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句子结构是
汉语中完整的句子结构

汉语中完整的句子结构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主要成分主谓宾,附加成分定状补。
主语功能被描述,谓语最爱说主语;宾语多在谓语后,配合谓语来描述,定语只在主宾前,限制修饰不含糊;状语有时在句首,谓语前面常光顾;补语天生胆子小,谓后宾后小嘀咕;的前为定得后补,地字前头是状语。
明确概念常练习,学习语法莫怕苦。
主语即一句话中动作的发出人;谓语即一句话中的表示具体动作的部分;宾语即一句话中动作的承受者;补语是句子中动作状态进行修饰;定语是对句子中名词性的词语进行修饰的部分;状语是对句子中的动词性词语或全句整体进行修饰的部分。
例如:我打他主谓宾我打得他头破血流主谓宾补我打得那个人头破血流主谓定宾补今天我打得那个人头破血流状主谓定宾补今天我痛快地打得那个人头破血流状主状谓定宾补完整的句子结构:(定)主//[状]谓<补>+(定)宾如:(我们)学生||[一定][要]学<好>(专业)课程。
定语用在主语前面,是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的中心语的。
如:“(冬天里)的春天”补语用在谓语的后面,是补充说明谓语中心语的如:“辨认<仔细>”句子成分1、主语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例如:(1)中国人民志气高。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2、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例如:(1)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2)树叶黄了。
(3)小王今年十六岁。
(4)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5)明天星期日。
(6)什么书他都看。
3、宾语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例如:(1)什么叫信息?(2)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
(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4、定语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
例如:(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全黄)的珍珠。
句子结构是指什么意思啊怎么写

句子结构是指什么意思啊怎么写句子结构是指组成一个完整、有意义的句子所用的语法构造方式。
在汉语中,通常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等基本要素,以及附加成分如状语、补语等。
合理的句子结构可以使语意表达更加清晰明了,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写作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句子结构,并列举三个例子:一、主语+谓语这是最简单、最基础的句子结构。
主语通常指代句子中的主体,谓语则表示主体发出的动作或状态。
例如:他唱歌。
(主语是“他”,谓语是“唱歌”)我很高兴。
(主语是“我”,谓语是“很高兴”)小狗追球。
(主语是“小狗”,谓语是“追球”)这种结构句子简单直接,语义明确,常见于日常交际、简单句的写作等场合。
二、主语+谓语+宾语在基础句型基础上,加入宾语后就形成了这种句子结构。
宾语通常是句子中的动作的承受者或者得到者,宾语的出现可以使句子语义更加清晰有力。
例如:她看见了一只小鸟。
(主语是“她”,谓语是“看见了”,宾语是“一只小鸟”)我喜欢吃西瓜。
(主语是“我”,谓语是“喜欢吃”,宾语是“西瓜”)他收到了一封信。
(主语是“他”,谓语是“收到了”,宾语是“一封信”)这种结构的句子包含了更多的信息,常常用于故事叙述,情感表达等语言活动。
三、主语+谓语+宾语+状语在主谓宾的基础上,加入状语可以使句子更加丰富,说话人可以加强表达意图。
状语通常是对动作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等附加说明。
例如:他在家里认真地读书。
(主语是“他”,谓语是“读书”,宾语默认可以省略,状语是“在家里”、“认真地”)昨天我骑车去了学校。
(主语是“我”,谓语是“骑车去”,宾语是“学校”,状语是“昨天”)因为下雨了,他没有去游泳。
(主语是“他”,谓语是“没有去游泳”,宾语默认可以省略,状语是“因为下雨了”)句子结构复杂、含义丰富,常用于较为正式的场合,如新闻报道、学术论文等。
通过以上三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句子结构的不同组合方式,可以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
在实际写作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表达目的和语言风格,灵活运用句子结构,使文笔更加流畅、自然。
完整的句子结构

完整的句子结构是:(定)主//[状]谓<补>+(定)宾例如:(我们)学生||[一定][要]学<好>(专业)课程定语用在主语前面,是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的中心语的如:“(冬天里)的春天”补语用在谓语的后面,是补充说明谓语中心语的如:“辨认<仔细>”句子成分1、主语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例如:(1)中国人民志气高。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2、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例如:(1)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2)树叶黄了。
(3)小王今年十六岁。
(4)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5)明天星期日。
(6)什么书他都看。
3、宾语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例如:(1)什么叫信息?(2)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
