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年会论文】1085
我国电源界的精英盛会——记中国电源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的召开

我国电源界的精英盛会——记中国电源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
会的召开
于百江
【期刊名称】《《电源技术应用》》
【年(卷),期】2009(33)12
【摘要】中国电源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暨中国电源学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9年11月13日至16日在我国东南沿海著名的旅游城市厦门百翔软件园酒店召开。
时值深秋的厦门,风光秀丽,碧海蓝天,绿郁葱葱,到处充满着生机。
在这座著名的国际花园城市,来自国外和包括台湾省在内的全国各地区电源领域的领导、专家、学者、
【总页数】2页(P76-77)
【作者】于百江
【作者单位】《电源技术应用》编辑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86
【相关文献】
1.中国电源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胜利召开 [J],
2.电源盛会精英汇聚——中国电源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纪实 [J], 刘秀荣
3.第二届全国电力电子与电源技术优秀论文大奖赛暨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评选征文通知(代邀请函) [J],
4.我国电源工程界的又一次精英盛会——2010中国电源技术年会暨中国电源学会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纪实 [J], 于百江
5.中国农机界的科技盛会——记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 [J], 李明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E端并联电容的影响

CE端并联电容对IGBT关断损耗的影响马柯1李睿2徐德鸿3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杭州3100271)Email:make0111@2)Email:liruiqd@3)Email:xdh@摘要因为IGBT并联电容后会使关断时的CE端电压上升率减少,一些电路拓扑常使用CE端并联电容来减小IGBT 关断损耗。
但由于关断拖尾电流时间会同时增加,损耗减少效果将受到影响。
制造厂商Datasheet资料都没有提供IGBT并电容关断损耗的信息,而并电容关断损耗特性对于一些拓扑效率评估以及电容参数设计将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富士公司IGBT模块2MBI150U4B-120测试了不同并联电容和关断电流下IGBT关断损耗特性,指出了CE端并联电容对IGBT关断损耗的影响。
关键词IGBT并联电容拖尾电流关断损耗1.引言ZVS型软开关电路拓扑通常使用CE端并联电容来减少IGBT关断损耗,当IGBT关断时,IGBT上流过的电流会给并联电容充电,限制IGBT关断时CE端的电压上升率dVce/dt。
如果IGBT上的关断电流下降时间一定的话,IGBT的CE电压和拖尾电流交叠的面积则会减少,意味着更少的关断损耗。
并联电容越大,电压上升越慢,交叠面积更小,损耗也更小。
图1所示为不并电容时IGBT关断电压电流波形示意图,图2为假设电流拖尾时间不变,并联电容后关断电压电流波形示意图。
图1IGBT不并电容图2IGBT并联电容(Ic拖尾时间不变)图3IGBT并联电容(Ic拖尾时间变大)但事实上通过实验发现,CE端并联电容不但会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经费资助(资助号:2007AA05Z243)迟CE电压上升时间,还会增加拖尾电流时间,从而使得电压电流交叠面积比预想的要大,如图3所示,因此并联电容后IGBT关断损耗就显得难以估算。
我们可以根据IGBT厂商Datasheet上提供的损耗特性曲线,来进行不并电容开关电路的损耗分析预估,如图4所示为富士公司2MBI150U4B-120IGBT损耗曲线,但厂商并没有提供IGBT并联电容时的损耗特性情况,因此,IGBT 并联电容的关断损耗特性曲线对于一些ZVS型电路更精确的损耗预估和并联容值的选取十分重要,有必要通过试验来获得IGBT关断损耗曲线。
风力发电低电压穿越技术综述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
风力发电低电压穿越技术综述
张 兴 1,张龙云 2,杨淑英 3,余 勇 4,曹仁贤 5
1) 合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合肥 230009 2) 合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合肥 230009
1) Email:honglf@
2) Email:zhanglongyun2002@
关键词:风力发电;电压跌落;低电压穿越;定速异步机;同步直驱;双馈风机;撬棒
1 引言 当今世界风电市场发展迅猛,风电场装机容量逐
年上升,尤其是在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风力发电所 占电网供电比例已经非常高,如丹麦已超过 20%。因 此,必须考虑电网故障时风机的各种运行状态对电网 稳定性的影响[1][2]。为此各国电网公司依据自身实际对 风电场/风电机组并网提出了严格的技术要求。包括低 电压穿越能力、无功控制能力、有功功率变化率控制 和频率控制等。其中 LVRT 被认为是风电机组设计制 造控制技术上的最大挑战,直接关系到风机的大规模 应用。
总的来说,DFIG 在电压跌落时面临的问题不是很 大,其 LVRT 实现可以配合变桨和其他措施实现。 4.2 PMSG 的 LVRT 实现
电压跌落期间 PMSG 的主要问题在于能量不匹配 导致直流电压的上升。可采取措施储存或消耗多余的 能量以解决能量的匹配问题。这种设计的效果需要考 虑成本、电网规范以及故障深度和时间。
《2008年电力电容器无功补偿技术论文集》出版

R U+后 台软 件 , 自单 元 +后 台软 件 , 全 软 T 综 完
V C Q 。
参 考文献 : [] 1 陆安定 .功率 因数与无 功补偿 [ .上海 : M] 上 海科 学普 及 出版社 ,0 4 20 .
