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第一章第四节 地理坐标

合集下载

[自然科学]自然地理学讲义一、二章0

[自然科学]自然地理学讲义一、二章0

自然地理授课计划自然地理学讲义第一章绪论§1、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2、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任务及内容本章重点:了解自然地理学内涵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分科(一)地理学地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其研究领域是随着时代和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扩展的。

首先采用地理学(geography)这个词的人,是生于公元前三世纪的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当时的含义是“对地球的描述”(geo一地球,graphein一描述)。

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类已经从地球的描述者变成了改变地球面目的巨大驱动力之一,因此,改善和协调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成为现代地理学关注的核心问题。

概括地讲,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物质系统与人类社会一经济一文化系统在组成、结构、功能、空间特征和时间动态等方面相互作用与相互依存机理的学科体系。

从研究对象上看,地理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或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按照传统的学科体系的最高一级划分,地理学可以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physical geography)研究地球表层物质系统及其要素的组成、结构、功能、空间特征、时间动态,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

由于地球表层物质系统及其组成要素的运动与变化过程主要由自然力量和人化了的自然力量所驱动,受自然规律的支配,所以,自然地理学通常归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

人文地理学(human geography)研究人类社会一经济一文化系统及其要素的组成、结构、功能、空间特征、时间动态和人地关系的原理‘由于社会一经济文化系统及其组成要素的运动和变化过程主要由人为力量所驱动,在很大程度上受人类所创造的社会形态、经济制度、文化传统等发展规律的支配,所以,人文地理学通常归属于人文科学的范畴。

地理学举科体系示意图同时依据地理学的研究层次可将地理学分为三个主要层次:综合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经济地理学、综合人文地理学;部门地理学。

第一章(第四节)

第一章(第四节)

2 经线和经度
• 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 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属于东 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 用“W”作代号。 • 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 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 东、西两个半球。
3 二者的比较
• 3.1纬线与经线特点的比较
地球上经度与纬度的长度
纬度( ) 0 15 30 45 60 75 90

在经线上纬度 1 的长度(km) 110.57 110.64 110.85 111.13 111.42 111.62 111.70

在纬线上经度 1 的长度(km) 111.32 107.55 96.49 78.85 55.80 28.90 00.00

3.2纬度和经度的特点比较
纬度 经度 起算点为本初子午线, 本初子午线为0°经线, 起算点为赤道,赤道是0°纬线,赤道以北是 面对0°经线,0°经线以西为西经度,0°经线 北纬,赤道以南是南纬 以东为东经度 最大值为90°,北极为90°N,南极为90°S 最大值为180°, 西经180°和东经180°重合为 一条经线,即180°经线
1 纬线与纬度
• 纬度:某一地点到地心的连线和赤道平面之间 的夹角叫做这个地点的纬度。显然,赤道的纬 度是0°,南北两极都是90°。为了区别南北 两个半球的纬度,将赤道以北的纬度统称为北 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统称为南 纬,用“S”作代号。赤道是零度纬线。北纬、 南纬各有90°。 • 例如,北京到地心的连线和赤道平面之间的夹 角是39°48′,又在赤道以北,所以北京的纬 度是北纬39°48′,简写为39°48′N。
2 经线和经度
• 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所有经线长相等。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 经度:通过每一条经线的平面,叫经线平面。两个经 线平面之间的夹角叫经度。在1884年的国际子午线会 议上,各国共同商定,以通过英国伦敦市东南郊格林 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作为计算经度的起点,定为零度 经线。在零度经线以东的180°范围,统称为东经; 在零度经线以西的180°范围,统称为西经。这样, 某一个地点的经度,就是该地经线平面和零度经线平 面之间小于180°的夹角了。 • 例如,通过北京的经线平面和零度经线平面之间的夹 角是116°28′,又在零度经线以东,所以北京的经 度是东经116°28′,简写为116°28′E(E是东的英 文缩写)。

自然地理学(第一章)

自然地理学(第一章)

