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业多功能性的内蒙古农业基础地位分析

合集下载

从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看“三农”的困境与前景

从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看“三农”的困境与前景

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说 : “ 经营 方式 、成产规模 、产品标 等有 关人们 的价值 观 、世 界观 和人 生观形 成有积 极的作 用 , 准三项 ,还只是农业现 代化的一般特征 ,要使前三项成立 ,还 有利于人与 自然的和谐发展 。
得有个 不可 或缺 的大前提 —一农地集约化”“ j 。这样 ,整个社
证 了这一过程 ;就 “ 三农” 而言 ,内容复杂 而多样 ,深刻而尖锐 ,持续不断 而变化 多端 ,不断考验和挑 战着人类的智 慧。当
前 ,在我 国农业 的功能深化仍在 继续,结合 “ 三农”取得 的 巨大成就和 当前的困境 ,从 农业的多功能性 出发 ,进行相应分析和
探 索性 的 建 议 。 关 键 词 :农 业 功 能 多功 能 农 业 城 市化
题 ,进行分析和研究。

2 、生态功能 。按农业产品的有形无形性 ,可以将农业的 功能 划分为物质产 品的功能 与非物质产 品的功能 。生态 功能

现代 农 业 的 结构和 功 能
是非 物质产品 的一 种 ,农业 生态功能 凸显了农业 的经 济产业
部门的弱化 、公共 部 门屙 眭强化 ,主要 是指农业对 自然界系
过程 ,还在于对人类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的维护与改善 。发达 方式 。 4 、文化功能 。主要表现为农业在保护文化的多样 性和提 的资本主义国家大体上是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到 2 0世纪
七八十年代完成的。在我国 ,以 20 0 7年 1 2 月 9日, 《 中 供教育 、审美和休 闲等的作 用上 。农业是一 个古老 而现代 的 中共 央
农业 的功 能是指农 业在国家和 区域发展 中的作用 、地 位 社会 安的良好 局面。
与影响 。近年 来 ,对农业 的功能 的研 究 日渐成 为一个热 门领

内蒙古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

内蒙古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

内蒙古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当前,内蒙古农牧业的总体发展势头良好。

种植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提高,农区畜牧业的增长速度惊人,草原畜牧业保持优质稳定:农业部门结构、种养业的内部结构有所调整,农畜产品的产量增加、品质也逐渐优化。

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系统深入地分析、研究。

一、现状分析(一)农牧业增加值适度增长,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内蒙古农牧业增加值“十五”期间年平均增长6.6%,比其“九五”期间年平均增长速度加快了0.2个百分点。

内蒙古2006年农牧业增加值641.72亿元,比上一年增长6%;2007年农牧业增加值784.08亿元,比上一年增长 5.8%2008年农牧业增加值906.98亿元,比上一年增长7.5%;2009年一季度农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约4%,2009年上半年农牧业增加值146.8亿元、同比增长3.5%。

可以看出,内蒙古农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比较适中。

但与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相比,农牧业(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较小,特别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

2007年,内蒙古第一产业增加值比上一年增长 5.8%,而第二产业增长25.3%、第三增长15.6%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而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3%、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1.6%,第一产业无论增长速度还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比第二、三产业低得多。

2008年,内蒙古第一产业增加值比上一年增长7.5%,而第二产业增长20.5%、第三产业增长15.5%,第一产业增长速度比第二、三产业小得多: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而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1.4%、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6%,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较低。

2009年第一季度,内蒙古农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约4%,而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797亿元、同比增长19.2%:2009年上半年,内蒙古农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而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046.1亿元、同比增长18.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319.9亿元、同比增长14.2%。

农业的重要性及我国现状分析

农业的重要性及我国现状分析

农业的重要性及我国农业现状分析摘要:农业是人类“母亲产业”,是人类抵御自然威胁和赖以生存的根本。

社会生产的发展首先开始于农业,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只有在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才会有第三产业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农业的多功能性和国民经济基础地位的介绍来反映农业的重要性,并从农业生产规模、生产方式、生产技术和产业化四个角度来分析我国农业发展现状。

关键词:农业;重要性;现状分析一、农业的重要性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农业大国。

农业在中国历来被认为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

1978年开始的以市场化为取向的农村改革,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性转折点,不仅突破传统体制的束缚,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以不足世界9%的耕地养活世界近21%人口的奇迹,而且带动和促进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中国农业对外开放程度大幅提高,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关联程度发生重大变化。

