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1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三节 湿地干涸及其恢复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三节 湿地干涸及其恢复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

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课前演练1.湿地。

(1)定义: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由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

(2)湿地的价值。

①生态价值—“地球之肾”——维护生态平衡。

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②经济价值: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提供水资源、提供矿物资源、能源和水运。

③社会效益:观光与旅游、教育与科研价值。

(3)中国湿地现状。

①面积:中国现有湿地面积约26万平方千米(不包括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的10%左右,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②特点: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

③分布:东北三江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之一(成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青藏高原上有着世界海拔最高的湿地。

►课堂探究运用相关图示法记忆中国湿地现状。

东北三江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之一(成因: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②冻土广布,阻碍地表水下渗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易积水④河流泛滥);青藏高原上有着世界海拔最高的湿地(三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对涵养水源、调节全球气候变化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对点演练1.下列属于湿地的是(C)①纳木错②三峡水库③东海滩涂④日本海⑤尼罗河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解析:海洋不是湿地,滩涂、河湖、水库等属于湿地。

►课前演练1.湿地减少的原因。

(1)自然原因:沉积物充满湖沼,全球变暖,气候暖干化。

(2)人为原因:土壤侵蚀,导致泥沙大量沉积;围湖、围海造田,导致湖泊和海滨滩涂面积缩小;环境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水灌溉、河流的改向,导致水量减少。

2.我国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过度引水灌溉和盲目围湖造田。

►课堂探究用相关图示法记忆湿地减少的原因。

对“围湖造田”问题的认识分两方面:一是为什么要围湖造田,大多情况是因为人多地少,吃饭问题难以解决,为眼前利益而围湖造田,导致人与环境关系的恶性循环;二是如何解决,开源即实行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解决生存问题,减少农民对土地的依赖,“节流”即控制人口数量,减少对土地的压力,同时提高人口素质,提高对环境的认识,最终实现良性循环。

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教案

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教案

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教学目标:1.理解湿地的概念、特点以及导致湿地减少的原因。

2.通过国内外实例深刻认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逐步树立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1、湿地的概念、特点2、认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教学难点:湿地减少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湿地和森林、草地一样都是地球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号称“地球之肾”,在各类生态系统中,其服务价值居于首位。

一、湿地1、定义:(1)狭义:生态交错带,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

只包括一般意义上的沼泽和湖泊、海洋的滨岸部分,而不包括湖泊的开阔水体和海岸外面的浅海部分。

(2)广义:“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由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

”——世界《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对湿地定义可以分三个层次加以理解。

(1)位置:在陆地上或陆地边缘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

(2)表面形态: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

(3)状态: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

2、湿地的价值:(1)生态价值——“地球之肾”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2)经济价值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提供水资源、提供矿物资源、能源和水运。

(3)社会效益观光与旅游、教育与科研价值。

限定为一个相对的狭窄地区,大大减弱其在环境应发挥的巨大价值。

读下列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人们对湿地的生态意义认识的变化。

三江平原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冲积低平原,是我国最大的以沼泽为主的湿地分布区。

本区的资源利用以农业开垦、商品粮生产为主。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粮食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加大了对边疆开发和建设的力度,三江平原先后出现过三次开荒高潮。

第一次开荒高潮始于1956年至1960年新建和扩建了32个国营农场,共开荒48.85万公顷;第二次开荒期为1970~1972年,各农场共开荒30.39万公顷;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国家对垦区实行了现代化农业试点,包括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利用补偿贸易贷款建立新的农场和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开荒等,其间开荒面积达20万公顷左右,形成了第三次开荒高潮。

