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合集下载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方案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方案篇1一、教材简析: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编写,这册教材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的逐步形成,把知识与才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开展融为一体,全面表达课程目的。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详细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加深学习内容,逐步开放学生学习的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地多样化地学习。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共22课,从知识体系上可以分为四个局部。

第一单元讲生活中的食物,本单元选择学生生活经历圈中的”食物”中相关的问题研究,引导学生将常见的食物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与食物的营养以及食物的消化等相关的科学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科学安康的饮食观;第二单元讲饮用水,整个单元均以饮用水为主线,以家庭生活经历为切入点,展开教学过程.在这条主线内,有关热现象、热传递、物质的溶解、水与生命的关系等探究内容相融其中;第三单元讲身边的玩具,本单元从学生玩玩具入手,让学生把搜集到的玩具都带来,形成玩具大集合,高快乐兴地、充分地、人人参与玩玩具,并在玩的过程中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第四单元家养小动物,本单元选择了常见的鸡、鸭、猫、兔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小动物进展有目的、有方案的观察和研究,进而认识鸟类和哺乳动物,初步理解认识动物的根本方法和内容,培养学生观察、比拟、描绘、概括的才能,体会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规律。

重点: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实验才能,归纳概括才能,动手才能。

难点:学生科学素养的逐步形成。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1、德育:(1)教育学生学好科学课,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效劳。

(2)培养学生爱大自然,爱家乡,爱劳动,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2、知识:通过本学期的教学使学生理解生活中的食物;饮用水;身边的玩具;家养小动物等。

3、才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实验才能,归纳概括才能,动手才能。

鄂教版人教版新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方案

鄂教版人教版新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方案

鄂教版人教版新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方案一、教材概述本教材为鄂教版人教版新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该教材分为八个单元,包括大自然和我们、光、电、力、水、气体、声音和广播、风、台风。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科学常识水平。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大自然和我们:通过图片和故事,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的基本事物。

- 教学方法:观察、讲解、讨论。

2. 光:教学内容包括光的来源和性质,并进行简单的光的实验。

- 教学方法:实验、讲解、练、游戏。

3. 电:教学内容包括电的来源和使用,并进行简单的电路实验。

- 教学方法:实验、讲解、练、游戏。

4. 力:教学内容包括力的作用和测量,并进行简单的力的实验。

- 教学方法:实验、讲解、练、游戏。

5. 水:教学内容包括水的来源和性质,并进行简单的水的实验。

- 教学方法:实验、讲解、练、游戏。

6. 气体:教学内容包括气体的来源和性质,并进行简单的气体实验。

- 教学方法:实验、讲解、练、游戏。

7. 声音和广播:教学内容包括声音的传播和广播的原理,并进行简单的声音实验。

- 教学方法:实验、讲解、练、游戏。

8. 风和台风:教学内容包括风的产生和台风的形成,并进行简单的风的实验。

- 教学方法:实验、讲解、练、游戏。

四、教学评价和反馈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研究动态、听取学生的发言、纠正学生的错误来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2. 教师定期进行小测验和复,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教师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提供及时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鄂教版人教版新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实验器材:各种实验器材和实验道具。

六、教学时间安排本教学方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可灵活安排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以确保教学质量。

人教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食物的消化 (教案)

人教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食物的消化 (教案)

1.3《食物的消化》教案设计课题食物的消化单元第一单元学科科学年级三年级核心素养目标科学观念:(1)知道人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胃、肝、小肠、大肠等。

(2)知道食物在人体内主要消化过程。

科学思维: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科学实践:(1)对照示意图认识人体消化器官,知道食物在人体内主要消化过程。

(2)查阅资料了解消化器官作用。

责任态度:树立保护口腔卫生意识。

重点食物在人体内的主要消化过程。

难点食物在人体内是怎么消化的。

教学准备一、引入聚焦1.故事:300多年前,在意大利有个教授叫做桑克陶瑞斯,他曾做了一个很奇特、然而又是十分“舒服”的实验:把一支椅子挂在一杆巨大的秤上,自己整天坐在椅上,不时地记录下自己的体重。