电网 内部 分 区控 制 : 灵敏度 解耦 控制 区域 , 用
第2 9卷
第 6期
电 力 电 容 器 与无 功 补 偿
Po rCa a io we p c tr& Re cie P we mpe s to a t o rCo v n a in
Vo . No. 129 6 De . 2 8 c 00
20 0 8年 l 2月
计与分析[ .国防工业出版社 , 0 . M] 2 4 0 [ ] 华 人 民共 和 国 电 力 工 业 部 . B 527— 2 中 G 02
下的经济 观念来 建模 , 出了两类 目标 函数 : 是 提 一 越限下用 最小 控制 代 价恢 复 正 常 运行 ; 是采 用 二
控制 ; 可设定 控制 次数 , 有效地延 长装 置寿命 和保 障安 全 ; 可设 置不 同调压 方式 和控制点 定值 , 拓展
控制 区域 , 可保证 用户 的 电能质 量 ; 虑 了投 切 电 考 容器 的 间隔问题 以保证 不 产 生过 电压 ; 虑 了投 考 切 电容器 时的谐 波 以避 免 谐 振 ; 考虑 了两 台 以上 主变 分接 头控制 滑 档及 变 压 器环 流 问 题 ; 考虑 了
正常情 况下 网损最小 来使 系统运行 成本 优化 。两
类 目标 函数 的建 立 及 其 实现 , 分 考 虑 了 电 网缺 充 乏发 电类 控制 手段 的特 点 , 主要 对 电容器 组 和 有 载调压 分接头进 行 了计 算 , 分别考 虑 了以下 问题 : 优 化 的启 动条件 : 事件 启动 、 行方 式转 化启 运
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功率MOSFET与IGBT在应用范围上比较广泛,而这合理分 工,前者主要应用干小功率,后者应用于中、大功率。 IGBT、功率MOSFET 的工作频率较高(8kHz 一IMHz ),其 设备的体积大为缩小( 频率提高一个数量级,体积大约减少 一倍)。因此在对体积要求比较高的航天航空、国防和掌上 电器中应用的优越性愈加突出,由于这些器件本身功耗越做 越小,下作时间增加,节能效果明显许多。 鉴于这些高频电力电子器件在工业领域的突出作用,西方国 家多年来一直加大力度发展,而我国却举步为艰,IGBT、 功率MOSFET全部依赖进口,在竞争上受外国跨国公司的挤 压,使采用这些电力电子器件的产品永远比国外慢一步或多 步,受制于国外跨国公司,对我国许多高新产品的研发和安 全造成了严重影响。
汇报完毕
谢谢指导!
让我们一起努力, 把最好的教育献给我 们的孩子!
