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五 陈情表(第三课时) 教案

合集下载

陈情表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陈情表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

2、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的文化常识。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和忠情。

4、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慎密,脉络分明,陈情于表,寓理于情的艺术特色和骈散结合的语言艺术。

教学重点、难点:1、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和文言知识2、学习本文文思慎密,脉络分明,陈情于表,寓理于情的艺术特色和骈散结合的语言艺术。

教学方法:教读法和学生自主探究结合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1、苏轼语——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必不友。

二、检查预习:1、文章是写给谁看的,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皇帝,皇帝召作者做官,可他要留家照顾病重的祖母)2、文章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孝情,忠情)3、课文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讲些什么内容?(陈相依为命之苦;陈进退狼狈之难;陈孝治天下之证;陈先孝后忠之心)(意思对即可)适当引导学生回答,帮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三、解题:1陈:讲述。

情:苦衷、隐情。

表:古代文体,属奏议类,臣民对君主有所陈述请求时所用。

合起来就是:禀告自己苦衷的奏章。

2、介绍作者背景。

四、自由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对照注释,疏通文意,看一下自己先前的理解出了哪些差错。

五、小结:进一步熟读课文,把不懂的字、词、句划出来,准备下节课的深入学习。

第二课时一、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地方,其他同学作答,老师指点,并口译文章。

重点词语:注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和在词义: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门衰祚.薄日薄.西山茕.茕孑立床蓐.猥.以贱微生当陨.首责臣逋.慢犹蒙矜.育过蒙拨擢.宠命优渥.期.功强近终鲜.兄弟除臣洗.马刘病日笃.更.相为命注意以下加点的实词:慈父见背..所见明知形影相吊.晚有儿息.逮.奉圣朝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二州伯牧臣郎中拜.表以闻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犹蒙矜.育不矜.名节愿乞终.养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不胜.…之情臣之辛苦..注意以下加点虚词的词义和用法:以.:臣以险衅臣以供养无主猥以微贱臣具表以闻圣朝以孝治天下但以刘日薄西山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注意以下句式: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人教版必修五第7课《陈情表》教案

人教版必修五第7课《陈情表》教案

《陈情表》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2.把握文章结构,理清课文思路。

3.分析文章第一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一】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导入二】中华民族有很多传统的美德,譬如勤劳、善良等,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便是“孝”了。

千百年来,人们常把“孝”和《陈情表》相提并论,下面我们就来看以孝而著称的《陈情表》。

(板书课题)【补充】忠——对他人、君主及国家孝——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都是出于稳定社会秩序的考虑。

二、释题1.“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陈述己见,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

《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

2.选自《文选》,作者梁萧统,他是南朝梁昭明太子。

《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章总集,收录了先秦到齐梁七八百年间一百三十多位知名作者的七百余篇作品。

他在《序》中指出“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是文学的基本特征。

由此,将经史与文学区分开来,文学不再是经史的附庸。

3.李密,不是瓦岗寨的李密。

(224年-287年),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

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

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

师事当时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

初仕蜀汉为尚书郎。

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

祖母去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马,迁汉中太守。

后免官,卒于家中。

4. 背景分析司马氏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

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

李密为什么“辞不就职”呢?大致有这样三个原因:第一,李密确实有一个供养祖母刘的问题,像文章中说的“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必修五陈情表教案

必修五陈情表教案

必修五陈情表教案教学博苑2009-09-21 12015d56b7b40100euq2必修五《陈情表》教案教学目标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3.古人以“忠孝”为先,却又往往忠孝不能两全,注意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教学难点理解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教学时数 3 课时课前预习1.通读全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生字词音义问题;2.初步了解所表达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

二、释题陈陈述。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三、整体感知课文1、正音终鲜(xiǎn )兄弟期(jī )功强近常在床蓐(rù)猥(wèi)以微贱岂敢盘桓(huán )庶刘侥(jiǎo )幸2.全体学生高声自由朗读全文。

3.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1)是谁陈情?李密( 224 - 287 ),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

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

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

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2)向谁陈情?晋武帝。

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

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3)陈什么情?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4.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李密要想说服晋武帝,是应该先晓之以真情呢,还是喻之以大义?是的,李密先自诉家庭的悲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始就落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

江苏省赣榆县智贤中学高中语文学案必修五第二专题《陈情表》(第3课时)