在世界贸易体系中,中国作为农产品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既可能受到国际市场的不利冲击,同时也对国际市场有着巨大影响。

(一)农业的多功能性1、粮食安全功能。

一个国家的农业在粮食安全方面的功能除了提供粮食这一特殊的商品外,还具有非商品功能,即保证一定的粮食自给水平,减少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的担忧,增加粮食安全的保障感,确保国家宏观战略的实现。

对于面临粮食短缺和购买力不足的国家,农业生产具有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的特殊功能2、环境功能。

农业的直接环境收益包括,通过管理土壤和植物减少污染,通过多种植物轮作增加生物量和养分固定量,通过控制土壤侵蚀技术,提高生态系统的弹性等。

3、经济功能。

农业除了与其他部门一样具有提供产品和就业机会等传统的经济功能外,还具有其他经济方面的非商品产出功能,如:保障劳动力就业、经济缓冲作用、保持国土空间上的平衡发展、促进社会公平等功能4、社会功能。

由于农业所具有的地域性分布特点,农业不仅为农村居民提供了谋生手段和就业机会,而且还为他们提供了生活和社交场所,有助于形成和维持农村生活模式及农村社区活力,具有减少农村人口盲目向城市流动、保持社会稳定。

内蒙古农业发展现状

内蒙古农业发展现状

内蒙古农业发展现状
内蒙古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拥有广阔的耕地和丰富的资源。

近年来,内蒙古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内蒙古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围绕粮食种植、畜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农业结构不断扩大和升级。

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其次,内蒙古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示范推广,培育新品种、新技术和新业态,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第三,内蒙古积极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内蒙古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第四,内蒙古农业发展面临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随着农业规模的扩大和水资源的有限性,农业用水问题成为内蒙古农业发展的瓶颈。

同时,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退化等环境问题也亟待解决。

最后,内蒙古加大农业扶贫力度。

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和产业发展等措施,努力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脱贫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内蒙古农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仍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未来,内蒙古将继续加大农业投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现代农业概论》形成性考核及答案解析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现代农业概论》形成性考核及答案解析

现代农业概论作业1-----现代农业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一、名称解释1. 农业农业是指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生产事业。

在国民经济中农业还包林业、渔业、和农村副业等项生产在内。

在《农业法》中还将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也包括在农业之中。

2.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心的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3.种植制度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包括作物布局复种或休耕单作、间作、混作、套作或移栽、轮作或连作等。

4.间作同一田地上同一生长期内分行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方式。

5.再侵染初次侵染引起植物发病后在病部形成的繁殖体传播到其他健康植物上引起发病称为再侵染。

二、填空1、循环再生多层次利用2、资源新技术3、有性繁殖无性繁殖4、植物检疫植物抗病虫品种5、有机质团粒三、单项选择题1.C 2.A 3.C 4.D 5.A 6.B 7.A 8.B 9.D 10.C四、简答题1、什么是设施农业设施农业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新的工厂化农业、环境安全型农业、无毒农业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打破传统农业的结节性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有效方法。

2、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哪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3、什么是模式化栽培技术作物栽培学在研究作物生育进程中各器官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以及作物与环境间关系的基础上明确各种栽培措施和调控技术的作用原理科学、定时定量地分析其效应和应用原则形成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栽培调控技术。

4、什么是作物化学控制技术作物化学控制技术是指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影响植物内源激素系统调节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使其朝着人们预期的方法和成都发展的技术。

农业多功能性与我省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研究

农业多功能性与我省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研究

业等各大经济领域之间的连结脉络 ,进 一步 明 含油率平均 比普通 品种高 23 - 个百分点 ,每公 对农业 、 农村的教育投 入, 可以提升农业人 口 还 一l3 0来自— 农林论坛 } l
李 德 智