高考地理第四章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精品课件新人教版选修

高考地理第四章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精品课件新人教版选修

其主要原因有( ) ①大规模的围湖造田 ②流域内水土流失加剧, 泥沙淤积
③流域内降水逐年减少 ④气候变暖, 蒸发加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③
(2) 长江中游湿地变化对该地区环境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 农业生态遭破坏,增加了旱涝发生频率
B. 削弱了湿地对有害物质的吸收与分解功能
C. 使蒸发量减少,导致土地荒漠化
④土壤肥沃 ⑤单位面积产量高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点拨: 由于该地区纬度较高,导致热量条件较差,单位面
2. 下列关于图中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 响的说法, 错误的是( D )
A.耕地面积扩大,沼泽面积缩小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水旱灾害增多,气候变干 D.由于人类活动的干预,土壤的肥力一定会越来越高
(3)①节约用水, 合理用水;②培育和推广耐旱作物;③调 整产业结构;④科学规划农、林、牧用地, 退耕还林、还牧;
⑤防止过度垦殖、过度放牧;⑥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等。
D. 压缩了生物的生存空间,使原有物种减少
【名师点拨】本题考查我国长江中游湿地面积变化的原因
及其对区域环境的影响。第(1)题,长江中游湿地面积减少的原 因主要是人为原因: 围湖造田和上游植被破坏导致泥沙淤积。
第(2)题,湿地面积减少,使该区域蒸发量减少,影响局部气候, 但不会带来土地荒漠化。
【答案】(1)A (2)C
③___气___候____、调蓄④_______水___量、净化⑤__________水、释体放 氧气 、 美化 ⑥_______环__境_ 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号称
地球之肾
“⑦__________”。

高中地理_湿地干涸及其恢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湿地干涸及其恢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理解湿地的概念、特点以及导致湿地减少的原因。

2.通过国内外实例深刻认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逐步树立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湿地的概念、特点2.认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3.湿地减少的原因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湿地的图片,感受湿地的重要性。

再观察两张湿地干涸的图片,了解目前的湿地受到了破坏。

引入新课。

(教师过渡):上课之前已经让同学们预习本节课内容了,全体学生把学案展示出来让我检查一下是否完成。

【学生展示】教师提问自主学习部分,学生回答。

一、什么是湿地1.定义: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由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 6米以内的海域。

2.生态功能:调节气候、调蓄水量、、释放氧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被称为“”。

3.中国湿地面积:中国现有湿地面积约26万平方千米(不包括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的10%左右,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1)特点: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

(2)代表:东北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之一,是我国几条大江大河的源头,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湿地。

二、日益减少的湿地1.自然原因: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泊和沼泽,失去其冲水洼地的形态与功能。

2.人为原因(1) ,导致入流泥沙量大增。

(2)环境污染,造成入流营养物增加,水体。

(3)围湖(海)造田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

(4)大量和河流的截流改向,使水量减少,湖沼缩小、变浅,直至干涸。

3.我国湖泊减少的原因:主要是过度和盲目。

三、保护湿地1.湿地破坏的具体表现(1)基础建设:湿地填平、建造楼宇。

(2)水利工程:采取截弯取直、铺砌水泥护坡,天然河流变成人工明渠。

2.危害:割断了河流、湖泊与周围环境的水文联系和生态联系。

教学设计2:4.3 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教学设计2:4.3 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课标要求:1.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以某种生态环境问题为例,描述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3.举例说明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4.针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教学目的:1.理解湿地的概念、特点以及导致湿地减少的原因。

2.通过国内外实例深刻认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逐步树立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1、湿地的概念、特点2、认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难点:湿地减少的原因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用展示我国最大的湿地三江平原景观图,导入新课——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课前自主学习:一、什么是湿地1.定义:不论其为天然或_______、永久或暂时、静止或______、淡水或咸水,由_______、泥沼、泥炭地或水域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__________的海域。

2.生态功能:服务价值居于首位,具有调节气候、___________、净化水体、___________、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被称为“___________”。

3.中国湿地(1)特点:类型多、_____________、分布广、______________、生物_________丰富。

(2)代表:东北_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之一,___________是我国几条大河的源头,有世界上 __________的湿地。

