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中能量的供应和利用错题重做
高中生物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单元和答案

高中生物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单元和答案一、选择题1.图是ATP-ADP的循环图解,其中①②表示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在黑暗条件下,①过程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在人体细胞内,①②过程发生的场所相同C.与处于平静状态时相比,剧烈运动时①②过程都会加快D.①②过程需要的酶不同,②过程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2.科研小组将某植物置于温度适宜、密闭透明的玻璃罩内,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定并计算出CO2释放量和O2产生量(如图所示),假定光照强度不影响呼吸速率,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甲曲线表示O2产生量B.m值是在黑暗条件下测得的C.a点时植物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D.CO2浓度是限制c点变化的主要外界因素3.如图所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阳光照射24小时后,再经酒精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有锡箔覆盖的部位不呈深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深蓝色。
本实验证明()①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②光合作用需要光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气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A.①②B.③⑤C.②⑤D.①③4.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呼吸,正确的说法是A.无氧呼吸是不需氧的呼吸,因而其底物分解不属于氧化反应B.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C.无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5.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将过氧化氢酶加入H2O2溶液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因变量是过氧化氢酶活性,自变量有温度.时间B.从图中可以得出过氧化氢酶的最适温度为25℃C.20—80分钟,40℃下过氧化氢酶活性减小最显著D.温度和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原理相同6.下图表示新鲜菠菜叶中四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及在滤纸条上的分离情况。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B.四种色素均可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C.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甲D.发黄菠菜叶中色素含量显著减少的是甲和乙7.下图表示夏季晴朗的白天某种绿色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变化曲线。
广东省部分中学2023高中生物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

广东省部分中学2023高中生物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单选题1、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含有C、H、O、N、PB.必须在有氧条件下合成C.胞内合成需要酶的催化D.可直接为细胞提供能量答案:B分析: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ATP中有1个腺苷,3个磷酸基团,2个高能磷酸键,结构简式为A-P~P~P。
A、ATP中含有腺嘌呤、核糖与磷酸基团,故元素组成为C、H、O、N、P,A正确;B、在无氧条件下,无氧呼吸过程中也能合成ATP,B错误;C、ATP合成过程中需要ATP合成酶的催化,C正确;D、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可直接为细胞提供能量,D正确。
故选B。
2、酵母菌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①~③为相关生理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释放的能量大多贮存在有机物中B.③进行的场所是细胞溶胶和线粒体C.发生①③时,CO2释放量大于O2吸收量D.发酵液中的酵母菌在低氧环境下能进行①②和①③答案:D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①为糖酵解过程,即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溶胶;③为柠檬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即需氧呼吸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分别发生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②为厌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溶胶。
A、①释放的少量能量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有少部分合成ATP,A错误;B、③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B错误;C、①③是需氧呼吸,CO2释放量等于O2吸收量,C错误;D、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既能进行需氧呼吸也能进行厌氧呼吸,所以发酵液中的酵母菌在低氧环境下能进行①②和①③,D正确。
故选D。
3、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作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化学结构的差异只是 R 基团的不同B.某些化学物质可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C.蛋白质控制和决定着细胞及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D.“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需同时加入双缩脲试剂 A 和 B答案:B氨基酸化学结构的差异只是 R 基团的不同,A错误;某些化学物质,如蛋白酶可催化蛋白质水解,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B正确;遗传物质DNA控制和决定着细胞及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C错误;“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需先向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0 .1g/mL的NaOH溶液)1mL,摇匀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0 .01g/mL CuSO4溶液)4滴并摇匀,D错误。
(文末附答案)2022届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重点易错题

(每日一练)(文末附答案)2022届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重点易错题单选题1、某实验小组用紫外线对野生型酵母菌进行诱变,获得线粒体中不能合成和吸收[H]的呼吸缺陷型酵母菌。
