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均相反应动
1均相反应动力学1(ppt,课件)

CA0
CA
xA
nAO nA nAO
反应掉的 A的物质的量 反应开始时 A的物质的量
CA0 CA CA0
ln( CA0 ) ln( 1 ) kt
CA
1 xA
若将ln(CA0/CA) 或 ln[1/(1-XA)]对 t 作图,可 得一条通过原点斜率为k的 直线。若将同一反应温度下 的实验数据加以标绘,如果 拟合,表明反应级数正确。 如果是曲线,需要重新假设 反应级数
间的关系式。
aA bB pP sS
(rA ) kccAcB
等温恒容不可逆反应的速率方程及其积分式
反应式
速率方程
速率方程积分式
A→P(零级)
A→P(一级)
2 A P(二级) A B P(cA0 cB0 )
dcA k dt
dcA dt
k cA
dcA dt
化学反应工程
主讲:余卫芳 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
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物料(反应物或产物)数 量(摩尔数)的变化。
(rA )
1 V
dnA dt
(单位时A间的)消(耗单量位体
积)
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
定量描述反应速率与影响因素(浓度、温度等)之
C C A0
n A
0t
达20%时, CA 0.8CA0
式中M为常数
k 300
M
1 12.6
k 340
M
1 3.2
ln k340 ln M / 3.2 E ( 1 1 )
k 300
化学反应工程第一章1

aA bB rR sS 0
化学反应计量式只表示参与化学反应的各 组分之间的计量关系,与反应历程及反应可以 进行的程度无关。 化学反应计量式不得含有除1以外的任何公因
子。具体写法依习惯而定,
SO 2 1 2 O2 SO3 与 2SO2 O2 2SO3
把化学反应定义式和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结合,可以得到:
1 dnA m n rA kcA cB V dt
直接积分,可获得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的 积分形式。
对一级不可逆反应,恒容过程,有:
dcA rA kcA dt
cA 0 1 kt ln ln cA 1 xA
第一章
均相单一反应动力学和理想反应器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反应式 反应物经化学反应生成产物的过程用定量关 系式予以描述时,该定量关系式称为化学反应式:
aA bB rR sS
2.化学反应计量式
aA bB rR sS
是一个方程式,允许按方程式的运算规则
5. 化学反应速率
⑴ 反应速率定义为单位反应体系内反
应程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对于均相反应,单
位反应体系是指单位反应体积:
1 d r V dt mol m 3s 1
⑵ 常用的还有以反应体系中各个组份
分别定义的反应速率:
1 dnA rA V dt mol m 3s 1
对于反应:
t/hr 醋酸转化量 ×102/kmol.m-3 0 0 1 1.636 2 2.732 3 3.662 4 4.525 5 5.405 6 6.086 7 6.833 8 7.398
试求反应的速率方程
均相反应动力学

ln(c A0 / c A )
或
ln[1/(1 − xA )] 对τ作图,若是直线,则为一
级反应,其斜率为k。 二级反应达到一定转化率所需反应时间τ与初始浓度有关。初始浓 度提高,达到同样转化率XA所需反应时间减小 。
对n级反应:
c kτ = ∫
n −1 A0
xA
0
dxA (1 − xA ) n
当n>1时,达到同样转化率,初始浓度提高,反应时间减少; 当n<1时,初始浓度提高时要达到同样转化率,反应时间增加。对 n<1的 反应,反应时间达到某个值时,反应转化率可达100%。 而n≥1的反应,反应转化率达 100%,所需反应时间为无限长。 这表明反应级数n≥l的反应,大部分反应时间是用于反应的末期。高转化率 或低残余浓度的要求会使反应所需时间大幅度地增加。
(−rA ) = −
经变量分离并考虑初始条件,τ = 0 , c = c ,恒温时κ为常数,则积分 A A0 结果为: cA0 1 1 cA = − = kτ 或
dτ
= kcA
cA
cA0
1 + cA0 kτ
若用转化率表示:
xA = c A0 kτ 1 − xA
其它级数的恒温恒容不可逆反应
只要知道其反应动力学方程,代入式 τ = − ∫
c A = c A0 e − kτ
例1-2 解题思路:
根据题意为恒温恒容二级不可逆均相反应,运用相应的浓度积分形 式解题。 引申知识点: 对二级反应,要求残余浓度很低时,尽管初始浓度相差很大,但所 需的反应时间却相差很少。
练 习 1、反应时间与初始浓度无关的是____级反应。
