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金源】九年级化学上册 2.3.1 原子的结构达标训练 (新版)鲁教版

合集下载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3原子的构成 练习题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3原子的构成 练习题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3原子的构成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雪花,被人们称为“冬之精灵〞,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完全一样的.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B. 雪花融化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C. 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不一样D. 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宏大的2.钛合金有许多神奇性能,是21世纪的重要材料。

有一种钛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26个中子,那么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A. 22B. 26C. 58D. 483.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准确测定了铟〔In〕元素等相对原子质量新值.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 115B. 49C. 66D. 1644.A、B均为原子序数为1﹣20的元素,A的原子序数为n,A2+离子比B2﹣离子少8个电子,那么B的原子序数是〔〕A. n+4B. n+6C. n+8D. n+105.如图是元素X的一种粒子构造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X是金属元素B. 该粒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7C. 该粒子的核电荷数为18D. 该粒子表示阴离子6.以下各组粒子中,核外电子数目一样的是〔〕A. Na+和Cl﹣B. Ar和Cl﹣C. Mg和Mg2+D. S和S2﹣7.酸都具有某些共同的性质,主要决定于〔〕A. 与指示剂作用B. 都含有氢元素C. 都能电离出一样的H+D. 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8.春天,我们站在菜地里就能闻到菜花的香味,这是因为〔〕A.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B. 分子总在不断地运动C. 分子有一定质量D. 分子间有间隔9.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数与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一样.如图是某元素的粒子构造示意图,那么该元素的周期数为〔〕A. 2B. 3C. 4D. 5二、填空题〔共4题;共13分〕10.某粒子的构造示意图为〔其中n≠0〕,请答复以下问题.〔1〕n的最大值为________ .〔2〕假设该粒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那么其对应的化学符号为________ ;〔3〕假设m﹣n=10,那么该粒子对应的常见金属元素有________ 〔写元素符号〕.1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鲁教版初三上册化学 2.3.1 原子的结构 重点习题练习复习课件

鲁教版初三上册化学 2.3.1 原子的结构 重点习题练习复习课件

(2)道尔顿的原子论,不是事实的归纳,而是思维的产物 ,体现了直觉和想象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在科学研 究中,像汤姆森和卢瑟福这样,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的过程叫作___推__理___。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 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 都运用了___模__型___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答案】D
9.用“分子”或“原子”填空: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多种,有的物质是由___原__子___构成的,
如铁、汞、____铝__(合__理__即__可__)____等;有的物质是由 ___分__子___构成的,如氮气、水、二__氧__化__碳__(_合__理__即__可__)等。
(2)氧化汞___分__子___是保持氧化汞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 学变化中,氧化汞__分__子__分解成汞__原__子__和氧___原__子___, 汞____原__子____直接构成汞,每两个氧___原__子___构成一个氧 __分__子____,无数个氧__分__子__构成氧气。
(1)1803年,近代化学之父,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在前人研究 的基础上,提出“道尔顿原子论”:一切物质都由原 子构成,原子很小,呈圆球状,不可再分……但由于 受当时实验条件限制,道尔顿无法用事实证明自己的 观点。 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有些物质是 由分子构成的,原子的基本工作形式是分子。
1897年,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___电__子___,进一步发展了 原子-分子论。汤姆森主要是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中 ___原__子__不__可__再__分__________的观点。 1911年,卢瑟福又通过实验,推测原子是由___原__子__核__和___ ___核__外__电__子______构成,并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现代原子结 构理论。

2021年秋鲁教版九年级化学2.3.1原子的构成练习

2021年秋鲁教版九年级化学2.3.1原子的构成练习

课时作业(七)[范围:第二单元第三节第1课时原子的结构建议用时:15分钟]一、选择题1. 下列物质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金B.铜C.冰D.金刚石2.2021·荆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呈电中性B.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3.我国科学家在1993年首次利用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在一块晶体硅(由硅原子构成)的表面直接移动硅原子写下了“中国”两字。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图K-7-1A.在上述操作中发生了物理变化B.这两个汉字是当时世界上最小的汉字C.此技术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再分D.这标志着我国科学家已进入了操纵原子的阶段4.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①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②原子是不能再分的;③原子是实心的球体;④同种原子的质量和性质都相同;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⑥原子在不断地运动着;⑦原子间有间隔;⑧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构成该物质的原子保持,正确的是()A.④⑤⑥⑦⑧B.①②③④⑧C.①③⑤⑦D.②④⑤⑥二、填空题5.将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名称填入下列空格中。

