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中物理 第1章 电场 电流 1.3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1
选修1-1 1.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课件

3、尖端放电
3、尖端放电 ——避雷针
3、尖端放电
导体尖锐部位的电荷特 别密集,尖端附近的电场就 特别强,会产生尖端放电。 高压电器设备的金属元 件表面要很光滑,就是为避 免应尖端放电而造成电能损 失或造成事故。
尖端放电
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导体 上的静电荷总是分布在表面上,一 般来说是分布不均匀的,导体尖端 的电荷特别密集,所以尖端附近空 气中的电场特别强,使得空气中残 存的少量离子加速运动。这些高速 运动的离子撞击气体分子,使更多 的分子电离,这时空气成为导体, 于是产生了尖端放电现象。
• 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正离子被吸引到金属线上,得到 电子而成为分子;电子向着金属圆筒正极运动的过程 中,附在空气中的尘埃上,使尘埃带上负电,并被吸 附到金属圆筒上。尘埃积累到一定程度,在重力作用 下落入下面的漏斗中。此装置既可以清洁环境又可回 收尘埃中的有用物质。
静电喷漆
尖端放电的理解和应用
电.故要让导体上的电荷尽快通过尖端放电原理放走,应将导 体的某部位做得尖锐些,要让导体上的电荷尽量保存较长时 间,应将导体表面做得平滑些.
【变式 1】 如图 1-3-3 所示是模拟避雷针作用的实验装置.金属板 M 接高 压电源的正极, 金属板 N 接负极. 金属板 N 上有两个等高的金 属柱 A、B,A 为尖头,B 为圆头.逐渐升高电源电压,当电压 达到一定数值时,可看到放电现象.先产生放电现象的是 ( A ). A.A 金属柱 B.B 金属柱 C.A、B 金属柱同时
1.火花放电
当电荷在物体上大量积累时,在物体周围 会产生很强的电场,强大的电场会想使 它们之间的空气瞬间电离,电荷通过电 离的空气形成电流.由于电流特别大,产生 大量的热,使空气发声发光,产生电火花. 这种放电现象叫火花放电。
高中物理 第一章 第三节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1(两篇)

免尖端放电.
栏 目 链 接
一、放电现象
常见的放电现象有火__花__放__电__、接__地__放__电__.
栏 目 链 接
二、雷电和避雷
尖端放电现象产生原因与带电体电荷的_分__布__规__律_有关, 表面越__尖__锐____的地方,电荷分布越___密__集___,越容易发生 尖端放电现象.
栏 目 链 接
力作用下电离,粉尘吸附了电子而带负电,飞向筒壁,最后 栏
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在筒底.只有A、C正确.
目 链
答案:AC
接
变式 迁移
2.(单选)为了防止静电的危害,应尽快把产生的静电导走, 下面措施中不是防止静电危害的是( )
A.油罐车后面装一条拖地的铁链
B.电工钳柄上套有绝缘胶套
C.飞机轮上装搭地线
栏
D.印刷车间中保持适当的湿度
栏 目 链 接
要点一 放电现象
空气中存在少量的自由电子,当导体上聚集的电荷很大
时,会在周围空间产生强电场,空气中的自由电子很快被加
速到较大的速度和空气中的分子产生大量的自由电荷,
目 链
形成强烈的放电现象.
接
例1专门用来运输柴油、汽油的油罐车,在它的尾部都装 有一条拖在地上的铁链,对它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成很多危害,在印刷厂里,纸张之间的摩擦带电,会使纸张链
粘在一起,给印刷带来麻烦.静电的最大
接
危害是放电现象引起火灾,运油车会因为燃油与油罐摩 擦,产生静电,如果静电大量积累,会引起爆炸.漆黑的夜 晚,我们脱尼龙、毛料衣服时,会发出火花和“叭叭”的响 声,这对人体基本无害.但在手术台上,静电火花会引起麻 醉剂的爆炸,伤害医生和患者.
目 链
接
高中物理 第一章 电场电流章末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1

