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日本被视为“国民作家”
鲁迅“国民性”批判的日本影响及其文化超越

鲁迅“国民性”批判的日本影响及其文化超越作者:郝雨郝丛丛来源:《日本问题研究》2023年第05期摘要:基于多年来关于鲁迅研究的文献资料,考察梳理了鲁迅从赴日求学,弃医从文,到“国民性”思想的产生,这一期间内所受到的种种影响,分析鲁迅提出的“国民性”与日本“国民性”的差别。
根据史料可以得知鲁迅深深受到当时在日本国内的关于“国民性”研究的影响。
而且,鲁迅对于“国民性”问题的关注,从源头上看,受日本文化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在留日期间的日本文化氛围的浸染。
至于芳贺矢一的《国民性十论》,更是启发了鲁迅的“国民性”概念的确立。
鲁迅通过自己的消化改造,将包括国民性在内的新概念、新思想注入自己的作品,其国民性概念实际上是对芳贺矢一“国民性”的反用,也因此达到了对于日本“国民性”研究的超越。
也就是说鲁迅对于“国民性”概念的使用,完全不是在芳贺矢一的原意上照搬,却恰恰是反其意而用之。
由芳贺矢一的对其日本国民性的赞美,而根据当时中国实际的国民精神状况,对于我们民族的国民性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今天,重新审视鲁迅当年所极力批判的“国民性”的来龙去脉,并以此作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起点,进行更加深入的学术发掘和探讨。
关键词:鲁迅;日本文化;国民性;溯源中图分类号:I109,G1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458(2023)05-0054-10DOI:10.14156/ki.rbwtyj.2023.05.006中国文化思想界于20世纪初提出的“国民性”问题,推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国民性”改造,以及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转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改造“国民性”的问题贯穿了鲁迅整个的思想体系和文学创作主题,也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与文学史研究的重要话题。
而鲁迅等人关于“国民性”的提出,受当时日本文化的影响很大,本文的研究,就是力图从当时日本的社会环境以及日语书籍这两个重要影响源作为一个切入点,进行一些深入的考察和探讨。
“希望的文本”与“批判的文本”——中日两国语文教科书里的《故乡》

“希望的文本”与“批判的文本”——中日两国语文教科书里的《故乡》李芯【摘要】鲁迅的作品《故乡》自1923年陆续入选中日两国各版本的语文教科书以来,对一代代的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故乡》一文仍然同时出现在中国的多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和日本五种主要国语教科书中.然而,《故乡》在中日两国教科书中的呈现方式以及教学方法、文本解读方式上都存在诸多不同,对此进行深入地对比分析,可为我国的中学的语文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期刊名称】《齐鲁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2)005【总页数】5页(P63-67)【关键词】《故乡》;语文教科书;中日差异;文本解读【作者】李芯【作者单位】山东女子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25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241921年,《故乡》一文登载在《新青年》杂志第9卷上,随即在知识青年阶层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1922年,国民政府进行教育改革,颁布了新学制,中小学国语教学开始由文言文教学向白话文教学迈进,国语教科书也逐渐由文言文主导变为白话文主导,选文随即进行了大幅修改,大批白话文作品入选中小学教科书。
在此背景之下,1923年《故乡》被选入修订后的国语教科书。
此后,除文革时期因特殊历史原因出现了短暂的中断外,在迄今为止的近百年时间内,《故乡》的身影一直活跃在中国各版本的语文教科书中。
《故乡》一文在日本的传播始于1927年,白桦派作家主导的《大调和》杂志第1卷上刊登了《故乡》的译文,译者不详。
1932年,近代日本最具影响力的综合类杂志《中央公论》上刊载《故乡》,译者为著名作家佐藤春夫,这对日本读者认识鲁迅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故乡》作为外国文学作品获得了庞大的读者群。
据日本著名的鲁迅研究者藤井省三考证,《故乡》“最早被收入中学国语教科书是在日本战败后恢复独立不久的1953年,教科书是教育出版社出版,供中学三年级学生使用”。
[1](5)此后收录《故乡》的教科书持续增加。
日本最新中学语文课程中的鲁迅作品

