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航海类特色资源库的建设
基于Web的航海训练系统中时空一致性研究

Ti e s a e Co sse c n W e - a e a i e Tr i i g S se m - p c n it n y i b b s d M rn a n n y t m
LI Xi — l . U u wel X皿 Cu2J N - h n i,I Yi c e g ( . l n Mai me U nv ri 。 l n, io ig 1 6 2 C i a 1Dai r i iie s y Dai L a nn 0 6, hn ; a t t a 1
2C iaO enU iesyQndoSadn 60 ,hn ) .hn ca nvri ,iga ,hnog267 C ia t 1
Ab ta t On o te h l n ig su s n sr c : e f h c al gn ise i We b sd e b— ae Ma t T ann S se ( MT i me riig y tm WB S) i h t ri s e i t me-p c sae
t e d a — e k n n e h o o y t a h e e t e a p xmae t — p c y c r n z t n Ou x e me tl r s l s o h t h e d r c o i g tc n l g o c iv h p r i t i o me s a e s n h o i i . r e p r na e u u e i u l e vr n n ; e - a e r i ig; me s a e c n i e c y rs i i td v r a n i me t W b b s d t n n t - p c o s t n y tb t o a i s
基于OBE的Web开发技术课程 资源建设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Web开发技术课程资源建设探索与实践为了有效提高Web开发技术课程教学效果,根据学校OBE教育教学改革理念及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当前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实际,从课程标准制定、MOOC资源建设、教材建设、项目库与案例库建设、习题库等方面探索Web开发技术课程等各类资源建设要点,从而促进高校OBE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标签:OBE;Web开发技术;课程资源一、課程资源建设要点(1)及时更新课程内容。
对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过程的设计以最终学习成果为出发点,由最终成果来反向制定培养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制订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应该反映当前和将来的发展。
以IT产业人才需求为依据,结合国际、国家的软件工程专业规范,改革课程体系设置,融入软件行业所需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工具、新应用,符合企业现实需求,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2)建设资源平台。
根据专业教育、课程教学的需要,加强Web技术开发课程案例库、项目库、试题库、微课慕课、教材、管理平台等资源的建设。
建设课程资源管理与学习平台,有效管理课程教学资源,为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提供信息化支持,为翻转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提供交互平台。
建设知识库平台和知识库资源,为学生在学习和实践Web开发技术课程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寻求精确化的解决方案提供支持。
(3)构建立体化教材体系。
立体化教材体系包括技术类教材、实践类教材、教案/习题/指导相结合的配套教材等。
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消化和使用国际优秀教材,努力与国际主流教材建设保持同步,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二、Web开发技术课程资源建设实践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在积极响应“新理论、新技术、新应用、新产品、新工具”教学实施要求的基础上,突出面向岗位所需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跟踪软件行业、企业前沿技术和专业发展,以IT产业的人才需求为依据,结合国际、国家的软件工程专业规范,持续深化课程建设,与行业企业无缝接轨。
基于MOOC的航海类专业教育资源整合研究

智者论道智库时代·262·基于MOOC 的航海类专业教育资源整合研究阎羡功(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 211170)摘要:航海类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强技能航海类人才的教育过程。
本文立足我国航海类专业教育资源整合现状,以“教育资源整合”为研究目的,阐释了基于MOOC 的航海类专业教育资源整合问题。
