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章末复习课新人教选修3-5
2020年高中物理第17章波粒二象性章末复习方案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_5

解析 (1)设在时间Δt内发射出的光子数为n,光子
频率为ν,每个光子的能量ε=hν,则P=nΔhtν,
而ν=cλ,Δt=1 s,
解得n=
PΔtλ hc
=
60×1×663×10-9 6.63×10-34×3×108
个=2.0×1020
个.
(2)在时间Δt内激光管发射出的光子全部被黑体表面 吸收,光子的末动量变为零,据题中信息可知,n个光
2.光源的功率、光的强度与光子数的相关计算 根据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光源的功率和光的强度是 两个不同概念. (1)光源的功率(P)——光源单位时间内辐射光子的总 能量,即P=Nhν. 式中N表示光源单位时间内辐射的光子数.
(2)光的强度(I)——在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
的光子的总能量,即I=N0hν. N0表示单位时间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光子数.
【变式1】 激光器是一个特殊的光源,它发出的 光便是激光,红宝石激光器发射的激光是不连续的一道 一道的闪光,每道闪光称为一个光脉冲,现有一红宝石 激光器,发射功率为1.0×1010 W,所发射的每个光脉冲 持续的时间Δt为1.0×10-11 s,波长为793.4 nm.问每个光 脉冲的长度l是多少?其中含有的光子数n是多少?(普朗 克常量h=6.63×10-34 J·s,光速c=3×108 m/s)
在入射光的频率不变的情况下,光的强度正比于单 位时间内照射到金属表面上单位面积的光子数.但若换 用不同频率的光照射,若光的强度相同,单位时间内照 射到金属表面单位面积的光子数不同.
【例题1】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子的能量ε=
hν,其中频率ν表示波的特征.在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
之后,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了光子动量p与光波
故每个光脉冲含有光子数n=
高中物理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章末复习总结17新人教版选修3_5

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1. [2014·江苏高考]已知钙和钾的截止频率分别为7.73×1014 Hz 和5.44×1014 Hz ,在某种单色光的照射下两种金属均发生光电效应,比较它们表面逸出的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钙逸出的光电子具有较大的________。
A .波长B .频率C .能量D .动量解析:由光电效应方程E km =h ν-W =h ν-h ν0钙的截止频率大,因此钙中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小,其动量p =2mE km ,故动量小,由λ=h p ,可知波长较大,则频率较小,选项A 正确。
答案:A2.[2014·广东高考]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发生了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流增大B .减小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效应现象消失C .改用频率小于ν的光照射,一定不发生光电效应D .改用频率大于ν的光照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解析:在发生光电效应的前提下,光电流大小与λ射光的强度成正比,A 对。
能否发生光电效应由λ射光的频率决定,B 错,由E k =h ν-W 0可知。
C 错,D 对。
答案:AD3.[2013·上海高考]某半导体激光器发射波长为1.5×10-6 m ,功率为5.0×10-3 W 的连续激光。
已知可见光波长的数量级为10-7 m ,普朗克常量h =6.63×10-34 J·s,该激光器发出的( )A .是紫外线B .是红外线C .光子能量约为1.3×10-18 JD .光子数约为每秒3.8×1016个解析:由于激光波长大于可见光波长,所以该激光器发出的是红外线,选项B 正确,A 错误。
由E =hc λ可得光子能量约为E =6.63×10-34×3×1081.5×10-6 J =1.3×10-19 J ,选项C 错误。
高中物理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章末总结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_5

粒子具有 波粒二象 性
h 4π 不确定性关系:ΔxΔp≥___
题型探究
例1
激光器是一个特殊的光源,它发出的光便是激光,红宝石激光器发
射的激光是不连续的一道一道的闪光,每道闪光称为一个光脉冲,现有一 红宝石激光器,发射功率为1.0×1010 W,所发射的每个光脉冲持续的时间 Δt为1.0×10-11 s,波长为 793.4 nm.问每列光脉冲的长度l是多少?其中含 有的光子数n是多少?(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 s,光速c=3×108 m/s) 答案 3×10-3 m 4×1017个
坐标系中,则正确的图是
√
解析
答案
四、波粒二象性的理解
1.光的波粒二象性
(1)光的干涉、衍射、偏振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现象、康普顿效
应则证明光具有粒子性,因此,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对于光子这样的微
观粒子只有从波粒二象性出发,才能统一说明光的各种行为.