他发现:坐的时间愈久,他的体重愈轻。

当他吃了顿饭,体重又增加了。

但是,再坐一会儿,体重又渐渐轻了。

吃下去的东西去哪里了呢?推测:吃下去的食物是被消化了2.提出问题:谁能说说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哪些?3.出示初识人体消化器官模型,让学生指出消化器官4.思考:食物到底在身体里面是怎么消化的呢?我们今天来请馒头向导帮助我们来实践!5.揭示板书:食物的消化二、科学探索研究食物在口腔里的表现1.实验准备:馒头、小镜子实验要求:(1)先观察食物被吃之前的状态(2)对着镜子咀嚼5次,观察食物的变化(3)咀嚼15次后,用镜子观察食物的变化(4)小组讨论,完成实验记录单中的表一时间:3分钟2.观察食物在口腔内的变化3.体会馒头在嘴里发生的变化(1)预设:牙齿甜甜的舌头(2)观看视频:咀嚼过的馒头有什么变化?(3)比较在未咀嚼的馒头(左)和咀嚼过的馒头(右)上滴碘酒(4)咀嚼过的馒头有什么变化?咀嚼馒头有甜味,是因为有糖分的缘故。

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它能使淀粉发生变化。

(5)食物从口腔进入身体,又去哪儿了?观察特点→推测作用→进行拼摆口腔是消化道的入口,里面有牙齿、舌和唾液腺分泌的唾液。

食道是一个薄壁肌肉管道,连接着咽和胃,食道有规律地收缩和松弛能够推动食物。

人教版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三单元第1课《手电筒的秘密》教案

人教版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三单元第1课《手电筒的秘密》教案
6. 鼓励学生进行科学写作和表达,例如撰写实验报告、科学小论文等,提高学生的科学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7.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阅读和欣赏,例如阅读科学杂志、科普书籍,观看科普视频等,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和知识面。
8. 鼓励学生参加科学俱乐部或科学竞赛,与其他对科学有兴趣的学生交流和分享,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竞争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手电筒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手电筒的制作技能。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手电筒的制作步骤和电路原理,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 电流流动:电池产生电流,通过电路连接线流经灯泡。
- 灯泡发光:电流流经灯泡,灯泡内的灯丝发热发光,照亮周围环境。
④电路的基本原理
- 电路组成:电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等组成。
- 电流流动:电流从电源流出,通过导线流经用电器,回到电源。
- 电路控制:通过开关控制电流的流动,实现电路的开启和关闭。
⑤手电筒的创新设计与应用
课后的拓展应用环节,我布置了适量的课后作业,并提供了一些拓展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学生们在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拓宽知识视野。但也有部分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这让我认识到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人教版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三单元第3课《电路出了什么故障》教案

人教版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三单元第3课《电路出了什么故障》教案
-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找出电路中的故障点。
解决办法:
- 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示,直观地向学生讲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电路的构成。
- 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电路中的故障点,从而加深对电路故障的认识。
2. 难点:
- 学生能够分析电路故障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
-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电路问题。
7. 提高沟通表达和交流能力: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8. 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积极完成课后作业,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同时,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电路故障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电路故障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电路故障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电路故障的现象。
简短介绍电路故障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电路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最后,我在课堂小结环节,强调了电路的重要性和意义,并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电路知识。我发现这个环节对于学生的复习和巩固学习内容非常有帮助,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保持这个环节。
八、课后作业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我为学生布置了以下课后作业:
1. 请用文字描述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答案: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的,它们共同作用,使得电流得以流动。
十.课堂
1. 提问:在课堂上,我会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电路基本概念和组成的理解程度。例如,我会问学生:“电路由哪些部分组成?它们各自的作用是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我可以了解他们对电路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食物的色香味教学目标1、观察认识食物的色香味,并通过活动认识感觉器官子观察物体中的作用。

2、认识人体的感觉器官,如眼、耳、鼻舌、皮肤等。

3、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物体的不同特征,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观察结果。

4、在观察研究中愿意与他人合作。

教学准备1、米饭、面包、包子、馒头、各种水果等等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食物、2、其他物品:鲜花,玩具,乒乓球,冰棒、复读机、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课件出示:一满桌丰盛色香味俱全的饭菜,让学生观看。

