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旅游开发与土地利用浅析
陕西省耕地情况

陕西省耕地情况陕西省耕地情况(一)土地利用现状据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全省土地总面积20579.5千公顷(30869.2万亩),其中:1、农用地18481.7千公顷(27722.5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9.81%,其中:耕地4088.9千公顷(6133.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19.9%。
灌溉水田172.9千公顷(259.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2%;望天田23千公顷(34.4万亩),占耕地面积0.5%;水浇地870千公顷(1305.1万亩),占耕地面积21.3%;旱地3005.3千公顷(4507.9万亩),占耕地面积73.5%;菜地17.8千公顷(26.7万亩)占耕地面积0.4%。
园地686.9千公顷(1030.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3.3%。
果园577.3千公顷(866.0万亩),占园地面积84.0%;桑园35.3千公顷(53.3万亩),占园地面积5.2%;茶园21.9千公顷(32.8万亩),占园地面积3.2%;其它园地52.2千公顷(78.3万亩),占园地面积7.6%。
林地10285.3千公顷(1542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50.0%。
有林地6656.4千公顷(9984.6万亩),占林地面积64.7%;灌木林2355.3千公顷(3533.0万亩),占林地面积22.9%;疏林地324.5千公顷(486.7万亩),占林地面积3.2%;未成林造林地940.1千公顷(1410.2万亩),占林地面积9.1%;迹地1.7千公顷(2.5万亩);苗圃7.3千公顷(10.9万亩),迹地、苗圃面积占林地面积0.1%。
牧草地3117.3千公顷(4676.0万亩),占土地总面积15.2%。
天然草地2880.3千公顷(4320.4万亩),占牧草地面积92.4%;改良草地7.8千公顷(11.7万亩),占牧草地面积0.3%;人工草地229.3千公顷(343.9万亩),占牧草地面积7.3%。
其它农用地303.2千公顷(454.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1.5%。
论陕南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Tourism旅游经济论陕南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整合①陕西理工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 杨欣摘 要:陕南历史上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和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红色旅游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陕南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是:数量丰富且地位重要,分布较散且相对偏僻,红色旅游资源保护相对缺失。
本文在对陕南红色旅游资源及其发展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从制定规划、提高认识、凝练特色、完善设施、加强宣传等方面提出了陕南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整合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红色旅游 开发 整合 陕南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0(a)-180-0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陕南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发展红色旅游有着良好的基础。
但与陕北红红火火的红色旅游发展相比,陕南的红色旅游相对滞后,从全省看呈现出明显的“北热南冷”的局面。
如何开发与整合陕南的红色旅游资源,并寻找出一条突破性的发展之路,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1 陕南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陕南,是一片被英雄鲜血浸染的红色土地,是当年川陕和鄂豫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度成为当时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区域,在全国苏区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陕南,红军战斗和工作过的革命遗址遍布各地,大小共有数百处,陕南的红色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其特点如下。
1.1 红色旅游资源数量较为丰富,地位重要历史上陕南作为川陕和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革命历史发挥过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的革命斗争风起云涌,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过很多牺牲和贡献,因此留下了很多革命历史遗迹。
仅以陕西汉中为例,作为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红军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汉中境内目前就留存有革命遗址、遗迹1800处,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近2万件。
[1]1.2 红色旅游资源分布比较分散且相对偏僻历史上,川陕革命根据地和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活动范围比较广阔,因此使得如今红色旅游资源分布也比较分散,由于陕南地处秦巴山区,这一特点尤为明显,如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华阳红二十五军司令部驻地遗址,宁陕县江口镇的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三位烈士纪念碑,镇巴县渔渡镇青鹤观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共陕南县委和赤化区苏维埃政府遗址,商南县梁家坟乡碾子坪村大西河口红七十四师诞生遗址等都地处秦岭深处;钟家沟红四方面军司令部遗址则地处在巴山深处。
陕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办法

陕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结合陕西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陕西省行政区域内省、市、县、乡四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管理工作。
第三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导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据。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具有法定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规划从事土地利用管理活动。