《创新设计》2018版 高三一轮总章末复整习合 实用课件
网络构建
分类突破
@《创新设计》
《创新设计》2018版 高三一轮总复习实用课件
网络构建
分类突破
@《创新设计》
一、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创新设计》2018版 1.“总量”:指电高荷的代三数和一. 轮总复习实用课件
2.起电过程的本质:电子发生了转移,也就是说物体所带电荷的重新分配. 3.两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后将平分电荷,即 Q1′=Q2′=Q1+2 Q2,Q1 和 Q2 可以是
同种电荷,也可以是异种电荷.
网络构建
分类突破
@《创新设计》
【例1】 下面关于电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创新设计》2018版 A.玻璃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正电,橡胶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负电 高三一轮总复习实用课件 B.摩擦可以起电,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总同时带等量的异种
电荷 C.摩擦带电现象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呈电中性的物体得到电子就一定显负电性, 失去电子就一定显正电性 D.摩擦起电的过程,是通过摩擦创造了等量异种电荷的过程
图1-3
D.A点的场强比B点的场强小
解析 根据电场线的分布可知,这个电场可能是正点电荷产生的电场,A错;EA> EB,D错;由F=Eq可知,B对,C错. 答案 B
网络构建
分类突破
@《创新设计》
三、库仑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高三《一创轮新总设复计习》实20用18课版件 1.大小:依据 F=kqr1q22,q1、q2 代入绝对值计算.
分类突破
@《创新设计》
变式训练2 如图1-3所示是静电场的一部分电场线的分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个电场可能是负点电荷产生的电场
高中物理 第1章 电场 电流 1.3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计阅读材料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11

静电计
如果把验电器的玻璃瓶改为鼓形铁壳(盒上留一面作观察用的玻璃窗,另一面上是带有刻度的毛玻璃),金属箔改为一根可偏转的指针,就制成一个能测量电势差的静电计,如图3-3所示。
若把静电计的铁壳接地,静电计就可以测量导体的电势(以地为参考点)。
用静电计测量两个导体的电势差时,只需将两个导体分别与静电计的金属杆及铁壳相连,于是杆与壳间便产生电场,指针表面的电荷受电场力的作用,使指针偏转。
被测两导体电势差越大,盒内电场越强,指针偏角就越大。
静电计之所以能测量两导体的电势差或一导体的对地电势,是因为静电计的金属杆、指针与铁壳构成了电容基本不变的电容器。
指针、金属杆上的电量越大,指针偏转角也越大。
在分析用静电计所作的有关静电实验时,不要忘
记这一点。
1。
高中物理选修1-1教案-1.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人教版

重点:静电现象的形成、应用于防止
难点:静电感应现象的解释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学
教师导
设计思路及意图
复习、引
入
新
课
学生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回顾相关知识点
知识回顾:
1、提问:使物体带上静电的方式有哪几种?
摩擦、接触、感应
2、摩擦起电的实质:
由于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或摩擦时,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而带正电,电子转移到另一物体上使其带负电。若在物体分离的过程中电荷难以中和,积累在物体上的电荷就形成了静电。
教师叙述验证导体表面静电分布情况,引导学生说出尖锐部分电荷集中,平缓位置电荷分布较少
播放尖端放电实验视频
提出问题:避雷针应该选择球状还是针状?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有效避雷?
阅读教材,简述三种应用的原理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防止静电?
引导学生分析
提问,引起思考
锻炼学生搜集资料能力
锻炼学生表达能力
锻炼学生搜集资料能力
2)、通过工艺控制减少因摩擦产生的静电;
3)、静电接地,增加湿度,非导电材料的抗静电处理(在非导电材料中添加导电材料,制成抗静电材
使学生对本节所学内容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课后作业]
每个学习小组做一张简报,介绍静电现象,静电的防止与应用,如何防止雷击并在学校内展示。
四.板书设计
第三节.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一.放电现象
[引入新课]:
通过起电机放电杆放电,点燃纸片,告诉学生静电现象与我们息息相关,并需要我们有一个正确认识。
将前面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回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新课教学
学生思考、讨论总结导体表面电荷分布特点
观看分析
2017人教版选修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word教案