(2)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显示出光的波动性,少数光子产生的效果显示出
光子:光辐射不连续,每一份光叫做一个光子 ____
光子说 光子的能量:ε= hν h λ 光子的动量:p=___ 少量光子易表现出粒子 性,大量光子易表现 出 波动 性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高频光子 粒子 性显著,低频光子 波动 性显著 光传播时表现出 波动 性,与微粒作用时表现 出 粒子 性
德布罗意 提出粒子具有波动性:物质波或概率波 波 粒 二 象 性 电子的衍射现象证实了粒子的波动性 ______ 粒子的波动性
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
章末总结
内容索引
知识网络
题型探究
达标检测
知识网络
能量的 波 粒 二 象 性 光 的 粒 子 性 量子化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章总结复习素材:第17章波粒二象性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章总结复习素材:第17章波粒二象性知识点(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选修3-5知识点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能量量子化一、黑体与黑体辐射1、热辐射:一切物体都在辐射电磁波,这种辐射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物体在室温时,热辐射的主要成分是波长较长的电磁波,不能引起人的視觉。
当温度升高时,热辐射中较短波长的成分越来越强。
2、热辐射的特性:辐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情况随物体的温度而有所不同。
3、黑体:物体表面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
除了热辐射之外,物体表面还会吸收和反射外界射来的电磁波。
常温下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就是反射光所致。
一些物体在光线照射下看起来比较黑,那是因为它吸收电磁波的能力较强,而反射电磁波的能力较弱。
4、黑体辐射: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
二、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1、从中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强度有所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2、维恩公式在短波区与实验非常接近,在长波区则与实验偏离很大。
3、瑞利公式在长波区与实実验基本一致,但在短波区与实验严重不符,不但不符,而且当趋于0时,辐射强度竟变成无穷大,这显然是荒谬。
三、能量子1、ε叫能量子,简称量子,能量是量子化的,只能一份一份地按不连续方式辐射或吸收能量。
2、普朗克常量:对于频率为ν的能量子最小能量:ε=hνh=10-34J/s。
——普朗克常量光的粒子性光是电磁波: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说明光是波。
一、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1、光电效应:即照射到金属表面的光,能使金属中的电子从表面逸出,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光电子。
2、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图:①K在受到光照时能够发射光电子汗,②光电子在UAK电场作用下形成光电流,③阳极A 吸收阴极K发出的光电子。
3、存在着饱和电流:入射光越强,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越多。
物理选修3-5人教版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章末复习PPT〔完美版〕

16
例、某金属用频率为v2 的光照射时产生的光电子 的最大初动能是用频率为v1的光照射产生的光电 子的最大初动能的2倍,则这种金属的逸出功W
= h2(γ1γ2).
解: EK1hγ1W
EK2hγ2W
Ek
0
αν
返回
关于光电效应,下列几种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电子的逸出功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B.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C.用不可见光照射金属一定比用可见光照射同 种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初动能要大 D.对于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最大波长”, 入射光的波长必须小于这个波长,才能产生光电 效应
3
③能量子的能量ε=___h_ν_. 即能量子的能量在数值上等于辐射的频率ν和一个常 数h的乘积. h是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 (2)能量的量子化是指在微观领域中能量的不连续变 化,即只能取__分__立__值__的现象.
4
二、光子说:对光电效应的解释 1.光子说 概述:爱因斯坦于__1__9_0_5年提出光子说.光在传播 过程中,也是不连续的.它由数值分立的能量子组 成.爱因斯坦称这些能量子为光量子,也称为“光 子”.一个光子的能量为E=hν,ν为光的频率,h 为普朗克常量.
