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电厂料场区排水问题探讨

合集下载

生物质发电厂给排水设计

生物质发电厂给排水设计

生物质发电厂给排水设计发表时间:2018-12-05T10:22:27.61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3期作者:牛畅[导读]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伴随常规火电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愈发严重,急需开发新能源。

牛畅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75摘要: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伴随常规火电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愈发严重,急需开发新能源。

目前发电能能源种类越来越多,发电技术也在创新和完善,生物质能源发电必将成为未来新能源电力发展的一种趋势。

该文章详细的分析了生物质电厂给排水的特点。

为提高生物质电厂效益,必须针对其给排水系统进行合理优化。

关键词:生物质电厂;给排水;设计一、生物质发电厂给排水特点生物质发电厂各个方面与常规燃煤发电厂有一定区别,主要表现在给料系统和给排水系统及燃烧系统,在生物发电厂中,给排水系统主要的设计差异是在燃料系统中。

1.生物质发电厂给水系统特点(1)生物质发电机组的规模相对常规燃煤发电厂要小一些,其机组台数为一两台,容量一般小于30MW,所以补水量较小。

(2)生物质电厂的循环冷却水系统和常规小型燃煤电厂大致相同的,工业给水系统也没有太大的差异。

(3)生物发电厂的化学水处理系统主要使用的反渗透处理技术,因此其补给量与常规燃煤火电厂相比是非常小的。

(4)生物质发电厂的用水量虽然比较小,但其燃料的贮存量却是相对较多的。

(5)发电厂的消防重点是燃料系统,在生物质发电厂中燃料贮存相对于其他燃煤发电厂占地面积相对较大,容易引发火灾。

应设置消防水炮在燃料所在场所,通过消防炮给水系统加强整个发电厂的安全性。

(6)生物质电厂的定员相对较少,生活用水量非常小,与一般的小型燃煤电厂设置上没有太大差异。

2.生物质发电厂排水系统特点(1)与常规燃煤电厂进行综合比较,生物质发电厂在生产运行中所产生的工业废水要相对少一些,其处理废水的方式主要是使用分质分散处理方法,不需要统一处理生物质发电厂产生的废水。

生物质发电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有关问题的探瓷

生物质发电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有关问题的探瓷

管一冷却塔一无压回水管一循环水泵吸水前池一循环水泵。 气象特点 和生物质发 电项 目的用水工艺 决定 了生 物 发 电用水 具有 以下两 个特点 : 季节性 变化 明显 , 生物 质发 电用水量最大 的环节为循环冷却用水 , 而且受到季节影响 明显 , 夏季纯凝 工况用水 明显要 比冬 季高很多 , 应分 别对 夏季和其他季节用水水量平衡进行分析 。不 同环节 , 用水 水质要求 不 同, 锅炉 系统对水质 的要 求很高 , 而 除灰 系统 对水质要求较低 , 所 以可 以考虑将循环冷却 系统排污水用 作 除灰系统。
水由城镇生活供水管网供给 ,符合用水总量控制红线 的要 求。 项 目取水对其他取用水户 、 对 当地河道生态影响也比较
小, 而且合理利用地 表水 , 符合 国家节约水资源 , 优化水 资 源配置, 提高水 资源利用效益的政策 ; 符合淮河流域水资源 综合规划 中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 。
4 . 2用 水合 理 性 分 析
约, 是一个兼有资源性 、 工程性 、 水质性特点的缺水地区。 本 建设项 目属节水 、环保 型产业 ,工业生活废 污水实现零排 放, 满足限制纳污总量控制要求。 该项 目充分利用当地涡河 地表水作 为生产水源 , 项 目设计年取水 7 3 . 3 5万 m , 生活用
角度 出发 ,分析建设项 目的取水是否符合以上几方面的要
采用 中华人民共和 国电力行业 标准《 火力发电厂节水导则》 ( D I JI  ̄8 3 — 2 0 0 1 ) 条款 , 火力发 电厂节 约用 水的整体水平 一
效; 相 比较核能发 电更加安全 , 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2 用水 工艺 与特点
生物质发 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工艺流程如下 :循环水
泵 一 电 动 蝶 阀一 压 力 进 水 管 一 凝 汽 器 及 辅 机 一 压 力 回水

