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白杨
3、白杨

2、白杨树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绿 色战士,那么,爸爸的生活环境又会怎样呢?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爸爸和白杨树一样,在
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建 设边疆,无私的奉献着 自己一切。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浑黄一体: 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清界限。文中指戈壁自然
环境恶劣,没山没水没人烟,只有漫天黄沙,连 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2、此时你一定在想,荒凉的戈壁究竟是什么
样的?白杨为什么会在那里生长呢?在这里 生长的白杨树会有有什么特点呢?现在,就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然后和你的同座交流一 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即讲个人之“志”
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 “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 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 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 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 感染力。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三
合作探究,理解爸爸的心声
1、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讨论:这段用了什么修辞 手法?“表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爸爸也是在表 达自解释说明;也, 说明爸爸说树 即说人。 爸爸看见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 景生情,以白杨自勉,是托物言志,勉 励自己要向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 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
环境,适应性强;不惧灾害,生命力顽强;生 长迅速,高大挺秀的特点。
这段话不但描述了白杨树高大挺秀的外在特点, 而且表现了白杨树生命力顽强的内在精神:忠诚无私, 尽职尽责;不怕困难,坚强执着。这正是边疆建设者 身上特有的奉献精神。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2020年小学五年级语文《3白杨》同步练习(含答案)

白杨一、词语天地1、比一比,再组词。
脸()辫()陷()晰()睑()辩()掐()浙()2、我会写反义词。
清晰——()坚强——()严肃——()高大——()前进——()二、句子万花筒1、改变句式。
哪有这么大的伞!改为陈述句: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改为陈述句:2、读下面的句子,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不管..那么直,那么坚..洪水,它总是..遇到风沙还是..遇到干旱还是..雨雪,不管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三、课内阅读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
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
这儿需要它们..生根了。
..,它们就在这儿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裸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填空。
“它们”是指,“这儿”是指。
2、文中写到“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联系课文,你认为孩子们多了哪些知识?3、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徽笑”,你认为他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四、拓展阅读白杨树白杨树是西北最普通的一种树,只要有草的地方,就有白杨树的影子。
白杨树是不太讲究生存条件的,大路边,田埂旁,哪里有黄土的地方,哪里就有她的生存。
她不追逐雨水,不贪恋阳光,只要能够在哪怕板结的土地上,给一点水分,白杨树的一截枝条就会生根,抽芽。
只要挪动一点杂草生存的空间,她就会把黄土地装点,撑起一片绿色。
她不需要人去施肥,也不需要像娇嫩的草坪那样去浇灌。
只要不挥刀斧去砍伐,给她一点宽松的环境,让她吸收自由的空气,她就会挺拔向上,她从来不对生长的土地说不。
她不枝不蔓,扎根在贫瘠的土壤中,随遇而安,与世无争,因为她属于草根族。
白杨树虽然出身寒微,却是最讲究生存质量的。
土坡里还透着冰碴,春风中还夹着寒意,她的枝头已经冒出翠绿的嫩芽,在沉重的压力下,她的每一片嫩芽,每一片叶子都是努力向上的,绝不弯腰乞求,更没有媚俗的面孔。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3课白杨优秀教学案例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总结白杨树所代表的优秀品质和象征意义。然后,我会进行点评,强调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并给出改进建议。最后,我会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五)作业小结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所学知识,我会布置以下作业: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涉及的生字、词语,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如:“挺拔、矫健、傲立、风华”等。
2.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外形特征及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3.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总结等方式,提炼课文主旨和关键信息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运用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问题导向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涵。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如:“课文中的白杨树具有哪些优秀品质?”“白杨树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是如何通过描绘白杨树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
(三)小组合作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带领学生深入剖析课文。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然后,我会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语,并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句子结构。在这个过程中,重点讲解白杨树的外形特征、生长环境以及所象征的优秀品质,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三)学生小组讨论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白杨树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白杨