第四条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统筹城乡土地利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管理工作,并对本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执行情况负总责。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六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与同期编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衔接,各地区、部门、行业编制城乡建设、区域发展、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相关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各类专项规划安排的土地用途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主导方向相一致。
第二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编制和严格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依据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严格建设用地审批。
第八条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根据有关规定对建设项目用地进行预审,并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审查。
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需建设的项目,应当按照规定程序修改规划。
第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选址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允许建设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
(二)已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图件)的交通、水利、军事等单独选址项目。
陕西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人文地理要点归纳与考点分析

陕西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人文地理要点归纳与考点分析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人文地理部分也是考研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文地理研究的是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活动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特别侧重于人与环境的关系。
针对陕西省考研地理学的复习资料,我们将对人文地理的要点进行归纳与考点分析,希望能为考生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陕西省的人口地理特征(1)人口数量与分布:陕西省人口数量居全国前茅,主要分布在关中平原、渭河流域和陕南盆地。
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陕西省的城市人口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2)人口结构与特点:陕西省的人口结构相对较为平衡,城乡人口比例适中。
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而劳动年龄人口相对稳定。
此外,陕西省还具有较高的男女比例差异,男性人口相对偏多。
(3)人口迁移与流动:陕西省存在较为频繁的人口迁移和流动现象。
其中,城市间的人口流动较为突出,尤其是青年人口和高技术人才的流动。
二、陕西省的旅游资源与旅游开发(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陕西省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其中,代表性的自然景观有华山、华清宫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有兵马俑、大雁塔等。
这些资源主要分布在陕西省的西北部地区。
(2)旅游开发与规划:为了充分利用旅游资源,陕西省进行了大量的旅游开发与规划工作。
通过改善交通设施、完善旅游服务等措施,陕西省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三、陕西省的农业与农村发展(1)农业生产与技术进步:陕西省农业以粮食种植为主导,同时发展油料、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种植。
在农业技术方面,陕西省加大了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广了新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了农业的产出和效益。
(2)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了实现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陕西省进行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通过发展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提升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
(3)农村土地资源与利用:陕西省农村土地资源丰富,但也存在土地利用不合理的问题。
旅游开发相关政策

旅游开发相关政策一、政策支持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措施。
这些政策旨在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具体政策包括财政扶持、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方面,为旅游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土地使用政府在土地使用方面给予了旅游开发足够的支持。
对于旅游项目的用地,政府采取优先保障、及时供应的措施,同时允许在符合法律法规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下,通过多种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
此外,政府还对土地使用费给予减免或优惠,降低了旅游开发的成本。
三、投资优惠政府为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旅游开发,推出了一系列的投资优惠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财政奖励、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等方面,降低了投资风险,提高了投资回报率,激发了社会各界对旅游开发的热情和积极性。
