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控制器PLC课程设计
可编程控制器PLC实验、实训教学大纲

《PLC应用与组态设计实验、实训》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教学目标本实验、实训任务是《PLC应用与组态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实验、实训教学环节,使学生进一步丰富感性认识,加深了解PLC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编程技能等;掌握PLC应用与组态设计的专业技能;牢固树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程观念,提高分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实验一 PLC认知-电机正反转模拟实验(4学时)(一)实验的目的和要求通过实验了解PLC软硬件结构及系统组成,掌握PLC外围直流控制及负载线路的接法及上位计算机与PLC通信参数的设置,初识PLC语句表、梯形图语言。
(二)实验内容或原理实验基于天煌教仪THPFSL-1/2型可编程控制器技能实训装置(三菱)-电机正反转模拟实验1. 认知三菱FX系列PLC的硬件结构,详细记录其各硬件部件的结构及作用;2. 打开编程软件,用语句表或梯形图语言编写基本的与、或、非程序段,并下载至PLC中;3.正确完成PLC端子与电机正反转模块等的连接操作;4. 验证并监控系统能否正常运行;(三)实验报告1.详细描述FX系列PLC的硬件结构;2,总结出上位计算机与FX系列PLC通信参数的设置方法;3. 用语句表和梯形图语言编写本次实验程序;4. 画出PLC接线图。
实验二PLC编程元件-四节传送带控制实验(4学时)(一)实验的目的和要求通过实验了解工程传送带控制要点,掌握FX系列PLC编程元件:输入继电器、输出继电器、辅助继电器、定时器的使用及编程技能;掌握四节传送带控制系统的接线、调试、操作。
(二)实验内容或原理实验基于天煌教仪THPFSL-1/2型可编程控制器技能实训装置(三菱)--四节传送带控制实验1.掌握FX系列PLC编程元件:输入继电器、输出继电器、辅助继电器、定时器的使用及编程;2. 打开编程软件,用FX系列PLC编程元件编写程序段,并下载至PLC中;3. 正确完成PLC端子与四节传送带控制系统模块的接线、调试、操作;4. 验证并监控系统能否正常运行;(三)实验报告1.详细描述四节传送带控制要求;2,画出PLC I\O配置表、PLC接线图3. 用PLC编程元件编写本次实验程序;4. 描述调试过程;5. 总结定时器指令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PLC课程设计

PLC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掌握其工作流程。
2. 学生能够掌握PLC编程语言,如LD、IL、FBD等,并能够运用这些语言进行基本的程序编写。
3. 学生能够了解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领域,掌握常见应用案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PLC程序的编写和调试。
2. 学生能够运用PLC解决简单的工业控制问题,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PLC控制系统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PLC技术及工业自动化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3. 培养学生具备安全意识,遵循工程实践中的规范操作。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结合理论知识,强调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电气基础知识,对PLC技术有一定了解,但编程和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PLC基础知识- PLC的定义、原理与结构- PLC的分类与性能指标- 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案例2. PLC编程语言- LD(梯形图)编程方法- IL(指令列表)编程方法- FBD(功能块图)编程方法3. PLC程序设计与调试- 编程软件的使用与操作- PLC程序设计步骤与方法- PLC程序的调试与优化4. PLC控制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原则与方法- PLC与外围设备的连接- 实际案例分析与设计5. PLC应用实例- 顺序控制- 运动控制- 过程控制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PLC基础知识,应用案例介绍第二周:LD编程方法,IL编程方法第三周:FBD编程方法,编程软件操作第四周:PLC程序设计与调试,系统设计原则第五周:PLC控制系统设计,实际案例分析第六周:PLC应用实例,综合实践与讨论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第三章“PLC编程与应用”相关,涵盖该章节的主要知识点,确保学生能够掌握PLC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
plc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