江苏省赣榆县智贤中学高中语文学案必修五第二专题《陈情表》(第3课时)

ZX-YW-11-003【学习目标】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学习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学习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学法指导】诵读,小组讨论,练习巩固第三课时分析课文(第3--4段)一、翻译第三自然段,并找出重点实词、虚词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归纳文言文知识要点4.特殊句式谨拜表以闻__________ (省略句)5.翻译下列重点句子(1)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2)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3)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4)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5)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三、文意探讨1.对李密来说,祖母老迈,自然不当远仕;但得罪圣上又会招来不测。

在这样一个两难的境地里,言辞不可不慎。

只表达“孝”情显然是不够的,那么,李密是如何说服晋武帝的呢?分析:a首先提出晋朝“以孝治天下”这个治国纲领,凡是年老有功德的旧臣,都蒙受“矜育”,自己孤苦伶仃尤其厉害,就要应当“蒙矜育”,更应得到同情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2.7《陈情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2.7《陈情表》教学设计

《陈情表》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陈情表》为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

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

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

这样一篇千古名文,除内容上的理解之外应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情感进行准确把握,引导学生感悟文中作者的至孝与无奈,引发他们对孝道的深入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与导学案配套使用效果更好。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及特殊句式。

2、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和语言表达的委婉、畅达。

3、体会文章深挚朴实的感情色彩,品味“孝”的含义。

4、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在吟诵中解读作者的“情”字,体会本文悲恻动人的原因。

2、把握本文陈述的层次及语言特色,体会情之深,理之透。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音频朗读导学案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反思】
在读的环节上还有所欠缺,应该多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所蕴含的深情。

另外对文章主题的挖掘上应该更加深刻一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陈情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陈情表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思考等方式理解《陈情表》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
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经验,深入探究《陈情表》的艺术手法和语 言特色。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交流、分享、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拓展阅读等方式,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 学素养。
掌握文章的主题思 想和作者的情感表 达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文章中的人文精神 和通过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陈情表》的背景、作者及内容。 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任务驱动法: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自主完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创作背景:李密在蜀汉担任尚书郎等职位后,因病辞职,回家照顾年迈的 祖母 文学背景:《陈情表》是李密写给皇帝的一封奏疏,表达了他对祖母的孝 心和忠于蜀汉的决心
课文分析
课文背景:介绍《陈情表》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李密的生平事迹 课文结构:分析《陈情表》的段落结构和逻辑层次 课文语言:探讨《陈情表》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 课文主题:阐述《陈情表》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和情感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视 频等多媒体资 源辅助教学
情境教学:通 过角色扮演、 场景模拟等方 式让学生身临 其境地感受课
文情境
小组合作:组 织学生进行小 组讨论,共同 探究问题,培 养学生的合作 精神和沟通能

启发式教学: 引导学生发现 问题、分析问 题,培养学生 的自主学习和
思考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 馈
导入
提问导入: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

陈情表教案全国一等奖

陈情表教案全国一等奖

陈情表教案全国一等奖《陈情表》教案一、教材: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课程中要落实核心素养,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将核心素养渗透到各个环节中。

《陈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

本单元学习的是古代的抒情散文。

前面学的三篇分别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王勃的《滕王阁序》、庄子的《逍遥游》,这三篇都是作者有感而发,借人、事、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怀,而《陈情表》是晋朝的社会名士李密向晋朝的新任皇帝司马炎抒发自己因祖母生命垂危而不能就职的先尽孝后尽忠的情怀,抒情的对象是皇帝,措辞上就要更加委婉含蓄。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学习文言文首先要过语言关,积累文言知识,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再深入一层,把握文中抒发的情感及抒情的方式。

本文用三课时来学习,第一、二课时熟读课文,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疏通文意,指导学生背诵,第三课时小结全文,分析文中蕴含的多种情感,领会精彩的论辩艺术,赏析写作手法。

本教学设计是第三课时的。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的普通中学,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比较差,学习意识淡漠。

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要求过高,要低起点小步子。

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学生有了前面所学知识的积累,加上老师的指导点拨,可以完成教学任务。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分析理解文中蕴含的多种情感。

2、领会本文精彩的论辩艺术。

2、赏析本文陈情于事、寓理于事的构思艺术过程与方法:疏通文意,分析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对祖母至真至诚的孝心,并转化为自己的一种情怀教学重点:分析理解作者的孝情和忠情,学习作者的孝心教学难点:领会作者从感化入手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示人以弱的论辩艺术二、教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与备课组老师多次讨论修订而成。

