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中课改小结与反思:高凡论文

合集下载

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中物理教师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反思

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中物理教师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反思

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中物理教师教学论文物理教
学反思
经过一年的物理教学摸索,我总结出了一些有益的物理教学经验。

罗列如下:
一、教学方法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刚开始教学时,我喜欢介绍很多课外知识给学生开拓视野。

我还给学生准备了一些拔高题,深怕学生吃不饱。

可是后来发现效果不佳。

我校是薄弱校,生源较差,学生基础薄弱,认知水平低,学习自觉性差。

因此,面对这样的学生,只能够集中精力巩固基础知识,対难题、提高题以及课外知识应该尽量少教。

二、生管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成绩好坏。

在薄弱校教书,教学成绩的好坏与生管能力直接相关。

由于学生学习自觉性差,作业完成率低。

若是碰到比较和蔼的老师,学生就敢于不做作业,因为不做作业也不会受到惩罚。

在教学上,我一贯态度亲切和蔼,事实证明学生并没有把我的友好态度放在心上,而认为我管理不严格。

后来逐渐开始严格要求学生,成绩稳中有升。

三、要精研教材,认真把握教材中的脉络。

许多习题实际上都归结于同一个物理原理,重复练习只是浪费时间而已。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可以采用专题训练的方式,在一个物理情境中,対所学问题进行发散练习。

用同一个物理情境,练习巩固整个章节的内容。

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每年中考命题趋势,这样才能编出有代表性的题目。

四、要坚持做记录,如学生缴交作业情况记录,学生易错题记录,和每节课中的思想闪光点,都要加以记录下来。

做记录工作是很枯燥无趣的,但是又是很有必要,必须花很多时间来执行的。

经常做记录,记下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认真做反思,才能日有精进。

1。

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中课改小结与反思:初中历史课改体会 林香

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中课改小结与反思:初中历史课改体会  林香

初中历史课改体会历史组林香一、转变思想观念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践者,要正确的实施课程改革,必须要让教师清楚认识到自己原有观念中不科学的、陈旧的观念“解冻”。

我觉得“解冻”的方法主要有: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学习,不断强化对课改先进思想的认识和理解程度,让原有认识中非科学的部分在新的认识下发生动摇;积极参与各种听课、赛课活动(组内公开课、示范课和研讨课),通过听课和赛课直接影响自己的认识和理念;在此基础上理解和接受更先进的课程改革理论与操作策略就相对容易得多,再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就会把课改变成自己教学的一种自觉行为。

过去教师以知识传授为重点,课改后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由重视“教”转变为重视学生“学”的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改变了教师满堂灌而学生倾听、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

为学生营造了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创设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应用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二、搞好师生关系是做好实验的良好开端教师与学生建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为师生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首席”。

上课将不再会是无所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运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孩子们在一种愉悦、宽和、放松的精神状态下学习,他们敢于表现、敢于质疑、敢于争论,个性化的思维、情趣、爱好、特点有了张扬的空间,自我满足得以实现。

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中课改小结与反思:朱莺群:课改总结

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中课改小结与反思:朱莺群:课改总结

新课改阶段性总结语文组朱莺群新课程改革已走过三年的蹒跚路程,在这条探索的路上有遇见阳光明媚,也有狂风暴雨。

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泪水。

现总结如下:最丰硕的果实——广泛的课外阅读。

《新课程标准》规定“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为了完成这一规定,市教委考试中心在每年的中考中,出题检测学生课外阅读。

加上语文的学习的规律,在大量的阅读中掌握语文的规律。

所以课外阅读引起了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

从初一入学开始,教师就广泛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开学第一周的家长会上,教师就向家长列出阅读书目,希望家长配合做好教学工作。

初一上学期每周开辟一节课外阅读课,这节课的内容形式有:交流阅读的内容与感受;推荐好书;阅读课外书等。

每周完成一篇读书笔记,如摘抄好词好句,主要内容提要;感受联想等。

课外阅读已形成一股强劲的春风,吹开了学生心中喜欢语文的花。

学生的阅读、写作都有较大的提高。

课外阅读是课改后最丰硕的果实。

最动人的课堂——激烈的综合活动课。

新课程教材每单元都有综合活动课,选择适应本班级的综合活动课,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上综合活动课之前,分组查找资料,评出各组的分数。