日本最新中学语文课程中的鲁迅作品作者:温立三来源:《语文建设·上半月》2020年第12期日本的鲁迅传播与中国的鲁迅传播几乎同步发生。
1918年~1919年间,鲁迅接连发表《狂人日记》《药》《孔乙己》《明天》《一件小事》等之后给他带来巨大声誉的作品,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引人注目的一员文坛大将。
日本文学界和文化界对此立即作出反应。
1920年9月~11月,京都帝国大学教授青木正儿在《支那学》杂志上连载《以胡适为漩涡中心的文学革命》,文章第三部分夸赞鲁迅“是一位颇具前途的作家”,认为“鲁迅涉足的境界是迄今中国的小说家都不曾抵达的”。
青木正儿和他的文章翻开了日本鲁迅传播的第一页。
1927年,日本作家武者小路实笃将《故乡》译成日文,刊载于他本人主编的《大调和》杂志上,这是鲁迅作品首次被译成日文并在日本本土媒体上发表,也是鲁迅及其作品在日本传播的真正开始。
1928年,镰天正国译《白光》《孔乙己》发表在《支那学》杂志上。
1932年,《中央公论》杂志刊载佐藤春夫译《故乡》《孤独者》。
《中央公论》这份刊物当时在日本销量很大,名家佐藤春夫的亲自译介,无疑在日本民众中对宣传鲁迅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935年,岩波书店出版佐藤春夫、增田涉译《鲁迅选集》,从此,“文豪鲁迅”走向日本的寻常读者。
而20世纪50年代多篇鲁迅作品进入日本语文课本至今,则说明鲁迅在日本民眾心中类乎“国民作家”的地位。
一、日本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鲁迅作品选编史简况鲁迅作品“登陆”日本列岛近三十年之后终于迎来了辉煌的时刻。
1953年,由日本鲁迅研究专家竹内好翻译的《故乡》第一次被选入日本教育出版株式会社出版的中学国语教科书,供初中三年级学生阅读。
当时,中日关系仍处于战后紧张时期,因此,《故乡》入选日本教科书的意义,其实已经超越了教育领域而扩展到两国外交关系,成为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加速剂和助推力。
这一年,日本国内通行的六套中学国语教科书均编入《故乡》,表明此后凡是上过中学的日本国民均读过《故乡》。
鲁迅留学日本

鲁 迅 留 学 日 本 的 经 历
1902年 月到日本, 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 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 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 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 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弃医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 弃医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 族危亡。 族危亡。 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 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 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 国文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 国文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 列论文。 列论文。 1909年 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 从日本回国。
于是鲁迅弃医从文, 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 专门学校,回到东京, 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 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 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 事文学活动。在当时, 事文学活动。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 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 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 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 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 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 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 过这种思考, 过这种思考,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 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 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 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 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 的基本思想基础。 的基本思想基础。
