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第二章复习题
湘教版 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认识地球:专题 地球和地球仪习题课 课后练习及详解

地球和地球仪习题课课后练习主讲教师:谷丰北京市某重点中学地理一级教师题一:站在山顶的人比站在山下的人会更早看见日出,这一现象从侧面验证了()A.太阳是从东边升起的 B.海拔越高离太阳越近C.地球在不停地公转D.地平面是弧形的题二:地球是人类的家园。
下列事例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是()A.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B.16世纪初,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C.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下D.远方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题三:“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适用于()A.极地地区B.赤道地区C.回归线D.极圈附近题四:咸蛋超人想徒步绕地球赤道一周,如果他每天走400千米的话,要走多少天?A.10天 B.100天 C.1 000天 D.10 000天题五:用一只乒乓球当作地球仪,在上面画出经纬线。
根据你做的地球仪判断下列问题。
1.一架飞机在燃油充分的情况下,从北京出发沿纬线一直向西飞,能到达()A.北极B.南极C.北京D.赤道2.我国南极科考队员手举国旗,站在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的方向是()A.东方B.南方C.西方D.北方题六:读“地球仪示意图”,问答下列问题。
(1)地球仪的“地轴”与桌面的夹角应为_____________。
(2)眼前我们看到的地球仪上的半球范围大部分为_______(东或西)半球。
(3)在此基础上,将地球仪按地球自转方向转动180°,眼前的半球范围中将会有()A.90°W经线 B.印度半岛 C.90°E经线 D.澳大利亚题七:关于地球仪上的纬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纬线B.地球仪上的纬线是一个半圆C.纬度数不同的纬线,长度不等D.沿同一纬线方向不变向前走,能回到出发的地点题八:关于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纬线都是圆(除极点外)B.各纬线长度相等C.纬线指示南北方向D.各纬线圈都能将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题九:世界上最长的纬线是( ) A.南回归线B.本初子午线C.赤道D.北极圈题十:下列纬线最短的是()A.0°纬线B.30°纬线C.50°纬线D.80°纬线题十一:本初子午线是指( )A.0°经线B.0°纬线C.180°经线D.东西半球分界线题十二:关于本初子午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本初子午线就是180°经线B.本初子午线就是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C.本初子午线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D.本初子午线就是0°经线题十三:两架飞机,东西相距6千米,同时从赤道起飞,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高度一直向北飞行,其结果是( )A.两架飞机各绕地球一周回到原地B.两架飞机距离保持不变C.两架飞机在北极上空相遇D.两架飞机距离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题十四:株洲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地理发散思维大课堂上为了一个问题争论得不休,题目是:在理想的情况下,我校学生从A点出发,依次向正南、正西、正北、正东各行进100千米,最后的位置应该是()A.正好回到A点B.回到A点的东方C.回到A点的西方D.回到A点的北方题十五:读图,回答1~2题。
郑州市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二章陆地和海洋重点归纳笔记

郑州市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二章陆地和海洋重点归纳笔记选择题1、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表面三分海洋,七分陆地B.陆地主要集中在南半球C.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D.北极周围是陆地,南极周围是海洋答案:C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叙述,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北极周围是海洋,南极周围是陆地,故选C。
2、下图中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的大洲是( )A.B.C.D.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大洲大洋的相关知识。
亚洲C同时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A为北美洲,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B为非洲,濒临大西洋、印度洋,D为南美洲,濒临大西洋、太平洋,故C符合题意。
3、读部分大洲轮廓图,对于下述各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是北美洲B.乙是南美洲C.丙是欧洲D.丁是非洲答案:A由大洲轮廓可知,甲是北美洲,乙是非洲,丙是亚洲,丁是南美洲,故选A。
4、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A.台湾岛B.格陵兰岛C.马达加斯加岛D.加里曼丹岛答案:B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位于北美洲的格陵兰岛,该岛面积约为217万平方千米。
台湾岛面积3 .58万平方千米,马达加斯加岛面积约为59万平方千米,加里曼丹岛面积74 .33万平方千米。
故选B。
小提示:5、在全球的六大板块中,几乎全是海洋的板块是()A.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D.美洲板块答案:B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上共有六大板块组成,包括海洋板块和陆地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除一些岛屿以外,其余都是海洋,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陆地面积大,印度洋板块除印度洋以外,还包括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澳大利亚大陆等陆地,故选B。