沟槽结构IGBT是高耐压大电流IGBT 器件通常采用的结构, 它避免了模块内部大量的电极引线,减小了引线电感,提高 了可靠性。 从IGBT 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在结构上,器件将复合型、 模块化;在性能上,器件的容量和工作频率将不断提高,通 态压降不断降低。未来电力半导体器件将主要从理论、结构 和工艺等方面进行创新,最终实现电压、电流和开关频率三 大参数的日益提高。 3.2基于新型材料的电力电子器件 以上所述各种电力电子器件一般都是由硅(Si)半导体材料制 成的。此外,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性能优良的新型化合物半 导体材料,如砷化镓(GaAs)碳化硅(SiC))、磷化铟 (InP))及锗化硅(SiGe)等,由它们作为基础材料制成的 电力电子器件正不断涌现出来。
第二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GTO、GTR和功率 MOSFET等全控型器件为代表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电 力电子器件开关速度高于晶闸管,它们的应用使变流器的 高频化得以实现。 第三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IGBT复合型器件为代表 的发展阶段。IGBT是功率MOSFET和GTR的复合。功率 MOSFET的特点是驱动功率小、开关速度快;GTR的特 点是通态压降小、载流能力大。IGBT的优越性能使之成 为电力电子器件应用技术的主导器件。 第四阶段是以PIC、HVIC等功率集成电路为代表的发展阶 段。高速、全控型、大电流、集成化和多功能的电力电子 器件先后问世,开创了现代电力电子集成器件的新阶段。 这一阶段,所使用的电力电子器件是将全控型电力电子器 件与驱动电路、控制电路、传感电路、保护电路、逻辑电 路等集成在一起的高度智能化PIC,它实现了器件与电路、 强电与弱电、功率流与信息流的集成,成为机和电之间的 智能化接口、机电一体化的基础单元。
维修电工技师论文(精选7篇)

维修电工技师论文(精选7篇)维修电工技师论文(精选7篇)在各领域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维修电工技师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维修电工技师论文篇1【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要保障电能的安全输送,就必须确保组成输电线路的各个部分都能够正常的运行。
高压试验是电力系统设备运行维护的重要环节,更是整个电网平稳运行的关键因素。
因此若要保证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就必须进行高压试验。
本文首先简要叙述了电力设备的高压试验,然后对电力设备高压试验进行了分类,接着研究了电力设备高压试验的方法,最后介绍了在进行高压试验时需注意的事项,希望能为电力技术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电力设备;高压试验;类别和试验方法1 引言一说到“电”,人们除了会联想到“清洁”﹑“方便”等词汇外,还会想到“危险”。
的确,电力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潜在安全风险。
虽然大多数时候用电都十分安全,但是高压电流可迅速致命这一点还是让很多人谈“电”色变。
每一年都会有一些因电力设备故障而引发的触电事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为了减少电力设备故障的几率,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加强了对电力设备的高压试验工作。
2 电力设备高压试验的概述高压试验是检测电力设备能否正常运行的一种有效手段,高压试验的对象十分广泛,包括发电机﹑GIS﹑电力变压器﹑高压交联动力电缆和电压电流互感器等等,几乎囊括了电力系统中的所有电力设备。
由于当前我国很多电力设备事故是由绝缘故障所引起的,因此绝缘故障检测便是当前我国电力设备高压试验的重心。
可以说,只要涉及到电力设备的检测,就必然会进行绝缘测试,尤其是在以下三种情况下,绝缘检测是法定检测环节。
2.1 高压电气设备的出厂检测高压电气设备制造厂必须对本企业所生产的所有产品,原材料等进行检测,只有合格的原料才能上生产线,未经检测的产品不得出厂,检测不合格的产品不得出厂,因为不合格产品导致人身财产损害的,要承担法律责任,这里要注意的是产品合格的标准可以遵循企业内部规定,但是该规定不得低于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电工电能新技术》2008年题目索引(2008 Index)