plc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掌握其工作流程。
2. 学习PLC编程语言,能够阅读并理解简单的PLC程序。
3. 掌握PLC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场景,了解不同类型的PLC及其功能。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PLC编程软件进行基本的编程操作,包括逻辑设计、程序编写和仿真测试。
2. 学会使用PLC进行简单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PLC控制系统的搭建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PLC技术及自动化领域的兴趣,激发创新思维。
2. 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认识到PLC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3.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针对高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电气基础知识,对新技术和新设备充满好奇心,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PLC基本原理与结构:介绍PLC的发展历程、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对应课本第一章内容。
2. PLC编程语言及编程软件:学习PLC编程基础知识,包括指令系统、编程语言(LD、IL、FBD等),并掌握编程软件的使用,对应课本第二章内容。
3. PLC程序设计与仿真:通过实际案例,教授PLC程序设计方法、步骤和技巧,并进行仿真测试,对应课本第三章内容。
4. PLC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分析不同行业及场景中PLC的应用,如顺序控制、运动控制、过程控制等,对应课本第四章内容。
5. PLC控制系统设计及实践:结合实际项目,教授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搭建和调试方法,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对应课本第五章内容。
《可编程控制器》PLC课程设计-皮带运输机传输系统的控制

61 R
Q0.3, 1
62 =
M1.3
63 LD
M1.3
64 TON T47, 50
65 LD
T47
66 R
Q0.4, 1
67 LD I0.3
68 R
Q0.1, 3
69 = M1.4
70 LD
M1.4
33 = M0.6 34. LD M0.6 35 TON T42,+50 36 LD T42 37 R Q0.4,1
M1.0
46 LD M1.0
47 TON T44, 50
48 LD
T44
49 R
Q0.3, 1
50 =
M1.1
51 LD
M1.1
52 TON T45, 50
53 LD
T45
54 R
Q0.4, 1
55 LD
I0.2
56 R
Q0.1, 2
57 =
M1.2
58 LD
M1.2
59 TON T46, 50
60 LD T46
普通皮带传输机的提升角度一般不大 20 度,原因是当皮带运输机的倾角大于 20 度时 对大多数的物料来讲都会发生物料下滑的情况,即物料在皮带上的摩擦力过小发生下 滑。对输送煤炭的皮带传输机一般提升角度不大于 15 度,对输送烧结球团的皮带传输 机提升角度不大于 12 度。如果物料相对粒度较小,其提升角度可选较大值。特殊的皮 带传输机其提升角度可大于 45 度,其皮带的构造是特殊制造的。
26 LD T40
27 R Q0.2, 1
28 = M0.5
29 LD M0.5
30 TON T41, 50
31 LD T41
plc课程设计任务书

plc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工作流程和编程方法。
2. 使学生掌握PLC的常用指令,并能运用这些指令完成简单的控制程序编写。
3. 帮助学生了解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提高对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PLC软件进行程序设计和调试的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学会使用PLC控制硬件设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PLC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2. 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敢于面对挑战,勇于克服困难。
3.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认识到PLC技术在工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基础和编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可能缺乏实践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以实际应用为导向,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评估。
二、教学内容1. PLC基本原理及结构:包括PLC的定义、发展历程、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教材章节:第一章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概述2. PLC工作原理及编程方法:讲解PLC的工作流程、编程语言和编程规则。
教材章节:第二章 PLC工作原理与编程基础3. PLC常用指令及其应用:介绍PLC的常用指令,如逻辑运算、定时器、计数器等,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教材章节:第三章 PLC指令系统及编程实例4. PLC控制系统设计:讲解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硬件选型和软件编程。
教材章节:第四章 PLC控制系统设计5. 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介绍PLC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其优缺点。
教材章节:第五章 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6. PLC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PLC编程软件的使用、程序设计、调试及硬件控制等实践活动。
可编程控制器课程设计任务书