上综合活动课之时,举行分组竞赛,场面激烈,扣人心弦。

如我开展了有关“戏曲知识”的大擂台活动,学生兴趣盎然。

我开展本项活动分为三个部分,1、戏曲知识大擂台。

2、戏曲动作的表演。

3、戏曲大家唱。

4、戏曲讨论:“我国的戏曲能否得到发扬”活动后我还要求学生写一写心得和体会。

学生很愿意去写。

综合活动课不仅会让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查资料能力、表达能力、竞争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等都得到提高。

还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最喜人的场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以往的教学是教师设计问题,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

一个班只有少数的学生在思考问题。

大多数的学生在似听非听,甚至走神。

课改后,让学生提问,较简单的问题学生回答,较难的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论文 一堂课的备课反思

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论文 一堂课的备课反思

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论文一堂课的备课反思摘要:数学源于生活,教学应还原生活,自然就贴近学生。

学生基础差,相应启发点调低,力避启而不发。

紧抓教材的兴奋点,尽力融合重难点,自然就生成关键点。

遵循学生心理认知规律,力争效率最大化。

关键词: 创设贴近激发解集公共部分一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课,是建立在9.1不等式和9.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础上,学生较好地掌握不等式解和解集以及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并能表示解集的前提下。

铺垫就绪,水到渠成。

如何使此节的教材贴近学生实际,有亲切感,又寓教于德,就必须把教材还原生活,我摄取真实生活实际,针对农民工子弟厌学的现状,提炼设计这样的情境:去年我家装修请了一对师徒,用铁三角做吊顶,徒弟锯了很多根铁条,不是太长就是太短,构不成三角形,不仅造成浪费又影响了工期。

在这‘丈二和尚摸不着脑袋’之时,请同学们帮他解决。

先回答几个问题:1.为何用三角形做吊顶?生答:根据三角形稳定性。

2.徒弟为何老构不成三角形,他违反什么原则?生答: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现有两根铁条a=10cm,b=3cm,如何在找一根铁条c的长度有什么要求,也就是最长不能长过多少最短不能短过多少?今天我们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4.先反思小徒弟c取7cm,又取13cm,可行吗?5.能否用不等式表示,设C为Xcm,X必须同时满足 X<10+3 X>10_3 类似方程组,把这两个不等式合起来,便是今天的课题: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揭题)6.类似于方程组,未知数是一样的,把这两个不等式合起来,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先模糊定义)7.探索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A.明确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和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区别,由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和方程组的解迁移所致。

B.明确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公共解,引导发现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也是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

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中课改小结与反思:陈柳容:丰富文化底蕴,塑造“创新人格”

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中课改小结与反思:陈柳容:丰富文化底蕴,塑造“创新人格”

丰富文化底蕴,塑造“创新人格”
-------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两点反思与小结
陈柳容
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创新不竭的源泉。

创新可以说是悟性和灵性的结晶,而悟性和灵性的根系却深植于丰厚的文化底蕴里。

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充分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文化底蕴的沉积,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具有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1.积累文化底蕴,培植创新的悟性和灵性。

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情趣,在丰富生活阅历中不断积累文化底蕴;要在熟读的基础上,抓住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去感悟课文的整体美;要注意抓住课文耐人寻味处、意义深远点,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去感悟课文的意境美、内涵美,体验文化美感;要引导学生涵咏富有人情味和浪漫情调、诗情画意的优美词句,领悟课文的艺术美、情感美,体验文化情趣,使学生的灵性和悟性如枝头上的嫩芽在春雨沐浴中焕发生命活力。

2.创设文化氛围,培植创新的个性和品性。

语文课堂教学要通过和谐、欢快氛围的创设,通过美文的吟读,让学生的心灵在宽松、自然、恬静的文化氛围中得到解放;要创设积极探索的氛围,培育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人类、自然、宇宙的好奇心,对彼岸理想世界的向往与想象;要通过自由讨论、互相引发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个性,让学生敢于想象、勇于探索,保持一种追求创新的状态、执着的精神和坚强毅力,在自由自在而又奋发进取的氛围中引发创新的火花。