四、环境保护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政府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要求所有项目必须符合环保要求,不得损害生态环境。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法规和政策,对旅游开发项目进行严格的环保评估和审查,确保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同时,政府还鼓励企业加大环保投入,推广环保技术,促进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五、文化保护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密切相关。
政府高度重视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要求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尊重当地文化习俗,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文化保护政策,加强了对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的保护力度,为旅游开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同时,政府还鼓励企业与当地居民合作,共同参与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
六、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和便利性,政府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这些设施包括交通设施、通讯设施、供水供电设施等,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提升了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
政府还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共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七、市场推广为了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市场推广。
陕西的主要山脉、河流、自然资源、旅游资源

陕西的位置面积、地形地貌、气候特征【陕西的地理位置和面积】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地处东经105°29′~111°15′和北纬31°42′~39°35′之间,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甘肃、宁夏,北邻内蒙古,南连四川、重庆,东南与河南、湖北接壤。
全省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南北长约880公里,东西宽约160~490公里。
全省以秦岭为界南北河流分属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
主要有渭河、泾河、洛河、无定河和汉江、丹江、嘉陵江等。
全省土地面积为20.5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1%。
其中耕地面积415.4万公顷,园地面积68.1万公顷,林地面积1020.3万公顷,草地面积313.4万公顷,其它农用地30.3万公顷,未利用土地面积130.8万公顷。
全省土地按地形分,其中山地面积741.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36.0%;高原面积926.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45.0%;平原面积391.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9.0%。
陕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16摄氏度,年降水量396-802毫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就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
【陕西的地形地貌】陕西地域狭长,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同时,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点也很明显。
有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形。
南北长约870公里,东西宽200至500公里。
北山和秦岭从北到南把陕西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三个地貌区。
其中高原926万公顷,山地面积为741万公顷,平原面积391万公顷。
主要山脉有秦岭、大巴山等。
秦岭在陕西境内有许多全国著名的峰岭,如华山、太白山、终南山、骊山。
作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的秦岭山脉横贯全省东西。
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陕南和关中重要的水源地,具有调解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功能。
秦岭以北为黄河水系,主要支流从北向南有窟野河、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渭河支流)、渭河等。
论陕西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成 阳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ur al a a g m a ve st o n Xiny n Nor l of Uni riy
No .0 v2 1 0
Vo12 NO. .5 6
第 2 5卷
第 6期
【 区域 经 济与 资 源环 境 可 持 续 发 展 研 究 】
关 键词 : 学资 源 ; 文 旅游 资 源 : 游 价值 旅
中 图 分 类 号 :5 23 F 9. 文献 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2 1 ( 0 0 0 — 0 9 0 17 — 9 4 2 1 ) 6 0 6 — 5
Ont eE e o me t f o rs Re o r e h a x i r tr v lp n T u im s u c si S a n i t a u e h o n L e
目前 , 于文 学 与旅游 的“ 关 联姻 ” 问题 , 国内外 学
者 已多 有论 述 , 取得 了很大 的成绩 。 也 吴攀 升先生 等 “ 旅游 活 动 的生动 记 录 ”I , 管这 里 的文学 有一个 事实 足 以说 明 问题 , 近热 播 的电视 人 编 著 的《 最 旅游 美 学 》 书 中就 明确 指 出 , 文学 ” 一 “ 是 冷 风去 , 出浮云 间。 直 秦岭 愁 回马 , 事两悠 然 。 到 指 “ 心 行 旅游 文学 ” 但 从广 义上 说 , , 文学 亦 即心 灵旅 游 的
歌总集 《 经》 到《 路难 》 《 诗 , 行 、 羌村 三首 》 《 、 长恨 歌》 , 的世 界 》 《 、 白鹿 原 》 《 腔》 《 、秦 、 青木 川 》 等 , 千 年 等 几
来 ,陕西籍 和 寓居 陕西 的作 家 留下 了不可 计数 的文 片《 秦岭》 大 主题 曲“ 南 阴岭 秀 , 嶂插 遥 天 。愿 乘 终 碧 几点 建议 。 直到今 天 在 当代 中国文 坛产 生 了巨大 影响 的 《 平凡 1 文 学 旅 游 资 源 的 开 发 方式