2、对反应级数大于1的反应,达到同样转化率,初始浓度提高,反应时间增 加。 3、对于反应级数小于1的反应,初始浓度提高时要达到同样转化率,反应时 间减少。 4、反应级数n≥l的反应,大部分反应时间是用于反应的末期。高转化率或 低残余浓度的要求会使反应所需时间大幅度地增加。
化学反应工程第一章

二 任务(Problems to be solved,
contents to be studied.) a. 改进和强化现有的反应; (Improvement) b. 开发新的反应技术和设备; c. 反应器的放大; (Design)
(Enlargement)
d. 选择最佳操作条件,实现最佳控制; (Optimum) e. 发展和完善反应工程理论。 (Development) 反应工程学: 研究工业规模下进行化学反应的规 律或工程反应器原理的一门学科。
时间分布 R T D
非均相+工业放大因素,使问题更复杂
三个分布(C,T,t)主要与反应器结构有关, 还与流动条件有关。
工业反应的影响因素:
T,C,t,类型(相态),传质,传热, 停留时间分布,反应器结构,操作条件等。
§ 1-3 研究方法——数学模型法 (Model Method)
1. 因次分析与相似论(只适用物理过程 eg:传质与传热), 2. 经验放大 (速度较慢,周期较长) 实验室 —— 模拟实验 —— 小生产 —— 大生产 —— 工业化 3.实验技术 测试技术与计算机的发展给数学模型法提
非 均 相
Heterogeneou s
2.基元反应与非基元反应 基元反应(elementary reactions): 反应速率式与化学式对应的反应
A B
dCA rA kC A dt
对于基元反应:反应级数=分子数 (整数)
K
非基元反应(non-elementary reactions): 反应速率式与化学式并无 相对应关系的反应
化学反应工程学
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 化学工艺教研室 主讲教师:王承学
化学反应工程知识点甄选.

化学反应工程知识点#化学反应工程知识点—郭锴主编1、化学反应工程学不仅研究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条件之间的关系,即化学反应动力学,而且着重研究传递过程对宏观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研究不同类型反应器的特点及其与化学反应结果之间的关系。
2、任何化工生产,从原料到产品都可以概括为原料的预处理、化学反应过程和产物的后处理这三个部分,而化学反应过程是整个化工生产的核心。
3.化学反应工程的基本研究方法是数学模型法。
数学模型法是对复杂的、难以用数学全面描述的客观实体,人为地做某些假定,设想出一个简化模型,并通过对简化模型的数学求解,达到利用简单数学方程描述复杂物理过程的目的。
模型必须具有等效性,而且要与被描述的实体的那一方面的特性相似;模型必须进行合理简化,简化模型既要反映客观实体,又有便于数学求解和使用。
4.反应器按型式来分类可以分为管式反应器、槽式反应器(釜式反应器)和塔式反应器。
5反应器按传热条件分类,分为等温反应器、绝热反应器和非等温非绝热反应器。
第一章 均相单一反应动力学和理想反应器1、目前普遍使用关键组分A 的转化率来描述一个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其定义为:00A A A A A A n n n x -==组分的起始量组分量转化了的 2、化学反应速率定义(严格定义)为单位反应体系内反应程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其数学表达式为dtd V r ξ1=。
3、对于反应D C B A 432+=+,反应物A 的消耗速率表达式为dtdn V r A A 1-=-;反应产物C 的生成速率表达式为:dt dn V r C C 1= 4.反应动力学方程:定量描述反应速率与影响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式称为反应动力学方程。
大量的实验表明,均相反应的速率是反应物系的组成、温度和压力的函数。
5.阿累尼乌斯关系式为RT E C C e k k -=0,其中活化能反应了反应速率对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
6、半衰期:是指转化率从0变为50%所需时间为该反应的半衰期。
均相反应速率及反应动力学

P=CRT
所以有rA,P=rA,CRT,即用分压表示的反应速 率是用浓度表示的反应速率的RT倍。
注意:这里的R=8.314J/(mol.K),T的单位为K。
返回
课程纲要 反应速率 动力学方程 阿氏方程 课程作业
基元反应
若反应物分子在碰撞中一步直接转化为产物分子, 则称该反应为基元反应。 此时,根据化学反应式的计量系数可以直接写出反 应速率式中各浓度项的指数。
课程纲要 反应速率 动力学方程 阿氏方程 课程作业
本课总结
(1)化学反应速率方程 (严格定义和变形公式) (2)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式 (3)阿伦尼乌斯方程
