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
查阅文献的方法

查阅文献的方法
1. 通过图书馆:图书馆是查阅文献的主要场所。
通过图书馆可以查阅到大量的书籍、期刊、报纸、资料和数据库等。
借助图书馆系统,可以方便地找到需要的文献。
2. 在线数据库:现在,很多学术数据库已经上线,比如CNKI、万方等。
增加了文献查阅的便利性。
只需要注册账号,就可以方便地查阅到需要的文献。
3. 网络搜索引擎:搜索引擎可以搜索到互联网上的大量信息。
比如谷歌、百度等,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可以查阅相关的文献。
4. 期刊杂志:有些学术期刊是需要付费的,但是,大多数期刊都是可以免费阅读的。
通过期刊杂志可以查阅到一些比较详细的文献内容。
5. 学习社区:学习社区也是查阅文献的一种比较好的方式。
学习社区中会有许多资深的学者或者大牛发表自己的学术研究,在社区中可以获取到他们的思路或者研究成果,从而学习到更多知识。
总之,查阅文献的方法多种多样,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同时,对于文献的查找,也需要技巧和经验,才能更加高效地获取到所需文献。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是指什么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是指什么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是指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所参考的文献资料。
它是毕业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论文作者在研究过程中所借鉴的前人学术成果和研究成果的来源,也是评估论文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
参考文献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参考文献能够为论文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
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作者会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调研和分析,通过参考文献的引用,可以展示出作者对于已有研究成果的了解和理解,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提供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次,参考文献可以展示作者的学术诚信和研究态度。
在撰写论文时,作者需要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引用,可以展示出作者对于学术界的尊重和对他人研究成果的认可。
同时,参考文献的引用也可以帮助读者验证论文中的观点和结论的可靠性,增强论文的可信度。
最后,参考文献还可以为读者提供进一步阅读和研究的方向。
通过参考文献的引用,读者可以了解到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和学术动态,为自己的学术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同时,参考文献还可以为读者提供相关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的参考,帮助读者在自己的研究中选择适当的方法和理论。
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选择参考文献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参考文献应该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
选择那些由知名学者或权威机构发表的文献,可以保证文献的质量和可靠性。
其次,参考文献应该与论文的研究主题和问题相关。
选择那些与自己研究领域相关的文献,可以提高论文的专业性和学术价值。
最后,参考文献应该具有时效性。
选择那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可以使论文更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
在引用参考文献时,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著者-年份制的引用方式,即在正文中用作者的姓氏和发表年份标注引用文献的位置,然后在文末的参考文献列表中列出详细的引用信息。
同时,还需要注意引用格式的一致性和准确性,避免出现格式错误或者引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
综上所述,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是指在撰写论文时所参考的文献资料。
文献是什么

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
具体地说,文献是将知识、信息用文字、符号、图像、音频等记录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的结合体。
由此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文献具有三个基本属性,即文献的知识性、记录性和物质性。
文献的基本要素是: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一定的载体;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
人们通常所理解文献是指图书、期刊、典章所记录知识的总和。
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
文献根据载体把其分为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和声像型;根据不同出版形式及内容可以分为图书、连续性出版物、特种文献;根据文献内容、性质和加工深度可将文献区分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文献的功能

文献的功能文献,作为记录和传承人类文化和智慧的载体,具有重要的功能和意义。
下面将从保存知识、传播知识、促进学术交流和促进学科发展等方面介绍文献的功能。
首先,文献的功能之一是保存知识。
文献记录了人类的思想、智慧和经验,将过去的知识和成果永久地保存下来。
通过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学习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领悟到人类智慧的辉煌。
文献作为知识的存储库,为后代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参考。
其次,文献的功能之二是传播知识。
文献作为信息的传递者,将知识和成果传达给更多的人。
通过文献,知识可以被广泛地传播和分享,帮助人们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智慧。
无论是书籍、期刊、论文还是报纸、杂志等,都是文献的形式,它们以文字、图片、图表等形式传达信息,让人们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取知识。
第三,文献的功能之三是促进学术交流。
文献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基础,通过文献,学者们可以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观点,与其进行对话和交流。
学术交流可以促进知识的共享和碰撞,激发创新思维和研究灵感。
学术期刊、学术会议等都是学术交流的重要渠道,它们通过发表和传播文献,使学术界形成了一个庞大而活跃的社区。
最后,文献的功能之四是促进学科发展。
文献是学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它记录了学科的发展历程和成果,为学科的研究和教学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通过研究文献,学者们可以了解学科的前沿动态和热点问题,从而开展创新的研究和探索。
文献的积累和发展,对于学科的进步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文献具有保存知识、传播知识、促进学术交流和促进学科发展等功能。
它是人类文化和智慧的重要载体,帮助人们汲取智慧的营养,推动社会和科学的进步。
因此,我们应当珍惜和尊重文献的价值,积极参与到文献的创作、传播和研究中。
参考文献整理方法