问:面对这样一满桌丰盛的饭菜,你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自由的回答,然后共同个归纳:色香味俱全的食物能够引起我们的食欲,“色香味”中的“色”是指食物的不同颜色,“香”是指食物发出的气味,“味”是指食物各种各样不同的味道。

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并描述食物的色香味、(1)、分小组观察所准备的食物每个小组一张观察表格,讲解怎样看懂表格,和如何填写表格,并将观察到的填写在表格中,(2)、集体交流观察到的食物特点,教师进行板书。

(3)、引导学生从观察的现象中去归纳通过眼睛看,知道了食物的颜色,通过鼻子闻,知道了食物的不同气味,通过用舌头尝,知道了食物的味道……、、三、引导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对其他物体进行综合观察1、我们除了用眼睛、鼻子、嘴巴观察问题以为,还可以用哪些器官和方式来观察物体?分组实验:每个小组分给不同的鲜花、玩具、冰棒、乒乓球、复读机、水果等材料研究,要求:用多种方法观察这些物体2、观察,然后进行交流3、引导学生进行描述,观察物体还要用到听觉器官耳朵,触觉器官皮肤、如:观察复读机除了用眼睛看,还要用手摸,用耳朵听等等方法来辨别四、归纳总结1、说说我们今天观察物体要用到那些器官?这些器官能认识到物体的哪些特征?2、归纳这些器官的作用:视觉器官(眼睛)看到物体的外形、颜色、大小等听觉器官(耳朵)听到物体发出的声音,辨别声音的高低、强弱等嗅觉器官(鼻子)闻到物体发出的不同气味、味觉器官(舌头)尝到物体不同的味道、触觉器官(皮肤)感受到物体的冷热,现状,光滑粗糙。

三年级科学教案-湖北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与生命-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三年级科学教案-湖北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与生命-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水与生命》教学设计古城子二校崔丽红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到“人、动物、植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

2、探究“水到哪里去了”,引导学生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

3、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能做到节约用水。

重点难点:1、学生认识到“人、动物、植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

2、通过实验探究“水到哪里去了”教学准备:课件1、干旱的土地和枯黄的庄稼等图片。

2、收集的文字资料等。

3、盘子、西红柿、青菜、西瓜(分组),一盆植物教学过程:一、小诗导入,猜谜揭题。

师:同学们,老师送大家一首小诗,认真听。

(课件图片)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因为有你,地球变得美丽。

同学们,诗中赞美的是谁呀(水)你是怎么猜到的(生答)总结:对了,假如没有水,鱼儿不能生存,小草就会枯死,整个地球就会变得一片死寂,所以水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水与生命。

课件板书:水与生命二、通过观察与讨论,初步感受“人、动物、植物的生存离不开水”1、师:同学们,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几张跟水有关的照片,请注意观察。

(课件出示几幅“水与生命”的照片)师:你看到了什么看图说文学生讨论回答:1)、动物要喝水2)、植物喝足够的水,才会绿油油。

3、胎儿在母体里靠水分补充营养,发育。

4)河水清清,周围的绿植才会郁郁葱葱。

5、土地干旱,禾苗旱死6)、庄家缺水颗粒不收7、动物因缺水渴死2、师:讲的真好,人、动物、植物是地球上有生命的物体,它们的生存离不开水。

3、师:现在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把动植物和人类离不开水的事例互相交流一下学生讨论后汇报4、师小结:无论动物、植物还是人类,离开水都无法生存。

师小结:水是生命之源(出示课件)三、探究“水到哪里去了”,深入体会生命离不开水一、)师:水与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关系密切。

他们怎样喝水(生:植物是直接喝水来补充水分师根据回答画出一条箭头)那动物呢(生:动物可以直接喝水,还可以通过吃植物间接来补充水分。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设计一日食谱》课件PPT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设计一日食谱》课件PPT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设计一日食谱》课件PPT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食物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2.了解不同营养素对身体的作用;3.学会设计一日食谱,合理搭配食物,保证营养均衡;4.培养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二、教学准备1.教材《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2.课件PPT;3.食物图片、板书工具和书写工具;4.教学辅助资料:营养知识卡片、营养金字塔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使用课件PPT展示各类食物的图片,带入探索食物对人体健康的话题。