小提示:6、喜马拉雅山脉的成因是()A.板块挤压形成B.板块张裂形成C.火山喷发D.围海造陆答案:A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地使地面隆起形成喜马拉雅山脉,A正确。
板块张裂会形成裂谷或海洋,B错误。
河南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常考点

河南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常考点选择题1、下列现象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A.极地地区发现煤田B.海岛涨潮被淹没,退潮则露出C.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D.喜马拉雅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答案:B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
海岛涨潮被淹没,退潮则露出,这一现象叫潮汐,潮汐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不能证明海陆变迁,B错误,符合题意。
极地地区发现煤田、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喜马拉雅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能证明海陆变迁,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下列关于地球表面形态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表面形态是固定不变的B.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C.地球表面形态自古就是这样的D.地球表面形态部分地区变化,部分地区不变答案:B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海洋可能变成陆地,陆地也可能变成海洋,地球表面形态既有海陆面积的变化,也有海陆分布的变化。
根据题意排除ACD,故选B。
3、中国地震台网自动测定:2018年02月04日21时56分在台湾花莲县附近(北纬24 .25度,东经121 .67度)发生6 .4级左右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台湾经常发生地震的原因是()A.位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B.位于美洲板块和大西洋板块交界处C.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D.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答案:C台湾是世界上地震多发地区,其主要原因是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故选:C。
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台湾多地震的原因。
4、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表面三分海洋,七分陆地B.陆地主要集中在南半球C.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D.北极周围是陆地,南极周围是海洋答案:C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叙述,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北极周围是海洋,南极周围是陆地,故选C。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24.读下面两海峡轮廓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是____________海峡;乙是____________海峡。
(2)甲连接的是_________海和__________洋;乙连接的是_________洋和__________洋。
15.D
【解析】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叙述,海洋大多数分布在南半球,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有“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的说法,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故选D。
16.C
【解析】土耳其海峡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霍尔木兹海峡不是洲界线;乌拉尔山脉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阿尔卑斯山脉不是洲界线;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京杭运河不是洲界线,故本题选C。
3.从图上看,来自太平洋的湿润西风在经过安第斯山脉,受到安第斯山脉的阻挡,很难到达安第斯山脉的东侧,所以A侧降雨多,B侧降雨少,造成A、B两地降水差异很大的原因是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水汽,由于A地位于山地的迎风坡,气体在上升的过程中,水汽不断冷却凝结,形成地形雨,而B位于山地的背风坡,气流在下沉的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水汽难以凝结,故形成的降水少。
(1)巴西所在的半球是(填“东半球”或“西半球”),如果南非的运动员到巴西参加比赛,飞机向西飞过呈“S”型的大洋是。
(2)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该大洋周围多火山地震,原因是。
(3)夏季奥运会举行期间,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正值季(季节),这一现象是地球的(填“自转”或“公转”)引起的。
A.非洲河流水文特征B.非洲气候类型分布
C.红海的形成D.地中海的形成