思考交流:1.20世纪60~70年代,数以万计的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垦荒造田,使“北大荒”变成“北大仓”。

而现在国家明确规定禁止开垦东北地区的沼泽地,为什么?提示:“北大荒”主要是指我国东北的三江平原,在未开发前它以沼泽湿地为主,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

经过几十年的开发,三江平原湿地面积不断减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旱涝灾害增加,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加重,珍稀动植物减少。

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三节 湿地干涸及其恢复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三节 湿地干涸及其恢复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6

(6)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课 题,一是“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研究”, 二是“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公园旅游观光功能研究”。请 你在上述两个课题中任选一个,确定资料收集的内容和 途径。 请在括号内打“√”选择课题: 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研究( ) 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公园旅游观光功能研究( )
(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 将严重削弱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态价 值和________等经济价值。
(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需注意哪些问题? 解析:第(1)题,洞庭湖面积的变化据图分析即可,原因要 从人为原因(围湖造田)和自然原因(泥沙淤积)两个方面分析。 第(2)题,难度较小,只要结合湿地的生态功能进行分析即可。 第(3)题,要紧扣洞庭湖湿地遭到破坏的原因,分析湿地生态 环境保护要注意的问题。
(2)比较江苏、浙江两省,湿地公园较少的是________省。 该省湿地公园较少自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湿地公园建设投资高,全国现已部分建成、新开建及 正在规划中的湿地公园共51个,而长江三角洲地区就占 16个,其社会经济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图中的湿地公园,属于湖泊湿地的有__________,属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三节 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读下列图文资料,结合已掌握的地理知的天然或人工水域,以 及陆地和水体交汇处,有暂时或永久浅层积水的过渡地 带,一般水深不足6米,如沼、滩涂、湖滩、湿草地、浅 水湖泊等。湿地主要具有调蓄水量、调节气候、灌溉给 水、水产养殖、旅游观光、保护物种等功能,其生态价 值居各类生态系统之首。 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正在兴起一股“湿地热”,城市 发展理念也在更新,从追崇高楼林立向争相恢复湿地、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三节 湿地干涸及其恢复1.湿地的概念、类型和我国湿地的现状。

2.分析湿地的生态功能,理解其服务价值。

3.能结合湿地减少的原因及危害,提出保护湿地的措施。

一、湿地的概念和功能1.湿地的概念可以分三个层次加以理解。

2.湿地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全球气候变化、涵养水源、净化水体等功能。

3.中国湿地(1)面积:约26万平方千米,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2)特点: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等。

(3)分布⎩⎪⎨⎪⎧ 三江平原——世界上最大的湿地之一青藏高原——大江大河的源头,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湿地。

二、日益减少的湿地1.自然原因:沉积物充满湖泊和沼泽。

2.人为原因: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围湖和围海造田、大量引水灌溉和河流的截流改向。

3.我国湖泊减少的主要原因:过度引水灌溉和盲目围湖造田。

三、保护湿地1.目前存在的问题填平湿地,建造楼宇;裁弯取直,铺砌水泥护坡;将天然河流变为人工明渠等。

2.危害割断了河流、湖泊与周围环境的水文联系和生态联系。

3.保护措施签署《湿地公约》,恢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

1.湿地能为我国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提供水资源,此外还有观光和旅游的功能,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

(×)2.湿地包括水深200 m以内的海域。

(×)3.青藏高原上有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湿地。

(×)4.我国洞庭湖和青海湖面积缩小的原因都是围湖造田。

(×)5.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有(A)A.调节气候、净化水体B.吸烟滞尘、防治沙漠化C.吸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物D.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6.沼泽是重要的湿地,我国目前面积最大的沼泽区在( B )A.松嫩平原B.三江平原C.辽河平原D.柴达木盆地[拓展延伸] 不同地区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1.下列关于湿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湿地号称“地球之肾”是由于其具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且服务价值较高B.湿地号称“天然水库”是因为湿地就是水库,它包括天然湖泊、人工湖泊C.湿地能为人类提供水源,但是不能发展航运D.湿地是重要的环境资源,它能降解污染物,故人类可以向湿地中大量排放废物解析:选A 湿地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方面有其他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