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导入知识在导入环节,教师可通过简单的生活例子,解释食物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并展示营养知识卡片,让学生了解各种营养素对身体的作用。

3. 学习搭配食物利用课件PPT和板书,介绍各类食物包含的营养素,并说明各种营养素对身体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会搭配食物,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入。

4. 设计一日食谱带领学生分组,设计一日食谱。

要求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合理搭配食物,确保各种营养素的摄入,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口味偏好。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食谱设计的参考原则,如:•每日食用五谷类食物,如米饭、面条等;•适量食用蔬菜和水果,丰富维生素的摄入;•适量食用奶类、肉类和蛋类,补充蛋白质;•控制食用油、盐和糖的摄入量;•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5. 学生展示和评价各小组展示设计的一日食谱,并进行评价。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是否合理搭配了不同食物,以及是否考虑到了各种营养素的摄入。

6. 知识总结通过课堂小结,复习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并重点强调食品安全意识的培养。

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设计一日食谱,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设计成果。

四、教学反思为了更好地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的环节,如小组合作讨论和互动游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口味偏好,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需求,设计一个符合实际的食谱。

并加强食品安全和营养知识的宣传和培养,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生活中的食物2、食物的色香味教学目标1. 观察认识食物的色香味,并通过活动认识感觉器官子观察物体中的作用。

2. 认识人体的感觉器官,如眼、耳、鼻舌、皮肤等。

3. 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物体的不同特征,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观察结果。

4. 在观察研究中愿意与他人合作。

教学准备1、米饭、面包、包子、馒头、各种水果等等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食物、2、其他物品:鲜花,玩具,乒乓球,冰棒、复读机、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课件出示:一满桌丰盛色香味俱全的饭菜,让学生观看。

问:面对这样一满桌丰盛的饭菜,你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自由的回答,然后共同个归纳:色香味俱全的食物能够引起我们的食欲,“色香味”中的“色”是指食物的不同颜色,“香”是指食物发出的气味,“味”是指食物各种各样不同的味道。

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并描述食物的色香味、(1)、分小组观察所准备的食物每个小组一张观察表格,讲解怎样看懂表格,和如何填写表格,并将观察到的填写在表格中,(2)、集体交流观察到的食物特点,教师进行板书。

(3)、引导学生从观察的现象中去归纳通过眼睛看,知道了食物的颜色,通过鼻子闻,知道了食物的不同气味,通过用舌头尝,知道了食物的味道……..三、引导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对其他物体进行综合观察1、我们除了用眼睛、鼻子、嘴巴观察问题以为,还可以用哪些器官和方式来观察物体?分组实验:每个小组分给不同的鲜花、玩具、冰棒、乒乓球、复读机、水果等材料研究,要求:用多种方法观察这些物体2、观察,然后进行交流3、引导学生进行描述,观察物体还要用到听觉器官耳朵,触觉器官皮肤、如:观察复读机除了用眼睛看,还要用手摸,用耳朵听等等方法来辨别四、归纳总结1、说说我们今天观察物体要用到那些器官?这些器官能认识到物体的哪些特征?2、归纳这些器官的作用:视觉器官(眼睛)——看到物体的外形、颜色、大小等听觉器官(耳朵)——听到物体发出的声音,辨别声音的高低、强弱等嗅觉器官(鼻子)——闻到物体发出的不同气味、味觉器官(舌头)——尝到物体不同的味道、触觉器官(皮肤)——感受到物体的冷热,现状,光滑粗糙。

3、食物从哪里来教学目标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来源、2、能按食物的来源将食物分为动物类食物及植物类食物。

3、能按照食物的来源对常见的食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4、通过对食物的认识,认识到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

教学准备鸡蛋(熟)、面包,肉类的食物,大米饭、蔬菜、水果等学生常见的食物。

教学重点区分动物类食物与植物类食物教学过程1、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品种(1)、分小组进行交流,并将生活中常见的食物记录下来。