农业多功能性与我省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研究
( 黑龙 江省 农 业 区 划研 究所 , 黑龙 江 哈 尔 滨 1 0 9 ) 5 0 0
摘 要: 农业 多功能性是指农业具有经济 、 态、 生 社会和 文化等 多方面的功能, 它最终 来源于土地 的多效用性 , 由土地资 源边 际效用所决定的 并 土地资源价值 量来衡 量。农业 多功能性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 , 它使整个社会 受益。开发农业 的多种功能 , 其根 本目的在于巩 固和强化农业的重要 战 略地位 ,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业不断提 出的新需求。发挥农业 多功能性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 必然选择 ,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 关键词 : 多功 能 性 ; 收 ; 业 增 农 1开发农业 多功能性研究 的意义 11开展 对农业 多功 能性 问题 的研 究 , . 可 以为全社会重 新认识农业拓 宽视野 党 中央 国务 院把“ 三农 ” 作提 高到 了党 工 和政府全部 工作“ 中之重” 重 的地 位 , 但在一 些 地方 ,重中之重” “ 还没有 真正得 到落实。 这主要 是 因为人们对农业的认识还落后与实践 ,还停 留在传统 的浅层次上 ,即只把农业 简单地 看成 “ 吃饭产业 ” ,以吃饭 目标掩盖 了农业 的丰富内 涵 , 忽视了农业之于经济 、 治、 而 政 文化 、 会 的 社 多种重要 意义 1 . 2开展 对农业 多功 能性问题 的研 究 , 可 以为构建大农 业的产业体系提供 理论支撑 由于对 农业的多功能性缺乏 足够的 了解 , 人们 尚未对农 业的发展 规律形成统 一认 识 , 农 业作为基础产业 、战略产业 的支持保护体 系一 直没能系统构 建起来 。同时,农业功 能被单一 化, 产业发展被限定在一个狭小 的范畴 内 , 导致 了农业产业体系的形成步履艰难 。农业 多功能 性问题 的提出 , 丰富和拓展 了农业 的内涵 , 把特 色产业 、 物质产业 、 生 生态产业 、 旅游休 闲产业 、 农业文化产业 等新的产业形态纳入 了农业产业 的范畴。这为现代农 业产业体 系的构 造提供 了 强大的理论支撑 。 13开展 对农业 多功能 性问题 的研 究 , . 可 以进一步揭示农业与国民经济各大部类 间的关 系 传统的农业与二 、 三产业之 间的联系被割 裂, 工农 、 城乡之间缺乏协调统筹 。农业 多功 能 性 问题 的提出 , 一步厘清 了农业 与工业 、 进 第三 产业 、 生态环境、 能源、 生物质经济 、 高新技术产 确 了农 业在国民经济体 系中的地位 ,从而 为各 大部类之间的协 调发展提供 了科学依据 。 2我省现 代农 业发展方 向 21 农 机 化增 强 农 业 综 合 生 产 能 力 .用 农业机 械是 建设现代 农业 的物质 技术基 础 。农业机械突破了人畜所不 能承担 的生产规 模 、 产效率限制 , 生 改善了农业生产 条件 , 现 实 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农艺技术要求 。据 专 家测算 ,使用 先进的农 机化技术埘 于增加粮 食 产量的贡献率达到 2 %左右 。发达 同家的农业 0 固定资产的大部分是 农, ̄ 械 , t L 农产 品的产 前、 k 产 l 、产后环 节的作 业都主 要是靠机械设备来 } 】 完成的。 实践证明 , 农业机械 化推动 农业的标 准化作业 、 业化生产 、 专 产业 化经营 , 提高 了农 业综合生产能力 , 是促进传统农业 向现代农 业 转 变 的 关 键 要 素 农 、 械 化是 农 、 代 化 的 机 现 必 f之 蹄 。 打 2 . 2以合作社 推进农 、生产 l k 221农 机 作 合 作 是 进 黑 龙 江 省 现 .. 代农 业发展 的一种 重要的组 织载体 实践 小 , 农 机作业 合作社 发挥 了重要作用 ,主要 体现在以 下 四个 方面 第 一, 有效地优化了耕作层 的土壤 团粒结 构 , 提高 了抗旱抗涝能力 , 升了农 业综 提 合生产 能力 。 我国农机作业合作社的建设 , 始终 坚持实施机械深松技术 , 解决我 国土壤 板结 、 犁 底层厚 硬的问题 。这是我国多数旱作农业 区解 决 水资源利用 不合理问题最有效 的途 径之一 。 近年来 ,农机作业合作社通过深松作业建 立土 壤水库 , 改善 了耕作环境 , 促进 了农业综合 生产 能 力 的 提高 。 如 , 例 黑龙 江 省 兰 西 县 多 年来 由 于 农机化 水平低 , 造成 耕层变浅 , 土壤板 结严重 , 粮食单产在低水平上徘徊。20 年该县 大力发 05 展农机事业 以后 ,农机耕作队对所有 的耕 地全 部进行 了深松和深翻 ,使土壤耕层 由原来 的不 足 1 8厘米加深到了 3 O厘米 以上 ,部分地块深 松深度达到 了 3 ~ O 5 4 厘米。 在这一转变过程 中 , 农机作业合作社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方 面 的作用得到 了充分发挥。 