筛选呼吸缺陷型酵母菌时可以用TTC显色剂,TTC呈白色,能与O2竞争性结合[H]从而形成红色物质TP,具体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过程①中葡萄糖的能量去向为一部分储存在ATP中,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B.与普通酵母菌相比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用于酒精发酵,可提高酒精的产量C.呼吸缺陷型酵母菌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的场所不只是细胞质基质D.在显微镜下,线粒体被染成红色的为呼吸缺陷型酵母菌2、下表是探究淀粉酶和蔗糖酶对淀粉的水解作用的实验设计及结果:注解:“+”表示有;“-”表示无。
根据实验结果,以下结论错误的是()A.实验自变量是酶的种类B.实验原理之一是淀粉水解之后能产生可溶性还原糖C.该实验不能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进行结果的检测D.该实验中②③均为实验组,且能证明酶具有专一性3、为研究强光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的叶绿体色素进行了纸层析分离,在滤纸条上得到了从上到下Ⅰ、Ⅱ、Ⅲ、Ⅳ条色素带,发现与对照组相比,Ⅰ、Ⅱ明显变宽,Ⅲ、Ⅳ明显变窄,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层析时层析液液面与滤液细线平齐效果最好B.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小是Ⅰ<Ⅱ<Ⅲ<ⅣC.强光下幼苗叶片会比正常光下的更绿D.类胡萝卜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4、下列物质中,能直接为萤火虫发光提供能量的是()A.ATPB.葡萄糖C.脂肪D.蛋白质5、不能同时完成以下两个反应的生物或细胞是()。
A.蓝藻B.硝化细菌C.叶肉细胞D.酵母菌多选题6、下图为某植物细胞内某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实线代表H+的运输路径,虚线代表电子的传递路径。
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生物膜为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B侧为叶绿体基质B.膜A侧的pH低于B侧C.复合物Ⅲ运输H﹢和ATP合成酶运输H﹢的方式分别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D.若图中的O2用18O标记,一段时间后在CO2中能检测到18O7、人的肌肉组织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两种,快肌纤维几乎不含有线粒体,与短跑等剧烈运动有关;慢肌纤维与慢跑等有氧运动有关。
高中生物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单元及答案

高中生物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单元及答案一、选择题1.以下甲、乙两图都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A点B.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D点C.甲图的a、b、c、d四种浓度中c是最适合贮藏的D.甲图中氧浓度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2.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提取色素时,可用丙酮代替无水乙醇B.研磨后使用单层尼龙布过滤研磨液C.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重复划线2-3次D.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防止色素溶解在层析液3.下列有关叶绿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叶绿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与线粒体相同B.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分布在类囊体膜上,酶都分布在基质中C.叶绿体的功能不受细胞核调控D.线粒体产生的CO2被叶绿体利用至少需穿过4层脂双层4.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呼吸,正确的说法是A.无氧呼吸是不需氧的呼吸,因而其底物分解不属于氧化反应B.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C.无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5.如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其中a代表麦芽糖酶B.限制e~f段上升的原因是酶的数量,故整个实验中应设置“麦芽糖酶的量一定”C.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 ℃,f点都将下移D.不能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6.将刚采摘的甜玉米立即放入沸水中片刻,可保持其甜味。
这是因为加热会()A.提高淀粉酶活性B.改变可溶性糖分子结构C.防止玉米粒发芽D.破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7.下图1表示某酶促反应过程,图2表示图1的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物质a的起始浓度为10 mmol/L)。
高中生物_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测试题及答案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一、选择题1.在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加工和分泌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量,该能量直接来自于()A.C6H12O6的分解B.蛋白质的分解C.A TP的水解D.脂肪的分解2.15只同种并同时孵化的体长约15 mm的蝌蚪,随机分成三个组(每组5只),饲养的水、饲料和温度等条件等同。
A组加入甲状腺激素,B组加入甲状腺抑制剂,C组不加入药剂。
饲养10~12 d,定时用坐标纸观测、记录蝌蚪的生长发育变化情况。
本实验中,同等的蝌蚪对象、同等的饲养条件等属于()A.实验变量B.反应变量C.无关变量D.额外变量3.A TP的组成以及ATP的正确简式依次是()A.一个腺苷,三个磷酸基及A-P-P~P B.一个腺苷,三个磷酸基及A-P~P~PC.三个腺苷,一个磷酸基及A-P~P~P D.两个腺苷,两个磷酸基及A~P~P~P4.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正确顺序应该是()A.进行纸层析→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将实验材料研磨B.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在滤纸条上画线→制取滤液→再画线C.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在滤纸条上画线→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D.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进行纸层析5.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