鲁 迅 留 学 日 本 原 因
不知当时有多少老百姓是这样不 明不白地死在这些所谓的“名医” 明不白地死在这些所谓的“名医” 手里, 手里,又能有多少老百姓可以被他 妙手回春” 们“妙手回春”。虽说面对摆阔摆 到如此程度的医生也只能乖乖付钱 无可奈何,毕竟床上还躺着个病人, 无可奈何,毕竟床上还躺着个病人, 但归根结底还是中国人民在那时的 愚昧无知。 愚昧无知。鲁迅的父亲因为两个医 生故弄玄虚,而最终咽了气, 生故弄玄虚,而最终咽了气,他后 来留学日本学医也是想救救如他父 亲这般的中国人吧。 亲这般的中国人吧。
运用奈达翻译理论评价鲁迅小说《故乡》的日译本

运用奈达翻译理论评价鲁迅小说《故乡》的日译本作者:王雯祎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17期摘要:著名翻译家奈达曾提出,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鲁迅小说《故乡》的四种日译本,探讨奈达的翻译理论在实际翻译中的应用,阐述翻译中内容与形式、意思与文体、对等语与同一语等矛盾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故乡;奈达;翻译的矛盾[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7-0-02引言:鲁迅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其作品不仅在中国,在日本也备受瞩目。
1909年5月1日东京出版的杂志《日本与日本人》508期“文艺杂事”栏中就记录了有关周氏兄弟的文字,这应当是日本最早出现的关于鲁迅的研究。
而后,青木正儿、山上正义、尾崎秀实、佐藤春夫、竹内好、藤井省三等人都在鲁迅研究中作出了杰出贡献。
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鲁迅的《故乡》被收录进了日本中学三年级教科书中。
《故乡》成为了日本中学生必读篇目,鲁迅也被称为“近似国民作家的存在”。
在日本,鲁迅作品翻译家众多,其翻译风格不一,翻译手法相异,产生的阅读效果也不同。
本文以《故乡》的日译本为中心,对比研究井上红梅、松枝茂夫、竹内好、藤井省三的译本,探讨翻译中矛盾的处理。
一.日本的《故乡》翻译史1921年,鲁迅的《故乡》首次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而后被翻译为多国语言,为世人阅读与研究。
鲁迅作品在日本也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可以说域外的鲁迅研究,以日本为最盛。
1927年以来,共出现了六十多种《故乡》日译本。
竹内好在其著作《从“绝望”开始》中梳理了1927年至1975年间的12种《故乡》译本。
包括:1927年10月《大调和》上登载的作者不明的译本;1932年1月《大鲁迅全集》中的佐藤春夫译本;1937年11月《鲁迅全集》中的井上红梅译本;1953年5月《鲁迅作品集》中的竹内好译本;同年10月《鲁迅选集》中出现了田中清一郎译本;1961年4月由增田涉翻译的《阿Q正传、其他8篇》中的《故乡》;1967年6月《世界的文学》中的高桥和巳译本;1969年度三省堂教科书《向名著学习我们的生存方法》中的那须田稔版本;1970年3月松枝茂夫翻译的《阿Q正传狂人日记其他六篇》中的《故乡》;1974年8月《世界文学全集 33》中的驹田信二译本;1975年6月《世界文学全集 93》中的松枝茂夫、和田武司共译版本。
鲁迅对于日本的意义——以“竹内鲁迅”为中心

2 0 ,2 0 6 1
南京 师范 大学 文学 院学报
Ju a o  ̄ ho o hns aga e n u ue N nigNoma Unvri o r l f ol f i eL nug dC l r aj r l i s y n C e a t n e t
D e .0 6 e.2 0
在竹内好以前 , 关于鲁迅 的研究主要有两种: 一是将鲁迅作为一位“ 东方型的文人 ”也即“ , 东洋虚无 主义者” 来加 以理解 , 代表人物有佐藤 春夫 、 正宗白鸟 、 太宰治等 ; 另外一种把鲁迅 看成 “ 左翼 文艺 家” 、 “ 共产主义者” 即无保 留地接受瞿秋 白和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 , , 持这种意见的一般是 1 3 本无产阶级文学 运动的参与者。与战后对鲁迅的实证主义研究相比较 , 这一时期的鲁迅研究无疑带有实用主义和简单 化 的色调。而且 , 研究者与鲁迅大都是同时代的人 , 中有些人 , 山上正义和鲁迅还有过交往。和中 其 如 国不同阵营的知识分子一样 , 他们往往只看到鲁迅 的一个侧面 , 他们 笔下的鲁迅 , 由此形象各异 。如 也 清水安三写于 12 年的《 氏三人》 92 周 :