高三地理《湿地干涸及其恢复》教案设计

高三地理《湿地干涸及其恢复》教案设计

高三地理《湿地干涸及其恢复》教案设计1.理解湿地的概念、特点以及湿地减少的原因。

2.通过案例认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树立保护自然的意识。

1.和森林、草地一样都是地球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号称,在各类生态系统中,其效劳价值居于位。

2.湿地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一.湿地1.湿地的概念:掌握世界《湿地公约》中的湿地定义。

(1)位置:。

(2)外表形态:。

(3)状态:。

2.中国湿地现状(1)面积:中国现有湿地面积约26万平方千米(不包括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的10%左右,位居亚洲第位,世界第位。

(2)特点:、、、、等特点。

(3)分布:二.日益减少的湿地1.湿地减少的原因自然原因(时间漫长):人为原因(时间短暂):2.我国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产生的影响:1. 洞庭湖面积缩小的原因:2. 青海湖面积缩小的原因:3. 中亚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4. 中国西部湿地比较少的原因:5.保护湿地措施有哪些?【归纳总结】对围湖造田问题的认识分两方面:美航空航天局拍摄的照片显示,由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共同哺育的伊拉克美索不达米亚沼泽地,面积剧减为2000 km2,仅为原来的10%,由于兴修水利使湿地锐减,目前,湿地中至少已有40种水禽和哺乳动物消失,西伯利亚的留鸟数目也锐减。

16. 关于伊拉克沼泽的相关论述正确的选项是A.沼泽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多,水分充足,透气性好,肥力高 ?B.保护好沼泽对伊拉克的最大益处是保持了其生物多样性 ?C.伊拉克的湿地就是沼泽?D.伊拉克沼泽地减少的危害不仅仅局限于中东地区 ?17. 我国西北地区湿地人为破坏的主要原因是?A.能源开发导致地表水的大量下渗,使地表径流减少?B.大量排放生活污水,破坏了湿地的生态环境?C.在沼泽区开挖鱼塘,开展桑基鱼塘破坏了自然生态?D.人类活动超量利用水资源,导致生态用水缺乏 ?18.近几十年来,洞庭湖湖泊面积大大缩减的主要原因是A.盲目围湖造田B. 环境污染导致内部富营养化加剧C.引水灌溉D.河流截流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湿地的概念和功能———————情景导入先思考———————有一个女孩,她从小爱养丹顶鹤,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

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

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走过那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为何阵阵风儿轻声诉说hu——还有一群丹顶鹤轻轻地轻轻地飞过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首歌真的很感人。

年轻的生命为了美丽的丹顶鹤,悄悄地离去……思考探究:丹顶鹤栖息的环境属于哪一种生态系统?它的生态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丹顶鹤栖息的环境——沼泽地属于湿地,它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

其生态功能主要表现为: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它号称“地球之肾”,在各类生态系统中,其服务价值居于首位。

———————基础知识要记牢———————一、湿地的概念1.位置在陆地上或陆地边缘低潮时水深在6 m以内的海域。

2.表面形态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

3.状态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

二、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等功能。

三、中国湿地的特点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等。

———————重点难点掌握好———————湿地的功能和价值———————应用体验不可少———————1.(全国卷)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

表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

阅读资料,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解析:湿地变化特点从表中可直接读出;湿地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对水源、气候、植被、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答案:变化特点:1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湿地破碎,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1986~2005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

不利影响: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小气候变差;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平衡破坏;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等。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人工潜流湿地是将污水有控制地分配到生长着植物的土地上,利用土壤、植物和微生物等的作用处理污水的一种污水自然处理系统。