今天我们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A.植物可以更新空气B.蜡烛燃烧所需要的物质来自绿色植物C.绿色植物在烛光下能制造有机物D.绿色植物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6.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CO2的固定和还原需要光反应产生的()A.CO2和[H]B.[H]A TP和酶C.[H]和O2D.ATP和[H]7.细胞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生物化学反应不在细胞质中进行的是()A. 葡萄糖的无氧分解B. 丙酮酸的氧化分解C. 核糖体RNA的合成D. 各种消化酶的合成8.要计算酶反应的速率,以下实验中哪个是最必要的()A.设其他条件最适,改变温度,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B.设其他条件最适,改变反应时间,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C.设其他条件最适,改变酶的浓度,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D.设其他条件最适,改变酶的浓度,观察反应物的量9.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有CO2 放出时,则可判断此过程()A.一定是无氧呼吸B.一定是有氧呼吸C.一定不是酒精发酵D.一定不是乳酸发酵10.贮藏水果和粮食时,充加CO2或抽取空气,能延长贮藏时间,主要作用是()A.促进有氧呼吸B.抑制有氧呼吸C.促进光合作用D.抑制无氧呼吸11.硝化细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形成有机物,需要下列哪种环境条件()A.具有NH3和无O2B.具有HNO3和无O2 C.具有HNO3和O2 D.具有NH3和O212.下列哪种条件下栽培番茄对增产有利()A.日温15℃、夜温26℃B.日温26℃、夜温15℃C.昼夜恒温26℃D.昼夜恒温15℃13.对光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①没有光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②水被光解产生的氧进入葡萄糖③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藏在葡萄糖中④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藏在ATP中⑤反应中不需要酶的参与⑥反应中需要酶的参与A.①②⑥B.①④⑤C.①③⑤D.①④⑥14.藻类和草履虫在光下生活于同一溶液中。
2019秋新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课后习题与探讨答案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本章出思维导图1教材旁栏问题和练习及答案2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问题探讨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L. Spallanzani, 1729—1799 )做了一个巧妙的实验:将肉块放入小巧的金属笼内,然后让鹰把小笼子吞下去。
过一段时间后,他把小笼子取出来,发现笼内的肉块消失了。
讨论:1.为什么要将肉块放在金属笼内?【答案】便于取出实验材料(肉块),排除物理性消化对肉块的影响,确定其是否发生了化学性消化。
2.是什么物质使肉块消失了?【答案】是胃内的化学物质将肉块分解了。
3.怎样才能证明你的推测?【答案】收集胃内的化学物质,看看这些物质在体外是否也能将肉块分解。
一、酶的作用和本质探究与实践1.与1号试管相比,2号试管出现什么不同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什么?【答案】2号试管放出的气泡多。
这一现象说明加热能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提高反应速率。
2.在细胞内,能通过加热来提高反应速率吗?【答案】不能。
3.3号和4号试管未经加热,也有大量气泡产生,这说明什么?【答案】说明FeCl3中的Fe3+和新鲜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都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4.3号试管与4号试管相比,哪支试管中的反应速率快?这说明什么?为什么说酶对于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答案】4号试管的反应速率比3号试管快得多,说明过氧化氢酶比Fe3+的催化效率高得多。
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成千上万种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需要在常温、常压下高效率地进行,只有酶能够满足这样的要求,所以说酶对于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思考•讨论1.巴斯德和李比希的观点各有什么积极意义?各有什么局限性?【答案】巴斯德认为发酵与活细胞有关,是合理的;认为发酵是整个细胞而不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在起作用,是不正确的。
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是合理的;认为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是不正确的。
全国通用2023高中生物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易错题集锦

全国通用2023高中生物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易错题集锦单选题1、ATP可将蛋白质磷酸化,磷酸化的蛋白质会改变形状做功,从而推动细胞内系列反应的进行(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TP推动细胞做功,存在吸能反应与放能反应过程B.磷酸化的蛋白质做功,失去的能量主要用于ATPC.ATP水解与磷酸化的蛋白质做功均属于放能反应D.肌肉在收缩过程中,肌肉中的能量先增加后减少答案:B分析:据图分析,ATP将蛋白质磷酸化,形成ADP和磷酸化的蛋白质,同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当磷酸化的蛋白质上的磷酸集团脱落时会发生性状改变做功,据此分析。
A.ATP推动细胞做功过程中,ATP的水解是放能反应,蛋白质磷酸化过程是吸能反应,因此该过程存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A正确;B.合成ATP的能量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磷酸化的蛋白质做功,失去的能量并不能用于再生ATP,B错误;C.ATP水解是放能反应,磷酸化的蛋白质做功也是放能反应,C正确;D.在肌肉收缩的过程中,ATP先使肌肉中的能量增加,改变现状,这是吸能反应,然后肌肉做功,失去能量,恢复原状,这是放能反应,肌肉收缩过程中,肌肉中的能量先增加后减少,D正确;故选B。
2、种子质量是农业生产的前提和保障。
生产实践中常用TTC法检测种子活力,TTC(无色)进入活细胞后可被[H]还原成TTF(红色)。
大豆充分吸胀后,取种胚浸于0 .5%TTC溶液中,30℃保温一段时间后部分种胚出现红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需要在光下进行B.TTF可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C.TTF生成量与保温时间无关D.不能用红色深浅判断种子活力高低答案:B分析: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H]应是通过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
有氧呼吸强度受温度、氧气浓度影响。
A、大豆种子充分吸水胀大,此时未形成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该反应不需要在光下进行,A错误;B、细胞质基质中可通过细胞呼吸第一阶段产生[H],TTF可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B正确;C、保温时间较长时,较多的TTC进入活细胞,生成较多的红色TTF,C错误;D、相同时间内,种胚出现的红色越深,说明种胚代谢越旺盛,据此可判断种子活力的高低,D错误。
新教材人教版生物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单元(含答案)