参考文献的整理方法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和习惯有所不同,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整理方法:按照引用顺序整理:这是最常见的方法,按照在论文中引用的顺序,将参考文献逐一列出。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按照引用顺序进行查阅的情况。
按照主题分类整理:将参考文献按照主题或领域进行分类,例如,可以将所有关于某一特定研究领域的参考文献放在一起。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深入研究某一特定主题的情况。
使用文献管理软件:现在有很多文献管理软件,如EndNote、NoteExpress、Zotero、Mendeley等,可以自动导入文献信息,方便整理和查阅。
常见的四种文献类型

常见的四种文献类型文献类型是指学术研究中最常见的四种文献形式,包括综述文章、实验研究论文、案例研究和评论性文章。
每种文献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下面将从生动、全面和有指导意义的角度介绍这四种文献类型。
第一种文献类型是综述文章。
综述文章是以某个领域或主题为基础,系统地总结和分析相关研究的文献。
综述文章通常包括对已有研究的批判性评价,通过整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提供对研究进展的全面梳理。
综述文章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对某个领域的全面了解,并指导未来的研究方向。
第二种文献类型是实验研究论文。
实验研究论文是通过设计和实施实验来解答研究问题的文献。
实验研究论文需要详细描述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等,以确保研究结果能够被复制。
这种类型的文献对于验证科学假设和揭示因果关系至关重要。
实验研究论文的生动性在于能够通过具体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向读者展示研究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第三种文献类型是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是通过对特定个体、组织或事件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推进理论发展的文献。
案例研究通常通过收集和分析多源数据(如访谈、观察、文件等)来生成详细的描述和解释。
这种类型的文献能够提供具体的实践经验和实证证据,为研究者和从业人员提供有指导性的经验和教训。
第四种文献类型是评论性文章。
评论性文章是对已有文献的评价和对话,探究现状和发展方向的文献。
评论性文章可以提供对某个领域的思考和观点,为学术社区提供重要的思想交流和辩论平台。
这种类型的文献能够促进学术进步和创新,引导学术研究的方向和发展。
综述文章、实验研究论文、案例研究和评论性文章是学术研究中最常见的四种文献类型。
它们各具特点,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方式向读者展示研究成果、经验和思考。
对于研究者和学术从业人员来说,了解和运用这些文献类型能够提高研究的质量和价值。
对于读者来说,掌握不同类型文献的特点和用途,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学术研究成果,推动学术界的进步和发展。
文献的十种常见类型

十大文献类型:期刊、专利文献、标准文献、学位论文、会议文献、图书、科技报告、产品资料、技术档案、政府出版物。
一、期刊文章(文献类型标识:J)
[序号] 主要责任者。
题名[J]。
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任选)。
二、专著(文献类型标识:M)
[序号] 主要责任者。
题名[M]。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三、论文集(文献类型标识:C)中析出的文献(文献类型标识:A)[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A]。
论文集主要责任者(任选)。
论文集题名[C]。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四、学位论文(文献类型标识:D)
[序号] 主要责任者。
题名[D]。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五、国际、国家标准(文献类型标识:S)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发布年。
六、专利(文献类型标识:P)
[序号] 专利所有者。
专利名称[P]。
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七、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
电子文献题名。
电子文献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八、未定义类型的文献(文献类型标识:Z)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Z]。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名词解释 文献的概念