13.能够解释所提问题成因的是( )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单元测试及答案(解析版)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单元测试及答案(解析版)第二章陆地和海洋一、单选题1.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A. 欧洲、北美洲B. 亚洲、非洲C. 欧洲、亚洲D. 南极洲、亚洲2.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A. 南极洲B. 亚洲C. 北美洲D. 非洲3.下图中,图B所指的洲是()A. 北美洲B. 南美洲C. 非洲D. 南极洲7.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是A. 亚洲B. 大洋洲C. 南极洲D. 非洲8.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A. 东欧平原B. 亚马孙平原 C. 恒河平原 D. 西西伯利亚平原9.(2019•福建)世界上面积最大和最小的大洲分别是()A. 亚洲、大洋洲B. 亚洲、南极洲C. 非洲、大洋洲D. 非洲、南极洲10.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A. 澳大利亚大陆B. 亚欧大陆C. 非洲大陆 D. 南极洲大陆11.下列选项中,属于造成海陆变迁的自然原因有()①气候变化②人类活动③地壳的变动④海平面的升降.A. ②④B. ①②C. ③④D. ①③12.面积最大和最小的洲是()A. 亚洲、南极洲B. 北美洲,大洋洲 C. 亚洲、大洋洲 D. 南美洲,欧洲13.七大洲中,南北回归线均经过的大洲是()A. 南美洲B. 亚洲C. 非洲D. 北美洲14.下列事实可作为海陆变迁证据的是()①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② 杭州湾两岸架起了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③ 台湾海峡海底发展森林遗迹④岛礁有时被淹没有时露出来⑤ 珠江口沿岸出现赤潮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④⑤15.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是()A. 亚洲B. 北美洲C. 南美洲D. 非洲16.关于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大陆就是大洲B. 大洲就是面积较大的大陆C. 大陆及附近岛屿合称为大洲D. 大洲就是大陆加半岛17.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A. 南极洲B. 亚洲C. 北美洲D. 非洲18.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A. 亚洲B. 非洲C. 大洋洲D. 欧洲19.七大洲中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A. 亚洲和非洲B. 欧洲和北美洲C. 大洋洲和南极洲D. 南极洲和南美洲20.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家是()A. 哥白尼B. 麦哲伦C. 魏格纳D. 哥伦布21.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原因是()A. 海底森林死亡B. 地壳下陷,海水淹没C. 被砍伐的树木丢到海里D. 地上树木被水冲到海里22.读北半球图,北冰洋周围环绕着三个大洲,按地球自转方向依次是()A. 亚洲、欧洲、北美洲B. 南美洲、北美洲、欧洲C. 亚洲、欧洲、非洲D. 亚洲、北美洲、欧洲23.关于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大陆就是大洲B. 大洲就是面积较大的大陆C. 大陆及其附近岛屿合称为大洲D. 大洲比大陆面积小2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地表形态的变化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不可能短时间内改变B. 喜马拉雅山地岩层中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C. 沧海桑田的变化主要是地壳变动和海平面升降造成的结果D. 人类活动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25.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A. 板块与板块交界处B. 大洋内部C. 两极地区内部 D. 大陆内部二、综合题2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洛阳市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必须掌握的典型题

洛阳市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必须掌握的典型题选择题1、下列各组地名中,均为大洲分界线的是A.京杭运河、苏伊士运河B.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C.乌拉尔山脉、阿尔卑斯山脉D.土耳其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答案:B世界上两大著名的运河都是大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其他的京杭运河全部全中国境内,阿尔卑斯山全部位于欧洲,霍尔木兹海峡全部位于亚洲,也不是大洲分界线,故选B。
小提示:本题考查大洲分界线。
2、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比例大约是A.三分之二是陆地B.各占二分之一C.四分之一是海洋D.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答案:D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
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
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提示:本题考查世界海陆分布状况。
3、依据不同的标准,人们将地球分为不同的半球。
以下四幅半球图中,依次表示北半球、南半球、东半球、西半球的是()A.④①②③B.③②④①C.①④③②D.④①③②答案:A读图可知,图中①中心的南极洲,为南半球;②图中主要有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是东半球;其中北半球陆地面积广大;③图中主要有南北美洲,是西半球;④中心为海洋,是北冰洋,为北半球。
故A正确,BCD 错误,故选A。