222推进了农业标准化 、 .. 规模化经营 。农 机作业合作社以新式 装备为载体 ,实施 了多项 农艺新技术 , 改变了广大农村的农业生产手段 。 目前 ,作为我国重要 商品粮基地的黑龙江省农 机作业 合作社标准 化作业 面积已经达到 了 8 0 0 万亩。 北安市海星镇兴旺村农机合作社 , 采用标 准化 作业 种植 大豆 17 3亩 ,并 建立 了一个 67 20 7 0亩的大 豆标准化作业示范 区, 计亩产可 预 达 4 0斤 以 上 , 产 可 达 1. 斤 , 加 收 入 0 增 3 5万 增 l. 35万元。讷河市农机作业合作社实行大豆连 片种植 、 标准化作业, 使大豆亩产 比全省平均高 出3 0公斤 以上 , 产幅度达 2 %以上 ; 且经 增 0 并 过收购部f N定 ,农机作业合作社 种植的大豆 q 斤市场销售价提 高了 00 ~ . 元。 .5 01 223 ..增加 了农 民收入。 农机作业合作社的 建设 , 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最 主 要 的 是 促 进 了农 民 收人 的增 加 。2 0 05年 底 , 黑龙 江 省 2 6个合 作社平 均 亩增 产 1— 5 5 0 1 %, 共增产粮食 57 0 5万公 斤 , 增效 1亿元 ; 作社 合 的大型机车实行规模 化、 标准化作业 , 节约生产 成本达 6 5 7 0万元 ;年劳动力转 移创 收达 到 了 25亿元。 目前 , 省农机作业合作社今年创造 . 该 的总效益达到 了 415亿元 ,试点村 平均年人 .7 均增 收 60元。 7 2 农 机作业合作社成为了内联社员 、 .4 2 外 接国家支农政策的有效 中介 。 业部资料显示 , 农 目前 我国的农业机械 购置补贴的实施范围 已由 20 04年 的 1 个省 份的 6 个 产粮大 县增 加到 6 6 全固的 12 16个 具 20 06年 , 中央 农 机 购 置 补 在 贴 政 策 的带 动 F, 闭有 7 % 的省 份 不 同 程 度 全 0 地增 加了农 机补贴 资金投 入,地方各级财政投 人 达 1 元 , j年 增 长 3 % , 动 农 民 和 基 1亿 比 3 带 层农 机服务组织 投入 亿元 , 全国共补贴购置 大 中型拖拉机 、 水稻插秧机 、 联合收割机等各类 农机具 3 O多万台。 而补贴 的重点对象就是农机 作业合作社 ,结果是提高 了农机带耕作业的组 织化程度 。 3我省农业 多功能性与现代农 业发展对 策 31 化对农业重要性的认识 ,加 强对农 .强 业 的支持和保护 强调农业多功能性 , 促使人们重视农 业的 地位 ,有助于唤起 国民尤其是城 市居民对农业 的热 情 . 一 国 民对 农 业 重 要 性 的认 识 。 业 具 统 农 有多功能性 , 但农业又是弱质产业。 农业不仅对 实现粮食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而 且在保 障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实现 生物和 文化的多样 化发展 ,支撑其 他多种产业 发展也 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 , 在新形 势下 , 我们 要强 调在现代化过程 中不可忽视农业 , 要特别 加强 对农 业的支持 和保护。 3 . 2强调农业 的就业 和社会 保障功能 , 是 解决“ 三农” 问题的重要途径 农 村人 口和农 业劳 动力逐 步向城 市和非 农 产业转移是发展的趋势。但考虑到我省农村 人 口基数 巨大 , 目前城市和工业 吸纳农村人 口、 农 业劳动力 的能力有限 ,在 今后一段相 当长的 时期 内仍需 由农业来 提供 从业 岗位 ,减小社会 就业压力 。 业容纳隐性失业的能力很 大, 农 大量 兼 业型农户的存在 ,可以缓 冲由非农产业 发展 的波 动 引 发 的就 业 问题 。 33加强对农业 、 农村 的教育投入 增 加政府在农村教育方面 的投入 , 是提高 农村居 民的人力资本价值 、能力和禀赋 的重要 途径 , 也是实现全面小 康社会 的重点 。 此外通过 的农业科技开发与推广 能力,快速实现农业科 技成果迅速转化农业科技生产力 ,提高我 省农 业 劳动生产率 ,奠定农业可持续增长 的坚实基 础。 参考文献 【】 1李宏伟 . 国生态保护补 贴计划I1 美 J. 全球科技 经济嘹望, 0 ( ) 2 48. 0 I1 2美国 20 0 5财政午度农业预算及特点. 【I 3李文化等. 生态农 业的技 术与模式【 b : M 京 化学工业 出版社 ,0 5 20. [l 4徐彬, 揭筱纹. 乡村旅游 :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 模 式I 】 明 日 理论版,0 7 5 8 l N光 报. 20— -. l 田维明. 5 】 农业 多功能性 对 中国和世界 农 业发 展 的意见. 【1 6蒋正华. 出 索创新“ 指 探 三农” 工作新思. I】 宝 成委 员 扣强 牝 业 环 境 污 染 治 理 工作 的 7柴 对 策 和 建 议 邵彦敏 欧脚在 农 业多功能性 问题 上的 立场 Il 8 及 我 国的 对 f} 东峰谷 中睬 论现代 多功 能农业. 9乌