名词解释文献的概念文献的概念在人类文明史上既有重要地位,又常常被忽视。
文献是一种特殊的载体,它通过记录和传播信息,使得我们能够了解过去的智慧与见解。
本文将就文献的概念进行解释,并探究文献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文献的定义。
文献可以是书籍、文章、报告、手稿、研究论文等多种形式。
它们积累了人类在各个领域的知识和经验,是我们了解历史、探索科学、研究理论的重要工具。
文献通常以文字记录的形式存在,但也可以包括图表、图画和音频等形式。
文献作为一种载体,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首先,文献承载了人类的智慧。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但只有通过文献才能真正了解到那些被人们广泛讨论和传承的智慧。
当我们阅读古代的文献时,可以了解到古人的思想、观点和创造。
文献是跨越时空的桥梁,通过它我们可以与过去的文化和思想交流。
其次,文献也是知识的积累和传承。
文献记录了人类学科领域的重要发现和理论进展,是知识的宝库。
通过研究文献,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科学发展的历程,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指导。
文献还可以传承经典著作和思想,为后人提供不断学习和探索的来源。
此外,文献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通过研究特定时期的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风貌、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文献是历史的见证者,通过它我们可以还原过去的真实面貌,了解历史的起伏和变革。
文献不仅记录了过去的历史,也塑造了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和诠释。
然而,尽管文献的价值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现代社会中的一些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献的地位。
首先是信息爆炸的挑战。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面临着大量信息的涌入,但其中的质量和真实性却难以保证。
许多人更倾向于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而忽视了经过审慎筛选和专业整理的文献。
这可能导致不正确的观点和误导性的信息。
其次是文献的获取与传播的问题。
虽然文献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为人们的获取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orrowingHydrogeninWaterandIonicLiquids:Iridium-CatalyzedAlkylationofAmineswithAlcohols
OuridaSaidi,†A.JohnBlacker,‡GarethW.Lamb,†StephenP.Marsden,‡JamesE.Taylor,†andJonathanM.J.Williams*,†DepartmentofChemistry,UniVersityofBath,ClaVertonDown,BathBA27AY,U.K.,andSchoolofChemistryandInstituteofProcessResearchandDeVelopment,UniVersityofLeeds,LeedsLS29JT,U.K.
Abstract:Theuseof[Cp*IrI2]2asanefficientcatalystforthealkylation
ofaminesbyalcoholsineitherwaterorionicliquidisdescribed.Primaryaminesareconvertedintosecondaryamines,andsecondaryaminesintotertiaryaminesintheabsenceofbase,andthechemistryhasbeenappliedtothesynthesisoftheanalgesicfentanyl.TheconversionofprimaryaminesintoN-heterocyclesbythereactionwithdiolsisalsodescribed,alongwiththeN-alkylationofsulfonamides.
IntroductionThealkylationofaminesisusuallyachievedbyasubstitutionreactionwithanalkylhalide,althoughthesereactionscanleadtooveralkylation,andthetoxicityofmanyalkylhalidesandrelatedalkylatingagentscanbeproblematic.1Theuseof
alcoholsasdirectalkylatingagentsforaminesisappealingsincethereactionisatomeconomical,thealcoholislikelytobelesstoxicthanthecorrespondingalkylhalide,andtheonlyreactionbyproductiswater.Duetothepoorelectrophilicityofsimplealcohols,thedirectreactionbetweenaminesandalcoholsisnotreadilyachieved.Theuseoftheborrowinghydrogenstrategy(Scheme1)providesanalternativemethodforthedehydrativecouplingofamineswithalcohols,andproceedsbythetemporaryremovalofhydrogenfromasubstratealcohol1toprovideanintermediatealdehyde2.Theelectrophilicaldehydereadilycondenseswithanamine,formingimine3underthereactionconditions.Thecatalystthenreturnstheborrowedhydrogentotheintermediateimine,formingthealkylatedamineproduct4.HereinwereporttheuseoftheSCRAMcatalyst,2[Cp*IrI2]2,forthealkylationofamineswithalcoholsusingwaterorionicliquidassolvent,intheabsenceofbase,wherethefirstcomparativestudyusingorganic,aqueous,andionicliquidphasesforthesereactionsispresented.Thereactionisappliedtothesynthesisoftheanalgesicfentanyl,totheformationofN-heterocyclesfromprimaryamines,andtotheN-alkylationofsulfonamides.