(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4、定语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
例如:(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全黄)的珍珠。
(2)(三杯)美酒敬亲人。
(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4)(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5、状语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例如:(1)他[已经]走了。
(2)咱们[北京]见。
(3)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4)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句子结构是指什么意思啊

句子结构是指什么意思啊第一篇:什么是句子结构?句子结构是指一句话中单词和短语的排列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包括主语、谓语和宾语,同时也可以包括修饰语和陈述语。
知识点一:主语是什么?主语是指句子中执行动作的人、事物或概念。
在一个句子中,主语通常出现在谓语前面,并与谓语一起构建句子的核心。
例如,在句子“Maggie is studying for her exam”中,“Maggie”就是这个句子的主语。
知识点二:谓语是什么?谓语是指句子中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或词组。
它通常包括动词或者带有动词的词组,它描述或者说明主语正在发生或者执行什么样的动作。
例如,在句子“Tom is playing basketball”中,“playing basketball”就是谓语。
知识点三:宾语是什么?宾语是指句子中接收动作的人、事物或概念。
它通常出现在谓语的后面,并与谓语和主语一起构成句子。
例如,在句子“Jack bought a new book”中,“a new book”就是宾语。
总的来说,句子结构是很重要的,因为正确地构建句子的结构可以使读者理解句子更加容易。
如果句子结构混乱或者不合理,读者就会难以理解作者的意思。
第二篇:句子结构对语言的影响句子结构是语言表达的核心。
它可以影响语句的完整性、清晰性和有效性。
下面是句子结构对语言的影响的三个知识点:知识点一:句子结构对流畅性的影响句子结构能够影响句子的流畅性。
如果句子结构不当,读者很难理解整个句子的含义,并感到困惑和迷惑。
例如,“Walking along the beach and collecting shells which are small and pr etty”这段话的句子结构很不清晰,表达的意思也不明确。
这是因为它包含了不必要的修饰,它使读者难以理解这个句子的主旨。
知识点二:句子结构对语境的影响句子结构对语境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句子有哪些结构语文

句子有哪些结构语文作为语文老师,写出句子结构的经典篇章,从语法层面深入了解句子结构的多种形式,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
一、简单句结构简单句结构是一个最常见的句子结构。
它由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组成,例如:“我喜欢游泳。
”这种结构非常直接和明确,可以被用于清楚地表达一个简单的思想。
二、复合句结构复合句结构包括两个或更多独立分句,中间用连接词或标点符号连接起来。
例如,“明天是周末,所以我要去爬山。
”这个例子中,两个独立的分句通过连接词“所以”连接,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句子。
复合句结构可以被用于表达两个或更多相关的思想,或用于添加细节和情境。
三、并列句结构并列句结构包含两个或更多的拥有相同重要性的分子句,它们彼此独立。
这些分句之间通常是由逗号分开,或者是由连词“而、且、还是”连起来。
例如,“他喜欢音乐,我喜欢书画。
”这个例子中,两个分子句之间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它们是独立的,但他们都表达出行动和用爱好的方式。
四、嵌套句结构嵌套句结构通常用来表达更复杂的思想和情境。
它包括一个主“干”语句,其中包含一个嵌入式子,而副句又可以包含一个嵌套的从句。
例如,“当我看到那个惊人的瀑布,在那些高山上,我感到深深地震撼。
”这个例子中,第一个从句“当我看到那个惊人的瀑布”是主句,剩下的备份作为嵌入的子句。
从句“在那些高山上”也是一个嵌套的从句,进一步增加了复杂性。
除了这四种主要的句子结构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形式,如把宾语短语放在主句中心,或者使用倒装等等。
许多有关句子的结构的技巧和学问仍需要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探索。
掌握不同的句子结构,可以让我们的文章变得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中学知识点解析句子的主谓结构与句子的完整性

中学知识点解析句子的主谓结构与句子的完整性句子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而句子的主谓结构和句子的完整性是句子中最基本的要素。
通过对中学知识点的解析,本文将探讨句子的主谓结构及其在句子完整性中的作用。
一、主谓结构的定义与特点主谓结构是指句子由主语和谓语构成,其中主语是句子中的主要成分,谓语是表达主语行为、状态或属性的动词或词组。
主谓结构的特点是简洁、明确,可以独立成句。
二、主谓结构的构成要素主谓结构由主语和谓语两个要素构成。
主语通常是句子中的主要名称,可以是名词、代词、数词等。
谓语则是主语所表示的动作、状态或属性,可以是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系动词等。
三、主谓结构的不完整性一个完整的句子应当包含主谓结构,并具备一定的认知意义。
但有时句子的主谓结构可能是不完整的,导致句子的意义不明确或者无法完整表达。
以下是常见的主谓结构不完整的情况:1. 缺乏主语:如果一个句子中缺少了主语,句子就会显得不完整,无法明确表达。