生物质电厂给排水设计及节水措施分析

生物质电厂给排水设计及节水措施分析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工业与信息化
生物质电厂给排水设计及节水措施分析
李冬 德润(五常)生物质开发有限公司 黑龙江 五常 150200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生活生产中需要消耗的化石燃料逐渐增多,然而我国的化石燃 料十分紧缺,现有的化石燃料无法满足时代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已经开始逐渐开发并广泛应用可再生能 源作为化石燃料的替代品,尤其是生物质发电项目在经济发展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本文主要是就生物质电场 中给排水设计以及节水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给排水设计;生物质电厂;节水;化石燃料
用更加完善的上料、给料系统,使用锅炉进行燃烧,做好主给 水加热和预热蒸汽空气的工作,在设计给排水系统的过程中生 物质电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首先,生物质电厂主要是使用高 温高压锅炉,在实际的运行中,锅炉补给水系统运用的反渗透 回收功能需要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减少锅炉运行中产生的 蒸发量,同时还要求使用化学水进行用水量的处理,减少废水 的排放量;其次,生物质燃料,如秸秆一般含有氯元素,在燃 烧过程中形成的烟气具有较强的腐蚀性,能够严重腐蚀设备, 因此应该要避免烟气进入空气预热器,对水进行高压处理预热 空气;最后,生物质电厂一般是使用风冷的机组和空压机,能 够起到更好的水冷却效果[1]。
最后,在节水系统设计中,设计人员还应该要充分设置一 定的装置用来控制用水系统的实际用水量和水质,该装置还要 对水量和水质进行计量和实时的监测,从而达到节水效果[3]。
4 结束语 总之,为了能够有效地保护和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在各行
各业的生产生活中应该要广泛应用可以替代的生物质等可再生 能源,建立并发展生物质电厂。生物质电厂在实际的运行中, 为了能够动态控制用水量,还应该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来设计 给排水系统和装置,做好节水措施,从而提高社会效益。

生物质电厂给排水设计及节水措施

生物质电厂给排水设计及节水措施

生物质电厂给排水设计及节水措施作者:刘子立来源:《世界家苑》2017年第04期摘要:生物质电厂已成为现代化电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其不仅能够有效的缓解非可再生能源的消耗,还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环保效果。

本文主要对生物质电厂给排水设计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并对生物质电厂的节水策略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进一步强化生物质电厂的节约、环保效果。

关键词:生物质电厂;给排水设计;节水对策1.生物质电厂给排水设计分析在生物质电厂中燃料贮存系统占据的规模较为庞大,本次研究中主要以江苏省某生物质电厂作为研究对象,电厂的占地面积为8公顷,其中安置了两个大型燃料棚、两个大型燃料仓。

将燃料仓外边的放坡与环形道路排除后,仅仅对燃料对方的面积进行计算,就以超过了3公顷,达到占地总面积的接近40%。

(1)燃料贮存系统的给水设计在生物质电厂中,燃料贮存系统的用水量较少,基本的用水就是对地面进行清洁的用水。

在以往的燃煤发电厂中,由于贮煤系统易出现扬尘的现象,为了对煤尘进行清理就要在燃料系统中安装了喷淋装置。

然而生物质电厂的燃料再送来都是捆绑的状态,这些燃料无污染、易清扫,因其扬尘现象不够显著,所以在顶部设置喷淋设施的效果不佳。

而且生物质燃料不易发生自燃现象,相比于燃煤的危险性更低。

由于燃料贮存仓面积较大,若按照常规电厂的设计标准设置喷淋系统,不仅安装过程极为的复杂,而且应用频率也不高。

所以最好按照排水系统进行科学的设置,可燃料棚、燃料仓外部安装冲洗龙头,对于燃料粉碎区的局部安装喷洒设施。

按照以上生物质电厂实际情况,基于燃料贮存系统的相关特性,将燃料棚设置成半露天堆放仓库。

可参照燃料仓进行燃料贮存系统的设计,将消防用水量设置为60L/s,输送时间设置为6小时,一次消防用水量设置为1300m3。

主厂房消防用水量设置为72 L/s,一次消防用水量设置为450m3;其它区域的消防用水量设置为30L/s,一次消防用水量设置为220m3。

生物质能电厂废水处理技术研究

生物质能电厂废水处理技术研究

生物质能电厂废水处理技术研究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生物质能电厂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生物质能电厂在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悬浮物、有机物及重金属离子等,如果直接排放或未经有效处理,将对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因此,有效的废水处理技术在生物质能电厂的可持续发展中至关重要。