地理科学导论
36
5、地球的运动
地理科学导论
37
5、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自转
地理科学导论
38
5、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的证明(傅科摆)
地理科学导论
39
5、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的速度 地球自转速度分为角速度和线速度。角速度是 地球上某点绕地轴转过的速度,除两极外角速度都 相同。而线速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极点线速度最 小,赤道上线速度最大。并且地球的速度在不断改 变。
地理科学导论 48
7、地球的演化
地球系统演化过程(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天文时代(星云学说) 第二个阶段:地质时代 第三个阶段:生物时代 第四个阶段:人类时代
地理科学导论
49
7、地球的演化
地球系统的演化特征
1、方向性 2、非线性 (1)突变性 (2)累进性 3、节律性 4、稳定性
地理科学导论 50
F1=GMm/a^2 F2=mv^2/a F1=F2 F是太阳对地球的引力;M是太阳质量;m是 地球的质量;a是日地距离;v=29.78m/s。
地理科学导论 16
1、太阳的地理效应
太阳
(3)太阳的体积
a
R
16′
太阳 R= 地球
a×sin16′
地理科学导论 17
1、太阳的地理效应
太阳
地理科学导论

球 内 部 圈 层
地理科学导论
28
2、地球的圈层构造

球 内 部 圈 层
地理科学导论
29

球 的 外 部 圈 层
地理科学导论
30
2、地球的圈层构造

自然地理学电子版

自然地理学电子版

自然地理学绪论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一)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科学。

地理学的“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学的“三层次”——统一、综合、部门地理学的“三重性”——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区域地理学(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地域分异规律。

(三)自然地理学的分科综合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二、自然地理学的任务三、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四、本书的内容和结构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理坐标第五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第六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一、宇宙和天体1.宇宙和天体宇宙宇宙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物质世界,其中包含着无数的天体和极其广阔的空间。

宇宙在空间上无边无际,时间上无始无终。

天体根据天体各自的特点可将其归纳为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等。

度量天体距离的单位。

2.宇宙中的天体系统及其层次天体始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宇宙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之中。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有不同的层次。

星系以上的四级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目前已经观测到,在银河系以外,和银河系同一级别的恒星系统约达10亿个。

因为它们都处于银河系以外所以统称为河外星系或河外星云。

银河系:银河系是比太阳系更高层次的庞大的天体系统。

其中恒星是最主要的成员,数目在1500亿颗以上。

除了恒星之外,还有各种类型的星云以及星际气体与尘埃。

太阳系: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它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

太阳系中,其他的天体都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

地月系: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在地球引力作用下,月球有规律地绕地球运行,构成地月系。

自然地理学第三版伍光和笔记ⅡWord版

自然地理学第三版伍光和笔记ⅡWord版

《自然地理学》第三版伍光和笔记Ⅱ笔记Ⅱ中包含教学大纲(1-19)+详细解析(20-70)教学大纲绪论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一)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科学。

地理学的“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学的“三层次”——统一、综合、部门地理学的“三重性”——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区域地理学(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地域分异规律。

(三)自然地理学的分科综合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二、自然地理学的任务三、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四、本书的内容和结构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理坐标第五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第六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教学重点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形状、大小、圈层结构及表面形态结构特征,掌握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活动实习与实验:在野外或者实验室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形状、大小、圈层结构、表面形态结构特征以及地球运动规律。

检索分析:在图书馆文献信息系统或者网络上,检索“地球运动”、“地球圈层结构”,分题名检索和关键词检索,看有哪些图书、论文和网站与之有关,并了解该领域的新进展。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一、宇宙和天体二、太阳和太阳系9大行星、50个卫星、50万个小行星、少数彗星三、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旋转椭球体黄赤交角太阳高度角自然现象的地带性分布二、地球的大小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巨大质量,使它能够保持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拥有海洋和河湖,拥有生命……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自转的规律性(二)地球公转的规律性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首先,地球自转决定了昼夜更替,使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北半球右偏而南半球左偏),并使地球上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而且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差使地球体发生弹性形变——潮汐作用,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密切相关。

自然地理学_名词解释

自然地理学_名词解释

绪论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类。

自然地理环境由地球表层中无机的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

地理学“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三层次”:统一地理学、综合地理学、部门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天然自然地理环境,人为自然地理环境。

部门自然地理学包括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

自然地理要素:气候、水文、地貌、土壤、植被和动物界。

第一章地球光年: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即一个光年,作为量度天体距离的单位。

小行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绕太阳运动的众多小天体的总称。

彗星:定义: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绕太阳运动的一类质量很小的天体,是太阳系的成员之一。

