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白杨)资料

合集下载

五年级语文白杨说课稿

五年级语文白杨说课稿

五年级语文《白杨》说课稿1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下册第19课《白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教材特点:《白杨》这篇课文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

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是:①通过对人物神态变化的细节描写,反映人物心理变化;②采用了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引人深省,发人深思。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关于“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学生也并不陌生,在第二单元第7课的《落花生》一课中已经接触过了。

对于本课来讲,由于学生生活的时代距文章背景时代较远,学生可能对当时祖国边疆的环境、边疆建设者为什么要到边疆去工作、建设这对于祖国建设的贡献等不理解,这也是本课的难点之一。

教师在教学中要补充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三、学习目标:根据本课所处位置和教材特点,针对四年级学生认知规律,确定本课学习目标如下:1、学习本课5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介绍、新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3、抓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深入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感受新疆建设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

2、教学难点: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五、教学过程(一)全文初探,质疑问难,整体感知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展示,全班汇报收获,在这一环节中,力图解决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全文的主要内容,二是要解决一些重点词语的读音扫清阅读障碍。

三、浏览全课文,质疑。

归纳有价值的问题1、白杨有什么特点?2、爸爸表白什么样的心?3、爸爸在沉思些什么,为什么最后嘴角会露出微笑?教师总结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习惯,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白杨》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白杨》

2019/1/4
“白杨”又叫打叶杨,是西北地区 最普通的一种树,树干笔直,生命 力强。能防风固沙。本文以事物的 名称为题,初读文题,你一定会以 为作者要向我们介绍白杨的相关知 识,其实,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 章,借白杨赞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 细细品读,相信你会对白杨、对人 生有更深的认识与理解。
• 小资料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旧中国留
2019/1/4
思考:白杨树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
• 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 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分得 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艰苦的环境、恶劣的环境
2019/1/4
2019/1/4
2019/1/4
2019/1/4
2019/1/4
2019/1/4
2019/1/4
2019/1/4
写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
你看那树多高! 高
不,那不是树, 那是大伞。

你看它多直!
直(挺)
2019/1/4
你看那树多高! 高
不,那不是树, 那是大伞。
袁鹰:
原名田钟洛,江苏淮安县人,是当 代著名的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散文 家。参加工作以后改名袁鹰。1924年生于 一个破败的地主家庭。之江大学毕业后, 在上海集英中学等校任教。1945年加入中 国共产党,长期在报社当记者、编辑。1954年加入中国作 家协会。四十多年来,写了大量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和 儿童文学作等。另有同名人士大理州文联秘书长,青岛大 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生和《在那遥远的地方》角色。作品 有《白杨》《莘莘》《新生代》《联声》《世界晨报》 《联合晚报》《解放日报》《人民日报》《散文世界》 《第一个火花》《红河南北》《第十个春天》《江湖集》 《花环》《丁丁游历北京城》《篝火燃烧的时候》等。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白杨生字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白杨生字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白杨》生字1 【伞】读音:sǎn巧记:全上边,平下边;雨天热天,人在下面。