2023年陕西省房地产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陕西省房地产行业市场环境分析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是一座具有非常高的商业旅游和城市化水平的城市。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陕西省的房地产行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本文将从市场环境、政府政策和市场需求三个方面对陕西省房地产行业进行分析。
一、市场环境1. 土地资源陕西省属于内陆省份,其土地资源相对较为有限,且以山地和丘陵地形为主,平原地区较少。
因此,陕西省房地产开发面临土地供给资源短缺的问题,开发建设难度较大。
2. 经济环境陕西省属于中国西北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以制造业和旅游业为主要支柱产业。
随着陕西省经济的飞速发展,房地产市场不断扩张,市场需求日益增长。
3. 政策环境陕西省政府鼓励投资发展房地产业,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加强土地使用管理,规范市场秩序,促进房地产市场规范发展,鼓励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等,这为陕西省房地产行业的稳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政府政策为了促进房地产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陕西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措施,具体如下:1. 严格控制房地产市场风险,采取措施限制非法资金流入房地产领域。
2. 实行差别化调控政策,制定有针对性的房价和房贷政策,降低购房门槛。
3. 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市场,吸引国际投资者参与房地产领域的投资开发。
4. 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制定相关政策,推动租房市场规范。
5. 支持产业投资稳定发展,加强与房地产行业的产业合作。
三、市场需求1. 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陕西省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房地产市场需求日益增加。
城市化不仅带动了房地产投资和消费,也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
2. 旅游业发展陕西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旅游业的发展与房地产市场需求密切相关。
随着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开拓,陕西省的旅游业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对房地产市场需求的推动也越发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土地资源管理与旅游开发浅析08地理科学杨旭08336055摘要:研究目的:基于陕西土地资源和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着眼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探求未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提高经济收益的道路。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层次分析法,因果分析法等。
研究结果:⑴陕西省土地资源丰富,但可开发的土地区域差异性大,水土流失严重,后备土地资源短缺,对于旅游产业发展不利;⑵旅游产业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应严格遵守国家、地方相关土地政策,平衡耕地面积和旅游开发用地,对地质遗迹保护区合理开发并实施保护。
研究结论:陕西省旅游产业的发展依托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based on land resources and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Shaanxi development status and focus on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land use issues, and explore the future rational use of land resources, to develop the tourism industry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the road. Methods of documentation, literature, levels of analysis, causal analysis method are employ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haanxi Province is rich in resources, but the land can be developed a large regional differences, serious soil erosion, shortage of land resources in reserve for advers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t the same time,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path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hould strictly abide by the state, relevant local land policy, balance of cultivated land and land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areas of geologic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reasonabl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otection. In a conclusio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in Shaanxi Province based on the rational use of land resources, the construction of geological heritage protection are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oad.关键词:旅游开发土地利用浅析陕西陕西简称陕或秦,省会西安。
地处中国内陆腹地、黄河中游,处于北纬31度43分—34分与东经105度29分—111度14分之间,跨维度7度51分、经度5度45分。
南北长约870公里,东西宽200—500公里,状似袋形,面积205603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14%。
省会西安市面积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881平方公里。
陕西位于中国的中纬地带,兼跨温带、暖温带和北亚热带三个热量带,成为中国自然地带结构最复杂的省份。
在地里位置上,陕西是黄河中游偏东靠南的省份。
60%以上位于黄河流域,所以陕西历来被认为是黄河中游的省区之一。
陕西地里位置处于内陆的特点,使陕西在中国从东南湿润区域到西北干旱区域,从东部森林区域到西北草原、荒漠区域,从东部农业区到西北农牧区之间起着过渡带的作用。
