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奋”与“发愤”(词语辨析)

合集下载

近义词辨析(附带口诀)

近义词辨析(附带口诀)

1、关于、对于关于表示关涉的范围。

如: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

对于主要指出动作,行为的对象。

2、通过、经过通过是以人或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而达到某种目的。

例:通过学习,大家统一了认识。

经过是引进某个过程,说明由于这个过程的完成使得某种情况发生变化。

例:屋子经过打扫,干净多了。

3、尽管、不管不管后面是假设的情况,如:在党的领导下,不管前方有多大困难,我们都能克服。

尽管后面是确定的事实,如:尽管他不接受我的意见,我有意见还是向他提。

4、不免、难免“不免”和“难免”作为副词意思相近,都有“不容易射开”“免不了”的意思,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情况,往往产生后面不希望出现的结果。

“不免”只用于肯定式,“难免”还可以用于否定式。

5、从而、进而从而重在表示目的关系和因果关系。

如:由于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从而为城乡物质交流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进而重在表示递进关系。

例:先提出计划,进而提出实施措施。

6、继而、既而继而是状态副词,表示两事发生紧紧相接。

如:我先是一惊,继而暗暗佩服他的才能。

既而是时间副词,表示两事发生的时间相继不久。

如:既而雨停了,我们又欣然登山。

7、不只、不止不只是“不但、不仅”的意思,如:企业改革的任务,不只是“减员”,更重要的是“增效”。

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如:他不止十六岁。

8、曾经、已经曾经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

例:我曾经去过北京。

已经强调动作行为的完成或可能还在延续。

例:他已经来了。

他已经在这里住了几天了。

9、本来、原来本来强调理应如此,一直如此。

如:当天的作业本来就应当天完成。

原来强调过去不知道或对情况有所认识。

如:原来是你啊!10、究竟、毕竟都含有到底的意思。

究竟表示追根到底,用于疑问句,语气不肯定。

如:“究竟哪个拉得对,哪个拉得不对,我不知道。

”可兼作名词,表示原因和结果。

如:同学们都想知道个究竟。

毕竟表示追根到底所得的结论,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如:比起光吃草根野菜来毕竟好多啦!在表示肯定语气时,毕竟和究竟可以通用。

【语文帮】46组小学易混词语辨析,替孩子收藏!

【语文帮】46组小学易混词语辨析,替孩子收藏!

【语文帮】46组小学易混词语辨析,替孩子收藏!语文讲究的是每一个字词的运用,只有学好最基础的字和词,才能更好地表达。

以下最容易混淆的常用词,搞不清楚用法可能会在考试中吃亏!01必需与必须必需:必不可少的。

例:生活必需。

必须:一定要那样做。

例:必须照办。

02暴发与爆发暴发:①忽然发作。

②突然发财。

例:山洪暴发/暴发户。

爆发:①岩浆迸出。

②突然发生。

例:火山爆发/爆发战争03长年与常年长年:一年到头,整年。

例:长年在野外工作。

常年:①终年,长期。

②平常的年份。

例:常年产量不超过200斤。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二者在“终年、整年”这一义项上相通,但在“常年累月”这一搭配中,推荐写作“长年累月”。