在生物质能电厂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代谢能力去除废水中有机物的方法。

常见的生物处理技术包括活性污泥法、颗粒污泥法、生物膜反应器等。

这些方法通过合理控制微生物环境和有机物分解速度,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使废水得以净化。

2. 物化处理技术物化处理技术主要利用化学反应和物理作用来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重金属离子。

常见的物化处理技术包括混凝沉淀、活性炭吸附、离子交换等。

这些方法能够将废水中的悬浮物和重金属离子与特定物质发生反应,使其转化为易沉淀的固体颗粒或被吸附在吸附剂上进行分离和去除。

3. 高级氧化技术高级氧化技术是一种利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为无害物质的方法。

常见的高级氧化技术包括臭氧氧化、氢氧化物光催化、过氧化氢催化等。

这些方法能够在氧化剂的作用下,使废水中的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分解为无害物质,从而达到废水净化的目的。

4. 混合处理技术混合处理技术是指将多种废水处理技术进行组合应用,以弥补各个单一技术的不足之处。

常见的混合处理技术包括生物-物理方法、生物-化学方法、物理-化学方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各个技术的优势,提高处理效率和净化水质。

在生物质能电厂废水处理技术研究中,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技术选择和组合根据生物质能电厂废水的水质特点以及排放标准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废水处理技术和组合方式。

同时,还需要考虑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性,以确保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

2. 运行管理和监测对废水处理设施进行合理的运行管理和监测,确保废水处理技术能够稳定运行,并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

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的优化

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的优化

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的优化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为了处理生物质电厂废水中的污染物质,需要建立完善的水处理系统。

目前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处理效率低、运行成本高、设备老化等,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

对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进行优化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提高水处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的优化方案,评估优化方案的实施效果,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建议,为生物质电厂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2 问题阐述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存在着水质不达标、处理效率低、设备老化等问题。

由于生物质电厂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渣,如果不及时有效地处理这些废物,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电厂水处理系统的设备老化也会导致系统运行效率的下降,进而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

如何优化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提高水处理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优化方案并评估其实施效果,加强水处理系统的监控与管理,以及推动技术创新,才能更好地实现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的优化问题,通过对系统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优化方案并评估实施效果,探讨水处理系统的监控与管理方法,同时展望技术创新的方向,为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后续优化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2. 探讨各种可能的优化方案,比如改进设备、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等措施,以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3. 评估优化方案的实施效果,验证其对提高系统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的益处;4. 探讨水处理系统的监控与管理方法,包括数据采集、分析和预测,以实现对系统运行的实时监控和调整;5. 展望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探讨可能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前景,为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的优化

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的优化

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的优化生物质发电过程中,水是不可或缺的媒介,主要分为原料水、循环水和废水。

原料水指加工生物质时添加的水,循环水指用于产生蒸汽和冷却的水,废水则是产生电力过程中被污染的水。

在现有的生物质电厂中,水处理系统主要采用生化方法和物理化学方法两种方式。

生化方法主要针对废水进行处理,通过生物反应器、沉淀池和植物箱来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并将清洁的水回收再利用。

物理化学方法则主要针对原料水和循环水,通过过滤、反渗透、化学药剂等手段去除水质中的杂质和矿物质,确保水质达到生产要求。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方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生化方法处理周期长,需要大量的面积和维护费用;物理化学方法消耗大量的能源和化学药剂,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现有的水处理系统设备老化,也对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上述现状,我们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方法来优化生物质电厂的水处理系统:1. 引入先进技术引入一些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和设备,如微生物燃料电池、膜分离和邻苯二甲酸钠等,以提高处理效率和减少处理周期。

2. 设计循环水系统建立循环水系统,将原料水、循环水和废水进行分类,循环利用原料水和循环水,减少水的消耗,同时加强对废水的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水回收再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3. 精简设备精简水处理设备,采用智能化和自动化控制技术,提高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减少设备耗能,提高工作效率。

4. 优化运行管理建立和完善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模式,对水处理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加强设备的保养和监控,确保系统的稳定和可靠性。

5. 加大投入加大投入,更新或重构老化的设备,根据生产需求和市场变化,进行适时的维修和改造,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三、结语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的优化,涉及到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设计、施工、运营等各个阶段进行综合考虑。

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构建循环水系统、精简设备、优化运行管理和加大投入等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并为清洁能源生产提供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的优化

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的优化

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的优化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生物质电厂逐渐成为一种广受青睐的能源形式。

