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句子结构是

合集下载

汉语中完整的句子结构

汉语中完整的句子结构

汉语中完整的句子结构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主要成分主谓宾,附加成分定状补。

主语功能被描述,谓语最爱说主语;宾语多在谓语后,配合谓语来描述,定语只在主宾前,限制修饰不含糊;状语有时在句首,谓语前面常光顾;补语天生胆子小,谓后宾后小嘀咕;的前为定得后补,地字前头是状语。

明确概念常练习,学习语法莫怕苦。

主语即一句话中动作的发出人;谓语即一句话中的表示具体动作的部分;宾语即一句话中动作的承受者;补语是句子中动作状态进行修饰;定语是对句子中名词性的词语进行修饰的部分;状语是对句子中的动词性词语或全句整体进行修饰的部分。

例如:我打他主谓宾我打得他头破血流主谓宾补我打得那个人头破血流主谓定宾补今天我打得那个人头破血流状主谓定宾补今天我痛快地打得那个人头破血流状主状谓定宾补完整的句子结构:(定)主//[状]谓<补>+(定)宾如:(我们)学生||[一定][要]学<好>(专业)课程。

定语用在主语前面,是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的中心语的。

如:“(冬天里)的春天”补语用在谓语的后面,是补充说明谓语中心语的如:“辨认<仔细>”句子成分1、主语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例如:(1)中国人民志气高。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2、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例如:(1)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2)树叶黄了。

(3)小王今年十六岁。

(4)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5)明天星期日。

(6)什么书他都看。

3、宾语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例如:(1)什么叫信息?(2)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

(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4、定语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

例如:(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全黄)的珍珠。

完整的句子结构

完整的句子结构

完整的句子‎结构是:‎(定)‎主//[状‎]谓<补>‎+(定)宾‎例如‎:(我们)‎学生||[‎一定][要‎]学<好>‎(专业)课‎程定‎语用在主语‎前面,是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的中‎心语的‎如:“(‎冬天里)的‎春天”‎补语用在‎谓语的后面‎,是补充说‎明谓语中心‎语的‎如:“辨认‎<仔细>”‎‎句子成分‎1、‎主语‎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例‎如:‎(1)中国‎人民志气高‎。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2、‎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例如:‎(1)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 (2)‎树叶黄了。

‎(3‎)小王今年‎十六岁。

‎ (4)‎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 (5)‎明天星期日‎。

(‎6)什么书‎他都看。

‎ 3、宾‎语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例如:‎(1‎)什么叫信‎息?‎(2)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

‎ (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4、定语‎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

例如:‎(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全黄)的‎珍珠。

‎(2)(‎三杯)美酒‎敬亲人。

‎ (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4)(‎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5、‎状语‎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例如:‎(1‎)他[已经‎]走了。

‎ (2)‎咱们[北京‎]见。

‎(3)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4‎)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句子结构都有哪些类型的

句子结构都有哪些类型的

句子结构都有哪些类型的作为语文老师,你一定知道句子结构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和核心,是语言表达的起点和终点。

一个完整的句子需要包含主语、谓语、宾语等基本成分,同时在句子结构上还有许多类型。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句子结构的类型及其常见的三个例子。

一、简单句简单句是最基本的句子结构类型,由主语和谓语组成,能够独立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主语通常表示一件事物或者是一个人,谓语则表示主语的动作、状态等。

例如:他读书很认真。

这句话中,“他”是主语,“读书很认真”是谓语,两者简单组合,就构成了一个简单句子。

简单句非常常见,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出现,如新闻报道、小说、广告等语言形式。

二、并列句并列句是由两个或多个简单句结构通过连词等并列关系连接而成。

并列句可以扩展主语、谓语、宾语等句子成分,强调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增强语言表达力。

常见的连词有“而且”、“但是”、“或者”等。

例如:他喜欢听音乐,而且也喜欢跳舞。

这句话中,前后两个句子被“而且”连词连接,构成并列句的形式。

并列结构可以呈现多种形式,通过变换连词或者成分,可以让语言表达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