研究表明,我国高校航海类专业教育应当积极借助MOOC 技术,创新航海类专业课程设计,提高其教育资源整合力度,增强其教育效果,提高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MOOC;慕课;航海;教育资源;整合中图分类号:U6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19)43-0262-002一、航海类专业教育资源整合现状(一)航海类专业教育现状航海类专业包括船舶驾驶、海乘服务、船舶电气、航海技术、航海运输等专业。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航海事业蓬勃发展,在诸多航海领域等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加之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与深入实施,我国航海事业更是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台阶。
在此背景下,社会对航海类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这就为我国航海类专业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航海类专业教育资源整合问题当前,教育资源数字化与网络化已经成为各国学校教育资源发展的重要趋势。
航海类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强技能航海类人才的教育过程。
在教育资源数字化与网络化迅速发展的今天,航海类专业教育应努力赶上教育资源数字化与网络化发展的步伐,积极开发网络课程、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网络教学平台等。
可喜的是,我国目前开设航海类专业的高校都已充分认识到了网络教学资源对提升航海类专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性,相继在多个领域做出了积极地探索。
然而,很多高校受现有技术条件、师资力量等的制约,在面对大量的教育资源时,无法对其进行全面、科学地整合。
目前,我国航海类专业教育资源整合中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其一,航海类专业教育资源运用效率不高。
基于web的海洋生物分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web的海洋生物分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web的海洋生物分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海洋生物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海洋生物的了解和分享的需求,设计和实现一个基于web的海洋生物分享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围绕该主题展开,详细介绍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实现过程。
二、系统设计1. 用户注册与登录模块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用户的个性化体验,首先需要设计用户注册与登录模块。
用户可以通过该模块创建自己的账号,并通过账号登录系统。
同时,该模块还可以记录用户的浏览历史和个人喜好,以便为用户推荐相关的海洋生物内容。
2. 海洋生物信息展示模块系统的核心功能是展示海洋生物的相关信息。
在该模块中,用户可以浏览各种海洋生物的图片、视频和文字介绍。
为了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可以根据用户的浏览历史和个人喜好,为用户推荐相关的海洋生物内容,并提供搜索功能,方便用户根据关键词找到感兴趣的海洋生物信息。
3. 用户交流与分享模块为了促进用户之间的交流与分享,设计一个用户交流与分享模块是必不可少的。
用户可以在该模块中发表对于海洋生物的评论、提问或分享自己拍摄的海洋生物图片和视频。
其他用户可以对这些内容进行点赞、评论或转发,从而形成一个生动活跃的社区。
4. 数据管理模块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完整性,设计一个数据管理模块是必要的。
该模块可以对系统中的海洋生物信息、用户信息和交流、分享内容进行管理和维护。
管理员可以对不符合规定的内容进行删除或修改,并对用户信息进行审核和管理。
三、系统实现1. 技术选型在实现过程中,可以选择使用一些常见的web开发技术,如HTML、CSS和JavaScript来实现系统的前端界面。
后端可以使用一些流行的web开发框架,如Python的Django或Java的Spring Boot 来处理用户的请求和数据的存储。
同时,还可以使用数据库来存储用户信息和海洋生物数据。
2. 前端开发前端开发是系统实现的重要一环。
基于语义Web的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应用

基于语义Web的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应用摘要:精品课程资源共享是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由于传统web技术存在的不足,使得精品课程的资源共享率很低。
该文提出将语义web技术引入到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中,构建一个基于语义web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平台。
实验证明,提高了精品课程资源检索的查准率和查全率。
同时,也为高校精品课程资源建设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语义web;精品课程资源;共享;本体;rdf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4-3328-03精品课程资源是一流教育教学资源的集合,是笔宝贵的教育财富,应该供给大家学习和交流[1][2]。
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准备。
当今的时代是互联网盛行的时代,海量的精品课程资源以互联网作为平台存放着,但是用户能够从网络上真正获得对自己有价值的资源还是很少,其瓶颈就是现有的web技术的局限性决定的。