h γ2W 2γ (1h W)
W h2(γ1γ2)
返回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只有他自己 理解的 东西。 对具有高度自觉与深邃透彻的心灵的 人来说 ,痛苦 与烦恼 是他必 备的气 质。 在一切创造物中间没有比人的心灵更 美、更 好的东 西了。 唯有心灵能使人高贵。所有那些自命 高贵而 没有高 贵的心 灵的人 ,都像 块污泥 。 一个人只要他有纯洁的心灵,无愁无 恨,他 的青春 时期, 定可因 此而延 长。 能充实心灵的东西,乃是闪烁着星星 的苍穹 ,以及 我内心 的道德 律。 你的心灵常常是战场。在这个战场上 ,你的 理性与 判断和 你的热 情与嗜 欲开战 。 无所事事并非宁静,心灵的空洞就是 心灵的 痛苦。
高中物理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章末复习总结17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5

第三十一页,共31页。
A.使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的狭缝,如 果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将出现双缝干涉图样
B.使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的狭缝,如 果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将出现不太清晰的双缝干涉图样
C.大量光子的运动规律显示出光的粒子性 D.个别光子的运动显示出光的粒子性
第二十五页,共31页。
[解析] 单个光子运动具有不确定性,大量光子落点的概 率分布遵循一定规律,显示出光的波动性。使光子一个一个地 通过双缝,如果时间足够长,底片上会出现明显的干涉图样, A正确,B、C错误;由光的波粒二象性知,个别光子的运动显 示出光的粒子性,D正确。
第八页,共31页。
电子吸收光子能量后,一部分克服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 能随着入射光频率 的增大而增大,与 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阻碍作用做功,剩余部分转化为光 电子的初动能,只有从金属表面飞 出的光电子才具有最大初动能,对 于确定的金属,W0是一定的,故光 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只随入射光的频
率增大而增大
第九页,共31页。
第二十七页,共31页。
(4)波动性与粒子性的统一:由光子的能量E=hν,光子的
动量p=
h λ
表达式也可以看出,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并不矛盾:
表示粒子性的粒子能量和动量的计算式中都含有表示波的特征
的物理量——频率ν和波长λ。
(5)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时不可把光当成宏观概念中的波,
也不可把光当成宏观概念中的粒子。
第二十一页,共31页。
(2)在光的干涉现象中,若曝光时间不长,在底片上只出现 一些不规则的点,这些点表示光子的运动跟宏观的质点不同。 但曝光时间足够长时,底片上出现了有规律的干涉条纹。可 见,光的波动性是大量光子表现出来的现象。
高中物理 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章末复习课 新人教版选修3-5

章末复习课【知识体系】主题1 光电效应及光电效应方程有关光电效应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光电效应现象中有关规律的判断,二是应用光电效应方程进行简单的计算.处理该类问题关键是掌握光电效应的规律,明确各物理量之间的决定关系.光电效应的规律是:①截止频率ν0,是能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最低频率,这也是判断能否发生光电效应的依据.若ν<ν0,无论多强的光照射时,都不能发生光电效应;②最大初动能E k,与入射光的频率和金属的逸出功有关,与光强无关;③饱和光电流与光的强度有关,在入射光频率不变的情况下,光强正比于单位时间内照射到金属表面单位面积上的光子数.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跟入射光的能量hν、金属逸出功W0的关系为光电效应方程,表达式为E k=hν-W0,反映了光电效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和守恒.【典例1】关于光电效应的规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某种色光照射金属表面时,能产生光电效应,则入射光的频率越高,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B.当某种色光照射金属表面时能产生光电效应,则入射光的强度越大产生的光电子数越多C.对某金属,入射光波长必须小于一极限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D.同一频率的光照射不同金属,如果都能产生光电效应,则逸出功越大的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越大解析: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可知,入射光频率ν越高,E k值越大,故A项正确;当某种色光照射金属表面能产生光电子,入射光强度越大,单位时间照射到金属单位面积上的光子数就越多,光子与光电子是一对一的关系,因而产生的光电子数越多,故B项正确;产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极限频率,所以入射光波长必须小于一极限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故C项正确;不同金属W0不一样,由E k=hν-W0知,同频率的光照射时,逸出功W0大的金属,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小,所以D项错误.答案:D针对训练1.(多选)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可以画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和入射光的频率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νc 表示截止频率B .W 0的绝对值等于逸出功C .直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h 的大小D .图线表明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成正比解析: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 =hν-W 0可知,当E k =0时,νc =W 0h 即为某金属的截止频率;当ν=0时,E k =-W 0,可见W 0的绝对值就是该金属对应的逸出功;而该直线的斜率tan α=ΔE k Δν=h 即为普朗克常量.