例如:“吃饭。
”缺乏主语就无法确定是谁在吃饭。
2. 缺乏谓语:句子中缺少谓语时,句子也会显得不完整。
例如:“小狗。
”缺乏谓语无法确定小狗在做什么动作。
3. 缺乏宾语:有些及物动词需要宾语来完整表达其意义,如果一个句子中没有宾语,句子会显得不完整。
例如:“她喜欢。
”无法确定她喜欢什么。
四、主谓结构与句子的完整性句子的完整性是指句子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不缺少重要信息,并且符合语言规范。
而主谓结构在句子的完整性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主谓结构是句子的基本要素,缺乏主谓结构的句子无法传达明确的意义,因此主谓结构对于句子的完整性至关重要。
2. 主谓结构能够确保句子的信息完整、明确。
一个句子的主谓结构清晰明了,能够让读者或听者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3. 主谓结构的完整性对于学习语法知识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只有掌握了主谓结构的构成要素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才能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含义,从而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句子结构都有哪些类型的

句子结构都有哪些类型的作为语文老师,你一定知道句子结构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和核心,是语言表达的起点和终点。
一个完整的句子需要包含主语、谓语、宾语等基本成分,同时在句子结构上还有许多类型。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句子结构的类型及其常见的三个例子。
一、简单句简单句是最基本的句子结构类型,由主语和谓语组成,能够独立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主语通常表示一件事物或者是一个人,谓语则表示主语的动作、状态等。
例如:他读书很认真。
这句话中,“他”是主语,“读书很认真”是谓语,两者简单组合,就构成了一个简单句子。
简单句非常常见,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出现,如新闻报道、小说、广告等语言形式。
二、并列句并列句是由两个或多个简单句结构通过连词等并列关系连接而成。
并列句可以扩展主语、谓语、宾语等句子成分,强调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增强语言表达力。
常见的连词有“而且”、“但是”、“或者”等。
例如:他喜欢听音乐,而且也喜欢跳舞。
这句话中,前后两个句子被“而且”连词连接,构成并列句的形式。
并列结构可以呈现多种形式,通过变换连词或者成分,可以让语言表达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
三、复合句复合句是由一个或多个从句和一个主句组成,主句和从句之间具有引导从句的连接词,从句起到修饰、说明主句的作用。
因此,复合句具有更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量,可以传达更多的意思和信息。
例如:他认为自己已经尽力了,因此他不要轻易放弃。
这句话中,“他认为自己已经尽力了”是一个从句,包含主语、谓语、宾语等复合成分,而“因此他不要轻易放弃”则是主句,引导从句的连词是“因此”。
复合句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不仅牵涉到句子结构,还包含了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内容。
总的来说,一个句子可以包含多种不同的结构类型,取决于其表达的意思和信息量。
掌握不同的句子结构类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对句子结构的教学和讲解,让学生掌握语言的基本基础。
汉语中完整的句子结构

汉语中完整的句子结构汉语中的完整句子结构是主谓宾、定状补,主要成分是主谓宾,附加成分是定状补。
主语功能是描述,谓语则最爱说主语。
宾语通常在谓语后出现,以配合谓语来描述。
定语则只在主宾前出现,以限制修饰不含糊。
状语有时会在句首,常常出现在谓语前面。
补语通常胆子小,只在谓语后宾语后小嘀咕。
在句子中,的前面是定语,而地字则在前头是状语。
明确概念并多加练,研究语法就不会感到苦恼。
主语是句子中动作的发出人,谓语则是句子中表示具体动作的部分,宾语则是句子中动作的承受者。
补语则是句子中动作状态进行修饰的部分,而定语则是对句子中名词性词语进行修饰的部分。
状语则是对句子中的动词性词语或全句整体进行修饰的部分。
例如,“我打他”是主谓宾结构,“我打得他头破血流”则是主谓宾补结构,“我打得那个人头破血流”是主谓定宾补结构,“今天我打得那个人头破血流”则是状主谓定宾补结构,“今天我痛快地打得那个人头破血流”则是状主状谓定宾补结构。
完整的句子结构为(定)主//[状]谓+(定)宾,例如:“(我们)学生||[一定][要]学<好>(专业)课程”。
定语通常用在主语前面,以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的中心语。
例如,“(冬天里)的春天”。
补语则通常用在谓语的后面,以补充说明谓语中心语。
例如,“辨认<仔细>”。
句子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和状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谓语则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宾语则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定语则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状语则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子等构成的成分。
谓语predicate (v)是指表达主语所做的动作、状态或性质的词或词组。
宾语objective (o)是指动作的承受者或影响的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的句子结构是:
