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知识总结

合集下载

生物必修一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知识点

生物必修一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知识点

生物必修一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知识点
生物必修一中关于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的知识点包括:
1. ATP的生成和利用:细胞内能量主要以三磷酸腺苷(ATP)的形式储存和传递。

ATP 的生成通过三种途径:磷酸化作用、脱氧核苷酸合成途径和无氧糖酵解。

2. 细胞的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发生在线粒体内,通过氧化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产生能量。

无氧呼吸则发生在细胞质内,产生乳酸或乙醇。

3.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和某些细菌中进行的一种能量转换过程。

它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如葡萄糖)和氧气。

4. 酶的作用:酶是生物体内催化化学反应的蛋白质。

它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

酶还具有特异性,只催化特定的底物。

5. ATP酶与AMP酶:ATP酶是一种酶,它能将ATP分解为ADP和无机磷酸,同时释放能量。

AMP酶则能将ADP进一步分解为AMP和无机磷酸。

6. 发酵过程:发酵是无氧条件下进行的一种能量产生过程,主要通过乳酸发酵或酒精发酵来产生能量。

7. 细胞色素和色素体:细胞色素是细胞内呼吸过程中的电子传递体。

而色素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8. 肌肉收缩和运动:肌肉收缩和运动需要大量的能量供应,其中ATP在肌肉收缩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知识点是生物必修一中关于细胞能量供应和利用的重要内容。

河南省高中生物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总结(重点)超详细

河南省高中生物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总结(重点)超详细

河南省高中生物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总结(重点)超详细单选题1、ATP可将蛋白质磷酸化,磷酸化的蛋白质会改变形状做功,从而推动细胞内系列反应的进行(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TP推动细胞做功,存在吸能反应与放能反应过程B.磷酸化的蛋白质做功,失去的能量主要用于ATPC.ATP水解与磷酸化的蛋白质做功均属于放能反应D.肌肉在收缩过程中,肌肉中的能量先增加后减少答案:B分析:据图分析,ATP将蛋白质磷酸化,形成ADP和磷酸化的蛋白质,同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当磷酸化的蛋白质上的磷酸集团脱落时会发生性状改变做功,据此分析。

A.ATP推动细胞做功过程中,ATP的水解是放能反应,蛋白质磷酸化过程是吸能反应,因此该过程存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A正确;B.合成ATP的能量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磷酸化的蛋白质做功,失去的能量并不能用于再生ATP,B错误;C.ATP水解是放能反应,磷酸化的蛋白质做功也是放能反应,C正确;D.在肌肉收缩的过程中,ATP先使肌肉中的能量增加,改变现状,这是吸能反应,然后肌肉做功,失去能量,恢复原状,这是放能反应,肌肉收缩过程中,肌肉中的能量先增加后减少,D正确;故选B。

2、种子质量是农业生产的前提和保障。

生产实践中常用TTC法检测种子活力,TTC(无色)进入活细胞后可被[H]还原成TTF(红色)。

大豆充分吸胀后,取种胚浸于0 .5%TTC溶液中,30℃保温一段时间后部分种胚出现红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需要在光下进行B.TTF可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C.TTF生成量与保温时间无关D.不能用红色深浅判断种子活力高低答案:B分析: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H]应是通过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

有氧呼吸强度受温度、氧气浓度影响。

A、大豆种子充分吸水胀大,此时未形成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该反应不需要在光下进行,A错误;B、细胞质基质中可通过细胞呼吸第一阶段产生[H],TTF可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B正确;C、保温时间较长时,较多的TTC进入活细胞,生成较多的红色TTF,C错误;D、相同时间内,种胚出现的红色越深,说明种胚代谢越旺盛,据此可判断种子活力的高低,D错误。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V1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V1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V1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细胞是所有生命活动的基本单元,而能量是支撑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细胞能够利用来自外界的能源,并在细胞内部进行多种代谢作用,从而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

本文将重点讨论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过程。

一、能量供应
1.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由细胞内的叶绿体负责的,能够将太阳光转化为可利用的化学能,同时产生氧气和葡萄糖等有机物。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的主要能量来源,几乎所有生物都依赖于其产生的有机物来维持生命活动。

2. 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是指细胞内的线粒体利用有机物分解产生的化学能,并将其转化为可用能的过程。

细胞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糖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在这个过程中,ATP分子作为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来源,被不断地产生出来。