文章来源:福州五佳教育网(中小学直线提分,就上福州五佳教育)。

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中教师教学论文 活动教学反思

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中教师教学论文 活动教学反思

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中教师教学论文活动教学反思一、活动的形式要服务于教学的内容。

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

而感情、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个难点。

因此在教学中绞尽脑汁设计了个种活动。

但活动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两方面的问题;1、活动太多、太频繁、一节课下来组织学生进行了辩论、小品表演、智力大比拼,现场调查、最大限度演示了新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虽然活跃,但实施教学效果很差问一问学生;“你在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学生茫然回答不上来这样的课只能是让学生做到了参与教学但让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课堂教学的重点地方却是蜻蜓点水一概而过教学任务没有完成。

2、重视优等生,忽略了差生。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安排了许多活动,就象幻灯片演示似的组织学生活动这样就使敢于发言、表现能力强的学生成了‘课堂明星’而天生胆小羞于发言或反应能力慢的学生却缩在一角,成了观众,教师的活动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活动的安排要少而精,教学内容决定教学的形式。

总之,教学活动要服务于教学内容,不要只注重了形式忽视了内容,使人感到教学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

没有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二、教学中情感和知识、二者兼得,在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由原来只注重知识的传送,向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转变。

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做到了情感的交流和沟通,但却忽视了知识的熏陶。

知识永远是能力提高的基础教学中要情感和知识二者兼得。

三、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促进学生富有个性、生动活泼的学习在学习方法上绝不能搞“一刀切”教师可以介绍学习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梳理总结对自己适宜的有效学习方法还要注意“教会学生学习”不应只局限在学习方法的范畴。

2.分析资料引导讨论。

中学生自理自立能力调查的结果如何:能自己按时起床有 18% 不能的有82%能整理床铺有 36% 不能的有64%能自己做饭有 9% 不能的有91%能自己洗衣服有 19% 不能的有81%能主动做作业有 53% 不能的有47%以上调查分析你想到什么?——有一半以上的同学自理自立能力还比较欠缺责任心还不是那么强。

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中课改小结与反思:黄涛:教改心得

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中课改小结与反思:黄涛:教改心得

教改心得
——24中化学组黄涛
课改的指导思想是非常好的,以课改的理念进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是会有很大成效的。

但我感到要完成课改的伟大目标,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经费投入不够,许多教学设备缺乏,甚至根本没有,以
至许多内容根本无法按课改教材进行教学,这就使得不能很好开展课改活动并深入。

2、考试制度还是没有改变,故而大部分教师在很大程度上还是
围绕着应试进行教学,学校之间还是在考试的分数上进行竞争和评比,这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学又如何能真正地贯彻课改精神,推广课改理念呢!
3、教材的编写与旧教材相比,似乎没有本质的区别,内容差不
了多少,只是顺序改变了,把过去较有条理的知识链打散而已,感觉像是为了课改而进行的一种形式,倒是让我们在教学中有些无所适从的感觉,把握不好教学的深、广度了。

4、
文章来源:福州五佳教育网(中小学直线提分,就上福州五佳教育) 5、。

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中课改小结与反思:刘铃钦:语 文 新 课 改 总 结

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中课改小结与反思:刘铃钦:语 文 新 课 改 总 结

语文新课改总结刘铃钦从2002年8月下旬开始新课程培训到现在,我们经历了一轮新课程。

在我们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们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

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

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

那一刻,同学们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

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

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

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二、教学中要“用活”教材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课堂教学反思高凡谓的“创设情景”,就是指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以形象性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景,例如通过演示实物、卡片、简笔画、身体语言、图片,放录像或播放录音等形式对新材料进行生动形象的描绘,把学生带到特定的课堂艺术境界中,以引起相同的情感体验,在较短时间内能激发学生的情感。

我们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课堂活动交际化、多样化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敢于开口、善于开口说英语的习惯;在交际实践中激发学生潜质,张扬学生个性,体现“动中学,用中学,乐中学”的语言教学格局,这是我们着眼于英语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