然而,生物质电厂的水处理系统一直是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电厂的运行效率和环保水平。

因此,对生物质电厂的水处理系统进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生物质电厂水处理系统的优化方法。

生物质电厂的水处理系统主要包括给水处理、采暖循环水处理、发电循环水处理以及废水处理等几个方面。

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状况直接影响发电效率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1. 给水处理给水处理是生物质电厂最基础和关键的环节。

水中的杂质和微生物会影响发动机内部的燃烧效率,甚至导致设备损坏。

给水处理包括除铁、除锰、软化、过滤等步骤。

目前,常规的给水处理工艺主要是混凝-絮凝-过滤技术。

不过,部分生物质电厂存在给水管线漏水、加药不均等问题。

2. 采暖循环水处理采暖循环水处理主要是指锅炉循环水的处理,包括防腐、防垢、除氧等。

锅炉循环水中的游离氧会造成钢铁的腐蚀,而铁垢和钙镁垢的堆积会影响传热效率,从而降低锅炉的发电效率。

发电循环水处理主要是指冷却循环水的处理,包括除氧、过滤、防腐、防垢等。

冷却循环水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发电效率,高温环境下的水循环,若水质不达标,将导致铜管生锈、水垢堆积扩大,从而阻碍能量的传导。

生物质电厂除了生产废水,还会产生含固体颗粒和油脂等难降解的有机物废水。

废水处理是生物质电厂最具难度的水处理环节。

传统的处理方法是生化处理和物理化学处理,但对于废水COD和色度等指标的超标情况无法有效处置。

(1)加强管道的维护给水管道出现漏水、积水等情况会影响给水品质,影响设备正常运转。

加强管道维护,定期检查给水管道是否损坏,及时处理漏水积水现象,保障给水顺畅。

(2)加强水质调节目前市场上已经有许多专业的除锈除垢剂、活性炭等物质,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杂质,保证给水质量。

加强管道补给反渗透水、加药等环节的管理,通过合理的药剂调节水质,提高给水质量和稳定性,保障发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保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质电厂燃料堆场排水问题探讨潘大文张东辉(凯迪电力工程公司设计部武汉市邮编430223)[摘要]生物质发电厂厂内燃料堆场的排水问题一直是生物质发电厂的老大难问题。

据此,本文通过对生物质燃料堆场的特点、技术概念、运行现状等多角度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与描述,提出了“ V”型带状硬化地面+连接井+总沟的排水系统的设想,既能解决燃料堆场的排水与车运的矛盾,又降低了排水的投资成本,具有独到的排水概念。

[关键词] 生物质发电燃料堆场排水设想生物质发电是生物质能利用的重要形式, 大力发展和利用生物能源, 加快培育生物质发电和供热,有利于减少我国对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又有利于推进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以生物能源、生物基产品和生物质原料为主要内容的生物质产业,是拓展农业功能、促进资源利用的朝阳产业。

近年来,生物质发电厂如雨后春笋,在全国各地发展起来,从目前已投运的生物质发电厂来看,燃料堆场的排水问题一直是生物质发电厂的老大难问题,对电厂的安全运行、投资成本、环境保护等都会带来很大影响。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生物质发电厂的燃料堆场不同于一般火力发电厂的燃煤堆场,生物质燃料也不同于燃煤。

生物质发电厂的燃料一般为农林废弃物,如各类农业秸秆、稻壳、木屑、树皮、树根等,以及人为培植的各种灌木林和热值高的速生能源植物等。

这些生物质燃料的特点是体积大,重量轻,随风飘,随水流。

如何处理好生物质燃料堆场的车运与排水、环保与造价的矛盾?至今很少有专文论述,本文也只是在这方面作一些探讨,希望能在该领域内取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生物质燃料堆场的特点1.1 目前,生物质电厂占地(电厂容量按2×30MW汽轮发电机组和2×12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考虑)一般是200~300亩,燃料堆场(包括干料棚区)占地一般占电厂总占地的四分之三。

再除掉堆场内的消防道路、垛间道路等,真正堆放燃料的场地大约占电厂总占地的二分之一还多,约为10多公顷,形成了一个小电厂大堆场的格局,见图1和图2。

图1,为两台机组的常规布置,图2,为一台机组的常规布置。

图1(2X30MW)总平面布置Ref No1 General Layout(2X30MW)图2(1X30MW)总平面布置Ref No2 General Layout(1X30MW)1.2生物质燃料堆场的燃料运输多采用大型汽车运输,燃料来源分散、时节性较强、运输单调、多次转运、忙闲不均。