二、能量利用
1. 细胞工作
能量被细胞用来完成各种生物学过程,如细胞分裂、蛋白质合成等。

没有足够的能量供应,细胞将无法维持其正常功能,甚至最终死亡。

2. 热能产生
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产生的副产物包括热量,这些热量被细胞代谢掉,使得细胞能够保持一个稳定的体温。

一些动物会利用这些热能来维持其生命活动,比如暖血动物体内的恒温调节。

3. 储存为脂肪
有时,细胞引入的能量超过了其需要的数量,这些多余的能量将被转化为脂肪储存在细胞内部。

这些脂肪可以作为未来可能需要的能源储备,维持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

结论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在细胞生物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掌握这些过程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现象,也有助于我们设计更有效的生物技术。

高中生物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知识总结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知识总结
三亚四中段丽敏
二、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
四、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曲线)
1、光质:复合光>单色光(蓝紫光>红光>……….. >绿光)
2、光照强度
3、二氧化碳浓度
4、水
5、温度
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1、温度
2、水分
3、二氧化碳浓度
4、氧气浓度
五、能量的转移途径
六、能源物质
七、ATP的名称、简式、来源及其转化
八、同位素追踪法
同位素追踪法:
呼吸作用中各元素的转移途径:
光合作用中各元素的转移途径:
九、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十、色素的提取分离
提取原理:
分离原理:
各种实试剂的作用:
1、无水乙醇
2、碳酸钙
3、层析液
4、二氧化硅
步骤中的注意事项:
1、滤纸减去两角的原因:
2、滤液细线为什么要又细又直
3、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十一、色素带
十二、酶
1、酶的本质
2、酶的高效性
①曲线
②实验验证
2、酶的专一性
③曲线
④实验验证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酶活性:
自变量:
因变量:
无关变量
对照原则
单一变量原则
等量原则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1、温度
2、PH
3、底物浓度
4、酶浓度。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知识总结-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一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知识总结-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一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酶的作用和本质1.细胞代谢(1)场所:活细胞内。

(2)实质:各种化学反应的总称。

(3)意义: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2.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1)实验原理:过氧化氢在水浴加热、FeCl3溶液中的Fe3+和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的作用下加速分解。

(2)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试管步骤相同处理向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过氧化氢溶液不同处理不处理放在90 ℃左右的水浴中加热滴入2滴FeCl3溶液滴入2滴肝脏研磨液现象气泡基本无少较多很多带火星卫生香无复燃有复燃复燃性较强复燃性很强(3)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同无机催化剂相比,催化效率更高。

3.控制变量和对照实验(1)自变量:人为控制的对实验对象进行处理的因素叫作自变量。

(2)因变量:因自变量改变而变化的变量叫作因变量。

(3)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可变因素,叫作无关变量。

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4)对照实验:除作为自变量的因素外,其余因素(无关变量)都保持一致,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的实验叫作对照实验。

对照实验的类型和对照组、实验组的判断:1.空白对照设置两组实验,其中施加实验变量(要研究的因素)处理的为实验组,常态或未施加实验变量(要研究的因素)处理的为对照组。

自变量为实验变量的有无。

一般验证性实验采用空白对照。

2.相互对照设置三组以上的实验,每一组既作为实验组,同时又是其他组的对照。

自变量为实验变量的不同量度(或类别)。

一般“探究××最适(佳)条件”的实验采用相互对照。

3.自身对照实验组、对照组在同一实验对象上进行,即实验处理前的为对照组,处理后的为实验组,自变量为实验变量的处理与否,如“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

4.条件对照增设了与实验变量无关的一组实验。

常结合空白对照进行,具有反证或加强作用。

如“验证甲状腺激素促进幼小动物发育”的实验中:以蝌蚪为实验材料,甲组(实验组)饲喂甲状腺激素;乙组(条件对照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丙组(空白对照组)对蝌蚪不做任何处理。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知识总结

第 5 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 1 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1. 细胞代谢: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 . 统称为细胞代谢。

2. 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3. 酶: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 . 少数是 RNA。