(1)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显示电中性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质量最小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参加化学反应一定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原子中数目一定相等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2.3原子的构成同步测试题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2.3原子的构成同步测试题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2.3原子的构成同步测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以下事实对应的解释错误的是()序号事实解释A在花园中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B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CO2分子CO2分子很小C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分子可以再分D50毫升水与50毫升乙醇混合,组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分子之间有间隔A.A B.B C.C D.D2 . 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是A.烧杯中的蜡烛逐渐熄灭,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B.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C.若将图中的小石头换成小煤块能得到与图设计相同的结论D.热水的作用之一是隔绝氧气3 . 元素符号和化学式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符号。

下到叙述正确的是()A.碘酒、碘酸钾(KIO3)中都含碘元素B.H2、2H都可以表示1个氢分子C.微粒Na、Na+的结构和性质都相同D.镁与氧气反应产物的化学式:OMg4 .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明矾净水是因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悬浮的杂质C.水结冰体积变大是由于分子间间隔变大D.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5 .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比原子大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C.分子不参加化学反应而原子参加化学反应D.分子运动速度比原子运动速度慢6 . 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原子的质子数为12B.该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C.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D.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7 . 如图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该原子的原子核中有A.6个质子和8个电子B.8个质子和6个中子C.6个质子和8个中子D.8个质子和6个电子8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12原子和碳-13原子的中子数相同B.氦气的密度很小且稳定,用于探空气球C.Fe、Fe2+和Fe3+都属于铁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D.化学性质相同9 . 请根据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表示四种不同的元素B.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C.①③④表示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D.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10 . 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铁粉用于食品保存B.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C.稀有气体可制成电光源D.钢丝用于制导线二、选择填充题11 . 汞是一种有害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A.汞原子核外有80个电子B.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 gC.汞有毒,是非金属元素D.图中Y代表的是________12 . 下列相关的解释或结论不正确的是A.自行车轮胎暴晒后炸裂——分子间间隔变大B.氧化汞受热分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C.木柴架空燃烧会更旺——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变大D.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熄灭——瓶中气体一定是CO2三、填空题13 . 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化学鲁教版九上2.3.1原子的结构 原子质量的计量素养提升练(含解析)

化学鲁教版九上2.3.1原子的结构 原子质量的计量素养提升练(含解析)

化学鲁教版九上2.3.1原子的结构原子质量的计量素养提升练(含解析)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1课时原子的结构原子质量的计量基础过关全练知识点1原子的结构1.(2023山东济南历下期中)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箔实验(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得到的正确结论是()A.金原子核带正电荷B.金原子是实心球体,紧密排列C.金原子中原子核所占空间很大D.金原子核的质量与α粒子质量相当2.【教材变式·P43T3改编】下列关于原子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B.原子是实心球体C.原子中的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D.电子的质量很小,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3.【新独家原创】“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了高精准度的铷原子钟。

已知铷原子核外有37个电子,核内有48个中子,则铷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A.11B.48C.85D.374.(2023广西南宁中考改编)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水B.铜C.氢气D.氧气5.(2022北京人大附中期中)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B.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D.分子能保持物质的性质,而原子不能6.(2023山东无棣期中)化学教会我们从微观角度去认识宏观事实。

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用普通显微镜观察不到苯分子——分子很小B.水银温度计里的水银热胀冷缩——原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增减C.杜鹃花、月季花的香味不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D.水通电分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7.【化学方法·模型法】(2023山东泰安岱岳期末)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B.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C.原子核中含有6个c和8个bD.原子中含有6个a和8个c8.根据原子的构成填空。

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习题1(精品同步练习)

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习题1(精品同步练习)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习题一、选择题1.如右图是某原子结构示意图,有关它的说法错误的是()A.它的核内有12个质子B.它属于非金属元素C它有3个电子层D.它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2.下列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是()A.B.C.D.3.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A.质子、中子、电子B.质子、电子C.中子、电子D.质子、中子4.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A.原子不能得失电子B.原子中没有带电微粒C.原子中的中子数与质子数相等D.原子中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总数5.下列粒子(微粒)中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A.原子B.分子C.离子D.电子6.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化学研究新领域,他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运动成为可能。