为了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取得学习的成就感,在课堂上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举的措施,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贯穿教学过程,在潜移默化中激活学生的思维,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英语的时候,要努力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引发学生的思维,启动他们的认识结构,尽可能使学生全身心活动起来,主动参与语言交际活动,让学生走入情境、理解情境、表演情境,处于积极地接受新语言信息的状态中,引发直接兴趣,以此突破语言关,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

正如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所言:“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

”二、创设课堂教学情景的教学策略我主要按照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上创设了各种情景,即创设语言使用,信息交流的环境。

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语言是为了进行交际,语言是一种交际的工具、手段,是生活的一部分,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运用各种手段,培养了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创设情景境的教学策略:1、音乐渲染,创造情境。

在课前3-5分钟播放优美动听的经典英文歌曲或熟悉的音乐,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安静下来,对学生起到心理放松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被利用起来,导入新课;例如,我在执教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Unit5这课时,正好要教“现在进行时”的时态,我就选择了一首学生们非常熟悉的由《两只老虎》这首儿歌改编成的含有“现在进行时”时态的《Are you sleeping》这首歌曲,在歌词中将“两只老虎”分别换成“Are you sleeping”,学生们一听到这音乐,感到很有意思,不用教我就跟着唱了,而且唱起来又具有连贯性,这对接着要上的新课起着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2、利用插图、简笔画和卡片,创造情境。

插图是语言的形象再现,语言是插图的理性表述。

例如,在练习句型How is the weather?时,教师可以出示一幅图,图中有两个人在对话,其中一个手里拿着一副含有天气标志的图画。

请学生根据图画的内容编一段对话。

学生会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编成各种对话。

反之,也可以让学生根据一段对话或小短文来画画。

这也是一种运用语言的训练。

因为学生要绘图,必须熟读对话,反复揣摩,才能将脑中的图画绘诸笔端例如在教授boy girl man woman bird cat的单词时,我就使用了如下的简笔画和卡片进行了情景教学:简笔画能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以上单词的基本意思后,就用活生生的人作为教具,指着一个女孩问:Is this a boy?学生回答:No, she isn’t.指着自己(男性)问:Am I a woman?学生(大笑)回答:No, you aren’t.又指着鸟问:Is this a cat?学生回答:No, it isn’t.既创设了情景,又让学生感觉到了学习的乐趣。

3、聆听声音,创造情境。

在学习动物名称时,可以先将小动物的声音录制下来,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声音和样子来学。

例如,cat,cat,喵喵喵;dog,dog,汪汪汪,……这样,学生就会很有兴致,有的装成猴子,有的扮成小狗,……。

再难的词在学生口中变得流利起来,枯燥的单词很快被学生记住。

也可采用听音辨动物的方法,如在教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Unit3这课时,要学tiger .elephant .koalas. dolphin 等动物名称,我先让学生分别听动物的叫声,猜是哪一种动物,大家纷纷举手,猜对后再引出一个个新单词,学生们对此感到特别兴奋,学生的兴趣达到了高潮,几乎全班都举起了手,争先恐后地回答。

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在轻松的语境中掌握了知识,活用了英语句子。

4、拓展想象,创设情景。

初中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

在学习教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Unit4中的teacher,student nurse, doctor, policeman ,actor, report, waiter, worker表示职业的单词,有的已听说过,如单纯认读单词,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教师通常采取实物、图片、投影等形式。

但是对于这一课的单词如果采用这种形式学生学起来不会带劲,因为学生们目前没有面临“你的职业是什么?”的问题,他们都是学生,即使做一些关于职业的头饰或图片让学生来说,也很缺乏真实性,学生们积极性也不会太高。

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突然想起这两个班级最近正在准备的班会,“我有一个梦想”。

为何不能跨越时空,给学生设计这样一种情景呢?利用已学的句型I am …引出各个单词。

于是,我给学生们扩展了一些关于职业的词语,如driver, farmer, postman, engineer, boss, fireman, milkman…我一改平日的认读方式,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景:“二十年后,我们进行一次返校活动,当我们再次相逢在熟悉的校园里时,你会向你的老同学介绍……情景给出后,学生们都很兴奋,积极畅想着自己未来的样子,没有了枯燥的机械认读,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热烈的讨论和自由的想象。