新教材人教版生物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单元(含答案)一、选择题1.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B.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C.有光时,植物的根尖细胞能产生ATP的场所有4个D.细胞内储存有大量的ATP用来直接供能2.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吸入的O2的体积与放出CO2体积比为1:2,这是因为A.有1/4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B.有1/3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C.有1/2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D.有2/3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3.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呼吸,正确的说法是A.无氧呼吸是不需氧的呼吸,因而其底物分解不属于氧化反应B.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C.无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4.下列措施中不会提高温室蔬菜产量的是()A.增大O2浓度B.增加CO2浓度C.增强光照强度D.调节室温5.下图表示新鲜菠菜叶中四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及在滤纸条上的分离情况。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B.四种色素均可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C.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甲D.发黄菠菜叶中色素含量显著减少的是甲和乙6.下图表示夏季晴朗的白天某种绿色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变化曲线。
下列对此图描述错.误.的是A.AB之间光合作用强度上升是因为光照强度增强所致B.DE之间光合作用强度下降是因为光照强度减弱所致C.BC和DE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不同D.AB和CD光合作用强度上升原因相同7.下图表示不同CO2浓度下,某植物吸收和释放CO2的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a点,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量B.当光照强度为n时,c点暗反应阶段产生的三碳化合物量小于d点C.b点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D.据图可知,光合作用强度受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的共同影响8.将乳清蛋白、淀粉和适量的水混合装入一容器中,调整pH值至2.0,再加入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保存于37℃的水浴锅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错题重做2012、10、18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是蓝藻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B.光合作用产物中的化学能全部来自ATP C.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D.细胞连续分裂时,伴随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2.下列有关ATP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①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②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③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形成ATP④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不是表示同一物质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④3、ATP是小分子物质,在人体中ATP的总量只有大约0.1 mol。
而人体细胞每天的能量需要水解200~300 mol的ATP,这意味着每个ATP分子每天要被重复利用2000~3000次。
下列有关细胞内ATP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中ATP再生途径只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B.人体细胞中ATP分解是消耗能量的过程C.人体运动时可以通过口服ATP及时补充能量D.人体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4、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含有线粒体但一定含有相关的酶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C.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不是同一物质D.人在寒冷时,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产生ATP的量增加,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5.生命活动中,酶是不可缺少的生物催化剂,以下五种酶的作用对象分别是()①肽酶②解旋酶③纤维素酶④ATP水解酶⑤DNA连接酶A.碱基间氢键、肽键、植物细胞壁、磷酸基团、磷酸基团B.肽键、碱基间氢键、植物细胞壁、高能磷酸键、磷酸二酯键C.肽键、碱基间氢键、原生质层、NADPH、氢键D.R基、脱氧核苷酸、细胞膜、ATP、磷酸基6.(2010年湖北宣昌模拟)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中正确的操作是() A.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为底物B.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为底物C.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将淀粉与淀粉酶两溶液混合后再调控温度D.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CO的释放量比氧气的吸收量大3~4倍,7、经测定,蚕豆种子在发芽的早期,2这说明此时的蚕豆是()。
A.只进行有氧呼吸 B.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占优势C.只进行无氧呼吸 D.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占优势8.右图为一种常见的坐标曲线图,该图示能够表示的生物学含义是 ( )A .萌发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B .细胞代谢中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情况C .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情况D .人红细胞中K +吸收量随O 2浓度变化的情况9、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了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下列关于该菌的细胞呼吸类型和消灭该菌首先要通过的免疫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A .无氧呼吸和体液免疫B .无氧呼吸和细胞免疫C .有氧呼吸和体液免疫D .有氧呼吸和细胞免疫10、右图表示的是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呼吸时O 2的吸收量和CO 2cy 的释放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线段XY=YZ ,则在氧浓度为a 时A .