当污水流过时,经砂石、土壤过滤,植物的密集吸收,植物根际微生物活动等多种作用,使水质得到净化。

人工潜流湿地建设成本及运行管理费用低,且符合生态学原理,环境与经济效益显著,所以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下图为潜流湿地净化污水原理示意图。

(1)列举人工潜流湿地的环境效益。

(2)分析我国北方发展人工潜流湿地的主要自然障碍。

解析:第(1)题,人工潜流湿地的环境效益有净化污水、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涵养水源等。

第(2)题,我国北方冬季气温较低,植物枯萎,浅层潜水结冰,其环境效益受到影响。

答案:(1)净化污水、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涵养水源、分洪蓄洪等。

(2)冬季气温低,植物枯萎、浅层潜水结冰,影响净化效果。

[教材问题提示]P61思考提示 1.湿地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

它处于陆地生态系统(如森林和草地)与水生生态系统(如深水湖和海洋)之间。

换言之,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湿地结合了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属性,但又不同于二者。

3.三江平原大部分沼泽变成商品粮食基地,虽然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但是使三江平原大部分沼泽作为湿地的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及野生生物栖息地的作用降低。

湿地减少的原因及保护———————情景导入先思考———————南矶山被誉为“鄱湖宝岛、湿地明珠”,是踏春野营的绝佳选择。

早春时节,你可以在这里送别鄱阳湖最后一批北归的冬候鸟,还可以采芦笋、摘藜蒿。

长山岛是鄱阳湖中的一个专业渔村,暮色初起时,古老的渔鼓、渔歌飘荡鄱阳湖碧波之上,幸运的话还可以看到传说中的渔火。

可由于鄱阳湖面积的缩小,这种风景见到的机会将越来越少。

思考探究:鄱阳湖面积不断减小的原因有哪些?提示:①围湖造田;②泥沙淤积。

———————基础知识要记牢———————一、日益减少的湿地1.湿地消失的人为原因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围湖和围海造田、大量引水灌溉和河流截流改向。

2.我国湖泊减少的主要原因过度引水灌溉和盲目围湖造田。

二、保护湿地1.目前存在的问题填平湿地,建造楼宇;在治理河流和湖泊的工程中,采取裁弯取直,铺砌水泥护坡,将天然河流变为人工明渠等。

2.危害割断了河流、湖泊与周围环境的水文联系和生态联系。

3.保护措施签署《湿地公约》,恢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

———————重点难点掌握好———————一、湿地减少的原因1.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即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泊,失去其充水洼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

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

2.人为原因二、湿地的破坏及保护措施三、我国主要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和影响1.我国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我国的湖泊分为淡水湖和咸水湖两类,淡水湖多分布在我国的外流区,如洞庭湖;咸水湖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内流区内,如青海湖。

(1)洞庭湖:泥沙淤积;围湖造田。

(2)青海湖: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减少,蒸发加剧;引水灌溉,汇入湖泊水量减少。

2.湖泊面积缩小对环境的影响(1)将使湖泊水体调节气候(调温,增湿)、调蓄水量(减少洪水)、美化环境(旅游胜地)、动植物的栖息地等功能丧失。

(2)湖泊面积缩减、水面缩小还往往导致湖水矿化度增加。

(3)湖泊为居民提供饮用水、工农业用水和进行水产养殖等功能减弱甚至消失,影响湖区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

———————应用体验不可少———————1.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洞庭湖水系变迁图。

材料二清代初年,洞庭湖面积约 6 000 km2,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

然而洞庭湖水域的泥沙淤积非常严重,到20世纪末,面积仅剩下2 625 km2。

“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大片湿地的消亡使洞庭湖的洪涝灾害日趋严重。

近50年来,洞庭湖经历了35次水灾,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洪水接二连三地肆虐洞庭湖两岸。