故选项A 、B 、C 正确. 答案:ABC主题2 波粒二象性1.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显示出波动性,比如干涉、衍射现象中,如果用强光照射,在光屏上立刻出现了干涉、衍射条纹,波动性体现了出来;个别光子产生的效果显示出粒子性.如果用微弱的光照射,在屏上就只能观察到一些分布毫无规律的光点,粒子性充分体现;但是如果微弱的光在照射时间加长的情况下,在感光底片上的光点分布又会出现一定的规律性,倾向于干涉、衍射的分布规律.这些实验为人们认识光的波粒二象性提供了良好的依据.2.光子和电子、质子等实物粒子一样,具有能量和动量.和其他物质相互作用时,粒子性起主导作用.3.光子的能量与其对应的频率成正比,而频率是波动性特征的物理量,因此ε=hν揭示了光的粒子性和波动性之间的密切联系.4.对不同频率的光,频率低、波长长的光,波动性特征显著;而频率高、波长短的光,粒子性特征显著.5.光在传播时体现出波动性,在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时体现出粒子性.6.处理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其二象性,搞清光波是一种概率波.【典例2】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束传播的光,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B.光波与机械波是同种波C.光的波动性是由光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D.光是一种波,同时也是一种粒子,光子说并未否定电磁说,在光子能量ε=hν中,仍表现出波的特性解析:光是一种波,同时也是一种粒子,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当光和物质作用时,是“一份一份”的,表现出粒子性;单个光子通过双缝后的落点无法预测,但大量光子通过双缝后在空间各点出现的可能性可以用波动规律描述.答案:D针对训练2.(多选)对光的认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个别光子的行为表现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行为表现出波动性B.光的波动性是光子本身的一种属性,不是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C.光表现出波动性时,就不具有粒子性了;光表现出粒子性时,就不再具有波动性了D.光的波粒二象性应理解为:在某种场合下光的波动性表现得明显,在另外某种场合下,光的粒子性表现明显解析:个别光子的行为表现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行为表现为波动性;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表现为粒子性,光的传播表现为波动性,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都是光的本质属性,光的粒子性表现明显时仍具有波动性,因为大量粒子的个别行为呈现出波动规律,故正确选项有A、B、D.答案:ABD统揽考情本章内容定性要求的多,定量计算的少,高考一般重点是考查:①光子能量的理解;②光电效应现象及光电效应方程的理解;③光的波粒二象性以及物质波的理解,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尽管高考试题的难度不大,但对知识的掌握必须做到系统化、条理化.真题例析(2015·课标全国Ⅰ卷)在某次光电效应实验中,得到的遏止电压U c 与入射光的频率ν的关系如图所示.若该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分别为k 和b ,电子电荷量的绝对值为e ,则普朗克常量可表示为________,所用材料的逸出功可表示为________.解析:根据动能定理有12m e v 2e =eU c 和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有12m e v 2e =hν-W 0,可得:遏制电压U e =he ν=W 0e ,结合U c -ν图,斜率即k =he ,截距为b =W 0e ,可得:普朗克常量h =ek ,所用材料的逸出功W 0=-eb .答案:ek -eb针对训练(2015·课标全国Ⅱ卷)(多选)实物粒子和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 )A .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B .β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C .人们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D .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E .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解析: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可以说明电子是一种波,故A正确;β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可以说明β射线是一种粒子,故B错误;人们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中子衍射说明中子是一种波,故C正确;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利用了电子的干涉现象,说明电子是一种波,故D正确;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说明光是一种粒子,故E错误.答案:ACD1.(多选)波粒二象性是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粒子性B.热中子束射到晶体上产生衍射图样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C.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可用光的波动性解释D.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它们的德布罗意波长也相等解析:光电效应说明光的粒子性,所以A项正确;热中子在晶体上产生衍射图样,即运动的实物粒子具有波的特性,即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所以B项正确;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说明电磁辐射具有量子化,即黑体辐射是不连续的、一份一份的,所以黑体辐射用光的粒子性解释,即C项错误;根据德布罗意波长公式λ=hp,p2=2mE k,又质子的质量大于电子的质量,所以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质子的德布罗意波长较短,所以D项错误.