(2)、全班交流归纳,提示学生注意:食物是指来源于动物和植物,并且经过一定的加工后可以直接吃的食品。

2、认识食物来源于哪些动植物(1)分小组进行,将带来的不同食物进行分类,看看这些食物分别来自什么动物和植物,在将研究的结果记录在书中的表格里面。

(2)学生反馈注意:A、食物来源要说出具体的动物和植物名称。

B、既含有动物成分的有含有植物成分的食物,可以将食物所含有的成分放开来写。

(3)、问:根据食物的来源,可以将食物分为那几类?动物类和植物类3、对食物进行分类(1)给所带的食物进行分类,并将结果填写在书中的表格里面,(2)对书中P13页的食物图也进行分类,并将结果记录下来(3)交流并修正(4)总结归纳:动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既有动物性食物又有植物行食物:4、全课总结,拓展应用。

4、食物的营养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所含的主要成分淀粉、蛋白质、脂肪等。

2、能正确的使用酒精灯等实验材料。

3、用火烤、滴碘酒、按压等方法研究生活中常见的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

4、能按照食物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对常见的食物进行分类。

5、能用所学的食物营养知识改善自己的营养结构,培养健康科学的饮食概念。

教学准备1、酒精灯、镊子,碘酒、滴管、白纸等2、馒头、米饭、熟土豆、熟鸡蛋、肥肉、瘦肉、蔬菜等学生常见的食物。

3、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的资料。

教学重点:常见的食物中含有那些营养成分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列举平时爱吃的食物1、在小组里面交流,对爱吃的食物进行统计,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统计。

2、汇报统计情况,根据学生的有无偏食的情况引入对食物中有哪些营养成分的研究。

3、揭示课题二:实验探究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1、介绍酒精灯及用途,边介绍边演示酒精灯的用法,2、实验:(1)实验要求:将自己所带食物分成三分,分别放在火上烧、滴碘酒、放在纸上面按压,等方法进行实验。

(2)分组进行探究,边观察边记录,注意:对食物进行按压时,许多食物会留下痕迹,肥肉留下的是油迹,蔬菜留下的是水迹,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火烧的要尽量避免黑烟,要放在火的外焰烧,三、归纳实验现象问:你在研究食物营养的实验中观察到哪些现象?瘦肉鸡蛋——在火上面烧了有臭气味。

米饭、馒头、土豆——滴碘酒了变成蓝色肥肉、花生——在纸上按压有油迹蔬菜——有水分四、介绍食物的营养资料瘦肉、鸡蛋等在火上烧过有烧头发的气味,这是因为食物里面主要含有蛋白质,它是构成身体的主要材料,在食物上面滴上碘酒变成深蓝色是食物中主要含有淀粉,按压后有油迹,是因为食物中主要含有脂肪。

五、对常见的食物进行分类1、分小组来完成,将分类的结果记载下来。

2、汇报结果,并说出理由。

六、拓展、运用1、阅读书中的资料。

2、回家对自己吃的食物进行鉴别,有哪些营养成分。

收集有关食物营养的图片资料进行展览。

5、设计一日食谱教学过程1、能根据一天所需的食物营养设计一日食谱。

2、能利用图书、网络等方式获取制定“一日食谱”的相关资料。

3、通过收集资料、与他人交流等形式,制定一份教为科学的“一日食谱”4、乐于用所学的知识改善自己的生活,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课件有关膳食结构的资料教学重点:学生自己设计一份合理的一日食谱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问:如果每天都吃一样或2样的食物,这样行吗?为什么?学生反馈并揭示课题:设计一日食谱二、学生设计一日食谱(1)讨论:我们怎样才能设计一份合理的一日食谱?让学生自由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考虑设计科学的一日食谱,通过什么渠道,获取所需要的营养,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家庭实际、经济情况等来设计。

(2)出示课件:有关食物营养的的资料,让学生进一步的获取设计一日食谱的信息。

为设计食谱提高依据。

(3)学生自己设计“一日食谱”。

学生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三、交流设计的“一日食谱”(1)交流设计的食谱,在交流的过程中说出自己设计的理由,以防出现不合理的食谱。