三、复合句复合句是由一个或多个从句和一个主句组成,主句和从句之间具有引导从句的连接词,从句起到修饰、说明主句的作用。

因此,复合句具有更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量,可以传达更多的意思和信息。

例如:他认为自己已经尽力了,因此他不要轻易放弃。

这句话中,“他认为自己已经尽力了”是一个从句,包含主语、谓语、宾语等复合成分,而“因此他不要轻易放弃”则是主句,引导从句的连词是“因此”。

复合句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不仅牵涉到句子结构,还包含了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内容。

总的来说,一个句子可以包含多种不同的结构类型,取决于其表达的意思和信息量。

掌握不同的句子结构类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对句子结构的教学和讲解,让学生掌握语言的基本基础。

完整的句子结构是

完整的句子结构是

完整得句子结构就是:(定)主//[状]谓<补>+(定)宾例如:(我们)学生||[一定][要]学<好>(专业)课程定语用在主语前面,就是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得中心语得如:“(冬天里)得春天”补语用在谓语得后面,就是补充说明谓语中心语得如:“辨认<仔细>”句子成分1、主语主语就是谓语陈述得对象,指明说得就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例如:(1)中国人民志气高。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得科学文化水平就是亿万人民群众得切身事业。

2、谓语谓语就是陈述主语得,说明主语得,说明主语“就是什么”或“怎么样”例如:(1)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2)树叶黄了。

(3)小王今年十六岁。

(4)鲁迅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得奠基人。

(5)明天星期日。

(6)什么书她都瞧。

3、宾语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得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例如:(1)什么叫信息?(2)门口围着一群瞧热闹得。

(3)马克思认为知识就是进行斗争与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得手段。

4、定语定语就是名语前面得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

例如:(1)那(沉甸甸)得稻谷,象一垄垄(全黄)得珍珠。

(2)(三杯)美酒敬亲人。

(3)雪野中有(血红)得宝珠山茶,(白中隐青)得(单瓣)梅花。

(4)(中国)得历史有(自己)得特点。

5、状语状语就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得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得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例如:(1)她[已经]走了。

(2)咱们[北京]见。

(3)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得回忆。

(4)科学[终于以伟大得不可抑制得力量]战胜了神权。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处所得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

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

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高速得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得得名词或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得前边,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语文句子有哪几种结构类型的

语文句子有哪几种结构类型的

语文句子有哪几种结构类型的语文是我们的母语,也是我们与他人交流的重要工具。

在语言表达方面,句子是最基本的单位。

对于一个完整的句子,通常包含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要素,不同要素之间的结构类型也不同,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句子有哪几种结构类型。

一、简单句结构简单句是最基本的句子结构类型,由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构成。

例如:“小明在学校读书。

”、“大海在夜晚里很寂静。

”简单句结构简洁、明了,容易理解也容易表达,是我们语言表达的基础。

二、并列句结构并列句结构是由两个或多个简单句通过并列连词连接而成的句子结构类型。

例如:“你可以走路,也可以坐车。

”、“他喜欢唱歌,但不太会跳舞。

”并列句结构可以让我们在表达语句时更加流畅、自由,也更加生动有趣。

三、复合句结构复合句结构是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构成的句子结构类型。

从句由引导词引导,通常有名词性从句、形容词性从句、副词性从句等。

例如:“他说他会来了。

”、“我不知道你在哪里。

”复合句结构能够充分表达句子的意思,更加准确、清晰。

四、倒装句结构倒装句结构指的是将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或助动词放在主语之前的句子结构类型。

例如:“昨天下雨了。

”可以变成“下雨了,昨天。

”、“他走了,我也跟着走了。

”倒装句的结构形式与平常的语法结构不同,能更好地强调句子中的某一部分,使语气更加强烈、鲜明。

五、省略句结构省略句结构指的是在句子中省略了某些成分的句子结构类型。

例如:“我拿了钥匙,去了学校。

”可以省略成“我拿了钥匙去学校。

”、“他看了看时间,站起身来走了。

”可以省略成“他看了看时间站起身走了。

”省略句在表达上更加简洁明了,能够更好地突出句子的主旨。

综上所述,以上就是对句子结构类型的介绍。

不同的句子结构类型能够表达出不同的句子意思,让我们的语言表达更加生动、自由和精准,同时也需要我们在学习和运用语言时,多加练习,以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思想和情感。