课程纲要
反应速率
动力学方程
阿氏方程
课程作业
课程作业
作业:依据反应速率方程,请你说明通 过哪些方式可以提高不可逆的单一反应 的反应速率? 预习:第4课 反应器设计和优化
返回
课程纲要 反应速率 动力学方程 阿氏方程 课程作业
非基元反应
若反应物分子在碰撞中要经过若干步,即经过几个 基元反应才能转化为产物分子,则称该反应为非基 元反应。 此时,应该先写出各基元反应,然后根据基元反应, 逐个产物写反应速率方程(包括中间产物),在最 终产物的速率方程中,消去中间产物浓度未知量, 才能得到反应的速率方程表达式。
课程纲要 反应速率 动力学方程 阿氏方程 课程作业
间歇系统的反应速率
间歇系统 反应物料一次加入,经过一定时间,一次取出的系 统。 特点 (1)反应过程中没有物料的输出和输入; (2)浓度、温度、压力等系统参数在每一瞬时是 一致的——集中参数; (3)各个参数随时间变化——自变量是时间。
课程纲要
反应速率
返回
课程纲要 反应速率 动力学方程 阿氏方程 课程作业
均相反应动力学初步_

对给定的反应,反应速率与 温度的关系在低温时比高温 时更加敏感
反 应 注意:
工 • 实验的温度范围不能太窄,否则根本做不出一条直线; 程
• 用什么温度范围求得的活化能,只能用其计算实验范围内的温度,
反 2、速率常数k
应
工 程
k k0eE / RT
第 式中
二 章
k0――频率因子或指前因子
均 相
E――活化能,J或J/mol
反 应
R――通用气体常数,(国际单位)8.314J/mol·K
动 T――绝对温度K,呈指数变化
力
学 基
指前因子视作与温度无关的常数
础
21
对于恒温反应因为影响不大 反 应 k0指前因子或频率因子,看做与温度无关的常数(理论
均
相 反
对于:aA+bB=rR+sS
应 动 力
( r ) k P P
A
A,P A B
学
基
础
18
反 可逆反应速率方程的表示
应
工
对于:aA+bB
rR+sS
程
第 二
(rA ) kAcA BB kAcR BS
章
均 相
反应级数的大小反映了该物料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程
反 度。级数愈高,则该物料浓度的变化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学
基 动力学方程。
础 如果已知反应机理,则可根据一定
的假设,推导出反应的速率方程。
10
反 应
计量方程仅表示参与反应的各物质间的量的变化关系,
工 与实际反应历程(反应机理)无关。计量方程与实际反
第一章酶促反应动力学

time (h)
反应时间
A
35
动力学参数rmax和Km
VPmaxk2[E0]
全部酶呈复合物状态时的反应速率,即最大初
始反应速率。
催化活性中心速率常数kcat:酶的活性中心在单位时
间内能转化底物分子为产物的最大数量,即酶的最大转换
速率。
单底物酶催化: kcat=k+2
A
36
米氏常数Km的意义
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底物过量) 底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非线性。底物浓度较低,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 提高而增加;底物浓度较高,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 的提高而趋于稳定。
A
33
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0.24
反应速率 v (mmol/L/h)
S
0.18
0.12
12vVS,mm 0.06
0.00
0.0
3. 忽略产物的抑制作用,不考虑P+E→ES这个可逆反应的 存在。
4. [ES]在反应开始后与E及S迅速达到动态平衡, ES分解
生成产物的速度不足以破A 坏这个平衡。
23
E +S
k+1
k-1
ES k+2 E + P
➢ 对于单底物的酶促反应:
dP
dS
dtt0 dtt0
由假设4可得到: k1[E]S []k1[E]S (1)
A
40
M-M方程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作图法(通过方程变换,将方程线性化)
✓L-B法 ✓H-W法 ✓E-H法 ✓积分法
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回归处理
✓信赖域法(Matlab的优化工具箱) ✓遗传算法(不依赖于初值,可并行计算)
A
4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应速率方程 — 浓度影响
基元反应在反应物浓度不太大的情况下符合 质量作用定律:
• • • • A … r = kCA aA + bB … r = k CAaCBb
对于基元反应,反应速度与反应物 浓度的乘积成正比,反应物在化学 计量方程的系数为该浓度的指数。
反应速率方程 — 浓度影响
基元反应包括单分子反应、双分子反应和三分子 反应:
如何得到反应速率方程?