定)主//[状]谓<补>+(定)宾例如:(我们)学生||[一定][要]学<好> (专业)课程定语用在主语前面,是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的中心语的如:“(冬天里)的春天” 补语用在谓语的后面,是补充说明谓语中心语的如:
“辨认V仔细〉”
句子成分1、主语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例如:
(1)中国人民志气高。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2、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例如:
(1)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2) 树叶黄了。
(3)小王今年十六岁。
(4)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5)明天星期日。
(6)什么书他都看。
3、宾语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例如:
(1)什么叫信息?
(2)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
(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4、定语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
例如:
(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全黄)的珍珠。
(2)(三杯)美酒敬亲人。
(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⑷(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5、状语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
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例如: (1)他[已经]走了。
⑵咱们[北京]见。
⑶ 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⑷ 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
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
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高速的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6.补语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
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例如: (1)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2)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⑶他生〈于1918年〉。
(4)他坐〈在桌子旁〉。
(5)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
7.独立成分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主、谓、宾、定、状、补)产生结构关系, 但意义上又是全句所必需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成分,用来表示称谓呼
叫,对事物原推测、估计、注释、补充、感叹、摹拟语气等。
例如: (1)事情明摆着,你看,我们能不管吗?
(2)十分明显,不大大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四个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
(3)啊,多么使人心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
(4)砰,砰,一阵枪声传来充当独立成分的,有的是一个词,有的是短语,它在句子的位置比较灵活,有的在句首,有的在句中。
8复指成分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指同一事物,作同一个句子成分。
例如: (1)先生自己也要书。
⑵ 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这已经成为。
挡不住的历史潮流。
(3)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丽的战斗--松骨峰战斗。
状一一修饰全句的]+(定)主+[状]谓<动补>+ (定)宾+V宾补>。
[每当有外地人来],(好客的)天津人[总是][眉飞色舞地]谈<起了>
(天津的)小吃<有多么地道>区分参见: 其一,细推敲两种概念,从回答问题入手。
宾语是动词中心语的支配对象,补语是对动词、形容词中心词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份,根据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知道宾语是动词的连带成分,它与动词之间是被涉及与涉及的关系,回答的是“谁”或
“什么” 一类的问题;而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边的连带成分,它与动词、形容词之间是补充和被补充,说明和被说明的关系,回答的“怎
(1)他打球。
⑵他打〈输〉了。
例(1)中,“球”是“打”涉及的对象,回答“什么”的问题,所以是宾语:例⑵中“输”是补充说明“打”的结果,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所以是补
语。
从概念和回答不同问题两个方面进行比较是区分宾语和补语的最基本方法。
其二,依词性类别判定,细辨认数量结构。
用分辨词性的办法进行对比也是判定句子成份的方法之一。
宾语作为动词所涉及的对象,经常用名词、代词或其他名词性短语来充当;而补语则经常用形容词、动词、介词结构或其他动词、形容词性的词语
(1)他看书。
⑵他看〈完〉了。
(3)他看什么?