4. 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多样性。

5. 影响酶活性的条件:⑴温度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 . 温度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温度过低 . 酶活性降低 . 温度过高 . 酶活性丧失)⑵PH在最适 PH 下酶的活性最高 .PH 值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PH过高或过低 . 酶活性丧失)6.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⑴ 温度⑵PH⑶ 底物浓度⑷ 酶浓度7. 实验:见课本!第 2 节细胞的能量“通货”—— ATP1.ATP 的水解与合成:ATP水解ATP合成反应类型水解反应合成反应反应催化剂ATP水解酶ATP合成酶反应场所广泛存在于细胞的各个需能部位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基粒能量来源第 2 个高能磷酸键断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量去向直接供生命活动需要储存在 ATP的高能磷酸键中2.ATP 小结:⑴ ATP 全称:三磷酸腺苷⑵结构简式: A—P~P~P(A 代表腺苷 . P 代表磷酸基团 . ~代表高能磷酸键)⑶ATP 与 ADP的相互转化:水解酶ATP ADP + Pi +能量合成酶(物质可逆 . 能量不可逆 . 酶不相同)⑷ 1mol ATP水解释放 30.54 kJ 的能量。

⑸ ATP 的利用: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 能源物质小结:直接能源物质ATP主要能源物质糖类生物体内重要储能物质脂肪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糖原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淀粉能量的最终来源太阳能第 3 节 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1. 有氧呼吸:⑴概念: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 . 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 . 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 . 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释放大量能量 . 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知识点期末复习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知识点期末复习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高一生物必修一复习提纲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相关概念:1、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2、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的许多化学反应。

3、酶: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

4、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二、酶的本质: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少数是RNA。

三、酶的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四、酶的特性:①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

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

温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五、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1、底物浓度2、酶浓度3、pH值:过酸、过碱使酶失活4、温度:高温使酶失活。

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

六、变量和对照实验1、变量: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因素。

2、自变量:人为控制的对实验对象进行处理的因素。

3、因变量:因自变量改变而改变的变量。

4、无关变量:实验中存在的一些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可变因素。

(应保持一致)5、对照实验:除自变量因素外,其余因素(无关变量)都保持一致,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的实验。

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七、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货币”ATP一、ATP的结构简式:ATP是腺苷三磷酸的英文缩写,结构简式:A-P~P~P(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特殊化学键,-代表普通化学键。

)注意:ATP的分子中的特殊化学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ATP被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

这种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水解时,一般是远离腺苷的特殊化学键断裂,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洛阳市高中生物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洛阳市高中生物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洛阳市高中生物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单选题1、将一株质量为20g的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g,其增加的质量来自于A.水、矿质元素和空气B.光、矿质元素和水C.水、矿质元素和土壤D.光、矿质元素和空气答案:A分析: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的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有机物和氧气,场所是叶绿体。

黄瓜幼苗可以吸收水,增加鲜重;也可以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元素,合成相关的化合物。

也可以利用大气中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增加细胞干重。

植物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并没有增加黄瓜幼苗的质量,故黄瓜幼苗在光照下增加的质量来自于水、矿质元素、空气。

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 符合题意。

故选A。

2、甲、乙两图都表示密闭容器中某植物以葡萄糖为底物进行呼吸作用时CO2和O2的含量变化。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图中a氧浓度对应乙图中的A点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8倍C.乙图中C对应氧浓度下最适合储藏植物器官D.甲图中氧浓度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答案:B分析:分析题图:甲图用柱形图表示了呼吸作用中氧气吸收量和二氧化碳释放量之间的关系,氧浓度为a时,细胞只释放CO2不吸收O2,说明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b、c时CO2的释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说明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d时,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乙图用曲线图表示了随氧气浓度的增加呼吸作用的变化,A点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贮藏植物器官应选择CO2产生量最少即细胞呼吸最弱时(图甲中的c点、图乙中的C点)的氧浓度。

A、据分析可知,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只进行无氧呼吸,对应乙图中的A点,A正确;B、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CO2释放量为6 .O2吸收量为2,说明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知识总结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知识总结
1、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催化剂的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作用更显着,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2、
本质: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
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酶、特性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③作用条件温和:适宜的温度,pH,最适温度(pH值)下,酶活性最高,
(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能使蛋白质变性失活,低温使酶
活性降低,但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可以恢复。

)功能:催化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3、ATP:结构简式:A—P~P~P,A表示腺苷,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
全称:三磷酸腺苷,与ADP相互转化:功能: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
4、形成ATP的途径:
①动物、真菌、大多数细菌-----来自细胞呼吸作用有机物分解释放的能量。

②绿色植物-----来自细胞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能产生ATP的部位: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能产生水的部位: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
5、细胞呼吸: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CO
2
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过程。

细胞呼吸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场所反应物产物释放能量产生ATP数量
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葡萄糖丙酮酸、
[H]
少量2ATP
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丙酮酸、
H2O
CO2、[H]少量2ATP
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H]、O2H2O大量34ATP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主要)细胞质基质所


