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A与过关)江苏省2013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要点梳理 第7课时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人民版

合集下载

江苏省2013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考点击破+真题体验+冲A行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堂演练

江苏省2013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考点击破+真题体验+冲A行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堂演练

第19课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1) 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对欧洲社会和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造纸术、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某某改革。

(2) 火药在欧洲的应用和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

(3) 指南针的使用,使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西方用殖民征服的方式开始将世界联结成一个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整体。

西欧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整个世界在其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

2. 古代中国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变革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孔子编订整理《诗经》作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

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恢弘气势的时代。

唐朝的繁盛与科举制度的最终形成,促成了唐诗的繁荣;唐朝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形成,使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与资本主义萌芽,使得反封建的小说、戏剧走向繁盛。

1. 不能说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只能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汉字。

2. 对秦朝“书同文”而言,政治上的统一既是其原因,也是其结果。

3. 中国“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

4.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不只是长篇小说,也有唐代的传奇小说、宋代的话本小说,还有短篇小说。

5. 明清时期我国科技继续发展,而西方文艺复兴后科技也在迅速发展,但两者并不等同,我国明清时期的科技属于传统科技,而西方的是近代科技。

6.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我国古代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不能说明其作用不大,只能说明任何重大科技发明创造,只有在它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发挥着改造社会的巨大作用。

【例1】(2012·某某学测)右图是某博物馆珍藏的文物拓片。

作为一则反映时代印记的史料,这件文物可以直接说明( )A. 秦汉书法和篆刻的艺术共融B. 魏晋草书与行书的衍生创新C. 隋唐草书的抒情写意D. 宋元行书的勾连放纵【例2】(2010·某某学测)李约瑟对古代中国科技作出这样的评价:“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确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

2013届高三考前百天必修一试题精选预测卷(解析版):专题7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专题训练

2013届高三考前百天必修一试题精选预测卷(解析版):专题7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专题训练

世纪金榜2013届高三考前百天新课标历史必修一试题精选预测卷(解析版):专题7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此规定表明帝国议会A.代表人民监督政府B.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C.依照直接民主原则产生D.其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2.法国经过80多年的反复斗争,才最终确立共和政体。

把这一结果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固定下来的是()A.第二共和国宪法B.第三共和国宪法C.第四共和国宪法D.第五共和国宪法3.(2012年3月烟台诊断)《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

”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A.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D.工业资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4.(2011年4月嘉兴二模17题)1688年英国的“光荣革命”一直为西方的政治家和史学家所津津乐道。

这次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被称之为“革命”,从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主要是因为它( )A.推翻了英国的君主统治B.改变了国王的权力来源C.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D.保证了工业革命的进行5.(同安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30题)下列关于首相、议会地位的表述,符合德意志帝国的是A.首相由皇帝任命,对议会负责 B.议会无权监督政府和首相C.首相由普选产生,对议会负责 D.议会掌握立法权,监督政府6.历史学家乔•科尔顿写道:“这场战争前后持续了四年,其中有好些像拿破仑时代一样的大规模战斗,这是除了中国1853—1864年的太平天国起义之外,在19世纪发生的最惨烈的战争。

”此战争应该是()A.普法战争B.印度民族大起义C.美国内战D.马赫迪民族大起义7.(2011年1月黑龙江“五校联谊”高一期末14题)《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是()A.议会共和制国家B.君主立宪制国家C.总统共和制国家 D.君主专制的国家8.(2011年3月山东省潍坊三县质检3题)某校邀请一学者做报告,报告主题如图海报。

江苏省2013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考点击破+真题体验+冲A行动)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堂

江苏省2013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考点击破+真题体验+冲A行动)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堂

第10课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 古代中国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与小农经济的关系它们的特征相同——自给自足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但小农经济只是自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对“重农抑商”政策的理解、认识首先它有积极、消极两方面作用。

“重农抑商”政策是为了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它的积极作用在于统治者重视农业,有利于发展农业、安定人心。

但是,明清时期的抑商政策,不仅阻碍工商业发展,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而且强化了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

“重农抑商”政策,虽然不能完全遏制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它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

其次,它并不是每一个历史时期、每一个人物都认同的经济观点,如唐朝注重发展对外贸易、明清交替之际的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等,当然这些是支流。

3. 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即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的出现。

不能把它与近代以来出现资本主义经济画等号。

1. 夏、商、周时期的商业由官府垄断;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大主要经营形态指官营、私营、家庭和田庄手工业。

2.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而不是唯一模式。

3. 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具有土地所有形式由公有向私有过渡的特征。

4. 春秋时期私田不是归国王所有,而是归私田主人控制,因为税制改革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权。

5. 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它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

6. 西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生产,是由官府垄断,即所谓的工商食官。

7.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不是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而是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

“闭关政策”与“重农抑商”政策都是封建专制制度的衍生物。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但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就全国而言,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

江苏省2013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考点击破+真题体验+冲A行动)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堂演练 人民