(2)学生相互评价设计的食谱。

相互比较评价出设计合理的食谱,进行肯定,对不合理的食谱进行完善、修改。

(3)根据交流和评价的结果,更加完善自己设计的食谱。

四、引导学生统计进三天的食物品种,对照设计的一日食谱,改正自己的饮食习惯。

(1)统计最近三天吃的食物,记录下来。

(2)根据自己统计的结果与设计的一日食谱进行比较,找出要改进的地方。

这样是营养的结构和食物的数量。

(3)相互交流,说出改进的理由。

特别是自己平时爱挑食偏食的同学改进饮食习惯。

五,总结6、食物的消化教学目标1、知道人体的消化器官以及食物在人体内的主要消化过程。

2、知道如何保护人体的消化器官。

3、回顾进食过程并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4、能用不同的方式表述对人体消化器官的研究结果。

5、意识到现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面包、水果、纯净水等食物消化器官的课件、消化过程的资料教学重点:认识人的消化器官,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

教学过程一、新知引入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身体里后,只有消化了才能被身体吸收利用,你知道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食物的消化”。

二、探究人体的消化器官(1)问:你知道消化器官分布在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吗?我们用吞咽食物来体验并推测消化器官的消化过程。

学生吞咽食物,慢慢感受并用手摸颈部等部位,体验食物在身体的运动过程,吃进去的食物到哪里去了,注意要细嚼慢咽。

(2)、相互交流吞咽食物时的感受。

三、认识消化器官及其主要作用。

(1)出示消化器官图的课件,阅读课文中的资料,认识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2)说一说,人的消化器官有那些?并在自己的身体中指出来,看看它们是什么样?(3)小结;人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

口腔在人的头部,内有牙齿,舌等。

食道是一根管子,位于胸腔里面,是口腔到达胃的通道。

胃在腹腔的上部,进入体内的食物首先到达这里。

小肠在腹腔的下部,连着胃余大肠,大约5——6米长,弯弯曲曲的。

大肠比较粗,下端余肛门连接,肛门是粪便的出口。

四、描述并且填写消化器官(1)在书中填写流程图。

(2)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来表述五、进行饮食卫生教育(1)问:消化器官是我们人体的重要器官,应该怎样做保护好它,使身体更健康?(2)学生讨论,然后归纳出基本方法。

(3)小结:保护消化器官要做到: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定时定量;不要狼吞虎咽;暴饮暴食;这会增加胃肠的负担,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饭后不要立即写字,做剧烈的运动。

六、总结拓展7、食物的变质教学目标1、知道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延长食物保质期的方法,并开展相关的研究活动。

2、认识生活中变质食物的特征以及食物变质的原因3、能自主探究香蕉等食物变质的原因。

4、初步形成科学卫生的饮食习惯。

教学准备1、一组变质发霉的食物,如;米饭,馒头,烂水果、变质的肉等,一组是没有变质发霉的食物。

2、香蕉变质的过程图片。

教学过程一、比较认识变质的食物有哪些明显的特征1、出示两组食物,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比较,要求:充分应用感觉器官来观察比较变质食物的特点,将变质的食物与没有变质的食物充分的进行对比,(严禁用口尝)2、将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3、对变质食物的共同特点进行归纳变质食物有变色、出现异味、霉点、软化等特点,二、探究食物为什么会变质1、猜测:这些食物为什么会变质?原因可能有那些?提示:利用平时的生活经验去猜测、假设。

2、对猜测进行归纳;可能与食物放的时间的长短有关;与温度的高低、食物中的水分的多少、食物外表的损坏等等因素有关系。

3、出示香蕉变质过程的课件,观察香蕉逐渐变质的过程。

在让学生进行描述。

三、认识食物变质对人的危害1、讲述:根据自己生活中经验和我们刚才看的资料,说说你认为食物变质了会对我们的身体有那些危害呢?2、学生自由发言,然后再归纳。

四、探究哪些方法可以延长食物的保质时间1、讨论,(1)生活中你看见爸爸妈妈是怎样让食物保存很长的时间的?(2)在超市里面买的方便食物又是怎样保质的?(3)我们吃的一些干果,大米又是怎样保质的?2、交流归纳食物的保质方法:冷冻冷藏;晒干;用盐腌制,做成罐头食品,隔绝食品与空气接触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