《电工电能新技术》2008年题目索引(2008 Index)
佚名
【期刊名称】《电工电能新技术》
【年(卷),期】2008(27)4
【总页数】4页(P81-84)
【关键词】电工电能新技术;题目;Index;索引;通检;检索工具;mode;AEMS;变换器;转换器;生伟;严陆光;李军;滑模控制;Simulation;局部放电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
【相关文献】
1.《电工电能新技术》2012年题目索引(2011Index)(第31卷V01.31。
总第119-122期Issue119-122) [J],
2.《电工电能新技术》2020年题目索引(2020 Index) [J],
3.《电工电能新技术》2019年题目索引 [J],
4.《电工电能新技术》2013年题目索引 [J],
5.《电工电能新技术》2021年题目索引(2021 Index)(第40卷Vol.40,总第211-222期Issue 211-222)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8年《电工技术》总目次

… … … … … … … … … … … … … … …
F u供电电源方案改进 T
… …… … …… … 隋 国正 张力大 ( 1 ) 16 — 问泽杭 莫兆祥 吴旭 明 等 ( 1 ) 18 — … ………………… 詹 宏 (—O 1 ) 2 … … 姜 琦 白晓斌 (— ) 1 2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路云钢 张君毅 杨爱莉 (—0 32 ) 陈起翘 (—2 32 )
5 0V 油纸电容式 变压器 套管绝缘损 坏分析 … … 0k
石化热 电站 发供合 一母线 的可靠性分 析 … … … … 黎德初 ( 4 32 ) 有源电 力滤 波器在 谐波治理 中的应用 … … … … … 顾 竞梅 (—7 32 ) 模 块化微型 断路器 的应用体会 … … … … … 吴亮辉 梁 永福 (一) 41 基 于 C N 总线 的微机 保护装 置通讯 网络 … ……… …… …… …… A
… … … … … … … … … … … … … … … …
刘明亮 张叔 宝 杨厚峰 (—) 16 徐 耀 况 军 姜 兴杰 (_) 18
基于 GS 方式实现的 电力线路 防盗报 警系统 … … … …… … … - M -
… … … … … … … … … … … … … … … … …
曹喜玲 王翠茹 杨 旭 ( 3 4 ) —
基 于 I C 13 - 标 准的变 电站 一体化 “ E 6 11 3 五防”设计 … … … …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控自动离合器接合位置精确跟踪控制 谢先平 王旭东 吴晓刚 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40 Email:xiexianping@126.com
摘 要 自动离合器接合规律的制定和精确位置跟踪是其控制的两个难点。针对离合器接合位置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前馈作用的专家PID控制算法,设计了专家调整策略。控制器根据专家经验自动调节控制参数,在不采用速度环的情况下实现目标位置的跟踪。离合器接合实验表明,与常规控制器相比,专家PID控制动、静态误差小,能够适应离合器负荷和目标接合速度的非线性变化,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能够满足离合器位置跟踪控制要求。 关键词 自动离合器,位置跟踪,专家控制,PID控制
1.引言 电控自动离合器是机械自动变速器AMT的控制难点和核心。电机驱动式自动离合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可控性好,对环境适应性好,动作响应迅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1]。由于离合器起步控制目标之间具有矛盾性,且起步工况和驾驶意图复杂多变,离合器和驱动电机具有很强的非线性特性,如何制定有效的起步控制策略及执行机构的准确位置跟踪是离合器控制的两个难点[2]。离合器接合控制过程短,系统参数变化大,控制精度要求高,常规PID算法难以满足要求,采用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进行离合器位置跟踪具有较好的鲁棒性[3],但滑模控制引起的高频抖动问题难以解决,影响了离合器接合的平顺性。