1、讲解法: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老师要作必要的讲解,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

2、点拨法:学生在思维过程中遇到障碍的地方,老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拨开云雾,深入领会文章的内涵。

必修5:陈情表

必修5:陈情表

必修5:陈情表教学目标: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教读方法设计: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传世名作,宜采取多种方法反复诵读;对难于理解的段落,可以采取研究性学习策略,提供相关研究资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自学和讨论中获取新知。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时数:3课时课前预习:1、通读全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生字词音义问题;2、初步了解所表达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3、温习第一册第四单元的几篇文章,体会烛之武、邹忌、触龙的劝说技巧,并和同学讨论李密陈情的婉曲方式。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传诵千古的绝妙好文,它陈情恳切,言辞婉转;它情理兼备,诚款感人;它缘情挥洒,流畅自然。

这就是晋代文学家李密的名作《陈情表》,(投影《出师表—李密》,学生会以为老师错了,教师解释)《出师表》是诸葛亮的作品,“出师一表真名世”,初中学过的诸葛亮的这篇文章的确是名世、传世之作。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

《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

“出师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举哪个名人去和诸葛亮比较,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陈情表》。

(投影显示“陈情”二字)二、整体感知课文:1、四位学生分读全文。

读后大屏幕显示易读错字音。

终鲜()兄弟期功强()近常在床蓐()猥()以微贱岂敢盘桓()庶刘侥()幸2、全体学生高声自由朗读全文。

3、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1)是谁陈情?学生回答后,投影:李密(224-287),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陈情表 课时 3 课型 新授
教学 重点 1、 诵读并准确翻译2段课文。 2、 说出重点文言字词含义。 3、 积累古汉语知识。 依据: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
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
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
法。(课标)
教学 难点 1、 说出重点文言词语含义。 2、 说出段落大意。 3、 背诵课文。 依据:学生文言基础比较薄弱,文言翻译
是考试得分弱项。

学习 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 准确翻译2段课文。 2、 说出重点文言字词含义。 3、背诵课文2段。 二、思维能力 形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
内容。赏析委婉的言辞技巧。

理由:
本课的教
学重点

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材,教辅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时间

1.课前3分钟 《陈情表》第一段 检查默写情况,评价总结小考结果 默写,交换批改,订正错误 强化记忆考纲规定的背诵篇目
3分钟

2.承 接 结 果 1、 第2段大意 2、 重点字词 1 PPT上展示课文选段 2解答学生问题补充相应知识。 3补充相应知识。 4、大屏展示相应语段的翻译。 1、 各组上台展示,课代表协助老师检查完成情况。 2、独立思考,整合预习内容,翻译课文 3、在书上补充记录 3、小组或同桌检查记录情况。 验收学生自主学习
的结果并
加强记忆

5分钟

3. 做 议 讲 评 合作探究 理解李密身世悲苦缘由 1、提问:本段哪句话“泄露”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提问:结合文章写作的历史背景,作者“进”难在哪里? “退”又难在哪1、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在书上画出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 3、借助书下注释或查工具书写出在古文本上词语含义。 3、小组互相提问、补充。 1、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小组合
作学习
的积极
性。

20分

里? 3、提问: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 4、概括文段的大
意。

4. 总 结 提 升 1、 总结文言知识。 2、 扩展一词多义。 1、 总结语段重点词语含义、句子翻译。 2、 提问、点拨。 1、 回忆当堂所学。 2、 同桌互背互考重点句子翻译。 巩固本课所学,完成学习目标 7分钟
5. 目 标 检 测 重点词语和句子翻译。(2个翻译1个选择) 1、 巡视学生做答。 2、 公布答案。 3、 展示优等生考试本。 4、 评价学生作答结果。 1、 小考本上作答。 2、 同桌互批。 3、 订正答案。 检查学生对本课所学的掌握情况 5分钟

6布置下节课 自主 学习 任务 1、朗读第3段课文三次,(同桌检查并签字)结合书下注释疏通大意,在文中标注理解上有难度的字词(要求有痕迹)。 2、在原文划出重点词语(组长检查) 3、在古文本上写出一、二段的翻译。(课代表检查) 4、学优生背诵第3段。 3分钟
7. 板 书 陈情表
李密

两难,难在何处?
退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