可编程控制器课程设计任务书
1.任务目标
本课程设计任务书旨在为学员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可编程控制器(PLC)基础理论及实践操作的学习机会。
学习者完成本次课程设计任务,可以掌
握PLC编程基础知识,学会基本的PLC编程操作,掌握PLC编程应用规则,最终达成控制系统的设计、编程、调试与维护的能力。
2.课程内容
(1)可编程控制器的基础理论:
a.PLC简介及其历史发展;
b.PLC的结构:CPU,模块,I/O模块,输入模块,输出模块;
c.PLC控制系统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d.PLC编程语言:结构化文本语言,梯形图,功能表,联动表;
(2)PLC编程操作基础:
b.PLC编程步骤:设定控制逻辑,实现系统逻辑,配置操作手册;
c.PLC编程调试:配置PLC现场控制信号,模拟运行,检查调试;
(3)PLC编程应用规则:
a.PLC系统保护:定期检修,防止短路,电磁干扰等;
b.PLC系统维护:更换模块元件,清理老旧模块,更换备件;。
plc课程设计文档

plc课程设计文档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基本原理、编程方法和应用技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描述PLC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和分类;2.理解PLC编程语言、指令系统及其应用;3.运用PLC实现简单的控制逻辑和系统;4.分析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在技能目标方面,学生应能够:1.使用PLC编程软件进行程序设计;2.配置PLC的输入输出接口;3.对PLC进行调试和故障排查。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应能够:1.认识PLC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重要性;2.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3.激发创新意识和持续学习的动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PLC的基本原理:PLC的定义、构成、工作原理和分类;2.PLC编程语言:指令系统、编程方法及其应用;3.PLC控制系统设计:设计步骤、输入输出配置、程序调试;4.PLC应用案例:常用PLC品牌及应用实例。
教学大纲将按照教材的章节进行安排,具体如下:第1章:PLC概述第2章:PLC编程语言第3章:PLC控制系统设计第4章:PLC应用案例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讲解PLC的基本原理、编程方法和应用案例;2.讨论法:学生讨论PLC控制系统设计的问题和解决方案;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案例,引导学生掌握PLC技术的应用;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PLC设备和编程。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原理与应用》;2.参考书:国内外相关论文和专著;3.多媒体资料:PPT课件、视频教程;4.实验设备:PLC实验箱、编程软件等。
教学资源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并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plc过程控制课程设计