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术:一、熟悉带电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二、明白通过摩擦能够使物体呈现带电状态,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
熟悉带同种电荷的物体靠近时彼此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靠近时彼此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能够产生电路。
二、进程与方式:一、从摩擦能够使物体产生静电的实验现象中发觉,物体带两种电荷的平衡状态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电荷转移,呈现带电状态。
二、能在观察到带电物体彼此排斥或彼此吸引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发觉其中的规律。
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三、情感态度:一、在探讨生活中自然现象的进程进展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进一步培育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带同种电荷的物体彼此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彼此吸引。
教学难点:熟悉什么是电荷、不同的电荷之间的彼此作用。
教学预备:一、教师将学生六人分为一组,为每组预备材料袋(1)碎纸屑、塑料梳子、吹塑纸,材料袋(2)吹塑纸、支架、、绸布、实验报告单。
材料袋(3)塑料纸、吹塑纸。
二、吹塑纸卡通人、自制课件。
教学进程:一、游戏揭题。
一、游戏。
(出示梳子、纸屑)①、师:你们能使梳子吸引纸屑吗?有什么好办法?②、学生汇报,说说是怎么做的。
二、提问:这是怎么回事?学生交流后汇报。
3、教师谈话:这就是静电现象,带静电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巧的物体。
梳子是怎么产生静电的呢?4、提问:让梳子产生静电都有一个相同的做法,是什么呢?(摩擦)师谈话、板书:摩擦产生静电五、你们明白生活中还有哪些静电现象?学生交流汇报。
(补充:冬季脱下毛线帽头发竖起来;科技馆女孩头发竖起来;雷电)二、探讨奥密。
一、谈话:静电现象存在于咱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中,可是既然都存在你们不时刻刻能够感受到吗?为何通常感受不到呢?二、教师: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正电荷用“+”来表示,负电荷用“-”表示。
当正、负电荷数量相等,彼此抵消时,物体不显示带电。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11课件:第一章 三、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迁移应用 (双选)静电的应用有多种,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漆、静电植绒、 静电复印等,它们依据的原理都是让带电的物质微粒在电场力作用 下奔向并吸附到电极上,静电喷漆的原理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 的是( )
A.在喷枪喷嘴与被喷涂工件之间有一强电场 B.涂料微粒一定带正电 C.涂料微粒一定带负电 D.涂料微粒可以带正电,也可以带负电
思考探究
目前,我国研制成功了半导体消雷器,它的防雷效果远远超过避 雷针.半导体消雷器具有两大功能:(1)当建筑物上空出现强雷云的时 候,它能发出长达 1 米的电晕火花,中和雷云所带的电荷,起到消减雷 击的作用;(2)万一雷击下来,半导体消雷器上的有关装置,可以把雷 击放出的强大电流阻挡住.现在我国处于强雷区的一些单位已经装 上了半导体消雷器,经过几年的试验,证明它确实一次又一次地使建 筑物化危为安.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下半导体消雷器是怎样消 雷的吗?
答案: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将摩擦产生的电荷导入地下,从而避免 了火花放电而导致的乙醚爆炸.
预习导引
一、放电现象与避雷针 1.常见的放电现象有火花放电、接地放电和尖端放电. 2.雷电和避雷 (1)雷电是云层之间或云层与地面之间发生的强烈放电现象,并 能产生耀眼的闪电和巨响. (2)尖端放电现象产生原因与带电体电荷的分布规律有关,电荷 在导体表面的分布不均匀时,突出的位置,电荷比较密集;平坦的位置, 电荷比较稀疏;导体尖锐部位的电荷特别密集,尖端附近的电场就特 别强,会产生尖端放电. (3)避雷针利用了尖端放电的原理.
答案:武当山重峦叠嶂,气候多变,云层常带有大量电荷.金殿屹 立峰巅,是一个庞大的金属导体.当带电的积雨云移来时,云层与金殿 之间形成巨大的电势差,就会使空气电离,产生电弧,也就是闪电.强 大的电弧使周围空气剧烈膨胀而爆炸,看似火球并伴有雷鸣.
高中物理 第一章 第三节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1