陕西地貌的总特点是南部、北部高,中部低。
全省有秦岭、乔山横贯东西、把境内分为陕北、关中、陕南三大自然区。
从南向北,依次由山、川、塬组成,地貌分区明显,类型复杂。
位于凤翔、铜川、韩城一线以北是著名的黄土层覆盖的陕北高原,海拔一般为800-1300米,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5%、基本地貌类型有黄土塬、梁、峁、沟、壑、石质山地和河流谷地,长城沿线以北是风沙地形、属毛乌素沙漠,煤资源丰富,牧业较为发达。
关中平原东起潼关,西至宝鸡,东西长约300多公里,宽约30-80公里,一般海拔325-800米,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9%,号称"八百里秦川",土壤肥沃,农产品富饶。
基本地貌类型是河流阶地和黄土台塬。
陕南包括秦岭、大巴山和夹于两山之间的汉水谷地。
海拔一般在1200-2500米之间,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6%,是陕西农林特产和矿产资源的宝库。
秦岭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主要分水岭,是中国南、北方的主要分界线;主峰为太白山,北坡分布许多温泉,著名的骊山泉,还有断崖千尺、雄伟壮观、险要峻峭的西岳华山。
大巴山为汉中、四川两盆地的界山。
基本地貌类型有各类山地,河谷地貌以及众多的山间构造盆地。
陕西的山脉按其走向可分为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两大类型。
其中以东西向山脉为主,包括横山、秦岭和大巴山;南北走向的山脉主要分布在关中平原以北的黄土高原上,包括子午岭、黄龙山和陇山等。
秦岭有许多全国著名的山峰,如华山,以及太白山,终南山,骊山。
陕西的河流除黄河经本省东部外,主要有渭河、汉水、泾河、洛河、延河、无定河、嘉陵江、丹江、窟野河等。
全省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83条,渭河是黄河最大支流,全长757公里,也是本省的主要河流。
一、陕西土地资源利用及旅游业发展现状1.1 “十一五”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据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全省土地面积20579.5千公顷(30869.2万亩)其中:1.1.1农用地18481.7千公顷(27722.5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9.81%耕地4088.9千公顷(6133.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19.9%。
灌溉水田172.9千公顷(259.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2%;望天田23千公顷(34.4万亩),占耕地面积0.5%;水浇地870千公顷(1305.1万亩),占耕地面积21.3%;旱地3005.3千公顷(4507.9万亩),占耕地面积73.5%;菜地17.8千公顷(26.7万亩)占耕地面积0.4%。
园地686.9千公顷(1030.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3.3%。
果园577.3千公顷(866.0万亩),占园地面积84.0%;桑园35.3千公顷(53.3万亩),占园地面积5.2%;茶园21.9千公顷(32.8万亩),占园地面积3.2%;其它园地52.2千公顷(78.3万亩),占园地面积7.6%。
林地10285.3千公顷(1542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50.0%。
有林地6656.4千公顷(9984.6万亩),占林地面积64.7%;灌木林2355.3千公顷(3533.0万亩),占林地面积22.9%;疏林地324.5千公顷(486.7万亩),占林地面积3.2%;未成林造林地940.1千公顷(1410.2万亩),占林地面积9.1%;迹地1.7千公顷(2.5万亩);苗圃7.3千公顷(10.9万亩),迹地、苗圃面积占林地面积0.1%。
牧草地3117.3千公顷(4676.0万亩),占土地总面积15.2%。
天然草地2880.3千公顷(4320.4万亩),占牧草地面积92.4%;改良草地7.8千公顷(11.7万亩),占牧草地面积0.3%;人工草地229.3千公顷(343.9万亩),占牧草地面积7.3%。
其它农用地303.2千公顷(454.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1.5%。
畜禽饲养地和设施农业用地0.93千公顷(1.4万亩),占其它农用地面积的0.3%;农村道路93.1千公顷(139.6万亩),占其它农用地面积的30.7%;坑塘水面和养殖水面15.2千公顷(22.8万亩),占其它农用地面积的5.0%;农田水利用地65.1千公顷(97.7万亩),占其它农用地面积的21.5%;田坎125.1千公顷(187.6万亩),占其它农用地面积41.2%;晒谷场等用地2.5千公顷(3.8万亩),占其它农用地面积0.8%,养殖水面1.1千公顷(1.7万亩),设施农用地0.3公顷(0.4万亩),养殖水面、设施农用地共占共它农用地0.4%。
各土地类型特点如表所示(参考国家统计年鉴2008年数据)1.1.2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土地资源自然类型多样,开发利用区域差异明显。
陕西省由于自然条件复杂,形成了多样的土地自然类型。
也构成了土地资源利用的方向和途径的多样性。
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植被稀少,耕地多为旱地、坡地、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区内煤炭、盐矿、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蕴藏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关中平原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生产水平较高,城镇分布集中,工业、交通、商贸比较发达,旅游资源丰富,科技力量雄厚,土地利用率和利用效益高,是全省重要的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和工业生产基地。
陕南秦巴山区林地面积比重大,森林覆盖率高,区内水热条件优越,生物资源丰富,农业、林业、药材生产优势明显。
土地利用粗放产出率低。
部分土地利用质量不高,粗放、产出率低,耕地中旱地占25%,而且坡度大,瘠簿地多,中低产田占80%左右;园地中低产果园占挂果果园的1/3以上;林地中有林地占64.7%,抚育管理差,重种轻管;牧草地,草质量退化,产草量低,载畜量较小,人工草地、改良草地比例极小;城乡建设用地中,大量的存量土地有待盘活,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低,工业化过程中对土地资源破坏污染严重。
土地资源与水资源分布不协调。
秦岭以北的黄河流域耕地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的80%,但地表水径流则只占全省径流量的25%。
秦岭以南的长江流域耕地面积只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0%,但地表水径流量占全省地表水径流量的75%。
耕地大量减少、人地矛盾日趋突出。
我省耕地面积已从2000年末的4800.5千公顷(7200.7万亩)减少到2005年末的4088.9千公顷(6133.3万亩),5年来净减少耕地711.6千公顷(1067.4万亩),年均减少142.3千公顷(213.5万亩)。
2000年末全省总人口为3644万人,到2005年末总人口已为3724万人,2000年末人均耕地0.13公顷(1.95亩),2005年末人均耕地降到0.11公顷(1.65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