组成部分:彗核、彗发、彗云和彗尾。

日食: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月影落在地表,月影中的人看到太阳部分或全部被月光遮住。

月食: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三者恰好或接近一条直线,地影落在月球上,处于地影区的人们看到月亮全部或部分失去光辉。

太阳活动:是发生在太阳面上的一系列物理过程如黑子、光斑、耀斑、射电等活动过程的总陈。

太阳结构:1. 内部气体:核反应区、对流区、辐射区。

2. 外部气体:光球、色球、日冕。

类地行星:【体积小,密度大】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木行星:【体积大,密度小】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分别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阳系中行星及其卫星绕太阳的运动的共同特征:1.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几乎都接近圆形;2.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地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3.所有的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方向也自西向东,即与公转方向相同;4.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5.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赤道面也较接近;6.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在内,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转方向相同。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笔记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笔记

因历年真题中并未出现绪论部分的内容,所以本笔记不做总结,以节省考生复习时间。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宇宙和天体宇宙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物质世界,其中包括着无数的天体和极其广阔的空间。

现代人类理解的宇宙是大约发生于100亿年前的大爆炸所形成的,范围相当于13亿光年的巨大空间。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已知宇宙的范围必将逐渐扩大。

(1)宇宙的组成宇宙中的天体可分为: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等恒星:质量很大且能发光,肉眼能见看到。

99%以上都是恒星。

一切恒星都在不停运动行星:不发光,质量小于恒星,绕太阳系运动卫星:质量比行星更小,绕行星或矮行星运动,并随着行星绕恒星运动流星:在行星际空间运行,当接近地球,受引力作用时,可以改变轨道甚至陨落彗星:一种很小的。

但具有特殊外表和轨道的天体。

星云:一种云雾状的天体(2)光年人们把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94605xl08km),即一个光年,作为量度天体距离的单位。

2.太阳和太阳系(1)太阳①太阳是银河系中众多恒星中的一颗,并以250km/ s的速度绕银心运动。

②太阳是一个炽热的发光球,它的内部不断进行着巨大的热核反应。

太阳表面温度高达6000K,中心温度更高达1500X104K。

③质量很大的太阳,以其巨大的引力维持着一个天体系统绕着它运动。

这个天体系统就是太阳系,而太阳位于太阳系的中心。

(2)行星行星是绕太阳系运动、自身不发光却能反射阳光的天体。

太阳系有8大行星,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其中前四个属于类地行星,后四个为类木行星。

①水星a.水星赤道半径2440km,密度5.43g/cm3,质量仅为地球的5.53%,平均公转速度约为48km/s,是公转速度最快的行星。

b.水星空气极稀薄,主要由氢(42%)、钠(42%)和氧(15%)组成。

c.昼夜温差极大,白昼可达427°C,而夜晚可降至-173°C,是太阳系中温差最大的行星。

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重点绪论 (2)第一章地球 (2)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3)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3)第五节地球的圈层构造 (4)第二章地壳 (4)第一节地壳的组成物质 (4)第二节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5)第三节大地构造学说 (5)第四节火山与地震 (5)第五节地壳的演变 (6)第三章大气圈与气候系统 (7)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热能 (7)第二节大气水分和降水 (8)第三节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 (8)第四节气候的形成 (9)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 (10)第一节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10)第二节海洋起源与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10)第三节海水的运动 (10)第五节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 (11)第六节河流 (11)第七节湖泊与沼泽 (11)第八节地下水 (12)第九节冰川 (12)第五章地貌 (12)第一节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12)第二节风化作用 (12)第三节流水地貌 (13)第四节喀斯特地貌 (13)第五节冰川与冰原地貌 (14)第六节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14)第六章土壤圈 (15)第一节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性 (15)第三节土壤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 (15)第七章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16)第一节地球的生物界 (16)第三节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 (16)第四节生态系统 (16)第七节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17)绪论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即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的人类环境。

地理表层: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范围,而不包括地球高空和内部的地球表层。

地理环境可分为:1、自然环境2、经济环境3、社会文化环境自然地理学的任务包括:1、研究个自然地理要素(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界等)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2、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动态过程,从整体上阐明其变化发展规律3、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自然地理分区和土地类型划分,阐明各级自然区和各种土地类型的特征和开发利用方向4、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5、研究认为环境(受人类干扰、控制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途径及整治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