04成规与陈规成规:久已通行的规则。

例:墨守成规。

陈规:不适用的旧规章。

例:陈规陋习。

05篡改与窜改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例:篡改历史。

窜改: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

例:窜改原文。

06遏止与遏制遏止:用力阻止。

例:革命洪流不可遏止。

遏制:控制,制止。

例:遏制激动的感情。

07发愤与发奋发愤:决心努力。

例:发愤用功。

发奋:振作起来。

例:发奋有为。

08妨碍与妨害妨碍:阻碍。

例:妨碍交通。

妨害:有害于...例:妨害健康。

09分辨与分辩分辨:辨别,分析区别。

例:分辨真假。

分辩:辩白,解释争论。

例:当场进行分辩。

10扶养与抚养扶养:扶助,供养。

例:由他扶养长大。

抚养:爱护,教养。

例:抚养子女。

11贯串与贯穿贯串:头尾连接而相通。

例:这一思想贯串全书。

贯穿:穿过,连涌。

例:这条路贯穿了5个省。

12灌注与贯注灌注:浇进,注入。

例:把铁水灌注到模型里。

贯注:①连贯,通连。

②(精神、精力)集中。

例:全神贯注。

13涣然与焕然涣然: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全消除。

例:涣然冰释。

焕然:形容有光彩。

例:焕然一新。

14急流与激流急流:湍急的水流。

例:急流险滩。

激流:湍急的水流,受阻而涌起。

例:激流勇进。

15简洁与简捷简洁: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词语辨析

词语辨析

截止:到一定期限后停止,不及物动词。

截至:截止到某个时候。

启用:开始使用机关信印等。

如:新公章今天开始启用。

起用: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

反应: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名词。

反映:把情况或意见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贯注:精神、精力集中;语意、语气连贯;贯穿。

灌注:浇进;流入。

侵吞:暗中非法占有别人的东西或公共的财物、土地等;用武力吞并别国或占有其部分领土。

鲸吞:多用来比喻吞并土地。

搜集:到处寻找事物并聚集在一起。

收集:使聚集在一起。

大致:大体上;大概;大约。

大概:大致的内容或情况;不十分精确或不十分详尽;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

充溢:充满,流露。

充斥:到处都塞满,带厌恶色彩,贬义词。

昭示:明显地表示或宣布。

揭示:公告、文告等;使人看见原来不容易看出的事物。

演变:既用于自然界的变化,也可用于人类社会中的变化。

演化:一般用于自然界。

充足:多适用于光线、水分、养料等具体事物。

充分:多适用于准备、估计、理由、信心、发展等抽象事物。

形势:地势,多指从军事角度看;事物发展的状况。

态势:状态和形势。

侧目:形容畏惧而又愤恨。

刮目:用新的眼光看待。

窜改: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

如:他将“望洋兴叹”窜改成“望山兴叹”。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驱除:指赶走、除掉人或动物。