采用复杂的自适应控制算法来辨识和校正控制模型不能满足实时控制要求。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专家控制的离合器跟踪控制方式,并在试验样车上进行了试验验证。 2.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离合器驱动机构由永磁直流电机、自锁式蜗轮蜗杆机构、弹簧补偿机构、位置传感器、机械限位机构和拉索等组成。所用直流电机额定电压为12V,额定转速2700 r/min,额定功率为100W。蜗轮蜗杆具有自锁功能,在电机断电后,离合器位置保持不变,同非自锁式控制方式相比,可以简化对电机的控制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通过电机的正反转带动拉索可实现离合器的接合与分离。在分离过程中电机负载为离合器负载和蜗轮蜗杆摩擦负载之和,在接合过程中电机负载为蜗轮蜗杆摩擦负载与离合器负载之差。根据离合器的驱动要求,电机驱动电路采用H桥PWM可逆驱动方式,驱动电路如图1所示。 本文选用2片智能功率驱动芯片infineon BTS7960B构成电机PWM可逆驱动电路。BTS7960B是一款半桥驱动芯片,具有导通电阻小、导通电流大的特点及上下桥臂防直通功能、过压、欠压、过流和过温保护功能;最大特点是它可由微控制器直接驱动,而无需中间驱动级,这一功能简化了电路结构同时提高了系统可靠性;体积小,一般无需散热片,在电路板上易于安装。片上INH为使能端,当INH为1时,芯片工作使能。当INH为0时,片上功率管始终关断。IN为PWM驱动端,当IN为1时,上桥臂导通,当IN为0时,下桥臂导通。芯片本身具有上下桥臂防直通功能,且通过外接电阻可调节死区时间的大小,这一功能可大大提高系统系统可靠性且简化软件编程。芯片的过压、过流、过温保护功能在系统故障时可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利用此结构可构成电机正反向PWM驱动、反接制动、能耗制动等控制状态。利用BTS7960B构成的H桥驱动电路结构简单、控制方式灵活,结构紧凑,可靠性高。
图1 电机驱动电路 3.位置跟踪专家PID控制算法 离合器接合位置准确跟踪是实现离合器自动控制的前提和基础。由于离合器接合规律是时变非线性的,且变化范围大,另外由于离合器负荷特性和电机具有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很强的非线性特性,给离合器的精确跟踪控制带来了难度。从本质上说,离合器接合位置跟踪是一个伺服控制问题。通常的电机伺服控制系统多采用位置-速度-电流三环控制,采取合适的控制策略可以获得较好的控制效果。其中速度环需要采用光电编码器,光电编码器对工作环境要求较高,而车辆机舱内环境恶劣,考虑到成本和可靠性等因素,没有安装光电编码器,因而无法构建速度环。这对于离合器位置的跟踪控制增加了难度,为达到良好的动态性能和控制精度,就需要制定更加有效的控制方法。 PID控制是一种成熟可靠的控制方法,其结构简单,静态控制精度高,但对于系统参数变化大、动态性能要求高的系统来说就不能满足要求。专家控制是基于受控对象和控制规律的各种知识,并用智能的方式利用这些知识来设计控制器。利用专家经验来调整PID参数便构成专家PID控制[4,5]。本文利用专家PID控制思想来设计离合器位置跟踪控制器,基于专家PID控制的离合器位置跟踪控制系统如图2所示,基本PID控制器采用增量式PID控制算法,输入为位置误差和误差增量,输出为电机电压PWM占空比增量。
kdkpk
图2 位置跟踪专家PID控制器结构 增量式PID控制算法为: )1()([)()(−−⋅+⋅=∆kekekkekkupi )]2()1(2)([−+−−⋅+kekekekd 式中△u(k)为控制增量,e(k)、e(k-1)和e(k-2)为k、k-1
和k-2时刻的误差,ki、kp和kd分别为积分、比例和微分系数。 专家控制器以目标接合速度、位置误差及其变化率为输入,输出为PID控制参数ki、kp、kd以及采样周期T,为增强系统的动态性能,减小动态跟踪误差,设计如下参数调整策略: 1)采样周期T跟随目标接合速度vref变化,vref
越大,T越小,反之T越大,保证控制器在快速接合
时具有快速反应能力,而在低速接合时超调量小。 2)在接收到接合指令而电机尚未开始运动的初始时刻,为克服驱动机构的静摩擦和电机惯性作用,增强系统的动态性能,预先给电机绕组提供一较小的初始电压,目标接合速度越大,初始电压越大,反之越小。 3)当位置误差e(k)>M1时(M1为设定的误差限),