语法(句子成分)

语法(句子成分)
汉语句法
——句子成分和句子分类
句子成分
主语 谓语
宾语 定语
()
状语
[]
补语 <
>
句子主干的结构: 主//谓+宾
他看女孩。
完整的句子结构: (定)主//[状]谓<补>+(定)宾
(害羞的) 他[偷偷地] 看了<一眼> (那个)女孩。
1、主语一般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 么人”或“什么事物”;也可以是时间、处所。 (1)我们长大了。
2、指出画线部分在句中充当的句子成分是 什么。 ①我校的文明礼貌活动有两周了。 ( 宾语 )
②在学校大会堂我见到了这位见义勇为的 英难。 ( 状语 )
3 “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 世代代劳动的结晶”,这句话的主语是:C () A 这 B 城市 C 建筑物
4、选出对下面句子中加横线部分分析不正 确的一项,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B )
A 他给我带来了一小朵雏菊和一根青草。 (宾语) B 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 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 (主语) C 这回我们没有在办公室里停留。 (状语) D 她仍然立在死海附近的山坡上。 (补语)
给下列句子划分句子成分:
里知道他们的心思! 我 [哪里] 知道 (他们的) 心思! 她脸色阴沉地走了进来。 她 [脸色阴沉地] 走了 <进来>。 在我回家的时候,天下雨了。 [在我回家的时候],天下雨了。 母亲把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做得一家人吃
(2)台上坐着主席团。
(3)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 众的切身事业。
2、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 什么”或“怎么样”。 (1)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句子结构包括什么结构和什么

句子结构包括什么结构和什么

句子结构包括什么结构和什么句子是语言表达中的基本单位,它可以传递思想、表达情感,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

在语言学中,句子结构是指句子内部成分之间的组织方式。

一个完整的句子通常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多个成分,而这些成分之间的组织方式就构成了句子结构。

句子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三种。

其中,简单句是最基本的句子类型,它只包含一个完整的主谓结构,例如“小明跑了”、“我喜欢吃水果”。

在这些句子中,主语是“小明”和“我”,谓语是“跑了”和“喜欢吃水果”。

这些句子中不包含其他长句特有的句子结构。

并列句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通过连词“和”、“或”、“但”、“因为”等连接起来的句子。

例如,“小明跑了,小红跳了”、“我喜欢吃苹果,但不喜欢吃香蕉”。

这些句子中,主语和谓语都需要进行连接,而连接的方式也因为不同的连词而有所差异。

复合句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构成的句子,其中包含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

例如,“我喜欢看电影,因为它可以让我忘记烦恼”。

在这个句子中,主句是“我喜欢看电影”,从句是“因为它可以让我忘记烦恼”。

从句在句子中作为一个完整的成分,其结构也必须符合正确的语法规则。

除了这三种句子结构外,还有许多与句子结构有关的语法概念。

其中最常见的是主谓宾结构,也就是句子中的核心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和宾语。

例如,“小明吃了水果”,其中的主语是“小明”,谓语是“吃了”,宾语是“水果”。

在这种主谓宾结构中,宾语是必需的成分,没有宾语句子就会显得不完整。

句子结构的合理安排对于语言的流畅性和易懂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法错误的句子不仅读起来不流畅,而且很难被人理解。

因此,学生应该注意学习各种句子结构,并在学习中灵活应用,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综上所述,句子结构是语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等多种形式。

掌握这些结构对于学习语言和写作都有重要意义,并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句子有哪些结构方式类型

句子有哪些结构方式类型

句子有哪些结构方式类型1. 句子结构的三大类型:句子是语言运用的最基本单位,根据句子的构造特点,可分为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

简单句由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构成,通常用于表达一条明确的陈述、命令或疑问。

并列句由两个或多个简单句按照并列关系连在一起,构成一个复句,通常用于表示两个或多个相互独立但有一定关联的事物。

复合句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构成,主句是句子的核心,从句则起到修饰、说明、转折、条件、目的等作用。

2. 句子结构中的成分:一个完整的句子由若干个成分构成,主要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和插入语。