江苏省2013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考点击破+真题体验+冲A行动)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堂演练 人民

第5课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 全面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 目的:为了与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 提出: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先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 意义: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2. 建国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但在不同时期其内容和侧重点有所变化。

(1) 建国初期,“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拒绝承认新中国,对中国进行封锁、禁运、包围,在两大阵营之中,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2)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被称为“一大片”。

原因:中美仍处于敌对的紧X状态,中苏关系恶化。

(3)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获得了重大突破与转机。

主要外交成就表现在中国重返联合国,实现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原因: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4) 20世纪80年代,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原因: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增强,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1. “一边倒”与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两者并不矛盾,它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具体体现。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表明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而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下的实践活动。

3. 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的会议,而不是不结盟会议。

4.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是中美关系的缓和,而不是中华人民某某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5. 《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成为两国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不是实现了正常化。

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学案第三单元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学案第三单元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必修一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学习目标】了解英国“光荣革命”;理解《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了解1832年英国议会的选举改革;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理解美国联邦制认识美国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制约与平衡”;了解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了解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理解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及其表现形式【学习活动】1、背诵英国君主立宪制,时间4分钟。

并且回答问题1、21.1了解英国“光荣革命”: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玛丽和威廉承袭英国王位,这次不流血的政变,历史上称为“光荣革命”。

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1.2 理解《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权利法案》:1689年,内容: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

意义: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地位,君主立宪制确立。

(2)责任制内阁的形成①形成:1721年,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沃尔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

②内阁产生:议会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首相提名内阁成员,组成责任制内阁。

内阁对议会负责。

议会通过不信任案,内阁垮台。

成员集体负责,大政方针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

首相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1.3了解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1)原因: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更多的政治权利。

(2)内容: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

(3)影响:工业资产阶级增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1.4 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

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国王代表国家,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

问题1:认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写出四者之间的关系首相监督内阁,控制行政问题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工业革命前的英国)告别了内战、流血和专制,可仍未被工业社会浸淫。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7课知识点及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7课知识点及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7课知识点及练习题高中历史必修一第7课知识点:全面认识和理解英国的君主立宪制1.特点(1)以责任制内阁为核心;(2)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

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3)首相是最高行政首脑,即政府首脑;(4)内阁对议会负责,由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内阁及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5)以代议制为基础,议会掌握国家主权;(6)实行分权原则。

2.作用:(1)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2)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使英国走上政治民主化的道路,避免了专制独裁统治(3)不同利益集团通过议会和平斗争,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冲突,保障了政治稳定(4)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树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模式(对欧美有深远影响)。

3.内容:(1)国王:①产生:世袭、终身;②地位: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也是英联邦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不仅临朝不理政,而且游离于党派纷争之外。

(2)议会:①产生: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②地位:国家权力中心,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止专制独裁。

(3)首相:①产生:国王任命在议会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②职能: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

(4)内阁:①产生:由首相提名,经国王任命而组成;②地位:对议会负责。

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要与首相共进退。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7课练习题: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前,议会和国王的关系表明( )A.英国不是一个君主专制国家B.议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王权C.议会拥有完整的立法权力D.议会实际上是英国最高权力机关2.英国流传一句话,“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事情”,这句话出现在( )A.英国颁布《大宪章》之后B.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C.1688年光荣革命后D.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后3.光荣革命后,在英国承担实际行政职责的机关是( )A.议会B.英王C.内阁D.首相4.“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

高一历史第七课知识点概括

高一历史第七课知识点概括

高一历史第七课知识点概括学生初上高中后,对当前高考改革形势一无所知,在学习方法上,视机械背诵为法宝,不愿认真听讲,缺乏积极的思维习惯,认识不到训练的意义,不做平时积累、循序渐进的打算。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一历史第七课知识点概括,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一历史第七课知识点概括1一、北美独立战争的背景——①英属北美殖民地经济发展较快,成为经济发展主流,各殖民地间经济往来日益密切,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

②在长期的交流、融合中,英语成为共同的语言,产生了共同的文化,在此基础上,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③18世纪上半期,启蒙_的传播使民族民主意识日趋增强(富兰克林和杰斐逊)。

④英国的殖民统治、束缚了北美殖民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矛盾)。

二、波士顿倾茶事件(导火线1773.12)——①为了反抗英国殖民_的统治,殖民地人民展开了积极的斗争。

②1773年12月的一个夜晚,一群波士顿人登上一艘来倾销茶叶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商船,把茶叶倒入大海,这就是“波士顿倾茶事件”。

③英国政府采取高压手段进行压制,激起北美人民更强烈的反对。

④1774年,各地代表齐集费城,召开了第一届大陆会议。

商讨对付英国的办法。

三、独立战争——①、1775年春英军与北美民兵在来克星顿交火,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②、1775年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把民兵整编为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

