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第一章第五节 地球的圈层构造
自然地理学(第一章)

地理科学导论
36
5、地球的运动
地理科学导论
37
5、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自转
地理科学导论
38
5、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的证明(傅科摆)
地理科学导论
39
5、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的速度 地球自转速度分为角速度和线速度。角速度是 地球上某点绕地轴转过的速度,除两极外角速度都 相同。而线速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极点线速度最 小,赤道上线速度最大。并且地球的速度在不断改 变。
地理科学导论 48
7、地球的演化
地球系统演化过程(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天文时代(星云学说) 第二个阶段:地质时代 第三个阶段:生物时代 第四个阶段:人类时代
地理科学导论
49
7、地球的演化
地球系统的演化特征
1、方向性 2、非线性 (1)突变性 (2)累进性 3、节律性 4、稳定性
地理科学导论 50
F1=GMm/a^2 F2=mv^2/a F1=F2 F是太阳对地球的引力;M是太阳质量;m是 地球的质量;a是日地距离;v=29.78m/s。
地理科学导论 16
1、太阳的地理效应
太阳
(3)太阳的体积
a
R
16′
太阳 R= 地球
a×sin16′
地理科学导论 17
1、太阳的地理效应
太阳
地理科学导论
地
球 内 部 圈 层
地理科学导论
28
2、地球的圈层构造
地
球 内 部 圈 层
地理科学导论
29
地
球 的 外 部 圈 层
地理科学导论
30
2、地球的圈层构造
自然地理学电子版

自然地理学绪论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一)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科学。
地理学的“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学的“三层次”——统一、综合、部门地理学的“三重性”——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区域地理学(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地域分异规律。
(三)自然地理学的分科综合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二、自然地理学的任务三、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四、本书的内容和结构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理坐标第五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第六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一、宇宙和天体1.宇宙和天体宇宙宇宙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物质世界,其中包含着无数的天体和极其广阔的空间。
宇宙在空间上无边无际,时间上无始无终。
天体根据天体各自的特点可将其归纳为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等。
度量天体距离的单位。
2.宇宙中的天体系统及其层次天体始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宇宙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之中。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有不同的层次。
星系以上的四级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目前已经观测到,在银河系以外,和银河系同一级别的恒星系统约达10亿个。
因为它们都处于银河系以外所以统称为河外星系或河外星云。
银河系:银河系是比太阳系更高层次的庞大的天体系统。
其中恒星是最主要的成员,数目在1500亿颗以上。
除了恒星之外,还有各种类型的星云以及星际气体与尘埃。
太阳系: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它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
太阳系中,其他的天体都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
地月系: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在地球引力作用下,月球有规律地绕地球运行,构成地月系。
[自然科学]自然地理学讲义一、二章0
![[自然科学]自然地理学讲义一、二章0](https://img.taocdn.com/s3/m/dcbf007c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d6.png)
自然地理授课计划自然地理学讲义第一章绪论§1、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2、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任务及内容本章重点:了解自然地理学内涵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分科(一)地理学地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其研究领域是随着时代和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扩展的。
首先采用地理学(geography)这个词的人,是生于公元前三世纪的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当时的含义是“对地球的描述”(geo一地球,graphein一描述)。
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类已经从地球的描述者变成了改变地球面目的巨大驱动力之一,因此,改善和协调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成为现代地理学关注的核心问题。
概括地讲,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物质系统与人类社会一经济一文化系统在组成、结构、功能、空间特征和时间动态等方面相互作用与相互依存机理的学科体系。
从研究对象上看,地理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或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按照传统的学科体系的最高一级划分,地理学可以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physical geography)研究地球表层物质系统及其要素的组成、结构、功能、空间特征、时间动态,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
由于地球表层物质系统及其组成要素的运动与变化过程主要由自然力量和人化了的自然力量所驱动,受自然规律的支配,所以,自然地理学通常归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
人文地理学(human geography)研究人类社会一经济一文化系统及其要素的组成、结构、功能、空间特征、时间动态和人地关系的原理‘由于社会一经济文化系统及其组成要素的运动和变化过程主要由人为力量所驱动,在很大程度上受人类所创造的社会形态、经济制度、文化传统等发展规律的支配,所以,人文地理学通常归属于人文科学的范畴。
地理学举科体系示意图同时依据地理学的研究层次可将地理学分为三个主要层次:综合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经济地理学、综合人文地理学;部门地理学。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 地球的圈层结构上课课件

约2800
特征
①地壳是一个连续的圈层,是由岩石 组成的坚硬外壳②地壳厚度不均, 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
地幔位于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 间,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是 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地核
约3400 分为内核(固态)和外核(液态) 温度、压力和密度很大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名师课件
英文名称
纵波 横波
固/液/气
快
固
慢
根据地震波特性和地震波传播速度随深度变化图, 完成下列几个问题:
Primary wave Secondary wave
速度km/s
(1)地震波传播速度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几次 明显的变化?
(2)根据这些变化,我们应该将地球划分为 几个圈层?
(3)在某次变化中,横波速度突变为0 ,说 明其下层介质肯定不是何种状态?
上天不易,下地更难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名师课件
从宇宙看地球
提示点1
地球的圈层结构
大陆部分平均33,大洋部分平均7-10千米左右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名师课件
总:平均17千米
上天不易,下地更难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名师课件
从宇宙看地球
大气圈(底部) 岩石圈(上部)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名师课件
上天不易,下地更难
水圈(全部)
从宇宙看地球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上天不易,下地更难
从宇宙看地球
地球的圈层结构
关键点1:内部物质分异(岩石圈)
地
地球形成与演化 关键点2:大气圈及水圈形成
高中地理 人教版必修一.1.4 地球的圈层结构(共21张PPT)