4、下列现象能说明海陆在不断变迁的是A.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B.两极冰川在不断融化,将会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C.我国东海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D.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答案:C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是地球公转运动的结果,与海陆变迁无关,A错误;两极冰川在不断融化,将会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说明全球气候在变暖,不能说明海陆在不断变迁,B错误;我国东海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说明现在的海洋,曾经是一片陆地,体现海陆变迁,C正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是因为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导致的,与海陆变迁无关,D错误。
人教版本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二章陆地及海洋单元复习测习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大海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切合题目要求的。
)1.亚洲散布最广的天气种类是()A.热带季民风候B.温带大陆性天气C.温带季民风候D.热带雨林天气最近几年来全世界多发地震,读以下图,回答以下各题。
2.全世界主要有六大板块,此中几乎所有大海的板块是()A.印度洋板块B.与亚欧板块C.太平洋板块D.美洲板块3.图中五地多地震的主要原由是()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都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都是由亚洲板块与其余板块的互相碰撞挤压造成的都位于板块内部4.地震发生时,我们可采纳的应急举措有()①保持清醒、沉着的脑筋,实时将身旁的书包或柔嫩的物件顶在头上②快速走开教室,跑到空阔地方去③快速于高处跳楼逃生④躲到高层教课楼下边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②读以下图,达成以下各题。
5.图中①地属于().亚欧板块B.非洲板块C.太平洋板块D.印度洋板块6.依据板块学说的看法,以下相关图中地理事物的描绘,正确的选项是().②山脉会消逝B.③山脉会消逝C.④海疆会消逝D.⑤海疆会消逝海牛生活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且不会飞,它们的化石却出此刻以下图两个大陆的同样年月的地层中。
联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各?。
7.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大洲或大洋是( )A.南美洲、大西洋、非洲B.北美洲、太平洋、非洲C.非洲、大西洋、南美洲D.南美洲、太平洋、非洲8.海牛和鸵鸟散布在大洋两岸的原由是( )两个大陆上的人们进行国际贸易的结果两个大陆之间的大海干枯或海水变浅时,它们从一个大陆迁徙到另一个大陆在地质期间,两个大陆曾是密切相连的整体这些动物在两个大陆之间往返活动的结果2019年2月13日我国新疆和田区发生了7.3级地震;2019年4月2日北部海疆发生了8.1级大地震;2019年5月31日印度尼西亚再次发生火山迸发;2019年7月11日广东省河源市发生了4.2级地震。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测试(含答案及解析)

海陆的变迁测试时间:45分钟总分:50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喜马拉雅山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主要原因是A. 海平面下降B. 人类的填海造陆C. 气候的变化D. 地壳的变动2.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
这一记载说明()A. 太行山很早之前是海洋B. 太行山今后将从陆地转变为海洋C. 今天的海螺、海蚌是从陆地进入海洋的D. 古老的海螺、海蚌是生活在陆地上的3.换个角度看世界,是哪位科学家观察世界地图之后引发了思考并提出“大陆漂移学说”()A. 魏格纳B. 哥白尼C. 哥伦布D. 麦哲伦4.根据如图的信息,回答:图中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第1页/共15页A. 甲、丙两大洲可能曾经连为一体B. 甲、丙两大洲之间距离不断缩短C. 鸵鸟具有长途飞行能力D. 海牛具有远渡重洋的能力5.关于海陆变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海洋古生物化石,说明几千万年以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B. 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C. 人类活动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D. 围海造田引起了海陆的变化6.下列选项中,属于海陆变迁的自然原因有( )①气候变化②人类活动③地壳运动④海平面升降A. ③④B. ①②C. ②④D. ①③7.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结合“大陆漂移图”,完成10~11题。
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海陆变迁的是()A. 荷兰的围海造陆B. 喜马拉雅山区发现许多海洋生物化石C. 青藏高原上有许多动植物分布D. 我国东部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8.下列现象中,你认为能够作为海陆变迁依据的是()A. 青藏高原上有许多动植物分布B. 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古海洋生物化石C. 北方地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D. 大西洋面积不断增大9.下列能证明海陆变迁的证据是()A. 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河道和水井的遗迹B. 四川发生大地震,导致大量房屋倒塌C. 死海的面积在缩小D. 格陵兰岛冰盖面积在减小10.“沧海桑田”在地理学上的正确含义是()A. 填海造陆种田B. 比喻世事的变迁C. 比喻海陆的变迁D. 在海边种植桑树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0分)11.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和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