答案:AB2.已知钙和钾的截止频率分别为7.73 ×1014 Hz 和5.44×1014 Hz,在某种单色光的照射下两种金属均发生光电效应,比较它们表面逸出的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钙逸出的光电子具有较大的( )A.波长B.频率C.能量D.动量解析:金属的逸出功W0=hν0,据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可知,从金属钾表面飞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较钙的大,金属钙表面飞出光电子能量E 小,因λ=hc E ,所以从钙表面逸出功的光电子具有较大的波长,选A.答案:A3.(多选)对光电效应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金属内的每个电子可以吸收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光子,当它积累的动能足够大时,就能逸出金属B .如果入射光子的能量小于金属表面的电子克服原子核的引力而逸出时所需做的最小功,便不能发生光电效应C .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越强,光子的能量就越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D .由于不同金属的逸出功是不相同的,因此使不同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入射光的最低频率也不同解析:金属内的每个电子吸收一个光子,获得能量,若足够克服金属做功,就能逸出金属,若不够金属做功,就不会逸出金属,不会发生积累,故A 错误;根据光电效应的条件可知入射光的能量小于电子脱离某种金属已做功的最小值,就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故B 正确;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光的强度无关,故C 错误;不同的金属逸出功不同,截止频率不同,则发生光电效应的入射光的最低频率也不同,故D 正确.答案:BD4.(多选)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大量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波动性,个别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粒子性B .光在传播时是波,而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就转变成粒子C .高频光是粒子,低频光是波D .波粒二象性是光的根本属性,有时它的波动性显著,有时它的粒子性显著解析:大量光子的效果往往表现出波动性,个别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粒子性,A 正确;光在传播时波动性显著,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粒子性显著,B 错误;频率高的光粒子性显著,频率低的光波动性显著,C 错误;光的波粒二象性指光有时候表现出的粒子性较明显,有时候表现出的波动性较明显,D正确.答案:AD。
高中物理第17章波粒二象性第3节粒子的波动性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3_5

第3节粒子的波动性基础夯实一、选择题(1~3题为单选题,4~6题为多选题)1.对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导学号 96140166( )A.一束传播的光,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B.光波与机械波是同样的一种波C.光的波动性是由于光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D.光是一种波,同时也是一种粒子,光子说并未否定电磁说,在光子能量ε=hν中,频率ν仍表示的是波的特性答案:D解析:光是一种波,同时也是一种粒子,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当光和物质作用时,是“一份一份”的,表现出粒子性;单个光子通过双缝后在空间各点出现的可能性可以用波动规律描述,表现出波动性。
粒子性和波动性是光子本身的一种属性,光子说并未否定电磁说。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导学号 96140167( )A.物质波属于机械波B.只有像电子、质子、中子这样的微观粒子才具有波动性C.德布罗意认为,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小到电子、质子,大到行星、太阳,都有一种波和它对应,这种波叫物质波D.宏观物体运动时,看不到它的衍射或干涉现象,所以宏观物体运动时不具有波动性答案:C解析:物质波是一切运动着的物体所具有的波,与机械波性质不同,宏观物体也具有波动性,只是干涉、衍射现象不明显而已,故只有C对。
3.有关光的本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导学号 96140168( )A.光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这是相互矛盾和对立的B.光的波动性类似于机械波,光的粒子性类似于质点C.大量光子才具有波动性,个别光子只具有粒子性D.由于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无法只用其中一种去说明光的一切行为,只能认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答案:D解析:光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其波动性和粒子性并不矛盾,A错、D对;光的波动性不同于机械波,其粒子性也不同于质点,B错;大量光子往往表现出波动性,个别光子往往表现出粒子性,C错。