第二届大陆会议成为政权机构。

③、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英属北美殖民地正式宣布独立(美国独立日)。

④、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是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⑤、法国、荷兰、西班牙参加对英作战,1781年10月北美英军在约克镇投降,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四、美国政体的确立——(1)背景:北美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建立了大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联合政权。

资产阶级与种植园主决心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以便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经过制宪会议的讨论。

通过了1787年宪法。

高一历史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精品PPT课件

高一历史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精品PPT课件
– ⑤体现和维护了独立战争的重大成就,使政府建立 在民主原则的基础上,带来美国长期稳定。
• 局限性:没有反映人民群众利益的《权利法 案》。后作为修正案补充进宪法。承认黑人奴 隶制和黑奴贸易,留下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 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
16
重难突破:
•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的意义:
23
重难突破:
• 英国君主立宪制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 同: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 物,都是以法律形式确立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国 家元首都是君主,实行世袭制并任期终身。
– 异:
• (1)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不掌握实权;德意 志皇帝掌握国家最高权力,拥有实权,具有专制主义色 彩。
会原因
37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欧美资产阶级代 议制的确立和发

1
单元综述:
•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概念:
–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 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 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代议制 最早产生于英国。由于这种制度代表了 人类在政治民主领域所取得的巨大进步, 所以被欧美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效法。
2
•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7课时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 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和“光荣革命”(必修1 P118)
(1) ________年,英国爆发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议会最终获得胜利,国王查
理一世被押上断头台。
(2) 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玛丽和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这次
不流血的政变,历史上称为“____________”。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此后,英国
逐渐建立起________________。
2. 了解《权利法案》(必修1 P119)
(1) 前提:1688年,光荣革命确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
(2) 颁布: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3) 内容:限制国王权力,保证议会的____________、财政权等权力。
(4) 影响;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使国王逐渐处于“______________”的地
位,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3. 了解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必修1 P119)
(1) 形成:18世纪前期,责任内阁制度形成,第一任首相是__________________。
(2) 建立:议会下院大选→________多数党领袖为首相→首相提名内阁成员。
(3) 特点:内阁对____________负责,首相掌握行政权。阁员与首相共进退。
4. 了解1832年英国议会的选举改革(必修1 P120)
(1) 原因:工业革命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力量壮大。
(2) 影响:工业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5. 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必修1 P119~120)
(1) 概念: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用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政治制度。
(2) 特征:
① 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处于“________________”的地位。
② 国家权力的中心在______________,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③ 首相是政府首脑,对____________负责。
6. 理解美国1787年宪法(必修1 P123~124)
(1) 内容:① 规定美国是__________国家,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② 把国家权
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体现行政、立法、司法的“____________”的原则。③ 实
行总统制,肯定了资产阶级____________政体。
(2) 评价:① 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② 强
调加强国家权力,又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③ 存在不足:允许南方的奴隶制存在,不
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一样的权利等。
7. 了解美国联邦制及其国家权力结构(必修1 P125)
(1) 联邦制:美国1787年宪法
① 规定美国国会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行使________权。
② 规定总统(元首、军、政首脑,4年一届)行使________权。产生办法:选民间接选
出。
③ 规定美国联邦法院行使最高的________权。
(2) 美国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美国
联邦

建立 1789年,第一届联邦政府成立
国家 (联邦) 使用全国的宪法和法律,联邦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在全国范围
内行使主要国家权力(外交、国防、货币和外贸)
2

权力结构 州 各州在不违背__________________的前提下,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州政府有一定自主权
作用 既避免了中央集权的弊端,又可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8. 理解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特点(必修1 P123)
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总统既是国家____________,又是政府____________,还是国家
武装力量的总司令;行政权集于总统,总统决定对内对外政策,拥有极广泛的权力。但总统
任命官职权和对外缔约必须得到____________批准方可生效,总统一旦违宪,将受到国会制
裁直到弹劾。
9. 了解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必修1 P129) 1875年通过
(1) 内容:① 立法权属于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的议会。② 行政权由
__________掌握,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
(2) 意义: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10. 了解德国统一(必修1 P130)
(1) 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 方式:在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________________,完成了德国的统一
大业。
11. 了解《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必修1 P130) 1871年通过
(1) 内容:① __________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的元首和军队统帅。皇帝有权任免官
员(包括宰相)、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等。② __________是政府首脑,主持内阁
工作。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③ __________是立法结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
组成,但权力很小。
(2) 评价:确立了__________政体;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是很不彻底的代议制。
3

第7课时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 1640 光荣革命 君主立宪制 2. 立法权 统而不治 3. 沃尔波尔 下院 议会
4. 工业资产阶级 5. 统而不治 议会 议会
6. 联邦制 分权与制衡 民主共和 7. 参议院 众议院 立法 行政 司法 联邦
宪法和法律 8. 元首 首脑 参议院 9. 参议院 众议院 总统 10. 王朝战争 11.
皇帝 首相 议会 君主立宪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