主语通常是指句子中的动作或状态的施事者、承受者或受事者。

谓语是句子中最重要的成分,通常是动词的形式,用于表示主语的动作或状态。

宾语是句子中动作的对象,分为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

定语主要用于修饰名词或代词,通常位于被修饰的名词或代词的前面。

状语用于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副词,通常可放在句子的各个位置。

补语用于补充或说明主语或宾语,通常与主语或宾语构成补语结构。

3. 句子结构中的语法关系:句子中的不同成分之间存在着各种语法关系,包括主谓关系、主宾关系、定中关系、并列关系、从属关系等。

主谓关系求句子中主语和谓语之间的连系。

主宾关系指宾语和谓语之间的连系。

定中关系指定语和被修饰的名词或代词之间的连系。

并列关系指两个或多个句子之间的连系。

从属关系指主句和从句之间的连系。

4. 句子结构中的句法结构:除了前面提到的成分和语法关系,句子还包含着一些句法结构。

句子结构中的句法结构包括并列结构、复合结构、主从结构、独立成分结构、非句子结构等。

并列结构是指一些并列的句子或短语组成的结构,具有相同的地位和权力。

复合结构是指一个句子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从句,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主从结构是指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组成的结构,从句作为主句的修饰语或补充说明。

独立成分结构是指疑问词、感叹词等独立的语言单位,不属于任何从句或主句,但有自己的语言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的句子结构是:
(定)主//[状]谓<补>+(定)宾
例如:(我们)学生||[一定][要]学<好>(专业)课程
定语用在主语前面,是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的中心语的
如:“(冬天里)的春天”
补语用在谓语的后面,是补充说明谓语中心语的
如:“辨认<仔细>”
句子成分
1、主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例如:
(1)中国人民志气高。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2、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例如:
(1)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2)树叶黄了。

(3)小王今年十六岁。

(4)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5)明天星期日。

(6)什么书他都看。

3、宾语
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例如:
(1)什么叫信息?
(2)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

(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4、定语
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

例如:
(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全黄)的珍珠。

(2)(三杯)美酒敬亲人。

(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4)(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5、状语
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例如:
(1)他[已经]走了。

(2)咱们[北京]见。

(3)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4)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

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

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高速的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6.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例如:
(1)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2)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3)他生〈于1918年〉。

(4)他坐〈在桌子旁〉。

(5)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

7.独立成分
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主、谓、宾、定、状、补)产生结构关系,但意义上又是全句所必需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成分,用来表示称谓呼叫,对事物原推测、估计、注释、补充、感叹、摹拟语气等。

例如:
(1)事情明摆着,你看,我们能不管吗?
(2)十分明显,不大大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四个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

(3)啊,多么使人心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
(4)砰,砰,一阵枪声传来......
充当独立成分的,有的是一个词,有的是短语,它在句子的位置比较灵活,有的在句首,有的在句中。

8、复指成分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指同一事物,作同一个句子成分。

例如:
(1)先生自己也要书。

(2)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这已经成为。

挡不住的历史潮流。

(3)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丽的战斗--松骨峰战斗。

状——修饰全句的]+(定)主+[状]谓<动补>+(定)宾+<宾补>。

[每当有外地人来],(好客的)天津人[总是][眉飞色舞地]谈<起了>(天津的)小吃<有多么地道>
区分参见:
其一,细推敲两种概念,从回答问题入手。

宾语是动词中心语的支配对象,补语是对动词、形容词中心词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份,根据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知道宾语是动词的连带成分,它与动词之间是被涉及与涉及的关系,回答的是“谁”或“什么”一类的问题;而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边的连带成分,它与动词、形容词之间是补充和被补充,说明和被说明的关系,回答的“怎么样”的问题。

例如:
(1)他打球。

(2)他打〈输〉了。

例(1)中,“球”是“打”涉及的对象,回答“什么”的问题,所以是宾语:例(2)中“输”是补充说明“打”的结果,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所以是补语。