1.3为满足防火分区的需要,堆场内需按要求进行场块分割较多。

1.4从实际运行情况看,由于燃料堆放周期短(一般满堆可燃用一个月左右),露天堆场内燃料转运频繁,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散料无序堆放机率越来越多,使得堆场内杂乱无章。

1.5目前的生物质燃料堆场,为满足安全生产运行及汽车满场跑的需要,多采用全部硬化处理,并增加了干料棚的数量,为更好地解决散料无序堆放创造了条件。

2.竖向设计是做好场地排水的关键2.1竖向设计任务生物质电厂一般都选在山区。

厂址较平的地段多被主厂区占据,剩余地段安排燃料堆场的位置,而燃料堆场与主厂区连接的大片地段安排了干料棚区,其余的才是露天堆场的位置。

这三个地段的设计地面如何形成,是竖向设计的主要任务。

根据这一任务要求,结合用地的地形特点和施工技术条件,研究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等相互之间的标高关系,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土石方方量,经济、合理地确定建筑物、道路、广场、场地等的竖向位置。

2.2设计地形将自然地面加以适当改造,使其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地形,称作设计地形。

2.2.1设计地面形式设计地形按其整平连接形式,可分为三种形式:平坡式。

把用地处理成一个或几个坡向的整平面,坡度和标高均无大的变化。

台阶式。

由几个标高差较大的不同整平面连接而成,连接处设挡土墙及护坡。

混合式。

即平坡和台阶混合使用。

一般情况下,自然地形坡度小于3%,宜选用平坡式,自然地形坡度较大时,则采用台阶式,但当场地长度超过500m时,虽然自然地形坡度小于3%,也可采用台阶式。

2.2.2.设计地面连接形式的选择选择设计地面连接形式,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自然地形的坡度大小;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及运输联系;场地面积大小;土石方工程是多少等。

2.2.3设计标高的确定影响设计标高确定的主要因素有:用地不被水淹,雨水能顺利排除,设计标高至少要高出设计洪水位0.5m。

考虑地下水位及地质条件的影响。

考虑场地内外道路连接的可能性。

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和基础工程量。

2.2.4建筑物之间的详细竖向布置(主要指干料棚区)生物质电厂的燃料堆场内,干料棚的数量不断增加,现在一般为4~6座,每个干料棚的面积33X100m2,干料棚的进车位置一般在料棚的两端。

棚与棚之间的详细竖向布置要求是:避免室外雨水流人棚内,并引导室外雨水顺利排除;保证棚与棚之间交通运输有良好的联系。

具体规定如下:建筑物至道路的地面排水坡度,最好在l%~3%之间,一般允许在0.5%一0.6%范围内变动。

建筑物室内地坪应略高于道路中心的标高。

建筑物有进车道时,室内外高差一般为0.15m,当无进车道时,只考虑行人要求,一般室内外高差可在0.45~0.60m,允许在0.3~0.9m范围变动。

一般情况,建筑物底层地面应高出室外地面至少0.15m。

3.生物质燃料堆场的排水现状和设想3.1生物质燃料堆场的排水现状目前已运行或正在设计的生物质电厂,其燃料堆场的排水方式不外乎以下几种:3.1.1采用传统的组织排水(甲型),即利用城市型道路边设雨水井+沿道路埋设的雨水管网,有组织的排除地表水。

这种传统的排水方式,适应任何设计地形。

也是目前大型火力发电厂常用的排水手段,生物质电厂的主厂区部分也是采用这种方式排水,但燃料堆场很少采用。

其主要原因是生物质料场的燃料重量轻,随风飘,随水流,那些散料、碎料、谷壳、木屑将会随水进入地下管网,无法清理而造成整个排水系统瘫痪。

3.1.2采用郊区型道路+路边排水沟系统排除地表水(乙型);沟道的结构可采用砖砌、现浇素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沟道可为明沟或加盖板沟。

这种排水方式,一般也适应任何设计地形。

但要将这种排水方式用于生物质燃料堆场内,同样由于生物质燃料的特点原因,加上堆场内大型汽车来回作业频繁,则这些沟道的结构只能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并且沟道一定要加重型沟盖板。