plc过程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组成,掌握PLC 在工业过程控制中的应用。
2. 使学生掌握PLC编程语言,能够阅读并分析PLC程序,理解程序与工业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3. 帮助学生了解PLC系统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PLC进行工业过程控制方案设计的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程序编写和调试。
2. 提高学生运用PLC相关软件进行仿真实验的能力,能够通过实验验证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就PLC过程控制项目进行有效讨论和分工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自动化技术及其应用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PLC相关知识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认识到PLC在节能减排、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培养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以理论教学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气、电子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求知欲。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实验,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同时,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PLC基本原理与结构:介绍PLC的发展历程、基本组成、工作原理,以及PLC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场景。
教材章节:第一章 PLC概述2. PLC编程语言:讲解PLC编程的基本概念、编程语言(梯形图、指令表等),并通过实例分析编程技巧。
教材章节:第二章 PLC编程语言3. PLC程序设计与调试:学习PLC程序设计方法,掌握程序调试技巧,分析实际工业控制案例。
教材章节:第三章 PLC程序设计与调试4. PLC过程控制方案设计:结合实际工业过程,教授如何运用PLC进行控制方案设计,包括输入输出信号的配置、程序编写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编程控制器PLC
题目:可编程序控制器
姓名:
学号:
系别:飞行器制造系
2012年6月10日
目录
1.课程设计任务书 (2)
2.实训项目实施方案及实现 (3)
3.调试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13
4.心得体会 (13)
5.参考文献 (13)
1.课程设计任务书
1.1课程设计任务一:步进电机控制
要求:
设计一个三相双三拍环形分配器控制脉冲进而控制步进电机运行。
该程序应具有:
1.能实现电机正反转驱动控制
2.频率控制分四档:快速、中速、慢速、单步
3.可实现定步控制。
说明:
步进电机是电流在线圈中按顺序切换而使电机转轴作步矩式转的电机。
切换是由输入驱动的脉冲信号来完成的,每给驱动电路一个脉冲,电机转轴就按要求旋转一定的角度。
故这种电机可以用输入的脉冲数来控制电机的转角,并且转速由脉冲的频率决定。
步进电机可分为3相、4相、5相线圈型等,对于步进电机还有三种励磁方式:
1、相励磁:通常按顺序依次激励一个线圈。
2、双相励磁:通常按顺序依次激励两个线圈(本实验用本励磁方式)见
下图。
3、单——双相励磁:它是上面两种方法的综合,其特点是高分辨率:
表中的S1、 S2 、S3 分别为步进电机三相激励线圈A、B、C的控制开关。
1.2 课程设计任务二:刀具库中刀具的取放控制
要求:
按请求键PO1—PO6后,控制转盘转动,到所需刀具位置后转盘停转,取刀具、使用完(3秒钟)放回刀具,等待下一次请求。
1、程序开始运行时初始位为S1位置;
2、刀具的取放过程中不响应外部请求信号;
3、根据请求位的位置系统自动判断并以最小距离的方向运行;
说明:
1、PLC输入信号:
PO1、P02、P03、P04、P05、P06分别为1、2、3、4、5、6号刀具请求信号输出插孔 DJS1 刀具库实验区计数脉冲信号
2、PLC 输出信号:
DJTD 转盘运行(或停止) DJZF 转盘正、反控制信号
QFD 刀具取(放)控制信号(“1”取刀具,“0”放刀具)
实验仪刀具库实验区如图1-1:
图1-1 刀具库实验区图
2. 实训项目实施方案及实现
2.1步进电机控制
2.1.1 I/O分配表(如表1)
2.1.2.PLC外部接线图
图2-1 PLC外部接线图2.1.3、程序流程图
2.1.4、梯形图程序
2.2 刀具库中刀具的取放控制
2.2.1.I/O分配表(如表2)
表2 I/O分配表
2.2.2.PLC外部接线图
图2-8 PLC外部接线图
2.2.3、程序流程图
图2-9 刀具库刀具取放流程图2.2.4、梯形图程序:
3、调试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3、1步进电机控制中的问题:
1、相同输出线圈两次使用,反转不能实现。
将反转条件放在输出线圈前,使线圈只使用一次,问题得以解决。
2、移位寄存器的循环问题无法解决。
先考虑用比较指令,与0比较后输入1给寄存器,但这样会出现全为0的输出,后改用置位的办法使问题得以解决。
3、移位寄存器复位时出错。
经检查后是由于用于复位的开关之前被断开了,将移位寄存器放在新的条中,使开关与母线相连,问题得以解决。
3、2刀具取放控制中的问题:
1、按下按键后转盘无法运转。
运行信号未给,在运行线圈前加上启动开关,转盘就能正常启动了。
2、转盘运行后无法停止。
将计数器复位后开关接到启动线圈前,问题得以解决。
3、转盘运行步数总是慢一拍。
经检查是由于先复位后才赋值,将指令顺序对调,程序修改成先赋值后复位后问题得以解决。
4、由于算法出现错误,转盘运行方向及步数有错。
经过反复推敲修改调试,使计算方法变正确。
5、按相邻的按键不转动。
通过添加上分指令解决。
4.心得体会
在步进电机控制任务中使用了循环移位的方法使程序较为简练,而且使用了高速计时器产生较高频率的脉冲以改变电机的转速,较好的实现了功能要求。
但在刀具取放控制的任务中,思路混乱给编程造成困难,程序设计的不够合理,所以应该吸取教训,在写程序之前应先充分构思清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编程时遇到很多困难不能解决,想了很久也找不到错误所在,而大多数错误往往是一些细节上的问题,说以应该静下心来,仔细的检查,一定不能马虎、心急。
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对PLC编程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学会了编写一些实用的PLC程序,学到了不少知识。
5.参考文献
1、刘涳. 常用低压电器与可编程序控制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5
2、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