(4)他看得〈很认真〉。
(5)他去新华书店。
(6)他来〈自南方〉。
以上(1)(3)(5)句子分别以名词、代词和名词短语来充当宾语,而⑵(4)(6)句则以动词、形容词或介词结构充当补语。
数量结构在句子中既可以充当宾语,也可以充当补语,这时我们就要从词的意义上去区分。
例如:他写了三篇;他唱了〈三遍〉。
前者中“三篇”指文章之类的东西,是以定语代替中心词,故而是宾
语;而后者中“三遍”是指唱的次数,是补充说明“唱”这个动词的, 故而是补语。
又如:他浪费了三天,他休息了〈三天〉。
以上两个句子都出现了“三天”这个“数词+时间名词”的结构,
“三天”后面显然都省去了“时间”这个中心词。
这时我们要看谓语动词能否跟省略去的“时间”一词进行搭配。
能搭配成为动宾结构的,说明动词后面的是宾语;如果不能,则是补语。
在前一句中“浪费”可与中心词“时间”构成动宾关系,所以“三天时间”的“三天”是定语代替中心词充当宾语。
在后一句中,“休息”虽然可与“时间”搭配,但构成了偏正关系,而不是动宾关系, 不合句意,故而这里的“三天”是表示时段的补语。
再如:他买了二米,线长〈二米〉。
前者“二米”是“买”的对象,自然是宾语。
后者“二米”是补充说明形容词“长”的,形容词具有不带宾语的特点,故而这“二米”只能是补语。
此外,非动作动词“有、等于、变成”等后面所带的数量结构都是这些词所涉及的对象,所以不是补语,而是宾语。
例如:我有十个;一个变成了二个;三个加三个等于六个。
这些句子中的数量结构都是宾语。
其三,用“得”、“这”二字检验,从“顺序”“结构”分析。
我们知道,结构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
如: 他笑得〈非常天真〉;
这花香得〈很〉;
他说得〈怎么样〉
但是,如果“得”字不作为结构助词而作为独立词素出现时, 我们就不能混为一谈。
如: 他懂得这事。
你值得学习。
这些句子中“得”字与其它词素结合而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词, 故而不是补语的标志,它后面的成份是宾语。
用代词“这”可以判定“个”字的宾语和补语。
“个”字是最常见的量词,通常用在名词前头。
例如: (1)吃个西瓜。
⑵吃个〈痛快〉。
第(1)句中“西瓜”是“吃”对象,是宾语,且可以在“个”字前面加“这”字;第⑵句中“痛快”是补充说明“吃”的,不可能在
“个”字前边加“这”字。
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个”字前边能加
“这”字的是宾语,否则即为补语。
般说,动词后边同时有宾语或补语时,是补在前、宾在后,所以宾语和补语在动词后的位置有时也可以做为判定依据。
如: 他打了〈三次〉球。
我织〈成〉一件毛衣。
但也有些情况却恰恰相反,是宾在前、补在后。
例(1),他每天上山〈两趟〉。
当补语是量词结构时,这种顺序较为常见。
例(2):你拿杯水〈来〉吧!他撕〈下〉一张纸〈来〉。
这两个句子中前者补语是趋向动词,置于宾语之后;后者补语是合成趋向动词,两个部份分别置于宾语前头和后头。
有些介词结构也可以放置在宾语之后作补语,如:这件事〈给人以巨大的鼓舞〉。
另外,有些形式相同的短语可以通过分析结构的方法来对比判定。
例如:他跑〈下大堤〉。
他摘下眼镜。
这两个句子中都有带“下”字的词组,前一句“下”与“大堤”构成动宾关系,做“跑”的补语, 补充说明跑的结果是下了大堤,而不是“大堤”被“跑下”;后一句的“下”与“摘”搭配成词,做谓语,“眼镜”做“摘下”一词的宾语“眼镜”是被“摘下”;再如:我希望去一次;我去〈一次〉。
这两个句子中也都有形式相同的“去一次”,但根据结构分析,它在句子中充当的成份显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