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A.原子中原子核的内部结构B.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运动C.化学变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7.反质子、正电子都属于反粒子,它们分别与质子、电子的质量、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欧洲的科研机构曾宣称已制造出了反氢原子,那么,根据你的理解,下列关于反氢原子的结构叙述正确的是()A.由一个带正电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的电子构成B.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C.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的电子构成D.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两个带负电的电子构成8.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后,会改变的是()A.元素种类B.相对原子质量C.中子数D.化学性质9.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

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则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115B.66C.49D.16410.某原子获得2个电子后,发生改变的是()A.核电荷数B.电子层数C.最外层电子数D.相对原子质量明显增加二、填空题1.下图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简图:(1)A—E共表示______________种元素。

九年级化学上册 2.3.1 原子的结构达标训练 (新版)鲁教版(1)

九年级化学上册 2.3.1 原子的结构达标训练 (新版)鲁教版(1)

原子的结构【基础达标】1.汤姆森最早发现了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的粒子,证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汤姆森发现的这一粒子是( )A.原子核B.质子C.电子D.中子【解析】选C。

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的粒子就是电子。

2.在卢瑟福实验中,用α粒子轰击金箔,现象中能证明原子中确实存在坚硬密实且体积很小的原子核的有力证据是( )A.α粒子比金原子质量小得多B.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且不改变方向C.穿过金箔的少数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前进方向D.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回来【解析】选D。

α粒子只有碰上了坚硬密实的原子核才有可能被反弹回来,只有原子核体积很小,才有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的现象,α粒子比金原子质量小得多是α粒子被反弹回来的原因之一,但不是实验现象,故选D。

3.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原子呈电中性B.原子是实心球体C.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解析】选B。

由卢瑟福实验可知,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因其中正电荷数与负电荷数相等,所以原子呈电中性,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A、C、D皆正确。

4.紫薯中含有被誉为“抗癌大王”的硒。

已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中子数为44,则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10B.34C.44D.78【解析】选B。

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根据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知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4。

5.(2013·南京中考改编)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蒸馏水B.氢气C.金刚石D.氧气【解析】选C。

水、氢气、氧气分别由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构成,只有金刚石由碳原子直接构成。

6.牙膏中的含氟物质对牙齿有保护作用。

一种氟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和1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A.7B.9C.10D.19【解析】选B。

解答本题需明确质子数=核电荷数;已知原子中质子数为9,所以核电荷数为9。

7.(2013·淄博中考)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B.分子、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C.分子、原子总在不断运动D.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没有间隔【解析】选D。

化学:2.3《原子的构成》达标训练(2)(鲁教版九年级)

化学:2.3《原子的构成》达标训练(2)(鲁教版九年级)

达标测试我夯基我达标1.某粒子有10个电子、11个质子和12个中子,则该粒子是( )A.原子B.阳离子C.分子D.阴离子思路解析: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的电子数,所以对外不显电性,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对外也不显电性。

原子得失电子后,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的电子数不相等,所以对外显电性,带正电荷的为阳离子,带负电荷的为阴离子。

本题中的质子数是11,而电子数是10,不相等,所以粒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答案:B2.(福建厦门中考) 在元素周期表中,应用于计算机的是硅元素,下列有关硅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是14B.原子个数是14C.相对原子质量是14D.质子数是28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很综合,包括元素周期表的原子序数是与质子数相对应的,周期表中各个位置是固定的:上左的位置是原子序数的,上右的位置是元素符号,中间的位置是元素名称,下边的位置是相对原子质量。

所以B、C、D是错的。

答案:A3.前者决定元素种类,后者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 )A.核内中子数,外层电子数B.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C.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D.相对原子质量,离子所带电荷数思路解析:不同元素的原子其核内的质子数不同,所以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的原子中子数可以相同,所以中子数不能决定元素的种类。

稀有气体的原子的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氦是2个),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金属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所以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答案:C4.关于相对原子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原子质量数值太小,使用不方便,所以采用相对原子质量B.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质量C.相对原子质量是以碳12的质量为标准D.通常情况下,相对原子质量是以“千克”为单位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相对原子质量的有关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的结构
【基础达标】
1.汤姆森最早发现了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的粒子,证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汤姆森发现的这一粒子是( )
A.原子核
B.质子
C.电子
D.中子
【解析】选C。