4.频率为ν的光子,德布罗意波长为λ=hp,能量为E ,则光的速度为导学号 96140169( )A .E λhB .pEC .EpD .h 2Ep答案:AC解析:根据c =λν,E =h ν,λ=h p ,即可解得光的速度为E λh 或E 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复习课【知识体系】主题1 光电效应及光电效应方程有关光电效应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光电效应现象中有关规律的判断,二是应用光电效应方程进行简单的计算.处理该类问题关键是掌握光电效应的规律,明确各物理量之间的决定关系.光电效应的规律是:①截止频率ν0,是能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最低频率,这也是判断能否发生光电效应的依据.若ν<ν0,无论多强的光照射时,都不能发生光电效应;②最大初动能E k ,与入射光的频率和金属的逸出功有关,与光强无关;③饱和光电流与光的强度有关,在入射光频率不变的情况下,光强正比于单位时间内照射到金属表面单位面积上的光子数.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跟入射光的能量hν、金属逸出功W 0的关系为光电效应方程,表达式为E k =hν-W 0,反映了光电效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和守恒.【典例1】 关于光电效应的规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当某种色光照射金属表面时,能产生光电效应,则入射光的频率越高,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B .当某种色光照射金属表面时能产生光电效应,则入射光的强度越大产生的光电子数越多C .对某金属,入射光波长必须小于一极限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D .同一频率的光照射不同金属,如果都能产生光电效应,则逸出功越大的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越大解析: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 =hν-W 0可知,入射光频率ν越高,E k 值越大,故A 项正确;当某种色光照射金属表面能产生光电子,入射光强度越大,单位时间照射到金属单位面积上的光子数就越多,光子与光电子是一对一的关系,因而产生的光电子数越多,故B 项正确;产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极限频率,所以入射光波长必须小于一极限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故C 项正确;不同金属W 0不一样,由E k =hν-W 0知,同频率的光照射时,逸出功W 0大的金属,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小,所以D 项错误.答案:D针对训练1.(多选)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可以画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和入射光的频率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νc 表示截止频率B .W 0的绝对值等于逸出功C .直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h 的大小D .图线表明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成正比解析: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 =hν-W 0可知,当E k =0时,νc =W 0h即为某金属的截止频率;当ν=0时,E k =-W 0,可见W 0的绝对值就是该金属对应的逸出功;而该直线的斜率tan α=ΔE kΔν=h即为普朗克常量.故选项A、B、C正确.答案:ABC主题2 波粒二象性1.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显示出波动性,比如干涉、衍射现象中,如果用强光照射,在光屏上立刻出现了干涉、衍射条纹,波动性体现了出来;个别光子产生的效果显示出粒子性.如果用微弱的光照射,在屏上就只能观察到一些分布毫无规律的光点,粒子性充分体现;但是如果微弱的光在照射时间加长的情况下,在感光底片上的光点分布又会出现一定的规律性,倾向于干涉、衍射的分布规律.这些实验为人们认识光的波粒二象性提供了良好的依据.2.光子和电子、质子等实物粒子一样,具有能量和动量.和其他物质相互作用时,粒子性起主导作用.3.光子的能量与其对应的频率成正比,而频率是波动性特征的物理量,因此ε=hν揭示了光的粒子性和波动性之间的密切联系.4.对不同频率的光,频率低、波长长的光,波动性特征显著;而频率高、波长短的光,粒子性特征显著.5.光在传播时体现出波动性,在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时体现出粒子性.6.处理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其二象性,搞清光波是一种概率波.【典例2】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束传播的光,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B.光波与机械波是同种波C.光的波动性是由光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D.光是一种波,同时也是一种粒子,光子说并未否定电磁说,在光子能量ε=hν中,仍表现出波的特性解析:光是一种波,同时也是一种粒子,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当光和物质作用时,是“一份一份”的,表现出粒子性;单个光子通过双缝后的落点无法预测,但大量光子通过双缝后在空间各点出现的可能性可以用波动规律描述.答案:D针对训练2.(多选)对光的认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个别光子的行为表现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行为表现出波动性B.光的波动性是光子本身的一种属性,不是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C.光表现出波动性时,就不具有粒子性了;光表现出粒子性时,就不再具有波动性了D.光的波粒二象性应理解为:在某种场合下光的波动性表现得明显,在另外某种场合下,光的粒子性表现明显解析:个别光子的行为表现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行为表现为波动性;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表现为粒子性,光的传播表现为波动性,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都是光的本质属性,光的粒子性表现明显时仍具有波动性,因为大量粒子的个别行为呈现出波动规律,故正确选项有A 、B 、D.答案:ABD统揽考情本章内容定性要求的多,定量计算的少,高考一般重点是考查:①光子能量的理解;②光电效应现象及光电效应方程的理解;③光的波粒二象性以及物质波的理解,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尽管高考试题的难度不大,但对知识的掌握必须做到系统化、条理化.真题例析(2015·课标全国Ⅰ卷)在某次光电效应实验中,得到的遏止电压U c 与入射光的频率ν的关系如图所示.