祛除:除去疾病、疑惧或迷信人所谓邪魔等。

融解:融化。

如:山顶的积雪融解了。

溶解:固体、液体或气体物质的分子,均匀分布在一种液体中。

隐讳:有所顾忌而隐瞒不说。

隐晦:意思不明显。

如:这些诗写得十分隐晦,不容易懂。

制定: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强调不得变更,必须执行。

制订:创制拟订,强调经过草拟修订。

终生:一生,多就事业来说。

如:奋斗终生。

终身:一辈子,多就切身之事来说。

如:终身大事。

指使:出主意叫别人去做某事,一般不是公开的。

支使:命令人做事。

湮没:埋没,词义较抽象。

淹没:大水漫过,盖过。

启事:公开声明某事的文字,名词。

高考语文词语辨析

高考语文词语辨析

高考语文词语辨析a1.“忧郁”是指“黑暗的外表”,也用来指“不舒服和沮丧的外表”。

“暗跑”的“暗”意思是“光线不足,暗”。

“冷静”的意思是“严肃”。

2.宁静、善良与和平:“宁静”指的是平静、平静和稳定的表情。

“吉祥”是指吉祥,如“祥云、祥尾、祥瑞”。

“善良”指的是老年人的态度,看上去和蔼而平静。

“和谐”指的是气氛。

注意写“宁静、善良、平和”。

3.安静,安静:指没有声音,没有噪音和噪音。

“安静”注重稳定。

这意味着冷静下来。

它有一个从嘈杂到安静的过程。

“宁静”的重点是和平。

一般来说,它指的是环境或情绪的平静。

它描述了一种非常安静的状态或气氛。

“宁静”是一种高于“宁静”的状态。

除了戒指,它通常指的是一种心灵的平静。

这是人们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追求的生活质量境界。

“安静”主要指没有声音或噪音的环境。

“安静”的使用范围比“安静”大。

4.放置和安排:前者指人或物的放置。

后者指的是有序有序的治疗。

b1.必须,必须:两者都包含“必要”的含义。

“必须”是一个副词,具有强调语气的功能,常用作状语。

(1)强调事实或理由的必要性。

后跟动词或形容词,有时用在从句前面;(2)强化指挥语调;(3)“必须”的否定形式是“不需要,不需要,不需要”。

“必须”是一个动词,意思是必须且不可或缺。

它被用作属性或谓词。

对所有“必须”操作使用“必须”。

2、暴发、爆发:都是动词,都含有“突然发作”的意思,但前者强调突然性,后者强调爆炸性,“爆发”的使用范围比“暴发”宽。

暴发:(1)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有贬义。

(2)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

爆发:(1)指因爆炸而迅猛发生,多用于具体事物。

(2)指像爆炸那样突然地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重大事变,再如力量、情绪等等。

3、辩驳、辩论、辩(辨)白、辩解:“辩驳”指提出理由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辩论”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达成共识;“辩白”指说明事实真相,用来消除误会或受到的指责;“辩解”指对受人指责的某种见解或行为加以解释。

词语辨析大全

词语辨析大全

词语辨析大全01、黯然、暗然、岸然:“黯然”,指“阴暗的样子”,也用来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暗然”的“暗有“光线不足、黑暗”的意思.“岸然”指“严肃的样子”。

02、爱护、爱戴:适应对象不同,前者上(长辈)对下辈,后者下(幼)辈对上(长辈)。

03、安详、慈祥、祥和:“安详“指神态平静、从容稳重.“祥”指吉利,如“祥云、祥端、发祥”。

“慈祥”形容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

“祥和”指气氛而言。

注意“安详、慈祥、祥和”的写法.04、安静、宁静: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而“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

“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

而“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安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大一些.05、安置、安排:前者指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

后者指有条理,有先后的处理。

06、必须、必需:都含有“必要”的意思。

“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作用,多作状语.(1)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

后面带动词或带形容词,有时还可以用在分句前面;(2)加强命令语气;(3)“必须“的否定形式是“无须、不须、不必"。

“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语或作谓语。

凡是“不可不”的行为就用“必须”。

07、表率、表帅:“表率”是名词,指“好榜样”。

其中“表"为“榜样、模范",“率”为“表率、楷模”.“表率”是由“表”和“率”两个同义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

在古代汉语中,“表率”也可用作动词,有“督促率领”的意思.“表帅",在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中,用同“表率"的动词意义,表示“督促率领”。

词语辨析

词语辨析
抵制、抵御
前者指阻止有害的事物,使不能侵入或发生作用;后者指抵挡、抵抗。
聆听、倾பைடு நூலகம்、谛听
“聆听”指(书面语)听。“倾听”指细心的听取。“谛听”指仔细听。
惦记、思念:
前者指(对人或事)心里老想着,放心不下,多用于口语;后者指对景仰的人、离别的人或环境不能忘怀,希望见到,多用于书面语。
典型与典范
1“典型”是中性词,“典范”是褒义词。2“典型”可受“不、很”修饰。
前面指的是久已通行的规则,后面说的是不实用的旧规章。
场面与局面
“场面”指一定场合的情景,所表示的范围较小。“局面”通常指一个时期内事情的状态,如稳定的局面、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也可指规模。
场所、场合
场所:指地点或处所。场合:除地点处所外,还包括时间、条件、情况等因素。“娱乐场所”“外交场合”不可互换。
抱怨、报怨
前者指自己不满情绪很大;后者指向别人报仇。
爆发、暴发
爆发:多用于大的抽象事物(战争、火山)。暴发:常用来指洪水、疾病流行和突然发家。
变幻与变换
“变幻”指不规则的改变,多指抽象事物,如“政治风云变幻莫测”;“变换”指事物的一定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多指具体事物,如“变换一下位置”。
崩溃、瓦解
安分、本分
“安分”指守纪律,不胡作非为;“本分”安于现状,不提出过分的要求,不进行非分的活动。“守本分”“安分守己”不能互换。
黯然、暗然
都有阴暗的意思,但“黯然”也用来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B
把戏、伎俩
前者指花招,蒙蔽人的手法。后者指不正当的手段(贬义重)。
保修、包修
“保修”为保证修理。“包修”不仅有负责修理之意,还包含承担全部费用的意思。