第三节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能够用所学的只是解释简单的静电现象。
2、通过了解一些静电现象和避雷方法,认识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如何适应自然,建立人类必须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发展的认识。
3、了解人类应用静电和防止静电的事例。
教学过程一、放电现象问:火花放电是最常见的放电现象.现实中放电现象呢?(①在干燥天气的黑夜里脱去化纤衣服时会看到火花、听到僻啪声②实验室中感应起电机的两个导电杆之间也能发生火花放电③很多房屋顶上装有避雷针是为了进行接地放电④运输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的车辆总有一条铁链拖着,这样可以把电荷引入大地,避免放电时产生的火花引起爆炸⑤飞机轮胎用导电像胶制成,可以避免着陆时机身积累电荷)二、雷电和避雷说明:云层之间或云层与地面之间发生强烈放电时,能产生耀眼的闪光和巨响,这就是闪电和雷鸣。
闪电的电流可以高达几十万安培,会使建筑物严重损坏。
说明:雷电对人类生活也会产生益处,有哪些益处呢?(①闪电产生的高温促使空气中的氧和氮化合成氮氧化物,随雨水降至地面,成为天然的氮肥②闪电产生的臭氧留在大气层中,能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演示实验:实验器材:验电器、安放在绝缘支架上的带电导体、带绝缘柄的验电球实验过程:带绝缘柄的验电球接触带电导体的A点,然后跟验电器接触,观察验电器的指针偏角带绝缘柄的验电球接触带电导体的B点,然后跟验电器接触,观察验电器的指针偏角带绝缘柄的验电球接触带电导体的C点,然后跟验电器接触,观察验电器的指针偏角实验现象:验电球跟带电体的A 处接触后,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较小;跟B 处接触后.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较大.跟尖端C 处接触后.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最大。
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电荷在导体表面的分布是不均匀的:突出的位黄.电荷比较密集.平坦的位置,电荷比较稀疏)说明:导体尖锐部位的电荷特别密集.尖端附近的电场就特别强.会放出电荷,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尖端放电演示实验:实验仪器:金属板M金属板N 、两个等高的金属柱A、B ,A 为尖头、B 为圆头,直流电压电源实验过程:逐渐升高电源电压,观察哪个金属柱先放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三、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简单的静电现象。
2、了解人类应用静电和防止静电的事例。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一些静电现象和避雷方法,认识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如何
适应自然,建立人类必须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发展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观察放电现象:
1、通过高压感应圈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现象。
2说一说生活当中我们常见到的都有哪些放电现象。
3、说一说放电可能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4、说一说我们对这一现象的应用。
二、雷电和避雷
1、进一步观察放电现象,请回答是尖端容易现放电还是钝端容易发生放电现象
2、阅读课文,思考带电体上的电荷在尖端分成的密集还是在其平坦处分布密集。电荷密集处容
易放电还是稀疏处容易发生放电现象。
2
3、避雷针的顶端为什么要设计成尖头?
4、说一说避雷针的工作原理。
三、阅读课本P12页《STS 避雷针的发明与古建筑保护》,并回答以下问题。
1、最早提出避雷针设想的科学家是 。
2、在科学面前,愚蠢而狂妄的英王乔治三世开始时下令将避雷针改为圆头的,后来英国为什么
“也只能安装尖头避雷针”?对这一结果你有什么感想,写下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3、请你说一说,在科学面前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4、说一说如果在野外遇到了雷雨天,我们应当怎么办?如果你还不清楚,请你上网查找一些有
关的内容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5、观察我们学校附近哪些建筑上安装有避雷针,看一看它顶端的形状。
四、静电的应用和防止。
1、说一说静电除尘装置的原理。面对今天的沙河治污问题,我们应当做什么样的改进?你可以
给政府提一个建议,尽一个公民的义务。
3
2、你看到大街上的油漆喷枪像书本中的那样吗?面对呛人的油漆味,为了节约和环保,你想他
们应当如何改进?
五、问题与练习
结合课本的学习,请认真思考和讨论P13页1-5题,并在班内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