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的粒子就是电子。

2.在卢瑟福实验中,用α粒子轰击金箔,现象中能证明原子中确实存在坚硬密实且体积很小的原子核的有力证据是( )
A.α粒子比金原子质量小得多
B.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且不改变方向
C.穿过金箔的少数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前进方向
D.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回来
【解析】选D。

α粒子只有碰上了坚硬密实的原子核才有可能被反弹回来,只有原子核体积很小,才有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的现象,α粒子比金原子质量小得多是α粒子被反弹回来的原因之一,但不是实验现象,故选D。

3.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原子呈电中性
B.原子是实心球体
C.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
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解析】选B。

由卢瑟福实验可知,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因其中正电荷数与负电荷数相等,所以原子呈电中性,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A、C、D皆正确。

4.紫薯中含有被誉为“抗癌大王”的硒。

已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中子数为44,则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0
B.34
C.44
D.78
【解析】选B。

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根据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知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4。

5.(2013·南京中考改编)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蒸馏水
B.氢气
C.金刚石
D.氧气
【解析】选C。

水、氢气、氧气分别由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构成,只有金刚石由碳原子直接构成。

6.牙膏中的含氟物质对牙齿有保护作用。

一种氟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和1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A.7
B.9
C.10
D.19
【解析】选B。

解答本题需明确质子数=核电荷数;已知原子中质子数为9,所以核电荷数为9。

7.(2013·淄博中考)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B.分子、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分子、原子总在不断运动
D.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没有间隔
【解析】选D。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A正确;分子和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B正确;构成物质的粒子总在不断运动,C正确;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D错误。

8.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原子还可再分,在原子中( )
A.原子核占很大的体积
B.原子核是静止的,电子是高速运动着的
C.一个质子质量与一个中子质量相近
D.电子有时不运动
【解析】选C。

相对于原子而言,原子核的体积很小,A错误;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都在不停地运动着,B、D错误。

9.我们已知道,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请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上述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能直接构成金的粒子是________;
(2)用化学方法可以再分的粒子是________;
(3)单个微粒质量差不多的粒子是________;
(4)在通电时可定向移动的粒子是________。

【解析】金由金原子直接构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差不多,都比电子大得多;通电时可定向移动的粒子一定是带电的粒子,上述微粒中,原子核、质子、电子都带电。

答案:(1)原子(2)分子(3)质子和中子
(4)原子核、质子、电子
10.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

1911年,科学家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三种实验现象:
(1)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稍微改变了运动方向。

(2)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为信息给予题,考查对原子的内部结构的微观理解程度。

该题命题灵活、新颖。

金原子中原子核所占体积极小,其半径约为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相对而言,原子中电子运动有很大的空间,但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原子核中正电荷密集、质量大、体积很小。

当用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去轰击金箔时,α粒子能顺利通过原子内相对较大的空间,如撞击到原子核时,则被弹回。

答案:(2)原子中原子核所占体积极小(3)α粒子撞击到了带正电荷、质量大、体积很小的金原子核
11.下表列出了几种原子的构成。

从上表中你能获得的信息有(内容不能重复):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应从表格中所列构成原子的粒子的个数及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中,寻找相等、不相等的关系,并与其他种类的原子相比较,从而确定得出的关系是否正确。

答案:(1)不同的原子质子数不同(2)有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或“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等其他合理答案)
【培优训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

如下是不同时期科学家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

1808年,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

他认为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森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

1904年汤姆森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西瓜式”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此模型也被称为“葡萄干布丁”模型。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做了一个实验:用一束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带正电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还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

据此他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汤姆森发现了原子中的电子,这在当时是件很了不起的事,但由于受到那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他们的理论中存在一些缺陷甚至错误,按照目前初中阶段你学的原子结构的理论,你认为
①道尔顿的原子论存在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汤姆森原子结构模型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________;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质量较大
C.原子核带有正电
D.核外电子带有负电
(3)通过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你对科学的发展有哪些感想?___________。

【解析】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认为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观点错误,原子不是实心球体,可再分为质量较大体积较小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卢瑟福实验中的现象不能证明电子带负电。

答案:(1)①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
②没有带正电的原子核
(2)D (3)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发展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有它的局限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