字义:①挡雨或遮太阳的用具,可张可收②像伞的东西组词:①雨伞遮阳伞②灯伞降落伞造字:象形法造句:太阳火辣辣的,你出门要带一把遮阳伞。

笔顺:上部撇捺伸展,角度协调;下部点、撇呼应,横略长。

2 【抚】读音:fǔ巧记:“无”前有手(扌),安慰在心。

字义:①轻轻地按着②慰问组词:①抚摸②抚恤百般抚慰造字:形声法造句:母亲用温柔的手抚摸着孩子稚嫩的脸庞。

笔顺:左窄右宽。

左部略高;右部竖弯钩圆润有力。

字歌:用手去抚摸有草真荒芜有女真妩媚有广是堂庑3 【晰】读音:xī巧记:分“析”一“日”万事明。

字义:明白,清楚组词:清晰明晰造字:形声法造句:我们家电视的图像很清晰。

笔顺:“日”窄短;“”撇、点协调,“斤”横短竖长。

字歌:雨水淅沥沥有虫是蜥蜴日出看清晰皮肤很白皙4 【疆】读音:jiāng巧记:“土”“弓”射“三”箭,落在二“田”边。

字义:①指新疆②边界,疆界组词:①新疆②边疆疆域疆土疆场造字:会意法造句:解放军战士日夜守卫着祖国的边疆。

笔顺:左窄右宽。

“”的第一笔横不宜长,中间横稍长。

5 【绍】读音:shào巧记:绝(纟)招(召)前后。

字义:①接续,继续②指浙江绍兴组词:①介绍绍介②绍酒绍兴酒造字:会意法造句:通过他的介绍,我知道了这款手机的功能。

笔顺:“召”的“刀”取斜势,“口”形扁,呈倒梯形。

6 【陷】读音:xiàn巧记:阶前(阝)放焰火(臽)。

字义:①掉进,坠入,沉下②凹进③设计害人组词:①陷入②两眼深陷③诬陷造字:形声法造句:读完这个故事,我陷入了沉思。

笔顺:左窄右宽。

“臼”撇短,两横居中略分开。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白杨》生字词解释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出界限。

文中指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没山没水没人烟,只有漫天黄沙,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

高大挺秀: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3课《白杨》课件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3课《白杨》课件
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他总是 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 摇。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 很 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 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 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 还是洪水,他总是那么直, 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 动摇。
从这一句话里你还读懂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 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 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这句话概括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 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 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爸 爸会想些什么? (2)为什么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 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区别形近字,然后组词。
抚( ) 洪( ) 埋( ) 介( ) 扶( ) 烘( ) 理( ) 价( ) 缰( ) 茫( ) 辨( ) 挺( ) 疆( ) 芒( ) 辩( ) 廷( ) 弋( ) 析( ) 戈( ) 晰( )
近、反义词
(1)近义词 清晰—(清楚) 表白—(表明) 分辨—(辨别) 粗壮—(健壮) 软弱—(懦弱) 界线—(分界) 分辩—(辩解) 沉思—(深思)
(2)课文表达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
设边疆的志向。(× )
(3)课文通过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 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这件事,赞 杨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
√ 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
(2)反义词 清晰—(模糊) 软弱—(坚强) 动摇—(坚定) 精壮—(细小) 消失—(出现)
第一段(第1至3自然段)主要写大戈壁的铁路 线上长着高大挺秀的白杨.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 白杨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 白杨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默读课文,讨论: (1)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话里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
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参考答案:白杨的特点:直;适应性强;生长迅速,高 大挺秀,生命力顽强。从爸爸的语言和神情变化中可以体会 到:听到兄妹谈论白杨树时,爸爸微笑地听着;回答儿子的 问题时,爸爸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看到小白杨树时,嘴角 又浮起一丝微笑。
生字学习
xī 清晰
shào 介绍
sǎn fǔ 大伞 抚摸
jiānɡ xiàn 新疆 陷入
戈壁 人烟 界限 清晰 出神 沉思 插嘴 分辩 思路 抚摸 软弱 介绍 表白 陷入 新疆 浑黄一体 高大挺秀
多音字
yāo (要求) 要
yào (重要)
运用 这是一条很重要( yào)的要( yāo)求,你
一定要清楚地转告给厂家。
【软弱】
指地面几乎被粗沙、砾石所覆盖,植物稀少的 【戈壁】 荒漠地带。
卫兵,泛指担任保卫工作的人。文中指白杨树。 【卫士】
小组合作清单: 各组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 1)作者按事情发展顺序,围绕白杨,写了一件什 么事?父亲的神情随之发生些什么变化? 2)课文可以分几段?每段写什么?用一句话概括。
②危险在哪儿,消防官兵就在哪儿出现,他们不管是 火灾还是洪水,不管遇到地震还是塌陷,他们总是 坚强不屈,挺身而出,挽回无数人的生命。
从父亲的话中我们进一步了解到白杨树的顽强、无私。 那么,父亲只是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 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有感情地朗读爸爸的话,从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里可 以看出白杨树有哪些特点?
① 高、直、大的外形特点; ② 坚强、不软弱、不动摇的性格特点。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3课《白杨》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3课《白杨》

3.《白杨》【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准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1.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同相似之处。

2.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

【教学准备】1.课前要求同学们搜集相关边疆建设者的资料:如屯垦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支边人员以及参加边疆建设的其他人员等等。

2.教师为同学们准备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

“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树,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白杨树的相关知识。

2.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能够防风固沙。

所以,人们都很喜欢它。

3.教师板书:白杨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1.此时你一定在想,白杨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长呢?它会有什么特点呢?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学,能够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结果:(1)对词语方面的讲解。

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清界限。

文中指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没山没水没人烟,只有漫天黄沙,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

高大挺拔: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

文中用来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杨树,在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能够长的如此高大,令人赞叹。