传》不是如同一时代 日 “ 本的所谓无产阶级小说 ( 当然指早期) 那样 , 是一种英勇斗争的记录 , 也不是那种
花俏的论争体会。它是描述了‘ 国民革命 ’ 这一运动 , 在农村中如何被传统势力所打败 , 如何妥协 , 如何 欺 骗 。 [ ( 4 ”IP 4 ]3 )
出于同样的理解 , 山上将他翻译 的《 Q正传》 列入“ 阿 , 国际无产 阶级丛书” 中出版。林房雄更是从 鲁迅作品中看到“ 作家不能不是忧国愤世的志士 , 真正的国民代表 , 而且要生就剔除市民的根性 , 具有 国 土的自信 、 斗志和责任。这是借鲁迅来引起其他文学家的共鸣”… ) 。
“文学者”鲁迅——竹内好的两读法

“文学者”鲁迅——竹内好的两读法刘堃引言竹内好作为日本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奠基人,在日本传统汉学和狩野直喜以来的支那学之外,以非体制化的知识立场设立了自己的“文学”原点——鲁迅。
但是,竹内好的名著《鲁迅》之所以出名,不是因为其研究的客观严谨,而是因为其解释鲁迅的强烈主观色彩与文学修辞,特别是联系到竹内好战后在“正义知识分子”看来颇为暧昧尴尬的思想与言论,《鲁迅》在他整个思想体系中的位置和意义就变得特殊和丰富起来。
竹内好在鲁迅那里要追究的是,在国民革命发生发展而挫折、分裂,而陷入混乱的时候,鲁迅何以成了“文学者”。
藤田省三在1977年追悼竹内好的短文《竹内好》中说:“这不仅是他自身的问题,也是我们的问题,是时代的问题,是现代日本社会的问题。
作为这样性质的工作,他把他的鲁迅理解问题化了。
”令人感兴趣的是竹内好提出问题的方式,他自己明确指出:“我在不加注释的情况下说到中国文学的时候,总是在谈论作为态度的文学”,而所谓“文学的态度”就是“知识若不具备否定它自身的契机(或者说热情),就不能作为知识而活着。
知识应该是为了否定它而追求的。
这就是文学的态度” 。
这一界定成为统领《鲁迅》全书的核心——我们在《鲁迅》中读到的既不是鲁迅的评传,也非作品的解释,而是竹内好读取的“文学者鲁迅”这一“态度”问题。
正是这个问题催生了战后竹内好的言论活动,使其关于“东洋的近代”的思考自成体系。
换句话说,鲁迅成为竹内好自己思想困境的救赎和解脱之道,但是从什么样的历史中解脱,已经和鲁迅本身大异其趣了。
也正因如此,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中国,《鲁迅》都已经和鲁迅自身的文学实践及其研究基本无关,而成为竹内好自己的历史哲学与世界观的一个“范式”,亦成为后来者进入竹内好思想研究和意识形态批判的一把“钥匙”,关于这一点,竹内好研究专家孙歌女史已经在她的专著《竹内好的悖论》(北京大学2005年出版)和竹内好文集《近代的超克》(三联书店2005年出版)长篇序言《在零和一百之间》里面进行了充分的论述。
鲁迅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

鲁迅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
鲁迅 (1881 年 -1936 年) 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开山巨匠,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和思想家。
他的作品对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在国际上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关注。
虽然鲁迅的作品在翻译成外文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但他在世界文坛上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他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
在日本,鲁迅的作品备受推崇,被视为亚洲文学的先锋和代表。
他被誉为“二十世纪亚洲最伟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对日本文学、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德国,鲁迅的作品也备受重视,他被尊称为“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中国文学的先锋”。
他的作品在德国翻译和出版了大量的版本,并对德国文学和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鲁迅的作品深入探讨了中国社会、文化和政治的问题,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在中国影响深远,也在国际上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关注。
他被誉为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巨匠之一,同时也是世界文学领域中的重要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下 了五千余首 佳作 , 虽 成就 斐然 , 庄 奴却异 常谦 逊 : “ 我天