现有的web技术[3]使用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作为编写网页的标准语言,使用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性标记语言)实现不同格式信息间的交换。
html语言是从信息的表现形式的角度来设计网页,它是面向用户的。
而且,它的语法结构不严格,使得网页代码混乱无章,无规律可遵循。
xml作为信息交换的载体,虽然解决了不同格式信息间传输的问题,但它很难揭示出信息的内容和特性。
此外,xml自身有着领域的限制,不同的领域里,有着不同的xml语法规范,从而使得领域间的信息传输变得困难。
此外,当前网络中各种信息的检索主要是通过网页字面关键词来检索的,也不能从语义上去检索。
这些使得网络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都比较低。
语义web技术[4]是当前web技术研究的热点,也是web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它采用rdf(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替代html来编写网页,这种网页不但可以包含格式信息,还可以包含描述内容的其他信息,使得网页能够被机器理解。
基于语义Web的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应用

基于语义Web的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应用李满玲【期刊名称】《电脑知识与技术》【年(卷),期】2013(000)014【摘要】@@@@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s of the foundation of resources on Elaborate Course is how to share the resources. But the tech?nology of web made the rate of resources share is very low. This paper tries to introduce the technology of the Semantic Web to the foundation of resources on Elaborate Course and designed a system framework of elaborate courses shared net which based on se?mantic web. The experimentation proved that this work would enhance the recall rate and the precision rate. At one time, this paper offers an advice on the foundation of resources on Elaborate Course of colleges.%精品课程资源共享是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传统Web技术存在的不足,使得精品课程的资源共享率很低.该文提出将语义Web技术引入到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中,构建一个基于语义Web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实验证明,提高了精品课程资源检索的查准率和查全率.同时,也为高校精品课程资源建设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总页数】3页(P3328-3330)【作者】李满玲【作者单位】株洲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湖南株洲 412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11【相关文献】1.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发展趋势——基于精品课程与微课程对比研究的视角 [J], 杨彦栋;卢鹏涛;欧阳明;2.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发展趋势——基于精品课程与微课程对比研究的视角 [J], 杨彦栋;卢鹏涛;欧阳明3.基于语义Web的精品课程资源库本体的建立 [J], 李满玲;杨志茹;罗花芝4.基于语义Web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研究 [J], 张玲峰;胡玉平5.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及应用初探——国外教育资源建设的启发 [J], 向守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校本特色网络资源库建设的探讨

校本特色网络资源库建设的探讨校本特色网络资源库是指学校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并集中管理各个学科的教学资源,为师生提供一个便捷、丰富的学习平台。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常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和整理教学资源,而学生也常常面临资料不全、不齐全的问题。
而通过建设校本特色网络资源库,可以方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获取并使用各类教学资源,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自主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
建设校本特色网络资源库需要学校具备一定的硬件设施和网络基础。