入
地
我们真的无所不能了吗?
汶川地震,是我
们永久的痛,而我 们的“母亲”——地 球每天都会经历大 大小小的震动,这 些震动是怎么来的 呢?
划分依据——地震波 概念: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 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 波叫地震波。 分类:横波(S)和纵波(P)
为什么呢?
内部结构 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分为 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其 中地表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 体外壳是地壳;古登堡面到地 心的部分为地核;地壳与地核 之间的部分为地幔。图中地核 又分为外核和内核两部分。
地壳
①范围:地球表面以下、a_____________以莫上霍的固面体外壳。
②厚度:平均厚度约____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_____千米,海洋
(3)意义: 2.水圈
迅速下降
(1)组成:________、固态水和_________。
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
液态水
气态水
(2)分类: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和生物水.
(3)意义:与人类社会关系密切,尤其是
_______________。
3.生物陆圈地水
(1)组成:广泛分布于__________、大气圈和_________中的
生物世界。
地壳
(2)意义:与地壳(或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共同组成了地球
的生水态系圈统。________是这个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
生物
各部分的概况
圈层 名称
概念
大气 圈
包裹地 球的气
体层
组成
其他
气体及其中 的悬浮物, 主要成分是
氮和氧
①厚度 2000~3000 千米;②地 球生命生存 的基础条件
自然地理学-第1章

10
➢ 行星的概念
行星
➢ 太阳系八大行星
➢ 小行星 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绕太阳运动的众多小天体
美国内华达州亚利桑那陨石坑。这个陨石坑 是5万年前,一颗直径约为30~50米的铁质 流星撞击地面的结果。这颗流星重约50万千 克、速度达到20千米/秒,爆炸力相当于 2000万千克梯恩梯(TNT),超过美国轰炸日 本广岛那颗原子弹的一千倍。爆炸在地面上 产生了一个直径约1245米,平均深度达180 米的大坑
2023/4/30
38
纬线
2023/4/30
几条重要的纬线
39
第四节 地理坐标
2 经线与经度
经线圈:通过地轴的平面,与地球表面相交而形成的圆。 特征:1、任意两条经线长度相等,与纬线相垂直。
2、经线指示南北的方向性。 本初子午线: 1884年经过国际协议,确定穿过伦敦当时 的格林威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经线,或称本初子午线。 本初经线是经度为零度的经线。 由此向东向西各180°,称为东经和西经,东经和西经 180°是重合的,通常叫做180°经线, 经度的确定:该地所在精度与本初经线之间的角距(面 面角)。沿着纬线进行测量。 经纬网:经线和纬线构成。
2023/4/30
19
天体组合
天体
星系
星系群
总星系 星系团
2023/4/30
20
二、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
✓ 地心论 ✓ 日心说 ✓ 现代观点
✓ 与其他天体的物质能量交换
2023/4/30
21
第二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形状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地形球状的的大地小理及意其义地: 理天意地义
圆方
不同纬度具有不同的太如阳如高度
2023/4/30
自然地理学-第一章 第五节 地球的圈层

(3) 电荷
(4) 大气运动
大 气 圈 分 层
散逸层
暖层
中间层
平流层
对流层
(1)、对 流 层
厚度:平均11-13km,赤道17-18km,两极8-9km 质量:约占大气圈质量的75%
气温:由下向上是降温的,大气降温率是6.50C/km,对流 层顶约-830C
大气运动:强烈的对流 成分: N2、O2、H2O、CO2等,含尘埃
是地球物质向宇宙空间扩散的部位。
外大气层 热层
中间层
平流层
对流层
2、大气圈的物质组成
• 大气圈的总质量: 51018 kg(5万万亿吨) • 大气密度: 1.23 10-3 g/cm3 ( 海平面、15 o C )
主要成分
按体积计算
氮,78.09% 氧,20.94%
按质量计算
氮,75.51%
体波(在物体内部传播)
纵波 纵波的速度快总是领先,又称P波
横波 横波滞后,又称
S波
面波(在介质表面传播,其特点与横波近似)
对固体地球表面的破坏最强
各种弹性波的传播速度不同
S波(横波)
地 震 波
P波 (纵波)
的 传 播
P波传播速度最
S波次之;
表面波最慢。
如果记录表明地球的某个部位S波不 能通过,说明这里的物质不是固体。因 为S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 P波传播时只引起物质疏密的变化, 不要求物质具有固定的内部结构,因此 在气、液或固态物质中都可以传播。
氧,23.15% 氩,1.28%
氩,0.93%
其他,0.04%
其他,0.06%
蓝色的天空
这是由于大气中的一些非常细小物质
成分,如气体、粉尘等,它们的直径较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地球的圈层 结构课 件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地球的圈层 结构课 件
地壳
地幔
地核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地球的圈层 结构课 件
3、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The inner layer structure of the earth
• 以这两个界面为界,地球 内部被划分为三个圈层
地壳(Crust)
地壳(Crust)
地幔(Mantle)
地核(E-Core)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地球的圈层 结构课 件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地球的圈层 结构课 件
3、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壳 The inner layer structure of the earth
(1)地壳(Crust)
• 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由固体岩石组 成的坚硬外壳,位于莫霍界面以外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地球的圈层 结构课 件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地球的圈层 结构课 件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2、不连续面
不连续面
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 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波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地球的圈层 结构课 件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地球的圈层 结构课 件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地球的圈层 结构课 件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附近,地震波的波速发生突然变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速度增大
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横波完全消失
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
莫霍界面: 说明物质组成和物质密度发生了变化; 古登堡界面: 说明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 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可将地球内部划分出若干个圈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