1.1.5反应机理与反应速率方程
光气合成:
Cl2 + CO = COCl2 Cl2 2Cl r1=k1+[Cl2] – k1-[Cl]2 Cl + CO COCl r2=k2+[Cl][CO] – k2- [COCl] COCl + Cl2 COCl2 + Cl r3=k3+[COCl][Cl] - k3-[COCl2][Cl]
1.1.4复杂反应系统速率
串级反应: PhCH3 +O2 PhCHO+H2O PhCHO +O2 PhCOOH
甲醇在银催化剂上的氧化反 应是典型的串级反应过程, 甲醛是目标产物,但甲醛可 能进一步生成甲酸,为了减 少甲酸的生成,采用较短的 停留时间是必要的。
A B C
-dcA/dt = k1cA dcB/dt = k1cA – k2cB dcC/dt = k2cB
1.43 0.307 0.356 -1.18
4.5
0.872 0.113 -0.137 -2.18
0 -0.5
7.5
0.643 0.0600 -0.441 -2.81
10.5
0.492 0.0333 -0.710 -3.40
rA = k cA
-1
截距 = -1.91
ln rA = ln k + lncA
活化能与指前因子的测定: r = k0exp(-E/RT) f(c)
k = k0 exp(-E/RT) E = ln(k1 /k2)/[1/RT1 -1/RT2 ]
1.1.3Arrhenius方程— 温度影响
参数回归(最小二乘法): • r = k0 exp(-E/RT) cAcB cP g cS
1.1.4复杂反应系统速率
可逆反应: • 一级反应:A = B • 平衡常数 KC = cBe /cAe • rA =k1 cAe - k2 cBe • 可逆反应的平衡限制及最 佳温度: • rA / T = 0 • Tm = ? r
T
1.1.4复杂反应系统速率
平行反应: • CH3CH=CH2 + O2 = CH3CH-CH2 • O • CH3CH=CH2 + O2 = CH3CO-CH3 • CH3CH=CH2 + O2 = CH3CH2-CHO
sB = rB/rA= k1 /[k1 +k2cA
s k2 ( E 2 E1 ) ( ) T k1 RT 2 (1 k 2 c A / k1 ) 2
1.1.4复杂反应系统速率
平行反应:
• 浓度选择性影响 • 对反应级次高的反应有利 sB = rB/rA= k1 /[k1 +k2] sB = rB/rA= k1 /[k1 +k2cA] sC = rC/rA= k1cA /[k1 +k2cA]
• 定义: • 转化率、选择性、得率
1.1.4复杂反应系统速率
转化率:
反应消耗的反应物 的摩尔数 A xA 反应开始时加入的反应 A的摩尔数 物
选择性:
生成产物P所消耗的反应物 的摩尔数 A S 已消耗反应物 的总摩尔数 A
收率:
Y=
生成产物P所消耗的反应物 的摩尔数 A 进入反应器的 的摩尔数 A
反应速率方程 — 浓度影响
反应速率方程的测定
• 幂指数函数(exponential function),对于反应 aA + bB = pP + sS •
r = k c A cB cP g cS
• 测定组分A的级次a
ln rA ln c A ln kcB cP cS
g
反应速率方程 — 浓度影响
• • •
r+N2 = k f (pN2, pH2) r-N2 = k f (pNH3) dnN2/dt = r+ - r-
1.1.4复杂反应系统速率
可逆反应:
• 一级反应:A • rA =k1 cA - k2 cB
k1 k2
B
• 普通反应:aA + bB = cC + dD • rA= k+0 exp(-E+/RT) cAcB cP g cS - k-0 exp(-E-/RT) cA’cB ’ cP g’ cS’
双曲线型,非均相实际反应器设计计算 (幂级数型,理想均相反应器设计计算)
反应速率方程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 • • • • • • • • 浓度 温度 压力 催化剂 反应器 电场 磁场 传递过程 …
反应速率方程 — 浓度影响
质量作用定律(Law of Mass Action)