学校需要为教师提供电脑、服务器等硬件设备,并建设相应的局域网或者互联网环境,以确保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访问和使用资源库中的内容。
建设校本特色网络资源库需要进行资源整理和分类。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色和需求,确定建设的资源库涵盖的学科和内容范围,并委派相应的教师负责整理和分类资源。
在整理资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选择和筛选合适的资源,并为这些资源添加合适的标签和说明,便于教师和学生进行检索和使用。
然后,建设校本特色网络资源库需要保证资源的质量和时效性。
学校可以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和评审,确保资源的学术性和准确性。
学校也需要对资源进行定期的更新和维护,及时删除过时的资源,添加新的资源,以确保学生和教师可以获取到最新、最有效的教学内容。
建设校本特色网络资源库还需要培养教师的使用能力和意识。
学校可以开展相关的培训和研讨会,提高教师利用资源库进行教学的能力和技术水平。
学校也需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资源整理和分享,形成集体智慧,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还可以通过建设校本特色网络资源库,促进学校之间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学校可以建立跨校的资源共享平台,让不同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可以相互分享和利用资源。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促进教育教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建设校本特色网络资源库可以为教学提供更加便捷、丰富的资源支持,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
学校需要具备相应的硬件设施和网络基础,进行资源整理和分类,保证资源的质量和时效性,培养教师的使用能力和意识,并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基于Web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

基于Web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基于Web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重点探讨基于Web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研究,旨在提供一个有效的学习和教学工具,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应用。
一、基于Web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必要性和意义1. 教育资源共享的必要性:如今的教育环境需要更多的教育资源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而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提供了一个便捷的途径,使得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和共享,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教育效果。
2. 提升教学质量:基于Web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可以让教师们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育资源,学习借鉴他人的优秀教学案例和资源,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3. 促进教育创新: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和创作平台,促进了教育创新和教学方法的更新。
二、基于Web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1. 平台功能设计:基于Web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应该具备以下功能:用户注册和登录、资源上传和下载、资源搜索和筛选、资源评价和评论、个人信息管理等。
2. 信息安全保障:建设一个安全可靠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是非常重要的。
应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用户信息和资源的安全,如加密传输、身份验证等。
3. 用户体验优化:为了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平台的设计要简洁明了,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同时,根据教育资源的特性,设计合理的分类和标签系统,方便用户查找和使用资源。
4. 开放性和共享性:一个好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应该是开放的,并且鼓励用户自愿共享和贡献资源。
同时,平台应该提供多种格式的教育资源,如文档、音频、视频等,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三、基于Web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应用研究1. 提供精准的教学资源:平台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学习情况,通过算法和推荐系统提供个性化、精准的教学资源,帮助用户更好地学习和教学。