CO
2
,H
2
O,能量(大量)CO
2
,酒精(或乳酸)、能量(少
量)



C
6
H
12
O
6
+6H
2
O+6O
2
−→
−酶6CO
2
+12H
2
O+能量C
6
H
12
O
6
−→
−酶2C
3
H
6
O
3
+能量
C
6
H
12
O
6
−→
−酶2C
2
H
5
OH+2CO
2
+能量


第一阶段:1分子葡萄糖分解为2分子
丙酮酸和少量[H],释放少
量能量(细胞质基质)
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
2
和[H],释放少量能量(线
粒体基质)
第三阶段:[H]和O
2
结合生成水,
大量能量(线粒体内膜)
第一阶段:同有氧呼吸(一)
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催化
作用
下,分解成酒精和
CO
2

转化成乳酸


大量少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ATP
7、细胞呼吸应用:
包扎伤口,选用透气消毒纱布,抑制细菌有氧呼吸
花盆经常松土:促进根部有氧呼吸,吸收无机盐等
酵母菌酿酒:选通气,后密封。

先让酵田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再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稻田定期排水:抑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烂根死亡
提倡慢跑:防止剧烈运动,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破伤风杆菌感染伤口:须及时清洗伤口,以防无氧呼吸
8、光和光合作用
(1)、概念: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
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场所
双层膜
叶绿体基质
基粒多个类囊体(片层)堆叠而成
胡萝卜素(橙黄色)
类胡萝卜素叶黄素(黄色)吸蓝紫光
色素(1/4)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3/4)叶绿素B(黄绿色)吸红橙和蓝紫光
色素提取实验中色素的分布(上----下):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 ,叶绿素b 叶绿体色素分布:类囊体结构薄膜上;
光合作用的酶分布:类囊体结构薄膜上;叶绿体基质中
(3)、 18世纪中期,人们认为只有土壤中水分构建植物,未考虑空气作用 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利实验证实植物生长可以更新空气,未发现光的作用 1779年,荷兰英格豪斯多次实验验证,只有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更新空气,但未知释放该气体的成分。

1785年,明确放出气体为O 2,吸收的是CO 2 1845年,德国梅耶发现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1864年,萨克斯证实光合作用产物除O 2外,还有淀粉
1939年,美国鲁宾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 2来自水。

(4)
条件:一定需要光
光反应阶段 场所:类囊体薄膜, 产物:[H]、O 2 过程:(1)水的光解:H 2O 分解成[H]和O 2; (2)ATP 的形成:ADP+Pi+光能−→−酶
ATP 条件: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 暗反应阶段 场所:叶绿体基质 产物:糖类等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
过程:(1)CO 2的固定:1分子C 5和CO 2结合,生成2分子C 3
(2)C 3的还原:C 3在[H]和ATP 、多种酶作用下,部分还
原成糖类,部分又形成C 5。

联系:光反应阶段与暗反应阶段既区别又紧密联系,是缺一不可的整体,光反应为暗反
应提供[H]和ATP 。

(5)同位素示踪 14
CO2暗反应2C 3暗反应(14CH 2O ) 3
H 2O 光反应[3H]还原(C 3H 2O )
H 218O 光18O 2
9、空气中CO 2浓度,土壤中水分多少,光照长短与强弱,光的成分及温度高低等,都是
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可通过适当延长光照,增加CO 2浓度等提高产量。

10、自养生物:可将CO 2、H 2O 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如绿色植物(光合作
用),硝化细菌(化能合成)
化能合成作用: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

异养生物:不能将CO 2、H 2O 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只能利用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如许多动物、真菌、大多数细菌。

11、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1、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

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

葡萄糖、麦芽糖、果糖是还原糖
2、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 g /mL 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 g /mL 的硫酸铜溶液。

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苏丹Ⅲ染液遇脂肪的颜色反应为橘黄色,苏丹Ⅳ染液遇脂肪的颜色反应为红色。

12、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取绿色叶片中的色素:①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
淡绿色②酒精加入量太多,稀释了色素提取液;
③未加入碳酸钙粉末,叶绿素分子已破坏。

(2、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1)制备滤纸条(2)画滤液细线(3)分离色素。

注意: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到层析液。

用培养皿盖盖上烧杯。



作用


究历
程光
合作用的过
15、*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
*制取细胞膜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因为无核膜和细胞器膜。

16、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在细胞中,许多细胞器都有膜,如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17、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控制中心。

核膜:双层膜,分开核内物质和细胞质
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流和信息交流
细胞核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