发奋和发愤的区别(释义+举例)

发奋和发愤的区别(释义+举例)

发奋和发愤的区别(释义+举例)
“发奋”跟“发愤”都表示为达到一定目的而鼓起精神、积极努力。

但是二者的意思有差别:
“发奋”着眼于精神状态。

“奋”有“振作、鼓劲”的意思,“发奋”指精神振作起来, 鼓足干劲去做某件事情。

例如:
(1)年轻人要发奋向上,努力学习,认真工作。

(2)青年时代应发奋读书,打好专业知识的基础。

“发愤”则看眼于人的内心。

“愤”有"憋闷””郁闷”的意思,常用来表示因不满而情绪激动。

“发愤”指抒发胸中愤懑,痛下决心去实现某种追求,有冲破某种压力或者摆脱某种困境的意味。

例如:
(3)科技工作者发愤图强、刻苦攻关,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打破了少数国家在这个领域的垄断和技术封锁。

(4)虽然生活条件差、工作劳累,但他集中精力,发愤攻读,终于掌握了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成功进行了多项技术革新。

词语辨析大全

词语辨析大全

词语辨析大全01、黯然、暗然、岸然:“黯然”,指“阴暗的样子”,也用来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暗然”的“暗有“光线不足、黑暗”的意思。

“岸然”指“严肃的样子”。

02、爱护、爱戴:适应对象不同,前者上(长辈)对下辈,后者下(幼)辈对上(长辈)。

03、安详、慈祥、祥和:“安详“指神态平静、从容稳重。

“祥”指吉利,如“祥云、祥端、发祥”。

“慈祥”形容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

“祥和”指气氛而言。

注意“安详、慈祥、祥和”的写法。

04、安静、宁静: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

而“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

“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

而“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

“安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大一些。

?05、安置、安排:前者指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

后者指有条理,有先后的处理。

06、必须、必需:都含有“必要”的意思。

“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作用,多作状语。

(1)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

后面带动词或带形容词,有时还可以用在分句前面;(2)加强命令语气;(3)“必须“的否定形式是“无须、不须、不必”。

“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语或作谓语。

凡是“不可不”的行为就用“必须”。

07、表率、表帅:?“表率”是名词,指“好榜样”。

其中“表”为“榜样、模范”,“率”为“表率、楷模”。

“表率”是由“表”和“率”两个同义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

在古代汉语中,“表率”也可用作动词,有“督促率领”的意思。

“表帅”,在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中,用同“表率”的动词意义,表示“督促率领”。

现在一般不用这个词。

因“表帅、表率”同音,“帅”又有“军队中最高的指挥员”的意思,故人们常将“表率”误写为“表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奋和发愤读音相同,意思也相近。

了解它们之间细微的差别,对正确使用这两个词非常必要。

先看奋与愤,奋在繁体字当中是个形声字,形旁是隹,和鸟有关。

本义指鸟振翅飞翔。

如奋飞。

后来引申为振作、鼓动。

如奋斗、兴奋、勤奋、奋不顾身等。

愤也是形声字,形旁是心,和人的心情有关,指因为不满意而感情激动。

如气愤、愤愤不平等。

再看发奋和发愤。

二者意义有别。

发奋指振作起来,如发奋努力、发奋有为等。

发愤指决心努力,如发愤忘食、发愤图强等。

发奋强调精神振作;发愤突出精神受到刺激而产生向上的内动力。

二者范围有别。

发奋使用的范围要比发愤大。

发奋可以指个人,也可以指群体或国家,而发愤一般指个人。

二者功能有别。

发奋可以说奋发。

如发奋努力可以说奋发努力,发奋图强可以说奋发图强。

而发愤则不能说愤发。

需要区分两个成语的意义。

发奋图强和发愤图强,两个都有谋求自强之义。

前一个指振作精神,奋力自强;后一个指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强盛。

一个侧重于振作精神,一个侧重于下定决心,侧重点有所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