从概念和回答不同问题两个方面进行比较是区分宾语和补语的最基本方法。

其二,依词性类别判定,细辨认数量结构。

用分辨词性的办法进行对比也是判定句子成份的方法之一。

宾语作为动词所涉及的对象,经常用名词、代词或其他名词性短语来充当;而补语则经常用形容词、动词、介词结构或其他动词、形容词性的词语来充当。

例如:
(1)他看书。

(2)他看〈完〉了。

(3)他看什么?
(4)他看得〈很认真〉。

(5)他去新华书店。

(6)他来〈自南方〉。

以上(1)(3)(5)句子分别以名词、代词和名词短语来充当宾语,而(2)(4)(6)句则以动词、形容词或介词结构充当补语。

数量结构在句子中既可以充当宾语,也可以充当补语,这时我们就要从词的意义上去区分。

例如:他写了三篇;他唱了〈三遍〉。

前者中“三篇”指文章之类的东西,是以定语代替中心词,故而是宾
语;而后者中“三遍”是指唱的次数,是补充说明“唱”这个动词的,故而是补语。

又如:他浪费了三天,他休息了〈三天〉。

以上两个句子都出现了“三天”这个“数词+时间名词”的结构,“三天”后面显然都省去了“时间”这个中心词。

这时我们要看谓语动词能否跟省略去的“时间”一词进行搭配。

能搭配成为动宾结构的,说明动词后面的是宾语;如果不能,则是补语。

在前一句中“浪费”可与中心词“时间”构成动宾关系,所以“三天时间”的“三天”是定语代替中心词充当宾语。

在后一句中,“休息”虽然可与“时间”搭配,但构成了偏正关系,而不是动宾关系,不合句意,故而这里的“三天”是表示时段的补语。

再如:他买了二米,线长〈二米〉。

前者“二米”是“买”的对象,自然是宾语。

后者“二米”是补充说明形容词“长”的,形容词具有不带宾语的特点,故而这“二米”只能是补语。

此外,非动作动词“有、等于、变成”等后面所带的数量结构都是这些词所涉及的对象,所以不是补语,而是宾语。

例如:我有十个;一个变成了二个;三个加三个等于六个。

这些句子中的数量结构都是宾语。

其三,用“得”、“这”二字检验,从“顺序”“结构”分析。

我们知道,结构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

如:
他笑得〈非常天真〉;
这花香得〈很〉;
他说得〈怎么样〉?
但是,如果“得”字不作为结构助词而作为独立词素出现时,我们就不能混为一谈。

如:
他懂得这事。

你值得学习。

这些句子中“得”字与其它词素结合而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词,故而不是补语的标志,它后面的成份是宾语。

用代词“这”可以判定“个”字的宾语和补语。

“个”字是最常见的量词,通常用在名词前头。

例如:
(1)吃个西瓜。

(2)吃个〈痛快〉。

第(1)句中“西瓜”是“吃”对象,是宾语,且可以在“个”字前面加“这”字;第(2)句中“痛快”是补充说明“吃”的,不可能在“个”字前边加“这”字。

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个”字前边能加“这”字的是宾语,否则即为补语。

一般说,动词后边同时有宾语或补语时,是补在前、宾在后,所以宾语和补语在动词后的位置有时也可以做为判定依据。

如:
他打了〈三次〉球。

我织〈成〉一件毛衣。

但也有些情况却恰恰相反,是宾在前、补在后。

例(1),他每天上山〈两趟〉。

当补语是量词结构时,这种顺序较为常见。

例(2):你拿杯水〈来〉吧!他撕〈下〉一张纸〈来〉。

这两个句子中前者补语是趋向动词,置于宾语之后;后者补语是合成趋向动词,两个部份分别置于宾语前头和后头。

有些介词结构也可以放置在宾语之后作补语,如:这件事〈给人以巨大的鼓舞〉。

另外,有些形式相同的短语可以通过分析结构的方法来对比判定。

例如:他跑〈下大堤〉。

他摘下眼镜。

这两个句子中都有带“下”字的词组,前一句“下”与“大堤”构成动宾关系,做“跑”的补语,补充说明跑的结果是下了大堤,而不是“大堤”被“跑下”;后一句的“下”与“摘”搭配成词,做谓语,“眼镜”做“摘下”一词的宾语“眼镜”是被“摘下”;再如:我希望去一次;我去〈一次〉。

这两个句子中也都有形式相同的“去一次”,但根据结构分析,它在句子中充当的成份显然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