生 就是个写 歌 的,偶 然人行 , 到一 年 间 , 日本 改造社 就 出版 了七卷本 的《 大鲁迅全 集》 , 这 比中国 出版 终 身如此 。” 他将 一生 的创作 第 一套 《 鲁 迅全 集 》 早 了近一年 。二 战后 , 由于竹 内好 等人 的翻译 和研 总结为 “ 行 云流水 五十年 , 吟
性文 件 和标 准 ,是 考 试评 价 、 复 语 文 能 力 和 人 文 素 养 。具 体 来
鲁 迅 在 日本 被 视 为 “ 国 民作 家 "
据搜狐公 众平 台消息 , 2 0 1 6年 1 0月 1 9日,鲁 迅先 生逝世 整整 8 0 周年 。最重视 鲁迅遗 产的 , 除 了 中国 , 当属 日本—— 不仅 翻译 和研 究果 实累累 , 鲁迅作 品还被 编人 中学教 材得到 广泛 阅读 , 鲁迅 留学时 的遗迹 也得 到妥善 的保存 和纪念 。仙 台市政 府是将鲁迅 留学 时住过 的佐藤 屋 、 上过课 的阶梯教室 等等作为文 物保存 的 。 日本人对 鲁迅 留学仙 台的历
2 0 1 7 年 普 通 高 考 考 试 大 纲 修 订 方 案 出 炉
据教 育部 考试 中心 消息 , 习备 考 的依 据 。 此次 修订具 体到 说 , 将 注 重考查 更 高层级 的思维
2 0 1 6年 1 O月 9日,教 育部 考试 9个 科 目的考试 大 纲 均有 调 整 , 能力 , 如 鉴 赏评 价 能 力 ; 同时 适 中心 公 布 《 关于 2 0 1 7年普 通 高 其 中语 文将增 加 阅读量 , 增 加古 度 增加 阅读量 , 考查 信 息时代 和
2 0 1 6年 1 0月 1 1日 6时 1 1 分
逝 世 于重 庆 医科 大 学 附属 第
一
至发现 了 1 5张鲁迅 在《 呐喊 ・ 自序 》 《 藤野 先生 》 里提 到 的幻灯 片。上世
医院 , 享年 9 5岁 。 庄老在六
纪3 0 年 代初 , 京都 大学的汉学 家仓石武 四郎 就把鲁迅 的《 呐喊 》 用 作汉 语 教材 。 1 9 3 2 年, 著名作 家佐藤 春夫在 《 中央公 论》 杂 志上译 介鲁 迅 的 《 故 乡》 。当时 日 本 出现 了译 介鲁迅作 品 的高 潮 , 所以, 鲁 迅去世 之后不
一
把火 》 等众 多华语 经典 流行
与黄 霈和 乔 羽并 称 “ 词 ( 1 9 0 4 -1 9 7 4 ) 开始第 三次 调查 , 花 费 5年 时间 , 成果 是 1 9 7 8年平凡 社 出 金 曲 、 坛 三杰” 的泰 斗级人 物庄奴 , 版的一大本《 仙 台鲁迅 的记录》 。通 过历次调查 , 弄清 了鲁 迅留学仙 台时 期 的许多 史实 。最 为珍贵 的 ,是对鲁 迅 当年 的 同学 等有关 的人做 了采 访。 调查 非常细致 , 这是 日本人 了不起 的地方 。 1 9 6 5 年, 东 北大学 的人甚
人, 缘慈悲为怀 的心 。”
究, 鲁迅 得到 了更广 泛的传播 。从 1 9 5 0年代初开始 , 《 故乡》 被选入 日本 风 弄月歌 三千 ” 。老 人家里 的 的语 文教材 , 成为保 留篇 目, 延续至今 。只要是上 过中学的 日本人 , 都读 墙 上 一 直挂 着 一 副用 以 自勉 过鲁迅作 品 。 日本 人通过鲁迅 作品来看 中国 , 形 成一种 中 国想 象 , 也通 的 对 联—— “ 和 时 间 赛 跑 的 过鲁迅作 品认 识转 型期 的 日本社会和 日本人 。
凤凰 文化 网消息 , 创 作过
华语词坛 泰 斗
庄 奴 去 世
小城故事 》 《 甜蜜蜜 》 《 又 见炊 史非 常重视 , 曾经进 行过 三次大规模 的调查 。1 9 3 6年鲁迅 刚去世 , 饭野 《 《 绿 岛小 夜 曲》 《 冬 天里 的 太 郎主 持 了第 一 次 调 查 ; 1 9 5 5年 ,为 纪 念 鲁 迅 去 世 2 0周 年 f 1 9 3 6 — 烟 》 1 9 5 6 ) ,宫 城县 做 了第二 次 调查 ; 1 9 7 3年 为纪念 鲁 迅 留学仙 台 7 0周 年
考 考试 大 纲 修 订 内容 的 通 知 》 。 代 文化 常识 的考查 内容 ; 数 学强 高 校 人 才 选 拔要 求 的快 速 阅读
考试 中心 表示 , 本次 修订 增加 中 调 考查数 学 文化 的要求 ; 思想政 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 现行
华优 秀传 统文化 的考 核 内容 , 积 治 则 要 求 发 挥 社 会 主 义核 心 价 考 试 大 纲 规 定 的 2个 选 考 模 块 极 培 育 和 践 行社 会 主义 核 心 价 值 观 的引领 作用 ; 生物 引导 学生 分 别为 “ 文学类 文本 阅读 ” 和“ 实 值观 , 充分 发挥 高考 命题 的 育人 关 注 与 生 命 科 学 相关 的 突 出成 用 类文 本 阅读 ” , 考生 可二 选一 , 功能 和积极 导 向作 用 。同时合理 就 及热 点 问题 。英 语 没有 变化 。 修 订 后 两 个 模 块 都 成 为必 考 内 设置 选考 模块 , 满 足高 校人 才选 语 文 科 目将 更 注 重体 现语 文 学 容 。此 外 , 在“ 古 诗文 阅读 ” 部分 拔要 求 , 契 合课 程标 准 的修 订方 科 的基 础性 和综合 性 , 优 化 考查 增 加 “ 了解并 掌握 常见 的古 代文 向。 考 试大纲 是高考命 题 的规范 内容 , 调 整 选 考模 块 , 全 面考 查 化 常识 ” 的考查 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