2. 支持教学评价和反馈:平台可以提供教学评价和反馈系统,使学生和教师能够互相评估和提供反馈,促进教学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玉霞 瞿 芳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 摘 要】随着多媒体技术和 网络技术在高校图书馆 中的全 面应用,数字化的实体馆藏以及 网络化的虚拟馆藏等都构成数字图书馆馆藏发展的完整 内客,开发高 质量多媒体教学资源库 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图书馆 多媒体资源库建设和服务是现代 图书馆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内容,因此本文着重描述 了我校 圈书馆航海类圈书多媒体资源库的实现过程以及它所能达到的功能。
一
取新 的知 识 ,形 成 自 己新 的知 识结 构体系 , 它 具 有 资源 丰 富 、克 服 时 空 限 制 等 网 络 特 点 。这种 阅览模 式让 图书馆 工 作人 员将更 多
探讨。
的精 力投入 到 阅览模 式设 计 中来 ,更好地 发 挥 图书馆工 作人 员 的创 造性 。 同时也 能更好 地发挥 读者 ( 用 户) 的主体作 用 , 自主 发现 、 充分 调 动 读 者 ( 用户) 的 探 索 兴 趣 ,激 发 读
田 1 多媒 体 教 学 资 源 库 总 体 结 构 围
2 . 系统 实现 在我校 图书馆校 园 网上应 用数据 库和 网 络 技术搭建 多媒体教 学资源库 的集成平 台. ( 1 )总体 系统结 构采用 基于W E B 技术 典 型 的B / S 3 层 数 据 库 结 构 模 型 , 前 端 客 户 为 客 户 浏览 器 ( B r o w s e r ), 表 示 层 放 在 前 端 , 应 用 层放 在 应用 服 务 器上 ( W e b ) , 数 据 层 单 独
难题 。
4 . 结 束语
F C 光纤交换机把R A I D 磁 盘 阵 列 和教 学 资源 书 馆 服 务 模 式 已经 不 再 适 应 日益 壮 大 的 多 服 务 器 相 连 ,当 有 资 源 数 据存 取 需求 发 生 媒 体 资源 馆 藏 。如 何 建 设 多 媒 体 资 源 库 和 时 , 资 源 数 据 通 过 。 S A N 网络 在相 关 服务 器 提 升 多媒 体 资源 服 务 成 为 当下 图书 馆 亟 待 和 后 台 R AI D 磁 盘 阵列 之 间进 行 高 速传 输 ,
对 我 校 的 海 事 特 色 , 特 意 建 立 航 海 类 数 据
库 ,在 建 立 过 程 中 ,必 须 遵 循 “能 用 、 好 用 、够 用 ” 的建 设 原 则 ,促 使 教 学 资源 更 好 地 为 实 际教 学 服 务 …。但 要 做 到 并 非 是 件 易事 。下 面 从 技 术 、 功 能 、 管 理 的 方 面 对 多 媒 体 教 学 资 源 库 的 建 设 进 行研 究和
计 算 机 、 网 络 以 及 多 媒 体 技 术 的 飞 速 发
展 不仅彻 底 改变 了信 息存储 和传 播 的形式 , 同 时 也 向 传 统 的 图 书 馆 馆 藏 和 服 务 理 念 发 起 了前所 未有 的冲击 。数 字 图书馆 应运 而生 , 数 字 图 书馆 大大 扩 展 了传 统 图 书 馆 的 “ 馆 藏 ”含 义 ,不 同信 息 格 式 ( 如 声像 资料 、 磁 性 介 质 资 料 、光 介 质 资 料 等 )、 不 同 信 息类 型 ( 如 书 目文 档 、 应 用 软 件 、 全 文 信 息 、多 媒 体 信 息 等 )、 规 范 性 结 构 化 文本 与 非 规 范 性 动 态 信 息 、数 字 化 的 实 体馆 藏 以及 网络 化 的虚 拟 馆 藏 等 都 构 成 数 字 图 书 馆 馆 藏 发 展 的完 整 内容 。 因 此 , 传 统 的 图
图书馆 多媒体 资源库 建设 和服务 是现 代
图书 馆一种 具有 代表 性 的典型 内容 。它充 分 利用 现代信 息技 术 ,为读者 ( 用 户) 创 设一 种 崭新 的 阅览情境 。在 图书 馆 的有序组 织 、帮 解 决 的重 要 问题 。 而 且 资源 数据 服 务器 可 访 问S A N 上 的任何 一 助和促 进 下 ,读 者 ( 用 户) 通 过 与图书馆 工 作 为 了 让 所 建 立 的 图 书 馆 多 媒 体 教 学 台存 储 设 各 ,从 而 提 高 了 多媒 体 资源 数 据 人员 和读者 ( 用 户) 之 间进 行协 作、对 话与 交 资 源 库 更 好 地 满 足 教 师 和 学 生 的 需 求 , 针 系 统 的 可 用 性 。 流 , 自主地 进行 有 意义 的知识 建构 ,从而 获
趣 自主选 择学 习科 目和进度 ,有助 于提高 学 生 自主学 习的 能力 。 ( 5 ) 支 持 学 校 师 生 查 阅 相 关 图 书 的 多 媒 体 素材 , 各种 专 业 图书 一 目了 然 ,提 供 快 捷 方 便 的服 务 , 只要 你 拥 有 一 台 能 上 网 的 电 脑 ,遍 历 图书 ,拥 有 各 种 素材 再不 是
【 关键词】多媒体资源库;馆藏
1 . 背景
息、访 问记 录等 。在数 据存 储方 式上 ,应采
用S A N( S t o r a g e A r e a N e t w o r k ,存N
素材 来 配合 讲解 。
网络存 储架 构是 图书馆 多媒 体教 学资源 库 系
统 的 数 据 底 层 整 合 平 台 , 占据 3 层 结 构 的 最
( 4)支 持 学生 自主 学习 。多媒 体 资 源 库在 校 园网络平 台上 提供大 量 、丰 富的网络 课程 和视 听教材 ,使 学生 可 以根 据 自己 的兴
阐 刚
底 层 。S A N 网络 存 储 系统 是一 种 能够 共 享大 容 量 、高传输 率 的存储 体系 ,能够 实现 远程 容 灾 和 数 据 备 份 , 以及 高 扩 展 性 的 底 层 存 储 技 术方 案,其 正成为 高校 图书馆数 字 整 合 资 源 较 为理 想 的解 决方 案 。 由于S A N 存储 区 域 系 统 是 在 网 络 环 境 下将 存储 设备 从 服 务 器 中 分离 出来 的 ,则s A N 网络 存储 系 统通 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