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多B .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C .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多D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相等11.为证实叶绿体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A.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 3稀溶液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 NaHCO 3稀溶液C.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 3稀溶液D.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 3稀溶液12.取某种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圆片,圆片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每组各置于一个密闭装置内,并分别给予a 、b 、c 三种不同强度的光照,其他条件一致。
照光相同时间后,测得各装置内氧气的增加量如右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装置内增加的氧气来自于水B.光照强度为a 时,光合作用停止C.丙组装置内的CO 2含量照光后比照光前低D.该图反映了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13.如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a 点叶肉细胞产生ATP 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B .b 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C .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如图表示该植物处于25℃环境中,则将温度提高到30℃ 时,a 点上移,b 点左移,d点下移D .当植物缺镁时,b 点将向右移14.右图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中能产生ATP 的结构有1、2、5 B .结构1中产生的一分子CO 2扩散出来进入2中被利用,穿过生物膜的层数为4层C.结构3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D.结构2与4中都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色素15、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下表。
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酒精和乳酸B.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C.c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D.d条件下,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16、有一瓶混合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B.氧浓度为d时,只进行有氧呼吸C.氧浓度为c时,有50%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D.a值约为017.下列过程与细胞呼吸原理无关的是()A.生产味精B.摘心增产C.中耕松土D.地窖贮存18.下图为某高等植物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CO2吸收速率的变化曲线(假设其他条件均不变且都是植物生长的适宜条件)。
在此过程中,能正确反应植物呼吸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的是()19.下图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②过程需多种酶参与且需ATP供能B.适宜条件下,③过程在活细胞中都能进行C.⑤过程产生的能量最多D.①③④过程产生的[H]都能与氧结合产生水20.对叶绿体进行成分分析时,发现某部位的磷酸含量较多。
该部位最可能是叶绿体的() A.外膜B.内膜C.基粒D.基质21.(2012·山东烟台高三期末)卡尔文用同位素标记法追踪碳元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运行:在供给小球藻后的60 s内,相隔不同时间取样,杀死细胞并以层析法分析细胞代谢产物。
发现7 s后的代谢产物中有多达12种产物含有放射性,而5 s内的代谢产物大多集中在一种物质上,该物质是()A.五碳化合物B.ATP C.三碳化合物D.葡萄糖22.将叶面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温度适宜且恒定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一定相同B.甲、乙两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都将逐渐下降C.若实验一段时间后,甲叶片所在小室中的CO2浓度较乙低,则甲叶片的呼吸强度一定比乙低D.若实验一段时间后,甲叶片所在小室中的CO2浓度较乙低,则甲固定CO2的能力较乙低23.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
实验结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 °C时该植物不能生长B.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0 °CC.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0 °C的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在30 °C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在10 °C时的2倍24.如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的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生成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1)图中曲线QR区段CO2生成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点的生物学含义是无氧呼吸消失点,由纵轴、CO2生成量和O2吸收量共同围成的面积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原图中绘出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随氧气浓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4)若图中的AB段与BC段的距离等长,说明此时有氧呼吸释放的CO2与无氧呼吸释放的CO2相比________(填“一样多”或“更多”或“更少”),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无氧呼吸的________。
(5)长途运输新鲜蔬菜时,常常向塑料袋中充入氮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氧浓度应调节到________点的对应浓度,更有利于蔬菜的运输,试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氧气浓度增加,无氧呼吸受抑制,此时有氧呼吸程度也较弱(2)P氧浓度逐渐增大的过程中,无氧呼吸生成的CO2总量(3)(所绘曲线应能表现下降趋势,并经过Q、B以及P点在x轴上的投影点)如图(点线)所示。
(4)一样多1/3(5)降低氧浓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R此时有氧呼吸强度较低,同时又抑制了无氧呼吸,蔬菜中的有机物消耗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