如此一来,排水的造价急剧上升,且对沟道的排堵清理增加了很多困难。

3.1.3利用郊区型道路(路面汇水和排水)+周边排水总沟(总沟设在围墙和环形道之间,或汽车不能到达的地段)系统排除地表水(丙型)。

沟道的结构可采用砖砌、现浇素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沟道可为明沟。

这种排水方式,一般也适应任何设计地形。

但主要是用于生物质燃料堆场内,燃料堆场地坪一般高于道路0.3~0.5m,堆场地坪排水坡度保持在0.003~0.005,因此,堆场上的水可以顺利排到道路上,再利用道路的横、纵坡将水汇入堆场周边的环形道路上,环形道路横断面设计为单面坡,坡向设在此环形道路和围墙之间的排水总沟,N条排水总沟在场内最低点交汇,且交汇处设一定容积的雨水澄清池,以便于清理燃料残流物。

这种排水方式,主要是造价省;施工方便,理论上也完全可行。

但由于要利用道路汇水和排水,在下雨天问题不大。

平时,由于料堆中存有部分雨水+污水,这些污水会不经时的流向道路,加上道路施工质量不好、坑坑洼洼、管理又不到位,则会在道路上流下若干处臭水洼,严重影响场区的环境质量和交通运输。

3.1.4上述三种排水方式技术经济条件对比(见表3.1.4):表3.1.4 排水方式技术经济条件对比Tab 3.1.4 Drainage Methods Comparison of Technical and Economic3.2 生物质燃料堆场的排水设想随着人们对生物质电厂燃料堆场在运行和改进中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多数建设者已认识到燃料堆场的重要性,在这里多投入一点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目前不少生物质电厂的建设者都打算将燃料堆场全部硬化处理并增加干料棚的面积,武汉凯迪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头。

基于此,笔者对如何利用这种条件,把燃料堆场的竖向和排水设计做得更好、更省、更具有生物质电厂的特色也做了不少工作。

采用“V”型带状硬化地面+连接井+周边排水总沟系统排除地表水的设想是其中之一。

3.2.1 “ V”型带状硬化地面设置(详见图3):图3“ V”型带状硬化地面设置Ref No 3 Arrangement of “ V ”Tape Lengthways Hard Ground Finishing3.2.1.1 “ V”型带状硬化地面,在竖向和排水设计中按料场消防分块进行单元并随场地竖向设计坡度设置。

3.2.1.2 连接井布置在分块单元内几条“V”型带状硬化地面的交汇处(最低点),连接井(兼检查井)与“V”型带状硬化地面连接处要安置拦污栅,连接井与排水总沟用盖板沟(或管道)连接(总沟设在围墙和环形道之间,或汽车不能到达的地段)。

3.2.1.3“ V”型带状硬化地面----宽度可取3米,带状长度根据汇水地形需要确定。

“V”型底部深度0.3~0.5米(相对于两边设计地面);3.2.2 “ V”型带状硬化地面+连接井+周边排水总沟的排水系统的特点:3.2.2.1该系统由于采用按料场消防分块进行单元布置,即使某部分出现散料或料渣堵塞清理也很方便。

3.2.2.2 采用“ V”型带状硬化地面不需要任何多余结构,只要在硬化料场地坪时与其它地坪同时硬化即可。

3.2.2.3 “ V”型带状硬化地面宽度3米,深度在0.3~0.5米之间随地面坡度变化,既可汇集地表水,又不影响汽车通行。

即使有碎料或散料带进沟内,就地用铲车即可清除。

3.2.2.4 排水总沟布置在围墙和环形道之间,或汽车不能到达的地段,这样总沟可以不加沟盖板,便于随时清理。

即使要加盖板也可用轻型沟盖板,可大量节省投资。

3.2.2.5连接井可使用水工专业的检查井,设计施工都很方便。

3.2.2.6 该系统实施与料场内道路互不影响,运行中也避免上述丙型排水方式的弊端。

造价与丙型排水方式的造价差不多,是料场排水造价最省的。

结论意见是:该排水系统设想原则上只能用于新建燃料堆场的地坪,并与硬化地坪同时浇筑,才能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

如用于在原有硬化地面改建,则开挖和重浇工程量较大,可能达不到节省成本的目的。

目前,武汉凯迪第二批部分生物质电厂的燃料堆场正准备采用该排水方式。

参考文献:1.武一琦主编,火力发电厂厂址选择与总图运输设计[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ISBN7-5803-3382-9。

2.杨旭中、梁玉兰著,火电厂综合设计技术[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