘一个教学模型由三类子模型构成,它们分剐是对象子模型、操作子模型和功能子模型。
’,2j‘。
从具悻的教学活动中抽取出相应的对象类,拽出类之间的关系和类的属性,由此可构成对象子模型。
分析对象模型中对各对象可能施加的操作或事件,从中获得类的状态转换图,由此构成了操作子模型。
根据教学的目标、过程和要求,分析出实际教学活动的数据流图,结合对象子模型和操作子模型,可得出相应的功能子模型。
这三类子模型为课件原型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教学模型中的刈象子模型是课件软件开发对象定义的基础;教学模型中的操柞模型为课件开发中的交互方式设计和动画音响敛果设计提供了依据;而功脒模型与整个多媒体课件的功能模块是紧密相联的。
下面以<分析化学>中的滴定分析实验为例,介绍其教学模型的建立;三,滴定分析实验教学模型的建立1,对象子模型。
《分析化学》中的滴定分析实验的基本对象类可分为:待标定溶液、基准物质、样品溶液、指示剂、标定反应、标定示意图、计算公式、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等。
不同的对象实例可通过属性域的赋值来得到。
在滴定分析实验中一些对象实例一般可通过表格的形式来描述。
例如待标定溶液这一对象类的属性有:物质名称、分子式、体积范围、浓泼范围、颜色等,用表格形式表示如下物质名称分子式体积范剧J浓度范蹦期邑氲氧化钠NaOHO一50m】O一02n,ol/I.1无色盐酸’HCL0—50mI10—0.2molll。
无色硝酸银AgNC50—50m】0一O2mol/I.无色礴赢酸铵Nit4SeN0—5/iral0—0,2m。
】/I,尤色乙二胺四乙戬二钠EDTAc1—50ml0一O02mowl,无色高锰酸钾一lKMn(3。
L—o50m1B—ffff3n)nt/i.j红壹硫代硫酸钠N82S201(J50m!(j-・tJ2inoll’f,无包碘液12,O一¥(1i-lllD一02tool/】。
无色基准物质的属性有:物质名称、分子式、分子量、形态、质量/体积、颜色等;相应的对象实例冉:邻苯二甲酸氢钾、元水碳酸钠、氯化钠等等=指示剂的属性有:指示剂名称、浓度、用量单位、用量、颜色等;相应的刘象实例如:匪:}酞、甲基橙等。
・q3・标定反应的属性有:标定反应名称、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反应条件、反应现象等;相应的叫象实例如:氢氧化钠标定反应、盐酸标定反应、硝酸银标定反应等。
标定示意图的属性有:标定示意图名称、滴定管类型、反应容器、反应液体积、操作状态等;计算公式的属性有:计算公式名称、待标定溶液浓度、基准物质的基本单元、基准物质的质量、待标定溶液体积、关系式等;实验指导书的属性有:实验名称、待标定溶液、基准物质、指示剂、标定反应、计算公式、标定示意图、操作说明等;实验报告的属性有:实验名称、班级、操作员、日期、操作记录、操作时间、操作结果、操作评语等。
..上述对象模型是比较容易转换为计算机语言的描述,不过软件开发人员还应对各对象进行统一的标识工作cr:2操作子模型o‘分析化学)中的滴定分析实验的操作子模型可分为:滴詹液的配制操作模型、基准物质溶解操作模型、滴定操作模型、样品测定操作模型、公式计算操作模型一查阅指导书操作模型、实验报告记录操作模型、场景过渡操作模型等。
;!操作模型可用状态转换图来描述。
但图形化的计算机输入有时不太方便,我们呵将状态转换图分解为状态说明表和状态转换表来描述,一个具体的操作模型有~张状态说明表.一仑操作模型可有多个操作方式,不同的操作方式用不同的状态转换表描述。
以滴定液的配制操作模型为倒,它有用于演示的指导性配取方式、用于练习和测试的随机性配取方式和用于测定撵儡的指定性配取方式,相应的状态说明表如下:tlt状态标识状态名称状态说明一u。
-S~01初始化状志没进行任何操作前或进行了作废操作后的状态。
S-02称取状态处在用天平称取时的状客‘。
S--f13溶解前状态加入了少量蒸馏水后耐状态。
S~04溶解后状态进行了摇动或搅拌后的状态‘,tS~05稀释状态1加入燕馏水后,但浓度仍超过规定僮纳状态S~06稀释状态2加^蒸馏水后,浓度正好达到规定值曲状态S~061稀释状态2'同上.但会显示特殊标记,以表示已_迭l列规定值S~【17稀释状态3。
加人蒸馏水后,但浓度低于了规定值的拭悉在随机性配取方式时的状态转换表如下当前状怂标识当前状态名称操作或事件名称下一状态标识S~01韧始化状态髓机确定内部规定浓度值S~01s~01初始化状态秤取一定量滴液S~02S~02秤取状态加入蒸馏水S~03S~03溶解前状态摇动或搅拌S‘04一一S~04溶解后状态加人蒸馏水:¥--105S~D5稀释状态】加人蒸馏水,达到了规定浓度}s~[)6S~06稀释状态2加人蒸馏水,低于了规定浓度S巾U7S~07稀释状态3加人蒸馏水S~07S~??上述任意状惑作废S~0k如在指导性配取方式时,状态转换表中会出现s~061状态,而在指定性配取肯式下,不会进入s~07状态。
3.功能子模型。
功能子模型描述了整个儇件所提供的功能,以《分析化学》中的滴定分析实验课件为例,我们将功能子模型分为:演示功能模型、练习功能模型、测试功能模型等。
不同的功能模型一般可用数据流图米描述。
但从总体考虑,我们将滴定分析实验课件的各功能模型统一考虑.在启动课件时,首先要求进行用户登录,用户分为三类:吼运行演示功能为主的教师、运行练习功能的学生和运行测验功能的学生。
・94・然后在操作模型与用户之间建立两张权限表,一张是不同的使用者可以进行的操作权限表,另~张是操作模型中有关操作的可权限表,这两张表的建立和修改由软件开发人员和维护人员通过安装干『|设置程序来完成。
从上面的滴定分析实验的教学模型呵看出,一个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模型是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开发过程中,教学人员与软件开发人员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重要纽带,是系统分析的主要内容,是系统设计的重要基础c基于教学模型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是一种值得偿试的方法。
参考文献1.扛苏省电北教育馆,现代教育技术,苏姒大学出版社.1.99862冯玉琳、黄涛等,埘象技术导i仑.科学出版社,199833李桂馨,分折化学,A民卫生出版社.19982多媒体在中等医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何国治(广东省连州卫生学较513400)摘要本文从中等医学教育越须培养“窭用型”人才和“创造型”人才及目前教学改革出发,钮述了多媒体组旮技术教学的含意和它的直观性、趣味性、先进性、无限性和随意性等作用。
结合中等医学化学教学的特点,展示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在几个教学中的范制,咀达到推广、运用和抛砖引玉的目的。
关键词5媒体t多奈。
学教学我国将在2(100年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这一目标.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需要,-p等医学教育必须面向广大农村,培养的医学生必须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知识和技能。
为此,要求中等医学教育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医学生的智力和各种能力,而过去的“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式教学方法,就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课堂教学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