若该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分别为k 和b ,电子电荷量的绝对值为e ,则普朗克常量可表示为________,所用材料的逸出功可表示为________.解析:根据动能定理有12m e v 2e =eU c 和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有12m e v 2e =hν-W 0,可得:遏制电压U e =he ν=W 0e ,结合U c -ν图,斜率即k =h e ,截距为b =W 0e,可得:普朗克常量h =ek ,所用材料的逸出功W 0=-eb .答案:ek -eb针对训练(2015·课标全国Ⅱ卷)(多选)实物粒子和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 )A .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B .β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C .人们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D .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E .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解析: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可以说明电子是一种波,故A 正确;β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可以说明β射线是一种粒子,故B 错误;人们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中子衍射说明中子是一种波,故C 正确;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利用了电子的干涉现象,说明电子是一种波,故D 正确;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说明光是一种粒子,故E 错误.答案:ACD1.(多选)波粒二象性是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 .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粒子性B .热中子束射到晶体上产生衍射图样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C .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可用光的波动性解释D .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它们的德布罗意波长也相等解析:光电效应说明光的粒子性,所以A 项正确;热中子在晶体上产生衍射图样,即运动的实物粒子具有波的特性,即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所以B 项正确;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说明电磁辐射具有量子化,即黑体辐射是不连续的、一份一份的,所以黑体辐射用光的粒子性解释,即C 项错误;根据德布罗意波长公式λ=h p ,p 2=2mE k ,又质子的质量大于电子的质量,所以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质子的德布罗意波长较短,所以D 项错误.答案:AB2.已知钙和钾的截止频率分别为 7.73 ×1014 Hz 和 5.44×1014 Hz ,在某种单色光的照射下两种金属均发生光电效应,比较它们表面逸出的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钙逸出的光电子具有较大的( )A .波长B .频率C .能量D .动量 解析:金属的逸出功W 0=hν0,据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E k =hν-W 0可知,从金属钾表面飞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较钙的大,金属钙表面飞出光电子能量E 小,因λ=hc E,所以从钙表面逸出功的光电子具有较大的波长,选A.答案:A3.(多选)对光电效应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金属内的每个电子可以吸收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光子,当它积累的动能足够大时,就能逸出金属B .如果入射光子的能量小于金属表面的电子克服原子核的引力而逸出时所需做的最小功,便不能发生光电效应C.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越强,光子的能量就越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D.由于不同金属的逸出功是不相同的,因此使不同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入射光的最低频率也不同解析:金属内的每个电子吸收一个光子,获得能量,若足够克服金属做功,就能逸出金属,若不够金属做功,就不会逸出金属,不会发生积累,故A错误;根据光电效应的条件可知入射光的能量小于电子脱离某种金属已做功的最小值,就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故B正确;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光的强度无关,故C错误;不同的金属逸出功不同,截止频率不同,则发生光电效应的入射光的最低频率也不同,故D正确.答案:BD4.(多选)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大量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波动性,个别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粒子性B.光在传播时是波,而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就转变成粒子C.高频光是粒子,低频光是波D.波粒二象性是光的根本属性,有时它的波动性显著,有时它的粒子性显著解析:大量光子的效果往往表现出波动性,个别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粒子性,A正确;光在传播时波动性显著,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粒子性显著,B错误;频率高的光粒子性显著,频率低的光波动性显著,C错误;光的波粒二象性指光有时候表现出的粒子性较明显,有时候表现出的波动性较明显,D正确.答案: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