“农业多功能性:拓展农业功能,促进乡村振兴”

“农业多功能性:拓展农业功能,促进乡村振兴”

02
拓展农业功能
生态保护功能
保护生态环境
农业活动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模式,减 少化肥农药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促进生态平衡。
碳汇功能
生物多样性保护
农业活动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野 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维护 生态系统的稳定。
农业可以通过植树造林、草原修复等 方式,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缓 气候变化。
目前,我国各地正在积极探索和实践 农业多功能性发展模式。例如,一些 地区通过发展特色水果种植、乡村旅 游等产业,实现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 济发展;另一些地区则通过推广生态 种植、湿地保护等措施,保护了生态 环境和传承了农耕文化。同时,国家 也在政策层面加强了对农业多功能性 的支持和引导。
发展趋势
未来,我国将继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拓展农业功能,促进 乡村振兴。具体而言,将加强政策支 持、加大科技投入、优化产业结构、 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工作,推动农 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同时,还将积 极引进社会资本和人才,培育新型农 业经营主体和服务组织,激发农村发 展活力。
建设美丽乡村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乡村风貌。
发展乡村旅游
利用农村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发展乡村旅游, 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乡风文明
传承乡土文化
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农民文化素 质。
培育文明新风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文明新风尚。
生态保护
英德市注重生态保护,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广生态农业技术等措施,保 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川蒲江模式:水果种植与健康养老
水果种植

内蒙古自治区特色农业发展研究

内蒙古自治区特色农业发展研究

内蒙古自治区特色农业发展研究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畜牧业占据了农业的重要地位。

养殖业主要以牛羊为主,内蒙古具有广阔的草原资源,适宜牧草生长。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内蒙古自治区逐渐发展了大规模的现代化畜牧业,养殖规模大幅度增加,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和土壤水分流失等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另一方面,部分养殖场存在管理不善、粪便处理不当等问题,对周边环境和水体质量造成了一定污染。

因此,在发展畜牧业的同时,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

除了畜牧业,内蒙古自治区还具备发展农业的条件。

在农业种植方面,内蒙古自治区以奶制品、蔬菜、谷物和绿色有机食品等为主要特色产品。

奶制品生产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支柱产业之一,内蒙古的牛奶产量在全国居首位。

蔬菜种植以大棚种植为主,满足了内蒙古和周边地区的市场需求。

谷物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为内蒙古及周边地区提供了丰富的粮食资源。

绿色有机食品则是近年来内蒙古地区的新兴农业产业,以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基础,按照有机农业的理念种植和生产,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然而,内蒙古自治区的特色农业仍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农业技术水平不高,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推广。

其次是农业生产环境相对恶劣,内蒙古地区干旱和寒冷的气候条件限制了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

另外,内蒙古农业产业链条较为薄弱,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相对脱节,产业链的延伸程度较低。

最后是市场开拓能力不足,内蒙古自治区特色农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力度相对较小,产品知名度不高,市场占有率有限。

为了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特色农业的发展,应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举措。

首先,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支持,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