师:爸爸借白杨来表白自己的心,也就是作者借白杨生命力顽强、坚强不动摇的特点来比喻“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这种表面写白杨这种物,实际上是写边疆建设者这类人,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
七、第二次“先学后教”(读课文,理解句子)
出示自学指导(二)
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请你在文中用“——”画出来,读一读,再仔细体会体会。(4分钟后,我们来交流)
板书设计
3、白杨
教后反思
大保当小学语文教学案
年级
五
班级
1/2/3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3、白杨(第二课时)
主备教师
马云飞
上课教师
贾义军、马云飞、贺兴凯
备课时间
2014.2.17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表达的深刻含义。
3、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
重点难点
大保当小学语文教学案
年级
五
班级
1/2/3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3、白杨(第一课时)
主备教师
马云飞
上课教师
贾义军、马云飞、贺兴凯
备课时间
2014.2.17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3、会写本课词语。
重点难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课前预习设计
基础知识
如:句子①: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句子
②: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内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五下语文作业本3白杨答案

大白杨身边几棵小树正成长
严肃 沉思
争论
借白杨表明自己 扎根边疆的志向
大白杨身边几棵小树正成长
严肃 沉思 微笑
风沙 直
生根发芽 雨雪
坚强
干旱 软弱
洪水 动摇
风沙 直
生根发芽 雨雪
坚强
干旱 软弱
洪水 动摇
适应性强、生命力强、不怕灾害
风沙 直
生根发芽 雨雪
坚强
干旱 软弱
洪水 动摇
适应性强、生命力强、不怕灾害
语文作业本
3、白 杨
界限 陷入
浑黄一体 高大挺秀 抚摸 介绍 新疆
清晰
清晰 坚强
清晰 坚强
表白
争论
争论
借白杨表明自己 扎根边疆的志向
争论
借白杨表明自己 扎根边疆的志向
大白杨身边几棵小树正成长
争论
借白杨表明自己 扎根边疆的志向
大白杨身边几棵小树正成长
严肃
争论
借白杨表明自己 扎根边疆的志向
希望孩子们也能像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
希望孩子们也能像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
希望孩子们也能像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 祖国的建设者
希望孩子们也能像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
祖国的建设者
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希望孩子们也能像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
祖国的建设者
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孩子们
希望孩子们也能像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
祖国的建设者
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孩子们 孩子们扎根边疆,茁壮成长
哪儿有人受到了伤害,哪儿发生
了灾难,消防队员就会出现在哪儿, 不管有多大的危险,不管有多么困 难,他们总能带来和平和安宁。
3、白杨PPT

归纳本文写作方法:
人物描写: (1)人物的对话; (2)抓住爸爸的神情变化来暗写他心理的变化、志向、心愿: 请找出描写爸爸神情的词语。
因为看到车窗外高大挺秀的白杨树触景生情, (第一次:“出神”“沉思”, 想到:自己和战友; 因为听到孩子关于白杨树的争论是那么天真幼稚; 第二次是“微笑”,
默读课文,把找出的三个问句当成思考题, 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请边读书 边思考边在文中写批注。
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②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沉思”是什么意思?请找一找“沉思”这个词 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用“Δ”号标出,想想 “沉思”是什么意思?
练说: 遮天蔽日的风沙来了,它总是…… 滔滔不绝的洪水来了,它总是…… 持续数月的干旱来了,它总是…… 拳头大小的冰雹来了,它总是…… 练说: 风沙刮来,白杨树____________ 雨雪打来,白杨树____________ 面对干旱,白杨树____________ 面对洪水,白杨树____________
清晰 新疆
雨伞 陷入
介绍 抚摸
浑黄一体 高大挺秀
疆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感悟白杨的“美” 认真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白杨的句子, 用心体会白杨有什么特点。
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
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 士出神。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
托物言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 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 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体会到:白杨任何环境都能茁壮成长,忠诚无私,尽职尽责、 坚强不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白杨句子赏析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白杨句子赏析《白杨》是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同学们在做句子赏析时需要考虑哪些方面呢?店铺在此整理了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白杨》句子赏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白杨》句子赏析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解析】爸爸向孩子介绍白杨树时共说了三句话,讲了白杨树的三个特点。
第一句讲白杨树外形很直,很高大。
“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是回答孩子“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第二句讲白杨生长的范围很广,不论在什么地方都能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第三句讲白杨不怕风沙雨雪、干旱洪水,不管遇到怎样恶劣的气候条件、自然灾害,它都能茁壮成长。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解析】这个句子在全文中起着点明中心的作用。
从句子中的“也”字可以看出,爸爸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但不仅仅是介绍白杨树,还在借介绍白杨树表白自己的心。
“表白”就是对人解释、说明自己的意思。
这里所说的“表白着自己的心’是爸爸看到戈壁滩的卫士──高大挺秀的白杨树而触景生情,以白杨树勉励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3、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解析】这几句话含义深刻。
“一棵高大的白杨村’暗指爸爸;“几棵小树”暗指孩子。