上台表演的同学,能够熟练地运用已学的句型I am …介绍自己的职业,并加上已学过的一些寒暄、问候的话语,如Hello, Hi, How are you? Nice t o meet you …自主地完成了比较精彩的小对话。

5、选择真实事例,创造情境。

学生通常喜欢谈论真实事例。

因此,教师设计活动所选择的场景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

如教表示家庭成员的词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带来\"合家欢\"照片,并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等;例如:学生在学完Go for it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Unit3 This is my sister后,我就要求学生对照自己的全家福照片,画一个Family Tree并写一段介绍自己家庭成员的文字。

6、运用体态语言,创造形象的体态情景。

体态语能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使陌生的字母组合与活生生的事物联系起来,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英语课堂教学以交际为主,毫无生气的交际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枯燥,而生动活泼甚至夸张的手势、表情、动作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注意,促使交际愉快地顺利进行。

教学单词fat、thin、tall、short、时,教师可以利用夸张的手势形态表达,同时让学生参与表演表达单词。

孩子们乐于加入表演的行列。

如:在教swim这个单词时,教师可先将单词写在黑板上,然后用手向前划圈作游泳状直到学生说出这个单词的汉语意思为止。

在反复朗读几遍后,学生便很轻松很深刻地记住了这个单词。

教授句子以及文章也同样如此。

如:当教师先做运球动作,然后作单手肩上投篮动作,一边做一边说:“l play basketball.”学生立刻便能领会这句话的意思。

用体态语言创设的情景,有利于迅速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

同时由于学生在课内一边看教师做动作,一边自己模仿学习,并进行动脑思维,因而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学习状态中,从而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7、利用实物、道具等创设生活情景。

一个人的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从模仿开始。

学生在模仿课文语言时,能获得发现的乐趣,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在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情景,应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型,精心设计练习,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利用实物、道具、布景等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在逼真的情景中自编自演进行交际,从而达到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目标。

例如,Go for it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Unit7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 ?学生可以利用实物、道具,布置一个购物的场景。

把课文中学到的语言,通过自编自演,完成购物的对话,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让学生在人物角色的扮演中体会语言的意义,学会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例如在练习Go for it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Unit2Is this your pencil?这个句型时,教师手里拿着一把尺子,一边走进教室一边问:Whose pencil is i t? Is this your pencil?这时学生很好奇,都想知道这把尺子是谁的。

于是,我就让学生去找它的主人,学生拿着这把尺子,去问别人:Is this your pencil? 直到找到它的主人,同时用Is this your pen/book/eraser/ruler?等句型来替换,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及时把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三、创设教学情景的基本教学原则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设计出既让他们感兴趣,又能培养其语言运用能力的情境进行交际,笔者认为创设教学情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基本教学原则:1、真实自然,贴近生活。

学生通常喜欢谈论与自己有关的事。

因此,教师设计活动所选择的场景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

教表示颜色的词汇时,教师可让学生谈论各自喜欢的颜色、服装、学习用品等;教表示食品、饮料、运动的词汇时,教师可拿来实物或模型,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用这些实物进行对话,互相了解各自的喜好;教物主代词及询问物主的句型时,教师准备一个大袋子,让大家把自己的一件物品放入袋子,然后让学生寻找物品的主人及认领物品;教电话用语时,教师拿来实物电话,让学生练习打电话及电话用语。

当学生在这种模拟真实环境的活动中感到他们能用学到的语言去做事时,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自信心也大大增强了。

2、形式多变,活泼有趣。

中学生学习的动机来自兴趣。

因此,教师在给学生创设情境进行交际时,需要考虑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根据中学生爱玩、好动、好胜心强的特点,教师可设计许多生动活泼的游戏。

如猜谜、接力采访比赛、一分钟调查比赛等。

具体地说,我用\"听音猜人\"的游戏教句型\"Who is…?\";用\"蒙眼摸物\"的游戏教\"What\'s this/that/it?\"等句型。

这些游戏的趣味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了学以致用和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