(2)生字字形注意事项:如,“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在字形字义上实行区别;“陷”字右下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

《白杨》说课稿3篇.doc

《白杨》说课稿3篇.doc

《白杨》说课稿3篇《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课文,文章通过一位边疆建立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茫茫戈壁滩上白杨树这件事,赞扬了边疆建立者扎根边疆,建立边疆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以下是为大家的关于《白杨》的说课稿,欢送大家阅读!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各位同仁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组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白杨》的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学生学法、教学流程等四方面来简要说说我这节课的预想。

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会写“晰、伞”等六个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通过品关键词句,初步领悟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向结合来表达白杨特点的写法,激发学生对白杨的喜爱。

我确定此目标的依据有以下四点:一是基于对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理解。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高段学生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时“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信息。

”还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根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二是基于对教材的认识。

本文主要讲了在一列开往的火车上,一家三口看到火车窗外闪过的白杨展开了一场剧烈的争论,通过父亲的介绍,让儿女们了解了白杨的特点,同时借白杨赞颂了西部建立者,也表白了父亲扎根边疆、建立边疆的决心。

而我主要开掘教材中如何通过对白杨的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来表达白杨的特点。

本文文笔清新,语言准确,人物描写生动,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将白杨和西部建立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三是基于对单元重点工程的理解。

本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组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

本组教材是以“走进西部”为主题来编排教材的,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是通过读书和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感情;二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教案设计及反思(三份)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教案设计及反思(三份)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白杨》的教学案例与反思设计理念: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清新流畅自然,行文人物描写传神,语言描写及神态的描写符合人物的特点,在心理描写上则非常含蓄,没有过多直接的叙述,而是以言传情,意境深远,通过神态的变化来体现感情的深度。

教学中,在把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同时,体会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的特点。

并理解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写法。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1 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2 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

教学准备:1课前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边疆建设者的资料:如屯垦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支边人员以及参加新疆建设的其他人员等等。

2 教师为同学们准备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图片。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趣引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大戈壁吗?(蒙古语意为难生草木的土地,是一种粗沙、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

)然而,在这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荒凉大戈壁上,却生长着一棵棵高大的身影,你知道他们是什么吗?它们就是挺拔的白杨。

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到这荒凉的戈壁滩看一看。

教师板书:白杨【学生带着对戈壁的好奇之心,进入课文,产生激情,收到引情激趣的效果】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自学生字生词。

1、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在课文中找出:①荒凉的戈壁究竟是什么样的?②白杨为什么会在那里生长呢?③在这里生长的白杨树会有有什么特点呢?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然后和你的同座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学,可以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围绕白杨,先从列车窗外的 白杨引出两个孩子(对于白杨的 争论 ),然后写爸爸(白杨特 点的介绍),最后写爸爸看到 (几棵小白杨树正迎着风沙成长 起来)。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
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 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 体。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 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 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 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 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 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 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 摇。”
戈壁 清晰 插嘴 分辩 抚摸 介绍 新疆 陷入 浑黄一体
分辨(分清楚事物)
分辩(说清楚,辩白。)
请你(
)一下,哪位是
你小学的老师!
“不!”,我(

道,“这不是下雨,而是下冰雹!”
初读课文,补充主要内容:
课文围绕白杨,先从列车窗外的
白杨引出两个孩子(
),
然后写爸爸(
),
最后写爸爸看到(
)。
初读课文,补充主要内容:
白杨{不择环境,不惧困难,坚强执着,无私 奉献}边疆建设者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 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
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爸爸自己扎根边疆,献身边疆, 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 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 才,反映了老一辈的西部开拓者 “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 子孙”的博大胸怀。
出神、沉思→微笑→严肃



沉思

↓ 微笑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 疆工作。
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 工作?做什么工作?
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 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要把他 们接到新疆念书?
他们只只知知道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 微笑:想到孩子们也将扎根边疆,为事业后继有人
而感到欣慰。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即讲个人之“志”依 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 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 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 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 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可是他们不知道新疆具体是个什么样 的地方?
出神、沉思: 微笑: 严肃:沉思: 微笑:执着
出神、沉思:看到车窗外高大挺秀的白杨树触景生 情,想到环境,想到了自己和战友,浮想联翩。
微笑:听到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是那么天真幼稚。 严肃:与孩子们谈白杨特点,尽管孩子们还不懂,
而实质是在借树喻人,抒怀言志。 沉思:由白杨树想到了子女,从自己想到孩子的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