• 1850年Wilhemy研究蔗糖水解发现反应速率与浓度成正比 [Wilhemy, Ann. Phys. 81, 413(1850), Am. Phys. Chem. 81, 499(1850)] • Бeкeтoв [Compt.rend. 48, 442(1859)]发现气体反应速率与 气体分压成正比 • Guldberg and Waage[J. Prckt. Chem. 19, 71(1879)]指出: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的有效质量成正比
第一章 化学反应动力学
1.1均相反应动力学
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方程式 复杂反应速率
反应机理与动力学关系
1.1.1反应速率
速度与速率:
•
•
单位时间物体位置变化(矢量)
单位时间物质量的变化(标量)
这个人走得好快? 汽车以90km/h行驶 他一顿要吃3碗饭 铁比铜要容易生锈
速度快 4个小时可以到广州 1天需要9碗饭、1月、1年 铜设备的寿命长
lnr A
-1.5 -2 -2.5 -3 -3.5 -0.8 -0.6 斜率 = 2.08
-0.4
-0.2
0
0.2
0.4
lnc A
1.1.3Arrhenius方程— 温度影响
Van`t Hoff(1884)提出温度系数:温度每升高10C, 反应速率增大2-4倍
• = r(T+10)/r(T)
物理意义:单位时间、单位空间、物质 的变化。
转化率
定义:反应消耗的百分比率
丁二烯与氢气反应生成丁稀,初始加入丁二烯摩 尔数为nA0, 反应一段时间后(t),反应器中还有 nA摩尔丁二烯,此时,丁二烯的转化率为:
n A0 n A xA n A0
研究内容
化学动力学与反应器设计方程
反应速率= F(T, C, …) 反应器体积=反应要求的量/反应速率
• S = ( r – r*)2
• S/ = 0, • S/ g = 0, • S/ E = 0,
S/ = 0 S/ = 0 S/ k0 = 0
1.1.4复杂反应系统速率
可逆反应
• N2+3H2 = 2NH3 • KP = pNH32/pN2pH23 • 合成氨反应是典型的可 逆反应,500°C、300 atm下氨平衡浓度为 25.8%,实际反应过程 中,大量未反应的氮氢 气循环使用 • 高温下不仅与分压有关, 还与逸度有关
反应速率方程 — 浓度影响
基元反应: • aA + bB … • r = k CAaCBb 普通反应: • aA + bB … • r = k CA CB 、是与 a、b无关的参数,由实验测定 是对反应物A的反应级数、是对反应物B的反应 级数,反应的总级数为+
浓度、温度、压力
速度(变化量)=推动力/阻力
传质阻力、流动影响、材料影响等
1.1.2反应速率方程式
• 什么是反应速率方程?
• 反应速率与影响反应速率的各因素之间的依赖关 系的数学表达式 • r = f ( C, T, P, …)
r=kCAaCBb…. 一般地, r=kKP../(1+KAPA+KBPB+…)
• 例 邻甲基环己烯甲醛缩合生成双烯
时间(hr) 浓度(mol/l) 0 2 3 1.08 6 0.74 9 0.56 12 0.46
• 解: • rA = - (1/V)dnA/dt = -dcA/dt • - dcA/dt -cA /t
t
t+t
反应速率方程 — 浓度影响
t, hr cA, mol/l rA, mol/l.hr lncA lnrA 1.5
反应速率
速度:
一个人以速度v跑过 距离S 的时间t v = s/t
反应速率
反应经过时间t转化 了dn摩尔 反应物 r = dn /t
v = ds/dt T = (1/v)ds 问题:v不是常数
R = - dn/dt 强度性质: r = -dn/vdt t = (-1/r)dc 问题: r不是常数
单分子反应: • N2O4 2NO2
r = k [ N2O4 ]
双分子反应 • NO + O3 NO2 + O2 • COCl + Cl COCl2 三分子反应 • 2NO + O2 2NO2
r = k [ NO ][O3] r = k [ COCl ][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