1996年7月的洪水,直接损失近500亿元。

近几十年来,洞庭湖有效蓄洪能力急剧下降。

1954年能蓄水3.14×1010m3,1983年能蓄水1.87×1010m3,1998年只能蓄水1.70×1010 m3。

(1)根据材料说明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哪些生态问题?(2)引起该现象的主要人为原因有哪些?(3)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解析:第(1)题,从材料一两图对比可知洞庭湖面积大幅度减少。

其调蓄洪峰能力降低,易发生洪涝灾害,影响航运,破坏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能力下降等。

第(2)题,引起洞庭湖水域面积减少的主要人为原因:一是长江中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入湖泥沙增多,导致湖底抬高;二是围湖造田。

第(3)题,要改变上述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在长江中上游植树造林、退田还湖、退耕还林、平垸行洪、疏浚河道等。

答案:(1)水域面积大幅度减少。

洞庭湖调蓄功能降低、洪涝灾害严重;影响航运;破坏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能力下降等。

(2)①长江上游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使入湖泥沙增多,湖底抬高;②人类大规模围湖造田,使湖底缩小,蓄洪能力大大降低。

(3)长江上游植树造林、退田还湖、退耕还林、平垸行洪、疏浚河道等。

2.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月牙泉就要消失了,这个沙泉共生的天然奇迹,在鸣沙山的怀抱中,已经安然度过了数千年的岁月,现在却面临干涸的危险。

月牙泉最浅的地方现在不到一米,以这样的速度下降,要不了三年,月牙泉就会见底了。

(1)月牙泉就其分类来说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哪一类?简述此类的生态价值。

(2)材料中月牙泉面积不断减少的原因是什么?(3)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特点,提出解决月牙泉面临消失的措施。

解析:本题以月牙泉即将消失为背景,考查湿地的生态价值、湖泊消失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月牙泉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是一个河迹湖,但是由于气候的干旱,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面临消失,因此要合理利用,加强管理,节约用水,为保住月牙泉而努力。

答案:(1)湿地。

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等。

(2)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减少。

人为原因:人口增加,农业灌溉用水增加,植被破坏等。

(3)加强管理,节约用水,合理灌溉;恢复生态植被;跨流域调水等。

[教材问题提示]P63思考提示 1.湖泊干涸、消失,将使湖泊水体调节气候(调节温度,增加空气湿度)、调蓄水量(减少洪水)、美化环境(旅游胜地)、动植物的栖息地等功能丧失。

P64思考提示从佛罗里达南部大沼泽疏干的教训中,可以看出湿地的生态效益是巨大的,也是不可替代的。

如果我们不合理地利用湿地(如疏干沼泽),就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我们应该保护它。

同时,人类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已经提高,即从现状维持到恢复和重建受损的湿地。

一、选择题每年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

湿地主要是指沼泽、泥炭地、河流、湖泊、海岸带以及人工水田、水库和池塘等。

据图回答1~2题。

1.图中非湿地为( )A.①B.②C.③ D.④2.湿地的功能或用途应是( )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B.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D.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解析:1.C 2.B 第1题,湿地是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由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所构成的地区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海域。

此外,湿地还可以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的岛屿。

读图可以看出图③是海洋,不属于湿地的范畴。

第2题,湿地的主要功能或用途应体现在生态环境方面。

它可通过调节径流等来达到调节气候的目的,而不是作为各种用地的后备资源。

拉鲁湿地,是世界上稀有的城市湿地,它位于拉萨市的西北角,总面积6.2 km2,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

该湿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覆盖率达95%以上。

据此回答3~4题。

3.拉鲁湿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是拉萨市氧气的主要补给源②增加拉萨市区空气的湿度和温差③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的空气净化器④有非常大的蓄洪能力,可有效地消除拉萨市区北部山洪的威胁A.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④4.拉鲁湿地的发展方向不可取的是( )A.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合理发展畜牧业B.利用湿地的大面积水域发展水产业C.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和独特的植物种类发展旅游业D.利用湿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拉萨市广阔的市场,建立蔬菜和水果生产基地解析:3.C 4.D 第3题,湿地能够缩小温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