采用较大的ki与较小的kp和kd,以增强系统的快速性,迅速减小误差。 4)当e(k)Δe(k)>0时,说明误差朝增大的方向变化,如果此时|e(k)|>M2(M2为设定的误差界限,M2< M1),说明误差也较大,采用较大的ki与较大的kp。如果|e(k)|< M2,采用较小的ki与较大的kp。 5)当e(k)Δe(k) <0、Δe(k)Δe(k-1) >0或者e(k) =0,说明误差在朝减小的方向变化。此时减小ki,增大kp、kd,以抑制系统的超调。 6)当e(k)Δe(k) <0、Δe(k)Δe(k-1) <0时,说明误差处于极值状态,如果|e(k)|≥M2,此时选用较大的ki,否则选用较小的ki。 7)当|e(k)|kd,增大kp,以减少稳态误差。 以上策略的优点在于:不仅具有普通专家PID控制算法的优点,同时还引入了前馈控制,利用前馈控制加快系统的响应速度,增强系统的动态性能,利用专家PID控制减小系统的动、静态误差。
4.静态跟踪试验 本文的实验平台由自动离合器控制器、实验用车、离合器驱动机构和移动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等组成。控制系统核心采用infineon XC164CS高性能单片机,其具有丰富的外围功能部件和快速的运算能力。实验过程中的控制参数和结果参数通过RS-232通讯实时传送到到上位机,上位机通过自行编制的软件进行数据采集。位置传感器采用的是线性角度位置传感器。位置控制精度由位置传感器和A/D转换器的分辨率决定。本文中离合器接合行程约为30mm,对应位置传感器读数范围为170~800,折合到摇臂端的控制精度是0.046mm,可以满足离合器接合控制精度要求。根据实际经验,离合器滑摩过程中接合速度在-2.76~13.82mm/s之间,负速度表示回退,在特殊情况下离合器由于接合过多需要慢速回退。 为验证专家PID控制器的性能, 首先进行了与常规PID控制对比试验。图3 a)是采用常规PID控制的结果,b)是采用专家PID控制的结果。 图中离合器接合速度给定分为三个阶段,其速度给定分别为15.62mm/s,7.82mm/s,5.06mm/s。
131415160102030
接合位置/mm 电压/V
t (s)1 实际位置2 目标位置3 电机端电压
1
2
3
13141516-0.40.0
0.40.81.2
t (s)位置误差/mm位置跟踪误差
a) 常规PID控制实验结果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4041424301020301 实际位置2 目标位置3 电机端电压
t (s)位置/mm 电压
/V 12
340414243-0.30.0
0.30.60.9误差 (mm) 位置跟踪误差
t (s) b) 专家PID控制实验结果 图3 折线跟踪控制结果比较 图3中曲线2为离合器目标接合位置曲线,1为位置跟踪曲线,曲线3为PWM控制下电机电枢平均电压,正值表示电机正向驱动,负值表示反向驱动。从图中可以看出,常规PID控制在离合器快速接合时反应慢且出现大的超调,大的超调意味着更快的接合速度,这将导致车辆起步时产生大的起步冲击,甚至使发动机熄火。慢速接合时具有较大的稳态误差,这将导致离合器接合过慢。对比位置跟踪误差曲线,可以看出,专家PID控制比常规PID控制最大误差要小50%左右,且振荡幅度和次数明显减小,稳态误差减小,具有较好的动态控制性能,从中可以看出,专家PID控制性能明显优于常规控制。从图中还可以看出,最大误差出现在电机启动阶段,这是由于静摩擦较大和电机存在机械惯性引起的,它无法消除,只能通过一定的手段来减小。 为验证控制器在不同工况下的适应性和鲁棒性,选取两种特殊工况进行试验。一种是具有多目标速度的折线跟踪,离合器接合速度给定为(13.82 9.22 6.96 2.76 -2.76 5.06 7.82)mm/s,图4是位置跟踪控制试验结果。一种是V形曲线跟踪,包含快速回退和极慢速接合两种极端工况,其接合速度给定为(7.82 5.06 -7.82 -11.50 2.76)mm/s,图5是试验结果。
3456780102030
t (s)1 实际位置2 目标位置3 电机端电压
接合位置/mm 电
压/V1
2
3
345678-0.20.0
0.2
0.40.60.8误差(mm)
t (s)
位置跟踪误差
图4多目标接合速度跟踪实验结果 66687072747678808201020301 实际位置2 目标位置3 电机端电压
t (s)接合位置/mm 电压/
V1
2
3666870727476788082-0.3
0.0
0.30.6误差 (mm) 位置跟踪误差
t(s) 图5 V形曲线跟踪试验结果 从中可以看出,在各种目标接合速度下,无论是
快速还是慢速,特别是在目标接合速度急剧变化的情况下,控制器能够根据目标速度和离合器负载的变化迅速作出调整,控制离合器跟踪目标位置变化,动态调整过程迅速,静态误差较小,表现出了较好的动态控制性能和鲁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