看见“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爸爸嘴角“浮起一丝微笑”是讲爸爸由眼前的小白杨想到自己的孩子在父辈们的教育影响下,也一定能像小白杨那样在边疆茁壮成长。
爸爸嘴角浮起的一丝微笑,说明爸爸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孩子们也会像自己一样。
4、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3.白杨

3、白杨安红梅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二、教学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三、教学难点:1.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同相似之处。
2.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
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树,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
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
2.引入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1.此时你一定在想,白杨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长呢?它会有什么特点呢?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2.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结果:(1)对词语方面的讲解。
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清界限。
文中指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没山没水没人烟,只有漫天黄沙,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
高大挺拔: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
文中用来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杨树,在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能够长的如此高大,令人赞叹。
(2)生字字形注意事项:如,“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在字形字义上进行区别;“陷”字右下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
(3)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文章主要写了在通往新疆的列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展开议论的事。
(4)把握作者的行文线索:在西行的列车上,爸爸和他的孩子看见窗外的白杨讨论白杨的特点,爸爸表明心迹。
三、细读品味,了解白杨的生活环境:学习课文1至3自然段,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1.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借物喻人就是 用某种具体可感、生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人的性 格、气质、风度等,从而充分表达感情。如文中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 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一句,是写爸爸在勉励 自己也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 弱,也不动摇。 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必须注意本体与喻体 的相似点。
段析:写孩子们对爸爸妈妈的工作所知道的情况。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 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 这儿生根了。[句解:“这儿……这儿……”照应 前文“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 长出粗壮的枝干”。] 第三部分(第13~15自然段):写爸爸借白杨表 白自己的心。
shào
绍
【读音提醒】“绍”读“shào”翘舌音,不要读成 平舌音“sào”。 【生字释义】了解或熟悉。 【辨字组词】绍(介绍)(绍兴) 招(zhāo)(招手)(招财) 【巧记有方】绞丝旁边一个“召”,介绍家乡我自豪。 【例句展示】解说员向我们介绍了白杨树的特性。 【书写指导】左旁均匀紧凑,右上左斜,下“口”中正。
释疑解惑
①作者要写白杨树,为什么开篇写这 荒凉的大戈壁?
这样写是告诉我们白杨树所生长的环境很 恶劣。这样的环境描写既为下文写白杨顽 强不屈的性格作铺垫,也烘托了白杨的高 大形象。
②爸爸的几句话写出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
爸爸的三句话讲了白杨树的三个特点。第一 句讲白杨树高大挺秀。第二句讲白杨树生长的 范围很广,适应能力强,不论在什么地方都能 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第三句讲白杨树 不怕困难,坚强执著。这三点正是边疆建设者 身上特有的奉献精神,是人、树的神似之处 这里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 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句解:在荒芜贫瘠的 戈壁,白杨树长得高大挺秀,可见白杨的生命力强。]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列车在茫茫的戈壁行驶, 窗外不时闪过白杨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句解:将 白杨比喻为卫士。白杨树挺立在沙漠中,像卫士一般抵挡 着风沙的袭击,保卫着铁路。]
第二部分(第4~12自然段):写爸爸向孩子们介绍 白杨树的特点。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 表白着自己的心。③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句解:这句话交代了爸爸妈妈的身份背景。]他们只 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 来再念中学。[句解:这句话暗含着爸爸把孩子们接到 新疆来,希望他们也扎根边疆的意思。]他们只知道新 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 车。[句解:点明新疆是个偏远而且艰苦的地方。即使 这样艰苦,爸爸妈妈也要将孩子接来生活、扎根,表明 了他们建设边疆的决心以及战胜困难的勇气。]
“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 !” 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 插嘴了:“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句解:由 兄妹的对话自然地引出下文。]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 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
课外:
描写树的词语:
苍郁 林海 笔挺 葱郁 浩瀚 繁茂
枯藤
绿柳
俊秀
翠竹
挺拔
古柏
古树
老树
郁苍
盘结
白杨
杂树丛生
Goodbye!
手
săn
伞
【读音提醒】“伞”是平舌音“sǎn”,不要读成翘舌音 “shǎn”。 【生字释义】挡雨或遮太阳的工具。 【辨字组词】伞(雨伞)(花伞)(打伞) 乎(hū)(几乎)(似乎) 【巧记有方】粗看竟有八十人,细看半个都不够。 【例句展示】我妈给我买了一把小花伞。 【书写指导】撇充分伸展,点撇要相响应,竖要直,悬针。
③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什么句式?爸爸 说的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意?