Sincethefirstexamplesofthealkylationofaminesbyalcoholsusinghomogeneouscatalystshavebeenpublished,3therehavebeenseveralruthenium4andiridium5catalystssubsequentlyreported.Inparticular,Yamaguchiandco-workershaveemployed[Cp*IrCl2]2,6forawiderangeofaminealkylationreactions.Thesereactionsaretypicallyrunintolueneandbenefitfromtheadditionofpotassiumcarbonate,whichmayformtheiridiumcarbonatecomplexunderthereactionconditions.7Reactionsinvolvingborrowinghydrogenprocesseshaverecentlybeenreviewed.8WehaverecentlyreportedtheuseoftheSCRAMcatalyst,[Cp*IrI2]2,fortheoxidativeconversionofaldehydes9oramines10ando-aminophenolintobenzoxazoles,aswellasthecouplingofaminesviaaborrowinghydrogenpathwayinvolv-
*Authortowhomcorrespondencemaybesent.E-mail:j.m.j.williams@bath.ac.uk.†UniversityofBath.
‡UniversityofLeeds.
(1)Salvatore,R.N.;Yoon,C.H.;Jung,K.W.Tetrahedron2001,57,7785.(2)(a)Blacker,A.J.;Stirling,M.J.(AveciaPharmaceuticalsLtd.).WO/2004/046059,2004.(b)Blacker,A.J.;Stirling,M.J.;Page,M.I.Org.Process.Res.DeV.2007,11,642.(c)Stirling,M.;Blacker,J.;Page,M.I.TetrahedronLett.2007,48,1247.(3)(a)Grigg,R.;Mitchell,T.R.B.;Sutthivaiyakit,S.;Tongpenyai,N.J.Chem.Soc.,Chem.Commun.1981,611.(b)Watanabe,Y.;Tsuji,Y.;Ige,H.;Ohsugi,Y.;Ohta,T.J.Org.Chem.1984,49,3359.(4)(a)Watanabe,Y.;Morisaki,Y.;Kondo,T.;Mitsudo,T.-A.J.Org.Chem.1996,61,4214.(b)Ganguly,S.;Roundhill,D.M.Polyhedron1990,20,2517.(c)Huh,K.-T.;Tsuji,Y.;Kobayashi,M.;Okuda,F.;Watanabe,Y.Chem.Lett.1988,449.(d)Naskar,S.;Bhattacharjee,M.TetrahedronLett.2007,48,3367.(e)Hamid,M.H.S.A.;Williams,J.M.J.Chem.Commun.2007,725.(f)Hamid,M.H.S.A.;Williams,J.M.J.TetrahedronLett.2007,48,8263.(g)Hollmann,D.;Tillack,A.;Michalik,D.;Jackstell,R.;Beller,M.Chem.AsianJ.2007,2,403.(h)Tillack,A.;Hollmann,D.;Michalik,D.;Beller,M.TetrahedronLett.2006,47,8881.(I)DelZotto,A.;Baratta,W.;Sandri,M.;Verardo,G.;Rigo,P.Eur.J.Inorg.Chem.2004,524.(5)(a)Cami-Kobeci,G.;Williams,J.M.J.Chem.Commun.2004,1072.(b)Cami-Kobeci,G.;Slatford,P.A.;Whittlesey,M.K.;Williams,J.M.J.Bioorg.Med.Chem.Lett.2005,15,535.(c)Nordstrøm,L.U.;Madsen,R.Chem.Commun.2007,5034.(d)Blank,B.;Madalska,M.;Kempe,R.AdV.Synth.Catal.2008,350,749.(e)Gunanathan,C.;Milstein,D.Angew.Chem.,Int.Ed.2008,47,8661.(f)Prades,A.;Corbera´n,R.;Poyatos,M.;Peris,E.Chem.sEur.J.2008,14,11474.(g)Gnanamgari,D.;Sauer,E.L.O.;Schley,N.D.;Butler,C.;Incarvito,C.D.;Crabtree,R.H.Organometallics2009,28,321.(h)Blank,B.;Michlik,S.;Kempe,R.Chem.sEur.J.2009,15,3790.(6)(a)Fujita,K.;Li,Z.;Yamaguchi,R.TetrahedronLett.2003,44,2687.(b)Fujita,K.-I.;Yamaguchi,R.Synlett2005,4,560.(c)Fujita,K.-I.;Enoki,Y.;Yamaguchi,R.Org.Synth.2006,83,217.(d)Fujita,K.-I.;Enoki,Y.;Yamaguchi,R.Tetrahedron2008,64,1943.(e)Yamaguchi,R.;Kawagoe,S.;Asai,C.;Fujita,K.-I.Org.Lett.2008,10,181.(f)Yamaguchi,R.;Mingwen,Z.;Kawagoe,S.;Asai,C.;Fujita,K.-i.Synthesis2009,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