加大对农业科技研究的投入,培养和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农民科技创新能力和农业技术普及水平。

其次,要加强农业生产环境建设,优化土壤和水资源利用,增加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加大对农业灌溉设施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广科学合理的灌溉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 ta t sr c :Ba e n t ea t a iu to n 1iun to aiy o g iu t r n I n rM o g l s d o h cu lst a in a d mu tf ci n lt fa rc lu ei n e n o i hi a e a,t sp p r d s u s d a n w n e s a d n b u hep st n o g iu t r s t o n a i n i hen w r fI n r ic s e e u d r t n i g a o tt o ii fa rc lu e a hef u d to n t e e a o n e o M o g la fo e s rn a in lf o e u iy,e oo ia e u iy,b r e t b l y,n to lu iy,S — n o i r m n u i g n to a o d s c rt c lg c ls c rt o d r sa i t i a ina n t O
能价 值 占农 业 总 功 能 价 值 的 8 . 。农 业 多功 能 价 值 是 2 0 年 农 林 牧 渔 业 总 产 值 的 9 8 93 08 . 2倍 。 由此 认为, 实现 内蒙 古 农 业 和 农 村 的 可持 续 发展 要 制 定 和 实施 全 面 的 、 确 的 农 业 多功 能 统 筹 战 略 。 正
1 4 37 rl o u n,nd wa e r a e o 0 7 47 rlin y a wh n p o l ’ li n s o p y wa . 3 6 ti i n y a a s d c e s d t . 5 7 ti o u n e e p e Swi ng e s t a s l l l
Ag iu t r n I n r M o g l rc lu e i n e n o i a
M A a g , Qin DUN u— i W ANG ol n H ixa , Da —o g
( .n t ueo rclua su csa dRe in l ln ig Chn s a e fAg i l rl cec sB in 1 Isi t f t Agiutrl Reo re n go a a nn , ieeAcd myo rc t a in e , e ig P uu S j
ca s a i t n t e s e t. Th au f a r u t r 1 mu t u c in l y i n e o g l s il t b l y a d o h r a p cs i e v l e o g i l a I f n t ai n I n r M n o i wa c u i o t a
f ci n v l e Th au fmu tf nci n la rc lu e wa . 2 tme ft u pu au f a rc l un to ; u . R e v l e o liu to a g iu t r s 9 8 i s o he o t tv le o g iu—
关键词 :内蒙古 ;农 业 ;多功 能性 ; 础 地位 基 中图分 类 号 :F 3 文献标 识码 : B 文 章编 号 :1 0 0 4—3 6 ( 0 1 0 —0 0 —0 2 82 1) 9 0 1 4
A n l ss o n a e t lRo e o u f n t n l a y i fFu d m n a l i l u b n r n i e y i 0 8 De eo i g a d i lme t g a c mp e e sv n u e o e ty nma s a d y a d f h r 2 0 . v lp n n h s n mp e n i o r h n i ea d n
摘 要 :基 于农 业的 多功 能性 , 结合 内蒙古实际 , 从确保 国 家食物安全 、 态安全 、 疆稳 定 、 生 边 民族 团结 、 维护社 会稳定 等 多个方 面, 述 了对新 时期 内蒙古农 业基 础地 位 的新认 识 。初 步分 析计 算 了内蒙古 论 农 业 多功能性价值 为 1 7 6 元 , 4 3. 亿 3 考虑人们 的 支付 意愿后 为 7 4 . 7 7亿元 。其 中生态功 能和社会 功 5
1 0 8 C ia . n e o g l a e fAg iut rla d Anma Hu b n r c n e , h o 1 0 1 Chn ) 0 0 1, h n ;2 I n rM n o i Ac d my o r l a n i l a c u s a d y S i c s Ho h t0 0 3 , i a e
c n iee .Th au f c lgcl u cina ds c l u cin ac u tdf r 9 3 / o oa g i lu a o s rd d ev leo oo ia f n t n o i n t co n e . 6 fttl r ut r1 e o af o o 8 9 a c
基 于 农 业 多 功 能 性 的 内 蒙 古 农 业 基 础 地 位 分 析
马 强 敦 惠 霞 , , 王道 龙
( . 国农 业 科 学 院 资 源 与 农 业 区 划 研 究 所 , 京 10 8 ;2 内 蒙 古 农 牧 业 科 学 院 , 蒙 古 呼 和 浩 特 O O 3 ) 1中 北 001 . 内 l O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