设问句。一个“也”字,说明爸爸是说 树也是在说人。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 白杨树,触景生情,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 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 摇。他的表白正是无数边疆建设者身上令 人肃然起敬的奉献精神。
④文中爸爸的神情变化的过程是 怎样的?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 语。
jiāng
疆
【生字释义】边界,疆界。 【辨字组词】疆(新疆)(边疆) 僵(jiāng)(僵局)(僵硬) 【巧记有方】一张土弓射三箭,枝枝箭杆落田边。 【例句展示】爸爸去边疆工作,要很久才回来。 【成语在线】万寿无疆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部上横短下横稍长,中横最长。
xiàn
陷
【生字释义】①陷阱;②掉进;③缺点。本课“陷入” 的“陷”应取义项②。 【辨字组词】陷(陷落)(陷入)(陷害) 掐(qiā)(掐花)(掐住) 【巧记有方】阶前放焰火。 【例句展示】听了这首歌,我陷入了沉思。 【成语在线】冲锋陷阵 【书写指导】“阝”坚为垂露竖,“臼”两横略分开。
近义词:
表白——表明 软弱——懦弱 粗壮——健壮 分辩——争辩 清晰——清楚 沉思——深思
反义词:
粗壮——细小 动摇——坚定 表白——掩饰 软弱——坚强 清晰——模糊
词义辨析
清晰——清楚
课文解读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gē)壁,没有山,没有水, 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 一体。①[句解:“没有……没有……也没有……” 一句是用排比句式写戈壁荒凉,三个“没有”层层深 入,说明戈壁自然环境恶劣,不适合植物生存。] 段析:大戈壁的环境极其恶劣。
“出神”“沉思”“微笑”“严 肃”“又陷入沉思”“浮起一丝微 笑。”
⑤“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 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一句,有 什么寓意?
这一句话中,“几棵小树”象征的是边 疆建设者的下一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暗指他们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 边疆的栋梁之材。
本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通 过对白杨树特征的描写,热情歌颂了边 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 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 入沉思。[句解: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白杨沉思, 可见,他由白杨树想到了孩子,想到了孩子的将 来。]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 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 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④⑤ 第四部分(第16自然段):写几棵小白杨正迎着风 沙成长起来。
1.会写6个生字,并能正确读写“清晰、抚 摸、介绍”等词语。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 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重 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 那段话。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难点)
要求会写的字
xī
晰
【生字释义】清楚,明白。 【辨字组词】晰(明晰)(清晰) 淅(xī)(淅沥)(淅淅) 【巧记有方】分“析”一“日”万事明。 【例句展示】今天没有雾,远处的山清晰可见。 【书写指导】“斤”字写大点儿,“木”字要细长。
新疆建设兵团新中国成立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第一
知 识 链 接
代领导集体,明察新疆的历史、地理、人文环境和经济状况,着 眼于祖国的安全和统一,新疆各民族的团结进步,命令新疆人民 解放军铸剑为犁,开展大生产运动。部队官兵就地转业,组建成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担任中央赋予的屯垦戍边的使命。兵团以转 业官兵为基础,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中专毕业生、城乡青壮 年。他们按照“不与民争”的原则,在天山南北的水草边缘和与 苏联、蒙古接壤的千里边境线一侧艰苦创业,把亘古荒原改造成 机械化、规模化的大农场,并新建了现代工业、建筑业、交通运 输业和商贸流通业,发展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 会事业。
fǔ
抚
【生字释义】①慰问;②扶持,保护;③轻轻地按着。本课 “抚摸”的 “抚”应取义项③。 【辨字组词】抚(抚养)(抚育)(安抚) 扶(fú)(扶持)(扶手) 【巧记有方】无手不叫抚。 【例句展示】爸爸抚摸着宝宝的头。 【成语在线】抚今追昔 【书写指导】“才”横须短,提揖让右边,无的撇穿插,使 字更加紧凑。
表白:对人解释,说明自己的意思。 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出界 限。文中指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没山没水 没人烟,只有漫天黄沙,连天和地的界限 也无法分清。 高大挺秀: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 般。文中用来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杨树, 在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能够长得如 此高大,令人赞叹。
近反义词
文章借白杨树歌颂了扎根西部的建设者博大 的胸怀。我们也要像白杨树一样,像边疆的建 设者们一样,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强地 活着,不软弱、不害怕,为祖国奉献自己,为 人民辛勤服务,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课内:
界限
坚强
旅客
软弱
思路
表白
抚摸
动摇
严肃
坚强
粗壮
沉思
茫茫 清晰 高大挺秀 生根发芽 浑黄一体 白杨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 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 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句解: 爸爸的表情变化,暗示他心理的变比。由“微笑”到 “严肃”,说明儿子问的问题很重要,引起了爸爸的沉 思。]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 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 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 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 动摇。”② 段析:主要写爸爸回答子女的提问,介绍白杨树的 特点。
手
手
袁鹰
原名田钟洛,江苏淮安县人,是当代著名的作 家、诗人、儿童文学家、散文家。参加工作以后改名袁 鹰。1924年生于一个破败的地主家庭。之江大学毕业后 ,在上海集英中学等校任教。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长期在报社当记者、编辑。195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四十多年来,写了大量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和儿童文 学作品等。 代表作有散文集《第一个火花》《红河南北》《风帆 》等;诗集《江湖集》《花环》(与闻捷合著);儿童文 学作品《丁丁游历北京城》《篝火燃烧的时候》《寄到 汤姆斯河去的诗》等;散文集《胡伯伯向你们问好》; 儿歌集《唱一唱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